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99937U - 一种轮对轴向位置调整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轮对轴向位置调整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99937U
CN211199937U CN201921910850.XU CN201921910850U CN211199937U CN 211199937 U CN211199937 U CN 211199937U CN 201921910850 U CN201921910850 U CN 201921910850U CN 211199937 U CN211199937 U CN 2111999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rusion
groove
rail
shaft
bevel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1085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建辉
张红亮
李涛
史晓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Qingdao Track Traffic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Qingdao Track Traffic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Qingdao Track Traffic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Qingdao Track Traffic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92191085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999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999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999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chines For Laying And Maintaining Railwa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轮对轴向位置调整工装。调整结构包含内外均可的挤压固定结构,内外均可的挤压固定结构包含中部结构,中部结构的壳体上布置有朝上的电机(11),电机(11)朝上包含动力轴,动力轴上固定有一个动力锥齿轮(10),动力锥齿轮(10)带动两侧的系统一起动作,两侧的系统分别包含挤压锥齿轮、水平螺纹轴(9)、边侧结构;能够外部挤压和内部挤压所述的中部结构朝上的壳体上包含千斤顶凹槽(12),千斤顶能够放置在其中;千斤顶朝上能够托起轮对轴。

Description

一种轮对轴向位置调整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轮对轴向位置调整工装。
背景技术
更换轮对,安装轮对时轴向位置调整,目前都是人力在操作,耗时费力还不准确。
目前的工具存在如下缺陷:
1.铁轨固定点比较少,固定的时候没有充分利用铁轨;
2.工作模式非常少;无法适应复杂的环境;
3.千斤顶顶部无法和目前的轮对进行直接对接,容易滑落。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提供一种效果更好的轮对轴向位置调整工装,具体目的见具体实施部分的多个实质技术效果。
为了达到如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方案一:
一种轮对轴向位置调整工装,其特征在于,调整结构包含内外均可的挤压固定结构,内外均可的挤压固定结构包含中部结构,中部结构的壳体上布置有朝上的电机11,电机11朝上包含动力轴,动力轴上固定有一个动力锥齿轮10,动力锥齿轮10带动两侧的系统一起动作,两侧的系统分别包含挤压锥齿轮、水平螺纹轴9、边侧结构;一个动力锥齿轮10同时啮合两个水平布置的挤压锥齿轮,挤压锥齿轮位于水平螺纹轴9上,水平螺纹轴9通过轴承安装在中部结构中,水平螺纹轴9端部螺纹穿进边侧结构的螺纹套6中,当水平螺纹轴9转动的时候,螺纹套6以及边侧结构能够相对左右移动;
两侧的边侧结构各自底部包含限位系统8,限位系统8包含滑座81和滑轨82,滑轨82位于滑座的凹槽中使得中部结构以及两侧的边侧结构三个位于一线运动,滑座81和滑轨82二者在中部结构的下方是一体化铸造的无法移动,边侧结构以及和其一体化的滑座81能够顺着滑轨82移动;
随后的方案为如下任意之一:
