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98284U - 一种集中分布式气曳垂直升降装置、耦合牵引装置及气曳升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中分布式气曳垂直升降装置、耦合牵引装置及气曳升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98284U
CN211198284U CN201921298689.5U CN201921298689U CN211198284U CN 211198284 U CN211198284 U CN 211198284U CN 201921298689 U CN201921298689 U CN 201921298689U CN 211198284 U CN211198284 U CN 2111982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air
protection box
counterweight
counterweight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9868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保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29868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982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982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9828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中分布式气曳垂直升降装置、耦合牵引装置及气曳升降装置,气曳升降装置包括轿厢、安装轿厢的电梯井和升降模块,升降模块包括两个对重块、两个气袋保护箱、两个气袋和内翻保护袋;两个气袋分别安装在两个气袋保护箱内,两个对重块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气袋顶部,其中一个对重块通过曳引绳和转向滑轮与轿厢相连,另个对重块中部设有通孔,该对重块通过曳引绳和气袋内安装在气袋保护箱内的曳引绳转向轮转向后与轿厢相连;本装置利用集中分布式气驱系统对每个气曳升降装置进行分布式集中管理,适合进行集群式的施工安装,运行成本低廉,通过给内翻转式升降气袋充放压缩空气实现轿厢升降,安全性能好,运行平稳。

Description

一种集中分布式气曳垂直升降装置、耦合牵引装置及气曳升 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垂直交通领域,涉及一种垂直升降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集中分布式气曳垂直升降装置、耦合牵引装置及气曳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垂直电梯是现代楼宇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市场主流的自1852年曳引式即靠电机驱动轮绳槽的摩擦力产生牵引力的电梯面世以来,一直未能解决高耗能及存在的安全隐患、高层电梯的机房、地坑等;有报道称:电梯事故中,冲顶或蹲底事故占15%左右;据调查,空调和电梯两项耗电量约占城市耗电量的三分之一.福州市对12000部电梯的了解,一年用掉3.5亿度电,因此节能在电梯领域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电梯70%左右的市场份额为外资品牌企业占据,截止2015年,中国人均电梯保有量约为欧洲平均水平的 1/5,韩国的 1/6 左右;针对曳引机平衡力的对重, 人们提出过很多希望能省力节能的“装置”或方案、均因轿厢载荷的随机性而不理想;虽电梯方便人们出行非常必需,但居民楼大多使用频次很低,空闲时段多; 目前推出结构精制的真空气动电梯,市场实用条件有限;尝试以压缩空气用气囊叠加式或风琴折叠式气袋等取代曳引力,亦因制作技术限制而没法输送气压作动力, 