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15455U - 一种液相分离提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相分离提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15455U
CN211215455U CN201921990251.3U CN201921990251U CN211215455U CN 211215455 U CN211215455 U CN 211215455U CN 201921990251 U CN201921990251 U CN 201921990251U CN 211215455 U CN211215455 U CN 2112154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ation
chamber
condensing
auxiliary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9025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文海龙
贺锡
何佳芬
黄小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Best Technology Co ltd
Chengdu Good Air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resh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resh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Fresh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9025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154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154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154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aporization, Distillation, Condensation, Sublimation, And Cold Tra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相分离提纯装置,包括带有加热室的蒸发加热装置和带有冷凝室的冷凝装置,所述蒸发加热装置的加热室与冷凝装置的冷凝室连通,所述冷凝室的外侧设置有辅助冷凝装置;所述加热室上设置有加液阀和进气阀,所述冷凝室上设置有第一分离阀和第二分离阀;本实用新型具有混合液相分离高效、目标液体提纯高效、冷凝柱可便捷拆装、维护更换冷凝柱方便、维护成本较低、冷凝效率高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液相分离提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相分离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相分离提纯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在的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过程中,特别是在医院、工厂等环境要求较高的区域,需要使用消毒液、杀菌液等目标液体对环境进行消毒净化,但是目标液体在使用过程中,会掺入水分以进行稀释,因此在回收后的目标液体实际上是混杂有大量的水分的混合液体,为了对目标液体进行有效再利用,因此需要对目标液体与水分进行分离,实现对目标液体的提纯。现有的液相分离装置一般应用于大型区域,同时需要分离的液相体积大,因此相应的液相分离装置的液相分离效率较低。同时,现有的液相分离系统将目标液体分离后呈现为液态,再次使用目标液体时还需要通过专用的设备将目标液体进行再次气化以实现目标液体的大范围均匀扩散。因此,针对传统的液相分离系统存在的液相分离效率低、分离后的目标液体呈液态不易均匀扩散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相分离提纯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相分离提纯装置,实现混合液相的高效分离、实现对分离后的目标液体的高效分离提纯。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液相分离提纯装置,包括带有加热室的蒸发加热装置和带有冷凝室的冷凝装置,所述蒸发加热装置的加热室与冷凝装置的冷凝室连通,所述冷凝室的外侧设置有辅助冷凝装置;加热室上设置有加液阀和进气阀,冷凝室上设置有第一分离阀和第二分离阀。
工作原理:
