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01467U - 一种具有感应装置的电子锁组合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感应装置的电子锁组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01467U
CN211201467U CN201921583927.7U CN201921583927U CN211201467U CN 211201467 U CN211201467 U CN 211201467U CN 201921583927 U CN201921583927 U CN 201921583927U CN 211201467 U CN211201467 U CN 2112014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gue
lock
sensing
connecting rod
lock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8392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汉标
王妙玉
童威云
黄安川
黄克洲
夏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otata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Ketyo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Ketyo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Ketyo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8392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014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014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014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感应装置的电子锁组合,包括:锁体,锁体上至少设有两锁孔,锁体内装设有锁舌和感应舌,锁舌和感应舌分别对应穿过两锁孔以实现弹出锁体外或收回锁体内;控制板,设置在锁体内,控制板的信号输入端处连接有感应组件,感应组件对应感知识别所述感应舌的位置并反馈相应信号至所述控制板;门框,门框上对应锁舌的位置开设有锁槽,门框上对应感应舌的位置不设有锁槽;关门时,锁舌进入所述锁槽内,感应舌抵接于门框收回锁体内,借由感应组件感应识别感应舌弹出锁体外或收回锁体内并反馈不同的信号至所述控制板,使电子锁识别门体处于开启状态或关闭状态,从而提高电子锁自动上锁的准确性,同时避免电子锁磨损。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感应装置的电子锁组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感应装置的电子锁组合。
背景技术
目前,全自动电子锁体是在关门后自动控制机械开关闭合,完成锁门任务的电子产品,由于电子锁的安全性能比一般的机械锁高,且其自动化程度高,因此全自动电子锁体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
而现有的电子锁体上都具有方舌和斜舌,而在门框上也会对应开设有方舌锁孔和斜舌锁孔,当门体被推入门框内时,方舌和斜舌移动到对应的锁孔位置时,方舌和斜舌会自动弹出并插入对应的锁孔内,从而完成关门动作。为了完成门体的自动锁门动作,现有的电子锁体内安装有感应舌,且在门框上设置有感应舌相对应的锁槽,在关门时感应舌受到短暂的挤压后重新弹入锁槽内,此时感应舌恢复到未被挤压的状态,该过程中感应舌受挤压的时间过短,电子锁体内的控制板无法判断该动作属于正常关门过程还是误接触操作,使得电子锁体在误接触后也立即将方舌弹出,若锁舌在未关门前已经弹出,会使得锁体在关门过程中,锁舌直接与门框进行刚性撞击,对锁舌造成严重的磨损,影响锁体的使用寿命。因此现有的电子锁体无法准确获知锁体何时处于关门状态,使得锁体无法准确地做出上锁动作,出现误差的几率过高,影响锁体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种具有感应装置的电子锁组合,提高电子锁自动上锁的准确性,减少关门过程中对电子锁造成磨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具有感应装置的电子锁组合,包括:
锁体,锁体上至少设有两锁孔,所述锁体内装设有锁舌和感应舌,所述锁舌和所述感应舌分别对应穿过两所述锁孔以实现弹出所述锁体外或收回所述锁体内;
控制板,设置在锁体内,控制板的信号输入端处连接有感应组件,感应组件对应感知识别所述感应舌的位置并反馈相应信号至所述控制板;
门框,门框上对应锁舌的位置开设有锁槽,门框上对应感应舌的位置不设有锁槽;
