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22937U - 一种陆空两用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陆空两用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22937U
CN211222937U CN201921784333.2U CN201921784333U CN211222937U CN 211222937 U CN211222937 U CN 211222937U CN 201921784333 U CN201921784333 U CN 201921784333U CN 211222937 U CN211222937 U CN 2112229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rn
fuselage
air
walking
unmanned a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8433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元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utel Intelligent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tel Robo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tel Robo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tel Robo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8433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229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229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22937U/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22914 priority patent/WO2021078205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10/00Type of UAV
    • B64U10/10Rotorcrafts
    • B64U10/13Flying platforms
    • B64U10/14Flying platforms with four distinct rotor axes, e.g. quadcop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FVEHICLES FOR USE BOTH ON RAIL AND ON ROAD; AMPHIBIOUS OR LIKE VEHICLES; CONVERTIBLE VEHICLES
    • B60F5/00Other convertible vehicles, i.e.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in or on different media
    • B60F5/02Other convertible vehicles, i.e.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in or on different media convertible into aircraf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30/00Means for producing lift; Empennage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4U30/20Rotors; Rotor sup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陆空两用无人机包括机身、机臂组、飞行组件和行走组件,机臂组为两个,两个机臂组设在机身的相对两个侧壁上,每个机臂组包含多个机臂,每个机臂可转动地设在机身上,飞行组件设在机臂的远离机身的一端,飞行组件被配置为驱动机身飞行,行走组件设在机臂的远离机身的一端,行走组件被配置为驱动机身行进。陆空两用无人机具有飞行形态和行走形态,在飞行形态,多个机臂水平设置,在行走形态,多个机臂与水平面具有夹角。所述陆空两用无人机的结构较为简单,且能够较好地适应障碍较多的路面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陆空两用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陆空两用无人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大部分无人机仅能实现在空中飞行而不能实现陆空两用,少数能够实现陆空两用的无人机陆地行走装置较为复杂,增加了无人机的负重,降低了无人机的巡航能领。此外,现有的具有陆地进行功能的无人机不能很好地适应障碍较多的路面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陆空两用无人机,该陆空两用无人机的结构较为简单,且能够较好地适应障碍较多的路面环境。
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陆空两用无人机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陆空两用无人机,包括:机身;机臂组,所述机臂组为两个,两个所述机臂组设在所述机身的相对两个侧壁上,每个所述机臂组包含多个机臂,每个所述机臂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机身上;飞行组件,所述飞行组件设在所述机臂的远离所述机身的一端,所述飞行组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机身飞行;行走组件,所述行走组件设在所述机臂的远离所述机身的一端,所述行走组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机身行进;其中:所述陆空两用无人机具有飞行形态和行走形态,在所述飞行形态,多个所述机臂水平设置,在所述行走形态,多个所述机臂与水平面具有夹角。
