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29681U - 迷你型音乐房的声学处理结构、音响系统及迷你型音乐房 - Google Patents

迷你型音乐房的声学处理结构、音响系统及迷你型音乐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29681U
CN211229681U CN201921764104.4U CN201921764104U CN211229681U CN 211229681 U CN211229681 U CN 211229681U CN 201921764104 U CN201921764104 U CN 201921764104U CN 211229681 U CN211229681 U CN 2112296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music room
mini
box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6410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imyunion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imyunion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imyunion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imyunion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6410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296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296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296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小尺寸房间的声学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迷你型音乐房的声学处理结构、音响系统及迷你型音乐房,该声学处理结构应用于迷你型音乐房中,其中,所述迷你型音乐房包括可移动底板、与可移动底板配套的顶板以及安装于可移动底板与顶板之间、与可移动底板和顶板共同构成半密闭空间的侧板;所述声学处理结构包括贯穿开设于所述顶板和所述侧板的局部区域的多组第一孔位,以及与所述第一孔位的后方相对设置且覆盖所述第一孔位的吸音腔体,所述吸音腔体的内腔填充有吸收所述第一孔位导入的驻波的吸音材料;本方案能够提高空间内的声学特征,保证声场均匀性,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迷你型音乐房的声学处理结构、音响系统及迷你型音乐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小尺寸房间的声学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迷你型音乐房的声学处理结构、音响系统及迷你型音乐房。
背景技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公众场合引入了迷你型音乐房,该迷你型音乐房中配置有点唱终端设备,不仅适用于一至两人的点唱需求,还能够提供相对独立的空间,避免用户使用时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但是,由于在超小的房间,如在迷你型音乐房内演唱容易形成强反射,声波接触到刚性界面后会被反射回来,空间越小反射声能量越大,与入声波发生干涉现象,从而产生窄带梳状滤波器效应导致不平坦的频谱响应,导致空间内声学特征差,空间内体验感差。
另外,在迷你型音乐房内,当扬声器安装在靠近墙面位置时,与扬声器固定的墙面及空间内多处夹角位置处低频现象明显增强,即扬声器发出低音时的“嗡嗡声”,从而造成空间频率响应不平直,明显影响k歌以及听音乐的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旨在至少能解决上述的技术缺陷之一,特别是现有技术中的迷你型音乐房内的声学处理效果较差,导致用户体验感较差的技术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迷你型音乐房的声学处理结构,该声学处理结构应用于迷你型音乐房中,其中,所述迷你型音乐房包括可移动底板、与可移动底板配套的顶板以及安装于可移动底板与顶板之间、与可移动底板和顶板共同构成半密闭空间的侧板;
所述声学处理结构包括贯穿开设于所述顶板和所述侧板的局部区域的多组第一孔位,以及与所述第一孔位的后方相对设置且覆盖所述第一孔位的吸音腔体,所述吸音腔体的内腔填充有吸收所述第一孔位导入的驻波的吸音材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孔位的开孔形态包括呈多边形设置的吸音孔,且所述吸音孔的一端开口宽度与另一端开口宽度之间呈渐变式变化。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音腔体的内腔设置有多组两端为开口结构的倒相管,所述倒相管的一端贯穿于所述顶板或所述侧板的内壁并与所述第一孔位相对设置,所述倒相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吸音腔体的端部之间有一距离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倒相管的内腔填充有吸音材料,用于吸收由所述倒相管导入的驻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倒相管远离所述第一孔位的一端连接有覆盖所述倒相管管口的密封腔体,所述密封腔体呈多边形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音腔体的前后两侧均为开口结构,且所述吸音腔体远离所述第一孔位的开口处可拆卸连接有密封板。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音响系统,其包括主扩音箱、第一环绕音箱和第二环绕音箱,采用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迷你型音乐房的声学处理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扩音箱安装于所述顶板的内壁后侧,且所述主扩音箱的顶部和侧面均与所述第一孔位相对设置;
