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11037U - 一种鲟鱼养殖用增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鲟鱼养殖用增氧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211037U CN211211037U CN201921897279.2U CN201921897279U CN211211037U CN 211211037 U CN211211037 U CN 211211037U CN 201921897279 U CN201921897279 U CN 201921897279U CN 211211037 U CN211211037 U CN 21121103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orage tank
- water storage
- sturgeon
- oxygenation device
- w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鲟鱼养殖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鲟鱼养殖用增氧装置,包括蓄水罐,所述蓄水罐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控制阀,所述蓄水罐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内部开设有气孔,所述蓄水罐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位于顶板顶部的集气箱,所述集气箱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出气管,所述集气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气泵,所述集气箱的内部顶壁固定安装有一端延伸至蓄水罐内部的排气管。该鲟鱼养殖用增氧装置,具备空气净化等优点,解决了目前鲟鱼养殖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利用增氧装置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需要从外界抽取氧气与水混合,从外界抽取的氧气中含有杂质和粉尘,经常会影响到水质的质量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鲟鱼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鲟鱼养殖用增氧装置。
背景技术
鲟鱼是现存起源最早的脊椎动物之一,鲟鱼隶属于硬骨鱼纲、辐鳍亚纲、软骨硬鳞总目、鲟形目,大家通常所说的鲟鱼就是指鲟形目的鱼类,它是鱼类中最原始的类群之一,世界上现存1目2科7属27种,仅分布于北半球,现存9个自然分布区,分别为太平洋东岸、北美大湖地区、大西洋西北部、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和墨西哥湾、大西洋东北部、里海地区、西伯利亚及北冰洋流域、黑龙江水系和日本海、长江和珠江水系口,鲟鱼肉厚骨软、味道鲜美,肉和卵富含蛋白质、营养丰富,鱼卵可加工成鱼子酱,与鹅肝、松露并称“世界三大美食”,鲟鱼是世界主要贸易物种之一,黑龙江进行的达氏鳇与史氏鲟的杂交,故在我国水域出现或养殖的鲟鱼有7、种和杂交种,由于自然环境改变、水工设施修建和过度捕捞等原因,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野生鲟鱼资源明显减少,处于濒危状态,我国自然水域分布的鲟鱼有8种。
目前鲟鱼养殖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利用增氧装置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需要从外界抽取氧气与水混合,从外界抽取的氧气中含有杂质和粉尘,经常会影响到水质的质量,故而提出一种鲟鱼养殖用增氧装置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鲟鱼养殖用增氧装置,具备空气净化等优点,解决了目前鲟鱼养殖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利用增氧装置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需要从外界抽取氧气与水混合,从外界抽取的氧气中含有杂质和粉尘,经常会影响到水质的质量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空气净化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鲟鱼养殖用增氧装置,包括蓄水罐,所述蓄水罐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控制阀,所述蓄水罐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内部开设有气孔,所述蓄水罐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位于顶板顶部的集气箱,所述集气箱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出气管,所述集气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气泵,所述集气箱的内部顶壁固定安装有一端延伸至蓄水罐内部的排气管,所述集气箱的内部顶壁固定安装有位于排气管外侧的套管,所述套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一端延伸至蓄水罐内部的旋转筒,所述旋转筒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位于集气箱内部的从动轮,所述旋转筒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上下对称分布的连接杆,顶部所述连接杆与底部连接杆之间通过搅拌杆固定连接,所述集气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所述集气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输出轴贯穿第二轴承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与从动轮啮合的主动轮,所述蓄水罐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入水管,所述入水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控制阀。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位于蓄水罐的左侧底部,且入水管位于蓄水罐的右侧中部。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呈等距离均匀分布,且连接杆的数量与搅拌杆的数量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排气管与旋转筒之间活动连接,且排气管的底部延伸至旋转筒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气孔呈等距离均匀分布,且旋转筒与顶板之间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气泵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一端与排气管连通的弯管,且弯管位于电机的左侧。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鲟鱼养殖用增氧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鲟鱼养殖用增氧装置,通过启动气泵,气泵抽取外界气体,并将气体通过弯管输送至套管,套管内部的气体通过排气管输送至蓄水罐的内部,蓄水罐内部存有净化水,同时启动电机进行工作,电机带动主动轮进行转动,主动轮带动从动轮转动,从动轮带动旋转筒进行转动,旋转筒转动带动连接杆进行转动,连接杆转动带动搅拌杆进行转动,搅拌杆转动的同时带动蓄水罐内部的气体和净化水充分混合,气体中的粉尘与杂质被净化水所吸附,经过净化水净化过的气体通过气孔输送至出气管内部后传输至鱼池内进行增氧,相比普通的增氧装置,更能有效的去除水中的粉尘与杂质,减少增氧过程中对水质的影响,从而达到了空气净化的目的。
