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80828U - 一种流媒体后视镜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流媒体后视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80828U
CN211280828U CN201921578041.3U CN201921578041U CN211280828U CN 211280828 U CN211280828 U CN 211280828U CN 201921578041 U CN201921578041 U CN 201921578041U CN 211280828 U CN211280828 U CN 2112808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panel
streaming media
rearview mirror
backlight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7804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耀华
刘军
马超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sheng Guangdong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sheng Guangdong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sheng Guangdong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sheng Guangdong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7804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808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808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808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后视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流媒体后视镜,包括镜片,以及自内向外层叠设置的背光源、散热支架、前面板与电路板;还包括与所述背光源可拆卸连接的后壳,且所述散热支架、前面板与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后壳与背光源之间;所述镜片黏连设置于所述背光源的一面,所述背光源的另一面设有所述前面板。本实用新型的提出解决了现有流媒体后视镜上采用前镜框以固定镜面结构,但该方式会导致流媒体后视镜的镜面显示区域缩小,显示内容不清晰,进行影响驾驶员获取显示内容的问题,还导致后视镜美观性不足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流媒体后视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后视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流媒体后视镜。
背景技术
后视镜,是指安装于车身上不同位置,包括左侧后视镜、右侧后视镜与中央后视镜,分别用于反映汽车侧方与后方的情况,其中中央后视镜还起判断本车与后车间行车距离的作用,特别的,中央后视镜还包括流媒体后视镜。
流媒体后视镜,主要是指通过安装在车辆身上的摄像头实时将画面无损、无延时的传输到后视镜显示屏上,边录边播,实现超广的可视视野、有效消除视野盲区的效果,为车主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的一种技术,也即以摄像头代替后视镜。采用流媒体后视镜,还具有以下功能:超大视野、超清不变形、超强防眩光、破雨破雾。
现有的流媒体后视镜常采用前景框固定镜片,但该固定方式会载镜片的边沿形成有固定框,影响流媒体后视镜的可显示范围,导致可显示范围较小,显示内容的清晰度不足,影响驾驶员获取流媒体后视镜的显示内容,以及影响流媒体后视镜的美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在于提供一种流媒体后视镜,解决了现有流媒体后视镜上采用前镜框以固定镜面结构,但该方式会导致流媒体后视镜的镜面显示区域缩小,显示内容不清晰,进行影响驾驶员获取显示内容的问题,还导致后视镜美观性不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流媒体后视镜,包括镜片,以及自内向外层叠设置的背光源、散热支架、前面板与电路板;还包括与所述背光源可拆卸连接的后壳,且所述散热支架、前面板与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后壳与背光源之间;所述镜片黏连设置于所述背光源的一面,所述背光源的另一面设有所述前面板。
优选地,所述前面板的侧面均匀设置有数量若干的第一固定筋;所述前面板上朝向所述后壳一面边沿处形成有第二固定筋;所述后壳的内侧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固定筋匹配设置的固定槽;所述后壳上朝向所述前面板的一面边沿处形成有滑槽;所述第二固定筋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内。
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筋的数量若干,且所述第一固定筋与第二固定筋设置于同一竖直线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筋的数量若干,且所述第一固定筋与第二固定筋错开设置。