所述主扩音箱的发声单元为全频扬声器,并以所述全频扬声器为水平线向下一角度范围内的发声方向发出覆盖用户听力范围的声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绕音箱安装于所述顶板的内壁前侧,且所述第一环绕音箱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孔位相对设置;
所述第二环绕音箱安装于所述侧板、且位于所述主扩音箱下方的扩散体的内腔,且所述扩散体的表面贯穿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孔位的开孔形态一致的第二孔位;
所述第一环绕音箱和所述第二环绕音箱的发声单元均为中高频扬声器,所述第一环绕音箱以所述中高频扬声器为水平线向下一角度范围内的发声方向发出覆盖用户听力范围的声场,用于补充所述主扩音箱的反向声场;
所述第二环绕音箱以所述中高频扬声器为水平线-10°~+10°范围内的发声方向发出覆盖用户听力范围的声场,用于补充所述主扩音箱的声场。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迷你型音乐房,其包括可移动底板、与可移动底板配套的顶板以及安装于可移动底板与顶板之间、与可移动底板和顶板共同构成半密闭空间的侧板,该迷你型音乐房内安装有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迷你型音乐房的声学处理结构,或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音响系统。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迷你型音乐房的顶部内壁中央安装有呈阵列分布的模块化吸音体,所述模块化吸音体的左右两侧通过移动滑轨对称安装有可改变宽度的吸音帘幕。
在一个实施例中,左右两侧所述侧板的内壁下方通过固定连接件对称安装有坐垫,所述第一孔位贯穿开设于所述侧板位于所述坐垫的下方,且所述坐垫靠近所述侧板内壁的上方与所述侧板内壁贴合安装有靠背;
所述靠背和坐垫内腔均填充有吸音材料,用于吸收所述迷你型音乐房内的直射音以及中低频驻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扩音箱和所述第一环绕音箱均通过T型通孔减震胶钉与螺钉配合吊装于所述顶板内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移动底板包括至少由两根矩管焊接而成的龙骨层、以及在龙骨层的上方铺设的木板层,所述龙骨层的底部四角均通过移动地脚实现所述木板层与地面之间的隔离,吸收低频共振;
其中,所述移动地脚对称设置,且带有减震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移动底板、侧板与顶板的连接处均填充有减震胶,用于隔离低频传输,吸收所述迷你型音乐房内的低频共振。
上述迷你型音乐房的声学处理结构、音响系统及迷你型音乐房,该声学处理结构应用于迷你型音乐房中,其中,所述迷你型音乐房包括可移动底板、与可移动底板配套的顶板以及安装于可移动底板与顶板之间、与可移动底板和顶板共同构成半密闭空间的侧板;用户可在该密闭空间内演唱歌曲,无需去K歌场所。
所述声学处理结构包括贯穿开设于所述顶板和所述侧板的局部区域的多组第一孔位,以及与所述第一孔位的后方相对设置且覆盖所述第一孔位的吸音腔体,所述吸音腔体的内腔填充有吸收所述第一孔位导入的驻波的吸音材料。
其中,开设于顶板和侧板上方位置处的第一孔位,不但可以对迷你型音乐房内的中低频驻波进行切割,还可以吸收此位置处安装的音箱因靠墙设置形成的强反射音,同时,还能够对整个房间的声场均衡进行改善,在左右两侧侧板的内壁下方开设有第一孔位,以改善用户坐着演唱时感受到的声场。
并且,所述吸音腔体的内腔设置有多组两端为开口结构的倒相管,所述倒相管的一端贯穿于所述顶板或所述侧板的内壁并与所述第一孔位相对设置,所述倒相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吸音腔体的端部之间有一距离范围。
由于倒相管的管道长度不等,因而可通过倒相管形成不同的低频共振频点;并且,倒相管的另一端与吸音腔体的端部有一定距离,当该吸音腔体的后侧为密封结构时,可在倒相管与吸音腔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空腔,更有利于吸收迷你型音乐房内的驻波。
所述倒相管远离所述第一孔位的一端连接有覆盖所述倒相管管口的密封腔体,所述密封腔体呈多边形设置,可以吸收倒相管内产生的杂音,防止声音泄漏至外部。
所述吸音腔体的前后两侧均为开口结构,且所述吸音腔体远离所述第一孔位的开口处可拆卸连接有密封板,该密封板的设置,可以有效地将吸音腔体内产生的声音与外部进行隔离,防止声音外泄。
另外,所述第一孔位的开孔形态包括呈多边形设置的吸音孔,且所述吸音孔的一端开口宽度与另一端开口宽度之间呈渐变式变化,可以通过吸音孔不同位置处的截面积或宽度变化,扩大吸音腔体的共振频率范围,从而增加开孔的吸声频带宽度。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迷你型音乐房以及声学处理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的倒相管、第一孔位与吸音腔体结构示意图;
