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86985U - 一种智能门锁及其执手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门锁及其执手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86985U
CN211286985U CN201921905005.3U CN201921905005U CN211286985U CN 211286985 U CN211286985 U CN 211286985U CN 201921905005 U CN201921905005 U CN 201921905005U CN 211286985 U CN211286985 U CN 2112869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button
door lock
main driving
intelligent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0500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木根
刘文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ding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ding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ding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ding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0500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869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869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869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门锁及其执手机构,包括设置于把手与主驱动件之间的离合机构和用于控制离合机构执行离合动作的按钮,按钮设置在把手上且正对把手的旋转轴心布置;当按钮按下时,离合机构将把手与主驱动件接合;当按钮抬起时,离合机构将把手与主驱动件分离。上述执手机构,由于按钮设置在把手上且正对把手的旋转轴心布置,因此可以实现单手开锁操作,操作简单方便,避免了智能门锁开门不方便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门锁及其执手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锁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门锁及其执手机构。
背景技术
就目前市场上的智能门锁,大部分都是通过指纹,密码,NFC卡片,蓝牙等功能实现开门,但存在着一个安全的隐患,就是多数门上面都会有安装猫眼的结构,此结构使得门板上面存在一个洞,用于猫眼设备安装。而盗窃者可以通过拆掉猫眼,然后从门外将特殊工具伸入猫眼孔到门内,下压把手将门打开,实现盗窃。为了避免该安全隐患,大都是通过在内门把手内部设计一种防猫眼结构,使得把手旋转和主驱动件传动分离或者不分离,在分离状态即使通过猫眼孔拨动内门把手,也无法打开门,进而提高了安全性,在不分离的状态,又可以满足家庭聚会场景下开门的便捷性。
目前的智能门锁的防猫眼功能主要通过防猫眼键来实现把手旋转和主驱动件传动分离或者不分离,但由于防猫眼键和把手独立安装于内门面板上,并且二者有一定间距,需要两手同时操作才能开门,其次,其离合机构的实现,是通过旋转防猫眼键来带动离合销上下运动,当离合销向上运动时,把手可带动主驱动件一起旋转,此时门可打开,当离合销向下运动时,把手和主驱动件分离,此时无法打开门。因此,目前的智能门锁开门操作繁琐,开门不方便。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智能门锁开门不方便的问题已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门锁及其执手机构,以解决智能门锁开门不方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门锁的执手机构,包括设置于把手与主驱动件之间的离合机构和用于控制所述离合机构执行离合动作的按钮,所述按钮设置在所述把手上且正对所述把手的旋转轴心布置;
当所述按钮按下时,所述离合机构将所述把手与所述主驱动件接合;当所述按钮抬起时,所述离合机构将所述把手与所述主驱动件分离。
优选地,所述离合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主驱动件上的卡槽和设置在所述按钮正下方的凸卡,所述把手上设置有沿所述把手的旋转轴心方向布置的导向槽,所述凸卡与所述导向槽滑动配合;
当所述按钮按下时,所述凸卡与所述卡槽卡合;当所述按钮抬起时,所述凸卡与所述卡槽分离。
优选地,所述凸卡上还设置有用于使所述按钮在自然状态下保持在抬起位置的第一复位弹簧。
优选地,所述把手上正对所述把手的旋转轴的位置还设置有上锁套件,所述上锁套件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主驱动件可转动地穿设在所述上锁套件内,且所述主驱动件上设置有与所述主驱动件的旋转轴心同轴布置的扇形缺口,所述扇形缺口的一端与所述限位部相抵,且当所述把手向着所述限位部对所述扇形缺口的端部施压的方向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主驱动件实现上锁动作。
