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80101U - 一种rc电子盒检测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rc电子盒检测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80101U
CN211180101U CN201922208176.7U CN201922208176U CN211180101U CN 211180101 U CN211180101 U CN 211180101U CN 201922208176 U CN201922208176 U CN 201922208176U CN 211180101 U CN211180101 U CN 2111801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circuit
acquisition
seat
discha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0817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鹏
林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Artists Rail Transi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Artists Rail Transi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Artists Rail Transi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Artists Rail Transi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0817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801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801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801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nd Detecting Electric Faul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RC电子盒检测仪,包括RC检测模块、检测采集控制板、工控主机、检测座和放电座,所述工控主机通过第一通讯接口与检测采集控制板连接,工控主机与RC检测模块通过第二通讯接口连接,检测座通过焊接方式与检测采集控制板连接;检测采集控制板设有数据采集部和控制部,采集部设有三级电路,用以通过继电器采集充放电曲线数据,控制部设有控制电路的锁存芯片;采集部设有三级电路,用以通过继电器采集充放电曲线数据,利用电容的充放电特性,采集电容电路充放电曲线与预先设置的电路特性曲线进行比较判断电路是否正常;控制部利用锁存芯片,实现控制电路,实现利用少量的IO控制多个继电器,来实现28路引脚的自由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RC电子盒检测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RC电子盒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RC电子盒检测仪。
背景技术
我国铁路行业迅速发展为了保障铁路运行的安全,电子盒检测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任务,够批量检测、安装方便、不存在任何安全隐患,但是至今为止还没有出现一种操作简单,且检测技术精度不高,难以对隐蔽性损伤实现有效检测;因此,研究一款能够适用于RC电子盒检测的设备尤为迫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RC电子盒检测仪。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RC电子盒检测仪,包括RC检测模块、检测采集控制板、工控主机、检测座和放电座,所述工控主机的一端通过第一通讯接口与检测采集控制板连接,工控主机的另一端与RC检测模块通过第二通讯接口连接,检测座通过焊接方式与检测采集控制板连接;检测采集控制板设有数据采集部和控制部,采集部设有三级电路,用以通过继电器采集充放电曲线数据,控制部设有控制电路的锁存芯片。
具体的是,所述RC电子盒检测仪还设有显示器、打印机、音箱和输入设备。
具体的是,所述放电座为单独电路。
具体的是,所述检测采集控制板的CPU采用高性能32位芯片STM32F103RBT6。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采集部设有三级电路,用以通过继电器采集充放电曲线数据,利用电容的充放电特性,采集电容电路充放电曲线与预先设置的电路特性曲线进行比较判断电路是否正常;控制部利用锁存芯片,实现控制电路,实现利用少量的IO控制多个继电器,来实现28路引脚的自由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控制板的CPU的原理图。
图3是采集部原理图。
图4是控制部部分原理图。
图中:1-工控主机;2-RC检测模块;3-检测采集控制板;4-检测座;5-放电座;6-RC检测模块电源;7-电源;8-打印机;9-显示器;10-音箱;11-输入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一种RC电子盒检测仪,RC电子盒检测仪由设备电源7(为12V、50W开关电源)、RC检测模块电源6(±10V)、RC检测模块2、检测采集控制板3、工控主机1、检测座4、放电座5、显示器9、打印机8、音箱10、输入模块11组成,工控主机1的一端通过第一通讯接口RS232与检测采集控制板3连接,工控主机1的另一端与RC检测模块2通过第二通讯接口RS232连接,检测座4通过焊接方式与检测采集控制板3连接;检测采集控制板3设有数据采集部和控制部,数据采集部设有三级电路,用以通过继电器采集充放电曲线数据,控制部设有控制电路的锁存芯片。
如图2所示,检测采集控制板3的CPU采用高性能32位芯片STM32F103RBT6;充放电曲线数据采集部分设计为三个级别的电路,如图3所示,通过继电器控制切换,不同的充放电电路;如图4所示控制部利用锁存芯片,实现控制电路,实现利用少量的IO控制多个继电器,来实现28路引脚的自由连接;放电座为单独电路,直接将各个引脚用10欧姆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一种利用阻容元器件特性、阻容元器件检测原理、多继电器控制电路对RC电子盒进行智能测试的仪器设备,主要应用于铁路电务段的RC电子盒的检测领域,测试仪集成59路继电器控制,对RC电子盒的任意引脚进行组合检测,能够自动对RC电子盒进行测试,判断测试结果是否符合要求;利用电桥测试原理,集成RC测试电桥模块电路;利用电容的充放电特性,采集电容电路充放电曲线与预先设置的电路特性曲线进行比较判断电路是否正常;利用电解电容的正负极的漏电流不同特性,来检测电路中电容的正负极;利用二极管的正负极导通特性,来检测RC电子盒指定引脚间是否有二极管,二极管是否正常;测试仪集数据采集、扫描录入(设备可以设置测试程式即产品检测参数,按照测试程式,自动控制继电器接通相应的设置引脚进行测试,并且按照程式设置符合参数,进行对比)、语音提示、数据显示(RC电子盒元器件特征参数及检测结果直接在显示终端进行显示)、数据分析、数据存储、数据查询、标签打印于一体。
本文中所说的RC即为阻容。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Claims (4)

