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82226U - 一种集装箱装运粉末材料的进风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装箱装运粉末材料的进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82226U
CN211282226U CN201922329009.8U CN201922329009U CN211282226U CN 211282226 U CN211282226 U CN 211282226U CN 201922329009 U CN201922329009 U CN 201922329009U CN 211282226 U CN211282226 U CN 2112822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late
bed
air inlet
air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2900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银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232900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822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822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8222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Emptying Of Bunkers, Hoppers, And Tan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装运粉末材料的进风系统,技术方案是,集装箱本体内下部设置有隔板,隔板将集装箱本体的内腔隔置呈上部的物料腔和下部的进气腔,风床通过定滑轮和钢丝绳挂装在物料腔内,构成风床沿物料腔高度方向的升降结构,风床底部连接有多个向下延伸且与风床内腔相连通的导风管,导风管正下方的隔板上开有上下贯通且与导风管一一对应的导风连接通道,导风连接通道正下方的集装箱本体底板上固定连接有向上延伸的进风管,本实用新型将集装箱本体本身作为物料储存的主体,在集装箱内的物料腔底部设置升降的风床进行卸料,一厢多用,安全可靠,为风床用于集装箱装运粉末材料提供了一种快速装配、方便进气并且高效进风的进风系统。

Description

一种集装箱装运粉末材料的进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末材料运输装置,特别是一种集装箱装运粉末材料的进风系统。
背景技术
多数工业用粉末材料颗粒细小,流动性强,易流失,易被污染,目前,这类粉末材料往往是通过汽车或火车进行运输,运输过程中,通常是将粉末材料装入化纤包装袋,密封后排列装入汽车或火车车厢,到达目的地后,将包装袋取出,割破包装袋,卸载粉末材料,这种运输方式存在以下缺点:卸车后包装袋报废,包装袋只能一次性使用,增加了产品的成本,浪费十分严重,由于必须逐个割破卸料,装卸效率低;并且会造成粉尘满天飞的现象,对装卸工人的身体健康不利,还污染环境,为此,申请人在先申请了专利号为“201320338730.3”的“充气床式粉末材料装运装置”和专利号为“201520066730.1”的“布袋式粉末材料装运装置”,从一定程度上解决的了上述问题,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其结构上的问题,袋体在加压过程中会出现挤压车厢,导致车厢损坏,甚至发生压力太大袋体破裂的现象,使用局限性大,而且袋体体积大,占用空间大,收纳难,使用效果不尽人意,为此,申请人又研制了申请号为201721119805.3的“一种用于粉末运输车厢的动态变形组合风床”,以及申请号为“2017216618408”的“一种厢式粉末装运装置”,将风床直接放置在车厢(集装箱)内即可通过对风床充气进行粉尘材料的卸料,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由于风床设置在车厢内底部,风床又需要升降收放,因此对风床进行充气成了一个实际使用的难题,使用效果不尽人意,因此,其改进和创新势在必行。