优选地,所述主驱动件连接有用于使所述主驱动件在自然状态下保持在预设位置的第二复位弹簧。
优选地,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一端安装固定于所述智能门锁的面板的后封板上,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主驱动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限位部为与所述上锁套件可拆卸连接的螺钉,且所述上锁套件对应所述扇形缺口的两端均设置有与所述螺钉相适配的螺纹孔。
优选地,所述扇形缺口的角度为90°或者180°。
优选地,所述把手内还设置有能够沿垂直所述把手的旋转轴心方向滑动的锁位片,所述把手上还设置有用于推动所述锁位片运动的开关推钮,当所述开关推钮推动至预设位置且所述按钮处于按下状态时,所述锁位片与所述按钮卡合并限制所述按钮的抬起。
相比于背景技术介绍内容,上述智能门锁的执手机构,包括设置于把手与主驱动件之间的离合机构和用于控制离合机构执行离合动作的按钮,按钮设置在把手上且正对把手的旋转轴心布置;当按钮按下时,离合机构将把手与主驱动件接合;当按钮抬起时,离合机构将把手与主驱动件分离。上述执手机构,通过按钮抬起,离合机构即可实现把手与主驱动件分离,此时把手的转动并不能实现主驱动件的转动,因此能够起到防猫眼的作用;此外,通过按下按钮,离合机构即可将把手与主驱动件接合,此时转动把手即可实现开关门,由于按钮设置在把手上且正对把手的旋转轴心布置,因此可以实现单手开锁操作,操作简单方便,避免了智能门锁的执手机构开门不方便的问题。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门锁,包括面板和设置在所述面板内的执手机构,且该执手机构为上述任一方案所描述的执手机构。由于上述执手机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具有上述执手机构的智能门锁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门锁的执手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把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门锁的面板背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按钮上凸卡与主驱动件上的卡槽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复位弹簧安装至后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按钮与锁位片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上图1-图6中,
把手盖板1、按钮2、第一复位弹簧3、把手4、第一螺钉5、锁位片6、压缩弹簧7、开关推钮8、第二螺钉9、面板10、轴承座11、轴承12、第三复位弹簧13、上锁套件14、限位部15、第三螺钉16、主驱动件17、第二复位弹簧18、后封板19、第四螺钉20、方轴2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智能门锁及其执手机构,以解决智能门锁开门不方便的问题。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门锁的执手机构,包括设置于把手4与主驱动件17之间的离合机构和用于控制离合机构执行离合动作的按钮2,按钮2设置在把手4上且正对把手4的旋转轴心布置;当按钮2按下时,离合机构将把手4与主驱动件17接合;当按钮2抬起时,离合机构将把手4与主驱动件17分离。
上述执手机构,通过按钮抬起,离合机构即可实现把手与主驱动件分离,此时把手的转动并不能实现主驱动件的转动,因此能够起到防猫眼的作用;此外,通过按下按钮,离合机构即可将把手与主驱动件接合,此时转动把手即可实现开关门,由于按钮设置在把手上且正对把手的旋转轴心布置,因此可以实现单手开锁操作,操作简单方便,避免了智能门锁开门不方便的问题。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都应该能够理解的是,主驱动件17与智能门锁的方轴21连接,主驱动件17旋转能够带动方轴21旋转,继而带动锁体转动实现上锁、开锁和反锁的功能。对于智能门锁而言,其把手4一般是与面板10连接,且能够相对面板10转动。对于锁体部分的结构,在本申请中均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上述离合机构的具体结构可以包括设置在主驱动件17上的卡槽和设置在按钮2正下方的凸卡,把手4上设置有沿把手4的旋转轴心方向布置的导向槽,凸卡与导向槽滑动配合;并且当按钮2按下时,凸卡与卡槽卡合;当按钮2抬起时,凸卡与卡槽分离。由于凸卡与导向槽仅能够沿把手的旋转轴心方向滑动配合,不能够转动,因此把手4转动时,导向槽与凸卡的转动同步,当凸卡与卡槽卡合时,把手转动能够带动主驱动件17转动,从而能够实现开锁、上锁功能;当凸卡与卡槽分离时,把手转动与主驱动件17之间不存在传动关系,因此,此时把手转动无法实现开锁的功能,从而能够有效的避免盗窃者通过工具从猫眼伸入转动把手。