冷凝装置安装在蒸发加热装置的顶部,且蒸发加热装置内部的加热室与冷凝装置内部的冷凝室相互连通。初始状态下,加热室和冷凝室内处于接近真空的状态,加液阀、进气阀、第一分离阀、第二分离阀均处于关闭状态,然后加液阀开启,在加热室和冷凝室内负压的作用下,包括目标液体和杂质液体的混合液体通过加液阀进入加热室中,然后蒸发加热装置将加热室内的混合液体全部加热蒸发为气态的混合液体,气态的混合液体向上进入冷凝室中。然后冷凝装置和辅助冷凝装置共同工作,对冷凝室中的混合气体进行降温,由于不同液相的冷凝温度不同,通过冷凝装置将冷凝室内的温度高效降低至目标液体凝结而杂质液体仍然处于气态的温度区间,即可实现混合液相的气液分离,实现对目标液体的提纯。然后冷凝室上的第一分离阀开启并将处于气态的杂质液体从冷凝室排出后关闭,此时冷凝室内仅剩下液态的目标液体,然后进气阀开启向加热室内通入外部空气,外部空气经过加热室进入冷凝室,使得加热室和冷凝室内的气压上升,同时通过蒸发加热装置或外部加热装置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对冷凝室内的液态的目标液体进行加热,使得目标液体处于即将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临界温度,处于临界温度的目标液体在气压上升的环境下快速汽化,然后冷凝室上的第二分离阀开启,将处于气态的目标液体排出至外部容器,实现对目标液体的提纯收集。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冷凝装置包括内部为冷凝室的冷凝内胆,所述冷凝内胆的冷凝室内部呈蜂窝状堆叠设置有若干冷凝柱,所述冷凝柱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冷凝柱和第二冷凝柱,所述第一冷凝柱的一端和第二冷凝柱的一端之间通过弹簧连接,且第一冷凝柱的另一端和第二冷凝柱的另一端分别与冷凝内胆的内侧面接触。
冷凝内胆的内部为中空的冷凝室,冷凝内胆内部的冷凝室与蒸发加热装置内部的加热室连通,蒸发加热装置的蒸发端产生的气态的混合液体向上进入冷凝内胆内部的冷凝室中进行冷凝。冷凝内胆的冷凝室的内部呈蜂窝状堆叠设置有若干冷凝柱,冷凝柱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冷凝柱和第二冷凝柱,且第一冷凝柱和第二冷凝柱相互靠近的一端之间通过弹簧连接,第一冷凝柱的另一端与冷凝内胆的内侧面的一侧接触,同时第二冷凝柱的另一端与冷凝内胆的内侧面的另一侧接触,由于弹簧的弹力作用,使得第一冷凝柱和第二冷凝柱分别将冷凝内胆的内侧面顶紧,实现第一冷凝柱和第二冷凝柱在冷凝内胆内部的快捷安装。第一冷凝柱的一端和第二冷凝柱的一端与冷凝内胆的内侧面接触,也能够高效进行热量传导,对气态的混合液体进行高效冷凝。同时冷凝柱呈蜂窝状交错设置在冷凝内胆的内部,相比于对齐设置,采用蜂窝状交错设置使得冷凝柱排布更加紧密,在相同的空间中能够堆叠排布更多的冷凝柱,相当于有效增加了冷凝面积,有效提高冷凝效率。根据气态的混合液体冷凝处理量的不同,可实时调节冷凝柱在冷凝内胆内部的堆叠排布方式及数量,相比于传统的固定设置在冷凝内胆中的冷凝柱或冷凝块,通过弹簧的弹力使第一冷凝柱和第二冷凝柱顶紧冷凝内胆的内侧面的固定方式更加便捷,也能实现冷凝柱堆叠排布位置的便捷调整。气态的混合液体进入冷凝内胆的冷凝室内部后,经过若干冷凝柱并与冷凝柱及冷凝内胆的内侧面接触并进行热交换,迅速对气态的混合液体进行降温冷凝,使得杂质液体仍然处于体态,使得目标液体凝结为液态并附着在冷凝柱的表面,实现目标液体的分离提纯。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冷凝内胆的外侧还设置有冷凝外壳,所述冷凝外壳与冷凝内胆之间设置有辅助冷凝腔;所述辅助冷凝腔通过设置在冷凝外壳的一侧的上的回水口和进水口与辅助冷凝装置的冷凝端连通构成冷凝回路。
通过辅助冷凝装置将冷水或冷风等冷凝介质从进水口注入辅助冷凝腔的内部,冷凝内胆的热量通过辅助冷凝腔中的冷水或冷风进行传导降温,进一步通过冷凝外壳散发至外部。辅助冷凝腔内部的水温或气温升高后,通过回水口将温度升高后的水后热风排出辅助冷凝腔,然后从进水口重新向辅助冷凝腔的内部补充冷水或冷风,有效辅助冷凝内胆内部的冷凝柱对蒸发气体进行冷凝,大大提高了冷凝效率。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辅助冷凝装置包括辅助水冷装置和辅助风冷装置,所述辅助水冷装置的水冷端分别通过冷凝外壳的一侧上的回水口和进水口与辅助冷凝腔连通构成水冷回路;所述辅助风冷装置对应辅助水冷装置的回水端设置。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水冷装置包括依次串联连通的冷水泵、水箱、散热排,所述冷水泵的泵出端与冷凝外壳上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散热排的回水端与冷凝外壳上的回水口连接;所述散热排的一侧设置有辅助风冷装置。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辅助冷凝腔内通过若干水平设置的隔条分隔为若干冷凝腔层,相邻的冷凝腔层之间的隔条上设置有开口。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蒸发加热装置包括内部为加热室的蒸发加热箱,所述蒸发加热箱位于加热室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所述第一通路与加液阀连通,所述第二通路与进气阀连通。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室与冷凝室通过带有通孔的隔热板连通构成一个主腔体。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主腔体的底部一侧设置有压力变送器,所述主腔体的上部的一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安装孔,所述主腔体的顶部设置有真空阀。