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94228U - 集尘系统 - Google Patents

集尘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94228U
CN211194228U CN201921148757.XU CN201921148757U CN211194228U CN 211194228 U CN211194228 U CN 211194228U CN 201921148757 U CN201921148757 U CN 201921148757U CN 211194228 U CN211194228 U CN 2111942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collection
collecting
dust collecting
dust coll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4875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海峰
王翼镭
包夕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Keshuo Marine Equipment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Keshuo Marine Equipment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Keshuo Marine Equipment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Keshuo Marine Equipment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4875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942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942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942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aw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尘系统,涉及集尘设备的技术领域,包括第一集尘收集装置和第二集尘收集装置;所述第一集尘收集装置设置在推台锯的台面上方,且所述第一集尘收集装置的进尘口面向所述推台锯的台面设置,所述第二集尘收集装置的进尘口与推台锯的台面连通。解决了集尘系统除尘效果差,对操作者身体造成影响的问题。通过设置在台面上方的第一集尘收集装置对漂浮在台面上方的粉尘进行吸出,与台面连通的第二集尘收集装置对落在台面以及靠近台面的粉尘进行吸出,实现对推台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进行充分且全面的收集,集尘效果好,避免粉尘对工作环境造成的影响。

Description

集尘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尘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集尘系统。
背景技术
推台锯可用于多种材料的纵剖横切,广泛应用于木料加工行业。主要包括滑动台、工作台面等组成。
传统的推台锯在底部吸尘,一般只能将落入推台锯台面上的粉尘进行吸走,也即只能吸取在切割过程中伴随产生的大量粉尘中的很小的部分,切割台面上方仍然会有大部分的粉末烟尘。可见,传统的推台锯的吸尘效果并不理想,粉尘依然会对空间环境造成污染,危害操作者的身体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集尘系统,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集尘系统除尘效果差,对操作者身体造成影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系统,包括:第一集尘收集装置和第二集尘收集装置;
所述第一集尘收集装置设置在推台锯的台面上方,且所述第一集尘收集装置的进尘口面向所述推台锯的台面设置,所述第二集尘收集装置的进尘口与推台锯的台面连通;
所述第一集尘收集装置包括集尘罩组件和第一集尘管道,所述第二集尘收集装置包括吸尘驱动装置和第二集尘管道;
所述集尘罩组件的进尘口面向所述推台锯的台面设置,所述集尘罩组件的排尘口与所述第一集尘管道连接;
所述第二集尘管道的进尘口与推台锯的台面连通,所述吸尘驱动装置分别与第一集尘管道和第二集尘管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集尘罩组件的进尘口沿推台锯的台面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集尘罩组件包括集尘罩和支架;
所述集尘罩连接在所述支架的上端;
沿所述集尘口的进尘方向,所述集尘罩的腔室的侧壁逐渐内缩,所述第一集尘管道与所述集尘罩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集尘罩包括底面板和梯形面侧板;