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集装箱装运粉末材料的进风系统,可有效解决风床应用于集装箱时进风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集装箱装运粉末材料的进风系统,包括集装箱本体和放置在集装箱本体内的风床,集装箱本体内下部设置有隔板,隔板将集装箱本体的内腔隔置呈上部的物料腔和下部的进气腔,风床通过定滑轮和钢丝绳挂装在物料腔内,构成风床沿物料腔高度方向的升降结构,风床底部连接有多个向下延伸且与风床内腔相连通的导风管,导风管两侧壁上分别开有内外贯通的支撑板旋转通道,支撑板旋转通道底部通过转轴铰接有限位板,限位板是由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连接在一起构成的V字形,转轴上设置有用于限制限位板初始位置的扭簧,当限位板未受力时(处于初始位置),第一限位板位于导风管的内侧,同时第二限位板与导风管的侧壁齐平或位于导风管的内侧,导风管正下方的隔板上开有上下贯通且与导风管一一对应的导风连接通道,导风连接通道正下方的集装箱本体底板上固定连接有向上延伸的进风管,当风床下降落在隔板上时,导风管沿导风连接通道插入进气腔,进风管位于导风管内腔中心,伸入导风管内腔部分的进风管外壁上套装有气囊,气囊所在范围内的进风管侧壁上开有多个内外贯通的充气孔,构成气囊的充气通道,导风连接通道两侧的隔板底面上固定有限制限位板向外翻转极限位置的限位块,气囊充气后将限位板朝向支撑板旋转通道外侧顶出至限位块翻转的极限位置,此时,第二限位板被气囊支撑卡在限位块上,第一限位板与导风管的侧壁齐平或位于导风管侧壁的外侧,构成导风管向上滑动的限位结构,同时气囊充气后与导风管内壁紧密贴合,构成导风管内壁与进风管外壁之间的密封结构。
优选的,所述风床是由不透气的底面、不透气的侧面和透气的顶面构成的中空结构,风床内设置有用防止顶面和底面受压贴合的弹簧,集装箱本体顶部分别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
优选的,所述的集装箱本体顶部设置有升降操作口,升降操作口一侧的集装箱本体顶板上固定连接有位于物料腔顶部的固定板,固定板上固定有第一轴承板,第一轴承板通过轴承装有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中部固定装有涡轮,固定板上通过支撑臂装有轴承座,轴承座上转动连接有蜗杆,蜗杆与涡轮啮合,蜗杆上端固定装有手轮,手轮位于升降操作口的正下方,第一转轴两端分别装有线盘,线盘上绕装有拉绳,拉绳向下延伸或通过定滑轮向下延伸并与伸入风床后与导风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构成风床的牵引式升降结构。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独特,简单合理,易生产,易操作,省时省力、成本低,将集装箱 (车厢)本体本身作为物料储存的主体,在集装箱内的物料腔底部设置升降的风床进行卸料,卸料时,风床放置在物料腔的底部,同时在风床底部设置具有翻转式限位板的导风管,并且在集装箱底部设置与其相对应的、具有气囊结构的进气管,进气时,气囊充气顶出,将限位板卡装在隔板的限位块上,防止在风压作用下风床上移,同时气囊充气与导风管内壁紧密贴合时,压缩空气只能通过导气管进入风床,而无法从导风管和进风管之间的间隙泄漏,保证加压卸料顺利进行,粉末材料卸料完成后,气囊失去压力,限位板复位,导气管可以顺利脱离进气管,通过拉绳将风床收起,从而将厢体内的空间清理出来,不影响其他物料的运输,一厢多用,安全可靠,为风床用于集装箱装运粉末材料提供了一种快速装配、方便进气并且高效进风的进风系统,使粉末粒材料的运输更加快速,高效,是粉末运输、装卸装置上的创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隔板的俯视图。
图3-5为本实用新型导气管的剖视图,其中图3为进气状态,即限位板卡装在隔板的限位块,箭头方向表示压缩气体的流向;图4充气结束,气囊收回,限位板回到初始位置;图 5为拉绳向上提拉收起风床。