图3(a)为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孔位为三角形与多边形结合的开孔样式结构示意图;
图3(b)为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孔位为圆形与短腰形结合的开孔样式结构示意图;
图3(c)为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孔位为矩阵形排列的圆形开孔样式结构示意图;
图3(d)为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孔位为交错横向排列的短腰形开孔样式结构示意图;
图3(e)为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孔位为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结合的开孔样式结构示意图;
图3(f)为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孔位为镜像设置的三角形开孔样式结构示意图;
图3(g)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孔位为圆形与短腰形结合的开孔样式结构示意图;
图3(h)为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孔位为交错排列的圆形开孔样式结构示意图;
图3(i)为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孔位为长腰形开孔样式结构示意图;
图3(j)为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孔位为多种组合形式设置的开孔样式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的主扩音箱、第一环绕音箱和第二环绕音箱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的主扩音箱、第一孔位与吸音腔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的迷你型音乐房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的主扩音箱和第一环绕音箱的吊装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的可移动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的可移动底板与顶板之间的减震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的错位式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 (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本申请实施例中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目前,越来越多的公众场合引入了迷你型音乐房,该迷你型音乐房中配置有点唱终端设备,不仅适用于一至两人的点唱需求,还能够提供相对独立的空间,避免用户使用时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但是,由于在超小的房间,如在迷你型音乐房内演唱歌曲时,容易形成强反射,声波接触到刚性界面后会被反射回来,空间越小反射声能量越大,与入声波发生干涉现象,从而产生窄带梳状滤波器效应导致不平坦的频谱响应,导致空间内声学特征差,空间内体验感差。
并且,在迷你型音乐房内,当扬声器安装在靠近墙面位置时,与扬声器固定的墙面及空间内多处夹角位置处低频现象明显增强,即扬声器发出低音时的“嗡嗡声”,从而造成空间频率响应不平直,明显影响k歌以及听音乐的体验。
其次,迷你型音乐房内存在听音距离短,听音垂直高度差明显的问题,从而导致空间内容易出现声场不均匀的现象,影响用户体验感。
另外,现有技术中,常采用反馈控制、均衡调节以及移频等方式对超小空间内的声场进行处理,但是这些方式都会造成超小房间内的音质受到损坏。
因而,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迷你型音乐房内的声学处理效果较差,导致用户体验感较差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解决方案,具体如下: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迷你型音乐房以及声学处理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声学处理结构应用于迷你型音乐房中,其中,所述迷你型音乐房包括可移动底板1、与可移动底板1配套的顶板 3以及安装于可移动底板1与顶板3之间、与可移动底板1和顶板3共同构成半密闭空间的侧板2;用户可在该密闭空间内演唱歌曲,无需去K歌场所。
所述声学处理结构包括贯穿开设于所述顶板3和所述侧板2的局部区域的多组第一孔位4,以及与所述第一孔位4的后方相对设置且覆盖所述第一孔位4的吸音腔体5,所述吸音腔体5的内腔填充有吸收所述第一孔位4导入的驻波的吸音材料。
其中,开设于顶板3和侧板2位置处的第一孔位4,不但可以对迷你型音乐房内的中低频驻波进行切割,还可以吸收此位置处安装的音箱因靠墙设置形成的强反射音。
特别地,第一孔位4可贯穿开设于顶板3和后侧板2的左右两侧,迷你型音乐房内可安装有主扩音箱6、第一环绕音箱7和第二环绕音箱9,主扩音箱6可左右对称设置于顶板3内壁后侧,第一环绕音箱7可设置于顶板3内壁前侧,且与主扩音箱6相对设置。
因此,顶部和侧板2上方的第一孔位4可以吸收主扩音箱6以及第一环绕音箱7因靠近顶板3与侧板2而形成的反射音的同时,还能够对整个房间的声场均衡进行改善。
