CN211290290U - 一种复合导风叶片结构及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导风叶片结构及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90290U
CN211290290U CN201922272927.1U CN201922272927U CN211290290U CN 211290290 U CN211290290 U CN 211290290U CN 201922272927 U CN201922272927 U CN 201922272927U CN 211290290 U CN211290290 U CN 2112902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wind
auxiliary wing
wing structure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7292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斌
郑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7292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902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902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902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复合导风叶片结构及空调室内机,复合导风叶片结构包括:主导风叶片结构,所述主导风叶片结构包括主导风叶片,所述主导风叶片的外表面设置有辅助翼结构,所述辅助翼结构引导引导部分出风吹向所述主导风叶片外表面的易凝露区域。使得主导风叶片内外两侧的温度保持一致,避免外侧底部的热空气达到凝露形成的露点温度,从原理上杜绝了凝露水的出现,实现了较好的防凝露效果;同时,通过在主导风叶片上设置辅助翼结构,从风场效果方面也具有改善效果,沿着该复合导风叶片结构的主导风叶片与辅助翼结构之间的间隙流出的风的流向更为顺畅,同时也降低了吹风带来的扰流噪音。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导风叶片结构及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复合导风叶片结构及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在空调器进行制冷时,室内机的表面容易产生凝露现象,影响用户的舒适性体验。
已有的空调室内机防止凝露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通过在面板围框贴棉进行保温,从而达到预防凝露的作用。该方法存在如下缺点:工艺复杂,成本高,且效果不明显。
(2)通过在导风条迎风面植绒,利用绒布吸水,以此来缓解凝露水滴落。该方法存在如下缺点:不美观,工序多且复杂,成本高,时效短。
(3)通过程序控制扫风叶片,进行周期性扫风,原理是通过程序控制导风板转动时间及速率,避免在空调冷热气流交汇处出现凝露水而达到去除凝露的目的。该方案存在如下缺点:舒适性差,成本高,效果不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已有的空调室内机防止凝露的方案存在工艺复杂、成本高以及防凝露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导风叶片结构及空调室内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复合导风叶片结构1,包括:主导风叶片结构11,所述主导风叶片结构11包括:主导风叶片111,所述主导风叶片111的外表面设置有辅助翼结构12,所述辅助翼结构12引导引导部分出风吹向所述主导风叶片111外表面的易凝露区域。
通过设置辅助翼结构12,由辅助翼结构12引导从主导风叶片111吹出的部分出风(冷风)吹向主导风叶片结构11外表面的易凝露区域,一般而言,引导部分吹出的冷风吹向主导风叶片111的底部,从而使得主导风叶片111内外两侧的温度保持一致,避免外侧底部的热空气达到凝露形成的露点温度,从原理上杜绝了凝露水的出现,实现了较好的防凝露效果;同时,通过在主导风叶片111上设置辅助翼结构12,从风场效果方面也具有改善效果,沿着该复合导风叶片结构1的主导风叶片111与辅助翼结构12 之间的间隙流出的风的流向更为顺畅,同时也降低了吹风带来的扰流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主导风叶片结构11包括:主导风叶片111和支撑架112,所述支撑架112设置于所述主导风叶片111的两端,用于支撑所述主导风叶片11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翼结构12与所述主导风叶片111 之间的夹角α满足:0°≤α≤6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翼结构12的顶部与所述主导风叶片111的顶部之间的距离h满足:-10mm≤h≤30mm,其中数值前面的负号表示辅助翼结构12的顶部高于主导风叶片111的顶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翼结构12中心与所述主导风叶片111之间的距离s满足:2mm-10mm。
