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07017U - 显示模组和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和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07017U
CN211207017U CN202020174094.5U CN202020174094U CN211207017U CN 211207017 U CN211207017 U CN 211207017U CN 202020174094 U CN202020174094 U CN 202020174094U CN 211207017 U CN211207017 U CN 2112070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positioning portion
display module
plate
gu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7409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蔺彦学
孙耀军
周俊仕
沈云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Vide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Vide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Vide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7409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070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070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07017U/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40297 priority patent/WO2021159872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和具有其的电子设备,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导光板、安装部件、灯条件、以及支撑件,安装部件包括设于导光板的入光侧的侧板,侧板与导光板的入光面间隔开设置,灯条件位于导光板的入光面与侧板之间,支撑件设置于侧板且支撑导光板的入光面,以限制导光板的入光面与灯条件的相对距离。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模组,通过将限制导光板与灯条件相对距离的支撑件设置在侧板上,从而可以选用隔热及耐热性能较好的材料制作支撑件,而且可以灵活地将支撑件设置成与侧板配合牢靠的结构形状,从而可以有效地改善灯条件通过支撑件向导光板传热的问题、以及支撑件易脱落的问题,进而改善了导光板的发热严重及热熔等问题。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和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和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一些显示模组,为了限定导光板的侧面与灯条件之间的间距稳定,通常是在灯条件的电路板上设置支撑件,为了提高支撑件与电路板的连接可靠性和连接便利性,通常采用焊接金属打件作为支撑件,即利用焊接在电路板上的金属打件止抵导光板的侧面。然而,在显示模组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金属打件会向导光板接触传热,引起导光板的过热、热熔等问题,影响显示画面质量。
而且,相关技术中的金属打件还存在脱落的风险,一旦金属打件脱落,不但无法继续限制导光板与灯条件之间的间距,致使导光板和灯条件的距离可能缩小,加重导光板的过热、热熔等问题,而且脱落的金属打件还容易影响灯条件的正常发光,或者引发其他结构的显示异常问题。此外,脱落的金属打件还可能引发灯条件上的电路烧损,引发安全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导光板的显示品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显示模组的电子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显示模组,包括:导光板;安装部件,所述安装部件包括设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的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间隔开设置;灯条件,所述灯条件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与所述侧板之间,且安装于所述侧板;以及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侧板且支撑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以限制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与所述灯条件的相对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显示模组,通过将限制导光板的侧面与灯条件的相对距离的支撑件设置在侧板上,而非设置在灯条件上,从而可以选用隔热及耐热性能较好的材料制作支撑件,而且可以灵活地将支撑件设置成与侧板配合牢靠的结构形状,从而可以有效地改善灯条件通过支撑件向导光板传热的问题、以及支撑件的易脱落问题,从而改善了导光板的发热严重及热熔等问题,保证了显示模组的显示品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与所述侧板分别单独加工且装配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和所述侧板中的一个具有插槽,所述支撑件和所述侧板中的另一个具有插件,所述插件插配于所述插槽,以至少限制所述支撑件沿所述侧板的厚度方向