又阻止了人们将电梯建群联网安装、运作、养护等统一管理的期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和解决垂直交通领域存在的高耗能及安全隐患等困难与问题,将居民楼区域内各自单部独立运行的垂直升降设施如客梯、车梯、货梯及消防电梯等,如同天然气管道替换掉煤气坛子,进行集群式的施工安装,共享资源,建成网络,利用压缩空气流动损失小,可集输气压动力,以最简单可靠的充放压缩空气于翻转式升降气袋,使集输气压与对重势能曳引耦合作电梯动力,替换掉高耗能又存在安全隐患的曳引机及其配套系统、高层电梯的机房与地坑等;随着物联网发展,统一智能管理与养护,只需在居民楼区域内建一管控中心安装高压风机及其配套设备, 大幅度降低安装成本,保证垂直升降设施如电梯等既安全、平稳又最省力节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集中分布式气曳垂直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气曳升降装置和给多个气曳升降装置提供动力源的集中分布式气驱系统,所述气曳升降装置包括轿厢、安装轿厢的电梯井和驱动轿厢上下运动的升降模块;
所述升降模块包括对重块A、对重块B、气袋保护箱A、气袋保护箱B、气袋A、气袋B、曳引绳A、曳引绳B和内翻保护袋;
所述气袋保护箱A和气袋保护箱B高度均大于轿厢升降行程,分别用于供对重块A和对重块B在其内上下运动;
所述气袋A的总高度大于气袋保护箱A高度,气袋A下部紧贴固定在气袋保护箱A下部内壁上,气袋A在气袋保护箱A中点处向内翻折,形成内翻气袋,所述对重块A固定于气袋保护箱A内的气袋A顶部,对重块A通过曳引绳A穿出气袋保护箱A顶部通过滑轮转向后与轿厢顶部相连,所述气袋保护箱A底部设有与气袋A内相通的进出气管A;
所述气袋B的总高度大于气袋保护箱B高度,气袋B下部紧贴固定在气袋保护箱B下部内壁上,气袋B在气袋保护箱B中点处向内翻折,形成内翻气袋,所述对重块B固定于气袋保护箱B内的气袋B顶部,所述对重块B中部设有贯穿上下的通孔,所述气袋B内底部设有固定在气袋保护箱B上的曳引绳转向轮,所述曳引绳B一端固定在气袋B内顶部的对重块B上,另一端绕过气袋B内底部的曳引绳转向轮之后通过对重块B中部的通孔穿出,之后通过滑轮转向后与轿厢顶部相连,所述内翻保护袋的第二端口与对重块B中部的通孔的底部密封相连,所述内翻保护袋的第一端口内翻后与曳引绳B密封固定相连,该第一端口随着曳引绳B进行同步上下运动,所述气袋保护箱B底部设有与气袋B内相通的进出气管B;
所述集中分布式气驱系统包括高压风机、低压总管和高压总管,所述低压总管与高压风机入口相连,所述高压总管与高压风机出口相连,使得低压总管和高压总管分别保持低压和高压状态;每个升降模块的进出气管A分别通过放气阀和充气阀与低压总管、高压总管相连,每个升降模块的进出气管B也通过分别通过放气阀和充气阀与低压总管、高压总管相连,通过放气阀和充气阀的切换实现对布袋A布袋B的充放气,从而完成对重块A和对重块B同步对轿厢的牵引。
作为改进,所述放气阀和充气阀均为电磁阀,所述充气阀与高压总管之间均设有调压阀。
作为改进,所述气袋A、气袋B和内翻保护袋在翻折处均设有配重丸,通过配重丸保证翻折处处于下垂状态。
作为改进,所述气袋保护箱A和气袋保护箱B均为变截面保护箱,以中点为分界线,保护箱下部截面大于上部截面,使得气袋在保护箱下部分翻折后与保护箱上部未翻折处平齐。
作为改进,所述对重块A的四周设有与气袋保护箱A内壁或者下部翻折的气袋A接触的滚动体,所述对重块B的四周也设有与气袋保护箱B内壁或者下部翻折的气袋B接触的滚动体。
作为改进,所述气袋A、气袋B和内翻保护袋均采用编织布气袋制成。
作为改进,所述气袋保护箱A和气袋保护箱B通过对重框架并排固定在电梯井侧方,使得曳引绳A和曳引绳B对称的固定在轿厢顶部。
作为改进,所述气袋A下部通过胶水紧贴固定在气袋保护箱A下部内壁上,胶水粘贴至气袋保护箱A的中点处,气袋A上部非粘贴的长度比下部粘贴固定的长度长0.8~1.2米,以便在翻折处放置配重丸,所述气袋B与气袋A的尺寸和安装方式完全一样,所述配重丸为配重铁砂丸。
一种耦合牵引装置,包括对重块A、对重块B、气袋保护箱A、气袋保护箱B、气袋A、气袋B、曳引绳A、曳引绳B、内翻保护袋和驱动气源;
所述气袋保护箱A和气袋保护箱B高度均大于轿厢升降行程,分别用于供对重块A和对重块B在其内上下运动;
所述气袋A的总高度大于气袋保护箱A高度,气袋A下部紧贴固定在气袋保护箱A下部内壁上,气袋A在气袋保护箱A中点处向内翻折,形成内翻气袋,所述对重块A固定于气袋保护箱A内的气袋A顶部,对重块A通过曳引绳A穿出气袋保护箱A顶部通过滑轮转向后与待牵引对象相连,所述气袋保护箱A底部设有与气袋A内相通的进出气管A;