本实用新型的陆空两用无人机,由于飞行组件和行走组件均设在机臂的远离机身的一端,简化了陆空两用无人机的结构,减轻陆空两用无人机的重量,延长了陆空两用无人机的续航时间。此外,由于在行走形态,多个机臂与水平面具有夹角,使得在行走形态机身与地面之间具有一定距离,使得陆空两用无人机能够十分轻易地跨过地面小型障碍物以及穿越高度较低的障碍物,从而使得陆空两用无人机能够较好地适应障碍较多的路面状态,扩大陆空两用无人机的适用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飞行组件包括:飞行电机,所述飞行电机设在所述机臂的远离所述机身的一端的上侧面上;螺旋桨,所述螺旋桨与所述飞行电机的电机轴相连。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飞行电机为无刷电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行走组件包括:行走电机,所述行走电机设在所述机臂的远离所述机身的一端的下侧面上;行走轮,所述行走轮与所述行走电机的电机轴相连。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行走电机为无刷电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陆空两用无人机,还包括:锁合组件,所述锁合组件设在所述机臂和所述机身之间,所述锁合组件具有锁合状态和释放状态,在所述锁合状态,所述锁合组件将所述机臂锁合在所述机身上,以使所述机臂相对所述机身固定,在所述释放状态,所述锁合组件将所述机臂释放,以使所述机臂可相对所述机身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合组件为舵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组所述机臂组包括两个所述机臂,两个所述机臂沿所述机身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行走形态,所述机臂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90°。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陆空两用无人机处于飞行形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陆空两用无人机处于行走行形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机身;
2、机臂组;21、机臂;
3、飞行组件;
4、行走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2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陆空两用无人机的具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陆空两用无人机包括机身1、机臂组2、飞行组件3和行走组件4,机臂组2为两个,两个机臂组2设在机身1的相对两个侧壁上,每个机臂组2包含多个机臂21,每个机臂21可转动地设在机身1上,飞行组件3设在机臂21的远离机身1的一端,飞行组件3被配置为驱动机身1飞行,行走组件4设在机臂21的远离机身1的一端,行走组件4被配置为驱动机身1行进。陆空两用无人机具有飞行形态和行走形态,在飞行形态,多个机臂21水平设置,在行走形态,多个机臂21与水平面具有夹角。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飞行组件3和行走组件4均设在机臂21的远离机身1的一端,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整个陆空两用无人机的结构,相比现有的陆空两用的无人机,本实用新型的陆空两用无人机具有更小的质量,从而延长了本实用新型的陆空两用无人机的续航时间。
与此同时,由于在行走形态,多个机臂21与水平面具有夹角,也就是说,在行走形态,机身1与地面具有一定的距离,这样使得在行走形态陆空两用无人机能够十分轻易地跨过地面小型障碍物以及穿越高度较低的障碍物。由此,本实用新型的陆空两用无人机能够较好地适应障碍较多的路面状态,从而扩大了陆空两用无人机的适用范围,提升了用户使用满意度。
本实用新型的陆空两用无人机,由于飞行组件3和行走组件4均设在机臂21的远离机身1的一端,简化了陆空两用无人机的结构,减轻陆空两用无人机的重量,延长了陆空两用无人机的续航时间。此外,由于在行走形态,多个机臂21与水平面具有夹角,使得在行走形态机身1与地面之间具有一定距离,使得陆空两用无人机能够十分轻易地跨过地面小型障碍物以及穿越高度较低的障碍物,从而使得陆空两用无人机能够较好地适应障碍较多的路面状态,扩大陆空两用无人机的适用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飞行组件3包括飞行电机和螺旋桨,飞行电机设在机臂21的远离机身1的一端的上侧面上,螺旋桨与飞行电机的电机轴相连。由此,飞行组件3的结构十分简单,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整个陆空两用无人机的重量,从而延长了陆空两用无人机的续航时间。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飞行电机为无刷电机。可以理解的是,无刷电机的磨损较小,工作噪音较小。飞行电机采用无刷电机能够延长飞行组件3的使用寿命,还能降低整个陆空两用无人机的飞行噪音,从而提升用户使用满意度。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飞行电机还可以是其他种类的电机,也就是说飞行电机的种类并不限于无刷电机,而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出选择。
在一些实施例中,行走组件4包括行走电机和行走轮,行走电机设在机臂21的远离机身1的一端的下侧面上,行走轮与行走电机的电机轴相连。由此,行走组件4的结构十分简单,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整个陆空两用无人机的重量,从而延长了卢龙两用无人机的续航时间。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行走电机为无刷电机。可以理解的是,无刷电机的磨损较小,工作噪音较小。行走电机采用无刷电机能够延长行走组件4的使用寿命,还能降低整个陆空两用无人机的行走噪音,从而提升用户使用满意度。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行走电机还可以是其他种类的电机,也就是说行走电机的种类并不限于无刷电机,而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出选择。
在一些实施例中,陆空两用无人机还包括锁合组件(图未示出),锁合组件设在机臂21和机身1之间,锁合组件具有锁合状态和释放状态,在锁合状态,锁合组件将机臂21锁合在机身1上,以使机臂21相对机身1固定,在释放状态,锁合组件将机臂21释放,以使机臂21可相对机身1转动。可以理解的是,锁合组件的存在保证了在飞行形态及行走形态时机臂21的稳定性,避免在飞行形态及行走形态时,机臂21发生转动从而导致陆空两用无人机运动不稳的现象发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锁合组件为舵机。可以理解的是,采用舵机作为锁合组件能够较好的实现锁合组件在锁合状态和释放状态之间的来回切换。例如,在陆空两用无人机的控制面板上增加一个切换件,当用户触发切换件时即可实现锁合组件在锁合状态和释放状态之间的切换。这样方便了用户操作,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满意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组机臂组2包括两个机臂21,两个机臂21沿机身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由此,能够保证陆空两用无人机的飞行及行走的稳定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满意度。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每组机臂组2包含的机臂21数量,以及多个机臂21的分布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并不限于上述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行走形态,机臂2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90°。