图6为本实用新型风床收起后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涡轮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1、12均为本实用新型导气管的剖面俯视图,其中图11为进气状态,气囊充气后与导气管内壁贴合,图12为充气结束的状态,气囊收回,限位板回到初始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12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集装箱本体1和放置在集装箱本体内的风床6,其特征在于,集装箱本体1内下部设置有隔板8,隔板8将集装箱本体1的内腔隔置呈上部的物料腔 1a和下部的进气腔1b,风床6通过定滑轮和钢丝绳挂装在物料腔1a内,构成风床沿物料腔高度方向的升降结构,风床6底部连接有多个向下延伸且与风床内腔相连通的导风管7,导风管7两侧壁上分别开有内外贯通的支撑板旋转通道71,支撑板旋转通道71底部通过转轴 72铰接有限位板74,限位板74是由第一限位板741和第二限位板742连接在一起构成的V 字形,转轴72上设置有用于限制限位板74初始位置的扭簧73,当限位板74未受力时(处于初始位置),第一限位板741位于导风管7的内侧,同时第二限位板742与导风管7的侧壁齐平或位于导风管7的内侧,导风管7正下方的隔板8上开有上下贯通且与导风管一一对应的导风连接通道8a,导风连接通道8a正下方的集装箱本体1底板上固定连接有向上延伸的进风管10,当风床6下降落在隔板上时,导风管7沿导风连接通道8a插入进气腔1b,进风管10位于导风管7内腔中心,伸入导风管7内腔部分的进风管10外壁上套装有气囊11,气囊所在范围内的进风管10侧壁上开有多个内外贯通的充气孔10a,构成气囊的充气通道,导风连接通道8a两侧的隔板底面上固定有限制限位板向外翻转极限位置的限位块9,气囊充气后将限位板74朝向支撑板旋转通道71外侧顶出至限位块翻转的极限位置,此时,第二限位板742被气囊支撑卡在限位块上,第一限位板741与导风管7的侧壁齐平或位于导风管7侧壁的外侧,构成导风管7向上滑动的限位结构,同时气囊充气后与导风管7内壁紧密贴合,构成导风管内壁与进风管外壁之间的密封结构;气囊失去气压后,限位板74回到初始位置。
为保证使用效果,所述风床6是由不透气的底面61、不透气的侧面62和透气的顶面63 构成的中空结构,风床6内设置有用防止顶面和底面受压贴合的弹簧64,集装箱本体1顶部分别设置有进料口2和出料口3;
所述风床6采用可变性的柔性材料制成,其充满气后呈长方体,其顶面63透气,顶面可直接采用透气布料制成,如采用斜槽帆布制成,其自身具备的透气通道作为透气孔,也可在不透气材料上开均布的透气孔制成;底面61和侧面62不透气,可采用可变形的不透气材料制成,如橡胶篷布、表面覆盖橡胶的芳纶布等。
所述导风管7有6个,分两排均布在风床的底面上,每排有均布的3个,导风管7、导风连接通道8a和进风管三者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如图2所示,导风连接通道8a为6个,分两排均布在隔板上,每排有均布的3个,导风管7位于导风连接通道的正上方,保证风床下降时能够插入导风连接通道,且一一对应的进风管能够位于导风管7内中心。
所述的集装箱本体1顶部设置有升降操作口4,升降操作口4一侧的集装箱本体顶板上固定连接有位于物料腔顶部的固定板,固定板上固定有第一轴承板511a,第一轴承板511a通过轴承装有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59a,第一转轴59a中部固定装有涡轮58,固定板上通过支撑臂装有轴承座,轴承座上转动连接有蜗杆56,蜗杆56与涡轮58啮合,蜗杆56上端固定装有手轮57,手轮57位于升降操作口4的正下方,第一转轴59a两端分别装有线盘510,线盘510上绕装有拉绳14,拉绳14向下延伸或通过定滑轮向下延伸并与伸入风床后与导风管7的上端固定连接,构成风床的牵引式升降结构。
如图1、2、6、8、9、10所示,导风管7有6个,拉绳也有一一对应的6根,其中3根绕装在第一转轴一端的线盘上,剩余的3根绕装在第一转轴另一端的线盘上,定滑轮包括固定在第二转轴59b两端的第二定滑轮510b和固定在第三转轴59c两端的第三定滑轮510c,同侧的3根拉绳中,其中一根拉绳直接从线盘向下与位于中部的同侧导风管固定连接,剩余两根拉绳分别绕过同侧的第二定滑轮和第三定滑轮后向下延伸与位于两侧一一对应的导风管固定连接;通过手轮转动涡轮,带动蜗杆旋转,从而驱动线盘转动,6根拉绳同时拉动导向管上移,从而牵引风床整体上移;
第二转轴59b转动连接在第二固定板511b上,第二固定板511b固定在集装箱本体1的顶板上,第三转轴59c转动连接在第三固定板511c上,第三固定板511c固定在集装箱本体1 的顶板上;
所述进料口2上旋装有配套的进料口密封盖2a,出料口3上旋装有配套的出料口密封盖3a,升降操作口4上旋装有配套的操作口密封盖4a。