所述气袋B的总高度大于气袋保护箱B高度,气袋B下部紧贴固定在气袋保护箱B下部内壁上,气袋B在气袋保护箱B中点处向内翻折,形成内翻气袋,所述对重块B固定于气袋保护箱B内的气袋B顶部,所述对重块B中部设有贯穿上下的通孔,所述气袋B内底部设有固定在气袋保护箱B上的曳引绳转向轮,所述曳引绳B一端固定在气袋B内顶部的对重块B上,另一端绕过气袋B内底部的曳引绳转向轮之后通过对重块B中部的通孔穿出,之后通过滑轮转向后与待牵引对象相连,所述内翻保护袋的第二端口与对重块B中部的通孔的底部密封相连,所述内翻保护袋的第一端口内翻后与曳引绳B密封固定相连,该第一端口随着曳引绳B进行同步上下运动,所述气袋保护箱B底部设有与气袋B内相通的进出气管B;
所述进出气管A和进出气管B均与驱动气源相连,利用驱动气源使得进出气管A和进出气管B进行异步进气和出气,完成对重块A和对重块B同步对轿厢的牵引。
一种利上述耦合牵引装置的气曳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牵引对象为安装在电梯井内的轿厢,所述驱动气源为双向风机,所述双向风机的进出口分别与所述进出气管A和气管B相连,通过双向风机的正反转来实现进出气管A和进出气管B的异步充放气,完成对重块A和对重块B同步对轿厢的牵引。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主要优点:
1、本实用新型用整体法解决分散体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单部垂直升降设施如电梯等走向管道网络化,统一智能管理、运作与养护。
2、以内翻转式升降气袋(突破了“气囊叠加式”或“风琴折叠式气袋”等的制作技术限制),用最简单可靠方式保证密闭压缩空气不能有丝毫泄漏,使集输气压与对重势能曳引耦合作垂直升降装置动力,替换掉高耗能的曳引机及其配套系统,就象几个充满气的轮胎可承载数吨汽车一样,以最少的充放气量来升降垂直升降装置。
3、对重曳引力由两个同步的相反充放气气袋的放气势能与反向充气动能的耦合力大于额定轿厢载荷来主动性升降电梯,并利用轿厢空载上行、满载下行带动发电机发电,使能量再生回馈。
4、将大量不同高度不同距离不同轿厢额定载荷的各自单部独立运行的垂直升降设施如客梯、车梯、货梯及消防电梯等进行集群式的施工安装,共享资源,建成网络,去掉高层电梯的机房、地坑等,随着物联网发展,统一智能管理与养护,只需在居民楼区域内建一管控中心安装高压风机及其配套设备, 大幅度降低安装成本,保证垂直升降设施如电梯等既安全、平稳舒适又最省力节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气曳升降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单个气曳升降装置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气袋保护箱A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气袋保护箱B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集中分布式气曳垂直升降装置示意图。
1-顶梁,2-轿厢,3-高压总管,4-电梯井顶部滚动轴,5-曳引绳A,6-曳引绳B,7-对重框架,8-对重框架顶梁,9-气袋保护箱A,10-对重块A,11-气袋B,12-气袋A,13-对重块B,14-气袋B底部,15-进出气管B,16-气袋A底部,17-进出气管A,18-放气阀,19-调压阀,20-充气阀,21-低压总管,22-配重铁砂丸,23-折返固定圈,24-通孔,25-第二端口,26-内翻保护袋,27-第一端口,28-曳引绳转向轮,29-缓冲底桩,30-高压风机,31-双向风机,32-气袋保护箱B,33-电梯井,34-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气曳升降装置可以有多个,以分布集中式管理方式安装,为了便于说明,下面以两个气曳升降装置为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气曳升降装置,包括轿厢2、安装轿厢2的电梯井33、驱动轿厢2上下运动的升降模块;
所述轿厢2顶部设有用于吊装的顶梁1,电梯井33顶部设有用于曳引轿厢2过程中曳引绳转向的电梯井顶部滚动轴4,所述升降模块包括对重块A 10、对重块B 13、气袋保护箱A 9、气袋保护箱B 32、气袋A 12、气袋B 11、曳引绳A 5、曳引绳B 6和内翻保护袋26;