优选地,所述背光源、散热支架与前面板上对应位置形成有供紧固件穿设的固定孔;所述散热支架上形成有弧面结构;所述前面板上朝向所述散热支架的一面中心位置所在水平面低于边沿所在水平面,形成有容纳所述弧面结构的空间。
优选地,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屏蔽罩。
优选地,所述镜片通过环状3M胶固定于所述背光源上。
优选地,所述镜片为EC镜或LC镜;所述背光源为TFT。
优选地,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后壳的镜杆组件,且所述镜杆组件与背光源分别设置于所述后壳的对称两面。
由上可知,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得到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流媒体后视镜,采用可拆卸连接的固定结构将前面板组件与后面板组件进行组合,同时直接将镜片粘连进行固定,在保证了流媒体后视镜可显示面积的同时,还保证了流媒体后视镜结构的完整性;
第二,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流媒体后视镜,采用第一固定筋与第二固定筋的双重固定方式,保证流媒体后视镜上前面板组件与后面板组件间的组装更为牢固,且保证流媒体后视镜在车辆的形式过程中自身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与实施例2的流媒体后视镜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与实施例2的流媒体后视镜组装状态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现有流媒体后视镜上采用前镜框以固定镜面结构,但该方式会导致流媒体后视镜的镜面显示区域缩小,显示内容不清晰,进行影响驾驶员获取显示内容的问题,还导致后视镜美观性不足的问题。
实施例1
如图1与图2所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流媒体后视镜,其主要包括镜片10,以及自内向外层叠设置的背光源30、散热支架40、前面板50与电路板60;还包括与背光源30可拆卸连接的后壳70,且散热支架40、前面板50与电路板60设置于后壳70与背光源30之间;镜片10黏连设置于背光源30的一面,背光源30的另一面朝向后壳70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源30令镜片10表面可呈现显示图案,散热支架40用于发散由背光源30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电路板60用于提供背光源30工作所需的电流,后壳70用于包裹本实施例中流媒体后视镜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镜片10、背光源30、散热支架40与前面板50组成前面板50组件,该前面板50组件为纯结构组件,且实现了流媒体后视镜显示内容的具体结构设置;而后壳70作为后面板组件的一部分,前面板组件与后面板组件连接后,可形成完整的流媒体后视镜。
优选但不限定的是,散热支架40的设置不一定紧贴背光源30,还可在散热支架40间形成有供空气流通的空间,同时后壳70上设置有供空气流通的气孔,以便热量快速流通进而降低背光源30的温度,但采用该方式会影响流媒体后视镜的防水性,因此可选择密封的后壳70或不密封的后壳70作为本实施例的后壳70,在此不对后壳70作具体限定。
更具体地,前面板50的侧面均匀设置有数量若干的第一固定筋;前面板50上朝向后壳70的一面边沿处形成有第二固定筋;后壳70的内侧形成有与第一固定筋匹配设置的固定槽;后壳70上朝向前面板50的一面边沿处形成有滑槽;第二固定筋滑动设置于滑槽内。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确保第一固定筋与固定槽的安装更便利,可令固定槽的尺寸略大于第一固定筋的尺寸,便于第一固定筋与固定槽的匹配设置,但由于固定槽的尺寸略大,会导致镜片10与前面板50在安装完成后,仍存在移动的活动空间,因此设置有第二固定筋,进一步对已初定位上述前面板组件进行精定位,确保镜片10在固定完成后不再产生可移动范围,确保本实施例中流媒体后视镜结构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筋与固定槽采取扣合的方式,又由于第二固定筋的固定只能在不影响第一固定筋的前提下设置,因此第二固定筋在本实施例中采取滑动方式进行固定,以限制前面板50,以及前面板组件在后壳70上的可移动范围。若存在其余不影响第一固定筋扣合方式的固定方式,也可作为本实施例中流媒体后视镜的保护范围。
优选地,第二固定筋的数量若干,且第一固定筋与第二固定筋设置于同一竖直线上。
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一固定筋与第二固定筋设置于同一竖直线上,则第一固定筋与第二固定筋存在先后固定顺序,又由于其设置位置的不同,应先固定第二固定筋,也即令第二固定筋与滑槽匹配连接后,将第一固定筋与对应的固定槽匹配设置,确保前面板50与后壳70间的固定,也即前面板组件与后面板组件间的固定。
更具体地,背光源30、散热支架40与前面板50上对应位置形成有供紧固件穿设的固定孔;散热支架40上形成有弧面结构;前面板50上朝向散热支架40的一面中心位置所在水平面低于边沿所在水平面,形成有容纳弧面结构的空间。
在前文叙述中,可知流媒体后视镜中需要对背光源30进行散热,可选设置散热空间与散热支架40的方式,本实施例集成了两种散热方式,也即在散热支架40的基础上,改变散热支架40的形状,令散热支架40与背光源30之间形成有散热空间,加快了背光源30上温度的散发速度,确保背光源30温度的稳定。