当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在按钮2的正下方设置凸卡,主驱动件17上设置卡槽的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举例而已,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可以是按钮2的下部设置滑块,滑块与导向槽滑动配合,滑块上设置卡槽,主驱动件17上设置凸卡的方式,实现按钮按下时,凸卡与卡槽卡合,从而实现把手与主驱动件之间的联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设置。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来说,为了使得按钮的操作更加便捷,在凸卡上还设置有用于使按钮2在自然状态下保持在抬起位置的第一复位弹簧3。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得第一复位弹簧3的位置更加稳定,同时也为了避免压缩过程中出现弯曲的现象,一般来说,第一复位弹簧可设置在多个凸卡围成的空间内,并且该第一复位弹簧3的一端与按钮2相抵,另一端与把手内部件相抵,继而按钮2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能够始终保持弹起的状态,继而方便每次的开门操作。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布置第一弹簧的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举例而已,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可以是不设置第一复位弹簧,仅需要将按钮做的稍高高一些,又或者在按钮上设置拉环,当按下后需要抬起时,仅需手动将按钮拉回即可,只不过相对于采用第一复位弹簧的方式,该种方式操作更加反锁而已。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上述把手4上正对把手4的旋转轴的位置还设置有上锁套件14,上锁套件14上设置有限位部15,主驱动件17可转动地穿设在上锁套件14内,且主驱动件17上设置有与主驱动件17的旋转轴心同轴布置的扇形缺口,扇形缺口的一端与限位部15相抵,且当把手4向着限位部对扇形缺口的端部施压的方向转动时,上锁套件14能够带动主驱动件17转动,主驱动件17旋转能够带动方轴21旋转,继而带动锁体上锁舌的释放实现上锁动作。
比如,如图3所示,扇形缺口采用的180°的缺口,且缺口位置位于下半部分,此时在没有按下防猫眼按键2时,当把手4顺时针上提,固定于上锁套件14上的限位部15可推动主驱动件17一起转动运动,从而带动方轴21转动,锁体上的锁舌完成释放动作,继而实现上锁动作;而此时若逆时针下压把手4,限位部15不会推动主驱动件17运动,主驱动件17在其第二复位弹簧18(一般为复位扭簧)的作用下不会运动,从而实现了防猫眼功能。在按下防猫眼按键2时,逆时针下压把手4,如图4所示,防猫眼按键2,主驱动件17和上锁套件14成为一体,把手4的运动直接传递到主驱动件17,从而带动方轴21旋转打开门。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锁套件14与把手4的旋转轴心同轴布置,且与把手之间为固定连接,一般通过第三螺钉16固定在把手上,而为了使得把手4与面板10之间的转动更加顺畅,一般在面板10上对应把手的旋转轴心的位置,还设置有轴承座11,上锁套件14与轴承座11之间通过轴承12连接,一般来说轴承的数量为两个,当然不限于两个。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都应该能够理解的是,为了使得,把手4在不受外力的状态下,始终保持在某一预设的位置,上锁套件14与轴承座11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复位弹簧13,通过第三复位弹簧13使得把手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能够始终保持在某一预设的位置,一般为水平位置,当然不限于水平的位置。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来说,在主驱动件17连接有用于使主驱动件17在自然状态下保持在预设位置的第二复位弹簧18。并且此处的预设位置应当与把手上的上锁套件14上设置的第三复位弹簧的预设位置相对应,从而使得在不受外力时,主驱动件与把手的初始位置关系总能保持相对应。
此外,一般来说,面板10的背面还设置有后封板19,并且后封板19通过第四螺钉20固定在面板10上,后封板19的布置,一方面是为了对面板内的机械结构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另一方,其还可以将第二复位弹簧18的一端安装固定于后封板19上,另一端与主驱动件17固定连接。
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上述限位部15为与上锁套件14可拆卸连接的螺钉,且上锁套件14对应扇形缺口的两端均设置有与螺钉相适配的螺纹孔。通过将限位部15设置成可拆卸连接的螺钉的方式,并且扇形缺口的两端均设置与其匹配的螺纹孔,继而当需要对把手进行换向时,仅需更换螺钉的固定螺纹孔即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扇形缺口的角度可以为90°,也可以为180°,又或者是根据使用者的实际需求进行选择的其他角度。这里以扇形缺口设置成180°为例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扇形缺口采用的180°,由于限位部15为可拆卸的螺钉结构,因此当需要对把手进行换向时,仅需将作为限位部15的螺钉从扇形缺口的一端挪到另一端即可,操作十分简单方便,大大提升了智能门锁的安装便捷性。