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冷凝室的外侧还设置有调温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带有加热室的蒸发加热装置,并在蒸发加热装置的顶部设置冷凝装置,在分离液相的过程中,通过蒸发加热装置将混合液体气化为蒸气,然后通过冷凝装置对蒸发气体进行冷凝,使混合液体中的杂质液体保持气态,使混合液体中的目标液体液化为液态,然后通过第一分离阀排出气态的杂质液体实现对目标液体的高效分离提纯;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冷凝装置的外侧设置辅助冷凝装置,通过辅助冷凝装置配合冷凝装置对冷凝室内的混合液体蒸气进行高效冷凝,具有冷凝效率高的有益效果;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冷凝装置的外侧设置调温加热装置,在目标液体与杂质液体分离后,通过调温加热装置对处于液态的目标液体进行加热升温,并配合进气阀进气加压,使得液态的目标液体迅速从液态变为气态,并通过第二分离阀将气态的目标液体排出至外部真空容器,实现对目标气体的高效分离提纯;
(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冷凝内胆的内部堆叠设置若干包括第一冷凝柱、第二冷凝柱、弹簧的冷凝柱,通过弹簧实现第一冷凝柱和第二冷凝柱之间的连接,并通过弹簧的弹力使得第一冷凝柱和第二冷凝柱将冷凝内胆的内侧面顶紧,实现冷凝柱在冷凝内胆内部的快捷可拆卸安装;本实用新型具有冷凝柱可便捷拆装、可根据冷凝需求实时灵活调节冷凝柱的安装位置、便于冷凝柱的更换维护的有益效果;
(5)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冷凝内胆的外侧套装冷凝外壳,同时在冷凝外壳的内侧和冷凝内胆的外侧之间预留辅助冷凝腔,并通过辅助水冷装置向冷凝外壳上的进水口注入冷水,通过冷凝外壳上的回水口将辅助冷凝腔中吸热后的水排出,并通过辅助风冷装置对回水进行快速降温,实现对冷凝内胆的辅助冷凝、提高冷凝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蒸发加热装置和冷凝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冷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冷凝柱的拆解示意图;
图5为冷凝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冷凝柱在冷凝内胆中的安装示意图;
图7为冷凝装置和辅助冷凝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辅助冷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蒸发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蒸发加热装置;2-冷凝装置;3-调温加热装置;4-辅助冷凝装置;11-蒸发加热箱;21-冷凝内胆;22-冷凝柱;23-冷凝外壳;41-辅助水冷装置;42-辅助风冷装置;001-加液阀;002-进气阀;003-第一分离阀;004-第二分离阀;005-真空阀;006-压力变送器;201-第一冷凝柱;202-第二冷凝柱;203-弹簧;411-冷水泵;412-水箱;413-散热排;111-第一通路;222-第二通路;02-高效过滤器;03-隔热板;04-辅助冷凝腔;05-隔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液相分离提纯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带有加热室的蒸发加热装置1和带有冷凝室的冷凝装置2,所述蒸发加热装置1的加热室与冷凝装置2的冷凝室连通,所述冷凝室的外侧设置有辅助冷凝装置4;所述加热室上设置有加液阀001和进气阀002,所述冷凝室上设置有第一分离阀003和第二分离阀004。
为了便于说明,设定目标液体的凝结温度为A°,杂质液体的凝结温度为B°,且A°>B°。
蒸发加热装置1的顶部设置有冷凝装置2,蒸发加热装置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蒸发混合液体的加热室,冷凝装置2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冷凝蒸发气体的冷凝室,且加热室与冷凝室贯通。加热室上设置的加液阀001用于向加热室中注入混合液体,加热室上设置的进气阀002用于向加热室内通入气体用以调节加热室和冷凝室内的气压。初始状态下,加热室和冷凝室内部处于接近真空的状态,且加热室和冷凝室上的所有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然后加热室上的加液阀001开启向加热室内缓慢通入稀释后的含水目标液体,然后加液阀001关闭,同时蒸发加热装置1对加热室内的含水目标液体进行加热蒸发,使得加热室内部的液体全部气化并进入冷凝室,同时由于气化体积膨胀导致冷凝腔内部的压强增大。然后通过冷凝装置2对冷凝室内的气体进行冷凝,由于目标液体的冷凝温度A°高于杂质液体的冷凝温度B°,因此通过冷凝装置2将冷凝室内的温度降温至A°与B°之间的温度区间,此时目标液体从气态冷凝为液态,杂质液体依然为气态,然后冷凝室上的第一分离阀003开启,气态的杂质液体从第一分离阀003排出冷凝室与目标液体分离。为了实时监控冷凝室内的温度,因此在冷凝室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用以实时监测冷凝室内的温度,以将冷凝室内的温度控制在适宜的温度区间。杂质液体排出后,第一分离阀003关闭,通过蒸发加热装置1对加热室进行加温,进而实现对冷凝室进行加温,或采用外部加热装置直接对冷凝室进行加温,使得冷凝室内部的温度上升至临近A°,此时目标液体处于从液态即将转化为气态的临界温度,然后加热室上的进气阀002开启并向加热室中通入空气,由于加热室与冷凝室连通,因此进气阀002进气后,加热室和冷凝室内部的气压增大,在高气压作用下,处于临界状态的目标液体由液态迅速转化为气态,然后冷凝室上的第二分离阀004开启,同时第二分离阀004与外部的真空容器连通,使得气态的目标液体从第二分离阀004排出至外部的真空容器中,完成目标液体的分离提纯。
