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02517U - 一种液压油缸降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压油缸降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02517U
CN211202517U CN201921822188.2U CN201921822188U CN211202517U CN 211202517 U CN211202517 U CN 211202517U CN 201921822188 U CN201921822188 U CN 201921822188U CN 211202517 U CN211202517 U CN 2112025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water
fixedly connected
cylinder body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2218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鹏
殷志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JIAKOU GREAT WALL HYDRAULIC CYLIND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JIAKOU GREAT WALL HYDRAULIC CYLIND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JIAKOU GREAT WALL HYDRAULIC CYLIND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JIAKOU GREAT WALL HYDRAULIC CYLIND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2218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025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025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025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压油缸降温装置,包括缸体和循环水泵,所述缸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端盖,所述端盖左侧表面的中心处设置有推动杆,所述缸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缸头,所述缸体的表面缠绕有冷却水管,所述端盖右侧的表面和缸头左侧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冷却水管、出水管、快速接头、进水管、第一主水管、第一分水管、散热翅片、循环水泵、引水管、第二主水管、第二分水管和排水管的配合使用,可使降温介质进行循环使用,这样降温装置的使用更加节能,解决了降温装置在使用时,因降温介质无法循环使用,使得降温介质在降温过程中消耗量较大,从而导致降温装置出现使用不节能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液压油缸降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油缸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液压油缸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液压油缸得到了广泛使用,液压油缸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为了延长液压油缸的使用时间,需对液压油缸施加降温装置,现有的降温装置在使用时,不能对降温介质进行循环使用,这样使得降温介质在降温过程中消耗量较大,从而导致降温装置出现使用不节能的问题,大大降低了降温装置的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油缸降温装置,具备使降温介质进行循环使用的优点,解决了降温装置出现使用不节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压油缸降温装置,包括缸体和循环水泵,所述缸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端盖,所述端盖左侧表面的中心处设置有推动杆,所述缸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缸头,所述缸体的表面缠绕有冷却水管,所述端盖右侧的表面和缸头左侧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内侧与冷却水管固定连接,所述冷却水管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快速接头,所述快速接头的顶部且位于冷却水管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
所述循环水泵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排水管和引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左侧和进水管远离快速接头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主水管,两个第一主水管相对应的一侧横向固定连接有第一分水管,所述排水管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加注水管,所述引水管的右侧和出水管远离快速接头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主水管,两个第二主水管相对应的一侧横向固定连接有第二分水管,所述第一分水管和第二分水管的表面均套设有散热翅片,所述冷却水管底部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废水排管。
优选的,所述废水排管的右侧和加注水管的左侧均安装有控制阀门,所述加注水管内腔的底部与排水管内腔的顶部连通,所述废水排管内腔的顶部与冷却水管内腔的底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冷却水管内圈的表面与缸体外圈的表面相接触,所述冷却水管外侧的表面均开设有储纳凹槽,所述支撑弹簧的内侧延伸至储纳凹槽的内腔并与储纳凹槽的内腔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分水管内腔的两侧均与第一主水管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分水管内腔的两侧均与第二主水管的内腔连通。
优选的,所述冷却水管的材质为铜,其它管道的材质为不锈钢,所述推动杆的右侧延伸至缸体的内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冷却水管、出水管、快速接头、进水管、第一主水管、第一分水管、散热翅片、循环水泵、引水管、第二主水管、第二分水管和排水管的配合使用,可使降温介质进行循环使用,这样降温装置的使用更加节能,解决了降温装置在使用时,因降温介质无法循环使用,使得降温介质在降温过程中消耗量较大,从而导致降温装置出现使用不节能的问题,大大提高了降温装置的实用性,值得推广。
2、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弹簧和储纳凹槽的配合,可对冷却水管进行有效支撑,通过废水排管,方便了冷却水长时间使用后的排出,通过加注水管,方便了冷却水的注入,通过控制阀门,可对进水和出水进行控制,通过散热翅片,提高了散热面积,增大了散热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冷却水管结构侧视图。
图中:1缸体、2冷却水管、3废水排管、4缸头、5支撑弹簧、6出水管、 7快速接头、8进水管、9端盖、10推动杆、11第一主水管、12第一分水管、 13散热翅片、14循环水泵、15引水管、16第二主水管、17第二分水管、18排水管、19加注水管、20储纳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液压油缸降温装置,包括缸体1和循环水泵14,缸体1 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端盖9,端盖9左侧表面的中心处设置有推动杆10,缸体1 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缸头4,缸体1的表面缠绕有冷却水管2,端盖9右侧的表面和缸头4左侧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5,支撑弹簧5的内侧与冷却水管2 固定连接,冷却水管2内圈的表面与缸体1外圈的表面相接触,冷却水管2外侧的表面均开设有储纳凹槽20,支撑弹簧5的内侧延伸至储纳凹槽20的内腔并与储纳凹槽20的内腔固定连接,通过支撑弹簧5和储纳凹槽20的配合,可对冷却水管2进行有效支撑,冷却水管2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快速接头7,快速接头7的顶部且位于冷却水管2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进水管8和出水管6;
