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59528U - 动力传递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动力传递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259528U CN211259528U CN201921863535.6U CN201921863535U CN211259528U CN 211259528 U CN211259528 U CN 211259528U CN 201921863535 U CN201921863535 U CN 201921863535U CN 211259528 U CN211259528 U CN 21125952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ston
- power transmission
- cylinder
- clutch
- ge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0720 hydraulic oi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该动力传递装置具备通过对液压室供给液压油而使活塞对抗复位弹簧的弹性力而向油缸的另一侧的端部移动的液压致动器,该液压致动器被构成为,具备配置在弹簧容纳部内的缓冲弹簧,活塞位于油缸的一侧的端部时,缓冲弹簧与活塞分离,活塞移动到油缸的另一侧的端部时,缓冲弹簧与活塞接触。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能减小液压致动器发出的碰撞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备液压致动器的动力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动力传递装置中设置有液压致动器。现有技术中,存在具备油缸、能在油缸内移动的活塞、由油缸和活塞形成的液压室、及朝着油缸的一侧对活塞施加弹性力的复位弹簧的液压致动器。该液压致动器被构成为,通过向液压室供给液压油而使活塞抵抗复位弹簧的弹性力朝着油缸的另一侧的端部移动。
然而,上述现有技术的液压致动器中,在借助于液压动作的情况下,每当活塞与油缸的另一侧的端部碰撞,便会产生较大的碰撞声。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能使碰撞声减小的液压致动器的动力传递装置。
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该动力传递装置具备液压致动器,该液压致动器包括油缸、能在所述油缸内移动的活塞、由所述活塞将所述油缸的一侧隔离而形成的液压室、相对于所述活塞位于所述油缸的另一侧的端部的弹簧容纳部、及配置在所述弹簧容纳部内并朝着所述油缸的一侧对所述活塞施加弹性力的复位弹簧,所述活塞在所述液压室的液压的作用下抵抗所述复位弹簧的弹性力而朝着所述油缸的另一侧的端部移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簧容纳部配置有缓冲弹簧,所述活塞位于所述油缸的一侧的端部时,所述缓冲弹簧与所述活塞分离;所述活塞在所述液压室的液压的作用下移动到所述油缸的另一侧的端部时,所述活塞与所述缓冲弹簧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动力传递装置的优点在于,缓冲弹簧能减小活塞碰撞到油缸的另一侧的端部时产生的碰撞力,因而,能减小液压致动器发出的碰撞声。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动力传递装置中,较佳为,具备齿轮机构和无级变速器,所述齿轮机构中设置有由所述液压致动器致动的离合器,作为动力传递路径而并列设置有经由所述齿轮机构的第一动力传递路径、和经由所述无级变速器的第二动力传递路径,所述离合器用于连接或断开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的驱动桥的车辆的概要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驱动桥中设置的齿式离合器及使该齿式离合器动作的执行机构的图。
图3是将图2中的执行机构的液压致动器放大表示的图。
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液压致动器的动作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车辆的概要结构>
