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78156U - 无人靶机 - Google Patents

无人靶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78156U
CN211178156U CN201922436698.2U CN201922436698U CN211178156U CN 211178156 U CN211178156 U CN 211178156U CN 201922436698 U CN201922436698 U CN 201922436698U CN 211178156 U CN211178156 U CN 2111781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one
middle section
machine body
section
t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3669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朝阳
董晓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Hagong Lanhang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Robot (yueyang) Military And Civilian Integr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Robot (yueyang) Military And Civilian Integr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Robot (yueyang) Military And Civilian Integr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92243669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781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781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781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人靶机,包括:头罩,头罩为圆截面放样体;机身中段,位于头罩后端,机身中段采用面积率设计以使无人靶机的横截面积呈规律变化;机身尾部,位于机身中段远离头罩的一端,机身尾部呈锥台状结构,锥台状结构的横截面积沿远离机身中段的方向逐渐减小;大后掠边条翼,两条大后掠边条翼分别设置在机身中段的两侧并位于头罩的后端;机翼,两个机翼分别设置在机身中段的两侧并位于大后掠边条翼的后端;平尾,两个平尾分别设置在机身中段的尾部两侧;垂尾,垂直设置在机身中段的尾部。本实用新型中的无人靶机的气动外形可以实现高速、高机动飞行,可以满足各科研单位航空/防空武器系统科研、鉴定、评估及部队训练、演习等任务。

