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78263U - 一种新型凿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凿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78263U
CN211278263U CN201921710774.8U CN201921710774U CN211278263U CN 211278263 U CN211278263 U CN 211278263U CN 201921710774 U CN201921710774 U CN 201921710774U CN 211278263 U CN211278263 U CN 2112782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sel
clamping part
cross
section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1077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庄再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eqing Dayong New To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eqing Dayong New To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eqing Dayong New To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eqing Dayong New To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1077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782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782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782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凿子,包括凿尖、凿身以及凿柄,凿尖通过凿身与凿柄连接,其中,凿柄上设有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第一夹持部位于凿柄的顶端,第一夹持部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夹持部连接,第二夹持部通过第二连接部与凿身连接,第一夹持部的横截面外接圆小于第二夹持部的横截面外接圆。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适用于两种不同电动设备夹头等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凿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凿子。
背景技术
以前的凿子是通过人工手动敲击,实现开槽效果。然而随着电动设备(例如电镐、冲击钻)的出现,通过电动冲击,使得开槽速度加快,更加符合现有的加工效率。然而由于不同的电动设备,其与凿子配合的夹头不同,那就出现了一个电动设备只能对应配合同一款的凿子,使用者如果需要不同柄部的凿子,就需要更换电动设备,以满足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凿子。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凿子,包括凿尖、凿身以及凿柄,凿尖通过凿身与凿柄连接,其中,凿柄上设有第一夹持部以及第二夹持部。
通过两个夹持部的设置,使得现有的凿子实现通用效果,即同一款凿子可以用于两种电动设备的夹头,使得用户操作更加方便。
其中,第一夹持部位于凿柄的顶端,第一夹持部的横截面外接圆小于第二夹持部的横截面外接圆。
两个夹持部横截面的大小限定,保证在使用过程中,更好的实现固定,操作更加方便。
其中,第一夹持部顶端到第二夹持部顶端的距离为L,45mm≤L≤65mm。
长度L的限定,如果长度过短,则无法形成夹紧固定的效果,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发生脱落,如果长度过长,则第二夹持部无法进行固定夹紧,使得第二夹持部无法使用。通过大量数据以及实验,第一夹持部在这个长度区间内,即能实现第一夹持部固定,也能实现第二夹持部固定。
其中,还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第一夹持部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夹持部连接,第二夹持部通过第二连接部与凿身连接。
通过连接部的设置,使得整体连接强度更高。
其中,第一连接部与第二夹持部的连接面为弧面或斜面。
弧面或斜面的设置,使得第二夹持部更好的进入至电动设备的夹头内。
其中,第一连接部的横截面外接圆小于第二连接部的横截面外接圆,第二连接部的横截面外接圆小于第二夹持部的横截面外接圆。
整体大小的限定,进一步提高凿柄与不同电动设备夹头的紧固强度。
其中,第一连接部的横截面外接圆小于或等于第一夹持部的横截面外接圆。
第一连接部的设置,使得固定更加方便。
其中,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横截面均为圆形。
其中,第二夹持部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
采用正六边形设置,使得整体形成六角设置,适用于大多数的电动设备。
其中,第一夹持部为锥柄或四槽方柄或双槽圆柄或四槽圆柄或六方柄或直花键柄或螺旋花键柄或圆弧花键柄。
第一夹持部采用多种柄部的设置,满足不同两种柄部配合,实现通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第一夹持部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第一夹持部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第一夹持部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第一夹持部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第一夹持部的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第一夹持部的侧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第一夹持部的侧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的第一夹持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附图1所示,一种新型凿子,包括凿尖1、凿身2以及凿柄3,凿尖1通过凿身2与凿柄3连接,凿柄3上设有第一夹持部31、第一连接部32、第二连接部33以及第二夹持部34。
凿柄3的顶端为第一夹持部31,第一夹持部31通过第一连接部32与第二夹持部34连接,第二夹持部34通过第二连接部33与凿身2连接。此处第二夹持部34分别与第一连接部32以及第二连接部33的连接面为弧面或斜面,使得形成导向效果,便于插拔。
第一夹持部31的横截面外接圆小于或等于第一连接部32的横截面外接圆,第二连接部33的横截面外接圆大于第一夹持部31的横截面外接圆且小于第二夹持部34的第一夹持部31的横截面外接圆。此处第二夹持部34的横截面外接圆最大,第二夹持部34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使得第二夹持部34形成六角柄形状。第一连接部32与第二连接部33的横截面均为圆形。
第一夹持部31的顶端倒第二夹持部34的顶端的距离为L,即第一夹持部31与第一连接部32的长度为L,45mm≤L≤65mm,此处优选为60mm。第一夹持部31的长度限定,如果长度过短,则无法形成夹紧固定的效果,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发生脱落,如果长度过长,则第二夹持部34无法进行固定夹紧,使得第二夹持部34无法使用。通过大量数据以及实验,第一夹持部31在这个长度区间内,即能实现第一夹持部31固定,也能实现第二夹持部34固定。
第一夹持部31为四槽方柄,即C型柄。
通过两个夹持部的设置,使得现有的凿子实现通用效果,即同一款凿子可以用于两种电动设备的夹头,使得用户操作更加方便,例如操作者需要用四槽方柄时,仅需要通过第一夹持部31进行夹紧,操作者需要用六角柄的时候,将柄部直接伸入至电动设备的夹头内,使得六角柄固定。
实施例2:
参照附图2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之间的区别在于,第一夹持部31为锥柄,即A型柄。
实施例3:
参照附图3所示,实施例3与实施例1之间的区别在于,第一夹持部31为双槽圆柄,即D型柄。
实施例4:
参照附图4所示,实施例4与实施例1之间的区别在于,第一夹持部31为四槽圆柄,即F型柄。
实施例5:
参照附图5所示,实施例5与实施例1之间的区别在于,第一夹持部31为六方柄,即G型柄。
实施例6:
参照附图6所示,实施例6与实施例1之间的区别在于,第一夹持部31为六方柄,即H型柄。
实施例7:
参照附图7所示,实施例7与实施例1之间的区别在于,第一夹持部31为直花键柄,即J型柄。
实施例8:
参照附图8所示,实施例8与实施例1之间的区别在于,第一夹持部31为螺旋花键,即K型柄。
实施例9:
参照附图9所示,实施例9与实施例1之间的区别在于,第一夹持部31为圆弧花键柄,即L型柄。