开门时,所述锁舌和所述感应舌均弹出所述锁体外,关门时,锁舌进入所述锁槽内,感应舌抵接于门框收回锁体内,借由感应组件感应识别感应舌弹出锁体外或收回锁体内并反馈不同的信号至所述控制板,使所述电子锁识别门体处于开启状态或关闭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锁体上设置有三锁孔,其中一锁孔内设有感应舌,另外两锁孔对应设置有锁舌和方舌。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舌包括压舌、连杆和弹力组件,连杆正下方的锁体上设置有一挡板,压舌与连杆的一端相连接,连杆的另一端贯穿挡板,弹力组件的一端与压舌相连接,另一端与挡板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压舌的一端设置为三角舌结构,另一端与连杆的端部相铰接,压舌以连杆的端部为轴心进行摆动。
进一步地,所述压舌的三角底边往弹力组件方向水平延伸后连接有半圆板;连杆的端部设置有圆弧部,圆弧部的圆心通过铰接轴与半圆板的圆心相铰接;压舌的侧面上开设有与圆弧部外轮廓相对应的弧形槽,压舌通过其弧形槽沿着连杆的圆弧部的外轮廓进行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的圆弧部的两端往弹力组件方向水平延伸后弯折形成用于限制压舌摆动角度的限位部,限位部与压舌的三角底边具有间隙,且限位部的宽度大于圆弧部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压舌摆动到最大范围时,与门框非接触的压舌一侧面与锁孔所在水平面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的限位部两端向外延伸并弯折形成卡位部,卡位部的宽度大于限位部的宽度,锁体的壳体上开设有相对应的卡槽,连杆的卡位部卡入卡槽内,使得感应舌沿着卡槽往返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组件设置在感应舌的移动路径上,连杆远离压舌的一端往感应组件所在方向弯折并延伸形成遮挡部,当门框未挤压感应舌时,遮挡部保持接触感应组件的状态;当门框挤压感应舌时,连杆带动遮挡部脱离感应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组件设置为机械开关、超声波距离传感器、光电开关或磁控传感器中的其中一种。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锁体内设有与感应舌相对应的感应组件,感应组件可感知识别所述感应舌的位置;且在门框上不具有与感应舌相对应的锁槽,在关门时压舌始终处于被门框挤压的状态,同时触发感应组件,从而识别门体是否处于关闭状态,从而提高电子锁自动上锁的准确性,减少方舌在未关门时弹出受到刚性撞击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感应舌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感应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压舌活动到最大范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感应舌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锁体;101、锁孔;2、感应舌;201、压舌;202、半圆板;203、铰接轴;204、弧形槽;205、圆弧部;206、限位部;207、卡位部;208、连杆; 209、遮挡部;3、弹力组件;301、弹簧;302、挡板;4、感应组件;5、控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一种具有感应装置的电子锁组合,通过感应舌2判断门体是否处于关门状态,从而提高电子锁的准确度和实用性。
如图1、图2所示,在电子锁的锁体1接触门框的一侧上开设至少两锁孔 101,而在本实施例中,门框设置有三锁孔101,其中一锁孔101用于容纳感应舌2,一锁孔101用于容纳斜舌,另外一锁孔101用于容纳方舌;感应舌2、斜舌和方舌均可在锁孔101处可伸缩移动,实现弹出或收回锁体1内。而门框上对应斜舌和方舌的位置均开设有锁槽,而门框上对应感应舌2的位置不具有锁槽,使得关门后斜舌和方舌可插入门框对应的锁槽内,而感应舌2始终处于被挤压状态,此时感应组件4即可感应识别门体此时关门状态,控制板5即可控制方舌弹出锁体1外实现锁门动作;当开门时感应舌2不受外力挤压后自动弹出,此时感应组件4即可识别门体此时处于开门状态,此时控制板5即可控制并维持方舌处于收回锁体1内的状态,提高电子锁自动上锁的准确度;还可用于避免感应舌2因被误接触或在关门过程中门体被弹出等异常情况出现时方舌弹出,使得方舌在开门状态弹出后受到刚性撞击导致磨损。
如图3~5所示,所述感应舌2包括压舌201和弹力组件3,弹力组件3的弹力使得感应舌可在未挤压时自动弹出进行复位,实现感应舌在锁孔101处可往返伸缩。其中压舌201可设置为圆柱形锁舌或三角舌,而在本实施例中压舌 201设置为三角舌结构,在关门时,三角舌结构的压舌201的侧面首先与门框相接触,可缓解门框对压舌201产生的直接撞击力,减少压舌201因撞击导致磨损的几率,提高压舌201的使用寿命;继续将门体推入门框过程中,门框对压舌201的作用力可直接作用在压舌201的侧面上,使得门框可更加省力地沿着压舌201侧面对压舌201进行挤压。
