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60854U - 一种热量高利用的烟囱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量高利用的烟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60854U
CN211260854U CN201921939574.XU CN201921939574U CN211260854U CN 211260854 U CN211260854 U CN 211260854U CN 201921939574 U CN201921939574 U CN 201921939574U CN 211260854 U CN211260854 U CN 2112608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main body
sleeve
baffle
chimn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3957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爱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Jieshu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Jieshu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Jieshu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Jieshu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3957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608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608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608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0Technologies for a more efficient combustion or heat usage

Landscapes

  • Chimneys And Flu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量高利用的烟囱,包括主体,套管,连接头和挡板;所述主体为圆柱形结构,且主体的底部连接安装有热交换器;所述套管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安装在主体的左侧中间位置,且套管的外侧设有排气口;所述连接头通过螺纹安装在主体的右侧底部,此处的主体是在原有的旧烟囱基础上加上一个弯道,在连接安装冷却管以及连接器,从而使烟气冷却实现朝下排烟,交换下来的热量进行再利用,冷却管是用来安装在主体连接的弯道右侧底部中间位置的,冷却管采用水冷的方式,其结构与汽车水箱类似,汽车是利用风冷却水,我们是利用水冷却烟气,它们的热交换原理是一样的,烟气上升到顶端后进入冷却管的内部,温度会快速降到100°以下。

