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78653U - 城市内涝水位监测结构 - Google Patents

城市内涝水位监测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78653U
CN211178653U CN201922391476.3U CN201922391476U CN211178653U CN 211178653 U CN211178653 U CN 211178653U CN 201922391476 U CN201922391476 U CN 201922391476U CN 211178653 U CN211178653 U CN 2111786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level
support column
level sensing
urban waterlogging
monitor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9147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田
张平新
余锦洲
汪旭伟
杨学军
罗锦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ongy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ongy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ongyu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ongy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9147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786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786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786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测结构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城市内涝水位监测结构,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呈内部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支撑柱立设于城市低洼地段,所述支撑柱侧壁的底部开设有第一进水孔,所述第一进水孔连通至所述支撑柱的内部;水位传感探头,所述水位传感探头设于所述支撑柱的内壁,所述水位传感探头的数量具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水位传感探头由下而上间隔布置;数据采集器,所述数据采集器与多个所述水位传感探头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给出的一种城市内涝水位监测结构,能够及时监测水位的高度,以及时对交通进行疏通,避免交通堵塞。

Description

城市内涝水位监测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监测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城市内涝水位监测结构。
背景技术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降雨强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也有可能形成积水。
目前,为了应对雨天城市内涝的情况,一般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临时调配,通过人工指挥车辆改道疏散,以避免发生拥堵。
但是,上述这种方法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且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临时调配,并不能在第一时间将所有情况覆盖到位,城市内涝监测不及时,仍然容易造成交通拥堵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城市内涝水位监测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城市内涝监测不及时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城市内涝水位监测结构,包括:
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呈内部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支撑柱立设于城市低洼地段,所述支撑柱侧壁的底部开设有第一进水孔,所述第一进水孔连通至所述支撑柱的内部;
水位传感探头,所述水位传感探头设于所述支撑柱的内壁,所述水位传感探头的数量具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水位传感探头由下而上间隔布置;
数据采集器,所述数据采集器与多个所述水位传感探头电性连接。
可选的,多个所述水位传感探头自所述支撑柱的底部由下而上均匀间隔布置。
可选的,所述水位传感探头包括两间隔布置的导电片,两所述导电片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数据采集器。
可选的,所述水位传感探头通过黏胶贴合于所述支撑柱的内壁。
可选的,所述数据采集器设于所述支撑柱内,且所述数据采集器设于所述水位传感探头的上方。
可选的,所述数据采集器上设有通讯天线,所述通讯天线用于无线通讯。
可选的,该城市内涝水位监测结构还包括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与所述数据采集器电性连接。
可选的,所述太阳能板设于所述支撑柱的顶部,且所述太阳能板封盖于所述支撑柱的内部。
可选的,所述支撑柱的侧壁还开设有第二进水孔,所述第二进水孔位于第一进水口的上方。
可选的,所述支撑柱的底部还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用于固定于城市低洼地段的地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城市内涝水位监测结构,水分自第一进水孔进入支撑柱的内部,并通过所设置的多个水位传感探头,以监测不同高度是否存在积水,数据采集器接收并分析各个水位传感探头的监测信息,进而及时测得水位的高度,数据采集器将该积水情况可以传输到指挥中心,进而可以及时对交通进行疏通,以避免交通堵塞。并且,将水位传感探头设于支撑柱的内壁,也可以避免积水中的杂物对水位传感探头造成损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城市内涝监测不及时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城市内涝水位监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所给出的城市内涝水位监测结构,用于监测城市内涝的水位高度,及时对交通进行疏通,以避免交通堵塞。