通过调整辅助翼结构12与主导风叶片111之间的夹角α、辅助翼结构 12的顶部与所述主导风叶片111的顶部之间的距离h、辅助翼结构12中心与所述主导风叶片111之间的距离s中的至少一个条件,可以实现对于防凝露效果的调控,另外,还能够实现对于吹风舒适性和扰流噪声的调控。经过实验测试不同的夹角值α会对气流起到不同的导向作用,当辅助翼结构 12距离主导风叶片111的横、纵向距离(横向距离s,纵向距离h)不同时,其所带来的去凝露效果、吹风舒适性及吹风噪音也会不同。经测试夹角值α在0°~60°之间,防凝露效果较好;辅助翼结构12的顶部与所述主导风叶片111的顶部之间的距离h为纵向距离,纵向距离h在-10~30mm之间防凝露的效果较好,其中数值前面的负号表示辅助翼结构12的顶部高于主导风叶片111的顶部,对应的,正数数值表示辅助翼结构12的顶部低于主导风叶片111的顶部;所述辅助翼结构12中心与所述主导风叶片111之间的距离s在2mm-10mm之间防凝露效果较好。上述三组参数可以同时满足,或者只满足其中一个条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通过调整所述辅助翼结构12的截面形状、所述辅助翼结构12的截面厚度、所述辅助翼结构12的顶部与所述主导风叶片111的顶部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辅助翼结构12中心与所述主导风叶片111之间的距离中的至少一个来调节防凝露效果。
所述辅助翼结构12的截面形状、截面厚度以及所述辅助翼结构12与所述主导风叶片111所在表面之间的距离(这里为横向距离)与防凝露的效果相关,能够通过实验或者模拟进行优化设置。辅助翼结构12与所述主导风叶片111所在表面之间的距离为横向距离,该实施例中通过变化辅助翼结构12的截面形状、截面厚度以及辅助翼结构12与主导风叶片111所在表面之间的横向距离来实现对于防凝露效果、吹风舒适性和扰流噪声的调控。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采用实验或者模拟的手段来对辅助翼结构12的截面形状、截面厚度以及所述横向距离进行调控,从而实现防凝露效果的最优或者防凝露效果、吹风舒适度和扰流噪声其中2个或3个条件的综合最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翼结构12与所述主导风叶片111 相对的表面具有平滑的导向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翼结构12的截面包括如下形状的一种或其组合: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四边以上的多边形、带有弧线的三角形、带有弧线的四边形、带有弧线的梯形、带有弧线的四边以上的多边形以及不规则图形。
本公开中,辅助翼结构12的形状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不进行限定。辅助翼结构12的面板部分与主导风叶片111的形状可以相同,优选的,辅助翼结构12与主导风叶片111相对的表面具有平滑的导向性,有助于使风场顺畅并降低风噪,以及实现较好的导向作用。辅助翼结构12的截面形状可以有多种,例如四边形,比如可以是矩形或者其他形式的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带有弧线的三角形,带有弧线的四边形,带有弧线的梯形等等。上述形状的对应选择均通过实验模拟风场效果获得的优化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翼结构12通过连接件13固定于所述主导风叶片111出风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13为加强筋。其中,所述加强筋包括第一加强筋131和第二加强筋132,所述第二加强筋132连接于所述辅助翼结构12与所述主导风叶片111的边缘两侧,所述第一加强筋131 连接于所述辅助翼结构12与所述主导风叶片111的非边缘位置,例如将辅助翼结构12的中间与主导风叶片111的中间通过第一加强筋131进行连接。
通过采用加强筋作为连接件13,有助于保证辅助翼结构12和主导风叶片111连接的强度和刚性,可以克服在制造过程中由于形成主导风叶片111 和辅助翼结构12的壁厚差别导致的应力不均而引起的歪扭变形等问题,此外,还能够节约材料用量和减轻重量,以降低制造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翼结构12与主导风叶片111为一体成型或者所述辅助翼结构12通过卡勾的方式与所述主导风叶片111进行装配。
通过设置辅助翼结构12与主导风叶片111一体成型,在加工时根据优化设计的辅助翼结构12的截面形状、截面厚度,辅助翼结构12与主导风叶片111之间的横向距离、纵向距离以及夹角等,直接一体化加工制作得到该复合导风叶片结构,具有易制造、成本低、美观且易实现的优点。通过卡勾方式实现所述辅助翼结构12与所述主导风叶片111的装配,具有拆卸方便的优点。一体成型和卡勾装配的方式中,辅助翼结构12均能够随着主导风叶片111一起运动,无需设置多余的驱动结构,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翼结构12由一驱动结构独立驱动,能够相对于所述主导风叶片111进行旋转,以调整所述辅助翼结构12 引导的出风方向。