所述固定板包括固定在集装箱本体顶板上的第一竖向固定板5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竖向固定板侧面上的横向连接板52和固定在横向连接板端部的第二竖向固定板53,第一轴承板511a固定在第二竖向固定板53上,支撑臂有两个,分别为固定在第二竖向固定板53上方的第一支撑臂54a和固定在第二竖向固定板53下方的第二支撑臂54b,轴承座包括固定在第一支撑臂54a端部的第一轴承座55a和固定在第二支撑臂54b端部的第二轴承座55b,蜗杆 56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两轴承座上,两轴承座之间的蜗杆上设置有与涡轮相匹配的螺纹齿,且螺纹齿与涡轮啮合,需要提升风床时,打开升降操作口4上的操作口密封盖4a,转动手轮 57,手轮带动蜗杆转动,驱动与其啮合的涡轮旋转,涡轮带动第一转轴旋转,从而将旋装在线盘上的拉伸收起,拉绳拉动导风管7提升从而带动风床整体提升。
所述第一竖向固定板51上设置有与集装箱本体固定在一起的加强筋512。
所述的导风管7上端通过支撑柱12装有与导风管上口相间设置的水平顶板13,拉绳的下端与顶板上端固定连接;
如图3所示,压缩空气从进风管进入导风管后,从导风管上口与水平顶板13之间的间隙进入风床,再通过风床透气的顶面63进入物料腔。气体从顶层的透气孔向上喷出,使物料仓内的粉末材料在负压作用下翻滚,最终在负压作用下从连接在出料口上的出料管路送出,快速完成装卸料;
所述进气腔1b内设置有用于支撑隔板的竖向加强筋15。
所述导风管7的截面呈矩形,支撑板旋转通道71分别开在导风管7的两侧,两相邻内壁转角处设置有与充气后的气囊贴合的圆弧块75,气囊充气后,气囊向外延伸凸起,与导风管7内壁以及圆弧块紧密贴合,构成导风管内壁与进风管外壁之间的密封结构。气囊与导风管7内壁以及圆弧块紧密贴合时,压缩空气只能通过导气管进入风床,而无法从导风管和进风管之间的间隙泄漏,保证加压卸料顺利进行。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装料时,将风床落到集装箱本体物料腔的底部,同时导风管7沿导风连接通道8a插入进气腔1b,进风管10位于导风管7内腔中心,密封出料口,将进料口与粉末材料的输送管路相连,装入粉末或颗粒材料,装料完毕后封闭进料口;运输至目的地后,打开出料口,将出料管道与出料口相连并伸入厢体,并将空压机的出风口与各个伸出集装箱本体底部的进风管的口部相连,压缩气体进入进风管,通过进风管侧壁上的充气孔对气囊充气,气囊充气后将限位板74朝向支撑板旋转通道71外侧顶出至限位块翻转的极限位置,此时,第二限位板741被气囊支撑卡在限位块上,这样限位板就对卸料过程中的风床起到一个限位的作用,防止其在风压作用下发生向上的位移变化,同时气囊充气后与导风管7内壁紧密贴合,压缩空气只能通过导气管进入风床,而无法从导风管和进风管之间的间隙泄漏,保证加压卸料顺利进行,最终压缩气体从进风管进入导风管后,从导风管上口与水平顶板13之间的间隙进入风床,再通过风床透气的顶面63进入物料腔,气体从顶层的透气孔向上喷出,使物料仓内的粉末材料在负压作用下翻滚,最终在负压作用下从连接在出料口上的出料管路送出,快速完成装卸料;粉末材料卸料完成后,气囊失去压力,限位板复位,导气管可以顺利脱离进气管,通过拉绳将风床收起,从而将厢体内的空间清理出来,不影响其他物料的运输,一厢多用,安全可靠,为风床用于集装箱装运粉末材料提供了一种快速装配、方便进气并且高效进风的进风系统,使粉末粒材料的运输更加快速,高效,是粉末运输、装卸装置上的创新。

Claims (8)

1.一种集装箱装运粉末材料的进风系统,包括集装箱本体(1)和放置在集装箱本体内的风床(6),其特征在于,集装箱本体(1)内下部设置有隔板(8),隔板(8)将集装箱本体(1)的内腔隔置呈上部的物料腔(1a)和下部的进气腔(1b),风床(6)通过定滑轮和钢丝绳挂装在物料腔(1a)内,构成风床沿物料腔高度方向的升降结构,风床(6)底部连接有多个向下延伸且与风床内腔相连通的导风管(7),导风管(7)两侧壁上分别开有内外贯通的支撑板旋转通道(71),支撑板旋转通道(71)底部通过转轴(72)铰接有限位板(74),限位板(74)是由第一限位板(741)和第二限位板(742)连接在一起构成的V字形,转轴(72)上设置有用于限制限位板(74)初始位置的扭簧(73),当限位板(74)未受力时,第一限位板(741)位于导风管(7)的内侧,同时第二限位板(742)与导风管(7)的侧壁齐平或位于导风管(7)的内侧,导风管(7)正下方的隔板(8)上开有上下贯通且与导风管一一对应的导风连接通道(8a),导风连接通道(8a)正下方的集装箱本体(1)底板上固定连接有向上延伸的进风管(10),当风床(6)下降落在隔板上时,导风管(7)沿导风连接通道(8a)插入进气腔(1b),进风管(10)位于导风管(7)内腔中心,伸入导风管(7)内腔部分的进风管(10)外壁上套装有气囊(11),气囊所在范围内的进风管(10)侧壁上开有多个内外贯通的充气孔(10a),构成气囊的充气通道,导风连接通道(8a)两侧的隔板底面上固定有限制限位板向外翻转极限位置的限位块(9),气囊充气后将限位板(74)朝向支撑板旋转通道(71)外侧顶出至限位块翻转的极限位置