Description

无人靶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无人靶机。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行器。随着无人机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无论是行业无人机还是消费无人机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以多旋翼飞行器为代表的小型无人飞行器,在各个领域中都开始广泛应用。无人机作为一个飞行平台,搭载不同的载荷往往能在不同的领域实现不同的用途。例如搭载药箱及喷射系统的植保无人机、搭载灭火模块的消防无人机等。
近些年来,高速高机动无人靶机的研究与设计领域进入大发展时期,这促使了各军事大国在对此类高空高速飞行器进行精确打击的武器系统(如导弹、战斗机等)研究方面上的崛起。为了测试这些武器系统的性能,仿真模拟器和真实打靶环境是两种常用的试验方法。虽然仿真模拟器有一定的实际作用,但仍然无法替代真实打靶环境中的靶机。因此,无人靶机,特别是高速高机动无人靶机,在军事演习以及武器试验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作为一种主要的航空靶标,靶机是一种有升力面、有动力、可依靠自动驾驶仪和无线电系统作机动飞行的无人机。它可以模拟目标飞机的各种特性,如几何外形、飞行性能、红外雷达特征等。然而,现有的无人靶机难于满足各科研单位航空/防空武器系统科研、鉴定、评估及部队训练、演习任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靶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无人靶机难于满足各科研单位航空/防空武器系统科研、鉴定、评估及部队训练、演习等任务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人靶机,包括:头罩,所述头罩为圆截面放样体;机身中段,所述机身中段位于所述头罩后端,所述机身中段采用面积率设计以使所述无人靶机的横截面积呈规律变化;机身尾部,所述机身尾部位于所述机身中段远离所述头罩的一端,所述机身尾部呈锥台状结构,所述锥台状结构的横截面积沿远离所述机身中段的方向逐渐减小;大后掠边条翼,两条所述大后掠边条翼分别设置在所述机身中段的两侧并位于所述头罩的后端;机翼,两个所述机翼分别设置在所述机身中段的两侧并位于所述大后掠边条翼的后端;平尾,两个所述平尾分别设置在所述机身中段的尾部两侧;垂尾,所述垂尾垂直设置在所述机身中段的尾部。
进一步地,所述机翼、所述平尾以及所述垂尾均为切尖三角翼。
进一步地,所述机翼、所述平尾、所述垂尾以及所述大后掠边条翼与所述机身中段均采用翼身融合技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无人靶机整机采用RCS设计以使所述无人靶机前向120°范围内的RCS在0.1㎡到5㎡可调。
进一步地,所述平尾为全动平尾。
进一步地,所述无人靶机还包括:进气道,所述进气道设置在所述机身中段的腹部,所述进气道的内管呈S形。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道的唇口处采用隔道与所述机身中段的附面层隔离开。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道的尾部设置有整流罩。
进一步地,所述机身尾部设置有涡轮喷气发动机。
进一步地,所述头罩的前端设置有空速计。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头罩为圆截面放样体;机身中段位于头罩后端,机身中段采用面积率设计,并使得无人靶机的横截面积呈规律变化,便于减小无人靶机飞行过程中的阻力;机身尾部位于机身中段远离头罩的一端,机身尾部呈锥台状结构,锥台状结构的横截面积沿远离机身中段的一端逐渐减小,能够进一步减小无人靶机的阻力;两条大后掠边条翼分别设置在机身中段的两侧并位于头罩的后端;两个机翼分别设置在机身中段的两侧并位于大后掠边条翼的后端;两个平尾分别设置在机身中段的尾部两侧;垂尾垂直设置在机身中段的尾部,机翼和垂尾后缘处均设有舵面,便于对无人靶机的飞行方向和机身平衡进行调节,在舵面的控制下,能够对无人靶机的俯仰和航向进行操控。本实用新型中的无人靶机的气动外形可以实现无人靶机的高速、高机动飞行,可以满足各科研单位航空/防空武器系统科研、鉴定、评估及部队训练、演习等任务。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无人靶机的立体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头罩;20、机身中段;30、机身尾部;40、大后掠边条翼;50、机翼;60、平尾;70、垂尾;80、进气道;90、空速计。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参见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人靶机,本实施例中的无人靶机包括头罩10、机身中段20、机身尾部30、大后掠边条翼40、机翼50、平尾60以及垂尾70。
其中,头罩10为圆截面放样体;机身中段20位于头罩10后端,机身中段20采用面积率设计,并使得无人靶机的横截面积呈规律变化,便于减小无人靶机飞行过程中的阻力.
机身尾部30位于机身中段20远离头罩10的一端,机身尾部30呈锥台状结构,锥台状结构的横截面积沿远离机身中段20的一端逐渐减小,能够进一步减小无人靶机的阻力。
两条大后掠边条翼40分别设置在机身中段20的两侧并位于头罩10的后端;两个机翼50分别设置在机身中段20的两侧并位于大后掠边条翼40的后端;两个平尾60分别设置在机身中段20的尾部两侧;垂尾70垂直设置在机身中段20的尾部,机翼50和垂尾70后缘处均设有舵面,便于对无人靶机的飞行方向和机身平衡进行调节,在舵面的控制下,能够对无人靶机的俯仰和航向进行操控。
本实施例中的无人靶机的机形可以实现无人靶机的高速、高机动运行,可以满足各科研单位航空/防空武器系统科研、鉴定、评估及部队训练、演习等任务。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机翼50、平尾60以及垂尾70均为切尖三角翼,通过该切尖三角翼的作用,能够延缓局部超音速的出现。
本实施例中的机翼50、平尾60、垂尾70以及大后掠边条翼40与机身中段20均采用翼身融合技术连接,能够达到减小无人靶机的波阻,提高无人靶机阻比,增强无人靶机的结构刚度,增大无人靶机内部容积和减轻结构重量的目的。
机身尾部30设置有涡轮喷气发动机,便于给无人靶机实现高速飞行提供动力。
优选地,无人靶机整机采用RCS设计以使无人靶机前向120°范围内的RCS在0.1㎡到5㎡可调。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RCS是Radar Cross-Section的简写,中文释义为:雷达散射截面。RCS越小,无人靶机的隐身性能越好,越不容易被发现。
再次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平尾60为全动平尾,能够增大无人靶机的舵效率。
本实施例中的无人靶机还包括进气道80,该进气道80设置在机身中段20的腹部,进气道80的内部通道呈S形,且进气道80的唇口处采用隔道(图中未示出)与机身中段20的附面层隔离开,防止进气道80内气流发生畸变。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进气道80的尾部设置有整流罩(图中未示出),逐步收敛于机身中段20,能够减小无人靶机的阻力。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头罩10的前端设置有空速计90,便于对无人靶机的分形速度进行检测。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头罩为圆截面放样体;机身中段位于头罩后端,机身中段采用面积率设计,并使得无人靶机的横截面积呈规律变化,便于减小无人靶机飞行过程中的阻力;机身尾部位于机身中段远离头罩的一端,机身尾部呈锥台状结构,锥台状结构的横截面积沿远离机身中段的一端逐渐减小,能够进一步减小无人靶机的阻力;两条大后掠边条翼分别设置在机身中段的两侧并位于头罩的后端;两个机翼分别设置在机身中段的两侧并位于大后掠边条翼的后端;两个平尾分别设置在机身中段的尾部两侧;垂尾垂直设置在机身中段的尾部,机翼和垂尾后缘处均设有舵面,便于对无人靶机的飞行方向和机身平衡进行调节,在舵面的控制下,能够对无人靶机的俯仰和航向进行操控。
本实用新型的无人靶机能够实现高速(0.8Ma)、高机动(9g)运行,可以满足各科研单位航空/防空武器系统科研、鉴定、评估及部队训练、演习等任务。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无人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头罩(10),所述头罩(10)为圆截面放样体;
机身中段(20),所述机身中段(20)位于所述头罩(10)后端,所述机身中段(20)采用面积率设计以使所述无人靶机的横截面积呈规律变化;
机身尾部(30),所述机身尾部(30)位于所述机身中段(20)远离所述头罩(10)的一端,所述机身尾部(30)呈锥台状结构,所述锥台状结构的横截面积沿远离所述机身中段(20)的方向逐渐减小;
大后掠边条翼(40),两条所述大后掠边条翼(40)分别设置在所述机身中段(20)的两侧并位于所述头罩(10)的后端;
机翼(50),两个所述机翼(50)分别设置在所述机身中段(20)的两侧并位于所述大后掠边条翼(40)的后端;
平尾(60),两个所述平尾(60)分别设置在所述机身中段(20)的尾部两侧;