同时,在蒸发加热装置1的一侧上还设置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与加液阀001、进气阀002、第一分离阀003、第二分离阀004、蒸发加热装置1、冷凝装置2、辅助冷凝装置4连接,用于控制加液阀001、进气阀002、第一分离阀003、第二分离阀004的开闭以及控制蒸发加热装置1、冷凝装置2、辅助冷凝装置4的启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1-图6所示,所述冷凝装置2包括内部为冷凝室的冷凝内胆21,所述冷凝内胆21的冷凝室内部呈蜂窝状堆叠设置有若干冷凝柱22,所述冷凝柱22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冷凝柱201和第二冷凝柱202,所述第一冷凝柱201的一端和第二冷凝柱202的一端之间通过弹簧203连接,且第一冷凝柱201的另一端和第二冷凝柱202的另一端分别与冷凝内胆21的内侧面接触。
冷凝内胆21的内部为中空的冷凝室用于冷却蒸发气体,冷凝内胆21的底部设置有供蒸发气体进入的通孔或连接管,通孔或连接管与外部的蒸发装置的蒸发端连接。冷凝室内从下至上堆叠设置有若干冷凝柱22,冷凝柱22并未与冷凝内胆21的内壁固定连接,冷凝柱22包括至少两段同轴设置有的第一冷凝柱201和第二冷凝柱202,第一冷凝柱201和第二冷凝柱202相互靠近的一端之间通过弹簧203连接。需要在冷凝室内安装冷凝柱22,将第一冷凝柱201和第二冷凝柱202相互靠近压缩,此时弹簧203处于压缩状态,然后将冷凝柱22放入冷凝室内撤去压缩力后,弹簧203伸展并对第一冷凝柱201和第二冷凝柱202施加弹力,使得第一冷凝柱201和第二冷凝柱202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冷凝内胆21的内部的两侧分别接触,实现冷凝柱22在冷凝内胆21内部的快捷安装。若干冷凝柱22从下至上呈蜂窝状堆叠设置在冷凝内胆21的内部,相比于将冷凝柱22对齐堆叠设置,将冷凝柱22呈蜂窝状堆叠设置能够保证在相同的空间内设置更多的冷凝柱22,即相当于增加了冷凝面积,进而提高冷凝效率。需要说明的是,蜂窝状堆叠的若干冷凝柱22是通过专用的堆叠工装在冷凝内胆21的外部预先堆叠成蜂窝状,然后再整体安装至冷凝内胆21的内部。
冷凝装置2采用冷凝柱22与冷凝内胆21的内侧面之间的可拆卸快装结构取代了传统的冷凝系统中冷凝柱22与冷凝内胆21固定连接的方式,使得冷凝柱22的更换更加方便,同时可以根据冷凝的实际需要,任意调节冷凝柱22在冷凝内胆21内部的安装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冷凝柱201和第二冷凝柱202靠近冷凝内胆21内侧面的一端均设置有接触垫,所述接触垫的直径大于第一冷凝柱201的直径或第二冷凝柱202的直径。
接触垫采用与第一冷凝柱201和第二冷凝柱202同样的导热材料制备得到,且接触垫与第一冷凝柱201或第二冷凝柱202的柱体同轴设置。由于接触垫的直径大于第一冷凝柱201的直径或第二冷凝柱202的直径,因此第一冷凝柱201或第二冷凝柱202的一端通过接触垫与冷凝内胆21的内侧面接触,相当于增大了第一冷凝柱201或第二冷凝柱202与冷凝内21的内侧面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第一冷凝柱201或第二冷凝柱202与冷凝内胆21内侧面之间的热交换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内胆21的内部的两侧设置有冷凝室内挡板,两侧的冷凝室内挡板的顶端通过螺装或卡装的方式与冷凝内胆21的内侧的顶部连接,两侧的冷凝室内挡板用于对若干冷凝柱22的两侧进行限位,防止冷凝柱22发生侧面窜动。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内胆21的内部的底端设置有冷凝柱限位板,冷凝柱限位板通过螺装或卡装的方式安装在冷凝内胆21的底部,冷凝柱限位板靠近冷凝内胆21内部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凸缘,用于对冷凝内胆21内部的冷凝柱22进行竖直方向的限位,避免冷凝柱22在竖直方向发生窜动。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室的外侧还设置有调温加热装置3,由于在目标液体与杂质液体分离提纯后,冷凝室内的温度处于较低的状态,此时冷凝室内的液态的目标液体需要在后续过程中实现快速汽化仅仅通过进气阀002增加冷凝室内的气压和蒸发加热装置1的热传导加热并不能快速有效地实现,就需要通过设置在冷凝室外侧的调温加热装置3将冷凝室内的温度升温并控制在目标液体即将从液态装换为气态的临界温度,然后通过进气阀002增压的方式,使得目标液体快速汽化。