Description

一种热量高利用的烟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烟囱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不用借助外来动力就可以充分吸收烟囱中的热量进行再利用的装置。它涉及到空气动力学、热力学等。
背景技术
烟囱是一种为锅炉,炉子,炉子或壁炉的热烟气或烟雾提供通风的结构。烟囱通常是垂直的,或尽可能接近垂直,以确保气体平稳流动,吸入空气进入所谓的烟囱燃烧或烟囱效应。烟囱内的空间被称为烟道。烟囱可能在建筑物,蒸汽机车和船只被找到。
例如申请号:CN201721576124.X中涉及一种具有余热再利用功能的高炉排气烟囱,包括本体,本体内埋设有一钢质的储液罐,储液罐内具有环形的储液腔,储液罐上连接有与储液腔相通的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连接一水泵,储液罐的底部通过钢板与地面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有效利用烟囱余热,节约能源等优点。
基于现有技术中发现,现有的烟囱在使用的时候,烟囱是不可以将烟气的热量吸收殆尽的,它要靠热烟比空气轻会自动上升进行排放的,所以热效率低并且对大气环境也有伤害,当然,人们对此也有改良措施:对烟气进行净化和进行更多的热交换,这都需要风机驱动有电能消耗。这样的措施对于小型炉灶特别是农村家庭还在使用的炉灶,即没有经济价值,又没有节能富余量,且无法清洗烟囱内部,且现有的烟囱在使用的时候,无法辅助净化烟气,且无法将烟气中较大的颗粒或灰尘进行过滤收集,从而无法减少排放污染。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热量高利用的烟囱,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量高利用的烟囱,以解决现有的烟囱在使用的时候,烟囱是不可以将烟气的热量吸收殆尽的,它要靠热烟比空气轻会自动上升进行排放的,所以热效率低并且对大气环境也有伤害,当然,人们对此也有改良措施:对烟气进行净化和进行更多的热交换,这都需要风机驱动有电能消耗。这样的措施对于小型炉灶特别是农村家庭还在使用的炉灶,即没有经济价值,又没有节能富余量,且无法清洗烟囱内部,且现有的烟囱在使用的时候,无法辅助净化烟气,且无法将烟气中较大的颗粒或灰尘进行过滤收集,从而无法减少排放污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热量高利用的烟囱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热量高利用的烟囱,包括主体,套管,连接头和挡板;所述主体为圆柱形结构,且主体的底部连接安装有热交换器;所述套管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安装在主体的左侧中间位置,且套管的外侧设有排气口;所述连接头通过螺纹安装在主体的右侧底部,且连接头的底部为倾斜状结构;所述挡板安装在连接头的底部,且受力杆嵌入安装在受力槽的内部,弹簧的底部与受力槽的内部底端相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包括有热交换器,冷却管,连接器;所述主体的顶端为弯曲结构,且主体的右侧底部连接安装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上下两端设有进出水管;所述主体的右侧底部设有连接器,且连接器的外端安装有排烟口。
进一步的,所述套管包括有底板,隔板;所述套管为圆柱形内部中空结构,且套管的顶端为弧形结构;所述套管的底部侧边设有半圆形结构的底板,且套管的内部中间位置设有矩形结构的隔板。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头包括有过滤件,受力槽;所述连接头为T形圆形结构,且连接头顶端内部为倾斜状结构;所述连接头的内部设有过滤件;所述连接头的底部两侧设有T形圆形结构的受力槽。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包括有受力杆;所述挡板为圆形板状结构,且挡板的外侧为倾斜状结构;所述挡板的顶端两侧设有T形结构的受力杆,且受力杆的底部外侧设有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本装置中,设置了主体以及连接头,此处的主体是在原有的旧烟囱基础上加上一个弯道,在连接安装冷却管以及连接器,从而使烟气冷却实现朝下排烟,交换下来的热量进行再利用,冷却管是用来安装在主体连接的弯道右侧底部中间位置的,冷却管采用水冷的方式,其结构与汽车水箱类似,汽车是利用风冷却水,我们是利用水冷却烟气,它们的热交换原理是一样的,烟气上升到顶端后进入冷却管的内部,温度会快速降到100°以下,烟气中的大部分水蒸气会冷凝成水从连接头排出,在此过程中烟气中的一些粉尘也会随水蒸气凝结出去,可以起到辅助净化烟气的作用,冷却管中的冷却水与烟气是隔离的,冷却水带出的热能可以被再利用,这样的结构可以对烟气进行快速冷却,使得排出的烟气温度也比较低,而冷却下来的水蒸气会在烟道的内部进行流动,对烟道有清洁作用,烟气经过冷却管之后,烟气还具有一定的温度,烟气经过连接器的时候可以再进一步冷却,连接器是封闭式的,可以直接当室内的供热设备的暖气片使用,烟气最后从排烟口排出。对排出的气体净化也好、回收利用也好,都很方便;
还有的是,而连接头则是用来安装在主体的右端底部的,使得水蒸气在冷凝之后,可以带动烟尘中的颗粒进入到连接头的内部,从而使烟气冷凝水可以经过连接头向外排出,使得较大的颗粒也可以跟随冷凝水排出,从而辅助净化排出的烟气,若是采用秸秆燃烧的时候,秸秆会出现燃烧不充分就排出的现象,秸秆的灰尘或残留物会经过连接头被过滤件进行过滤收集,从而将较大的颗粒进行收集,从而进行集中处理,而连接头的顶端内部为倾斜状结构,是为了使得冷凝水在向下排出的时候,可以被充分的导流,从而使冷凝水可以流畅的经过连接头向外排出,而受力槽则是用来安装受力杆,使得受力杆可以通过弹簧安装在受力槽的内部,从而使未有冷凝水向下排出的时候,挡板可以将连接头的内部封闭,从而避免粘在管道上的颗粒干了之后会向上浮动,从而解决了在使用的时候,烟囱是不可以将烟气的热量吸收殆尽的,它要靠热烟比空气轻会自动上升进行排放的,所以热效率低并且对大气环境也有伤害,当然,人们对此也有改良措施:对烟气进行净化和进行更多的热交换,这都需要风机驱动有电能消耗。这样的措施对于小型炉灶特别是农村家庭还在使用的炉灶,即没有经济价值,又没有节能富余量,且无法清洗烟囱内部,且现有的烟囱在使用的时候,无法辅助净化烟气,且无法将烟气中较大的颗粒或灰尘进行过滤收集,从而无法减少排放污染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套管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套管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头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头与挡板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主体;101、热交换器;102、冷却管;103、连接器;2、套管;201、底板;202、隔板;3、连接头;301、过滤件;302、受力槽;4、挡板;401、受力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6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量高利用的烟囱,包括主体1,套管2,连接头3和挡板4;主体 1为圆柱形结构,且主体1的底部连接安装有热交换器101,连接器103是封闭式的,可以直接当室内的供热设备的暖气片使用,烟气最后从排烟口排出。对排出的气体净化也好、回收利用也好,都很方便;套管2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安装在主体1的左侧中间位置,且套管2的外侧设有排气口,而底板201则是用来将套管2的侧边挡住的,使得底板201与隔板202 可以组合使用,从而将套管2的内部分隔,使得气体或温度可以在其内部流动,从而提供炉内燃烧所需的氧气;连接头3通过螺纹安装在主体1的右侧底部,且连接头3的底部为倾斜状结构,而受力槽302则是用来安装受力杆401,使得受力杆401可以通过弹簧安装在受力槽302的内部,从而使未有冷凝水向下排出的时候,挡板4可以将连接头3的内部封闭,从而避免粘在管道上的颗粒干了之后会向上浮动;挡板4安装在连接头3的底部,且受力杆401 嵌入安装在受力槽302的内部,弹簧的底部与受力槽302的内部底端相接触,而受力杆401 则是用来安装在受力槽302的内部的,使得弹簧向上支撑受力杆401的时候,受力杆401可以拉动挡板4向上移动,使得未有冷凝水的时候,连接头3的底部不会打开;主体1包括有热交换器101,冷却管102,连接器103;主体1的顶端为弯曲结构,且主体1的右侧底部连接安装有冷却管102;冷却管102的上下两端设有进出水管;主体1的右侧底部设有连接器 103,且连接器103的外端安装有排烟口,此处的主体1是在原有的旧烟囱基础上加上一个弯道,在连接安装冷却管102以及连接器103,从而使烟气冷却实现朝下排烟,交换下来的热量进行再利用,冷却管102是用来安装在主体1连接的弯道右侧底部中间位置的,冷却管102 采用水冷的方式,其结构与汽车水箱类似,汽车是利用风冷却水,我们是利用水冷却烟气,它们的热交换原理是一样的,烟气上升到顶端后进入冷却管102的内部,温度会快速降到 100°以下,烟气中的大部分水蒸气会冷凝成水从连接头3排出,在此过程中烟气中的一些粉尘也会随水蒸气凝结出去,可以起到辅助净化烟气的作用,冷却管102中的冷却水与烟气是隔离的,冷却水带出的热能可以被再利用,这样的结构可以对烟气进行快速冷却,使得排出的烟气温度也比较低,而冷却下来的水蒸气会在烟道的内部进行流动,对烟道有清洁作用,烟气经过冷却管102之后,烟气还具有一定的温度,烟气经过连接器103的时候可以再进一步冷却;其中,套管2包括有底板201,隔板202;套管2为圆柱形内部中空结构,且套管2 的顶端为弧形结构;套管2的底部侧边设有半圆形结构的底板201,且套管2的内部中间位置设有矩形结构的隔板202,此处的套管2是用来安装在主体1的外侧的,做一个简单的保温处理,让进入炉灶内的空气加热,再进入炉内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这样即解决了保温,又提高了燃烧的温度,从而保证我们可以在烟道口加一个热交换器101而不会阻碍烟气的自动流动,而套管2的顶端为弧形结构,是为了使得套管2内部气体在流动的时候,可以更加的流畅,且在流动的时候,不会出现空气反弹以及反向流动;连接头3包括有过滤件301,受力槽302;连接头3为T形圆形结构,且连接头3顶端内部为倾斜状结构;连接头3的内部设有过滤件301;连接头3的底部两侧设有T形圆形结构的受力槽302,连接头3则是用来安装在主体1的右端底部的,使得水蒸气在冷凝之后,可以带动烟尘中的颗粒进入到连接头 3的内部,从而使烟气冷凝水可以经过连接头3向外排出,使得较大的颗粒也可以跟随冷凝水排出,从而辅助净化排出的烟气,若是采用秸秆燃烧的时候,秸秆会出现燃烧不充分就排出的现象,秸秆的灰尘或残留物会经过连接头3被过滤件301进行过滤收集,从而将较大的颗粒进行收集,从而进行集中处理,而连接头3的顶端内部为倾斜状结构,是为了使得冷凝水在向下排出的时候,可以被充分的导流,从而使冷凝水可以流畅的经过连接头3向外排出;其中,挡板4包括有受力杆401;挡板4为圆形板状结构,且挡板4的外侧为倾斜状结构;挡板4的顶端两侧设有T形结构的受力杆401,且受力杆401的底部外侧设有弹簧,此处的挡板4是用来安装在连接头3的底部的,使得连接头3在连接管道的使用的时候,残留在管道内壁的烟尘或颗粒在干了之后,也不回向上流动,而挡板4的外侧为倾斜状结构,是为了可以充分的与连接头3得底部外侧契合,从而使烟尘或颗粒无法向上移动。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当锅炉在使用的时候,烟气在主体1的内部向上流动,在经过套管2的时候,套管2可以起到将烟气保温的作用,且套管2可以起到对锅炉内部供氧的作用,而烟气经过冷却管102的时候,冷却管102的内部水在进行流动,从而与较热的烟气接触,烟气将热量传递给冷却管102,使得冷却管102内部的水会提升一定的温度,从而将带有热量的水进行在此利用,而冷却管102将温度传递到主体1内部的时候,烟气接触会产生水蒸气,从而使水蒸气在主体1的内部,从而将主体1的内部进行清洁,使得烟气中的颗粒可以与水蒸气接触,使得水蒸气可以进行冷凝,从而形成冷凝水,使得冷凝水带动烟气中的颗粒向下流动,从而进入到连接头3的内部,从而使冷凝水可以经过连接头3的导流被过滤件301进行过滤,从而使冷凝水将挡板4向下顶动,从而使冷凝水带动烟尘中的颗粒向下排出,而剩余的烟气则会进入到连接器103的内部,从而对室内或室内的暖气片进行加热,从而使烟气最终从下水道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5)