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具有所述插槽,所述安装部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导光板厚度一侧的底板,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和第三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沿所述侧板的厚度方向-间隔开,所述第三定位部连接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的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插槽限定在所述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之间,且所述插槽位于所述第三定位部的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板上具有减薄槽,所述侧板的位于所述减薄槽处的部分为所述插件,所述第一定位部的至少部分配合于所述减薄槽,以限制所述支撑件沿所述侧板的长度方向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件上具有限位槽,所述支撑件还包括限位筋,所述限位筋设于所述第三定位部的面向所述底板的一侧,且所述限位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相连,所述限位筋配合于所述限位槽,以限制所述支撑件沿所述侧板的长度方向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框体,所述框体的至少部分止挡在所述第三定位部的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以限制所述支撑件朝向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部位于所述侧板的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定位部支撑所述导光板的侧面,所述第一定位部在所述侧板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L1大于所述第二定位部在所述侧板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L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部位于所述侧板的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定位部支撑所述导光板的侧面,所述第一定位部在所述侧板的厚度方向上的厚度H1小于所述第二定位部在所述侧板的厚度方向上的厚度H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通过面接触支撑所述导光板的侧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具有所述插槽,所述灯条件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一部分伸入所述插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避让所述灯条件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灯条件包括沿直线依次排列的多个子灯条,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子灯条之间具有间隙空间,多个所述子灯条中位于两端的两个所述子灯条彼此远离的一侧也具有所述间隙空间,至少一个所述间隙空间设有所述支撑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件为第一安装部件,所述第一安装部件包括背板和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的侧壁构成所述侧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件为第二安装部件,所述第二安装部件仅包括背板,所述背板的侧壁构成所述侧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件为第三安装部件,所述第三安装部件仅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的侧壁构成所述侧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为塑料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为透明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显示模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显示模组,可以提高电子设备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主视图,图未示出框体;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爆炸后的局部图,图未示出框体;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局部剖视图,图中示出框体;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局部剖视图,图未示出框体;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局部剖视图,图未示出框体;
图6是图1中圈示的A部的放大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局部剖视图,图中示出框体;
图8是图2中所示的支撑件的立体图;
图9是图2中圈示的B部的放大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散热器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中圈示的C部的放大图;
图12是图1中圈示的D部的放大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局部剖视图,图中示出框体。
附图标记:
电子设备1000:
显示模组100;