2、该鲟鱼养殖用增氧装置,当使用一段时间后,蓄水罐内部的净化水所附着的粉尘与杂质过多时,会使净化水变得浑浊,根据浑浊的程度净化效果也会发生变化,此时即需要通过打开第一控制阀将浑浊的净化水排出,净化水完全排出后,再通过入水管加入干净的净化水,从而达到了净化水的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旋转筒结构俯视图。
图中:1蓄水罐、2出水管、3第一控制阀、4入水管、5第二控制阀、6 连接杆、7搅拌杆、8排气管、9旋转筒、10气孔、11顶板、12集气箱、13 第一轴承、14从动轮、15出气管、16气泵、17弯管、18电机、19第二轴承、 20主动轮、21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鲟鱼养殖用增氧装置,包括蓄水罐1,蓄水罐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出水管2,出水管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控制阀3,蓄水罐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板11,顶板11的内部开设有气孔10,蓄水罐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位于顶板11顶部的集气箱12,集气箱12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出气管15,集气箱1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气泵16,集气箱12的内部顶壁固定安装有一端延伸至蓄水罐1内部的排气管8,集气箱12的内部顶壁固定安装有位于排气管8外侧的套管21,套管2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13,第一轴承1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一端延伸至蓄水罐1内部的旋转筒9,排气管8与旋转筒9之间活动连接,且排气管8的底部延伸至旋转筒9的外侧,旋转筒9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位于集气箱12内部的从动轮14,气孔10呈等距离均匀分布,且旋转筒9与顶板11之间活动连接,旋转筒9 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上下对称分布的连接杆6,气泵16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一端与排气管8连通的弯管17,且弯管17位于电机18的左侧,顶部连接杆6 与底部连接杆6之间通过搅拌杆7固定连接,连接杆6呈等距离均匀分布,且连接杆6的数量与搅拌杆7的数量相适配,集气箱1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19,集气箱1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输出轴贯穿第二轴承19的电机18,电机18的型号可为BLB70-Y,电机18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与从动轮14啮合的主动轮20,蓄水罐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入水管4,出水管2位于蓄水罐1 的左侧底部,且入水管4位于蓄水罐1的右侧中部,入水管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控制阀5,通过启动气泵16,气泵16的型号可为YX-71D-2,气泵 16抽取外界气体,并将气体通过弯管17输送至套管21,套管21内部的气体通过排气管8输送至蓄水罐1的内部,蓄水罐1内部存有净化水,同时启动电机18进行工作,电机18带动主动轮20进行转动,主动轮20带动从动轮 14转动,从动轮14带动旋转筒9进行转动,旋转筒9转动带动连接杆6进行转动,连接杆6转动带动搅拌杆7进行转动,搅拌杆7转动的同时带动蓄水罐1内部的气体和净化水充分混合,气体中的粉尘与杂质被净化水所吸附,经过净化水净化过的气体通过气孔10输送至出气管15内部后传输至鱼池内进行增氧,相比普通的增氧装置,更能有效的去除水中的粉尘与杂质,减少增氧过程中对水质的影响,从而达到了空气净化的目的,当使用一段时间后,蓄水罐1内部的净化水所附着的粉尘与杂质过多时,会使净化水变得浑浊,根据浑浊的程度净化效果也会发生变化,此时即需要通过打开第一控制阀3 将浑浊的净化水排出,净化水完全排出后,再通过入水管4加入干净的净化水,从而达到了净化水的更换。
综上所述,该鲟鱼养殖用增氧装置,通过启动气泵16,气泵16抽取外界气体,并将气体通过弯管17输送至套管21,套管21内部的气体通过排气管 8输送至蓄水罐1的内部,蓄水罐1内部存有净化水,同时启动电机18进行工作,电机18带动主动轮20进行转动,主动轮20带动从动轮14转动,从动轮14带动旋转筒9进行转动,旋转筒9转动带动连接杆6进行转动,连接杆6转动带动搅拌杆7进行转动,搅拌杆7转动的同时带动蓄水罐1内部的气体和净化水充分混合,气体中的粉尘与杂质被净化水所吸附,经过净化水净化过的气体通过气孔10输送至出气管15内部后传输至鱼池内进行增氧,相比普通的增氧装置,更能有效的去除水中的粉尘与杂质,减少增氧过程中对水质的影响,从而达到了空气净化的目的,当使用一段时间后,蓄水罐1 内部的净化水所附着的粉尘与杂质过多时,会使净化水变得浑浊,根据浑浊的程度净化效果也会发生变化,此时即需要通过打开第一控制阀3将浑浊的净化水排出,净化水完全排出后,再通过入水管4加入干净的净化水,从而达到了净化水的更换,解决了目前鲟鱼养殖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利用增氧装置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需要从外界抽取氧气与水混合,从外界抽取的氧气中含有杂质和粉尘,经常会影响到水质的质量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鲟鱼养殖用增氧装置,包括蓄水罐(1),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罐(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出水管(2),所述出水管(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控制阀(3),所述蓄水罐(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板(11),所述顶板(11)的内部开设有气孔(10),所述蓄水罐(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