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70968U - 一种穿刺术后压迫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穿刺术后压迫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70968U
CN211270968U CN201921099413.4U CN201921099413U CN211270968U CN 211270968 U CN211270968 U CN 211270968U CN 201921099413 U CN201921099413 U CN 201921099413U CN 211270968 U CN211270968 U CN 2112709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liding
fixedly connected
puncture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9941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兵钱
王广
唐全
李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192109941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709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709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709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申请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穿刺术后压迫器,包括滑动筒,所述滑动筒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带,所述滑动筒内竖向滑动连接有压板,所述滑动筒上还固定连接有导向筒,所述导向筒底端敞口,导向筒内设有气囊,所述气囊连通有充气机构和放气机构,所述压板位于导向筒下方。本实用新型在穿刺术后加压包扎时,能够对包扎压力进行调节。

Description

一种穿刺术后压迫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申请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穿刺术后压迫器。
背景技术
血管内穿刺术包括动脉穿刺术和静脉穿刺术,通过静脉穿刺可抽取血液,通过静脉给药,可迅速进入血液循环,起效迅速。通过动脉穿刺可抽取动脉血液及同时动脉穿刺诊疗操作可完成血管内检查及治疗,在疾病诊疗过程中血管内穿刺术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操作技术。
目前,在进行血管内穿刺术后,尤其是对于腹腔内大量积液,而危及到病人的生命的情况下,对病人腹腔内积液进行穿刺放液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穿刺部位存在创口,因此需要对穿刺部位进行加压包扎,以保证穿刺部位快速止血。但是目前医生通常采用绷带对穿刺部位进行加压包扎,通过绷带进行加压包扎时需要将绷带缠绕多圈,这便使得患者皮肤被绷带勒紧,不仅造成患者皮肤疼痛,还造成血液流通不畅,并且医生进行加压包扎时,若包扎过紧还会导致患者穿刺部位受到的压迫过大,引起静脉回流障碍甚至形成血栓;然而若压迫力量不够可导致出血及皮下血肿形成。但是目前临床缺乏压力适当以及缺乏可调节压力大小的穿刺术后压迫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刺术后压迫器,旨在穿刺术后加压包扎时,能够对包扎压力进行调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为:
一种穿刺术后压迫器,包括滑动筒,所述滑动筒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带,所述滑动筒内竖向滑动连接有压板,所述滑动筒上还固定连接有导向筒,所述导向筒底端敞口,导向筒内设有气囊,所述气囊连通有充气机构和放气机构,所述压板位于导向筒下方。
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气囊,使得患者需要对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时,将压板放置在穿刺部位,然后通过固定带固定在皮肤上,再通过充气机构为气囊充气,使得气囊膨胀,由于气囊位于导向筒内,且导向筒的底端敞口,导向筒能够对气囊的膨胀方向产生限制,使得气囊只能从导向筒的底端探出,进而在气囊膨胀的过程中能够推动压板向穿刺部位进行压迫,在对患者的穿刺部位进行压迫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按压打气泵的速度和时间来调节对患者的穿刺部位的压迫力度,避免压迫力度过大或过小。
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放气机构,使得气囊在充气后即便充气过多而导致压迫力度过大,使得患者感到不适时,可以通过放气机构将气囊内的气体放出,从而减小气囊的膨胀程度,改变气囊的体积,进而减小对穿刺部位的压迫力度,避免压迫力度过大对患者造成伤害。
进一步,所述充气机构包括打气泵和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一端与打气泵连通,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与气囊连通,所述打气泵上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设有只允许气体进入打气泵的第一单向阀,所述连通管靠近气囊的一端设有只允许气体进入气囊的第二单向阀。