,此时,第二限位板(742)被气囊支撑卡在限位块上,第一限位板(741)与导风管(7)的侧壁齐平或位于导风管(7)侧壁的外侧,构成导风管(7)向上滑动的限位结构,同时气囊充气后与导风管(7)内壁紧密贴合,构成导风管内壁与进风管外壁之间的密封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装运粉末材料的进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床(6)是由不透气的底面(61)、不透气的侧面(62)和透气的顶面(63)构成的中空结构,风床(6)内设置有用防止顶面和底面受压贴合的弹簧(64),集装箱本体(1)顶部分别设置有进料口(2)和出料口(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装运粉末材料的进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管(7)有6个,分两排均布在风床的底面上,每排有均布的3个,导风管(7)、导风连接通道(8a)和进风管三者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集装箱装运粉末材料的进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装箱本体(1)顶部设置有升降操作口(4),升降操作口(4)一侧的集装箱本体顶板上固定连接有位于物料腔顶部的固定板,固定板上固定有第一轴承板(511a),第一轴承板(511a)通过轴承装有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59a),第一转轴(59a)中部固定装有涡轮(58),固定板上通过支撑臂装有轴承座,轴承座上转动连接有蜗杆(56),蜗杆(56)与涡轮(58)啮合,蜗杆(56)上端固定装有手轮(57),手轮(57)位于升降操作口(4)的正下方,第一转轴(59a)两端分别装有线盘(510),线盘(510)上绕装有拉绳(14),拉绳(14)向下延伸或通过定滑轮向下延伸并与伸入风床后与导风管(7)的上端固定连接,构成风床的牵引式升降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装箱装运粉末材料的进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包括固定在集装箱本体顶板上的第一竖向固定板(5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竖向固定板侧面上的横向连接板(52)和固定在横向连接板端部的第二竖向固定板(53),第一轴承板(511a)固定在第二竖向固定板(53)上,支撑臂有两个,分别为固定在第二竖向固定板(53)上方的第一支撑臂(54a)和固定在第二竖向固定板(53)下方的第二支撑臂(54b),轴承座包括固定在第一支撑臂(54a)端部的第一轴承座(55a)和固定在第二支撑臂(54b)端部的第二轴承座(55b),蜗杆(56)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两轴承座上,两轴承座之间的蜗杆上设置有与涡轮相匹配的螺纹齿,且螺纹齿与涡轮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装运粉末材料的进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风管(7)上端通过支撑柱(12)装有与导风管上口相间设置的水平顶板(13),拉绳的下端与顶板上端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装运粉末材料的进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腔(1b)内设置有用于支撑隔板的竖向加强筋(1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装运粉末材料的进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管(7)的截面呈矩形,支撑板旋转通道(71)分别开在导风管(7)的两侧,两相邻内壁转角处设置有与充气后的气囊贴合的圆弧块(75),气囊充气后,气囊向外延伸凸起,与导风管(7)内壁以及圆弧块紧密贴合,构成导风管内壁与进风管外壁之间的密封结构。