安装部件1;
第一安装部件1A;第二安装部件1B;第三安装部件1C;
背板11;卡扣件110;散热器12;底板1a;
侧板1b;插件1b1;限位槽1b11;减薄槽1b12;
导光板2;导光板的入光面21;
灯条件3;子灯条3a;间隙空间3b;基板31;LED灯32;
支撑件4;
插槽41;第一定位部42;第二定位部43;第三定位部44;限位筋45;
框体5;反射片6;光学膜片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照附图1-图1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显示模组100。
如图1所示,在显示模组100中,可以包括安装部件1、导光板2、灯条件3、以及支撑件4。结合图2,安装部件1包括设于导光板2的入光侧的侧板1b,侧板1b与导光板2的入光面21间隔开设置,也就是说,侧板1b与导光板2的入光面21之间具有间隙不接触。
结合图2和图3,灯条件3位于导光板2的入光面21与侧板1b之间,且灯条件3安装于侧板1b,支撑件4设置于侧板1b且支撑导光板2的入光面21,以限制导光板2的入光面21与灯条件3的相对距离。其中,“设置于”当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一体成型或装配相连等。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述的“导光板2的入光面21”指的是灯条件3发光时光线进入导光板2时的侧面,即在显示模组100工作时,灯条件3发出的光通过导光板2的入光面21进入到导光板2内。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导光板2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入光面21,例如当导光板2为矩形板时,导光板2可以只有一个侧面为入光面21,导光板2还可以是相对的两个侧面均为入光面21,等等。
相关技术中的一些显示模组,为了限定导光板的侧面与灯条件之间的间距稳定,通常是在灯条件的电路板上设置支撑件,为了提高支撑件与电路板的连接可靠性和连接便利性,通常采用焊接金属打件作为支撑件,即利用焊接在电路板上的金属打件止抵导光板的侧面。然而,在显示模组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金属打件会向导光板接触传热,引起导光板的过热、热熔等问题,影响显示画面质量。
而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模组100,通过将“限制导光板2的入光面21与灯条件3的相对距离”的支撑件4设置在侧板1b上,而非设置在灯条件3上,从而无需考虑支撑件4与灯条件3的连接方便及可靠问题而选用金属材料制作支撑件4,而是可以选用一些隔热及耐热性能较好的材料(例如塑料)制作支撑件4,进而改善支撑件4将灯条件3的热量传递给导光板2的问题,因而有效地改善了导光板4受灯条件3的影响而发热及热熔的问题,保证了显示模组100的显示品质。
而且,相关技术中的金属打件还存在脱落的风险,一旦金属打件脱落,不但无法继续限制导光板与灯条件之间的间距,致使导光板和灯条件的距离可能缩小,加重导光板的过热、热熔等问题,而且脱落的金属打件还容易影响灯条件的正常发光,或者引发其他结构的显示异常问题。此外,脱落的金属打件还可能引发灯条件上的电路烧损,引发安全等问题。
而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模组100,通过将“限制导光板2的入光面21与灯条件3的相对距离”的支撑件4设置在侧板1b上,而非设置在灯条件3上,从而可以灵活地将支撑件4设置成与侧板1b配合牢靠的多种结构形状,避免了支撑件4从灯条件3上脱落的风险,防止由于支撑件4的脱落而造成灯条件3的发光异常、或者造成其他结构的显示异常的问题,并且提高限制导光板2的入光面21与灯条件3相对距离稳定的可靠性。而且如上文所述,无需考虑支撑件4与灯条件3的连接方便及可靠问题而选用金属材料制作支撑件4,而是可以选用一些非导电材料(例如塑料)制作支撑件4,进而避免支撑件4引发灯条件3上的电路烧损,不会引发安全问题,使用安全性好。
综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显示模组100,通过将“限制导光板2的入光面21与灯条件3的相对距离”的支撑件4设置在侧板1b上,从而可以选用隔热及耐热性能较好的材料(例如塑料)制作支撑件4,而且可以灵活地将支撑件4设置成与侧板1b配合牢靠的结构形状,从而可以有效地改善灯条件3通过支撑件4向导光板2传热的问题、以及支撑件4的易脱落问题,从而改善了导光板2的发热严重及热熔等问题,保证了显示模组100的显示品质和使用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当显示模组100的尺寸或类型不同时,安装部件1的具体构成可以不同,例如下面将描述三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下三个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安装部件1为第一安装部件1A,第一安装部件1A同时包括背板11和散热器12,散热器12的侧壁构成侧板1b。由此,由于散热器12可以为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材料制成,因此,可以将灯条件3工作时散发的热量较为快速地吸收并散热,例如将吸收的热量传递给背板11和/或散热到空气中等等,从而使得显示模组100的工作稳定性更高,使用安全性更高。
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安装部件1为第二安装部件1B,第二安装部件1B仅包括背板11,背板11的侧壁构成侧板1b。由此,可以降低安装部件1的制作材料的使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此时,可以适用于一些结构尺寸较小的显示模组100。
实施例三,如图5所示,安装部件1为第三安装部件1C,第二安装部件1C仅包括散热器12,散热器12的侧壁构成侧板1b。由此,由于散热器12可以为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材料制成,因此,可以将灯条件3工作时散发的热量较为快速地吸收并散热,例如将吸收的热量传递出去,从而使得显示模组100的工作稳定性更高,使用安全性更高。