所述的边侧结构两侧各自包含一个凹槽,两侧的凹槽分别是外挤压凹槽4和内挤压凹槽5;当进行内部挤压的时候,电机11带动挤压锥齿轮、水平螺纹轴9转动进一步带动边侧结构朝外挤压,外挤压凹槽4能够挤压在铁轨的铁轨朝内面19上,当进行外部挤压的时候,电机11带动挤压锥齿轮、水平螺纹轴9转动进一步带动边侧结构朝内挤压,内挤压凹槽5能够挤压在铁轨朝外面21,挤压凹槽5和中部凹槽7一起挤压铁轨本体;
所述的边侧结构朝外包含挤压凸起22,另一侧包含内挤压凹槽5,当进行外部挤压的时候,电机11带动挤压锥齿轮、水平螺纹轴9转动进一步带动边侧结构朝内挤压,内挤压凹槽5能够挤压在铁轨朝外面21,挤压凹槽5和中部凹槽7一起挤压铁轨本体;当进行内部挤压的时候,电机11带动挤压锥齿轮、水平螺纹轴9转动进一步带动边侧结构朝内挤压,挤压凸起22能够契合进入铁轨朝内面19上,实现实现内部挤压;
所述的中部结构朝上的壳体上包含千斤顶凹槽12,千斤顶能够放置在其中;千斤顶朝上能够托起轮对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的千斤顶顶部的顶部顶起头外圈包含螺纹,还包含顶部顶起结构15,顶部顶起结构15为块状,该块状的顶部顶起结构15下方包含顶部顶起结构螺纹孔17,通过顶部顶起结构螺纹孔17能够将顶部顶起结构固定在千斤顶的上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的顶部顶起结构15上包含轴凹槽16,轴凹槽16中能够容纳轮对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的挤压凸起22上方包含倾斜的上斜面25,上斜面25在铁轨之间能够形成过轮边缝23,火车的轮子的边沿在移动的时候能够穿过过轮边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轴凹槽16的断面为弧形,该轴凹槽16为一字型或者是十字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的中部结构上包含开启门27,打开开启门能够取出其中的工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的边侧结构上包含螺栓孔,还包含和其配合的铁轨20,铁轨本体上包含孔,铁轨固定螺栓穿过铁轨本体上的孔后和边侧结构上的螺栓孔固定起来构成临时铁轨段落,该临时铁轨段落上通过多个中部结构和其对应的边侧结构配合起来。
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A.针对情形“千斤顶以及工装需要需要经常移动,每一次检修都必须重新移动一次”,本专利的轮对轴向位置调整工装直接能够放置在铁轨的枕木之间,不用的时候,朝上的电机11转动使得两侧的边侧结构缩回,收纳起来,千斤顶此时处于缩回状态;使用的时候,无论本实施例的方案A还是方案B,均能迅速立起来夹持着两个铁轨,用千斤顶朝上运作;B.针对情形“一旦装备固定,列车就无法通行,因为铁轨表面就被占用了”,采用方案A或者B中的内部挤压模式,因此铁轨上方是空的,列车照样可以通过其,这样检修起来更方便,固定模式能够灵活选择;C.针对情形“局部铁路存在变形,需要对铁轨进行拉紧的情况”,采用方案A或者B中的外部挤压模式,两侧的边侧结构将两侧的铁轨拉紧,相对固定,避免两路铁轨由于外力造成不平行进一步造成翻轨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进行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透视图;
图2为实用新型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顶部顶起结构示意图;
图6为顶部顶起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铁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用新型部件25的进一步放大图;
图9为限位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10为方案B中的挤压凸起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挤压凸起的工作示意图;
图12为工具箱的示意图;
图13为应急铁轨的示意图;
其中:1.中部结构;2.边侧结构一;3.边侧结构二;4.外挤压凹槽;5.内挤压凹槽;6.螺纹套;7.中部凹槽;8.限位系统;9.水平螺纹轴;10.动力锥齿轮;11.电机;12.千斤顶凹槽;13.千斤顶;14.顶部顶起头;15.顶部顶起结构;16.轴凹槽;17.顶部顶起结构螺纹孔;18.枕木;19.铁轨朝内面;20.铁轨;21.铁轨朝外面;22.挤压凸起;23.过轮边缝;24.下斜面;25.上斜面;26.下折弯;27.开启门;28.电源线;29.铁轨固定螺栓;30.铁轨底部;81.滑座;82.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专利提供多种并列方案,不同表述之处,属于基于基本方案的改进型方案或者是并列型方案。每种方案都有自己的独特特点。