首先,参照图1,对车辆100的概要结构进行说明。车辆100例如是动力总成横置的FF(发动机前置前驱动)方式的车辆。
如图1所示,车辆100具备驱动车辆行驶的发动机1、及将发动机1输出的转矩(动力)传递到驱动轮10的驱动桥2。在此,驱动桥2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传递装置”的一例。
[发动机]
发动机1例如是多缸汽油发动机,能输出行驶所需的驱动力。发动机1能控制进气通道中设置的节流阀的节流开度(进气量)、燃油喷射量、点火正时等运行工况。
[驱动桥]
驱动桥2的内部设置有变矩器3、前进后退切换装置4、带式无级变速器(以下简称为无级变速器)5、齿轮机构6、输出轴8、及差动装置9等。容纳这些构件的驱动桥2的外壳由壳体21、盒体22、及盖罩23构成。壳体21安装在发动机1的输出侧。盒体22安装在壳体21的与发动机1相反的一侧。盖罩23安装在盒体22的与壳体21相反的一侧。
驱动桥2中,作为动力传递路径,并列设置有经由齿轮机构6的第一动力传递路径、和经由无级变速器5的第二动力传递路径。具体而言,第一动力传递路径中,从发动机1输出的转矩经由变矩器3被输入到涡轮轴31,然后,该转矩从涡轮轴31经由前进后退切换装置4及齿轮机构6被传递到输出轴8。第二动力传递路径中,输入到涡轮轴31的转矩经由无级变速器5被传递到输出轴8。相应于车辆100的行驶状态,动力传递路径被切换成第一动力传递路径或第二动力传递路径。
[变矩器]
变矩器3具有输入侧的泵叶轮32及输出侧的涡轮转子33等,通过流体(液压油)在泵叶轮32与涡轮转子33之间进行动力传递。泵叶轮32与发动机1的曲轴1a连接,涡轮转子33通过涡轮轴31与前进后退切换装置4连接。另外,变矩器3中设置有锁止离合器34,通过使锁止离合器34结合能使泵叶轮32及涡轮转子33一体地旋转。另外,变矩器3的泵叶轮32上连接有油泵35。
[前进后退切换装置]
前进后退切换装置4具备前进离合器(齿轮行驶用离合器)C1、后退制动器B1、及双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装置41。行星齿轮装置41中,齿轮架42与涡轮轴31及无级变速器5的输入轴51连接成一体,环形齿轮43经由后退制动器B1选择性地与盒体22连接,太阳齿轮44与小直径齿轮61连接。另外,太阳齿轮44与齿轮架42通过前进离合器C1而选择性地连接。
[齿轮机构]
齿轮机构6具备小直径齿轮61、与小直径齿轮61啮合的大直径齿轮62、不能相对大直径齿轮62旋转的第一副轴63、能相对第一副轴63旋转的空转齿轮64、与空转齿轮64啮合的输入齿轮65、及选择性地与第一副轴63和空转齿轮64连接的齿式离合器(啮合离合器)D1。输入齿轮65的直径大于空转齿轮64的直径,该输入齿轮65不能相对输出轴8旋转。
齿式离合器D1包括不能相对第一副轴63旋转的离合器毂71、与空转齿轮64连接的离合器齿轮72、与离合器毂71花键嵌合的套筒73、及在套筒73与离合器齿轮72嵌合时使旋转同步的同步啮合机构74。齿式离合器D1为分离状态时,套筒73不与离合器齿轮72嵌合,空转齿轮64能相对第一副轴63旋转。齿式离合器D1为结合状态时,套筒73与离合器齿轮72嵌合,空转齿轮64不能相对第一副轴63旋转。另外,齿式离合器D1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合器”的一例。
[无级变速器]
无级变速器5被设置在连接在涡轮轴31上的输入轴51与输出轴8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上。无级变速器5具备设置在输入轴51上的作为输入侧构件的初级带轮52、作为输出侧构件的次级带轮53、及卷绕在初级带轮52及次级带轮53上的传动带54。
初级带轮52具备固定在输入轴51上的固定滑轮52a、不能绕输入轴51旋转但能相对输入轴51在轴向上移动的可动滑轮52b、及能产生用于改变固定滑轮52a和可动滑轮52b之间的V槽宽度而使可动滑轮52b移动的推力的初级侧液压致动器52c。另外,次级带轮53具备固定滑轮53a、不能绕固定滑轮53a的轴旋转但能相对固定滑轮53a在轴向移动的可动滑轮53b、及能产生用于改变固定滑轮53a和固定滑轮53a之间的V槽宽度而使可动滑轮53b移动的推力的次级侧液压致动器53c。
无级变速器5中,通过改变初级带轮52及次级带轮53的V槽宽度而改变传动带54的有效直径,能使变速比连续变化。另外,在无级变速器5的次级带轮53与输出轴8之间,设置有选择性地与次级带轮53和输出轴8连接的皮带行驶用离合器C2。
[输出轴]
输出轴8上设置有输出齿轮81,该输出齿轮81不能相对输出轴8旋转。输出齿轮81与固定在第二副轴91上的大直径齿轮92啮合。第二副轴91上固定连接有小直径齿轮93,小直径齿轮93与差动装置9的环形齿轮94啮合。差动装置9被构成为,将被输入的动力分配给左侧的驱动轮10和右侧的驱动轮10。