参照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城市内涝水位监测结构,包括:
支撑柱11,支撑柱11呈内部中空的管状结构,支撑柱11立设于城市低洼地段,支撑柱11侧壁的底部开设有第一进水孔11a,第一进水孔11a连通至支撑柱11的内部;
水位传感探头13,水位传感探头13设于支撑柱11的内壁,水位传感探头13的数量具有多个,且多个水位传感探头13由下而上间隔布置;
数据采集器15,数据采集器15与多个水位传感探头13电性连接。
支撑柱11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形状,当然,也可以矩形形状,根据需要,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此处所说的管状结构并不限制其横截面的形状。同样的,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将支撑柱11设于城市低洼地段,根据实际使用需求,也可设于其他位置,此处所说的立设于城市低洼地段仅为了便于使用说明。
上述水位传感探头13是用于监测该水平面上是否有积水的存在。
另外,数据采集器15可以设置在远离该支撑柱11的位置,也可以邻近该支撑柱11进行设置,通过该数据采集器15接收各个水位传感探头13的监测信息,分析处理后传输到指挥中心,进而可实时对城市低洼地段的水位进行监测。
本实施例中,水分自第一进水孔11a进入支撑柱11的内部,并通过所设置的多个水位传感探头13,以监测不同高度是否存在积水,数据采集器15接收并分析各个水位传感探头13的监测信息,进而及时测得水位的高度,数据采集器15将该积水情况可以传输到指挥中心,进而可以及时对交通进行疏通,以避免交通堵塞。并且,将水位传感探头13设于支撑柱11的内壁,也可以避免积水中的杂物对水位传感探头13造成损坏。
请结合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多个水位传感探头13自支撑柱11的底部由下而上均匀间隔布置。
上述多个水位传感探头13均匀间隔布置,以便于得知不同积水下水位的高度,方便对该道路是否能够通行进行判断。并且,通过水位传感探头13监测不同水位高度的时间,可以预估水位的涨幅速度,以便提前对交通进行疏通。
本实施例中,水位传感探头13包括两间隔布置的导电片,两导电片分别电性连接于数据采集器15。
这样,当水面到达该水位传感探头13的高度时,两导电片通过水体电性导通,该导通信号即传输至数据采集器15内,以得知水面到达的高度,信号传输及时,且结构便于安装。
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水位传感探头13也可以为超声波式液位传感器,此时该液位传感器可以仅设一个,但不限于一个,通过发射的超声波信号得知液面的高度,进而得知水位高度。
另外,上述水位传感探头13通过黏胶贴合于支撑柱11的内壁。
这种方式固定稳定,结构简单,且便于拆卸。同样的,水位传感探头13与数据采集器15之间的线材可以贴合固定在支撑柱11的内壁,避免因水体的流动,使线材断开,或是线材搭接掉落至水体下致使的短路现象。
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固定上述水位传感探头13,在支撑柱11的内壁凸出有一插接块,插接上块设有两插接槽,水位传感探头13的两导电片即嵌设于两插接槽内,实现固定,且为了避免导电片因水的浮动脱离插接槽内,导电片与插接槽是过渡配合的,这样,同时便于拆装。
请结合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数据采集器15设于支撑柱11内,且数据采集器15设于水位传感探头13的上方。
即,数据采集器15同样设于支撑柱11内,以提高该监测结构的整体性,同时减少线材的线程,节约成本,该数据采集器15的表面是设有防水封装结构的,该防水封装结构为防水封装胶,避免雨水渗漏导致该数据采集器15无法工作。
本实施例中,为了支撑固定该数据采集器15,在支撑柱11内部设有一支撑结构,采集器即架设于该支撑结构上,该支撑结构可以为横设在支撑柱11内部的支撑横板,支撑横板与支撑柱11固定连接,实现支撑,当然,该支撑结构也可以为固定在支撑柱11内壁的L型钢,上述这种结构结构简单,且便于拆装该数据采集器15。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数据采集器15也可以与支撑柱11的内壁固定连接,即直接通过螺钉,使数据采集器15固定在支撑柱11的内壁,实现固定。
此外,数据采集器15上设有通讯天线,通讯天线用于无线通讯。
本实施例所给出的数据采集器15可以通过通讯天线实现无线连接,具体的是通过NB-IOT无线传输与云端服务器相连接,指挥中心与该云端服务器相连接,以获取所监测的水位数据,指挥中心随即可向指挥人员及时派发指令,以进行交通疏导。
在其他实施例中,用户终端的地图app与该云端服务器信号连接,用户还可通过地图app获知云端服务器的信息,以得知各条道路的水位情况,自主进行路线规划,以避免交通堵塞。
另外,该城市内涝水位监测结构还包括太阳能板,太阳能板与数据采集器15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所给的数据采集器15是内置有蓄电池的,所设的太阳能板通过与该数据采集器15电性连接,实现对数据采集器15的充电,以保证该监测结构的持久使用,无需频繁的对电池进行更换。
并且,太阳能板是设于支撑柱11的顶部,且太阳能板封盖于支撑柱11的内部。
太阳能板设于支撑柱11的顶部,以便接收光能,充电效率高,并且同时可作为挡板,避免雨水直接渗漏进支撑柱11的内部,而导致内部结构损坏或监测不准确的情况。
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太阳能板为倾斜设置,且其竖向投影是超过支撑柱11的,这样,一方面可通过该太阳能板起到雨水遮挡的作用,另一方面,还保证了内部数据采集器15稳定的无线通信。
请结合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支撑柱11的侧壁还开设有第二进水孔11b,第二进水孔11b位于第一进水口的上方。
在雨水较多时,支撑柱11内部的水位与外部的水位会存在不平齐的情况,此时一般为第一进水口堵塞,或第一进水口进入的进水速度过慢,因此,会在第一进水口上方新增第二进水孔11b,以保证内外水位平齐,当然,根据需要,还可设第三、第四进水口,此处不作限制。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扩大该第一进水口的口径,以使内外水位平齐。
另外,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水口的最低面是与最底部的水位传感探头13平齐的。本实施例中,该最底部水位传感探头13的设置位置为车辆通过的最高水面高度,一旦最底部的水位传感探头13监测到水位,即可判定为禁止车辆通行,以及时疏散交通。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最底部的水位传感探头13可以与地表平齐,用以监测是否降水、或是水分堆积。在又一实施例中,上述两种水位传感探头13可以同时存在,即所设置的多个水位传感探头13中,至少有两个分别设置在车辆通过的最高水面高度和与地表平齐的位置,这样,监测效果更好,更易及时进行反应。
请结合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支撑柱11的底部还设有支撑板111,支撑板111用于固定于城市低洼地段的地面。
支撑板111的上设有多个安装孔,通过该安装孔以将该支撑板111固定安设于地面上。