所述气袋保护箱A 9和气袋保护箱B 32高度均大于轿厢2升降行程,分别用于供对重块A 10和对重块B 13在其内上下运动,所述气袋保护箱A 9和气袋保护箱B 32通过对重框架7并排固定在电梯井33侧方,使得曳引绳A 5和曳引绳B 6对称的固定在轿厢2顶部,对重框架7顶部设有对重框架顶梁1,对重框架顶梁1上设有用于对曳引绳A 5或曳引绳B 6转向的定滑轮;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气袋A 12的总高度大于气袋保护箱A 9高度,气袋A 12下部紧贴固定在气袋保护箱A 9下部内壁上,气袋A 12在气袋保护箱A 9中点处向内翻折,形成内翻气袋,所述对重块A 10固定于气袋保护箱A 9内的气袋A 12顶部,曳引绳A 5一端固定于对重块A 10顶部,另一端经过对重框架顶梁1上的转向滑轮和电梯井顶部滚动轴4转向后,固定在轿厢2的顶梁1上,所述气袋保护箱A 9底部设有与气袋A 12内相通的进出气管A17;
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气袋B 11的总高度大于气袋保护箱B 32高度,气袋B 11下部紧贴固定在气袋保护箱B 32下部内壁上,气袋B 11在气袋保护箱B 32中点处向内翻折,形成内翻气袋,所述对重块B 13固定于气袋保护箱B 32内的气袋B 11顶部,所述对重块B13中部设有贯穿上下的通孔24,所述气袋B 11内底部设有固定在气袋保护箱B 32上的曳引绳转向轮28,所述曳引绳B 6一端固定在气袋B 11内顶部的对重块B 13上,另一端绕过气袋B 11内底部的曳引绳转向轮28之后通过对重块B 13中部的通孔24穿出,之后经过对重框架顶梁1上的转向滑轮和电梯井顶部滚动轴4转向后,固定在轿厢2的顶梁1上,所述内翻保护袋26的第二端口25与对重块B 13中部的通孔24的底部密封相连,所述内翻保护袋26的第一端口27内翻后与曳引绳B 6密封固定相连,利用内翻保护袋26将上下运动部分的曳引绳B 6包裹在内,实现气袋B 11内外的曳引绳B 6之间密封,保证气袋B 11的良好密封性,该第一端口27随着曳引绳B 6进行同步上下运动,所述气袋保护箱B 32底部设有与气袋B 11内相通的进出气管B 15;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升降模块的驱动气源为双向风机31,所述双向风机31的进出口分别与所述进出气管A 17和进出气管B 15相连,打开进出气管A 17和进出气管B 15上的控制阀门,通过双向风机31的正反转来实现进出气管A 17和进出气管B 15的异步充放气,比如双向风机31正转时,左边吸气,右边出气,将气袋A内的压缩空气抽到气袋B 11内,那么气袋保护箱A 9内的气袋A压力下降,对重块A 10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下降,并通过曳引绳A 5、对重框架顶梁1上的转向滑轮和电梯井顶部滚动轴4牵引轿厢2上升,同时气袋保护箱B 32内的气袋B 11压力增加,气压驱动气袋B 11和对重块B 13上升,对重块B 13上升通过曳引绳B 6和曳引绳转向轮28的作用下也牵引轿厢2上升,两个对重块起到耦合牵引作用,即气袋A 12和气袋B 11虽然升降异步,但曳引绳A 5和曳引绳B 6的作用力方向是一致的,构成同向耦合力;反之当需要轿厢2下降时,双向风机31反转,对重块A 10和对重块B 13运动方向刚好相反,分别通过曳引绳A 5和曳引绳B 6耦合驱动轿厢2下降,从而完成轿厢2升降功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将多个气曳升降装置的驱动气源进行组网集中管理,形成一种集中分布式气曳垂直升降装置,驱动气源为集中分布式气驱系统,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以两个气曳升降装置组网进行说明,图5中左边的气曳升降装置对应的轿厢处于电梯井的高位点,右边的气曳升降装置对应的轿厢处于电梯井的低位点,每个轿厢2对应设有一个升降模块,本实施例中,所述集中分布式气驱系统包括低压总管21、高压总管3和高压风机30,低压总管21与高压风机30入口相连,高压总管3与高压风机30出口相连,并形成循环,使得低压总管21为低压区域(可以为负压),高压总管3为高压区域,每个轿厢2对应的升降模块的气袋保护箱A 9底部的进出气管A 17通过两个支管分别与低压总管21、高压总管3相连,其中与低压总管21相连的支管上设有放气阀18,与高压总管3相连的支管上设有充气阀20和调压阀19,放气阀18和充气阀20为互斥阀,一个打开另一个关闭;同样的每个轿厢2对应的升降模块的气袋保护箱B 32底部的进出气管B 15也通过两个支管分别与低压总管21、高压总管3相连,其中与低压总管21相连的支管上设有放气阀18,与高压总管3相连的支管上设有充气阀20和调压阀19,该放气阀18和充气阀20为互斥阀,一个打开另一个关闭;通过高压风循环使得低压总管21和高压总管3分别保持低压环境和高压环境,所有的充气阀20和放气阀18均可以选用电磁阀,通过电磁阀控制使得每个升降模块的气袋A 12和气袋B 11异步充放气,从而通过气曳绳耦合作用使得轿厢2上升或者下降。