垂尾(70),所述垂尾(70)垂直设置在所述机身中段(20)的尾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50)、所述平尾(60)以及所述垂尾(70)均为切尖三角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50)、所述平尾(60)、所述垂尾(70)以及所述大后掠边条翼(40)与所述机身中段(20)均采用翼身融合技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靶机整机采用RCS设计以使所述无人靶机前向120°范围内的RCS在0.1㎡到5㎡可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尾(60)为全动平尾。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靶机还包括:
进气道(80),所述进气道(80)设置在所述机身中段(20)的腹部,所述进气道(80)的内管呈S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人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80)的唇口处采用隔道与所述机身中段(20)的附面层隔离开。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人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80)的尾部设置有整流罩。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无人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尾部(30)设置有涡轮喷气发动机。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无人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罩(10)的前端设置有空速计(90)。
CN201922436698.2U 2019-12-30 2019-12-30 无人靶机 Active CN2111781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36698.2U CN211178156U (zh) 2019-12-30 2019-12-30 无人靶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36698.2U CN211178156U (zh) 2019-12-30 2019-12-30 无人靶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78156U true CN211178156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01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36698.2U Active CN211178156U (zh) 2019-12-30 2019-12-30 无人靶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7815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5192A (zh) * 2021-04-01 2021-06-18 南昌航空大学 一种双斜掠翼空面巡航导弹的气动布局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5192A (zh) * 2021-04-01 2021-06-18 南昌航空大学 一种双斜掠翼空面巡航导弹的气动布局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hambers Modeling Flight NASA Latest Version: The role of dynamically scale Free Flight Models in support of NASA aerospace programs.
CN211178156U (zh) 无人靶机
CN206841718U (zh) 一种廿式布局无人机
CN112407237A (zh) 一种高升阻比中型无人机
CN111504130A (zh) 无人靶机
Khurana Aviation management: global perspectives
Saraçyakupoğlu et al. An experimental determination and numerical analysis of a loiter munitio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system
Muller et al. Design of bio-inspired autonomous aircraft for bird management
Sandapeta et al. Conceptual Design and Analysis of Flying Wing Drone
Rabbey et al. Technical development of design & fabrication of a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CN205186504U (zh) 一种靶机悬停氦气球
Lambach Integrating uas flocking operations with formation drag reduction
Alonge et al. Takeoff and landing robust control system for a tandem canard UAV
CN208181427U (zh) 一种手抛式低速高原型靶机
Shyu et al. Mini UAV design and manufacture with bungee launched/Parachute recovery
Haoyang REVIEW DEVELOPMENT STATUS AND FUTURE TRENDS OF MICRO UAVS.
Chen Based on Intelligent Attack and Defense Command Technology System for Multi-Rotor Tilting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Swarm UAVs
CN106081050A (zh) 一种可变飞行状态的侦打一体化高空无人机
Lucena et al. Microbrosh uav: A basic risk operation self handled platform
SAJIN et al. DESIGN OF TWIN ENGINE FIGHTER AIRCRAFT
Khudair et al. Improvement of micro UAV performance using tandem-wing design
Prakash Aerodynamics, Longitudinal Stability and Glide Performance of Parafoil/Payload System
MANDAL DESIGN OF TWIN ENGINE FIGHTER AIRCRAFT AEB4341 AIRCRAFT DESIGN PROJECT–I REPORT
Gangishetty Design and Analysis of Tilt Rot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for Optimal Flight Endurance and Payload Lift Capacity
Gori et al. UAV Structure and Aerodynamic Character Research on two different Airfoi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08

Address after: 414009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robot (Yueyang) military civilian integration innovation center (Dongfeng Village, Yunxin Avenue), Chenglingji new port, Yueyang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nan Hagong Lanha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 / F, Xindeng incubator office building, civil military integration industrial park, Chenglingji new port area, Yueyang City, Hunan Province, 414000

Patentee befor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ROBOT (YUEYANG) MILITARY AND CIVILIAN INTEGR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