进一步地,第一孔位4还可以贯穿开设于后侧板2下方左右两侧,与安装在后侧板2左右两侧的第二环绕音箱9相对设置,以吸收第二环绕音箱9 的反射音的同时,也能够对整个房间的声场均衡进行改善。
更进一步地,还可以在左右两侧侧板2的内壁下方开设有第一孔位4,以改善用户坐着演唱时感受到的声场。
另外,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孔位4的后方相对设置、且覆盖所述第一孔位4处设置有吸音腔体5,当该吸音腔体5的前后设置为开口结构时,吸音效果最佳。
并且,该吸音腔体5的内腔填充有吸音材料,该吸音材料包括但不限定于玻璃纤维、海绵等,用于拓宽驻波的吸收范围,有效处理由第一孔位4导入的驻波。
进一步地,该吸音材料可以设置为块状结构,将吸音腔体5的内腔完全填充,且不会通过第一孔位4飞出吸音腔体5的外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图2为一个实施例的倒相管12、第一孔位4与吸音腔体5结构示意图。
图2中,所述吸音腔体5的内腔设置有多组两端为开口结构的倒相管 12,所述倒相管12的一端贯穿于所述顶板3或所述侧板2的内壁并与所述第一孔位4相对设置,所述倒相管12的另一端与所述吸音腔体5的端部之间有一距离范围。
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的倒相管12设置于吸音腔体5的内腔,以防止倒相管12内导入的声音泄漏到吸音腔体5外部,进而影响该迷你型音乐房内的声场。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倒相管12的形态包括但不限定于垂直设置在吸音腔体5的内腔,由于倒相管12的管道长度不等,因而可通过倒相管12形成不同的低频共振频点。
并且,倒相管12的另一端与吸音腔体5的端部有一定距离,当该吸音腔体5的后侧为密封结构时,可在倒相管12与吸音腔体5的内壁之间形成空腔,更有利于吸收迷你型音乐房内的驻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倒相管12的内腔填充有吸音材料,该吸音材料包括但不限定于玻璃纤维、海绵等,用于拓宽驻波的吸收范围,有效处理由第倒相管12导入的驻波。
进一步地,该吸音材料可以设置为块状或柱状结构,将倒相管12的内腔完全填充,且不会通过倒相管12的管口飞出吸音腔体5的外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倒相管12远离所述第一孔位4的一端连接有覆盖所述倒相管12管口的密封腔体,所述密封腔体呈多边形设置,可以吸收倒相管12内产生的杂音,防止声音泄漏至外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音腔体5的前后两侧均为开口结构,且所述吸音腔体5远离所述第一孔位4的开口处可拆卸连接有密封板,该密封板的设置,可以有效地将吸音腔体5内产生的声音与外部进行隔离,防止声音外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孔位4的开孔形态包括呈多边形设置的吸音孔,且所述吸音孔的一端开口宽度与另一端开口宽度之间呈渐变式变化。
其中,该多边形包括但不限定于三角形、梯形等,由于吸音孔的一端开口宽度与另一端开口宽度之间呈渐变式变化,可以通过吸音孔不同位置处的截面积或宽度变化,扩大吸音腔体5的共振频率范围,从而增加开孔的吸声频带宽度;其他类似的不规则开孔方式也可以实现本申请中相应的技术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倒相管12的数量不大于所述第一孔位4的孔位数,避免倒相管12的数量设置过多,影响使用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a)~3(j)所示,图3(a)~3(j)为多个实施例的第一孔位4的开孔样式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孔位4的开孔形态如图3(a)~3(j)所示,包括但不限定于圆形、椭圆形、三角形、长腰形、矩形等各种形态,且其形态大小即数量不做限定,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及不同区域的声波影响等对第一孔位4的开孔形态进行设置,使其形成网和面的形式即可。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音响系统,其包括主扩音箱6、第一环绕音箱7和第二环绕音箱9,采用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迷你型音乐房的声学处理结构。
如图4所示,图4为一个实施例的主扩音箱6、第一环绕音箱7和第二环绕音箱9结构示意图。
其中,设置于迷你型音乐房内的音箱可以包括安装于顶部的主扩音箱6、第一环绕音箱7,以及安装于主扩音箱6下方的扩散体8内的第二环绕音箱9,该主扩音箱6、第一环绕音箱7以及第二环绕音箱9整体设置于该迷你型音乐房内的中上部位,能够在超小的房间内营造饱满的、立体的、具有包围感的声场效果。
但是,由于各个音箱安装于靠近迷你型音乐房的墙面位置处,与其固定的可安装平面及其夹角内的空间位置处低频明显增强,容易造成空间频率响应不平直的现象。
因而,本实施中,在音箱与迷你型音乐房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孔位4 和吸音腔体5,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对音箱附近产生的驻波进行有效处理,避免声源部位产生的驻波对迷你型音乐房内的声场造成影响,提高用户体验。
由于第一孔位4能够被动地对迷你型音乐房内不同发声单元的音箱产生的中高频段的驻波进行切割,因而吸音腔体5能够将切割后的驻波进行导入,以便于吸音腔体5内的吸音材料进行吸收。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图5为一个实施例的主扩音箱6、第一孔位4与吸音腔体5结构示意图。