如图5所示,工作时,启动集中分布式气驱系统的高压风机30,高压风机30保持开启状态,自动调节,使得低压总管21为低压区域(可以为负压),高压总管3为高压区域;当轿厢处于底部(比如图5中右边的气曳升降装置),需要上升时,需要利用升降模块驱动相应轿厢2上升时,右边升降模块的气袋保护箱A 9底部的放气阀18打开,充气阀20关闭,气袋A12内气压下降,对重块A 10在重力作用下通过曳引绳A 5牵引轿厢2上升;同时右边升降模块的气袋保护箱B 32底部的充气阀20打开,放气阀18关闭,气袋B 11内气压上升,在气压作用下,由于气袋B 11其他部分均被气袋保护箱B 32限制了位置,因此只能驱动对重块B 13上升,对重块B 13上升通过曳引绳B 6和曳引绳转向轮28转向后也牵引轿厢2上升,完成对该轿厢2的耦合牵引,轿厢上升到顶部高点时,右边升降模块即为左边升降模块的状态,当该轿厢2需要下降时,相应阀门动作跟上升完全相反。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两个气曳升降装置,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多个气曳升降装置利用集中分布式气驱系统集中管理,驱动每个气曳升降装置仅需要控制阀门即可,大大节省能耗,降低了升降装置的运行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气袋A 12、气袋B 11和内翻保护袋26在翻折处均设有配重丸,通过配重丸保证翻折处处于下垂状态,所述配重丸为配重铁砂丸22,以下为气袋A12的具体装配方式:
所述气袋A 12下部通过胶水紧贴固定在气袋保护箱A 9下部内壁上,胶水粘贴至气袋保护箱A 9的中点处,气袋A 12的下部固定后在气袋保护箱A 9中点处进行第一次折返,并在第一次折返处通过固定圈将气袋A 12进行固定,防止气袋A 12在折返处脱落,之后气袋A 12进行第二次折返,形成内翻气袋,第二折返后气袋A 12顶部与对重块A 10底部固定相连,在第二次折返处放置配重铁砂丸22,使得配重铁砂丸22随着第二次折返处始终保持向下垂直状态,在气袋A 12顶部随着对重块A 10一起上下运动过程中,第二次折返处位置实时变化,重铁砂丸也随之滚动升降,气袋A 12上部非粘贴的长度比下部粘贴固定的长度长0.8~1.2米,以便在翻折处放置配重丸,所述气袋B 11与气袋A 12的尺寸和安装方式完全一样,再次不在赘述。
所述气袋保护箱A 9和气袋保护箱B 32均为变截面保护箱,以中点为分界线,保护箱下部截面大于上部截面,使得气袋在保护箱下部分翻折后与保护箱上部未翻折处平齐,以气袋A 12为例:即气袋保护箱A 9下部向外扩展尺寸等于两层气袋A 12的厚度,对重块A 10在气袋保护箱A 9内上下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与其内壁紧密顶紧,防止气袋A 12内的气体通过第一次折返处进入到对重块A 10上部的折叠处气袋A 12的空间内,造成对重块A10上下运动阻力,气袋保护箱B 32结构同理。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对重块A 10的四周设有与气袋保护箱A 9内壁或者下部翻折的气袋A 12接触的滚动体,所述对重块B 13的四周也设有与气袋保护箱B 32内壁或者下部翻折的气袋B 11接触的滚动体,具体可以为滚轴或者滚珠34,通过滚轴或者滚珠34既可以减少对重块A 10和对重块B 13上下运动的阻力,又可以使得气袋A 12和气袋B11翻折时始终保证紧贴气袋保护箱A 9和气袋保护箱B 32内壁,防止压缩气体窜到气袋折叠处,增加对重块上下运动阻力。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气袋A 12、气袋B 11和内翻保护袋26均采用编织布气袋制成,比如不透气的尼龙编织袋。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气袋保护箱A 9和气袋保护箱B 32通过对重框架7并排固定在电梯井33侧方,使得曳引绳A 5和曳引绳B 6对称的固定在轿厢2顶部。