在本实施例中,压舌201和连杆208之间相铰接,即压舌201可在锁孔101 内实现一定幅度的摆动。所述压舌201的三角底边往锁体1内水平延伸一定距离,并在三角底边处延伸有半圆板202,半圆板202的直径大于压舌201的三角底边宽度,且半圆板202的直径大于锁孔101的宽度,使得半圆板202无法弹出锁孔101外。
半圆板202的厚度比压舌201的厚度小,且半圆板202设置在靠近压舌201 的侧边上,使得半圆板202与压舌201之间具有一定的厚度差,而在该厚度差的位置上铰接有连杆208,使得压舌201以连杆208为轴心进行摆动。所述连杆 208与压舌201相铰接的一端部设置有圆弧部205,圆弧部205的圆心通过铰接轴203与半圆板202的圆心相铰接;相对应的,在压舌201的三角底边上同样开设有与圆弧部205外轮廓相对应的弧形槽204,弧形槽204的开设为半圆板 202与圆弧部205之间的铰接提供足够的空间,使得铰接轴203可连接在半圆板202和圆弧部205的圆心上,从而提高压舌201摆动的稳定性。
当压舌201在摆动时,其弧形槽204可沿着连杆208的圆弧部205的外轮廓进行转动,同时,半圆板202突出压舌201三角底边的两端可用于顶住锁体1,限制了压舌201摆动的最大范围,还可使其无法从锁孔101中取出;如图4所示,当压舌201摆动到最大范围时,与门框非接触的压舌201一侧面与锁孔101 所在水平面相互垂直,避免压舌201过分摆动导致压舌201无法缩回锁体1内。
为了进一步限制压舌201的摆动范围,在所述连杆208的圆弧部205的两端往锁体1内部方向水平延伸后弯折形成用于限制压舌201摆动角度的限位部 206,限位部206与压舌201的三角底边具有间隙,该间隙可为压舌201的三角底边提供摆动空间;且限位部206的宽度大于圆弧部205的直径,当压舌201 往任意一方向摆动时,压舌201对应一侧的三角底边抵接在该侧的限位部206 上,而压舌201的另一侧则远离该侧的限位部206,使得压舌201受到外力挤压开始摆动时,压舌201可根据压力作用方向更改其自身的摆动角度,使得压力可直接作用在压舌201的三角侧面上,减少压舌201与门框发生刚性撞击,减少对压舌201的磨损。
所述连杆208的限位部206两端继续向外延伸并弯折形成卡位部207,卡位部207的宽度大于限位部206的宽度,使得卡位部207与限位部206呈阶梯形结构;相对应的,在锁体1的壳体上开设有相对应的卡槽,连杆208的卡位部207卡入卡槽内,连杆208移动时,带动其卡位部207沿着卡槽往返移动,避免感应舌2伸缩路径出现过大的偏移。
在卡位部207的中点处向锁体1内延伸有连杆208,并在连杆208上连接有弹力组件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力组件3包括弹簧301和挡板302,所述挡板302竖直固定在锁体1的壳体上,并位于连杆208的移动路径上,挡板302 上开设有穿孔,连杆208远离压舌201的一端在竖直面上的正投影与挡板302 上的穿孔相重合,使得连杆208远离压舌201的一端在伸缩过程中可穿插穿孔;而所述弹簧301则套装在卡位部207与挡板302之间的连杆208上,弹簧301 的一端固定在卡位部207上,另一端固定在挡板302上,使得压舌201受到压力挤压时,弹簧301压缩,连杆208的端部则穿过挡板302的穿孔,逐渐远离挡板302;当压舌201不受挤压时,弹簧301复位,将压舌201重新推出锁孔 101外,连杆208的端部逐渐靠近挡板302。
而在连杆208的移动路径上设置有感应组件4,所述感应组件4可设置在连杆208的正下方,当连杆208穿过挡板302的穿孔,即可触发感应组件4;所述感应组件4还可设置在挡板302的侧边上,连杆208远离压舌201的一端往感应组件4所在方向弯折并延伸形成遮挡部209,当门框未挤压感应舌2时,遮挡部209保持接触感应组件4的状态;当门框挤压感应舌2时,连杆208带动遮挡部209脱离感应组件4,实现感应组件4的触发动作。而在本实施例中,感应组件4设置在挡板302的侧边上,可充分利用锁体1内空间,同时,在未关门时,连杆208的遮挡部209保持着接触感应组件4的状态,当压舌201受到挤压,带动连杆208移动时,遮挡部209立即脱离感应组件4,从而提高感应组件4触发的灵敏度。
所述感应组件4与锁体1内的控制板5电连接,感应组件4与控制板5的信号输入端处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当感应舌2受到门框挤压收回锁体1内时,连杆208的遮挡部209开始脱离感应组件4,即完成感应组件4的触发动作;当感应组件4被触发后,将触发指令传送到控制板5中,控制板5的计时功能启动,对感应组件4维持触发状态的时间进行计算;由于在门框上对应压舌201 的位置不具有锁槽,因此在关门状态时压舌201无法自动弹出,因此感应组件4 的触发状态则会维持,待感应组件4持续维持触发状态超过预设时间时,则意味着该锁体1处于关门状态,此时感应组件4即可向控制板5发送关门指令,控制锁体1内的机械结构联动,将方舌弹出实现锁门动作;当开门后,感应舌2 弹出,此时感应组件4感应识别到门体处于开门状态时,则控制方舌处于缩回锁体1内的状态;若感应舌2在开关状态时被误接触导致方舌弹出,在误接触解除时感应舌2恢复弹出状态,此时控制板5控制方舌缩回锁体1内,避免在关门时方舌与门框刚性撞击导致电子锁磨损严重,提高电子锁使用寿命。其中锁体1内联动方舌的机械结构在现有电子锁体1中均有披露,在此不做详细描述。
