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62385U - 水位测绳 - Google Patents
水位测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262385U CN211262385U CN202020359876.6U CN202020359876U CN211262385U CN 211262385 U CN211262385 U CN 211262385U CN 202020359876 U CN202020359876 U CN 202020359876U CN 211262385 U CN211262385 U CN 21126238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 baffle pipe
- shell
- water level
- hou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Levels Of Liquids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位测绳,包括:配重块,其包括顶/底端均设有开口的壳体、沿壳体顶端开口向壳体内延伸固设的第一挡管、设于壳体内且套设于第一挡管外的第二挡管,其中,第一挡管的底端高度高于第二挡管的底端高度,低于第二挡管的顶端高度;线缆,其一端的两股电线均露出金属丝,且分别间隔固设于第二挡管和壳体内侧壁形成的空间内,其中,线缆底端的高度低于第一挡管底端高度。本实用新型中水可以从配重块底端开口进入其内部空腔,并接触线缆末端进行测量,但从配重块上方落下来的水,则无法接触测量线缆末端,消除了落水导通现象给测量带来的干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位测量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位测绳。
背景技术
在水文地质调查地下水水位监测工作中都会使用到水位测量装置。最常见的装置形式为水位测绳。
现有水位测绳主要包括设有刻度的线缆、圆柱形配重块、具有电阻测量功能的指示仪表,其中,通常使用的线缆为被复线。对线缆两端绝缘皮做剥落处理,使内部金属丝露出一小段,将线缆其中一端的两股端头露出的金属丝与指示仪表正负极对应连接,定为仪表端;线缆另一端绑扎配重块,并使两股端头露出的金属丝相间隔开,此端定为测量端。测量时,将测量端向水井中逐渐施放,在金属丝未接触水时,整个测量回路为断路状态,指示仪表体现为电阻极大值,指针不动;当金属丝都接触到水时,整个测量回路为通路状态,指示仪表不再指示电阻极大值,指针较断路状态会有大幅摆动。据此现象,判断水面位置,读取线缆上刻度,即为地下水水位值。
由于抽水试验也常使用水位测绳进行动水位测量,抽水试验过程中,动水位低于含水层时,含水层会向井内汇水,来水量大时,汇水呈喷射状进入井内。这种情况使用水位测绳,汇水会不断地喷淋在测量端头上,导通测量电路,造成测量端已经接触水面的假象,给测量工作带来干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位测绳,水可以从配重块底端开口进入其内部空腔,并接触线缆末端进行测量,但从配重块上方落下来的水,则无法接触测量线缆末端,消除了落水导通现象给测量带来的干扰。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水位测绳,包括:
配重块,其包括顶/底端均设有开口的壳体、沿所述壳体顶端开口向所述壳体内延伸固设的第一挡管、设于所述壳体内且套设于所述第一挡管外的第二挡管,其中,所述第一挡管的底端高度高于所述第二挡管的底端高度,低于所述第二挡管的顶端高度;
线缆,其一端的两股电线均露出金属丝,且分别间隔固设于所述第二挡管和所述壳体内侧壁形成的空间内,其中,所述线缆底端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挡管底端高度。
优选的是,所述壳体为梭型。
优选的是,所述壳体为由上至下依次同轴连通固接的上圆台部、圆筒部、倒置的下圆台部,其中,所述上圆台部顶端开口形成所述壳体顶端开口,所述下圆台部底端开口形成所述壳体底端开口。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挡管、所述第二挡管均为竖直设置的圆筒状,所述壳体、所述第一挡管、所述第二挡管同轴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壳体上沿远离其顶端开口倾斜向下扩张的侧壁上间隔贯穿设有两个穿线孔,两个穿线孔关于所述壳体中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线缆一端的每股电线对应密封穿过一个穿线孔。
优选的是,所述配重块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为水平设置的杆体或板体,至少一个固定件一端与所述壳体内侧壁固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挡管外侧壁固接,以将所述第二挡管设于所述壳体内。
优选的是,至少一个固定件为2n个,n≥1,2n固定件分为两组,两组固定件关于所述壳体中轴线对称设置。
优选的是,其中一组固定件的至少一个与其中一股电线共竖直面,另一组固定件的至少一个与另一股电线共竖直面,穿过与电线共竖直面的固定件设有使对应电线穿过并固定的固定孔。
优选的是,每组固定件在水平面的投影重叠。
优选的是,所述配重块包括沿其中轴线可拆卸密封对接的两半,其中,所述第二挡管与固定件间可拆卸固接。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配重块包括顶/底端均设有开口的壳体,沿壳体顶端开口向壳体内延伸固设的第一挡管、设于壳体内且套设于第一挡管外的第二挡管,线缆间隔固设于第二挡管和壳体内侧壁形成的空间内,在抽水试验过程中,当含水层向井内汇水时,水依次流经壳体顶端开口、第一挡管、第二挡管以及壳体底端开口,而不会接触到金属丝,消除了落水导通现象给测量带来的干扰。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所述配重块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所述配重块俯视图。
附图标记:配重块1、开口2、壳体3、第一挡管4、第二挡管5、线缆6、金属丝7、上圆台部8、圆筒部9、下圆台部10、穿线孔11、固定件12、固定孔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位测绳,包括:配重块1,其包括顶/底端均设有开口2的壳体3、沿所述壳体3顶端开口2向所述壳体3内延伸固设的第一挡管4、设于所述壳体3内且套设于所述第一挡管4外的第二挡管5,其中,所述第一挡管4的底端高度高于所述第二挡管5的底端高度,低于所述第二挡管5的顶端高度;