1.一种热量高利用的烟囱,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套管(2),连接头(3)和挡板(4);所述主体(1)为圆柱形结构,且主体(1)的底部连接安装有热交换器(101);所述套管(2)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安装在主体(1)的左侧中间位置,且套管(2)的外侧设有排气口;所述连接头(3)通过螺纹安装在主体(1)的右侧底部,且连接头(3)的底部为倾斜状结构;所述挡板(4)安装在连接头(3)的底部,且受力杆(401)嵌入安装在受力槽(302)的内部,弹簧的底部与受力槽(302)的内部底端相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热量高利用的烟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包括有热交换器(101),冷却管(102),连接器(103);所述主体(1)的顶端为弯曲结构,且主体(1)的右侧底部连接安装有冷却管(102);所述冷却管(102)的上下两端设有进出水管;所述主体(1)的右侧底部设有连接器(103),且连接器(103)的外端安装有排烟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热量高利用的烟囱,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2)包括有底板(201),隔板(202);所述套管(2)为圆柱形内部中空结构,且套管(2)的顶端为弧形结构;所述套管(2)的底部侧边设有半圆形结构的底板(201),且套管(2)的内部中间位置设有矩形结构的隔板(20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热量高利用的烟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3)包括有过滤件(301),受力槽(302);所述连接头(3)为T形圆形结构,且连接头(3)顶端内部为倾斜状结构;所述连接头(3)的内部设有过滤件(301);所述连接头(3)的底部两侧设有T形圆形结构的受力槽(30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热量高利用的烟囱,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4)包括有受力杆(401);所述挡板(4)为圆形板状结构,且挡板(4)的外侧为倾斜状结构;所述挡板(4)的顶端两侧设有T形结构的受力杆(401),且受力杆(401)的底部外侧设有弹簧。
CN201921939574.XU 2019-11-12 2019-11-12 一种热量高利用的烟囱 Active CN2112608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39574.XU CN211260854U (zh) 2019-11-12 2019-11-12 一种热量高利用的烟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39574.XU CN211260854U (zh) 2019-11-12 2019-11-12 一种热量高利用的烟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60854U true CN211260854U (zh) 2020-08-14