辅助翼结构12相对于主导风叶片111也可以是可旋转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辅助翼结构12由一驱动结构独立驱动,能够相对于所述主导风叶片111进行旋转,以调整所述辅助翼结构12引导的出风方向。本公开不限制驱动结构的具体设置位置,只要能够实现驱动所述辅助翼结构12相对于主导风叶片111进行旋转的形式均在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主导风叶片结构11包括主导风叶片 111和支撑架112,所述支撑架112设置于所述主导风叶片111的两端,用于支撑所述主导风叶片111,所述驱动结构设置于所述支撑架112上;或者,所述驱动结构设置于一连接桥上,所述连接桥位于面板围框出风口处,用于定位主导风叶片111。
通过将驱动结构设置于连接桥或者支撑架112上,在实现驱动结构与主导风叶片111连接驱动的同时还合理避免了驱动结构对于出风的影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本实用新型提及的任一种复合导风叶片结构1。
该空调室内机通过设置辅助翼结构12,由辅助翼结构12引导从主导风叶片111吹出的部分冷风吹向主导风叶片111外表面的易凝露区域,一般而言,引导部分吹出的冷风吹向主导风叶片111的底部,从而使得主导风叶片111内外两侧的温度保持一致,避免外侧底部的热空气达到凝露形成的露点温度,从原理上杜绝了凝露水的出现,实现了较好的防凝露效果;同时,通过在主导风叶片111上设置辅助翼结构12,从风场效果方面也具有改善效果,沿着该复合导风叶片结构1的主导风叶片111与辅助翼结构12 之间的间隙流出的风的流向更为顺畅,同时也降低了吹风带来的扰流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的复合导风叶片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的复合导风叶片结构防凝露的原理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的辅助翼结构的设置角度和高度尺寸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的辅助翼结构的设置角度范围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的辅助翼结构的设置高度范围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的辅助翼结构的截面形状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导风叶片结构与现有的导风叶片的风场模拟效果对比图,其中,(a)为现有的导风叶片的风场模拟效果图,(b)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导风叶片结构的风场模拟效果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复合导风叶片结构;
11-主导风叶片结构;
111-主导风叶片;
1111-波纹槽;
112-支撑架;
12-辅助翼结构;
13-连接件;
131-第一加强筋;
132-第二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复合导风叶片结构。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的复合导风叶片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导风叶片结构1,包括:主导风叶片结构11,所述主导风叶片结构11包括主导风叶片111,所述主导风叶片111 的外表面设置有辅助翼结构12,所述辅助翼结构12引导引导部分出风的出风方向吹向所述主导风叶片111外表面的易凝露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对主导风叶片结构11的细节进行简化,比如省略了波纹槽,对应在图2中示意出了主导风叶片结构11中的波纹槽 1111的结构。全文中,描述的“内”“外”是相对于出风方向呈现的内外,“内”沿着“前后”方向对应的“后”,“外”沿着“前后”方向对应的“前”。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的复合导风叶片结构防凝露的原理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导风叶片结构与现有的导风叶片的风场模拟效果对比图,其中,(a)为现有的导风叶片的风场模拟效果图, (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导风叶片结构的风场模拟效果图。