优选但不限定的是,本实施例中散热支架40上形成有弧面结构,也即从散热支架40的横截面可知,该弧面结构为单次结构,也即散热支架40被该弧面分割成两个不同的水平高度。该弧面结构的设置位置不限。基于能为散热支架40与背光源30之间形成有更多的空气流通空间的前提下,弧面结构的数量不限。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背光源30、散热支架40与前面板50之间采用紧固件进行固定,也即背光源30、散热支架40与前面板50上固定孔的位置应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确保紧固件的顺利穿设。
优选但不限定的是,背光源30朝向散热支架40的一面,以及散热支架40朝向前面板50的一面固定孔延伸形成有固定通道,该固定通道的设置可保证背光源30、散热结构与前面板50之间形成有设定的空间,避免某一结构过热而造成热传导,进而影响流媒体后视镜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前面板50上固定有散热支架40,因此该容纳弧面结构的空间应与弧面结构的位置匹配设置。优选地,令前面板50的中心位置所在水平面低于边沿所在水平面,可确保任意形状的散热支架40均可匹配前面板50进行固定,提高了本实施例中流媒体后视镜结构的灵活组装性。
优选地,在电路板60上设置有屏蔽罩60。
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60固定于前面板50的另一面,且通过紧固件进行固定;为了保证电路板60上各元器件的正常设置,应令电路板60上元器件设置于背离前面板50的端面上,因此屏蔽罩60也应设置于电路板60上背离前面板50的端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60为了实现其在流媒体后视镜上的具体功能,应设置且连接有各元器件,为了避免各元器件间互相干扰,在不同的元器件,甚至电路上设置有屏蔽罩60。同时针对不同的元器件形状,或者电路走向,可设置匹配的形状不同的屏蔽罩60。
优选但不限定的是,本实施例中设有三个形状不等的屏蔽罩60,是为了匹配本实施例中电路板60上的电路结构,针对不同的电路结构可设置不同的屏蔽罩60,在此不对屏蔽罩60数量及形状做具体限定。
更具体的,镜片10通过环状3M胶20固定于背光源30上。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环状3M胶20优选为镜片10大小,也即镜片10与环状3M胶20间只有边沿进行固定,3M胶20的另一面与背光源30通过3M胶20进行固定。
更具体地,镜片10为EC镜或LC镜;背光源30为TFT。
优选地,TFT上还应设置有前感光芯片31,用于获取外部环境光强,经过算法处理,可实现自动防眩和自动调节背光亮度。
更具体的,本实施例还包括固定于后壳70的镜杆组件80,且镜杆组件80与背光源30分别设置于后壳70的对称两面。
在本实施例中,镜杆组件80作为后面板组件的另一构成部分,主要用于固定流媒体后视镜与汽车内饰,多为前挡风玻璃内侧。
同时,在固定完成时,还可调整流媒体后视镜上前面板组件,也即镜片的角度,确保通过镜杆组件80固定后的流媒体后视镜朝向驾驶员设置,确保驾驶员的视野,以及获取流媒体后视镜上的内容。
实施例2
如图1与图2所示,为了解决前述问题,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流媒体后视镜,包括镜片10,以及自内向外层叠设置的背光源30、散热支架40、前面板50与电路板60;还包括与背光源30可拆卸连接的后壳70;上述各组件与实施例1中描述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背光源30上设置有第一固定筋与第二固定筋,且第二固定筋的数量若干,第一固定筋与第二固定筋错开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错开设置的第一固定筋与第二固定筋同样存在先后固定顺序,由于在安装过程中,第二固定筋所在水平面低于第一固定筋所在水平面,因此应将第二固定筋优先匹配滑槽后,再匹配设置第一固定筋与固定槽,确保前面板50与后壳70间的密切连接,保证流媒体后视镜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流媒体后视镜还包括其余结构,但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1与实施例2提出了一种流媒体后视镜,其主要通过直接将镜片粘附于背光源上,减少了前镜框的设置,令本实施例的流媒体后视镜壳可实现无边框的流媒体后视镜,扩大了后视镜的显示范围,以及确保后视镜显示内容的清晰度。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流媒体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片,以及自内向外层叠设置的背光源、散热支架、前面板与电路板;还包括与所述背光源可拆卸连接的后壳,且所述散热支架、前面板与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后壳与背光源之间;所述镜片黏连设置于所述背光源的一面,所述背光源的另一面设有所述前面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媒体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的侧面均匀设置有数量若干的第一固定筋;所述前面板上朝向所述后壳一面边沿处形成有第二固定筋;所述后壳的内侧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固定筋匹配设置的固定槽;所述后壳上朝向所述前面板的一面边沿处形成有滑槽;所述第二固定筋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流媒体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筋的数量若干,且所述第一固定筋与第二固定筋设置于同一竖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流媒体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筋的数量若干,且所述第一固定筋与第二固定筋错开