需要说明的是,散热器12可以为散热性能较好的材料制作,例如可以为铝型材等,另外,当安装部件1同时包括散热器12和背板11时,背板11和散热器12的连接方式不限,例如可以通过卡扣连接、螺纹连接(例如螺栓或螺钉)等方式连接,例如在图6所示的具体示例中,背板11上具有卡扣件110,卡扣件110可以对散热器12进行限位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件1除了可以包括侧板1b以外,安装部件1还可以包括底板1a,底板1a设于导光板2的厚度一侧的底板1a(例如图2和图3中所示的示例中,底板1a位于导光板2的F4侧)。由此,可以利用底板1a承载导光板2,提高显示模组100的结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侧板1b位于底板1a的侧边位置且与底板1a呈非零夹角设置(例如90°或大致90°等等),而且,侧板1b和底板1a可以具有连接关系,也可以不具有连接关系。
例如在上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一中,侧板1b与底板1a可以为散热器12的不同部分、具有连接关系,例如散热器12的底壁构成底板1a,散热器12的侧壁构成侧板1b。由此,可以提高散热器12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还可以如图2所示,在散热器12的底壁、即底板1a上设置凹槽、凸起等结构,进一步加大散热面积。
再例如在上述图4所示的实施例二中,侧板1b与底板1a可以为背板11的不同部分、具有连接关系,例如背板11的底壁构成底板1a,背板11的侧壁构成侧板1b。由此,可以提高显示模组100的结构强度。
又例如在上述图5所示的实施例三中,侧板1b与底板1a可以为散热器12的不同部分、具有连接关系,例如散热器12的底壁构成底板1a,散热器12的侧壁构成侧板1b。由此,可以提高散热器12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还可以如图2所示,在散热器12的底壁、即底板1a上设置凹槽、凸起等结构,进一步加大散热面积。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侧板1b与底板1a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部件上、不具有连接关系,例如在本申请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件1A在同时包括背板11和散热器12时,散热器12可以仅具有侧壁以构成侧板1b,散热器12不具有底壁,以由背板11的底壁构成底板1a。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安装部件1除了包括设于导光板2的入光侧的侧板1b以外,安装部件1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导光板2的非入光侧的其他侧板,或者,安装部件1也可以不包括设置在导光板2的非入光侧的其他侧板,也就是说,导光板2的非入光侧不具有其他侧板,从而可以实现窄边框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支撑件4与侧板1b的连接方式不限,例如可以是一体件或装配相连。例如在图2和图3所示的具体示例中,支撑件4与侧板1b装配相连,也就是说,支撑件4和侧板1b可以分别单独加工、再装配相连,从而使得支撑件4和侧板1b可以分别选用不同的材料,同时满足侧板1b的吸热及散热、以及支撑件4的隔热及耐热要求,而且便于支撑件4与侧板1b的分别单独加工,降低加工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件4与侧板1b装配相连的具体形式不限,例如可以通过粘接、螺纹连接(例如螺钉或螺栓)、卡扣连接以及插配连接(如后文所述插槽41与插件1b1插接配合)等方式装配。此外,当支撑件4与侧板1b为一体件时,指的是:支撑件4与侧板1b为一个整体部件,不可拆卸。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例如当使用螺钉连接时,打入螺钉的方向不限,例如可以从内向外(如图3中所示的从F1至F2的方向),或者从外向内(如图3中所示的从F2至F1的方向),或者从上向下(如图3所示的从F3至F4的方向)等。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4和侧板1b中的一个具有插槽41,支撑件4和侧板1b中的另一个具有插件1b1(也就是说,如图3所示,当侧板1b上有插件1b1时,则支撑件4上有插槽41,如图7所示,当支撑件4上有插件1b1时,则侧板1b上有插槽41),支撑件4和侧板1b通过插件1b1插配于插槽41,以至少限制支撑件4沿侧板1b的厚度方向(例如图3中所示F1-F2方向)运动。由此,可以提高支撑件4的装配可靠性和稳定性,并且保证支撑件4限制导光板2与灯条件3的相对距离稳定的可靠性。此外,通过插件1b1与插槽41配合连接时,可以不必额外引入例如螺栓等零部件,从而节省生产成本,而且可以简化装配工序,提高装配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当支撑件4具有插槽41时,支撑件4可以包括第一定位部42(例如图8中所示的支撑件4在S1表面的F1侧的部分)、第二定位部43(例如图8中所示的支撑件4在S2表面的F2侧的部分)和第三定位部44,第一定位部42和第二定位部43沿侧板1b的厚度方向(例如图8中所示F1-F2方向)间隔开,第三定位部44连接在第一定位部42和第二定位部43,且位于第一定位部42和第二定位部43的远离底板1a的一侧(例如图8中所示的F3方向的一侧),插槽41限定在第一定位部42、第二定位部43之间,且插槽41位于第三定位部44的靠近底板1a的一侧(例如图8中所示的F4方向的一侧)。由此,支撑件4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且生产成本低,提升产线的可操作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当侧板1b上具有插件1b1时,侧板1b上可以具有减薄槽1b12,侧板1b的位于减薄槽1b12处的部分为插件1b1,结合图3,第一定位部42的至少部分配合于减薄槽1b12,以限制支撑件4沿侧板1b的长度方向(例如图9中所示F5-F6方向)运动。也就是说,当支撑件4与侧板1b插接配合时,插件1b1插入到插槽41内,此时第一定位部42的至少部分可以卡入到减薄槽1b12内,从而可以限定支撑件4在沿侧板1b的长度方向不会发生位移,由此,可以提高插件1b1与插槽41插接配合时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支撑件4的装配可靠性和稳定性,避免支撑件4对灯条件3的安装或工作造成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减薄槽1b12的设置位置不限,例如在图9-图11所示的具体示例中,减薄槽1b12可以设置在插件1b1的远离导光板2的一侧,从而保证侧板1b的朝向导光板2的一侧光滑,方便加工。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1所示,插件1b1上还可以具有限位槽1b11,结合图8,支撑件4还可以包括限位筋45,限位筋45设于第三定位部44的面向底板1a的一侧(例如图8中所示F4方向的一侧),且限位筋4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定位部42和第二定位部43相连,限位筋45配合于限位槽1b11,以限制支撑件4沿侧板1b的长度方向(例如图8中所示F5-F6方向)运动。