循环水泵14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排水管18和引水管15,排水管 18的左侧和进水管8远离快速接头7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主水管11,两个第一主水管11相对应的一侧横向固定连接有第一分水管12,排水管18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加注水管19,引水管15的右侧和出水管6远离快速接头7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主水管16,两个第二主水管16相对应的一侧横向固定连接有第二分水管17,第一分水管12和第二分水管17的表面均套设有散热翅片13,通过散热翅片13,提高了散热面积,增大了散热量,第一分水管12内腔的两侧均与第一主水管11的内腔连通,第二分水管17内腔的两侧均与第二主水管16 的内腔连通,冷却水管2底部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废水排管3,通过设置冷却水管2、出水管6、快速接头7、进水管8、第一主水管11、第一分水管12、散热翅片13、循环水泵14、引水管15、第二主水管16、第二分水管17和排水管 18的配合使用,可使降温介质进行循环使用,这样降温装置的使用更加节能,解决了降温装置在使用时,因降温介质无法循环使用,使得降温介质在降温过程中消耗量较大,从而导致降温装置出现使用不节能的问题,大大提高了降温装置的实用性,值得推广,废水排管3的右侧和加注水管19的左侧均安装有控制阀门,加注水管19内腔的底部与排水管18内腔的顶部连通,废水排管3内腔的顶部与冷却水管2内腔的底部连通,通过废水排管3,方便了冷却水长时间使用后的排出,通过加注水管19,方便了冷却水的注入,通过控制阀门,可对进水和出水进行控制,冷却水管2的材质为铜,其它管道的材质为不锈钢,推动杆10的右侧延伸至缸体1的内腔。
使用时,关闭废水排管3上的控制阀门,打开加注水管19上的控制阀门,进行注水,直至水从加注水管19的顶部溢出,关闭控制阀门,控制中心在开启液压油缸时,循环水泵14同时运行,将水进行循环转动,利用水将缸体1上的热量带走,水在循环过程中,通过各管道和散热翅片13将热量进行挥发,进行散热。
本申请文件中使用到各类部件均为标准件,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和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电器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常规型号,该文中出现的设备采用380V电压供电,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作出具体叙述。
综上所述:该液压油缸降温装置,通过设置冷却水管2、出水管6、快速接头7、进水管8、第一主水管11、第一分水管12、散热翅片13、循环水泵14、引水管15、第二主水管16、第二分水管17和排水管18的配合使用,解决了降温装置出现使用不节能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液压油缸降温装置,包括缸体(1)和循环水泵(14),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端盖(9),所述端盖(9)左侧表面的中心处设置有推动杆(10),所述缸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缸头(4),所述缸体(1)的表面缠绕有冷却水管(2),所述端盖(9)右侧的表面和缸头(4)左侧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5),所述支撑弹簧(5)的内侧与冷却水管(2)固定连接,所述冷却水管(2)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快速接头(7),所述快速接头(7)的顶部且位于冷却水管(2)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进水管(8)和出水管(6);
所述循环水泵(14)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排水管(18)和引水管(15),所述排水管(18)的左侧和进水管(8)远离快速接头(7)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主水管(11),两个第一主水管(11)相对应的一侧横向固定连接有第一分水管(12),所述排水管(18)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加注水管(19),所述引水管(15)的右侧和出水管(6)远离快速接头(7)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主水管(16),两个第二主水管(16)相对应的一侧横向固定连接有第二分水管(17),所述第一分水管(12)和第二分水管(17)的表面均套设有散热翅片(13),所述冷却水管(2)底部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废水排管(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油缸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排管(3)的右侧和加注水管(19)的左侧均安装有控制阀门,所述加注水管(19)内腔的底部与排水管(18)内腔的顶部连通,所述废水排管(3)内腔的顶部与冷却水管(2)内腔的底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油缸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管(2)内圈的表面与缸体(1)外圈的表面相接触,所述冷却水管(2)外侧的表面均开设有储纳凹槽(20),所述支撑弹簧(5)的内侧延伸至储纳凹槽(20) 的内腔并与储纳凹槽(20)的内腔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油缸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水管(12)内腔的两侧均与第一主水管(11)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分水管(17)内腔的两侧均与第二主水管(16)的内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油缸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管(2)的材质为铜,其它管道的材质为不锈钢,所述推动杆(10)的右侧延伸至缸体(1)的内腔。
CN201921822188.2U 2019-10-28 2019-10-28 一种液压油缸降温装置 Active CN2112025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22188.2U CN211202517U (zh) 2019-10-28 2019-10-28 一种液压油缸降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22188.2U CN211202517U (zh) 2019-10-28 2019-10-28 一种液压油缸降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02517U true CN211202517U (zh) 2020-08-07

Family

ID=71857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22188.2U Active CN211202517U (zh) 2019-10-28 2019-10-28 一种液压油缸降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025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202517U (zh) 一种液压油缸降温装置
CN204867784U (zh) 变压器用散热器焊接设备冷却循环水系统
CN212566908U (zh) 一种便于烧结炉冷却用的节水装置
CN205042155U (zh) 具有循环导热介质的分子蒸馏系统的预热结构
CN204007242U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
CN206254448U (zh) 一种注塑机模具冷却系统
CN105194893A (zh) 一种分子蒸馏系统的热能回收环利用结构
CN205042166U (zh) 具有预热进料管的分子蒸馏系统预热结构
CN108380843A (zh) 一种模具节水冷却装置
CN107910614A (zh) 一种动力电池液冷装置
CN205024335U (zh) 溶铜罐余热再利用系统
CN211177525U (zh) 一种散热面积大的旋翅结构
CN201776899U (zh) 一种双螺杆挤出机的冷却装置
CN209836737U (zh) 一种沥青快速加热器
CN207414180U (zh) 一种冲压模具的冷却结构
CN204407130U (zh) 一种电力变压器散热控制装置
CN214221673U (zh) 一种油压机用具有水冷式散热结构的液压油缸
CN215073638U (zh) 一种水冷式网络服务器
CN204056431U (zh) 电磁感应铝箔封口机
CN207059184U (zh) 一种pvc线缆料辅料的加热系统
CN211164964U (zh) 一种家用电器用具有均匀加热功能的模具
CN211389723U (zh) 一种圆筒产品模具冷却结构
CN211399981U (zh) 一种热源循环节能装置
CN211730124U (zh) 一种电子产品无痕模具
CN202769802U (zh) 一种三连管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