可以理解的是,机臂21与水平面的夹角太小会导致机身1与地面的距离较近,从而降低陆空两用无人机的避障功能。而机臂21与水平面的夹角太大,会导致位于机身1相对侧面上的两个机臂21距离较近,同样会降低陆空两用无人机的避障功能。将机臂21与水平面的夹角控制在45°-90°之间,既能保证机身1与地面的距离较大,又能保证位于机身1相对侧面上的两个机臂21的距离较远,从而较好地保证了陆空两用无人机的避障功能。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在行走形态,机臂21与水平面的夹角可是不限于45-90°,机臂21和水平面的夹角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出选择。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陆空两用无人机包括机身1、机臂组2、飞行组件3、行走组件4和锁合组件,机臂组2为两个,两个机臂组2设在机身1的相对两个侧壁上,每个机臂组2包含两个机臂21,每个机臂21可转动地设在机身1上。锁合组件设在机臂21和机身1之间,锁合组件具有锁合状态和释放状态,在锁合状态,锁合组件将机臂21锁合在机身1上,以使机臂21相对机身1固定,在释放状态,锁合组件将机臂21释放,以使机臂21可相对机身1转动。飞行组件3设在机臂21的远离机身1的一端,飞行组件3被配置为驱动机身1飞行。飞行组件3包括飞行电机和螺旋桨,飞行电机设在机臂21的远离机身1的一端的上侧面上,螺旋桨与飞行电机的电机轴相连。行走组件4设在机臂21的远离机身1的一端,行走组件4被配置为驱动机身1行进。行走组件4包括行走电机和行走轮,行走电机设在机臂21的远离机身1的一端的下侧面上,行走轮与行走电机的电机轴相连。陆空两用无人机具有飞行形态和行走形态,在飞行形态,多个机臂21水平设置,在行走形态,多个机臂21与水平面具有夹角。
本实用新型的陆空两用无人机具有以下优点:
(1)可同时在空中飞行及在地面上行走;
(2)结构简单,负重较轻,续航时间较久;
(3)行走状态具整机尺寸可变,扩到了适用范围;
(4)能够较好地在地面环境复杂、高低起伏颠簸的路面行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有些实施例”、“其他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陆空两用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身(1);
机臂组(2),所述机臂组(2)为两个,两个所述机臂组(2)设在所述机身(1)的相对两个侧壁上,每个所述机臂组(2)包含多个机臂(21),每个所述机臂(21)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机身(1)上;
飞行组件(3),所述飞行组件(3)设在所述机臂(21)的远离所述机身(1)的一端,所述飞行组件(3)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机身(1)飞行;
行走组件(4),所述行走组件(4)设在所述机臂(21)的远离所述机身(1)的一端,所述行走组件(4)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机身(1)行进;其中:
所述陆空两用无人机具有飞行形态和行走形态,在所述飞行形态,多个所述机臂(21)水平设置,在所述行走形态,多个所述机臂(21)与水平面具有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陆空两用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组件(3)包括:
飞行电机,所述飞行电机设在所述机臂(21)的远离所述机身(1)的一端的上侧面上;
螺旋桨,所述螺旋桨与所述飞行电机的电机轴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陆空两用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电机为无刷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陆空两用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组件(4)包括:
行走电机,所述行走电机设在所述机臂(21)的远离所述机身(1)的一端的下侧面上;
行走轮,所述行走轮与所述行走电机的电机轴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陆空两用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电机为无刷电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陆空两用无人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合组件,所述锁合组件设在所述机臂(21)和所述机身(1)之间,所述锁合组件具有锁合状态和释放状态,在所述锁合状态,所述锁合组件将所述机臂(21)锁合在所述机身(1)上,以使所述机臂(21)相对所述机身(1)固定,在所述释放状态,所述锁合组件将所述机臂(21)释放,以使所述机臂(21)可相对所述机身(1)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陆空两用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合组件为舵机。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陆空两用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机臂组(2)包括两个所述机臂(21),两个所述机臂(21)沿所述机身(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陆空两用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行走形态,所述机臂(2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90°。
CN201921784333.2U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陆空两用无人机 Active CN2112229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84333.2U CN211222937U (zh)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陆空两用无人机
PCT/CN2020/122914 WO2021078205A1 (zh) 2019-10-22 2020-10-22 一种陆空两用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84333.2U CN211222937U (zh)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陆空两用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22937U true CN211222937U (zh) 2020-08-11

Family