由此,支撑件4与侧板1b插接配合时,限位筋45可以插入到限位槽1b11内,从而限定支撑件4在沿侧板1b的长度方向(例如图8中所示F5-F6方向)不会发生位移,由此,可以提高插件1b1与插槽41插接配合时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支撑件4的装配可靠性和稳定性,保证支撑件4对灯条件3的避让可靠性,避免支撑件4对灯条件3的安装及工作造成干涉影响。
另外,可以理解的是,为了限制支撑件4沿侧板1b的长度方向运动,形成在插件1b1上的限位槽1b11可以沿侧板1b的厚度方向(如图9中所示的F1-F2方向)或大致沿厚度方向(即稍微倾斜于图9中所示的F1-F2方向)贯穿插件1b1。此外,需要说明的是,限位槽1b11和减薄槽1b12可以是并列的方案,也可以是择一的方案,以起到限制支撑件4沿侧板1b的长度方向运动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显示模组100还可以包括框体5,框体5的至少部分止挡在第三定位部44的远离底板1a的一侧(例如图3中所示F3方向的一侧),以限制支撑件4朝向远离底板1a的方向(例如图3中所示的从F4到F3的方向)运动。由此,通过框体5可以防止支撑件4从侧板1b脱落,从而提高显示模组100的结构稳定性,此外,通过设置框体5止挡在第三定位部44远离底板1a的一侧(例如图3中所示F3方向的一侧)时,还可以起到保护支撑件4、灯条件3以及侧板1b的作用,从而提高显示模组100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可以提高显示模组100的使用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框体5可以通过卡扣连接、螺纹连接(包括螺钉或螺栓)等方式与安装部件1(如背板11或散热器12)相连,此外,当导光板2为矩形板且只有一侧为入光面21时,可以仅在入光侧设置框体5,而在导光板2的其他侧不设置框体5,从而实现窄边框设计。另外,框体5除了具有限制支撑件4运动的作用之外,还可以具有限制导光板2沿导光板2的厚度方向(例如图3中所示F3-F4方向)运动的作用,以及防止漏光的作用。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框体5的材质不限,可以为塑胶件、橡胶件、金属件等等。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框体5可以是电子设备1000的外观框体内的内部框体,也可以是电子设备1000的外观框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8所示,第一定位部42位于侧板1b的远离导光板2的一侧(例如图3中所示F2方向的一侧),第二定位部43支撑导光板2的入光面21,第一定位部42在侧板1b的长度方向(例如图8中所示F5-F6方向)上的长度L1大于第二定位部43在侧板1b的长度方向(例如图8中所示F5-F6方向)上的长度L2,(即L1>L2)。由此,第一定位部42与减薄槽1b12配合处的尺寸可以较大,使得在限制支撑件4沿侧板1b长度方向上的位移时的结构强度较高。而且,由于第二定位部43在侧板1b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L2较小,使得第二定位部4不会占用过多的安装空间,从而避免支撑件4对灯条件3的安装及工作造成影响。
例如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42在侧板1b的长度方向(例如图8中所示F5-F6方向)上的长度L1可以为6mm左右,第二定位部43在侧板1b的长度方向(例如图8中所示F5-F6方向)上的长度L2可以为3mm左右,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上述长度L1与长度L2也可以根据例如散热器12、灯条件3以及显示模组100整体的尺寸等进行适当地调整,在此不作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8所示,第一定位部42位于侧板1b的远离导光板2的一侧(例如图3中所示F2方向的一侧),第二定位部43支撑导光板2的入光面21,第一定位部42在侧板1b的厚度方向(例如图8中所示F1-F2方向)上的厚度H1小于第二定位部43在侧板1b的厚度方向(例如图8中所示F1-F2方向)上的厚度H2,(即H1<H2)。由此,第一定位部42在沿侧板1b厚度方向上占用的空间较小,利于显示模组100的窄边设计,而且,使得第二定位部42在支撑件4限定导光板2沿侧板1b厚度方向的位移时的结构强度较高。
例如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42在侧板1b的厚度方向(例如图8中所示F1-F2方向)上的厚度H1可以为2mm-3mm(例如可以是2mm、2.5mm、3mm等),第二定位部43在侧板1b的厚度方向(例如图8中所示F1-F2方向)上的厚度H2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满足第二定位部43凸出于灯条件3的发光件(即使灯条件3的发光件、如后文所述的LED灯32的靠近导光板2的入光面的一侧到第二定位部43靠近导光板2的入光面的一侧)的距离在0.5mm-0.6mm即可(例如可以是0.5mm、0.55mm、0.6mm等等),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上述厚度H1与厚度H2也可以根据例如散热器12、灯条件3以及显示模组100整体的尺寸等进行适当地调整,在此不作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12所示,支撑件4通过面接触支撑导光板2的入光面21。由此,可以降低导光板2的入光面21与支撑件4接触时的压强,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导光板2损坏的风险,进而可以提高显示模组100的使用安全性,而且可以提高支撑件4限制导光板2的入光面21与灯条件3的相对距离的可靠性。