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气袋保护箱A 9和气袋保护箱B 32的底部设置缓冲底桩29,用于限制对重块A 10和对重块B 13的运动下限,保护安全,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为说明部分均采用现有技术已有公知常识,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实施不构成影响,比如轿厢2停止在某一层的平层位置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均采用现有成熟技术。
本实用新型根据一个或多个居民楼区域,按管网安装规范,布局管道、管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等,将区域内的客梯、车梯、货梯及消防电梯等,与高低压气系统的高低压总管21进行集群式连通施工安装;高压风机30安装在充放气总管道上;充放气总管道连接每部客梯,充放气总管道分为低压总管21和高压总管3;当某部电梯的轿厢2准备上升或从顶层下降时,管控中心对该部电梯的所有电磁阀智能调控。
本实用新型在对重框架7内安装气袋保护箱,气袋保护箱分为气袋保护箱A 9和气袋保护箱B 32,两者结构完全一样:不改变市场流行的电梯井33中对重框架7尺寸,根据轿厢2不同额定载荷,气袋(气袋A 12和气袋B 11的总称)内压可取0.25~0.35MPa(2.5~3.5公斤/平方厘米),气袋保护箱用以能足够保护气袋内压的钢质或其他材料制作,其内壁较光滑,气袋保护箱折返固定圈23以下内径,要较上半部分内直径大4个单层气袋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织物尼龙,以气袋保护箱内横截面和电梯井33高度要求做成,气袋的下半部分与气袋保护箱内的下半部分紧紧粘贴于一体,气袋的上半部分是作升降运行的,较下半部分要加长0.8~1.2米,以在下部折返处承装配重铁砂丸22,即当气袋固定与对重块受气压推升至电梯井33顶端时,加长的气袋作升降运行的部分,在气袋保护箱内半高的折返固定圈23处仍有0.4~0.6米的内翻部分,其承装的重力用配重铁砂丸22使气袋作升降运行的部分保持有顺利下降的重力势能。
4、若设轿厢2+额定载荷+超载允许值的总重量为W,平衡系数为k(可取0.618~0.5),两个气袋顶部相固定的对重块A 10及对重块B 13的重量分别为k W和(1-k)W ,则固定于两个气袋顶部对重块曳引绳的耦合作用力>=W的动态重力势能。

Claims (10)

1.一种集中分布式气曳垂直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气曳升降装置和给多个气曳升降装置提供动力源的集中分布式气驱系统,所述气曳升降装置包括轿厢、安装轿厢的电梯井和驱动轿厢上下运动的升降模块;
所述升降模块包括对重块A、对重块B、气袋保护箱A、气袋保护箱B、气袋A、气袋B、曳引绳A、曳引绳B和内翻保护袋;
所述气袋保护箱A和气袋保护箱B高度均大于轿厢升降行程,分别用于供对重块A和对重块B在其内上下运动;
所述气袋A的总高度大于气袋保护箱A高度,气袋A下部紧贴固定在气袋保护箱A下部内壁上,气袋A在气袋保护箱A中点处向内翻折,形成内翻气袋,所述对重块A固定于气袋保护箱A内的气袋A顶部,对重块A通过曳引绳A穿出气袋保护箱A顶部通过滑轮转向后与轿厢顶部相连,所述气袋保护箱A底部设有与气袋A内相通的进出气管A;
所述气袋B的总高度大于气袋保护箱B高度,气袋B下部紧贴固定在气袋保护箱B下部内壁上,气袋B在气袋保护箱B中点处向内翻折,形成内翻气袋,所述对重块B固定于气袋保护箱B内的气袋B顶部,所述对重块B中部设有贯穿上下的通孔,所述气袋B内底部设有固定在气袋保护箱B上的曳引绳转向轮,所述曳引绳B一端固定在气袋B内顶部的对重块B上,另一端绕过气袋B内底部的曳引绳转向轮之后通过对重块B中部的通孔穿出,之后通过滑轮转向后与轿厢顶部相连,所述内翻保护袋的第二端口与对重块B中部的通孔的底部密封相连,所述内翻保护袋的第一端口内翻后与曳引绳B密封固定相连,该第一端口随着曳引绳B进行同步上下运动,所述气袋保护箱B底部设有与气袋B内相通的进出气管B;