位于顶板(11)顶部的集气箱(12),所述集气箱(12)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出气管(15),所述集气箱(1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气泵(16),所述集气箱(12)的内部顶壁固定安装有一端延伸至蓄水罐(1)内部的排气管(8),所述集气箱(12)的内部顶壁固定安装有位于排气管(8)外侧的套管(21),所述套管(2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13),所述第一轴承(1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一端延伸至蓄水罐(1)内部的旋转筒(9),所述旋转筒(9)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位于集气箱(12)内部的从动轮(14),所述旋转筒(9)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上下对称分布的连接杆(6),顶部所述连接杆(6)与底部连接杆(6)之间通过搅拌杆(7)固定连接,所述集气箱(1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19),所述集气箱(1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输出轴贯穿第二轴承(19)的电机(18),所述电机(18)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与从动轮(14)啮合的主动轮(20),所述蓄水罐(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入水管(4),所述入水管(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控制阀(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鲟鱼养殖用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2)位于蓄水罐(1)的左侧底部,且入水管(4)位于蓄水罐(1)的右侧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鲟鱼养殖用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6)呈等距离均匀分布,且连接杆(6)的数量与搅拌杆(7)的数量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鲟鱼养殖用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8)与旋转筒(9)之间活动连接,且排气管(8)的底部延伸至旋转筒(9)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鲟鱼养殖用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孔(10)呈等距离均匀分布,且旋转筒(9)与顶板(11)之间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鲟鱼养殖用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16)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一端与排气管(8)连通的弯管(17),且弯管(17)位于电机(18)的左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97279.2U CN211211037U (zh) | 2019-11-06 | 2019-11-06 | 一种鲟鱼养殖用增氧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97279.2U CN211211037U (zh) | 2019-11-06 | 2019-11-06 | 一种鲟鱼养殖用增氧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211037U true CN211211037U (zh) | 2020-08-11 |
Family
ID=71917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897279.2U Active CN211211037U (zh) | 2019-11-06 | 2019-11-06 | 一种鲟鱼养殖用增氧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211037U (zh) |
-
2019
- 2019-11-06 CN CN201921897279.2U patent/CN21121103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492593U (zh) | 一种南美白对虾室内工厂化培育装置 | |
CN104585097A (zh) | 一种循环式水产养殖装置及方法 | |
CN205803124U (zh) | 一种水产养殖与经济林人工湿地水循环利用设施 | |
CN111279967A (zh) | 一种南美白对虾工程化海水循环养殖系统 | |
CN105325365A (zh) | 一种中华鳖池塘养殖管理的方法 | |
CN204443723U (zh) | 一种渔业养殖池排污器 | |
CN217117275U (zh) | 一种虾类养殖使用的水体增氧设备 | |
CN216058832U (zh) | 一种海水稻鱼虾生态循环种养殖装置 | |
CN208378697U (zh) | 一种禽畜粪便用沼气池 | |
CN204305872U (zh) | 一种池塘底层水体增氧装置 | |
CN211211037U (zh) | 一种鲟鱼养殖用增氧装置 | |
CN205213882U (zh) | 一种南美白对虾规模化养殖装置 | |
CN203923179U (zh) | 螺旋藻与丰年虫共生培养的太阳能光生物反应器 | |
Kogane et al. | Improvement of larval rearing technique for mass seed production of snow crab Chionoecetes opilio | |
CN106804520A (zh) | 一种后置式增氧装置 | |
CN109574302A (zh) | 一种分区循环养殖方法及系统 | |
CN204207055U (zh) | 一种生态环保的蚯蚓饲料加工装置 | |
CN107446823B (zh) | 一种适合于南方气候条件的室外培养球等鞭金藻的方法 | |
CN202360410U (zh) | 具有切割功能的潜水污粪泵 | |
CN104017731A (zh) | 利用肉联厂废水养殖蛇目圆筛藻的培养基和培养方法 | |
CN207383305U (zh) | 一种水产养殖用增氧设备 | |
CN105519486A (zh) | 一种池塘底层水体增氧装置 | |
CN205611559U (zh) | 斑石鲷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 | |
CN205052521U (zh) | 一种罗非鱼-草鱼的半轮作养殖系统 | |
CN209010269U (zh) | 盐碱地地下水用于银鲑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水处理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