例如在图8和图12所示的具体示例中,当利用第二定位部43支撑导光板2的入光面21时,第二定位部43的面向导光板2的一侧表面可以为平面,从而不但方便加工,而且可以达到支撑件4通过面接触支撑导光板2的入光面21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模组100中,灯条件3与侧板1b的连接形式不限,例如可以采用胶体粘贴等形式固定,例如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灯条件3可以通过双面胶粘贴于安装部件1的侧板1b。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支撑件4避让灯条件3设置,也就是说,灯条件3和支撑件4分别利用侧板1b上的不同部位安装,或者说,支撑件4在侧板1b上的安装位置处未安装有灯条件3。由此,可以分别单独安装支撑件4和灯条件3,支撑件4和灯条件3的安装顺序可以无先后,装配灵活。
例如在图2和图12所示的具体示例中,当支撑件4避让灯条件3设置时,灯条件3包括沿直线依次排列的多个子灯条3a,每相邻的两个子灯条3a之间具有间隙空间3b,多个子灯条3a中位于两端的两个子灯条3a彼此远离的一侧也具有间隙空间3b,至少一个间隙空间3b设有支撑件4(即可以有一个、或若干个、或每个间隙空间3b设有支撑件4。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每个间隙空间3b处的支撑件4是至少部分位于间隙空间3b内,例如支撑件4还可以具有一部分位于侧板1b的远离灯条件3的一侧。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当显示模组100为大尺寸时,灯条件3可以包括多个子灯条3a,每相邻的两个子灯条3a之间都设有支撑件4,且多个子灯条3a中位于两端的两个子灯条3a彼此远离的一侧也分别设有支撑件4,从而可以较为可靠地保证显示模组100的显示品质。需要说明的是,例如当多个子灯条3a沿左右方向排成一排时,“多个子灯条3a中位于两端的两个子灯条3a彼此远离的一侧”可以理解为,最左侧的子灯条3a的左侧,以及,最右侧的子灯条3a的右侧。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当显示模组100为小尺寸时,灯条件3还可以仅具有一个子灯条3a,该子灯条3a的长度两侧分别设有支撑件4,从而可以较为可靠地保证显示模组100的显示品质。需要时说明的是,灯条件3的类型不限,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灯条件3可以为LED灯条,灯条件3可以包括基板31和设置在基板31上的多个LED灯32,多个LED灯32沿基板31的长度的延伸方向间隔且均匀分布,由此可以由多个LED灯32同时工作以满足显示模组100的显示需求。可以理解的是,发光二极管简称为LED。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灯条件3的局部和支撑件4还可以利用侧板1b上的同一部位进行安装,也就是说,支撑件4在侧板1b上的安装位置处同时安装有灯条件3的局部。例如在图14所示的示例中,当支撑件4具有插槽41时,灯条件3的基板31(即电路板)的一部分伸入插槽41,这样,在安装的过程中,可以先将基板31固定在侧板1b上,然后再安装支撑件4,使得基板31的一部分与侧板1b的一部分(即上述插件1b1)同时进入到插槽41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支撑件4的材料不限,只需要具有良好的耐热性以及隔热性能即可,例如,支撑件4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是塑料件,当支撑件4为塑料件时,塑料件的具体类型不限,需要满足其具有较好地隔热及耐热性能以及一定的强度即可,例如,聚碳酸树酯(PC)、或ABS、或PC和ABS的混合物等等,由此,支撑件4具有容易加工成型且生产成本低的优点。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件4还可以为透明件,从而支撑件4不会遮挡灯条件3发出的光进入导光板2,可以缩小支撑件4与灯条件3之间的间距,保证入光和显示效果。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模组100的其他构成例如反射片6和光学膜片7等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下面,根据附图1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0。
如图13所示,电子设备1000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显示模组100。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0的类型不限,例如可以为液晶电视机、液晶显示器等等,在电子设备1000的类型确定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晓电子设备1000的其他构成。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0,由于显示模组100的显示品质和工作安全性可以得到提升,从而可以提高电子设备1000的整体品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9)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光板;
安装部件,所述安装部件包括设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的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间隔开设置;