上述感应组件4可设置为机械开关、超声波距离传感器、光电开关或磁控传感器中的其中一种,若感应组件4为机械开关时,连杆208与机械开关相接触或脱离接触即可触发机械开关;若感应组件4设置为超声波距离传感器时,当超声波距离传感器检测到连杆208的遮挡部209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大于设定值时,则即为触发感应组件4;若感应组件4设置为光电开关时,将光电开关安装在连杆208侧边,当连杆208下压移动时遮挡光电开关,光电开关的检测光束被遮挡或反射,完成感应组件4的触发;所述感应组件4还可设置为其他传感器,只需可检测到连杆208是否有移动即可。而在本实施例中,感应组件4 采用的机械开关。
本实施例中的感应装置可避免因误接触压舌201或因门体在关门过程中受到短暂挤压后弹出,仍未关门成功的情况下电子锁自动上锁,影响电子锁正常关门动作;正确识别电子锁何时处于关门状态,对电子锁进行准确的自动上锁控制,提高电子锁的自动控制准确度。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具有感应装置的电子锁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
锁体,锁体上至少设有两锁孔,所述锁体内装设有锁舌和感应舌,所述锁舌和所述感应舌分别对应穿过两所述锁孔以实现弹出所述锁体外或收回所述锁体内;
控制板,设置在锁体内,控制板的信号输入端处连接有感应组件,感应组件对应感知识别所述感应舌的位置并反馈相应信号至所述控制板;
门框,门框上对应锁舌的位置开设有锁槽,门框上对应感应舌的位置不设有锁槽;
开门时,所述锁舌和所述感应舌均弹出所述锁体外,关门时,锁舌进入所述锁槽内,感应舌抵接于门框收回锁体内,借由感应组件感应识别感应舌弹出锁体外或收回锁体内并反馈不同的信号至所述控制板,使所述电子锁识别门体处于开启状态或关闭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感应装置的电子锁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上设置有三锁孔,其中一锁孔内设有感应舌,另外两锁孔对应设置有锁舌和方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感应装置的电子锁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舌包括压舌、连杆和弹力组件,连杆正下方的锁体上设置有一挡板,压舌与连杆的一端相连接,连杆的另一端贯穿挡板,弹力组件的一端与压舌相连接,另一端与挡板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感应装置的电子锁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舌的一端设置为三角舌结构,另一端与连杆的端部相铰接,压舌以连杆的端部为轴心进行摆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感应装置的电子锁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舌的三角底边往弹力组件方向水平延伸后连接有半圆板;连杆的端部设置有圆弧部,圆弧部的圆心通过铰接轴与半圆板的圆心相铰接;压舌的侧面上开设有与圆弧部外轮廓相对应的弧形槽,压舌通过其弧形槽沿着连杆的圆弧部的外轮廓进行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感应装置的电子锁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的圆弧部的两端往弹力组件方向水平延伸后弯折形成用于限制压舌摆动角度的限位部,限位部与压舌的三角底边具有间隙,且限位部的宽度大于圆弧部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感应装置的电子锁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舌摆动到最大范围时,与门框非接触的压舌一侧面与锁孔所在水平面相互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感应装置的电子锁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的限位部两端向外延伸并弯折形成卡位部,卡位部的宽度大于限位部的宽度,锁体的壳体上开设有相对应的卡槽,连杆的卡位部卡入卡槽内,使得感应舌沿着卡槽往返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感应装置的电子锁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组件设置在感应舌的移动路径上,连杆远离压舌的一端往感应组件所在方向弯折并延伸形成遮挡部,当门框未挤压感应舌时,遮挡部保持接触感应组件的状态;当门框挤压感应舌时,连杆带动遮挡部脱离感应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感应装置的电子锁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组件设置为机械开关、超声波距离传感器、光电开关或磁控传感器中的其中一种。