参照图2所示,通过设置辅助翼结构12,由辅助翼结构12引导从主导风叶片111吹出的部分出风吹向主导风叶片111外表面的易凝露区域,一般而言,易凝露区域位于主导风叶片结构11中主导风叶片111的底部,一般波纹槽1111设置于主导风叶片111的顶部。在一实例中,通过辅助翼结构 12引导吹出的部分冷风吹向主导风叶片111的底部,图2中以箭头示意出风方向,从而使得主导风叶片111内外两侧的温度保持一致,避免外侧底部的热空气达到凝露形成的露点温度,从原理上杜绝了凝露水的出现,实现了较好的防凝露效果;同时,通过在主导风叶片111上设置辅助翼结构 12,从风场效果方面也具有改善效果,对比图7中(a)和(b)可知,现有的没有辅助翼结构的单一导风板存在扰流区;通过在主导风叶片111出风的一侧设置辅助翼结构12,沿着该复合导风叶片结构1的主导风叶片111 与辅助翼结构12之间的间隙流出的风的流向相较于单一导风板的情况更为顺畅,同时也降低了吹风带来的扰流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所述主导风叶片结构11 包括:主导风叶片111和支撑架112,所述支撑架112设置于所述主导风叶片111的两端,用于支撑所述主导风叶片111。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的辅助翼结构的设置角度和高度尺寸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的辅助翼结构的设置角度范围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的辅助翼结构的设置高度范围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的辅助翼结构的截面形状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中,例如参照图3所示,通过调整辅助翼结构12与主导风叶片111之间的夹角α和辅助翼结构12与主导风叶片111之间的距离两个因素中的至少一个都可以实现对于风场的调控,进而实现防凝露效果、吹风舒适性和扰流噪声的调控。其中,辅助翼结构12与主导风叶片111之间的距离分为纵向距离h和横向距离s,在图3中纵向距离h以虚线之间的距离进行示意,辅助翼结构12与主导风叶片111之间的夹角α以辅助翼结构 12与主导风叶片111相对的表面对应的切线之间的夹角进行示意,切线对应为点划线;由于辅助翼结构12相对于主导风叶片111存在倾角,二者的横向距离s不是处处相等的,因此,可以以某处的位置作为基准来定义横向距离,比如,以辅助翼结构12中心位置到主导风叶片111的垂直距离作为横向距离s,参照图3中双箭头所示。此外,还可以通过变化辅助翼结构12 的截面形状以及截面厚度这两个因素中至少一个来实现对于风场的调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4所示,所述辅助翼结构 12与所述主导风叶片111之间的夹角α满足:0°≤α≤6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翼结构12的顶部与所述主导风叶片111的顶部之间的距离h满足: -10mm≤h≤30mm,其中数值前面的负号表示辅助翼结构12的顶部高于主导风叶片111的顶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翼结构12中心与所述主导风叶片111之间的距离s满足:2mm-10mm。
本公开中,“A和/或B”的含义为A或者B或者同时满足A和B。
通过变化辅助翼结构12与主导风叶片111之间的夹角α、辅助翼结构 12的顶部与所述主导风叶片111的顶部之间的距离h、辅助翼结构12中心与所述主导风叶片111之间的距离s中的至少一个条件,可以实现对于防凝露效果的调控,另外,还能够实现对于吹风舒适性和扰流噪声的调控。
经过实验测试不同的夹角值α会对气流起到不同的导向作用,当辅助翼结构12距离主导风叶片111的横、纵向距离不同时,其所带来的去凝露效果、吹风舒适性、吹风噪音也会不同。经测试夹角值α在0°~60°之间,包括端点值,取到该范围内的任意角度,例如为0°、15°、20°、25°、 30°、35°、38°、40°、45°、50°、60°等,防凝露效果较好。辅助翼结构12的顶部与所述主导风叶片111的顶部之间的距离为纵向距离h,纵向距离h在-10~30mm之间防凝露的效果较好,其中数值前面的负号表示辅助翼结构12的顶部高于主导风叶片111的顶部,对应的,正数数值表示辅助翼结构12的顶部低于主导风叶片111的顶部。所述辅助翼结构12中心与所述主导风叶片111之间的距离s在2mm-10mm之间防凝露效果较好。上述三组参数可以同时满足,或者只满足其中一个条件。
例如在图4中,示意了三个位置的辅助翼结构12,该三个位置下的辅助翼结构12与主导风叶片111之间的夹角分别为:α1,α2和α3,其中,α1=0°,α2=35°,α3=60°。例如在图5中,示意了四组横纵向距离,比如:h1=1.5mm,h2=10mm,h3=20mm,h4=30mm,s1=0.5mm,s2=1mm, s3=2mm,s4=5mm。上述数值仅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优化参数示例。还可以变化为其他横向距离和纵向距离的数值以及二者的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翼结构12的截面形状、截面厚度以及所述辅助翼结构12与所述主导风叶片111所在表面之间的距离与防凝露的效果相关,能够通过实验或者模拟进行优化设置。