实施例一:结合全部附图;一种轮对轴向位置调整工装,其特征在于,调整结构包含内外均可的挤压固定结构,内外均可的挤压固定结构包含中部结构,中部结构的壳体上布置有朝上的电机11,电机11朝上包含动力轴,动力轴上固定有一个动力锥齿轮10,动力锥齿轮10带动两侧的系统一起动作,两侧的系统分别包含挤压锥齿轮、水平螺纹轴9、边侧结构;一个动力锥齿轮10同时啮合两个水平布置的挤压锥齿轮,挤压锥齿轮位于水平螺纹轴9上,水平螺纹轴9通过轴承安装在中部结构中,水平螺纹轴9端部螺纹穿进边侧结构的螺纹套6中,当水平螺纹轴9转动的时候,螺纹套6以及边侧结构能够相对左右移动;
两侧的边侧结构各自底部包含限位系统8,限位系统8包含滑座81和滑轨82,滑轨82位于滑座的凹槽中使得中部结构以及两侧的边侧结构三个位于一线运动,滑座81和滑轨82二者在中部结构的下方是一体化铸造的无法移动,边侧结构以及和其一体化的滑座81能够顺着滑轨82移动;
随后的方案为如下任意之一:
A.所述的边侧结构两侧各自包含一个凹槽,两侧的凹槽分别是外挤压凹槽4和内挤压凹槽5;当进行内部挤压的时候,电机11带动挤压锥齿轮、水平螺纹轴9转动进一步带动边侧结构朝外挤压,外挤压凹槽4能够挤压在铁轨的铁轨朝内面19上,当进行外部挤压的时候,电机11带动挤压锥齿轮、水平螺纹轴9转动进一步带动边侧结构朝内挤压,内挤压凹槽5能够挤压在铁轨朝外面21,挤压凹槽5和中部凹槽7一起挤压铁轨本体;
B.所述的边侧结构朝外包含挤压凸起22,另一侧包含内挤压凹槽5,当进行外部挤压的时候,电机11带动挤压锥齿轮、水平螺纹轴9转动进一步带动边侧结构朝内挤压,内挤压凹槽5能够挤压在铁轨朝外面21,挤压凹槽5和中部凹槽7一起挤压铁轨本体;当进行内部挤压的时候,电机11带动挤压锥齿轮、水平螺纹轴9转动进一步带动边侧结构朝内挤压,挤压凸起22能够契合进入铁轨朝内面19上,实现实现内部挤压;
所述的中部结构朝上的壳体上包含千斤顶凹槽12,千斤顶能够放置在其中;千斤顶朝上能够托起轮对轴。
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为如下任意之一:A.针对情形“千斤顶以及工装需要需要经常移动,每一次检修都必须重新移动一次”,本专利的轮对轴向位置调整工装直接能够放置在铁轨的枕木之间,不用的时候,朝上的电机11转动使得两侧的边侧结构缩回,收纳起来,千斤顶此时处于缩回状态;使用的时候,无论本实施例的方案A还是方案B,均能迅速立起来夹持着两个铁轨,用千斤顶朝上运作;B.针对情形“一旦装备固定,列车就无法通行,因为铁轨表面就被占用了”,采用方案A或者B中的内部挤压模式,因此铁轨上方是空的,列车照样可以通过其,这样检修起来更方便,固定模式能够灵活选择;C.针对情形“局部铁路存在变形,需要对铁轨进行拉紧的情况”,采用方案A或者B中的外部挤压模式,两侧的边侧结构将两侧的铁轨拉紧,相对固定,避免两路铁轨由于外力造成不平行进一步造成翻轨情况。
开创性地,以上各个效果独立存在,还能用一套结构完成上述结果的结合。
实施例二:结合图4、图5和图6,作为进一步的可改进方案或者并列方案,所述的千斤顶顶部的顶部顶起头外圈包含螺纹,还包含顶部顶起结构15,顶部顶起结构15为块状,该块状的顶部顶起结构15下方包含顶部顶起结构螺纹孔17,通过顶部顶起结构螺纹孔17能够将顶部顶起结构固定在千斤顶的上端。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为如下:原来的千斤顶就是一个粗放的结构,其固定不方便,顶起来的结构都是块状居多,采用本结构,千斤顶能够顶起来重物,此时不用安装顶部顶起结构;当需要顶起来轮对的时候,就安装顶部顶起结构,顶起结构能够托起轮对。
实施例三:结合图4、图5和图6,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三的进一步改进和优选,作为进一步的可改进方案或者并列方案,所述的顶部顶起结构15上包含轴凹槽16,轴凹槽16中能够容纳轮对轴。
实施例四:结合图8、图10和图11,作为进一步的可改进方案或者并列方案,所述的挤压凸起22上方包含倾斜的上斜面25,上斜面25在铁轨之间能够形成过轮边缝23,火车的轮子的边沿在移动的时候能够穿过过轮边锋。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为如下:采用本种设计,能够更好地过车。
实施例五:作为进一步的可改进方案或者并列方案,轴凹槽16的断面为弧形,该轴凹槽16为一字型或者是十字型。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为如下:一字型或者十字型能够多方位承载轮对轴。
实施例六:作为进一步的可改进方案或者并列方案,所述的中部结构上包含开启门27,打开开启门能够取出其中的工具。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为如下:开启门打开后,能够取出工具,不用每次检修都必须背上一个工具箱了。
实施例七:作为进一步的可改进方案或者并列方案,所述的边侧结构上包含螺栓孔,还包含和其配合的铁轨20,铁轨本体上包含孔,铁轨固定螺栓穿过铁轨本体上的孔后和边侧结构上的螺栓孔固定起来构成临时铁轨段落,该临时铁轨段落上通过多个中部结构和其对应的边侧结构配合起来。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为如下:本实施例实质上是一种临时应急方法,特殊情况下,来不及迅速安装铁轨,就可以采用本种方式进行临时铁轨架设;实现应急铁轨的临时铺设。在该种实施例中,中部结构优选重量较大的金属。
