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87191U - 监护仪及其壳体组件 - Google Patents

监护仪及其壳体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87191U
CN211187191U CN201921604023.8U CN201921604023U CN211187191U CN 211187191 U CN211187191 U CN 211187191U CN 201921604023 U CN201921604023 U CN 201921604023U CN 211187191 U CN211187191 U CN 2111871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shell
casing
sliding fit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0402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安强
张珍明
郭传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dan Instruments Inc
Original Assignee
Edan Instrument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dan Instruments Inc filed Critical Edan Instruments Inc
Priority to CN20192160402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871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871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871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监护仪及其壳体组件,该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滑动配合结构和第一固定结构均设置于第一壳体上;第二滑动配合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均设置于第二壳体上;第一壳体通过第一滑动配合结构和第二滑动配合结构的滑动配合进而与第二壳体相对滑动定位围成容置空间;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围成容置空间的状态下,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配合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固定。由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滑动配合使得其仅具有沿一个方向上的滑动自由度,并且在滑动到位后,该方向上的自由度被相互配合的固定结构进行固定,从而简化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固定结构,使得拆装更加方便快捷。

Description

监护仪及其壳体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护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监护仪及其壳体组件。
背景技术
便携式多参数监护仪可以实时监护病人的生命体征,以在病人的生命体征出现异常时以声音和视觉的形式发出警报,广泛运用在院外转运、救护车、救护飞机、户外等场合。
监护仪通常包括两个壳体,两个壳体安装形成容置空间,监护仪主体设置在容置空间中。目前,通常将两个壳体采用卡扣连接或者螺钉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当采用螺钉连接时,由于连接螺钉的数量较多,使得两个壳体的安装拆卸过程较为复杂;当采用卡扣连接时,由于壳体长时间使用会出现变形和老化的现象,在进行拆卸时常会出现变形或者爆裂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监护仪及其壳体组件,以解决监护仪的壳体拆装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共同围成容置空间;第一滑动配合结构和第一固定结构,均设置于第一壳体上;第二滑动配合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均设置于第二壳体上;其中,第一壳体通过第一滑动配合结构和第二滑动配合结构的滑动配合进而与第二壳体相对滑动定位围成容置空间;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围成容置空间的状态下,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配合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固定。
可选地,第一滑动配合结构为沿第一方向设置在第一壳体上的滑轨,第二滑动配合结构为设置在第二壳体上的台阶部,滑轨与台阶部配合。
可选地,台阶部设置在第二壳体的相对两侧边沿,壳体组件还包括抵接件,抵接件与台阶部的侧壁间隔设置形成滑槽,滑轨位于滑槽内,且抵接件抵接于第一壳体的内壁。
可选地,第二壳体的第一端上开设有凹槽,第一壳体的第一端上设置有凸台,凸台与凹槽配合连接,其中,第二壳体的第一端为第一壳体相对第二壳体滑动时,与第一壳体首先接触的一端。
可选地,抵接件包括多个,其中一个抵接件设置在第二壳体的第一端上,抵接件与台阶部形成的滑槽与凹槽连通。
可选地,第一壳体包括主体部和遮挡部,主体部为平板状,遮挡部为弧形弯曲状,且遮挡部朝向第二壳体弯曲,凸台设置于遮挡部上。
可选地,第一固定结构为开设在第一壳体的第二端上的第一螺钉孔,第二固定结构为开设在第二壳体的第二端上的第二螺钉孔,壳体组件还包括螺钉紧固件,螺钉紧固件穿设在第一螺钉孔和第二螺钉孔中,以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固定连接。
可选地,壳体组件还包括转接件,转接件上形成有用于与第一螺钉孔配合连接的第一转接孔和用于与第二螺钉孔配合连接的第二转接孔,第一转接孔的轴线与第二转接孔的轴线垂直。
可选地,壳体组件还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第一限位结构设置在第一壳体上,第二限位结构设置在第二壳体上,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配合用于限制第一壳体相对第二壳体在三个相互垂直方向上的自由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监护仪,监护仪包括监护仪主体如前文所述的壳体组件,监护仪主体设置在容置空间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第一壳体上设置第一滑动配合结构和第一固定结构,在第二壳体上设置第二滑动配合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在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装配时,首先通过第一滑动配合结构与第二滑动配合结构的滑动配合将第一壳体相对第二壳体保持在预设的位置处,然后通过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的配合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固定连接,进而实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装配。