辅助翼结构12与所述主导风叶片111所在表面之间的距离为横向距离,该实施例中通过变化辅助翼结构12的截面形状、截面厚度以及辅助翼结构12与主导风叶片111所在表面之间的横向距离来实现对于防凝露效果、吹风舒适性和扰流噪声的调控。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采用实验或者模拟的手段来对辅助翼结构12的截面形状、截面厚度以及所述横向距离进行调控,从而实现防凝露效果的最优或者防凝露效果、吹风舒适度和扰流噪声其中2个或3个条件的综合最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6所示,所述辅助翼结构12与所述主导风叶片111相对的表面具有平滑的导向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翼结构12的截面包括如下形状的一种或其组合: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四边以上的多边形、带有弧线的三角形、带有弧线的四边形、带有弧线的梯形、带有弧线的四边以上的多边形以及不规则图形。
辅助翼结构12的面板部分与主导风叶片111的形状可以相同,辅助翼结构12与主导风叶片111相对的表面具有平滑的导向性,有助于使风场顺畅并降低风噪,以及实现较好的导向作用。辅助翼结构12的截面形状可以有多种,例如四边形,比如可以是矩形或者其他形式的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带有弧线的三角形,带有弧线的四边形,带有弧线的梯形等等。
本实用新型中,辅助翼结构12和主导风叶片111二者具有连接关系,二者连接关系可以固定式连接,二者的相对位置是固定不能变动的,例如可以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实现辅助翼结构12和主导风叶片结构11的固定连接或者其他可拆卸的装配方式实现二者的固定,例如所述辅助翼结构12 通过卡勾的方式与所述主导风叶片结构11进行装配;也可以是非固定式连接,二者的相对位置关系是可以发生变动的,比如,辅助翼结构12相对于主导风叶片111可以进行旋转。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辅助翼结构12和主导风叶片111 的连接关系为固定式连接,参照图1所示,所述辅助翼结构12通过连接件 13固定于所述主导风叶片111出风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13为加强筋。其中,所述加强筋包括第一加强筋131和第二加强筋132,所述第二加强筋132连接于所述辅助翼结构12与所述主导风叶片111的边缘两侧,所述第一加强筋131 连接于所述辅助翼结构12与所述主导风叶片111的非边缘位置,例如将辅助翼结构12的中间与主导风叶片111的中间通过第一加强筋131进行连接。
通过采用加强筋作为连接件13,有助于保证辅助翼结构12和主导风叶片111连接的强度和刚性,可以克服在制造过程中由于形成主导风叶片111 和辅助翼结构12的壁厚差别导致的应力不均而引起的歪扭变形等问题,此外,还能够节约材料用量和减轻重量,以降低制造成本。
在一实例中,所述辅助翼结构12与主导风叶片111为一体成型。
通过设置辅助翼结构12与主导风叶片111一体成型,在加工时根据优化设计的辅助翼结构12的截面形状、截面厚度,辅助翼结构12与主导风叶片111之间的横向距离、纵向距离以及夹角等,直接一体化加工制作得到该复合导风叶片结构,具有易制造、成本低、美观且易实现的优点。
例如,辅助翼结构12和主导风叶片111的连接关系为非固定式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翼结构12由一驱动结构独立驱动,能够相对于所述主导风叶片111进行旋转,以调整所述辅助翼结构12引导的出风方向。
辅助翼结构12相对于主导风叶片111也可以是可旋转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辅助翼结构12由一驱动结构独立驱动,能够相对于所述主导风叶片111进行旋转,以调整所述辅助翼结构12引导的出风方向。本公开不限制驱动结构的具体设置位置,只要能够实现驱动所述辅助翼结构12相对于主导风叶片111进行旋转的形式均在保护范围之内。
比如,在一实例中,该辅助翼结构12的左右两侧通过转轴与主导风叶片111两侧连接,该辅助翼结构12的左右两侧可以通过设置于连接桥中的独立驱动电机或舵机等动力源提供扭矩来实现辅助翼的旋转,其中连接桥位于面板围框出风口处,用于定位主导风叶片111,连接桥是起到连接主导风叶片结构11和空调内机壳体的结构,连接桥位于内机壳体内部,连接桥的一端设置于空调内机壳体的面板围框上出风口处(具体为面板围框的内侧),另一端连接主导风叶片111;连接桥的个数可以是多个,例如在空调内机壳体的面板围框的间隔开的两个部位设置至少两个连接桥,起到定位主导风叶片并连接主导风叶片和内机壳体的作用。在一个连接桥内侧可以设置有驱动电机来驱动主导风叶片结构,另一个连接桥内侧可以设置独立驱动电机来驱动辅助翼进行旋转,以调整辅助翼结构引导的出风方向。另外,从避免对于出风影响的角度,驱动结构也可以设置于支撑架112上。
此外,辅助翼结构12除了与主导风叶片111一体成型或者辅助翼结构 12为独立驱动之外,还可以通过卡勾的方式使辅助翼结构12与主导风叶片111进行装配,即所述辅助翼结构12通过卡勾的方式与所述主导风叶片结构11进行装配,这种方式适用于主导风叶片111与辅助翼结构12不能一体成型的情形。通过卡勾方式实现所述辅助翼结构12与所述主导风叶片111 的装配,具有拆卸方便的优点。一体成型和卡勾装配的方式中,辅助翼结构12均能够随着主导风叶片111一起运动,无需设置多余的驱动结构,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