<车辆的行驶模式>
车辆100能进行由第一动力传递路径传递动力的齿轮行驶、和由第二动力传递路径传递动力的皮带行驶。例如,在低车速区域选择齿轮行驶,离开低车速区域后切换到皮带行驶。
[齿轮行驶]
在齿轮行驶时,前进离合器C1及齿式离合器D1各自为结合状态,后退制动器B1及皮带行驶用离合器C2各自为分离状态。
具体而言,通过使前进离合器C1结合,行星齿轮装置41的齿轮架42与太阳齿轮44连接,涡轮轴31与小直径齿轮61一体地旋转。另外,通过使齿式离合器D1结合,第一副轴63与空转齿轮64相连并一体地旋转。因而,通过使前进离合器C1及齿式离合器D1各自成为结合状态,能建立第一动力传递路径,从而,发动机1所输出的转矩能经由变矩器3、涡轮轴31、前进后退切换装置4、齿轮机构6、输出轴8、及差动装置9而传递到左侧的驱动轮10和右侧的驱动轮10。此时,由于皮带行驶用离合器C2为分离状态,所以第二动力传递路径被切断。
[皮带行驶]
在皮带行驶时,皮带行驶用离合器C2为结合状态,前进离合器C1、后退制动器B1、及齿式离合器D1均为分离状态。
具体而言,通过使皮带行驶用离合器C2结合,次级带轮53与输出轴8相连,所以次级带轮53与输出轴8一体地旋转。因而,通过使皮带行驶用离合器C2成为结合状态,能建立第二动力传递路径,发动机1所输出的转矩能经由变矩器3、涡轮轴31、输入轴51、无级变速器5、输出轴8、及差动装置9而传递到左侧的驱动轮10和右侧的驱动轮10。此时,由于前进离合器C1及齿式离合器D1各自为分离状态,所以第一动力传递路径被切断。
[后退行驶]
在后退行驶时,后退制动器B1及齿式离合器D1各自为结合状态,前进离合器C1及皮带行驶用离合器C2各自为分离状态。此时,由于小直径齿轮61朝着与涡轮轴31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该逆向旋转转矩经由齿轮机构6、输出轴8、及差动装置9等而传递到左侧的驱动轮10及右侧的驱动轮10。
<齿式离合器的执行机构>
下面,结合图2~图4,对使齿式离合器D1动作的执行机构200进行说明。图2~图4中,省略了截面部分的斜线表示。
如图2所示,第一副轴63配置在壳体21与盒体22之间的空间内。第一副轴63的一侧的端部(X2方向的端部)由设置在壳体21上的轴承63a可旋转地支撑,第一副轴63的另一侧的端部(X1方向的端部)由设置在盒体22上的轴承63b可旋转地支撑。
在第一副轴63的外周,大直径齿轮62不能相对该第一副轴63旋转地设置在轴承63a和轴承63b之间的一侧;空转齿轮64能相对第一副轴63旋转地设置在轴承63a和轴承63b之间的另一侧。另外,在第一副轴63的外周,齿式离合器D1设置在大直径齿轮62与空转齿轮64之间。图2中示出齿式离合器D1分离的状态。
齿式离合器D1中,离合器毂71(参照图1)不能相对第一副轴63旋转,离合器齿轮72不能相对空转齿轮64旋转,套筒73与离合器毂71花键嵌合。套筒73能在轴向(X1及X2方向)上移动,套筒73与离合器毂72嵌合,因此,第一副轴63与空转齿轮64相连。另外,套筒73与离合器毂72嵌合的情况下,通过同步啮合机构74实现同步旋转。
齿式离合器D1的执行机构200用于通过使套筒73移动而实现齿式离合器D1的分离状态与结合状态的切换。执行机构200具备拨叉201、叉轴202、及液压致动器203。
拨叉201嵌合在套筒73的嵌合槽73a内。嵌合槽73a形成在套筒73的外周面上,并被构成为在周方向上延伸的圆环状。因此,在套筒73为可旋转的状态下,在轴向(X1及X2方向)上,拨叉201和套筒73被结合在一起。
叉轴202配置在盒体22的轴插孔22a中,能在轴向上移动。在叉轴202的一侧的端部(X2方向的端部)安装有拨叉201。叉轴202的另一侧的端部(X1方向的端部)连接着液压致动器203的活塞12(参照图3)。
液压致动器203用于使叉轴202沿轴向移动。如图3所示,液压致动器203具备设置在盒体22上的油缸11、能在油缸11内移动的活塞12、由活塞12将油缸11的一侧的端部(X2方向的端部)隔离而形成的液压室13、及对活塞12施加弹性力的复位弹簧14。
油缸11具有能容纳活塞12及复位弹簧14的圆筒形的内部空间。在油缸11的一侧的端部(X2方向的端部)设置有轴插孔22a,该轴插孔22a与上述内部空间连通。在油缸11的另一侧的端部(X1方向的端部)设置有盖罩23的接受面23a。接受面23a用于抵接复位弹簧14,发挥限制活塞12移动的制动作用。