进一步的,调温加热装置3为对应冷凝室外轮廓设置并包裹在冷凝室外侧的电加热片,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为了避免电加热片与冷凝室外侧的第一分离阀003、第二分离阀004、辅助冷凝装置4等发生干涉,因此需要在电加热片上对应第一分离阀003、第二分离阀004、辅助冷凝装置4的安装位置预留出避让空间。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1-图3所示,所述冷凝内胆21的外侧还设置有冷凝外壳23,所述冷凝外壳23与冷凝内胆21之间设置有辅助冷凝腔04;所述辅助冷凝腔04通过设置在冷凝外壳23的一侧的上的回水口和进水口与辅助冷凝装置4的冷凝端连通构成冷凝回路。
冷凝内胆21的外侧面和冷凝外壳23的内侧面之间构成了辅助冷凝腔04,辅助冷凝腔04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贯穿冷凝外壳23的回水口和进水口,进水口和回水口通过管道与辅助冷凝装置4的冷凝端连通并构成冷凝回路,通过进水口向辅助冷凝腔04的内部补充冷却液或冷风等冷凝介质,冷凝内胆21上的热量通过辅助冷凝腔04中的冷凝介质吸热进行降温,且热量进一步传递至冷凝外壳23并向外部发散。辅助冷凝腔04内部的冷凝介质为温度升高后,通过回水口将温度升高的冷凝介质抽出,并通过进水口再次向辅助冷凝腔04的内部补充低温的冷凝介质,实现循环辅助冷凝。
进一步的,在冷凝外壳23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温度传感器的安装口,安装口与辅助冷凝腔04贯通,通过在安装口中安装稳固传感器,即可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并反馈辅助冷凝腔04中的冷凝介质的温度,并通过温度传感器反馈的冷凝介质温度实时控制辅助冷凝装置4的冷凝端的冷凝介质的循环流量。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冷凝内胆21与冷凝外壳23之间的密封性,避免冷凝内胆21内部的物质泄露,因此在冷凝外壳23的内侧顶部与冷凝内胆21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冷凝腔04内通过若干水平设置的隔条05分隔为若干冷凝腔层,相邻的冷凝腔层之间的隔条05上设置有开口,且最下层的冷凝腔层与进水口连通,最上层的冷凝腔层与回水口连通
通过进水口从底部向辅助冷凝腔04的内部注入冷水时,由于隔条05的阻隔,冷凝介质从下至上通过隔条05上的开口依次充满各冷凝腔层,直到冷凝介质充满最顶层的冷凝腔层并从回水口流出实现将整个辅助冷凝腔04充满。通过冷凝腔层的限制,使得冷凝介质能够从底部逐渐均匀充满辅助冷凝腔04并逐渐将辅助冷凝腔04内部的空气排出,同时冷凝介质从下至上缓慢充满辅助冷凝腔04,相比从上至下充满辅助冷凝腔04的方式,有效避免了冷凝介质因重力作用而与辅助冷凝腔04的内壁发生的撞击并避免冷凝介质中产生气泡。
进一步的,相邻的开口对应冷凝内胆21的相对两个内侧面交替设置,能够保证每一层冷凝腔层都被冷水均匀注满。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或2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3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辅助冷凝装置4包括辅助水冷装置41和辅助风冷装置42,所述辅助水冷装置41的水冷端分别通过冷凝外壳23的一侧上的回水口和进水口与辅助冷凝腔04连通构成水冷回路;所述辅助风冷装置42对应辅助水冷装置41的回水端设置。
辅助水冷装置41的水冷端包括与冷凝外壳23上的进水口连接的进水弯头,还包括与冷凝外壳23上的回水口连接的回水弯头,进水弯头和回水弯头分别通过进水管和回水管与储水装置连通,且进水管上设置有水泵,辅助风冷装置42设置在储水装置的一侧。储水装置中储存的冷凝水被水泵经过进水管和进水口泵至辅助冷凝腔04的内部,辅助对冷凝室进行降温冷却。辅助冷凝腔04中的冷凝水吸热升温后,经过回水口和回水管回到储水装置中,然后经过辅助风冷装置42对温度升高后的冷凝水进行风冷降温。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水冷装置41包括依次串联连通的冷水泵411、水箱412、散热排413,所述冷水泵411的泵出端与冷凝外壳23上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散热排413的回水端与冷凝外壳23上的回水口连接;所述散热排413的一侧设置有辅助风冷装置42。
水箱41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端口,水箱412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端口,第一端口与冷水泵411的吸水端连接,冷水泵411的泵水端通过进水管及进水弯头与冷凝外壳23底部的进水口连接。散热排413的内部设置有空腔,且散热排413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散热排413顶部的第三端口连接管与水箱412侧面上的第二端口连接,散热排413顶部的第四端口通过回水管及回水弯头与冷凝外壳23顶部的回水口连接。水箱412中的冷凝水被冷水泵411经过进水管泵至辅助冷凝腔04的内部进行吸热降温,然后升温后的冷凝水经过回水管进入散热排413的内部空腔,散热排413的侧面上设置有辅助风冷装置42对散热排413内部的冷凝水进行风冷降温,冷凝水降温后经过连接管回到水箱412以进行下一次水冷循环。
进一步的,所述冷水泵411的泵出端与冷凝外壳23上的进水口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流量计,流量计用于实时监控冷凝水的流量,通过控制冷凝水的流量即可调节进入辅助冷凝腔04的冷凝水量,进而调节冷凝室内的温度。