1.一种RC电子盒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RC检测模块、检测采集控制板、工控主机、检测座和放电座,所述工控主机的一端通过第一通讯接口与检测采集控制板连接,工控主机的另一端与RC检测模块通过第二通讯接口连接,检测座通过焊接方式与检测采集控制板连接;检测采集控制板设有数据采集部和控制部,数据采集部设有三级电路,用以通过继电器采集充放电曲线数据,控制部设有控制电路的锁存芯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C电子盒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RC电子盒检测仪还设有显示器、打印机、音箱和输入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C电子盒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座为单独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C电子盒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采集控制板的CPU采用高性能32位芯片STM32F103RBT6。
CN201922208176.7U 2019-12-11 2019-12-11 一种rc电子盒检测仪 Active CN2111801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08176.7U CN211180101U (zh) 2019-12-11 2019-12-11 一种rc电子盒检测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08176.7U CN211180101U (zh) 2019-12-11 2019-12-11 一种rc电子盒检测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80101U true CN211180101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08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08176.7U Active CN211180101U (zh) 2019-12-11 2019-12-11 一种rc电子盒检测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801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25397A (zh) 动力电池回收方法和系统
CN102680908B (zh) 电池状态检测记录分析仪的内部控制方法
CN211180101U (zh) 一种rc电子盒检测仪
CN106353685A (zh) 一种电池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
CN216117821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bms老化工装
CN116430824A (zh) 一种车辆控制器的静电流测试系统和方法
CN207248927U (zh) 一种开关矩阵
CN212229119U (zh)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全自动检验装置
CN210155284U (zh) 一种充电桩电池检测装置
CN208477033U (zh) 一种交流充电桩现场检测设备
CN107478927B (zh) 一种基于模块化模拟电池单体的电池管理系统检测设备
CN111983371A (zh) 新能源汽车高压回路预充系统循环耐久试验装置
CN201152937Y (zh) 电源防呆装置
CN111883864A (zh) 动力电池包测试组件与实训平台
CN101738540B (zh) 一种自动测量电接口静态特性的方法
CN217689303U (zh) 一种免插拔的便携式继电器板测试装置
CN109917215A (zh)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组件老化测试装置
CN111426961A (zh) 一种移动电源快充放性能测试方法
CN203490344U (zh) 一种储能用高压包测试装置
CN108407658A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电池管理系统
CN218630122U (zh) 一种用于储能设备的测试装置
CN217787264U (zh)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模拟测试老化柜
CN214225289U (zh) 电池保护板测试仪
CN213689911U (zh) 一种点火通道通断性自动检测装置
CN109669128A (zh) 综合安全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Bao Guimin

Inventor after: Liu Peng

Inventor after: Lin Yan

Inventor before: Liu Peng

Inventor before: Lin 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