所述集中分布式气驱系统包括高压风机、低压总管和高压总管,所述低压总管与高压风机入口相连,所述高压总管与高压风机出口相连,使得低压总管和高压总管分别保持低压和高压状态;每个升降模块的进出气管A分别通过放气阀和充气阀与低压总管、高压总管相连,每个升降模块的进出气管B也通过分别通过放气阀和充气阀与低压总管、高压总管相连,通过放气阀和充气阀的切换实现对布袋A布袋B的充放气,从而完成对重块A和对重块B同步对轿厢的牵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分布式气曳垂直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气阀和充气阀均为电磁阀,所述充气阀与高压总管之间均设有调压阀。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中分布式气曳垂直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A、气袋B和内翻保护袋在翻折处均设有配重丸,通过配重丸保证翻折处于下垂状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分布式气曳垂直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保护箱A和气袋保护箱B均为变截面保护箱,以中点为分界线,保护箱下部截面大于上部截面,使得气袋在保护箱下部分翻折后与保护箱上部未翻折处平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分布式气曳垂直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块A的四周设有与气袋保护箱A内壁或者下部翻折的气袋A接触的滚动体,所述对重块B的四周也设有与气袋保护箱B内壁或者下部翻折的气袋B接触的滚动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分布式气曳垂直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A、气袋B和内翻保护袋均采用编织布气袋制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分布式气曳垂直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保护箱A和气袋保护箱B通过对重框架并排固定在电梯井侧方,使得曳引绳A和曳引绳B对称的固定在轿厢顶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分布式气曳垂直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A下部通过胶水紧贴固定在气袋保护箱A下部内壁上,胶水粘贴至气袋保护箱A的中点处,气袋A上部非粘贴的长度比下部粘贴固定的长度长0.8~1.2米,以便在翻折处放置配重丸,所述气袋B与气袋A的尺寸和安装方式完全一样,所述配重丸为配重铁砂丸。
9.一种耦合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重块A、对重块B、气袋保护箱A、气袋保护箱B、气袋A、气袋B、曳引绳A、曳引绳B、内翻保护袋和驱动气源;
所述气袋保护箱A和气袋保护箱B高度均大于轿厢升降行程,分别用于供对重块A和对重块B在其内上下运动;
所述气袋A的总高度大于气袋保护箱A高度,气袋A下部紧贴固定在气袋保护箱A下部内壁上,气袋A在气袋保护箱A中点处向内翻折,形成内翻气袋,所述对重块A固定于气袋保护箱A内的气袋A顶部,对重块A通过曳引绳A穿出气袋保护箱A顶部通过滑轮转向后与待牵引对象相连,所述气袋保护箱A底部设有与气袋A内相通的进出气管A;
所述气袋B的总高度大于气袋保护箱B高度,气袋B下部紧贴固定在气袋保护箱B下部内壁上,气袋B在气袋保护箱B中点处向内翻折,形成内翻气袋,所述对重块B固定于气袋保护箱B内的气袋B顶部,所述对重块B中部设有贯穿上下的通孔,所述气袋B内底部设有固定在气袋保护箱B上的曳引绳转向轮,所述曳引绳B一端固定在气袋B内顶部的对重块B上,另一端绕过气袋B内底部的曳引绳转向轮之后通过对重块B中部的通孔穿出,之后通过滑轮转向后与待牵引对象相连,所述内翻保护袋的第二端口与对重块B中部的通孔的底部密封相连,所述内翻保护袋的第一端口内翻后与曳引绳B密封固定相连,该第一端口随着曳引绳B进行同步上下运动,所述气袋保护箱B底部设有与气袋B内相通的进出气管B;
所述进出气管A和进出气管B均与驱动气源相连,利用驱动气源使得进出气管A和进出气管B进行异步进气和出气,完成对重块A和对重块B同步对轿厢的牵引。