由于主扩音箱6和第一环绕音箱7均设置于迷你型音乐房的顶部,因而其工作时产生的声波容易与迷你型音乐房顶部的刚性界面接触并返回反射声,该反射声与入声波之间形成干涉现象,容易造成迷你型音乐房内产生窄带梳状滤波器效应,从而导致不平坦的频谱响应,造成空间内的声学特征较差,用户体验感较差。
因而,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将主扩音箱6的顶部及侧面均通过吸音腔体5、第一孔位与迷你型音乐房的内壁进行连接,从而能够在声源处消除上述的干涉现象。
另外,由于主扩音箱6安装于靠近迷你型音乐房的顶板3与侧板2的内壁位置处,其与迷你型音乐房的内壁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间,该空间范围内低频明显增强,容易造成空间频率响应不平直,如用户演唱歌曲时,在低音阶段容易产生“嗡嗡嗡”的现象。
而本实施例中将主扩音箱6与迷你型音乐房相对内壁上开设第一孔位4,有利于吸收该空间范围内产生的低频声波,避免产生“嗡嗡嗡”的现象,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音响系统还包括至少一组第一环绕音箱 7,第一环绕音箱7与主扩音箱6相对设置,均吊装于顶板3的下方。
由于第一环绕音箱7的侧面与该迷你型音乐房的进出口处相对设置,因而只需在该第一环绕音箱7的顶部与顶板3的相对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孔位4,通过第一孔位4吸收第一环绕音箱7工作时产生的驻波,并由吸音腔体5内的吸音材料对该驻波进行吸收。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音响系统还包括至少一组第二环绕音箱 9,所述第二环绕音箱9安装于所述迷你型音乐房的侧板2内壁中上部、且位于所述主扩音箱6下方的扩散体8的内腔。
其中,所述扩散体8的背面与所述迷你型音乐房的侧板2之间进行连接,且扩散体8的表面贯穿开设有与第一孔位4相对应的第二孔位,便于将第二环绕音箱9产生的驻波通过第二孔位导入第一孔位4,并通过吸音腔体5中的吸音材料进行吸收。
并且,由于第二环绕音箱9设置于迷你型音乐房的中上部,作为主扩音箱6的声场的补充,但由于该迷你型音乐房内存在听音距离短,听音垂直高度差明显的问题,其空间内容易产生声场不均匀的现象。
因而,在本实施例中,扩散体8用于分解该迷你型音乐房内的反射声,将扩散体8设置于主扩音箱6的底部,当主扩音箱6工作时,其产生的反射声经扩散体8的衍射效应分解为若干个不同方向的能量更低的反射声,从而降低反射声对直接音的影响,使得声场更均匀。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扩音箱6的发声单元为全频扬声器,并以所述全频扬声器为水平线向下一角度范围内的发声方向发出覆盖用户听力范围的声场。
其中,主扩音箱6的发声方向可以包括以所述全频扬声器为水平线向下30°~60°范围内,该范围的设置可以保证全频扬声器发出的声音能够覆盖用户的听力范围。
进一步地,该主扩音箱6还可以设置为两组,其设置方式可以包括在所述迷你型音乐房的左上角和右上角处对称安装,这样能够增强用户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绕音箱7和所述第二环绕音箱9的发声单元均为中高频扬声器,所述第一环绕音箱7以所述中高频扬声器为水平线向下一角度范围内的发声方向发出覆盖用户听力范围的声场,用于补充所述主扩音箱6的反向声场。
其中,第一环绕音箱7的发声方向可以包括以中高频扬声器为水平线向下30°~60°范围内,第二环绕音箱9的发声方向包括以中高频扬声器为水平线的-10°~+10°范围内,即第二环绕音箱9的发声覆盖范围为最低位置处的第二环绕音箱9向下-10°、最低位置至最高位置处的水平覆盖范围、以及最高位置处的第二环绕音箱9向上+10°的覆盖范围,该覆盖范围可以保证用户无论以何种姿态进行演唱或休息等,都能够感受到立体环绕声效。
第一环绕音箱7与第二环绕音箱9的设置,有利于降低整体半密闭空间的整体声场,使得半密闭空间内的声场效果具有立体感与包围感。
并且,由于扩散体8内的第二环绕音箱9的声音是通过扩散体8中的柱状体对应的斜面折射出来的,并不是直接通过麦克风拾取音箱的声音得到,因而,该第二环绕音箱9的设置方式,能够避免在半密闭空间内出现声音的正反馈现象,即避免出现啸叫的情况,进而能够延长第二环绕音箱 9的使用寿命。
由于上述多组音箱的增益和音量的叠加,因此,在用户体验的过程中,可以在保证音质和音量满足需求的情况下降低每个音箱中发声单元的增益和音量,进而能够进一步避免用户演唱时,麦克风出现啸叫的现象。
另外,由于该迷你型音乐房内产生的低频声压最集中的区域为底部空间范围,因而,需要对低频声压中的低频驻波进行有效处理,避免因低频驻波导致的用户在演唱低音时发出的嗡嗡声。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迷你型音乐房,如图6所示,图6为一个实施例的迷你型音乐房结构示意图。
图6中,包括可移动底板1、与可移动底板1配套的顶板3以及安装于可移动底板1与顶板3之间、与可移动底板1和顶板3共同构成半密闭空间的侧板2,该迷你型音乐房内安装有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迷你型音乐房的声学处理结构,或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音响系统。
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的侧板2指的是安装于顶板3和可移动底板1之间边缘区域的多组支撑板,且多组支撑板的组合方式可以是矩形结构、也可以是六边形结构,其中一组支撑板上开设有密闭门,供用户进入该半密闭空间,并在密闭门关闭后,形成相对独立的密闭空间,有利于提升该密闭空间内的立体声场效果,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迷你型音乐房的顶部内壁中央安装有呈阵列分布的模块化吸音体13,所述模块化吸音体13的左右两侧通过移动滑轨对称安装有可改变宽度的吸音帘幕14。