灯条件,所述灯条件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与所述侧板之间,且安装于所述侧板;以及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侧板且支撑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以限制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与所述灯条件的相对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与所述侧板分别单独加工且装配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和所述侧板中的一个具有插槽,所述支撑件和所述侧板中的另一个具有插件,所述插件插配于所述插槽,以至少限制所述支撑件沿所述侧板的厚度方向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具有所述插槽,所述安装部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导光板厚度一侧的底板,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和第三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沿所述侧板的厚度方向间隔开,所述第三定位部连接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的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插槽限定在所述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之间,且所述插槽位于所述第三定位部的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上具有减薄槽,所述侧板的位于所述减薄槽处的部分为所述插件,所述第一定位部的至少部分配合于所述减薄槽,以限制所述支撑件沿所述侧板的长度方向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件上具有限位槽,所述支撑件还包括限位筋,所述限位筋设于所述第三定位部的面向所述底板的一侧,且所述限位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相连,所述限位筋配合于所述限位槽,以限制所述支撑件沿所述侧板的长度方向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框体,所述框体的至少部分止挡在所述第三定位部的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以限制所述支撑件朝向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位于所述侧板的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定位部支撑所述导光板的侧面,所述第一定位部在所述侧板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L1大于所述第二定位部在所述侧板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L2。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位于所述侧板的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定位部支撑所述导光板的侧面,所述第一定位部在所述侧板的厚度方向上的厚度H1小于所述第二定位部在所述侧板的厚度方向上的厚度H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通过面接触支撑所述导光板的侧面。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具有所述插槽,所述灯条件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一部分伸入所述插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避让所述灯条件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条件包括沿直线依次排列的多个子灯条,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子灯条之间具有间隙空间,多个所述子灯条中位于两端的两个所述子灯条彼此远离的一侧也具有所述间隙空间,至少一个所述间隙空间设有所述支撑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件为第一安装部件,所述第一安装部件包括背板和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的侧壁构成所述侧板。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件为第二安装部件,所述第二安装部件仅包括背板,所述背板的侧壁构成所述侧板。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件为第三安装部件,所述第三安装部件仅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的侧壁构成所述侧板。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塑料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透明件。
1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2020174094.5U 2020-02-13 2020-02-13 显示模组和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Active CN2112070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74094.5U CN211207017U (zh) 2020-02-13 2020-02-13 显示模组和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PCT/CN2020/140297 WO2021159872A1 (zh) 2020-02-13 2020-12-28 显示模组和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74094.5U CN211207017U (zh) 2020-02-13 2020-02-13 显示模组和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07017U true CN211207017U (zh) 2020-08-07