CN201921583927.7U 2019-09-23 2019-09-23 一种具有感应装置的电子锁组合 Active CN2112014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83927.7U CN211201467U (zh) 2019-09-23 2019-09-23 一种具有感应装置的电子锁组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83927.7U CN211201467U (zh) 2019-09-23 2019-09-23 一种具有感应装置的电子锁组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01467U true CN211201467U (zh) 2020-08-07

Family

ID=71851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83927.7U Active CN211201467U (zh) 2019-09-23 2019-09-23 一种具有感应装置的电子锁组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0146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41626A (zh) * 2019-09-23 2019-12-06 广东科徕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感应装置的电子锁组合
CN112593775A (zh) * 2020-12-10 2021-04-02 杭州华橙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锁的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41626A (zh) * 2019-09-23 2019-12-06 广东科徕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感应装置的电子锁组合
CN112593775A (zh) * 2020-12-10 2021-04-02 杭州华橙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锁的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201467U (zh) 一种具有感应装置的电子锁组合
CN110566047B (zh) 一种全自动防盗锁具的检测系统
CN110541626A (zh) 一种具有感应装置的电子锁组合
CN110541625A (zh) 一种全自动防盗锁具
CN101214786B (zh) 汽车天窗控制装置
CN111169399A (zh) 一种车载单元的纯机械防拆装置和车载单元
CN211448125U (zh) 一种防盗锁体及自锁系统
CN111588187A (zh) 一种档案管理用档案柜监控装置
CN112664064A (zh) 智能锁及具有其的控制方法
US10916161B1 (en) Electronic seal of multi-frequency type
US20030201743A1 (en) Automatic sensing of safe-operation sensor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11201466U (zh) 一种全自动防盗锁具
CN216900984U (zh) 遇阻检测装置、遇阻检测系统、电动桌及电动吊柜
CN111088910B (zh) 一种自动开关锁及其控制方法
CN210918551U (zh) 控制主锁舌伸缩的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全自动锁体系统
CN211201446U (zh) 一种电子锁的斜舌到位检测装置
CN111186390A (zh) 一种车载单元的纯机械防拆装置和车载单元
CN219509480U (zh) 一种关门状态检测装置及保险箱
CN211736743U (zh) 信号处理装置和智能锁
CN211923850U (zh) 一种自动开关锁
CN210918546U (zh) 精准反馈锁止状态的锁
CN213100072U (zh) 卡式瓶仓的弹出机构及电子式注射笔
CN211969325U (zh) 一种车载单元的纯机械防拆装置和车载单元
CN212148677U (zh) 一种车载单元的纯机械防拆装置和车载单元
CN206972026U (zh) 客车中门关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1434 No.1 and No.2, Shihua Road, Hualong Town,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haomadame smart hom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 No.2 highway, No.2, Panyu, Guangzhou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KELAIN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