由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滑动配合使得其仅具有沿一个方向上的滑动自由度,并且在滑动到位后,该方向上的自由度被相互配合的固定结构进行固定,从而简化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固定结构,使得拆装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壳体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第一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圈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壳体组件的剖视结构及其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圈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的第一壳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第二壳体上的第二限位结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2中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监护仪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壳体组件100,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壳体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第一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壳体组件100大体上可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第一滑动配合结构、第一固定结构、第二滑动配合结构以及第二固定结构。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共同围成容置空间12;第一滑动配合结构和第一固定结构均设置于第一壳体10上;第二滑动配合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均设置于第二壳体20上;其中,第一壳体10通过第一滑动配合结构和第二滑动配合结构的滑动配合进而与第二壳体20相对滑动定位围成容置空间12;在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围成容置空间12的状态下,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配合将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第一壳体10上设置第一滑动配合结构和第一固定结构,在第二壳体20上设置第二滑动配合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在将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装配时,首先通过第一滑动配合结构与第二滑动配合结构的滑动配合将第一壳体10相对第二壳体20保持在预设的位置处,然后通过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的配合将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固定连接,进而实现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装配。由于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的滑动配合使得其仅具有沿一个方向上的滑动自由度,并且在滑动到位后,该方向上的自由度被相互配合的固定结构进行固定,从而简化了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固定结构,使得拆装更加方便快捷。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壳体20大体呈箱体状,且在第二壳体20的其中一侧面上形成有开口22,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形成开口22的侧面连接,进而封堵第二壳体20的开口22,形成容置空间12。
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滑动配合结构为沿第一方向设置在第一壳体10上的滑轨11,第二滑动配合结构为设置在第二壳体20上的台阶部21,滑轨11与台阶部21配合。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第一壳体10相对第二壳体20的滑动配合方向,即图中所示的X方向。在第一壳体10朝向第二壳体20的表面上凸出设置有滑轨11,在第二壳体20形成开口22的表面上,环绕开口22的周缘靠近开口22一侧向内凹陷形成有与滑轨11配合的台阶部21。当滑轨11与台阶部21配合时,滑轨11位于周缘的内侧,从而限制第一壳体10相对第二壳体20沿与第一方向X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的自由度,即图中所示的Y方向的自由度。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台阶部21设置在第二壳体20的相对两侧边沿。通过在第二壳体20的沿第二方向Y的相对两侧设置台阶部21,并在第一壳体10的沿第二方向Y的相对两侧设置与之对应的滑轨11,可以使得第一壳体10相对第二壳体20滑动时受力均匀,且也可以使得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连接更加稳定。
可以理解地,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一壳体10朝向第二壳体20的表面上设置台阶部21,在第二壳体20朝向第一壳体10的表面上设置与之配合的滑轨11,其具体设置方式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图3是图1中圈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壳体组件100还包括抵接件30,抵接件30与台阶部21的侧壁间隔设置形成滑槽32,滑轨11位于滑槽32内,且抵接件30抵接于第一壳体10的内壁。
具体地,抵接件30设置于开口22的内侧壁上,并突出于台阶部21的底表面,以与台阶部21的侧壁间隔设置。在台阶部21的侧壁和抵接件30之间夹设形成滑槽32,当第一壳体10相对第二壳体20滑动时,滑轨11在滑槽32内移动,抵接件30抵接于第一壳体10的内壁,从而限制第一壳体10相对第二壳体20在第二方向Y上的自由度,使得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连接更加稳定。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抵接件3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抵接件30间隔设置在第二壳体20形成开口22的内侧壁上。通过设置多个间隔的抵接件30,一方面可以降低第一壳体10相对第二壳体20滑动时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摩擦力,便于滑动;另一方面也可以对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变形提供避让空间,避免在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中的一者发生变形时,造成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无法装配。
可选地,如图1和图4所示,图4是图1中的壳体组件的剖视结构及其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第二壳体20的第一端上开设有凹槽24,第一壳体10的第一端上凸出设置有凸台14,凸台14与凹槽24配合连接,其中,第二壳体20的第一端为第一壳体10相对第二壳体20滑动时,与第一壳体10首先接触的一端。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相对第二壳体20沿图中所示的箭头方向滑动连接。第一壳体10的第一端为上部,第二壳体20的第一端为上部。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壳体20的上部开设凹槽24,在第一壳体10的上部设置凸台14,当第一壳体10相对第二壳体20固定时,凸台14插置在凹槽24中,从而将第一壳体10的上部和第二壳体20的上部固定连接,进而简化了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固定结构,使得拆装更加便捷。
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二壳体20的上部设置凸台14,在第一壳体10的上部开设凹槽24,当第一壳体10相对第二壳体20固定时,凸台14插置在凹槽24中,从而将第一壳体10的上部和第二壳体20的上部固定连接。
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的第一端为底部,第二壳体的第一端为底部,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互配合的表面上分别设置凸台和凹槽,并将第一壳体相对第二壳体沿图中所示的箭头反方向滑动配合定位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一壳体10包括主体部16和遮挡部18,主体部16为平板状,遮挡部18为弧形弯曲状,且遮挡部18朝向第二壳体20弯曲,凸台14设置于遮挡部18上。
