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81466U - 一种共轴直升机升力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共轴直升机升力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81466U
CN211281466U CN201922253670.5U CN201922253670U CN211281466U CN 211281466 U CN211281466 U CN 211281466U CN 201922253670 U CN201922253670 U CN 201922253670U CN 211281466 U CN211281466 U CN 2112814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vel gear
rotor head
rotating shaft
lift system
piv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5367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应宁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Saiju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Saiju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Saiju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Saiju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5367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814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814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814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共轴直升机升力系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侧壁转动连接有动力轴,所述动力轴的端部键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上下两端分别啮合传动连接有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均位于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中心处键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中间固定有下旋翼头,所述第三锥齿轮的中心处键连接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贯穿第一转轴的内部并延伸至上端,所述第二转轴的上端端部固定有上旋翼头,所述上旋翼头和下旋翼头的两侧上均对称安装有桨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共轴直升机升力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直升机升力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共轴直升机升力系统。
背景技术
升机作为20世纪航空技术极具特色的创造之一,极大的拓展了飞行器的应用范围。直升机是典型的军民两用产品,可以广泛的应用在运输、巡逻、旅游、救护等多个领域,直升机的突出特点是可以做低空(离地面数米)、低速(从悬停开始)和机头方向不变的机动飞行,特别是可在小面积场地垂直起降。由于这些特点使其具有广阔的用途及发展前景。
直升机的升力系统分为单桨和双桨两种,双桨共轴直升机具有旋翼臂展短、功率消耗低、不需安装尾桨来平衡旋翼旋转产生的反力矩、结构设计更灵活等优点因此受到人们喜欢,但是现有的共轴直升机升力系统结构复杂,操作繁琐,使用非常不方便,有鉴于此设计一种便于操作的共轴直升机升力系统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共轴直升机升力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共轴直升机升力系统结构复杂,操作繁琐,使用非常不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共轴直升机升力系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侧壁转动连接有动力轴,所述动力轴的端部键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上下两端分别啮合传动连接有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均位于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中心处键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中间固定有下旋翼头,所述第三锥齿轮的中心处键连接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贯穿第一转轴的内部并延伸至上端,所述第二转轴的上端端部固定有上旋翼头,所述上旋翼头和下旋翼头的两侧上均对称安装有桨夹。
优选的,所述下旋翼头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上倾斜盘和下倾斜盘,所述上倾斜盘和下倾斜盘均固定在第一转轴上,所述上倾斜盘和下倾斜盘之间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轴的内部贯穿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上端端部活动连接有第一驱动座,所述第一驱动座远离推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下端端部活动连接有止动臂,所述止动臂安装在第二转轴上,所述止动臂与上倾斜盘固定连接。
优选的,活动连接有第二驱动座,所述第二驱动座上端与壳体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圆柱面上一体卡接有限位环。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座远离推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远离第一驱动座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三驱动座,所述第三驱动座安装在上旋翼头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动力轴带动第一锥齿轮旋转,进而第一锥齿轮驱动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旋转且旋转方向相反,第二锥齿轮的旋转带动第一转轴旋转,进而第一转轴带动下旋翼头旋转,第三锥齿轮带动第二转轴反向旋转,进而第二转轴带动上旋翼头反向旋转,上旋翼头和下旋翼头上均固定有桨夹,桨夹上安装有桨叶,进而上下桨叶沿不同方向旋转,在旋转过程中同时改变旋翼片的相同螺距,会产生不同大小的向上升力,因为上旋翼头和下旋翼头的转速相同,螺距相等,克服了直升机的扭矩,保持直升机姿态定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2、本实用新型通过拉动拉杆,进而拉杆带动推杆上下运动,进而推杆带动第一驱动座运动,进而第一驱动座通过第二连接杆带动上倾斜盘活动,上倾斜盘通过第一连杆带动下倾斜盘活动,进而上倾斜盘和下倾斜盘带动锁止盘对第二转轴进行锁止,上倾斜盘和下倾斜盘控制直升机的左、右、前、后方向改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内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旋翼头结构图。
附图标记:1、壳体;2、动力轴;3、第一锥齿轮;4、第二锥齿轮;5、第三锥齿轮;6、第一转轴;7、下旋翼头;8、第二转轴;9、上旋翼头;10、桨夹;11、上倾斜盘;12、下倾斜盘;13、第一连接杆;14、推杆;15、第一驱动座;16、第二连接杆;17、止动臂;18、拉杆;19、第二驱动座;20、限位环;21、第三连接杆;22、第三驱动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如图1-4所示,一种共轴直升机升力系统,包括壳体1,壳体1的侧壁转动连接有动力轴2,动力轴2与直升机连接提供动力,动力轴2的端部键连接有第一锥齿轮3,第一锥齿轮3的上下两端分别啮合传动连接有第二锥齿轮4和第三锥齿轮5,第一锥齿轮3、第二锥齿轮4和第三锥齿轮5均位于壳体1的内部,第二锥齿轮4的中心处键连接有第一转轴6,第一转轴6的中间固定有下旋翼头7,第三锥齿轮5的中心处键连接第二转轴8,第二转轴8贯穿第一转轴6的内部并延伸至上端,第二转轴 8的上端端部固定有上旋翼头9,上旋翼头9和下旋翼头7的两侧上均对称安装有桨夹10;