进一步的,辅助风冷装置42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散热排413远离水箱412的侧面上的风扇,同时在散热排413靠近水箱412的一侧上还设置有挡风板。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3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4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9所示,所述蒸发加热装置1包括内部为加热室的蒸发加热箱11,蒸发加热箱11的底部对应加热室设置有电加热片;所述蒸发加热箱11位于加热室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通路111和第二通路222,所述第一通路111与加液阀001连通,所述第二通路222与进气阀002连通。
蒸发加热箱11的中部设置有顶部开口的加热室,同时蒸发加热箱11的顶部扣合有冷凝装置2,加热室与冷凝装置2的冷凝室连通。加热室的两侧分别沿水平方向设置有第一通路111和第二通路222,第一通路111远离加热室的一端与外界连通并通过堵头封闭,第二通路222远离加热室的一端与外界连通并通过堵头封闭。蒸发加热箱11的顶部的一侧对应第一通路111设置有加液阀001,加液阀001的加液端通过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加液通路与第一通路111的顶部连通;蒸发加热箱11的顶部的另一侧对应第二通路222设置有进气阀002,进气阀002的进气端通过沿竖直方向设置的进气通路与第二通路222的顶部连通。通过上述结构,实现加液和进气的通路相互独立,使得加液过程和进气过程互不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阀002的进气端通过高效过滤器02与外界连通,高效过滤器02对应进气阀002卡装在蒸发加热箱11的端头,且高效过滤器02的出气端通过净化通路与进气阀002的进气端的罩体内部连通,同时进气通路也与进气阀002的进气端的罩体内部连通。未进气状态下,进气阀002的阀芯将进气通路堵住,此时外部气体不能通过进气通路进入第二通路222。当进行进气作业时,进气阀002的阀芯开启,此时进气通路及净化通路均与进气阀002的进气端的罩体内部连通,外部空气首先经过高效过滤器02的净化将其中的杂质过滤后,再经过净化通路进入进气阀002的进气端的罩体内部,然后通过进气通路进入第二通路222,最终进入加热室和冷凝室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4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5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9所示,所述加热室与冷凝室通过带有通孔的隔热板03连通构成一个主腔体,主腔体的底部为加热区,主腔体的顶部为冷凝区。
冷凝箱21的底部和蒸发加热箱11的顶部之间通过带有通孔的隔热板03进行连接,冷凝室的底部开口与加热室的顶部开口对应一致拼合构成一个主腔体,使得加热室中的蒸发气体以及进气阀002冲入加热室内的空气均能迅速进入冷凝室内,提高液相分离的效率。同时,加热室和冷凝室之间通过带有通孔的隔热板03在相互连通的同时进行热量隔绝,一定程度避免加热室和冷凝室内的温度的相互影响。
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所述主腔体的底部一侧设置有压力变送器006,所述主腔体的上部的一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安装孔,所述主腔体的顶部设置有真空阀005。
压力变送器006的检测端与主腔体的内部连通,用于检测主腔体内部的实时气压,工作人员通过压力变送器006反馈的主腔体内部的气压信息实时控制进气阀002的进气量,使得主腔体内部的气压保持在使目标液体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适宜气压范围内。温度传感器安装孔对应主腔体上部的冷凝区设置,温度传感器安装孔中安装有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冷凝区内部的温度,工作人员通过温度传感器反馈的冷凝区内的温度信息实时控制调温加热装置3对冷凝区进行加温。主腔体的顶部对应冷凝区设置有真空阀005,在加液阀001向加热区内注入混合液体之前,通过真空阀将主腔体内的空气排出,使得主腔体内形成接近真空的状态,便于混合液体从加液阀001处自动被吸入主腔体。
进一步的,所述主腔体的外侧包裹有保温棉层,主腔体的外侧均匀包裹有保温棉层,在主腔体的加热区或冷凝区域进行加温时,保温棉层能够有效避免对主腔体进行加热时热量的快速散失,使得主腔体内部的温度维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5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液相分离提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加热室的蒸发加热装置(1)和带有冷凝室的冷凝装置(2),所述蒸发加热装置(1)的加热室与冷凝装置(2)的冷凝室连通,所述冷凝室的外侧设置有辅助冷凝装置(4);所述加热室上设置有加液阀(001)和进气阀(002),所述冷凝室上设置有第一分离阀(003)和第二分离阀(0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