所述梯形面侧板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梯形面侧板沿所述底面板的周向设置,且依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集尘管道包括侧集尘管和内集尘管;
所述侧集尘管连接在相对的两个所述梯形面侧板上,所述内集尘管连接在所述集尘罩的底面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集尘罩与所述支架上端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下端设置有支脚。
进一步的,还包括集尘装置;
所述集尘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集尘收集装置的排尘口和第二集尘收集装置的排尘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吸尘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风机;
所述电机用于带动所述风机的叶轮运转,所述风机用于产生吸力将所述第一集尘管道和第二集尘管道内的粉尘吸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系统,第一集尘收集装置设置在推台锯的台面上方,且第一集尘收集装置的进尘口面向推台锯的台面设置,第二集尘收集装置的进尘口与推台锯的台面连通。通过设置在台面上方的第一集尘收集装置的进尘口朝向台面,对漂浮在台面上方的粉尘进行吸出,与台面连通的第二集尘收集装置对落在台面以及靠近台面的粉尘进行吸出,实现对推台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进行充分且全面的收集,集尘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尘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尘罩组件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尘罩组件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尘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1-第一集尘收集装置;12-第二集尘收集装置;13-集尘罩组件; 14-第二集尘管道;15-吸尘驱动装置;16-集尘装置;111-侧集尘管;112-内集尘管;131-集尘罩;132-支架;133-底面板;134-梯形面侧板;135-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系统,包括:第一集尘收集装置11和第二集尘收集装置12;第一集尘收集装置11设置在推台锯的台面上方,且第一集尘收集装置11的进尘口面向所述推台锯的台面设置,第二集尘收集装置12的进尘口与推台锯的台面连通。
通过设置在台面上方的第一集尘收集装置11的进尘口朝向台面,对漂浮在台面上方的粉尘进行吸出,与台面连通的第二集尘收集装置12对落在台面以及靠近台面的粉尘进行吸出,实现对推台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进行充分且全面的收集,集尘效果好,避免粉尘对工作环境造成的影响。
其中,第一集尘收集装置11的集尘口朝向台面设置,以使台面上产生的粉尘在漂浮过程中均被第一集尘收集装置11收集,而第二集尘收集装置 12与台面连通,对落在台面上的粉尘进行吸出。
其中,在台面可以设置有集尘槽,第二集尘收集装置12与集尘槽连通,以对台面的粉尘进行吸出。
进一步的,第一集尘收集装置11包括集尘罩组件13和第一集尘管道,第二集尘收集装置12包括吸尘驱动装置15和第二集尘管道14;集尘罩组件13的进尘口面向所述推台锯的台面设置,所述集尘罩组件13的排尘口与所述第一集尘管道连接;第二集尘管道14的进尘口与推台锯的台面连通,吸尘驱动装置15分别与第一集尘管道和第二集尘管道14连接。
通过将集尘罩组件13的进尘口面向推台锯的台面设置,集尘罩组件13 能够对台面上方漂浮的粉尘进行吸出;通过将集尘罩组件13的排尘口与第一集尘管道连接,实现集尘罩组件13收集的粉尘通过第一集尘管道排出。
通过将第二集尘管道14的进尘口与推台锯的台面连通,第二集尘管道 14能够将台面上的粉尘进行吸出。
通过将吸尘驱动装置15分别与第一集尘管道和第二集尘管道14连接,实现一个驱动装置同时对第一集尘收集装置11和第二集尘收集装置12提供吸力,以使快速对推台锯产生的粉尘进行吸出。
其中,集尘系统也可以设置有两个吸尘驱动装置15分别与对应的第一集尘管道和第二集尘管道14连接,实现单独对第一集尘收集装置11和第二集尘收集装置12提供吸力。
进一步的,集尘罩组件13的进尘口沿推台锯的台面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集尘罩组件13的进尘口沿推台锯的台面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以使集尘罩组件13能够对台面上不同位置产生的漂浮的粉尘进行快速的吸出,保证集尘效果。
其中,集尘罩组件13的进尘口的大小以及尺寸可以根据实际的台面的尺寸进行设计,保证集尘罩组件13的进尘口能够较大范围的覆盖台面,进而提高吸尘效果。
进一步的,集尘罩组件13包括集尘罩131和支架132;集尘罩131连接在所述支架132的上端,沿集尘口的进尘方向集尘罩131的腔室的侧壁逐渐内缩,第一集尘管道与所述集尘罩131连接。