实施例八:作为进一步的可改进方案或者并列方案,一种千斤顶以及辅助结构铁轨定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结合以上任意工装之一,轮对轴向位置调整工装直接能够放置在铁轨的枕木之间,不用的时候,朝上的电机11转动使得两侧的边侧结构缩回,收纳起来,千斤顶此时处于缩回状态;使用的时候,无论本实施例的方案A还是方案B,均能迅速立起来夹持着两个铁轨,用千斤顶朝上运作。
实施例九:作为进一步的可改进方案或者并列方案,内外双轨不影响车辆压轨情况的维修辅助结构和方法,其特征在于,结合以上任意工装之一,采用方案A或者B中的内部挤压模式,因此铁轨上方是空的,列车照样可以通过其,检修装置和列车运行互不影响。
实施例十:作为进一步的可改进方案或者并列方案,局部铁路变形的双轨拉紧固定结构和方法,其特征在于,结合以上任意工装之一,采用方案A或者B中的外部挤压模式,两侧的边侧结构将两侧的铁轨拉紧。
实施例十一:作为进一步的可改进方案或者并列方案,铁路预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结合以上任意工装之一,采用方案A或者B中的外部挤压模式,两侧的边侧结构将两侧的铁轨拉紧;在水平螺纹轴9上布置有力传感器,当拉力过大或者过小,判定该段铁路存在外力挤压或者拉扯,预警泥石流系统。
实施例十二:作为进一步的可改进方案或者并列方案,铁路预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对实施例十一的进一步改进,力传感器通过物联通通信连接远程系统,远程系统能够随时监控力的大小并预警异常大小的力。
开创性地,以上各个效果独立存在,还能用一套结构完成上述结果的结合。
以上结构实现的技术效果实现清晰,如果不考虑附加的技术方案,本专利名称还可以是一种列车维修辅助结构。图中未示出部分细节。
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提供的多个方案包含本身的基本方案,相互独立,并不相互制约,但是其也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组合,达到多个效果共同实现。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轮对轴向位置调整工装,其特征在于,调整结构包含内外均可的挤压固定结构,内外均可的挤压固定结构包含中部结构,中部结构的壳体上布置有朝上的电机(11),电机(11)朝上包含动力轴,动力轴上固定有一个动力锥齿轮(10),动力锥齿轮(10)带动两侧的系统一起动作,两侧的系统分别包含挤压锥齿轮、水平螺纹轴(9)、边侧结构;一个动力锥齿轮(10)同时啮合两个水平布置的挤压锥齿轮,挤压锥齿轮位于水平螺纹轴(9)上,水平螺纹轴(9)通过轴承安装在中部结构中,水平螺纹轴(9)端部螺纹穿进边侧结构的螺纹套(6)中,当水平螺纹轴(9)转动的时候,螺纹套(6)以及边侧结构能够相对左右移动;
两侧的边侧结构各自底部包含限位系统(8),限位系统(8)包含滑座(81)和滑轨(82),滑轨(82)位于滑座的凹槽中使得中部结构以及两侧的边侧结构三个位于一线运动,滑座(81)和滑轨(82)二者在中部结构的下方是一体化铸造的无法移动,边侧结构以及和其一体化的滑座(81)能够顺着滑轨(82)移动;
随后的方案为如下任意之一:
A.所述的边侧结构两侧各自包含一个凹槽,两侧的凹槽分别是外挤压凹槽(4)和内挤压凹槽(5);当进行内部挤压的时候,电机(11)带动挤压锥齿轮、水平螺纹轴(9)转动进一步带动边侧结构朝外挤压,外挤压凹槽(4)能够挤压在铁轨的铁轨朝内面(19)上,当进行外部挤压的时候,电机(11)带动挤压锥齿轮、水平螺纹轴(9)转动进一步带动边侧结构朝内挤压,内挤压凹槽(5)能够挤压在铁轨朝外面(21),挤压凹槽(5)和中部凹槽(7)一起挤压铁轨本体;
B.所述的边侧结构朝外包含挤压凸起(22),另一侧包含内挤压凹槽(5),当进行外部挤压的时候,电机(11)带动挤压锥齿轮、水平螺纹轴(9)转动进一步带动边侧结构朝内挤压,内挤压凹槽(5)能够挤压在铁轨朝外面(21),挤压凹槽(5)和中部凹槽(7)一起挤压铁轨本体;当进行内部挤压的时候,电机(11)带动挤压锥齿轮、水平螺纹轴(9)转动进一步带动边侧结构朝内挤压,挤压凸起(22)能够契合进入铁轨朝内面(19)上,实现实现内部挤压;