其中,该模块化吸音体13的设置,既能够吸收半密闭空间顶部不必要的直射音,又能够减少杂乱的反射音的影响,有助于该迷你型音乐房内整体声场的降低,这样,即使用户为坐立状态,也能够体验到良好的声场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3靠近左右两侧侧板2处对称安装有滑轨,该滑轨内可悬挂吸音帘幕14,当用户演唱时,可根据用户自身情况选择吸音帘幕14的拉开程度,这样既能够改变吸音帘幕14的宽度来调节半密闭空间中侧板2的吸音量,又能够避免刚性侧板2造成的强反射声,从而改善房间内的声场效果。
更进一步地,顶板3上开设的第一孔位4可开设于左右两侧滑轨于模块化吸音体13之间,主扩音箱6与第一环绕音箱7均设置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开孔的下方,扩散体8设置于后侧板2上左右两侧贯穿开设的第一孔位4表面,且扩散体8表面贯穿开设有与第一孔位4相对设置的且开孔形态一致的第二孔位,有利于将第二环绕音箱9中附件的驻波导入吸音腔体5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左右两侧所述侧板2的内壁下方通过固定连接件对称安装有坐垫10,所述第一孔位4贯穿开设于所述侧板2位于所述坐垫10的下方。
考虑到为了使用户远离驻波的波峰与波谷,通过测算半密闭空间内驻波模态衰减,座椅的位置设置规避了驻波影响最大的房间角落处,因而在可移动底板1上方安装有坐垫10,该坐垫10通过左右两侧侧板2对称设置,且坐垫10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间供用户使用,这样既能够节省使用空间,又能够保证用户在该半密闭空间内有休息的区域,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所述坐垫10距离所述可移动底板1的高度可设置在 40cm~70cm之间;考虑到不同用户的身高差距,可将坐垫10的高度设置在40cm~70cm之间,该高度范围的设置,可保证用户坐立方便的同时,也不影响半密闭空间内的整体声效。
更进一步地,该坐垫10与可移动底板1之间可通过将吸音腔体5内置于迷你型音乐房的内部形成固定连接件,支撑坐垫10的同时,还能够对坐垫10的底部与可移动底板1的上方之间形成的驻波进行有效吸收,避免低频共振。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坐垫10靠近所述侧板2内壁的上方与所述侧板2内壁贴合安装有靠背11。
考虑到用户坐下的同时可能会倚靠侧板2,但侧板2的结构和材料需要考虑是否能够隔离并吸收声音,以减少用户在该半密闭空间内演唱时对外界环境的干扰,以及外界环境对半密闭空间内声效的干扰,因而侧板2 的材料选择上可能会使用隔离效果较好的玻璃材质,该材质的使用会造成用户倚靠侧板2时形成温度差,导致用户体验感变差。
因此,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坐垫10靠近所述侧板2内壁的上方与所述侧板2内壁贴合安装靠背11,为用户提供较为舒适的使用环境。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靠背11和坐垫10内腔均填充有吸音材料,用于吸收直射音以及中低频驻波。
考虑到靠背11和坐垫10的内腔均需填充质地较软的材料,以便于为用户提供较为舒适的使用环境;因而,在本实施例中,可为靠背11和坐垫10内腔填充吸音材料,如玻璃纤维、海绵等,这样既能够保证用户的舒适度,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吸收半密闭空间中产生的不必要的直射音,以及低频驻波等,有助于改善半密闭空间内的声场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图7为一个实施例的主扩音箱6或第一环绕音箱7的吊装结构示意图;所述主扩音箱6和所述第一环绕音箱7均通过T型通孔减震胶16钉与螺钉15配合吊装于所述顶板3内壁。
本实施例中,利用T型通孔减震胶16钉与螺钉1516配合使用,将主扩音箱6和第一环绕音箱7吊装于侧板2的顶部内壁,这样不仅能够减少主扩音箱6和第一环绕音箱7使用时产生的震动,又方便拆卸。
具体地,其实现方式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T型通孔减震胶16钉从顶板3上方往下穿过顶板3上的开孔,通过上圆环的下表面与顶板3上表面接触并放置在顶板3上;
(2)长螺钉15从T型通孔减震胶16钉上方往下穿过T型通孔减震胶16钉的通孔,由于长螺钉15比T型通孔减震胶16钉长度长,故长螺钉15会露出一段,用于与音箱箱体锁紧;
(3)主扩音箱6和第一环绕音箱7的箱体上表面预埋有螺母17,上述长螺钉15露出的螺纹段与上述螺母17配合锁紧,实现音箱往房顶方向拉紧,同时由于T型通孔减震胶16钉为软性材质,实现音箱与房顶的软接触,以达到减震的目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图8为一个实施例的可移动底板1结构示意图;图8中,所述可移动底板1包括至少由两根矩管焊接而成的龙骨层 110、以及在龙骨层110的上方铺设的木板层111构成。
通过设置龙骨层110使木板层111与地面形成高度差,同时,木板的材质可以避免地面较强的声反射影响整体的声场效果,达到降低房间内低频共振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龙骨层110的底部四角均通过移动地脚112实现所述木板层111与地面之间的隔离,吸收低频共振;其中,所述移动地脚112 对称设置,起到固定作用,且各个移动地脚112与龙骨层110的连接处带有减震胶18,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震动造成的噪音。