具体地,遮挡部18与主体部16的远离放置平面的一端连接,并朝向第二壳体20方向弯折,进而遮挡在第二壳体20的顶部。一方面,当壳体组件100放置于放置平面上时,主体部16相对放置平面倾斜设置,以便于从监护仪上方滴落的液体自第一壳体10的表面留下,降低液体的停滞时间,避免液体进入壳体组件100的内部。另一方面,遮挡部18可以遮挡开设在第二壳体20上的散热孔26,进而防止液体经第二壳体20进入监护仪的壳体组件100内部。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凸台14设置于遮挡部18的遮盖于第二壳体20顶部的表面上,以避免第二壳体20上与凸台14对应的凹槽24暴露在外,防止雨水自凹槽24进入壳体组件100内部。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5所示,图5是图1中圈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一个抵接件30设置在第二壳体20的第一端上,抵接件30与台阶部21形成的滑槽32与凹槽24连通。
具体地,抵接件30与围成凹槽24的边缘顺滑连接,以使得滑槽32与凹槽24平滑过渡。设置在第二壳体20第一端上的抵接件30,可以为滑轨11导向,便于滑轨11顺利与台阶部21进行配合。
在以上实施例中,是通过设置相互配合的滑轨11和台阶部21实现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滑动配合的。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相互配合的导杆和导柱,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结构为开设在第一壳体的第二端上的第一螺钉孔,第二固定结构为开设在第二壳体的第二端上的第二螺钉孔,壳体组件还包括螺钉紧固件,螺钉紧固件穿设在第一螺钉孔和第二螺钉孔中,以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固定连接。
具体地,在第一壳体的底部开设有第一螺钉孔,在第二壳体的底部开设有第二螺钉孔,螺钉紧固件穿设在第一螺钉孔和第二螺钉孔中,以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6所示,图6是图2中的第一壳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壳体组件100还包括转接件40,转接件40上形成有用于与第一螺钉孔13配合连接的第一转接孔41和用于与第二螺钉孔23配合连接的第二转接孔43,第一转接孔41的轴线与第二转接孔43的轴线垂直。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螺钉孔13形成在第一壳体10朝向第二壳体20的表面上。如图1所示,第二螺钉孔23形成在第二壳体20的底面上。第一螺钉孔13与第一转接孔41螺接,第二螺钉孔23与第二转接孔43螺接,从而实现了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固定。通过设置转接件40上的第一转接孔41的轴线与第二转接孔43的轴线垂直,可以使得第一螺钉孔13和第二螺钉孔23位于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即,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螺钉孔13设置在第一壳体10的侧壁上,将第二螺钉孔23设置在第二壳体20的底面上,以提升第二壳体20的底面的平整度。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沿Y方向的相对两侧通过相互配合的第一滑动配合结构和第二滑动配合结构进行限位,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上部通过相互配合的凸台14和凹槽24进行限位,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底部通过螺钉紧固件进行连接,从而实现了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紧固连接,连接结构简单,拆装效率较高。
可选地,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设置为相互配合的卡扣结构,以将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卡接。或者将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设置为相互配合的磁铁结构,以将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通过磁吸作用吸合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对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的设置形式进行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如图7和图8所示,图7是第二壳体上的第二限位结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2中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壳体组件100还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限位结构50和第二限位结构60,第一限位结构50设置在第一壳体10上,第二限位结构60设置在第二壳体20上,第一限位结构50和第二限位结构60配合用于限制第一壳体10相对第二壳体20在三个相互垂直方向上的自由度。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二限位结构60设置在开口22的内侧壁上,包括第一板体62、第二板体64和第三板体66。其中,第一板体62与开口22的内侧壁垂直连接,第二板体64和第三板体66垂直连接于第一板体62的相邻两侧边,以与第一板体62围设形成卡槽68。
如图8所示,第一限位结构50为形成在第一壳体10朝向第二壳体20表面上的卡勾,当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配合时,卡勾容置于卡槽68内,从而限制第一壳体10在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以及第三方向Z上的自由度,进而提升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连接稳定性,避免第一壳体10相对第二壳体20发生移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监护仪200,如图9所示,图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监护仪的分解结构示意图。监护仪200包括监护仪主体210和壳体组件220,监护仪主体210设置于壳体组件220的容置空间内。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壳体组件220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壳体组件100的结构相同,请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第一壳体10上设置第一滑动配合结构和第一固定结构,在第二壳体20上设置第二滑动配合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在将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装配时,首先通过第一滑动配合结构与第二滑动配合结构的滑动配合将第一壳体10相对第二壳体20保持在预设的位置处,然后通过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的配合将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固定连接,进而实现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装配。由于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的滑动配合使得其仅具有沿一个方向上的滑动自由度,并且在滑动到位后,该方向上的自由度被相互配合的固定结构进行固定,从而简化了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固定结构,使得拆装更加方便快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