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流媒体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散热支架与前面板上对应位置形成有供紧固件穿设的固定孔;所述散热支架上形成有弧面结构;所述前面板上朝向所述散热支架的一面中心位置所在水平面低于边沿所在水平面,形成有容纳所述弧面结构的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流媒体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屏蔽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流媒体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通过环状3M胶固定于所述背光源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流媒体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为无边框EC镜或LC镜;所述背光源为TFT。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流媒体后视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后壳的镜杆组件,且所述镜杆组件与背光源分别设置于所述后壳的对称两面。
CN201921578041.3U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流媒体后视镜 Active CN2112808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78041.3U CN211280828U (zh)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流媒体后视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78041.3U CN211280828U (zh)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流媒体后视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80828U true CN211280828U (zh) 2020-08-18

Family

ID=72035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78041.3U Active CN211280828U (zh)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流媒体后视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808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21951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backlight frame structure
EP3934214B1 (en) Terminal apparatus
US7609961B2 (en) Vehicle camera
KR100637220B1 (ko) 주변에 간접 조명을 비추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050036922A (ko) 발광다이오드 경관조명등 시스템
CN105446061B (zh) 电子设备
JP2004029186A (ja) 液晶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モニタ
EP3674795A1 (en) Vehicle ground illumination system and vehicle winglet
CN211280828U (zh) 一种流媒体后视镜
CN212811844U (zh) 镜头组件及具有其的拍摄设备
WO2023227098A1 (zh) 摄像机
CN215116870U (zh) 改善超窄边框大视角漏灯的侧入式背光源模组和车载显示装置
CN115002321A (zh) 摄像机
CN115022507A (zh) 摄像机
CN211011190U (zh) 一种车灯模组及一种车灯
CN211280829U (zh) 一种侧发光流媒体后视镜
CN208924285U (zh) 移动终端及其感光装置
CN218037552U (zh) 一种适用于辅助驾驶的大fov模块化显示平台
CN210238360U (zh) 道闸一体机
CN116844429B (zh) 一种偏光led格栅屏模组、其安装方法及偏光led灯
CN219756116U (zh) 镜头模组及使用其的像素照明装置和车灯
CN220154784U (zh) 一种投影仪光机
CN217374312U (zh) 一种基于micro LED显示的地毯灯和投影显示系统
CN215678976U (zh) 高可靠性流媒体后视镜背光模组和车载显示装置
CN218571904U (zh) 一种具有灯光的镜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streaming rearview mirror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0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18

Pledgee: Changchun FAW Fusheng Group Co.,Ltd.

Pledgor: FUSHENG (GUANGDONG)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22000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