线缆6,其一端的两股电线均露出金属丝7,且分别间隔固设于所述第二挡管5和所述壳体3内侧壁形成的空间内,其中,所述线缆6底端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挡管4底端高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水位测绳包括线缆6、固设于线缆6一端的配重块1,其中,配重块1包括壳体3、第一挡管4、第二挡管5,壳体3顶端与底端均贯穿设有开口2,壳体3顶端的开口2向下延伸固设有第一挡管4,壳体3内固设有第二挡管5,第二挡管5套设在第一挡管4外。第一挡管4的底端高度高于第二挡管5的底端高度,第一挡管4的底端高度低于第二挡管5的顶端高度,此目的是当水从壳体3顶端开口2进入时,配重块1能够通过第一挡管4与第二挡管5来阻止水与金属丝7接触,当水从壳体3底端开口2进入时,第二挡管5和壳体3内侧壁形成的空间内的空气从第二挡管5顶端进入第一挡管4从而排出。线缆6一端的两股电线末端露出金属丝7,线缆6一端的两股电线固设于第二挡管5和壳体3内壁形成的空间内,并且两股线缆6不相接触,线缆6底端的高度低于第一挡管4底端高度,此目的是避免壳体3内水的高度达到第一挡管4底端高度时,线缆6还未与金属丝7接触,而此时金属丝处7在壳体3侧壁与第一挡管4侧壁形成的密闭空间内,水位无法再上升来接触金属丝7,从而无法达到测量水位的目的。
在使用过程中,将线缆6向水井中逐渐施放,当水接触壳体3底端时,第二挡管5和壳体3内侧壁形成空间内的空气从第二挡管5顶端进入第一挡管4然后排出壳体3,从而使水能够从壳体3底端开口2进入壳体3内部,当水接触金属丝7时,整个测量回路为通路状态,即可实现测量。采用这种技术,在抽水试验过程中,当含水层向井内汇水时,水依次流经壳体3顶端开口2、第一挡管4、第二挡管5以及壳体3底端开口2,而不会接触到金属丝7,消除了落水导通现象给测量带来的干扰。
示例性的,线缆6可为被复线。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3为梭型,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壳体3两端为尖头,便于配重块1进入水中。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3为由上至下依次同轴连通固接的上圆台部8、圆筒部9、倒置的下圆台部10,其中,所述上圆台部8顶端开口2形成所述壳体3顶端开口2,所述下圆台部10底端开口2形成所述壳体3底端开口2。通常的井内会设置有水管泵,水管泵为分段式,每两段水管泵连接处设有法兰,在配重块1下落过程中需要从法兰与井侧壁形成的空间经过,则配重块1底端设置成倒置的下圆台部10,能够在配重块1下落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避免配重块1底端的一部分落在法兰上,从而阻止配重块1下落,同样配重块1顶端设置成上圆台部8,能够在配重块1上升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挡管4、所述第二挡管5均为竖直设置的圆筒状,所述壳体3、所述第一挡管4、所述第二挡管5同轴设置。为了便于制造、安装等操作,本实用新型优先选取第一挡管4与第二挡管5为圆筒状,但并不仅限于此种限制,第一挡管4与第二挡管5也可为圆台状等其他形状。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3上沿远离其顶端开口2倾斜向下扩张的侧壁上间隔贯穿设有两个穿线孔11,两个穿线孔11关于所述壳体3中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线缆6一端的每股电线对应密封穿过一个穿线孔11。采用这种技术方案,线缆6的两股电线穿过对应的穿线孔11,并且电线与对应的穿线孔11密封,避免当含水层向井内汇水时,水会从穿线孔11与线缆6的缝隙内流过,影响测试状态,其中,可在每股电线与对应的穿线孔11之间设有橡胶密闭环,从而实现电线与对应的穿线孔11密封的效果。在使用过程中为保持配重块1为竖直稳定状态,两个穿线孔11关于壳体3中轴线对称。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配重块1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件12,所述固定件12为水平设置的杆体或板体,至少一个固定件12一端与所述壳体3内侧壁固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挡管5外侧壁固接,以将所述第二挡管5设于所述壳体3内。采用这种技术方案,通过至少一个固定件12将第二挡管5固定在壳体3内,其中,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第二挡管5与至少一个固定件12固接的方式,可通过螺钉或者胶水粘粘等的方式进行固定。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至少一个固定件12为2n个,n≥1,2n固定件12分为两组,两组固定件12关于所述壳体3中轴线对称设置,采用这种技术方案,能够牢固的固定第二挡管5。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其中一组固定件12的至少一个与其中一股电线共竖直面,另一组固定件12的至少一个与另一股电线共竖直面,穿过与电线共竖直面的固定件12设有使对应电线穿过并固定的固定孔13。采用这种技术方案,每股电线通过一个对应的固定件12进行固定。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每组固定件12在水平面的投影重叠,采用这种技术方案,每股电线通过多个固定孔13固定,能够使其稳定不晃动,并且能够更牢固的固定第二挡管5。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配重块1包括沿其中轴线可拆卸密封对接的两半,其中,所述第二挡管5与固定件12间可拆卸固接。采用这种技术方案,便于配重块1拆开进行电线的安装,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两半配重块1的密封固定方式,例如可通过胶水对配重块1的两半进行密封固定。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水位测绳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10)
1.水位测绳,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重块,其包括顶/底端均设有开口的壳体、沿所述壳体顶端开口向所述壳体内延伸固设的第一挡管、设于所述壳体内且套设于所述第一挡管外的第二挡管,其中,所述第一挡管的底端高度高于所述第二挡管的底端高度,低于所述第二挡管的顶端高度;