本技术方案中,当对气囊进行充气时,通过按压打气泵即可使外界的气体进入打气泵内,进入打气泵的气体再通过连通管而被压入气囊中,当松开打气泵时,打气泵会在自身弹性的作用下恢复原状,由于设置了第一单向阀,气体只能从外界进入打气泵,而不能够从打气泵流出外界,这样能够保证持续不断的对气囊充气,使气囊稳定的膨胀,而第二单向阀的设置能够避免打气泵在恢复原状的时候气囊中的气体通过连通管流入打气泵内,造成气囊产生收缩的情况,这样不利于实现对穿刺部位的进行稳定按压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放气机构包括出气管和密封盖,所述出气管与气囊连通,所述密封盖上固定连接有密封柱,所述密封柱与出气管内壁螺纹连接,所述出气管内壁设有密封圈。
如此设置,出气管和密封盖的结构简单,通过旋紧密封盖实现气囊的密封,避免气囊漏气,当需要使气囊放气时,通过旋松密封盖,使气囊放气,从而起到调节气囊体积的作用,以此来调节对穿刺部位的压迫力度,而在出气管内壁设置的密封圈能够保证密封盖与出气管之间的密封性,进一步提高了气囊的密闭性。
进一步,所述密封圈为由橡胶制成的密封圈。
如此设置能够使密封圈可产生弹性形变,当密封盖与出气管连接的时候,密封圈能够使密封盖与出气管之间紧密接触,避免密封盖与出气管之间产生间隙。
进一步,所述放气机构包括出气管和密封盖,所述出气管与气囊连通,所述气囊与导向筒顶壁固定连接,所述出气管的顶端与密封盖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盖滑动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底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密封出气管的挡气片,所述顶杆内部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出气通道。
本技术方案中的通过设置顶杆和挡气片,当需要对气囊进行放气时,通过按压顶杆,使顶杆推动挡气片,使挡气片与出气管之间产生间隙,气囊中的气体将从挡气片与出气管之间产生的间隙流出,并通过顶杆内部开设的出气通道而流出外界,从而实现放气的效果,减小压板对穿刺部位的压迫力度,当完成放气后,向上拉动顶杆,使挡气片挡住出气管实现气囊的密封,本技术方案的中放气机构操作更加简单。
进一步,所述顶杆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与密封盖之间设有弹性件。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顶板和弹性件,能够在需要密封气囊时,撤销对顶杆施加的压力,顶杆在弹性件的作用下能够自动复位。
进一步,所述挡气片为由橡胶制成的挡气片。
如此设置能够增加挡气片与出气管之间的密封性,避免气囊漏气。
进一步,所述滑动筒的顶壁与压板之间设有弹簧。
如此设置,压板能够在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复位,特别是对气囊进行放气后,压板能够随着气囊的体积变化而自动上移,从而有效实现对穿刺部位压迫力度的调节。
进一步,所述压板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滑动板,滑动板上固定连接有滑块,滑动筒两端开设有竖向的滑槽,滑动板通过滑块与滑动筒竖向滑动连接。
如此设置,能够确保压板在滑动过程中的位置稳定,而不会出现偏移,从而能够对穿刺部位起到更加准确的压迫效果。
进一步,所述压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浸有苯扎氯铵的纱布。
苯扎氯铵具有杀菌效果,能够对穿刺部位进行杀菌消毒,避免出现伤口感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穿刺术后压迫器实施例一的纵截面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穿刺术后压迫器实施例二的纵截面剖视图;
图5为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按压顶板后使挡气片与出气管之间具有间隙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固定带1、粘接层2、导向筒5、滑动筒6、压板7、滑动板8、滑块9、滑槽901、气囊10、第一弹簧11、纱布12、打气泵13、连通管14、进气管15、出气管16、第一单向阀17、第二单向阀18、密封盖19、密封柱191、密封圈192、顶板20、第二弹簧21、顶杆22、出气通道23、挡气片24。
实施例一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穿刺术后压迫器,包括滑动筒6,滑动筒6内部中空,底部敞口,滑动筒6的两侧且位于滑动筒6的外部分别固定连接有两条固定带1,本实施例中固定带1与滑动筒6粘接固定,固定带1为弹性绷带,本实施例中在固定带1的下侧缝合有粘接层2,该粘接层2涂覆有医用压敏胶,便于将固定带1固定在人体皮肤上,且不会对人体皮肤造成损害。
滑动筒6内竖向滑动连接有压板7,本实施例中滑动筒6和压板7均采用塑料材料制成,结合图2所示,滑动筒6的两侧壁均开设有竖向的滑槽901,压板7两侧均粘接固定有滑动板8,滑动板8上粘接固定有滑块9,滑块9插入滑槽901,滑动板8通过滑块9与滑动桶竖向滑动连接。
压板7与滑动筒6的顶壁之间设有第一弹簧11,第一弹簧11的一端与压板7粘接固定,第一弹簧11的另一端与滑动筒6顶壁粘接固定,压板7位于导向筒5下方。
滑动筒6上还固定连接有导向筒5,导向筒5采用塑料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导向筒5位于滑动筒6的中央,导向筒5内部中空且底端敞口,导向筒5的底端位于滑动筒6内,导向筒5的外侧壁与滑动筒6粘接固定。导向筒5内设有气囊10,气囊10连通有充气机构和放气机构。
充气机构包括打气泵13和连通管14,连通管14一端与打气泵13连通,连通管14的另一端穿入导向筒5内并与气囊10连通,打气泵13采用具有弹性的塑料材质制成,其外形与波纹管相同。打气泵13上连通有进气管15,进气管15上设有只允许气体进入打气泵13的第一单向阀17。连通管14靠近气囊10的一端设有只允许气体进入气囊10的第二单向阀18,本实施例中第一单向阀17和第二单向阀18均由塑料材质制成单向阀,如采用型号为TS-12-003的医用单向阀。
放气机构包括出气管16和密封盖19,出气管16底端位于导向筒5内且与气囊10连通,出气管16的顶端位于导向筒5外侧,密封盖19一体成型有密封柱191,密封柱191位于密封盖19的底端,且密封柱191外侧设有外螺纹,出气管16上方设有内螺纹,密封柱191与出气管16内壁螺纹连接,结合图3所示,为了提高气囊10的密封性,在出气管16内壁粘接固定有“o”型密封圈192,密封圈192采用橡胶材质制成,如此设置能够使密封圈192具有弹性,与密封柱191的接触更加紧密。本实施例中密封圈192位于出气管16内壁设置的内螺纹的下方,这样既能够确保密封圈192与出气管16的螺纹配合关系,又能够使密封柱191与密封圈192接触紧密,从而提高了气囊10密闭性。