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图9为一个实施例的可移动底板1与顶板3之间的减震胶18结构示意图;图9中,所述可移动底板1、侧板2 与顶板3的连接处均填充有减震胶18,以减少迷你型音乐房的整体框架结构以及部件之间的刚性连接,可以起到一定的隔离低频传输的效果,达到降低迷你型音乐房内低频共振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图10为一个实施例的错位式连接结构20示意图;图10中,所述迷你型音乐房的顶板3、侧板2、可移动底板1之间的结合部位处均使用错位式连接结构20,且错位式连接结构20 与顶板3、侧板2、可移动底板1之间的结合部位处使用U型减震密封胶条19包裹,错开声波传播的路径,起到一定隔音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迷你型音乐房的顶板3、侧板2、可移动底板 1之间的结合部位处还设置有软性胶条,以起到减少部件间刚性连接引起的震动问题,同时起到隔绝空间内外空气的密封作用,隔绝外界环境中的噪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迷你型音乐房的角落处均设计成斜角,避免直角角落造成的较强驻波产品,同时设置了斜角扩散体,使该迷你型音乐房内中高频入射声波形成扇面扩散,从而使得声场分布更加均匀。
最后,本申请在迷你型音乐房中采用完全对称式布局,以进一步保证声场的均衡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迷你型音乐房的声学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声学处理结构应用于迷你型音乐房中,其中,所述迷你型音乐房包括可移动底板、与可移动底板配套的顶板以及安装于可移动底板与顶板之间、与可移动底板和顶板共同构成半密闭空间的侧板;
所述声学处理结构包括贯穿开设于所述顶板和所述侧板的局部区域的多组第一孔位,以及与所述第一孔位的后方相对设置且覆盖所述第一孔位的吸音腔体,所述吸音腔体的内腔填充有吸收所述第一孔位导入的驻波的吸音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迷你型音乐房的声学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位的开孔形态包括呈多边形设置的吸音孔,且所述吸音孔的一端开口宽度与另一端开口宽度之间呈渐变式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迷你型音乐房的声学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腔体的内腔设置有多组两端为开口结构的倒相管,所述倒相管的一端贯穿于所述顶板或所述侧板的内壁并与所述第一孔位相对设置,所述倒相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吸音腔体的端部之间有一距离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迷你型音乐房的声学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倒相管的内腔填充有吸音材料,用于吸收由所述倒相管导入的驻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迷你型音乐房的声学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倒相管远离所述第一孔位的一端连接有覆盖所述倒相管管口的密封腔体,所述密封腔体呈多边形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迷你型音乐房的声学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腔体的前后两侧均为开口结构,且所述吸音腔体远离所述第一孔位的开口处可拆卸连接有密封板。
7.一种音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扩音箱、第一环绕音箱和第二环绕音箱,采用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迷你型音乐房的声学处理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音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扩音箱安装于所述顶板的内壁后侧,且所述主扩音箱的顶部和侧面均与所述第一孔位相对设置;
所述主扩音箱的发声单元为全频扬声器,并以所述全频扬声器为水平线向下一角度范围内的发声方向发出覆盖用户听力范围的声场。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音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绕音箱安装于所述顶板的内壁前侧,且所述第一环绕音箱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孔位相对设置;
所述第二环绕音箱安装于所述侧板、且位于所述主扩音箱下方的扩散体的内腔,且所述扩散体的表面贯穿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孔位的开孔形态一致的第二孔位;
所述第一环绕音箱和所述第二环绕音箱的发声单元均为中高频扬声器,所述第一环绕音箱以所述中高频扬声器为水平线向下一角度范围内的发声方向发出覆盖用户听力范围的声场,用于补充所述主扩音箱的反向声场;
所述第二环绕音箱以所述中高频扬声器为水平线-10°~+10°范围内的发声方向发出覆盖用户听力范围的声场,用于补充所述主扩音箱的声场。