该复合导风叶片结构1中,着重介绍了辅助翼结构12,需要说明的是,主导风叶片结构11包括主导风叶片111和支撑架112,主导风叶片111可以是各种形式的导风叶片,不限制主导风叶片结构的长度、形状、材料及结构形式等。
第二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本实用新型提及的任一种复合导风叶片结构1。
该空调室内机通过设置辅助翼结构12,由辅助翼结构12引导从主导风叶片111吹出的部分冷风吹向主导风叶片111外表面的易凝露区域,一般而言,引导部分吹出的冷风吹向主导风叶片111的底部,从而使得主导风叶片111内外两侧的温度保持一致,避免外侧底部的热空气达到凝露形成的露点温度,从原理上杜绝了凝露水的出现,实现了较好的防凝露效果;同时,通过在主导风叶片111上设置辅助翼结构12,从风场效果方面也具有改善效果,沿着该复合导风叶片结构1的主导风叶片111与辅助翼结构12 之间的间隙流出的风的流向更为顺畅,同时也降低了吹风带来的扰流噪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导风叶片结构及空调室内机,通过设置辅助翼结构12,由辅助翼结构12引导从主导风叶片111吹出的部分冷风吹向主导风叶片111外表面的易凝露区域,一般而言,引导部分吹出的冷风吹向主导风叶片111的底部,从而使得主导风叶片111内外两侧的温度保持一致,避免外侧底部的热空气达到凝露形成的露点温度,从原理上杜绝了凝露水的出现,实现了较好的防凝露效果;同时,通过在主导风叶片111上设置辅助翼结构12,从风场效果方面也具有改善效果,沿着该复合导风叶片结构1的主导风叶片111与辅助翼结构12之间的间隙流出的风的流向更为顺畅,同时也降低了吹风带来的扰流噪音。此外,通过变化辅助翼结构12与主导风叶片111之间的夹角α和辅助翼结构12与主导风叶片111之间的距离(包括横向距离s和纵向距离h)、辅助翼结构12的截面形状、辅助翼结构12的截面厚度这四个因素中的至少一个都可以实现对于风场的调控,进而实现防凝露效果、吹风舒适性和扰流噪声的调控。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复合导风叶片结构(1),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导风叶片结构(11),所述主导风叶片结构(11)包括主导风叶片(111),所述主导风叶片(111)的外表面设置有辅助翼结构(12),所述辅助翼结构(12)引导部分出风吹向所述主导风叶片(111)外表面的易凝露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导风叶片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翼结构(12)与所述主导风叶片(111)之间的夹角α满足:0°≤α≤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导风叶片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翼结构(12)的顶部与所述主导风叶片(111)的顶部之间的距离h满足:-10mm≤h≤30mm,其中数值前面的负号表示辅助翼结构(12)的顶部高于主导风叶片(111)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导风叶片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翼结构(12)中心与所述主导风叶片(111)之间的距离s满足:2mm-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导风叶片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翼结构(12)与所述主导风叶片(111)相对的表面具有平滑的导向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导风叶片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翼结构(12)的截面包括如下形状的一种或其组合: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四边以上的多边形、带有弧线的三角形、带有弧线的四边形、带有弧线的梯形、带有弧线的四边以上的多边形以及不规则图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导风叶片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翼结构(12)与所述主导风叶片(111)为一体成型或者所述辅助翼结构(12)通过卡勾的方式与所述主导风叶片(111)进行装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导风叶片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翼结构(12)由一驱动结构独立驱动,能够相对于所述主导风叶片(111)进行旋转,以调整所述辅助翼结构(12)引导的出风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导风叶片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风叶片结构(11)还包括:支撑架(112),所述支撑架(112)设置于所述主导风叶片(111)的两端,用于支撑所述主导风叶片(111),所述驱动结构设置于所述支撑架(112)上;或者所述驱动结构设置于一连接桥上,所述连接桥位于面板围框出风口处,用于定位主导风叶片(111)。