CN201922329009.8U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集装箱装运粉末材料的进风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2822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29009.8U CN211282226U (zh)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集装箱装运粉末材料的进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29009.8U CN211282226U (zh)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集装箱装运粉末材料的进风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82226U true CN211282226U (zh) 2020-08-18

Family

ID=72034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29009.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282226U (zh)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集装箱装运粉末材料的进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8222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80018A (zh) * 2019-12-23 2020-04-10 郭银平 集装箱装运粉末材料的进风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80018A (zh) * 2019-12-23 2020-04-10 郭银平 集装箱装运粉末材料的进风系统
CN110980018B (zh) * 2019-12-23 2024-03-01 郭银平 集装箱装运粉末材料的进风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81598B1 (en) Container liner with displacement means for aiding the discharge of the contents of said container liner
CN211282226U (zh) 一种集装箱装运粉末材料的进风系统
CN111302069A (zh) 动态式气囊聚料、收料装置及动态收料方法
CN215400756U (zh) 粉粒物料运输罐体及粉粒物料运输车
CN110759096A (zh) 具有动态快速出料功能的粉末材料装运装置
CN203306500U (zh) 充气床式粉末材料装运装置
CN110980018A (zh) 集装箱装运粉末材料的进风系统
CN107826527A (zh) 自卸式粉末装运装置
CN211920163U (zh) 一种动态式气囊聚料、收料装置
CN111891423A (zh) 粉料配送系统以及粉料配送方法
CN108974948B (zh) 一种氮气循环使用的气力输送装置
JP2006509689A (ja) ばら粉体の輸送と空気圧による運搬のための容器及び方法
CN205615995U (zh) 一种活动出料式粉末材料装运装置
US11390402B2 (en) Vacuum apparatus for filling bulk containers
CN206384383U (zh) 一种管道透气式粉末、颗粒材料装运装置
CN207551004U (zh) 一种厢式粉末装运装置
CN207536528U (zh) 一种自卸式粉末装运装置
CN212355009U (zh) 一种辅助内衬袋使用的包装桶
CN207107475U (zh) 一种用于粉末运输车厢的动态变形组合风床
CN220885506U (zh) 吨袋及重力反馈下料系统
CN209758513U (zh) 一种气力输送装置
CN211997804U (zh) 一种弹性聚料收料装置
CN111674935A (zh) 具有定位功能的动态聚料收料装置及动态收料方法
CN210973013U (zh) 一种具有动态快速出料功能的粉末材料装运装置
JP3592630B2 (ja) フレキシブルコンテナーバッグの洗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18

Termination date: 202112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