10.一种迷你型音乐房,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移动底板、与可移动底板配套的顶板以及安装于可移动底板与顶板之间、与可移动底板和顶板共同构成半密闭空间的侧板,该迷你型音乐房内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迷你型音乐房的声学处理结构,和如权利要求7-9所述的音响系统。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迷你型音乐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迷你型音乐房的顶部内壁中央安装有呈阵列分布的模块化吸音体,所述模块化吸音体的左右两侧通过移动滑轨对称安装有可改变宽度的吸音帘幕。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迷你型音乐房,其特征在于:左右两侧所述侧板的内壁下方通过固定连接件对称安装有坐垫,所述第一孔位贯穿开设于所述侧板位于所述坐垫的下方,且所述坐垫靠近所述侧板内壁的上方与所述侧板内壁贴合安装有靠背;
所述靠背和坐垫内腔均填充有吸音材料,用于吸收所述迷你型音乐房内的直射音以及中低频驻波。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迷你型音乐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扩音箱和所述第一环绕音箱均通过T型通孔减震胶钉与螺钉配合吊装于所述顶板内壁。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迷你型音乐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底板包括至少由两根矩管焊接而成的龙骨层、以及在龙骨层的上方铺设的木板层,所述龙骨层的底部四角均通过移动地脚实现所述木板层与地面之间的隔离,吸收低频共振;
其中,所述移动地脚对称设置,且带有减震胶。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迷你型音乐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底板、侧板与顶板的连接处均填充有减震胶,用于隔离低频传输,吸收所述迷你型音乐房内的低频共振。
CN201921764104.4U 2019-10-18 2019-10-18 迷你型音乐房的声学处理结构、音响系统及迷你型音乐房 Active CN2112296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64104.4U CN211229681U (zh) 2019-10-18 2019-10-18 迷你型音乐房的声学处理结构、音响系统及迷你型音乐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64104.4U CN211229681U (zh) 2019-10-18 2019-10-18 迷你型音乐房的声学处理结构、音响系统及迷你型音乐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29681U true CN211229681U (zh) 2020-08-11

Family

ID=71934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64104.4U Active CN211229681U (zh) 2019-10-18 2019-10-18 迷你型音乐房的声学处理结构、音响系统及迷你型音乐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296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04157B2 (en) Structure around a speaker unit and applied electric or electronic apparatus thereof
US7565951B1 (en) Wall mountable acoustic assembly for indoor rooms
EP3592911B1 (en) Variable acoustic technology for rooms
US9226061B2 (en) Speaker assembly
WO2010095380A1 (ja) 音響発生システム、音響収録システム、音響発生方法、音響収録方法、音響調整方法、音響調整プログラム、音場調整システム、スピーカ台、家具、スピーカキャビネット、及びスピーカ装置
US8100225B2 (en) Room dampening panel
JPH0659119B2 (ja) 劇場用スピーカ及びスクリーン装置
US9154863B2 (en) Speaker enclosure and method for eliminating standing waves therein
CN211229681U (zh) 迷你型音乐房的声学处理结构、音响系统及迷你型音乐房
CN210840028U (zh) 音响系统、迷你点唱终端设备及迷你型音乐房
JP2696801B2 (ja) 音響パネル
CN206894868U (zh) 一种发声装置和发声座椅
CN112681825A (zh) 迷你型音乐房的声学处理结构、音响系统及迷你型音乐房
WO2023157336A1 (ja) 建物の防音構造
CN112653961A (zh) 迷你点唱终端设备及迷你型音乐房
JP2002194836A (ja) 吸音外装を有するフラットパネル放射体
JP5167164B2 (ja) 音響拡散体及び音響拡散方法
CN218897274U (zh) 语音教练室墙壁内嵌式音箱及扩声系统
CN105681957B (zh) 舞台反馈音箱
JP2007191881A (ja) ホームシアター室ユニット
CN216795193U (zh) 一种音箱
KR102597546B1 (ko) 녹음 스튜디오 시스템
WO2021085476A1 (ja) 放音装置
JPH06319187A (ja) 壺を用いたスピーカシステム
Adelman-Larsen Acoustics for amplified music and a new, variable acoustics technolog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