活塞12能沿着轴向(X1及X2方向)移动。活塞12被构成为有底圆筒形,具有圆板形的端面部12a、及从端面部12a的外缘沿轴向延伸的圆筒形的侧周面部12b。端面部12a与叉轴202的另一侧的端部连接。在侧周面部12b的外周面上嵌入有O型圈121。另外,活塞12将油缸11的内部空间隔离成,相对于活塞12,位于油缸11内的一侧(X2方向侧)的内部空间成为液压室13;位于油缸11内的另一侧(X1方向侧)的内部空间成为弹簧容纳部11a。换言之,在油缸11内,相对于活塞12,弹簧容纳部11a位于液压室13的相反侧。
液压室13与液压油通道22b连通,并通过液压油通道22b与油泵35(参照图1)相连,油泵35向液压室13供给规定的液压油。
复位弹簧14配置在弹簧容纳部11a中。复位弹簧14是压缩盘簧,设置在活塞12的端面部12a与盖罩23的接受面23a之间。因此,复位弹簧14朝着油缸11的一侧的端部(X2方向)对活塞12施加弹性力。
执行机构200中,借助于复位弹簧14的弹性力,在活塞12位于油缸11的一侧的端部的情况下,齿式离合器D1成为分离状态。若油泵35对液压室13供给液压油,则如图4所示那样,活塞12抵抗复位弹簧14的弹性力而向油缸11的另一侧的端部(X1方向)移动,从而使叉轴202、拨叉201、及套筒73向X1方向移动。由此,套筒73与离合器齿轮72嵌合,齿式离合器D1成为结合状态。此时,活塞12与接受面23a相抵接。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液压致动器203还具备配置在弹簧容纳部11a内的缓冲弹簧15。缓冲弹簧15配置在复位弹簧14的内侧,用于减小活塞12碰撞到接受面23a时的碰撞力。在活塞12位于油缸11的一侧的端部的情况下,缓冲弹簧15的一侧的端部(X2方向的端部)与活塞12的端面部12a分离。缓冲弹簧15的另一侧的端部(X1方向的端部)安装在接受面23a上。即,缓冲弹簧15是长度比复位弹簧14短的盘簧。另外,如图4所示,当活塞12移动到油缸11的另一侧的端部时,缓冲弹簧15与活塞12的端面部12a接触。由于活塞12与缓冲弹簧15接触后缓冲弹簧15被活塞12压缩,所以缓冲弹簧15朝着X2方向侧对活塞12施加弹性力,因而,在液压的作用下朝着接受面23a行进的活塞12受到缓冲弹簧15施加的向其行进方向的相反方向作用的弹性力,从而活塞12碰撞到接受面23a时的碰撞力减小。
<效果>
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那样,通过在液压致动器203中设置缓冲弹簧15,能减小活塞12碰撞到接受面23a时的碰撞力,从而能使碰撞声(噪音)变小。因而,能抑制齿式离合器D1从分离状态切换成结合状态时发出的噪音。
<其它的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示例,不能将其作为限定性解释的依据。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不能只用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记载来解释,而要用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来界定。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的记载范围同等的所有变更。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了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应用于设置有使驱动桥2的齿轮机构6的齿式离合器D1动作的液压致动器203的动力传递装置的例子,但不局限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也适用于设置有其它种类的液压致动器的动力传递装置。
Claims (2)
1.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具备液压致动器,该液压致动器包括油缸、能在所述油缸内移动的活塞、由所述活塞将所述油缸的一侧隔离而形成的液压室、相对于所述活塞位于所述油缸的另一侧的弹簧容纳部、及配置在所述弹簧容纳部内并朝着所述油缸的一侧对所述活塞施加弹性力的复位弹簧,所述活塞在所述液压室的液压的作用下抵抗所述复位弹簧的弹性力而朝着所述油缸的另一侧的端部移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弹簧容纳部内配置有缓冲弹簧,
所述活塞位于所述油缸的一侧的端部时,所述缓冲弹簧与所述活塞分离;