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穿刺部位出现感染,在压板7的底端粘接固定有浸有苯扎氯铵的纱布12。
使用时,通过固定带1上的粘接层2将压板7固定在患者的穿刺部位,然后通过不断的按压和松开打气泵13,使得外界的气体从进气管15被压入打气泵13中,并从打气泵13进入连通管14再进入气囊10内,从而使气囊10充气膨胀,由于设置了第一单向阀17和第二单向阀18,因此进入气囊10的气体不会回流至打气泵13内,从而保证了对气囊10稳定充气。由于气囊10位于导向筒5内,因此当气囊10在充气膨胀的过程中,气囊10将对压板7产生压力,而使压板7沿着滑动筒6向下滑动,从而对穿刺部位进行压迫,压板7对穿刺部位的压迫力度可以通过对气囊10的充气量来控制,即对气囊10充气越多,气囊10膨胀的体积越大,对压板7的挤压力也越大,从而对穿刺部位的压迫力也越大;反之,对气囊10充气越少,气囊10膨胀的体积就越小,对压板7的挤压力就越小,从而对穿刺部位的压迫力越小。
当患者因压迫力过大而感到不适时或者对穿刺部位进行压迫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减压操作时,通过旋出密封柱191,使气囊10中的部分气体从出气管16被排出,即可使气囊10体积减小,从而减小压板7对穿刺部位的压迫力度,当气囊10的膨胀程度调节至合适的程度后,将密封柱191再次旋入出气管16内,重新使气囊10保持密封状态,这个过程中,若由于操作不当,而使气囊10对压板7的压迫力度不符合要求时,比如气囊10内的气体量较少,对穿刺部位的压迫力完全达不到要求时,可以再次通过按压打气泵13进入合适的气体到气囊10内,适当增加压迫力度。上述过程,实现了压板7对穿刺部位的压迫力度可调的效果,临床上非常适用。
实施例二
如图4和图5所示,一种穿刺术后压迫器,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放气机构包括出气管16和密封盖19,出气管16与气囊10连通,气囊10与导向筒5顶壁粘接固定,出气管16的顶端与密封盖19粘接固定,密封盖19的中央竖向滑动连接有顶杆22,且顶杆22伸入出气管16内,顶杆22底端粘接固定有用于密封出气管16的挡气片24,挡气片24的宽度大于出气管16的外径。挡气片24位于气囊10内部,本实施例中挡气片24采用具有弹性的橡胶材质制成,这样能够与出气管16形成比较好的密封关系。
顶杆22顶端粘接固定有顶板20,顶板20与密封盖19之间设有第二弹簧21,第二弹簧21的一端与密封盖19粘接固定,第二弹簧21的另一端与顶板20粘接固定。顶杆22内部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出气通道23,本实施例中,出气通道23的一端穿出顶板20的顶端且与外界连通,出气通道23的另一端与顶杆22一侧贯穿,当需要对气囊10进行放气而减小对穿刺部位的压迫力度时,向下按压顶板20,使顶杆22向下移动,从而使挡气片24被推开而远离出气管16,结合图6所示,此时,挡气片24与出气管16之间具有间隙,气囊10中的气体就会通过挡气片24与出气管16之间的间隙进入出气管16内,并通过顶杆22内开设的出气通道23而被排出到外界,从而完成放气操作,当放气结束后,通过撤销对顶板20施加的外力,即松开顶板20,使顶板20在第二弹簧21的作用下复位而向下移动,使挡气片24重新堵住出气管16,气囊10再次处于密封状态。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Claims (10)

1.一种穿刺术后压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滑动筒,所述滑动筒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带,所述滑动筒内竖向滑动连接有压板,所述滑动筒上还固定连接有导向筒,所述导向筒底端敞口,导向筒内设有气囊,所述气囊连通有充气机构和放气机构,所述压板位于导向筒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刺术后压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机构包括打气泵和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一端与打气泵连通,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与气囊连通,所述打气泵上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设有只允许气体进入打气泵的第一单向阀,所述连通管靠近气囊的一端设有只允许气体进入气囊的第二单向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刺术后压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气机构包括出气管和密封盖,所述出气管与气囊连通,所述密封盖上固定连接有密封柱,所述密封柱与出气管内壁螺纹连接,所述出气管内壁设有密封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穿刺术后压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为由橡胶制成的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刺术后压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气机构包括出气管和密封盖,所述出气管与气囊连通,所述气囊与导向筒顶壁固定连接,所述出气管的顶端与密封盖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盖滑动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底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密封出气管的挡气片,所述顶杆内部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出气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