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把手4内还设置有能够沿垂直把手4的旋转轴心方向滑动的锁位片6,把手4上还设置有用于推动锁位片6运动的开关推钮8,当开关推钮8推动至预设位置且按钮2处于按下状态时,锁位片6与按钮2卡合并限制按钮2的抬起。这样设置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得智能门锁能够适应家庭聚会模式,因为在聚会模式,人员进出相对比较频繁,因此开关门的次数会较多,为了避免每次开门均需要按压按钮并且转动把手,特地设置了上述开关推钮8和锁位片6的结构,此时只要按压一次按钮,并通过推动开关推钮8使得锁位片6将按钮的位置进行锁止即可每次开门时仅需转动把手即可。
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位片的锁止结构,下面结合图2和图6进行简要说明:
把手4一般包括转轴部和手柄部,并且手柄部垂直于转轴部,而锁位片6就设置在手柄部内,并且沿手柄部的长度方向滑动配合,具体结构为,锁位片6上设置有沿滑动方向开设的腰型孔,该腰型孔通过第一螺钉5限位固定在手柄部的内部底壳上,开关推钮滑动的设置在手柄部外部,且位于手握时的手指位置,开关推钮的内侧设置有连接柱,锁位片上设置有与连接柱相对应的通孔,连接柱插入通孔即可实现开关推钮与锁位片的联动,并且连接柱上一般还会设置有压缩弹簧7,从而保证锁位片始终保持在于第一螺钉5相抵的状态。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得锁位片6与按钮2的所谓更加方便,一般将按钮2设计成具有轴肩的结构形式,锁位片6与轴肩实现卡合限位。此外,为了方便锁位片6的安装,对应手柄部的结构应该设计有把手盖板1,将锁位片6安装好后,再将把手盖板1通过第二螺钉9与把手4固定,当然第二螺钉9需要经过锁位片6时,需要在锁位片6上设置对应的避让孔,并且该避让孔为腰型孔,主要是为了不影响锁位片的滑动。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门锁,包括面板和设置在所述面板内的执手机构,且该执手机构为上述任一方案所描述的执手机构。由于上述执手机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具有上述执手机构的智能门锁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智能门锁及其执手机构进行了详细介绍。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上述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门锁的执手机构,包括设置于把手(4)与主驱动件(17)之间的离合机构和用于控制所述离合机构执行离合动作的按钮(2),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2)设置在所述把手(4)上且正对所述把手(4)的旋转轴心布置;
当所述按钮(2)按下时,所述离合机构将所述把手(4)与所述主驱动件(17)接合;当所述按钮(2)抬起时,所述离合机构将所述把手(4)与所述主驱动件(17)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门锁的执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主驱动件(17)上的卡槽和设置在所述按钮(2)正下方的凸卡,所述把手(4)上设置有沿所述把手(4)的旋转轴心方向布置的导向槽,所述凸卡与所述导向槽滑动配合;
当所述按钮(2)按下时,所述凸卡与所述卡槽卡合;当所述按钮(2)抬起时,所述凸卡与所述卡槽分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门锁的执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卡上还设置有用于使所述按钮(2)在自然状态下保持在抬起位置的第一复位弹簧(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门锁的执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4)上正对所述把手(4)的旋转轴的位置还设置有上锁套件(14),所述上锁套件(14)上设置有限位部(15),所述主驱动件(17)可转动地穿设在所述上锁套件(14)内,且所述主驱动件(17)上设置有与所述主驱动件(17)的旋转轴心同轴布置的扇形缺口,所述扇形缺口的一端与所述限位部(15)相抵,且当所述把手(4)向着所述限位部对所述扇形缺口的端部施压的方向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主驱动件(17)实现上锁动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门锁的执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驱动件(17)连接有用于使所述主驱动件(17)在自然状态下保持在预设位置的第二复位弹簧(18)。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门锁的执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复位弹簧(18)的一端安装固定于所述智能门锁的面板(10)的后封板(19)上,所述第二复位弹簧(18)的另一端与所述主驱动件(17)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门锁的执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15)为与所述上锁套件(14)可拆卸连接的螺钉,且所述上锁套件(14)对应所述扇形缺口的两端均设置有与所述螺钉相适配的螺纹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门锁的执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缺口的角度为90°或者180°。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门锁的执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4)内还设置有能够沿垂直所述把手(4)的旋转轴心方向滑动的锁位片(6),所述把手(4)上还设置有用于推动所述锁位片(6)运动的开关推钮(8),当所述开关推钮(8)推动至预设位置且所述按钮(2)处于按下状态时,所述锁位片(6)与所述按钮(2)卡合并限制所述按钮(2)的抬起。