10.一种气曳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气曳升降装置采用利用权利要求9所述耦合牵引装置,所述待牵引对象为安装在电梯井内的轿厢,所述驱动气源为双向风机,所述双向风机的进出口分别与所述进出气管A和气管B相连,通过双向风机的正反转来实现进出气管A和进出气管B的异步充放气,完成对重块A和对重块B同步对轿厢的牵引。
CN201921298689.5U 2019-08-12 2019-08-12 一种集中分布式气曳垂直升降装置、耦合牵引装置及气曳升降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1982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98689.5U CN211198284U (zh) 2019-08-12 2019-08-12 一种集中分布式气曳垂直升降装置、耦合牵引装置及气曳升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98689.5U CN211198284U (zh) 2019-08-12 2019-08-12 一种集中分布式气曳垂直升降装置、耦合牵引装置及气曳升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98284U true CN211198284U (zh) 2020-08-07

Family

ID=71880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98689.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198284U (zh) 2019-08-12 2019-08-12 一种集中分布式气曳垂直升降装置、耦合牵引装置及气曳升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9828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82377A (zh) * 2019-08-12 2019-11-22 刘保恒 一种集中分布式气曳垂直升降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82377A (zh) * 2019-08-12 2019-11-22 刘保恒 一种集中分布式气曳垂直升降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07060B (zh) 配重重量可调的无动力电梯
CN102535912B (zh) 节能型星形分布式地下立体车库
CN211198284U (zh) 一种集中分布式气曳垂直升降装置、耦合牵引装置及气曳升降装置
WO2010054570A1 (zh) 升降装置
CN201850013U (zh) 串联电梯
CN103818830B (zh) 一种可遥控气压制动缆索起重机跑车
WO2010063171A1 (zh) 顶置塔架式数控抽油机
CN108609466A (zh) 智能液体等对重节能环保电梯
CN201385974Y (zh) 一种顶置式曳引传动施工升降机
CN108190738A (zh) 一种矿用单轨吊机起重运输装置
CN108193660B (zh) 一种气压式垂直升船机
CN201132717Y (zh) 曳引传动的单柱单笼升降机
CN107253652A (zh) 一种现有建筑加装梯
CN104495586B (zh) 气动伸缩式电梯
CN106915681B (zh) 可人力爬坡式垂直升降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5321324A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平衡式电梯
CN114162700A (zh) 节能电梯对重自动平衡系统
CN208964352U (zh) 智能液体对重节能环保电梯
CN209145631U (zh) 一种斜坡巷道爬坡助力装置
CN217780445U (zh) 一种集中分布式气曳电梯
CN110482377A (zh) 一种集中分布式气曳垂直升降装置
CN203740908U (zh) 一种可遥控气压制动缆索起重机跑车
CN113830671A (zh) 一种16吨单轨吊用起吊梁
CN205858171U (zh) 一种电梯底坑爬梯装置
CN205932845U (zh) 一种改进型的电梯轿厢系统中的通风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