相分离提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装置(2)包括内部为冷凝室的冷凝内胆(21),所述冷凝内胆(21)的冷凝室内部呈蜂窝状堆叠设置有若干冷凝柱(22),所述冷凝柱(22)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冷凝柱(201)和第二冷凝柱(202),所述第一冷凝柱(201)的一端和第二冷凝柱(202)的一端之间通过弹簧(203)连接,且第一冷凝柱(201)的另一端和第二冷凝柱(202)的另一端分别与冷凝内胆(21)的内侧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相分离提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内胆(21)的外侧还设置有冷凝外壳(23),所述冷凝外壳(23)与冷凝内胆(21)之间设置有辅助冷凝腔(04);所述辅助冷凝腔(04)通过设置在冷凝外壳(23)的一侧的上的回水口和进水口与辅助冷凝装置(4)的冷凝端连通构成冷凝回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相分离提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冷凝装置(4)包括辅助水冷装置(41)和辅助风冷装置(42),所述辅助水冷装置(41)的水冷端分别通过冷凝外壳(23)的一侧上的回水口和进水口与辅助冷凝腔(04)连通构成水冷回路;所述辅助风冷装置(42)对应辅助水冷装置(41)的回水端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液相分离提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水冷装置(41)包括依次串联连通的冷水泵(411)、水箱(412)、散热排(413),所述冷水泵(411)的泵出端与冷凝外壳(23)上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散热排(413)的回水端与冷凝外壳(23)上的回水口连接;所述散热排(413)的一侧设置有辅助风冷装置(42)。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液相分离提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冷凝腔(04)内通过若干水平设置的隔条(05)分隔为若干冷凝腔层,相邻的冷凝腔层之间的隔条(05)上设置有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相分离提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加热装置(1)包括内部为加热室的蒸发加热箱(11),所述蒸发加热箱(11)位于加热室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通路(111)和第二通路(222),所述第一通路(111)与加液阀(001)连通,所述第二通路(222)与进气阀(002)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7所述的一种液相分离提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室与冷凝室通过带有通孔的隔热板(03)连通构成一个主腔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液相分离提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腔体的底部一侧设置有压力变送器(006),所述主腔体的上部的一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安装孔,所述主腔体的顶部设置有真空阀(00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相分离提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室的外侧还设置有调温加热装置(3)。
CN201921990251.3U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液相分离提纯装置 Active CN2112154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90251.3U CN211215455U (zh)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液相分离提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90251.3U CN211215455U (zh)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液相分离提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15455U true CN211215455U (zh) 2020-08-11

Family