集尘罩131连接在支架132的上端,且集尘罩131的腔室的侧壁沿集尘口的进程方向逐渐内缩,实现粉尘在集尘口被较大范围的覆盖,进而被逐渐减小的腔室集中收集,具有更加的手机效果。
其中,集尘罩131类似于喇叭罩,具有较大的开口,沿进尘方向开口逐渐减小,以使粉尘能够既能全部进入到集尘罩131内,又能快速完全的被吸出。
其中,集尘罩131的内侧壁的拐角处为圆弧,避免粉尘在拐角处堵塞堆积,影响集尘罩131的集尘效果。
其中,集尘罩131可以是透明的材质,实现可以肉眼观察集尘罩131 内的粉尘集尘效果,时刻根据实际的集尘效果,进而调整集尘方案。具体为,如果集尘效果差,可以加大吸尘驱动装置15的输出功率,以使第一集尘收集装置11和第二集尘收集装置12具有更大的吸力,进而提高集尘效果。
进一步的,集尘罩131包括底面板133和梯形面侧板134;梯形面侧板 13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梯形面侧板134沿所述底面板133的周向设置。
多个梯形面侧板134沿底面板133的四个边均布设置围成集尘罩131,形成的集尘罩131具有较大的开口,沿开口向底面板133的方向,集尘罩 131的腔室逐渐内缩,实现集尘罩131再将粉尘大面积吸出后,进而集中吸出。
其中,梯形面侧板134可以是等腰梯形,四个等腰梯形相邻设置,围在底面板133的四个边形成集尘罩131。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集尘管道包括侧集尘管111和内集尘管112;侧集尘管111连接在相对的两个所述梯形面侧板134上,所述内集尘管112连接在所述集尘罩131的底面板133上。
第一集尘管道包括与相对的两个梯形面侧板134连接的侧集尘管111 和与底面板133连接的内集尘管112,实现在集尘罩131的中部和尾部分别增加吸力,进而实现快速高效的将粉尘吸出的作用。
其中,连接在相对的两个梯形面侧板134的两个侧集尘管111和连接在底面板133的内集尘管112对集尘罩131内的粉尘进行分段吸出,提高集尘效果。
进一步的,集尘罩131与所述支架132上端铰接。
通过将集尘罩131与支架132上端铰接,可以根据实际的推台锯的台面的高度位置调整集尘罩131倾斜的角度,实现集尘罩131的进尘口能够较大面积的覆盖推台锯的台面上部悬浮的粉尘。
其中,集尘罩131与支架132的交接可以通过铰接轴实现。通过铰接轴将集尘罩131与支架132铰接,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相对旋转集尘罩131 的位置。
进一步的,支架132下端设置有支脚135。
通过在支架132下端设置有支架132,增加支架132下端的稳定性,以使支架132更加的稳固的支撑上端的集尘罩131。
其中,支脚135的投影大于支架132的直径,以使支脚135与地面具有更多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支架132下端的稳定性。
其中,支脚135可以是防护橡胶材质,既能避免支架132下端被环境腐蚀,又能提高支架132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还包括集尘装置16;集尘装置16分别与第一集尘收集装置 11的排尘口和第二集尘收集装置12的排尘口连接。
通过将第一集尘收集装置11的排尘口和第二集尘收集装置12的排尘口分别与集尘装置16连接,实现第一集尘收集装置11和第二集尘收集装置12吸出的粉尘能够能够集中在集尘装置16内进行处理。
其中,集尘装置16可以是集尘袋,集尘袋对第一集尘收集装置11和第二集尘收集装置12吸出的粉尘进行收集。
其中,集尘袋与第二集尘管道14、侧集尘管111、内集尘管112的出尘口连接,实现第一集尘收集装置11和第二集尘收集装置12对粉尘进行全面的收集。
其中,第二集尘管道14、侧集尘管111、内集尘管112的出尘口与集尘袋的下端连接;由于第二集尘管道14、侧集尘管111、内集尘管112的出尘口排出的粉尘具有较大的风压,因此粉尘会向上漂浮,将第二集尘管道14、侧集尘管111、内集尘管112的出尘口与集尘袋的下端连接,实现粉尘更好的被集尘袋收集。
进一步的,吸尘驱动装置15包括电机和风机;电机用于带动所述风机的叶轮运转,风机用于产生吸力将所述第一集尘管道和第二集尘管道14内的粉尘吸出。
吸尘驱动装置15包括的电机带动风机的叶轮转动,叶轮将产生的吸力将第一集尘管道和第二集尘管道14内的分成进行吸出,实现第一集尘收集装置11和第二集尘收集装置12对粉尘进行全面的收集,类似吸尘电机原理。
其中,电机的转速应该很快,因此可以选用串励电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系统,第一集尘收集装置11设置在推台锯的台面上方,且第一集尘收集装置11的进尘口面向推台锯的台面设置,第二集尘收集装置12的进尘口与推台锯的台面连通。通过设置在台面上方的第一集尘收集装置11的进尘口朝向台面,对漂浮在台面上方的粉尘进行吸出,与台面连通的第二集尘收集装置12对落在台面以及靠近台面的粉尘进行吸出,实现对推台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进行充分且全面的收集,集尘效果好,避免粉尘对工作环境造成的影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集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集尘收集装置和第二集尘收集装置;