本实施例中,该支撑板111是设于地面的表面的,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地面挖设一凹坑,该支撑板111即嵌设于该凹坑内,且支撑板111的上表面平齐于地面的表面,一方面,支撑柱11能够稳定放置,另一方面,更易水分进入该支撑柱11内,以便进行水位监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城市内涝水位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呈内部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支撑柱立设于城市低洼地段,所述支撑柱侧壁的底部开设有第一进水孔,所述第一进水孔连通至所述支撑柱的内部;
水位传感探头,所述水位传感探头设于所述支撑柱的内壁,所述水位传感探头的数量具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水位传感探头由下而上间隔布置;
数据采集器,所述数据采集器与多个所述水位传感探头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内涝水位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水位传感探头自所述支撑柱的底部由下而上均匀间隔布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城市内涝水位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传感探头包括两间隔布置的导电片,两所述导电片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数据采集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城市内涝水位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传感探头通过黏胶贴合于所述支撑柱的内壁。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城市内涝水位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器设于所述支撑柱内,且所述数据采集器设于所述水位传感探头的上方。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城市内涝水位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器上设有通讯天线,所述通讯天线用于无线通讯。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城市内涝水位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城市内涝水位监测结构还包括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与所述数据采集器电性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城市内涝水位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板设于所述支撑柱的顶部,且所述太阳能板封盖于所述支撑柱的内部。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城市内涝水位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的侧壁还开设有第二进水孔,所述第二进水孔位于第一进水口的上方。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城市内涝水位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的底部还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用于固定于城市低洼地段的地面。
CN201922391476.3U 2019-12-25 2019-12-25 城市内涝水位监测结构 Active CN2111786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91476.3U CN211178653U (zh) 2019-12-25 2019-12-25 城市内涝水位监测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91476.3U CN211178653U (zh) 2019-12-25 2019-12-25 城市内涝水位监测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78653U true CN211178653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02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91476.3U Active CN211178653U (zh) 2019-12-25 2019-12-25 城市内涝水位监测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786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82830B (zh) 城市内涝监测预报预警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EP2620562A1 (en) System, method and use for minitoring a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in a storm drain
CN105894742A (zh) 基于实时降雨量观测地质灾害警示防范区的监测预警方法
CN111780829B (zh) 一种用于排水井盖的堵塞检测系统及堵塞检测方法
JP2017181054A (ja) 水位計測装置
CN108562410A (zh) 一种管道漏点自动监测报警系统
CN105587028A (zh) 一种排涝智能预警装置
CN211178653U (zh) 城市内涝水位监测结构
CN210119259U (zh) 基于LoRa技术的隧道水位监测装置
CN112982504B (zh) 一种电渗纠偏淤泥海域倾斜筒型风电基础装置及试验方法
CN208350296U (zh) 一种管道漏点自动监测报警系统
CN109060078A (zh) 一种水位监控装置
CN205537843U (zh) 一种城市内涝自动监测站
CN109505341B (zh) 一种物联网浮力窨井
CN212903432U (zh) 内涝积水点水位监测系统
CN205120996U (zh) 一种全天候道路强降雨检测仪
CN114062633A (zh) 一种新型定点环境监测装置
CN219039398U (zh) 一种便携式应急气象监测设备
CN112309079A (zh) 一种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预警管理系统及方法
CN214986061U (zh) 一种长输油气管道雨季巡检用防水无人机
CN205426275U (zh) 一种城市地下排水管网用水位监测仪
CN217027401U (zh) 一种高架道路智能雨水井座
CN216339921U (zh) 一种园林坡道雨水收集装置
CN220666436U (zh) 排水井盖
CN210287531U (zh) 测试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