ID=71940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90251.3U Active CN211215455U (zh)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液相分离提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1545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32149A (zh) * 2019-11-18 2020-01-31 好空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液相分离提纯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32149A (zh) * 2019-11-18 2020-01-31 好空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液相分离提纯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40801A (zh) 一种回收压缩空气余热的空分系统
CN103325427A (zh) 一种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及方法
CN211215455U (zh) 一种液相分离提纯装置
JPS592836B2 (ja) 直接接触式多段圧復水装置
CN206492228U (zh) 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单效浓缩设备
CN102249203A (zh) 一种磷酸蒸发工艺及其装置
KR20140088803A (ko) 에너지 저감형 증류수 제조장치
CN104888479A (zh) 一种模块化mvr热泵蒸发装置
CN211215454U (zh) 一种液相分离系统
CN116092717B (zh) 放射性废液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16153551B (zh) 放射性废液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16013570B (zh) 放射性废液处理方法和系统
WO2023231501A1 (zh) 一种制氢储氢加氢一体化设备
CN209041118U (zh) 一种新型节约并自动控制水环温度的真空泵
CN106958987A (zh) 一种用于空气分离的空气预除湿及预冷系统
CN210892759U (zh) 一种蒸发冷却系统
CN116031008A (zh) 放射性废液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15966329A (zh) 放射性废液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10732149A (zh) 一种液相分离提纯装置
CN204910815U (zh) 一种模块化mvr热泵蒸发装置
CN210786272U (zh) 一种三效外循环蒸发器
CN206918978U (zh) 一种纯蒸汽发生器
CN216824860U (zh) 一种高效蒸馏装置
CN211513458U (zh) 一种蒸馏冷凝设备
CN219333151U (zh) 母液高效浓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99 gongjianian Road,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 innovation park, north area of Chengdu modern industrial port, Pidu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610000

Patentee after: Chengdu good air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11, Gangtong North 3rd Road, North Area of Chengdu Modern Industrial Port, Pidu District,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610000

Patentee before: FRESH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30

Address after: No. 268, Zhenggang Road, South Area of Modern Industrial Port, Pidu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610000

Patentee after: Chengdu bes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99 gongjianian Road,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 innovation park, north area of Chengdu modern industrial port, Pidu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610000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good air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