所述活塞在所述液压室的液压的作用下移动到所述油缸的另一侧的端部时,所述活塞与所述缓冲弹簧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齿轮机构和无级变速器,所述齿轮机构中设置有由所述液压致动器致动的离合器,作为动力传递路径而并列设置有经由所述齿轮机构的第一动力传递路径、和经由所述无级变速器的第二动力传递路径,所述离合器用于连接或断开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63535.6U CN211259528U (zh) | 2019-10-31 | 2019-10-31 | 动力传递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63535.6U CN211259528U (zh) | 2019-10-31 | 2019-10-31 | 动力传递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259528U true CN211259528U (zh) | 2020-08-14 |
Family
ID=71988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863535.6U Active CN211259528U (zh) | 2019-10-31 | 2019-10-31 | 动力传递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259528U (zh) |
-
2019
- 2019-10-31 CN CN201921863535.6U patent/CN21125952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288043B2 (en) | Belt type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 |
US9523417B2 (en) | Vehicle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 |
US9664278B2 (en) | Control device for vehicle | |
JP6489039B2 (ja) | 自動変速機 | |
US9765886B2 (en) | Control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for vehicle | |
WO2013175583A1 (ja) |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 |
US20130284554A1 (en) | Vehicle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 |
CN107100967B (zh) | 摩擦接合单元及自动变速器 | |
JP2004222435A (ja) | 電気自動車の駆動装置 | |
CN108973665A (zh) | 四轮驱动车及四轮驱动车的控制方法 | |
JP6003516B2 (ja) | 自動変速機 | |
WO2017073552A1 (ja) | 自動変速機 | |
JP4811443B2 (ja) | 流体伝達装置 | |
US20160252164A1 (en) | Multi-stage transmission | |
CN104565113A (zh) | 离合器组件及变速器 | |
JP6639328B2 (ja) | 動力伝達装置の潤滑構造 | |
US7083537B2 (en) | Multiple spee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for motor vehicle | |
CN108068617A (zh) | 车辆的驱动装置 | |
US8771131B2 (en) | Transmission device | |
CN211259528U (zh) | 动力传递装置 | |
JP2008064125A (ja) | 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 | |
US10663018B2 (en) |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of double piston clutch unit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 | |
JP6820761B2 (ja) | 動力伝達装置 | |
JP4735701B2 (ja) | 流体伝達装置 | |
JP2009275718A (ja) | 無段変速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