Family

ID=71888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74094.5U Active CN211207017U (zh) 2020-02-13 2020-02-13 显示模组和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07017U (zh)
WO (1) WO202115987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59872A1 (zh) * 2020-02-13 2021-08-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86620B (zh) * 2021-12-28 2024-04-02 霸州市云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显示模组绑定的绑定装置及绑定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09866B2 (ja) * 2007-10-10 2012-04-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面状照明装置
KR101670715B1 (ko) * 2010-01-08 2016-11-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
CN101893215A (zh) * 2010-07-14 2010-11-2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其灯条定位构造
CN103175024A (zh) * 2011-12-26 2013-06-26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Led背光模组
TW201333602A (zh) * 2012-02-15 2013-08-16 Coretronic Corp 背光模組
TWI464500B (zh) * 2012-06-14 2014-12-11 Au Optronics Corp 背光模組
CN203115716U (zh) * 2013-03-05 2013-08-0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204989709U (zh) * 2015-09-29 2016-01-20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CN207924312U (zh) * 2018-03-02 2018-09-28 深圳暴风统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导光板固定结构
CN211207017U (zh) * 2020-02-13 2020-08-07 合肥京东方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59872A1 (zh) * 2020-02-13 2021-08-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59872A1 (zh) 2021-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54184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heat exchanger thereof
JP4482473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8167476B2 (e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equipped with same
CN100580528C (zh) 液晶显示器及其使用的背光模块
EP3330605B1 (en) Display apparatus
CN101614352B (zh) 背光模块以及显示模块
KR101472131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KR20110099134A (ko) 전자 디스플레이용 열 제어 시스템
CN211207017U (zh) 显示模组和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CN101684908A (zh) 背光单元和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器
KR100879772B1 (ko) 복수의 발광소자를 포함하는 면 발광장치
US20090015748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I385449B (zh) 背光模組以及顯示模組
TWI497012B (zh) 光源模組
JP2011141960A (ja) 面状光源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KR20090025552A (ko) 발광소자를 포함하는 면 발광장치
KR102131349B1 (ko) 도광판을 구성한 엘이디 조명기구
KR101354884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KR101770640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CN212961071U (zh) 面板灯
CN220103058U (zh) 一种改进散热的侧部发光面光源结构和机器视觉装置
WO2020073424A1 (zh) 散热结构、采用该散热结构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9229154B2 (en) Backlight unit
EP3840555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heat exchanger thereof
CN101526199A (zh) 背光模块及其发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