穿刺术后压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与密封盖之间设有弹性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穿刺术后压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气片为由橡胶制成的挡气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刺术后压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筒的顶壁与压板之间设有弹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穿刺术后压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滑动板,滑动板上固定连接有滑块,滑动筒两端开设有竖向的滑槽,滑动板通过滑块与滑动筒竖向滑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刺术后压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浸有苯扎氯铵的纱布。
CN201921099413.4U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穿刺术后压迫器 Active CN2112709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99413.4U CN211270968U (zh)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穿刺术后压迫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99413.4U CN211270968U (zh)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穿刺术后压迫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70968U true CN211270968U (zh) 2020-08-18

Family

ID=72025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99413.4U Active CN211270968U (zh)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穿刺术后压迫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7096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73370A (zh) * 2020-12-31 2021-05-11 赣南医学院 基于区域分布的十二导联可穿戴设备
CN112842444A (zh) * 2021-02-24 2021-05-28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心内科介入手术用止血压迫器
CN113060558A (zh) * 2021-03-30 2021-07-02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一种手套上粉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73370A (zh) * 2020-12-31 2021-05-11 赣南医学院 基于区域分布的十二导联可穿戴设备
CN112842444A (zh) * 2021-02-24 2021-05-28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心内科介入手术用止血压迫器
CN112842444B (zh) * 2021-02-24 2022-02-15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心内科介入手术用止血压迫器
CN113060558A (zh) * 2021-03-30 2021-07-02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一种手套上粉装置
CN113060558B (zh) * 2021-03-30 2021-11-02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一种手套上粉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270968U (zh) 一种穿刺术后压迫器
US5486194A (en) Compressive hemostatic belt
CN106725704B (zh) 一种桡动脉压迫止血器
CN205758816U (zh) 气囊式压迫创可贴
CN206852771U (zh) 肢体气囊加压带
CN209059334U (zh) 血透患者透析后专用止血带
CN206630642U (zh) 医用充气式止血带
CN206576912U (zh) 一种桡动脉压迫止血器
CN202821503U (zh) 止血装置
CN206285137U (zh) 一种可调压充气止血带
CN207949854U (zh) 一种新型止血装置
CN107970054A (zh) 一种股动脉穿刺点充气下压式止血带
CN204698811U (zh) 腹部加压装置
CN211797233U (zh) 一种加压固定敷料
CN210408519U (zh) 一种介入治疗止血装置
CN209808455U (zh) 外科介入手术后压迫止血装置
CN210521045U (zh) 一种糖尿病临床新型止血装置
CN207979855U (zh) 一种肾穿刺活检伤口加压装置
CN207101390U (zh) 一种外科加压帽
CN208974006U (zh) 一种肱动脉气囊压迫型止血器
CN106768604B (zh) 一种测压仪的进气装置
CN212037662U (zh) 一种内瘘止血带
CN204971439U (zh) 胸外科术后保护气囊
CN220141732U (zh) 一种伤口皮下积液压迫器
CN213822052U (zh) 一种医用止血敷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