ID=71928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84333.2U Active CN211222937U (zh)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陆空两用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22937U (zh)
WO (1) WO202107820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36209A (zh) * 2020-05-29 2020-08-14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双出轴航模无刷电机的减速装置及减速方法
WO2021078205A1 (zh) * 2019-10-22 2021-04-29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陆空两用无人机
CN114537065A (zh) * 2022-02-28 2022-05-27 重庆交通大学 陆空两用多功能无人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25367A1 (en) * 2001-03-12 2002-09-12 Killingsworth Norman Don Combination fixed and rotating wing aircraft, land vehicle and water craft
CN203623963U (zh) * 2013-12-06 2014-06-04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四旋翼空陆两用飞行器
CN104859852B (zh) * 2015-05-15 2016-10-12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空陆两用四旋翼飞行器
CN104925253A (zh) * 2015-07-03 2015-09-23 广西大学 水陆空三栖共轴四旋翼飞行器
CN206186713U (zh) * 2016-09-30 2017-05-24 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两栖无人飞行器
CN107719049A (zh) * 2017-11-15 2018-02-23 内蒙古工业大学 陆空两用四旋翼飞行器
CN109249767A (zh) * 2018-10-30 2019-01-22 佛山市神风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变形飞行车
CN109249765A (zh) * 2018-10-30 2019-01-22 佛山市神风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陆空两用飞行车
CN110053435B (zh) * 2019-06-06 2024-01-23 贵州师范大学 一种可折叠水陆空三栖四旋翼飞行器
CN110254151B (zh) * 2019-07-29 2022-08-09 河北达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陆空两用智能设备
CN211222937U (zh) * 2019-10-22 2020-08-11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陆空两用无人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78205A1 (zh) * 2019-10-22 2021-04-29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陆空两用无人机
CN111536209A (zh) * 2020-05-29 2020-08-14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双出轴航模无刷电机的减速装置及减速方法
CN111536209B (zh) * 2020-05-29 2022-01-25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双出轴航模无刷电机的减速装置及减速方法
CN114537065A (zh) * 2022-02-28 2022-05-27 重庆交通大学 陆空两用多功能无人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78205A1 (zh) 2021-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222937U (zh) 一种陆空两用无人机
CN106995052B (zh) 多轴无人机
KR20120060590A (ko) 지상 주행이 가능한 쿼드로콥터
CN204750564U (zh) 一种y型三旋翼垂直起降无人机
KR101784372B1 (ko) 추진 로터가 구비된 멀티콥터
CN205930082U (zh) 一种共轴反桨双涵道式电动飞行汽车
CN105564642A (zh) 倾转旋翼无人机
CN103950537B (zh) 变距飞行器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204506376U (zh) 一种水陆空三栖无人侦查装置
WO2017042291A1 (en) Aircraft for transport and delivery of payloads
CN109532361A (zh) 载人陆空两栖飞行器及其群控系统
CN105799925A (zh) 一种无人机
CN104859852A (zh) 一种空陆两用四旋翼飞行器
CN205396534U (zh) 倾转旋翼无人机
CN107444606B (zh) 新型飞行器及飞行器系统
CN113276613A (zh) 一种可陆空联调的变构型陆空无人平台
CN206394879U (zh) 无人驾驶飞行器
CN111591095A (zh) 一种可栖息的多旋翼飞行爬壁机器人
WO2020070521A1 (en) Powered transportation device
CN111959742A (zh) 一种车轮与涵道共用的陆空无人车
CN106741932B (zh) 一种基于垂直起降的混合型九轴无人机
CN107697281A (zh) 一种涵道垂直起降无人飞行器
CN211252991U (zh) 一种变体倾转旋翼机
CN114771820A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
KR20180134244A (ko) 쿼드콥터 형태의 수직 이착륙 4륜구동 자동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55 Shenzhen, Guangdong, Nanshan District Xili street, No. 1001, Zhiyuan Road, B1 9.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daotong intelligent Avi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5 Shenzhen, Guangdong, Nanshan District Xili street, No. 1001, Zhiyuan Road, B1 9.

Patentee before: AUTEL ROBOTIC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