10.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导风叶片结构(1)。
CN201922272927.1U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复合导风叶片结构及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112902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72927.1U CN211290290U (zh)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复合导风叶片结构及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72927.1U CN211290290U (zh)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复合导风叶片结构及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90290U true CN211290290U (zh) 2020-08-18

Family

ID=72013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72927.1U Active CN211290290U (zh)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复合导风叶片结构及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9029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64355A (zh) * 2019-12-17 2020-03-06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导风叶片结构及空调室内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64355A (zh) * 2019-12-17 2020-03-06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导风叶片结构及空调室内机
CN110864355B (zh) * 2019-12-17 2024-07-23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导风叶片结构及空调室内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92385B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AU2009237152B2 (en) Turbofan and air conditioner
JP4947227B1 (ja) 空気調和機
CN105526691B (zh) 导风组件及轴流柜机
CN103608628B (zh) 空调室内机
CN211290290U (zh) 一种复合导风叶片结构及空调室内机
US9175899B2 (en) Air conditioner
CN209445562U (zh) 空调器
CN209558507U (zh) 出风框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110864355A (zh) 一种复合导风叶片结构及空调室内机
CN110986159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9083854A (zh) 一种风机结构以及空调器
JP4947224B1 (ja) 空気調和機
CN20968903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0000064U (zh) 一种带导风结构的风门
CN207262570U (zh) 挡风板、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JP6710337B2 (ja) 空気調和機
JP4926090B2 (ja) 空気調和機
WO2020048203A1 (zh) 一种风道组件以及空调器
EP3604938A1 (en) Indoor air-conditioning hanging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same
CN209558525U (zh) 空调器
CN208579495U (zh) 一种壁挂式空调内导风板及壁挂式空调
CN218544611U (zh) 风管机
CN110887118B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02581557U (zh) 空调器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