所述的中部结构朝上的壳体上包含千斤顶凹槽(12),千斤顶能够放置在其中;千斤顶朝上能够托起轮对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对轴向位置调整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千斤顶顶部的顶部顶起头外圈包含螺纹,还包含顶部顶起结构(15),顶部顶起结构(15)为块状,该块状的顶部顶起结构(15)下方包含顶部顶起结构螺纹孔(17),通过顶部顶起结构螺纹孔(17)能够将顶部顶起结构固定在千斤顶的上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轮对轴向位置调整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部顶起结构(15)上包含轴凹槽(16),轴凹槽(16)中能够容纳轮对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对轴向位置调整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挤压凸起(22)上方包含倾斜的上斜面(25),上斜面(25)在铁轨之间能够形成过轮边缝(23),火车的轮子的边沿在移动的时候能够穿过过轮边锋。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轮对轴向位置调整工装,其特征在于,轴凹槽(16)的断面为弧形,该轴凹槽(16)为一字型或者是十字型。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轮对轴向位置调整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部结构上包含开启门(27),打开开启门能够取出其中的工具。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轮对轴向位置调整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边侧结构上包含螺栓孔,还包含和其配合的铁轨(20),铁轨本体上包含孔,铁轨固定螺栓穿过铁轨本体上的孔后和边侧结构上的螺栓孔固定起来构成临时铁轨段落,该临时铁轨段落上通过多个中部结构和其对应的边侧结构配合起来。
CN201921910850.XU 2019-11-07 2019-11-07 一种轮对轴向位置调整工装 Active CN2111999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10850.XU CN211199937U (zh) 2019-11-07 2019-11-07 一种轮对轴向位置调整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10850.XU CN211199937U (zh) 2019-11-07 2019-11-07 一种轮对轴向位置调整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99937U true CN211199937U (zh) 2020-08-07

Family

ID=71860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10850.XU Active CN211199937U (zh) 2019-11-07 2019-11-07 一种轮对轴向位置调整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999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63281B (zh) 用电动螺丝刀可调长度的自动梯子
US11104309B2 (en) Fork-arm lift tractor
CN108405928B (zh) 一种便捷式小型钻孔装置的工作方法
CN211199937U (zh) 一种轮对轴向位置调整工装
CN112141972A (zh) 直臂双回转检修作业平台机构
CN107829380B (zh) 一种便捷更换的交通导流装置
CN110846954B (zh) 不影响车辆通行的维修辅助方法
CN110284697A (zh) 一种方便收放的新型移动式脚手架
CN212740675U (zh) 一种机械加工车间维修活动指示装置
CN108277756A (zh) 一种改进型的便捷更换的交通导流装置
CN113389568A (zh) 一种掘进台车
CN114367684A (zh) 一种镗削直径可变的镗刀装置
CN203321338U (zh) 车载深井钻机用可升降工作平台
CN220725913U (zh) 一种攀爬设备
CN201843130U (zh) 一种长螺旋钻杆钻机
CN217229984U (zh) 桥式起重机用端梁组件
CN218464252U (zh) 一种斜交工程胎胎胚支撑装置
CN216197884U (zh) 钻井井架平移导轨扶正装置
CN108857255A (zh) 一种化工管道焊接用支撑架
CN218225273U (zh) 一种钢结构用焊接辅助装置
CN213178247U (zh) 一种照射角度可调节的路灯装置
CN211409878U (zh) 一种用于神经内科的多功能可折叠移动护理架
CN217419320U (zh) 架桥机主梁导轮机构
CN219885513U (zh) 一种桥式起重机
CN216002563U (zh) 一种轨道车运行控制信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