如图1-4所示,下旋翼头7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上倾斜盘11和下倾斜盘 12,上倾斜盘11和下倾斜盘12均固定在第一转轴6上,上倾斜盘11和下倾斜盘12之间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3,第二转轴8的内部贯穿有推杆14,推杆14的上端端部活动连接有第一驱动座15,第一驱动座15远离推杆14 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6,第二连接杆16的下端端部活动连接有止动臂17,止动臂17安装在第二转轴8上,止动臂17与上倾斜盘11固定连接,活动连接有第二驱动座19,第二驱动座19上端与壳体1活动连接,第二转轴 8的外圆柱面上一体卡接有限位环20,第一驱动座15远离推杆14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三连接杆21,第三连接杆21远离第一驱动座15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三驱动座22,第三驱动座22安装在上旋翼头9上。
工作原理:动力轴2与直升机的动力结构连接,然后动力轴2带动第一锥齿轮3旋转,进而第一锥齿轮3驱动与其啮合的第二锥齿轮4和第三锥齿轮5旋转,第二锥齿轮4带动第一转轴6旋转,进而第一转轴6带动下旋翼头7旋转,下旋翼头7通过桨夹10带动下翼片转动;
第三锥齿轮5的旋转带动第二转轴8旋转,进而第二转轴8带动上旋翼头9旋转,进而上旋翼头9通过桨夹10带动上翼片转动,上翼片与下翼片的旋转方向相反,转速相同;
需要调节直升机运动方向时,通过拉杆18推动推杆14上下移动,进而推杆14带动第一驱动座15活动,进而第一驱动座15通过第二连接杆16带动上倾斜盘11工作,上倾斜盘11通过第一连接杆13带动下倾斜盘12工作,进而实现对下旋翼头7的方向控制,同时第一驱动座15通过第三连接杆21 带动第三驱动座22活动,进而第三驱动座22带动上旋翼头9活动,进而实现上旋翼头9方向的控制。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共轴直升机升力系统,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侧壁转动连接有动力轴(2),所述动力轴(2)的端部键连接有第一锥齿轮(3),所述第一锥齿轮(3)的上下两端分别啮合传动连接有第二锥齿轮(4)和第三锥齿轮(5),所述第一锥齿轮(3)、第二锥齿轮(4)和第三锥齿轮(5)均位于壳体(1)的内部,所述第二锥齿轮(4)的中心处键连接有第一转轴(6),所述第一转轴(6)的中间固定有下旋翼头(7),所述第三锥齿轮(5)的中心处键连接第二转轴(8),所述第二转轴(8)贯穿第一转轴(6)的内部并延伸至上端,所述第二转轴(8)的上端端部固定有上旋翼头(9),所述上旋翼头(9)和下旋翼头(7)的两侧上均对称安装有桨夹(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轴直升机升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旋翼头(7)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上倾斜盘(11)和下倾斜盘(12),所述上倾斜盘(11)和下倾斜盘(12)均固定在第一转轴(6)上,所述上倾斜盘(11)和下倾斜盘(12)之间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共轴直升机升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8)的内部贯穿有推杆(14),所述推杆(14)的上端端部活动连接有第一驱动座(15),所述第一驱动座(15)远离推杆(14)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6),所述第二连接杆(16)的下端端部活动连接有止动臂(17),所述止动臂(17)安装在第二转轴(8)上,所述止动臂(17)与上倾斜盘(1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共轴直升机升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14)的下端端部活动连接有拉杆(18),所述拉杆(18)的中间活动连接有第二驱动座(19),所述第二驱动座(19)上端与壳体(1)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轴直升机升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8)的外圆柱面上一体卡接有限位环(2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共轴直升机升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座(15)远离推杆(14)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三连接杆(21),所述第三连接杆(21)远离第一驱动座(15)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三驱动座(22),所述第三驱动座(22)安装在上旋翼头(9)上。
CN201922253670.5U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共轴直升机升力系统 Active CN2112814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53670.5U CN211281466U (zh)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共轴直升机升力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53670.5U CN211281466U (zh)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共轴直升机升力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81466U true CN211281466U (zh) 2020-08-18

Family

ID=72034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53670.5U Active CN211281466U (zh)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共轴直升机升力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814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75235U (zh) 一种具有重心调节装置的无人机
CN103332293A (zh) 倾转式双涵道超小型无人机
CN108313285A (zh) 螺旋桨倾转机构
CN203094442U (zh) 可倾转四旋翼飞行器
CN110228587A (zh) 一种变距系统和无人飞行器
CN105173076B (zh) 一种垂直起降无人机
CN101537883B (zh) 一种高效扑翼装置
CN103991540B (zh) 一种锥形旋转扑翼飞行器
CN208993923U (zh) 螺旋桨、动力组件及无人飞行器
CN211281466U (zh) 一种共轴直升机升力系统
CN104002968B (zh) 一种小型锥形旋转扑翼飞行器
CN102862678B (zh) 一种移动导框式往复翼升力生成装置
CN111762316A (zh) 倾转旋翼无人机倾转部件、可倾转旋翼无人机及使用方法
CN110641694A (zh) 一种自动折叠旋翼的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
CN203864996U (zh) 一种锥形旋转扑翼飞行器
CN110877724A (zh) 一种共轴直升机升力系统
CN211442754U (zh) 一种五发动机倾转旋翼无人机
CN110979656A (zh) 一种飞行无人机可变旋翼结构
CN208630845U (zh) 小型无人机起落架收放机构
CN207843315U (zh) 一种无人机飞行器控制机构
CN220404811U (zh) 一种固定翼与旋翼结合的航模飞机
CN213008726U (zh) 一种用于双旋翼飞行器的倾转装置
CN217100451U (zh) 双垂尾无人机
CN111762315A (zh) 一种可倾转旋翼无人机及其使用方法
CN206871351U (zh) 一种复合无人飞行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