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共同围成容置空间;
第一滑动配合结构和第一固定结构,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上;
第二滑动配合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上;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通过所述第一滑动配合结构和所述第二滑动配合结构的滑动配合进而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滑动定位围成所述容置空间;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围成所述容置空间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和所述第二固定结构配合将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配合结构为沿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滑轨,所述第二滑动配合结构为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的台阶部,所述滑轨与所述台阶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相对两侧边沿,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抵接件,所述抵接件与所述台阶部的侧壁间隔设置形成滑槽,所述滑轨位于所述滑槽内,且所述抵接件抵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端上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端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凹槽配合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壳体相对所述第二壳体滑动时,与所述第一壳体首先接触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件包括多个,其中一个所述抵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端上,所述抵接件与所述台阶部形成的滑槽与所述凹槽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主体部和遮挡部,所述主体部为平板状,所述遮挡部为弧形弯曲状,且所述遮挡部朝向所述第二壳体弯曲,所述凸台设置于所述遮挡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为开设在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端上的第一螺钉孔,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为开设在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端上的第二螺钉孔,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螺钉紧固件,所述螺钉紧固件穿设在所述第一螺钉孔和所述第二螺钉孔中,以将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转接件,所述转接件上形成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螺钉孔配合连接的第一转接孔和用于与所述第二螺钉孔配合连接的第二转接孔,所述第一转接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转接孔的轴线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配合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壳体相对所述第二壳体在三个相互垂直方向上的自由度。
10.一种监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护仪包括监护仪主体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所述监护仪主体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
CN201921604023.8U 2019-09-23 2019-09-23 监护仪及其壳体组件 Active CN2111871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04023.8U CN211187191U (zh) 2019-09-23 2019-09-23 监护仪及其壳体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04023.8U CN211187191U (zh) 2019-09-23 2019-09-23 监护仪及其壳体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87191U true CN211187191U (zh) 2020-08-07

Family

ID=71878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04023.8U Active CN211187191U (zh) 2019-09-23 2019-09-23 监护仪及其壳体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871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8493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latching mechanism
US7082036B2 (en) Bezel mounting assembly
TWI540410B (zh) 具有支撐結構之電子裝置
US9220174B2 (en) Pedestal for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WO2017197816A1 (zh) 装配结构,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装配方法
CN102905480A (zh) 电子装置壳体
US11272635B2 (en) Frame and electronic frame
CN211187191U (zh) 监护仪及其壳体组件
US8551634B2 (en) Computer enclosure with battery holding structure
EP2506069A2 (en) Display device
JP2012220762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液晶テレビジョン装置
US8570733B2 (en) Fastening device for data storage device
CN210576406U (zh) 天线安装结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US11128008B2 (en) Battery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201343056A (zh) 資料存取器固定裝置
TWI461141B (zh) 卡合模組及應用其的可攜式電子裝置
CN110837277A (zh) 带有快速拆装硬盘框架的机箱
CN218603083U (zh) 扣具
US20130105422A1 (en) Fixing device for data storage device
CN218547872U (zh) Led显示装置及其定位组件
US20140139999A1 (en) Portable computer with latch mechanism
US8605432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8860923B (zh) 一种周转箱配套用固定卡扣
CN211628181U (zh) 散热器
CN113558353B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