线缆,其一端的两股电线均露出金属丝,且分别间隔固设于所述第二挡管和所述壳体内侧壁形成的空间内,其中,所述线缆底端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挡管底端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位测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梭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位测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由上至下依次同轴连通固接的上圆台部、圆筒部、倒置的下圆台部,其中,所述上圆台部顶端开口形成所述壳体顶端开口,所述下圆台部底端开口形成所述壳体底端开口。
4.如权利要求2或3任一项所述的水位测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管、所述第二挡管均为竖直设置的圆筒状,所述壳体、所述第一挡管、所述第二挡管同轴设置。
5.如权利要求2或3任一项所述的水位测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沿远离其顶端开口倾斜向下扩张的侧壁上间隔贯穿设有两个穿线孔,两个穿线孔关于所述壳体中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线缆一端的每股电线对应密封穿过一个穿线孔。
6.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水位测绳,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为水平设置的杆体或板体,至少一个固定件一端与所述壳体内侧壁固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挡管外侧壁固接,以将所述第二挡管设于所述壳体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位测绳,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固定件为2n个,n≥1,2n固定件分为两组,两组固定件关于所述壳体中轴线对称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位测绳,其特征在于,其中一组固定件的至少一个与其中一股电线共竖直面,另一组固定件的至少一个与另一股电线共竖直面,穿过与电线共竖直面的固定件设有使对应电线穿过并固定的固定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位测绳,其特征在于,每组固定件在水平面的投影重叠。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位测绳,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包括沿其中轴线可拆卸密封对接的两半,其中,所述第二挡管与固定件间可拆卸固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359876.6U CN211262385U (zh) | 2020-03-20 | 2020-03-20 | 水位测绳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359876.6U CN211262385U (zh) | 2020-03-20 | 2020-03-20 | 水位测绳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262385U true CN211262385U (zh) | 2020-08-14 |
Family
ID=71991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359876.6U Active CN211262385U (zh) | 2020-03-20 | 2020-03-20 | 水位测绳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262385U (zh) |
-
2020
- 2020-03-20 CN CN202020359876.6U patent/CN21126238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037898U (zh) | 一种建筑施工用垂直度检测装置 | |
CN211262385U (zh) | 水位测绳 | |
CN106596717A (zh) | 超声波浓度探测器及带超声波浓度探测功能的液位传感器 | |
CN108535546A (zh) | 绝缘子表面电导率监测系统和方法 | |
CN110275004B (zh) | 水体黑臭模拟装置 | |
CN211452509U (zh) | 水位测量绳 | |
CN106950103A (zh) | 一种加气混凝土胚体强度测量装置 | |
CN218496819U (zh) | 一种氢通量监测探头 | |
CN208907807U (zh) | 一种垂直度监测设备 | |
CN107764884A (zh) | 高通量电化学检测装置及高通量电化学检测方法 | |
CN206411054U (zh) | 污染土电导率测量及电渗过程电学参数变化实时监测装置 | |
CN212447188U (zh) | 一种具有漏水检测功能的充电桩 | |
CN211262379U (zh) | 一种水位传感器 | |
CN213517450U (zh) | 高灵敏性断路器特性测试仪 | |
CN214067260U (zh) | 一种低压线路负荷指示装置 | |
CN213180213U (zh) | 一种水位测量用探头及其水位测量装置 | |
CN205449855U (zh) | 水质检测多参数电极传感器承载装置 | |
CN207923382U (zh) | 一种净水机漏水保护装置 | |
CN207336435U (zh) | 一种带有温湿度监测装置的变压器油检测仪 | |
CN207197601U (zh) | 一种无线传输的超声波流量计 | |
CN212781194U (zh) | 一种电气仪器仪表安全检测装置 | |
CN219345999U (zh) | 一种污泥浓度监测探头安装固定装置 | |
CN212254004U (zh) | 一种伸臂自动化高度测量机构 | |
CN113834510A (zh) | 一种水文检测用多类别测量装置 | |
CN220154416U (zh) | 一种水质检测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