10.一种智能门锁,包括面板和设置在所述面板内的执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执手机构为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执手机构。
CN201921905005.3U 2019-11-06 2019-11-06 一种智能门锁及其执手机构 Active CN2112869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05005.3U CN211286985U (zh) 2019-11-06 2019-11-06 一种智能门锁及其执手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05005.3U CN211286985U (zh) 2019-11-06 2019-11-06 一种智能门锁及其执手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86985U true CN211286985U (zh) 2020-08-18

Family

ID=72016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05005.3U Active CN211286985U (zh) 2019-11-06 2019-11-06 一种智能门锁及其执手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8698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58199A (zh) * 2021-10-23 2022-01-21 浙江星星冷链集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防霉防油防碰伤结构的把手固定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58199A (zh) * 2021-10-23 2022-01-21 浙江星星冷链集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防霉防油防碰伤结构的把手固定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864336C (en) Safety mechanism for door handle
CN211286985U (zh) 一种智能门锁及其执手机构
US8540288B2 (en) Door lock transmission structure
WO2023071347A1 (zh) 面板锁
US6851289B2 (en) Lever lock
CN113445830B (zh) 一种具有快速换向功能的防猫眼执手结构及门锁
CN106930605A (zh) 一种防猫眼开启的执手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执手锁
CN107869276B (zh) 一种防猫眼开锁的可换向执手
CN201347653Y (zh) 一种门锁
CN107100455B (zh) 移门用门锁
CN217269366U (zh) 面板锁
CN204609538U (zh) 一种薄型箱包密码锁
CN211342212U (zh) 可排障的锁体
CN110685509B (zh) 可排障的锁体
CN111742107B (zh) 一种具备机械锁功能和电子锁功能的双重功能锁体
CN209620838U (zh) 智能锁反锁装置及智能锁
CN207660381U (zh) 一种防猫眼开锁的可换向执手
CN107575098B (zh) 一种箱包锁
CN214273236U (zh) 一种具有防猫眼开锁功能的智能锁
KR100922126B1 (ko) 다이얼식 자물쇠
KR200352025Y1 (ko) 도어락의 좌ㆍ우수 겸용 클러치 장치
CN212359354U (zh) 一种离合装置及其把手反锁的门锁
AU2015101583A4 (en) Locking device implementing multiple locked states for a door
CN210642912U (zh) 一种指纹收纳盒
CN209585926U (zh) 一种坐垫开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85 10th and 11th floors, building 1, zone 2, 81 Beiq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Yunding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5 10th and 11th floors, building 1, zone 2, 81 Beiq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YUN DING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