所述第一集尘收集装置设置在推台锯的台面上方,且所述第一集尘收集装置的进尘口面向所述推台锯的台面设置,所述第二集尘收集装置的进尘口与推台锯的台面连通;
所述第一集尘收集装置包括集尘罩组件和第一集尘管道,所述第二集尘收集装置包括吸尘驱动装置和第二集尘管道;
所述集尘罩组件的进尘口面向所述推台锯的台面设置,所述集尘罩组件的排尘口与所述第一集尘管道连接;
所述第二集尘管道的进尘口与推台锯的台面连通,所述吸尘驱动装置分别与第一集尘管道和第二集尘管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罩组件的进尘口沿推台锯的台面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罩组件包括集尘罩和支架;
所述集尘罩连接在所述支架的上端;
沿所述集尘罩的进尘方向,所述集尘罩的腔室的侧壁逐渐内缩,所述第一集尘管道与所述集尘罩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罩包括底面板和梯形面侧板;
所述梯形面侧板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梯形面侧板沿所述底面板的周向设置,且依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尘管道包括侧集尘管和内集尘管;
所述侧集尘管连接在相对的两个所述梯形面的侧板上,所述内集尘管连接在所述集尘罩的底面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罩与所述支架的上端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下端设置有支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尘装置;
所述集尘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集尘收集装置的排尘口和第二集尘收集装置的排尘口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风机;
所述电机用于带动所述风机的叶轮运转,所述风机用于产生吸力将所述第一集尘管道和第二集尘管道内的粉尘吸出。
CN201921148757.XU 2019-07-19 2019-07-19 集尘系统 Active CN2111942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48757.XU CN211194228U (zh) 2019-07-19 2019-07-19 集尘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48757.XU CN211194228U (zh) 2019-07-19 2019-07-19 集尘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94228U true CN211194228U (zh) 2020-08-07

Family

ID=71883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48757.XU Active CN211194228U (zh) 2019-07-19 2019-07-19 集尘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942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19621A (zh) 一种墙板切割锯
CN206299592U (zh) 一种4,4‑二氯二苯砜生产用水冲泵房废气收集风机
CN206748788U (zh) 一种石材切割吸尘器
CN213540761U (zh) 防尘式离心风机
CN211194228U (zh) 集尘系统
CN208526093U (zh) 一种非氮气激光机尾气收集设备
CN209985144U (zh) 房屋建筑除尘装置
CN205699960U (zh) 一种储存仓专用物料投放除尘系统
CN103610423A (zh) 多角度吸尘的吸尘器
CN207237759U (zh) 一种无尘型饲料搅拌装置
CN207047468U (zh) 一种纺织机纺织尘收集装置
CN206395826U (zh) 充棉装置
KR102053757B1 (ko) 콘크리트 구조물 커팅용 집진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재생 플라스틱 생산방법
CN206463655U (zh) 一种用于结构板切割的配套除尘设备
CN209987074U (zh) 一种木屑吸附装置
KR200479874Y1 (ko) 유량 자동 조절형 사이클론 집진장치
CN207787997U (zh) 防尘激光器及串焊机
CN111014220A (zh) 一种用于有机硅密封胶生产的碳酸钙自动加料装置
CN217434702U (zh) 一种瓷砖加工用分割装置
JP2019124041A (ja) 路面切断装置及び路面切断方法
CN204435453U (zh) 一种吸沙气力提升装置
CN217436897U (zh) 一种煤矿机电运输传动装置
CN214634985U (zh) 高效稳定型除尘处理装置
CN109261684A (zh) 陶瓷加工用吸尘机
CN210909577U (zh) 一种义齿加工工作台上的吸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