Family

ID=71954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39574.XU Active CN211260854U (zh) 2019-11-12 2019-11-12 一种热量高利用的烟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608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08227U (zh) 一种浮动盘管型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2784851Y (zh) 烟管式喷流换热器
CN205710804U (zh) 一种转炉余热锅炉后的余热回收装置
CN102589128A (zh) 冷凝式燃气热水器双进风换热装置
CN213146600U (zh) 一种低氮燃气锅炉增效与消白一体化系统
CN205606904U (zh) 一种高效双冷凝式燃气模块炉
CN211260854U (zh) 一种热量高利用的烟囱
CN205373043U (zh) 粮食烘干塔供热系统的余热节能处理系统
CN208626936U (zh) 一种烟气冷凝水收集装置
CN204648206U (zh) 卧式双层水管炉排多回程水浴除尘逆燃燃煤锅炉
CN201129867Y (zh) 烟气冷凝式燃气热水器
CN202521864U (zh) 冷凝式燃气热水器双进风换热装置
CN201363889Y (zh) 高效无烟除尘节能采暖炉
CN105823215A (zh) 一种高效双冷凝式燃气模块炉
CN105823218A (zh) 一种高效冷凝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206274230U (zh) 一种超导流态换热器
CN205717933U (zh) 一种高效冷凝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100354581C (zh) 一种双热交换器的燃气热水器
CN201145486Y (zh) 换热器
CN111947122B (zh) 一种分级利用高效节能的余热回收系统
CN105486122B (zh) 一种冷凝二次热交换器
CN105650661A (zh) 新型锅炉热管余热回收设备
CN212511314U (zh) 抽油烟机余热回收装置
CN214536830U (zh) 一种真空立式环保燃煤锅炉
CN203083133U (zh) 一种冷凝式两用采暖热水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hird floor, No. 199-6 Shuguang Road, Chenjiang street, Zhongkai high tech Zone,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izhou Jieshuo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Part of the second floor of factory building B, No. 108, Huifeng West Third Road, Chenjiang street, Zhongkai high tech Zone,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izhou Jieshuo Technology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