Claims (8)

1.一种新型凿子,包括凿尖、凿身以及凿柄,凿尖通过凿身与凿柄连接,其特征在于:凿柄上设有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第一夹持部位于凿柄的顶端,第一夹持部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夹持部连接,第二夹持部通过第二连接部与凿身连接,第一夹持部的横截面外接圆小于第二夹持部的横截面外接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凿子,其特征在于:第一夹持部顶端到第二夹持部顶端的距离为L,45mm≤L≤65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凿子,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部与第二夹持部的连接面为弧面或斜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凿子,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部的横截面外接圆小于第二连接部的横截面外接圆,第二连接部的横截面外接圆小于第二夹持部的横截面外接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凿子,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部的横截面外接圆小于或等于第一夹持部的横截面外接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凿子,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横截面均为圆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凿子,其特征在于:第二夹持部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凿子,其特征在于:第一夹持部为锥柄或四槽方柄或双槽圆柄或四槽圆柄或六方柄或直花键柄或螺旋花键柄或圆弧花键柄。
CN201921710774.8U 2019-10-13 2019-10-13 一种新型凿子 Active CN2112782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10774.8U CN211278263U (zh) 2019-10-13 2019-10-13 一种新型凿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10774.8U CN211278263U (zh) 2019-10-13 2019-10-13 一种新型凿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78263U true CN211278263U (zh) 2020-08-18

Family

ID=72037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10774.8U Active CN211278263U (zh) 2019-10-13 2019-10-13 一种新型凿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782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278263U (zh) 一种新型凿子
KR20120004651U (ko) 금긋기 공구
CN202378010U (zh) 一种锤子
CN210757421U (zh) 一种木螺钉专用高效双面钻头
CN202702189U (zh) 圆柄两槽凿子
CN210616982U (zh) 螺旋自磨尖凿
CN214034878U (zh) 一种铲凿
CN103009341A (zh) 一种多功能锤
CN201685199U (zh) 一种多功能钳子
CN207824811U (zh) 一种不伤手的工具锤
CN207514045U (zh) 一种纤维钉
CN211073380U (zh) 一种批嘴装夹套筒
CN215306617U (zh) 一种新型上钉器
CN102261180A (zh) 一种多刃铲刀
CN210614439U (zh) 一种高尔夫清洁刀
CN213859104U (zh) 一种便于替换工具杆的手柄
CN210996855U (zh) 一种方便替换的拧紧式锉刀手柄
CN203109913U (zh) 一种多功能锤
CN212553686U (zh) 一种方柄四坑一体式铲凿
CN2546166Y (zh) 带螺尖铲形钻
CN108161842B (zh) 一种多功能锤
CN208681426U (zh) 一种折叠式扳手
CN103878708A (zh) 多功能老虎钳
CN108297036B (zh) 一种断头钉起钉锤
CN207104823U (zh) 一种卡箍组合装配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