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74649U - 一种壳体带有导向流道的低温潜液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壳体带有导向流道的低温潜液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74649U
CN211174649U CN201922208977.3U CN201922208977U CN211174649U CN 211174649 U CN211174649 U CN 211174649U CN 201922208977 U CN201922208977 U CN 201922208977U CN 211174649 U CN211174649 U CN 2111746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peller
liquid
vane ring
guide vane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0897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恩华
高晓佳
李宏凯
石祥忠
刘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Baiy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Baiy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Baiy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Baiy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0897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746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746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746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壳体带有导向流道的低温潜液泵,涉及潜液泵技术领域,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作效率较好的潜液泵。该壳体带有导向流道的低温潜液泵包括泵体,泵体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进液口、工作腔、电机腔和出液口,泵体的内侧壁上环绕电机腔设置有多个连通工作腔和出液口的筒体流道,筒体流道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均为同侧倾斜的曲面结构。由曲面结构构成的筒体流道能够将经工作腔加压的液体由旋转流动变向为轴向流动,帮助经工作腔加压处理的液体沿筒体流道方向从出液口顺利流出。在这一变向过程中,由于筒体流道的轴向长度远远大于传统的潜液泵中的导叶环的轴向长度,因此能够降低能量损耗,提高潜液泵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壳体带有导向流道的低温潜液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潜液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壳体带有导向流道的低温潜液泵。
背景技术
液态天然气在输送过程中多选用潜液泵进行输送以及加压处理。潜液泵是一种常用的低温液体输出设备,该装置将泵和电机安装在密封的金属容器内,能够做到零泄漏,避免产生爆炸性环境,能够有效消除引燃条件,保证输送过程安全。现有的同类型潜液泵工作效率一般低于50%,在离心泵领域内属于工作效率较低的泵体,这说明传统的潜液泵在工作过程中液体的动能损失较大。研究表明,导致潜液泵工作效率较低的最大原因是液体在多次改变流向的过程中动能损失较大,使得液体的流入和流出均受限,导致泵效率偏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壳体带有导向流道的低温潜液泵,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潜液泵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提高潜液泵的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壳体带有导向流道的低温潜液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进液口、工作腔、电机腔和出液口,所述泵体的内侧壁上环绕所述电机腔设置有多个连通所述工作腔和所述出液口的筒体流道,所述筒体流道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均为同侧倾斜的曲面结构。
通过设置连通工作腔和出液口的筒体流道的侧壁为曲面结构,能够有效帮助经工作腔流出的液体实现顺利变向,即该沿曲面延伸的筒体流道能够将经工作腔加压的液体由旋转流动变向为轴向流动,从而使液体沿筒体流道从出液口顺利流出。在这一变向过程中,由于电机壳内流道的轴向长度远远大于传统的潜液泵中的导叶环的轴向长度,因此能够大大降低导液过程中的能量损耗,从而帮助提高潜液泵的工作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筒体流道包括曲道和直道,其中所述曲道连通所述工作腔,所述直道连通所述出液口。
通过筒体曲道实现对液体的变向,变向后的液体沿直道流至出液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筒体流道进液端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α<15°。
由于液体是在旋转流动的情况下流入曲道的,因此曲道的进液端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较小时,能够帮助液体更好的流入曲道内,降低液体的流动损失。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工作腔内设置有叶轮和导叶环,所述叶轮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叶轮沿所述工作腔的轴线方向依次排列,所述导叶环分布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叶轮之间;
经所述进液口流入所述工作腔内的液体经所述叶轮加压处理后流向所述导叶环并在所述导叶环的引导下流入下一级所述叶轮处。
流入工作腔内的低温液体在叶轮的加压处理下流入导叶环,并在导叶环的引导下流入下一级叶轮进口处。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对低温液体的加压处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叶轮为中空结构,包括叶轮本体和位于所述叶轮本体内部的叶片;
多个所述叶片沿所述叶轮本体的轴线方向朝向所述叶轮本体的外侧延伸,相邻的所述叶片在所述叶轮本体中部侧壁形成叶轮进液口,在所述叶轮本体的外周侧形成叶轮出液口,所述叶轮进液口连通所述叶轮出液口。
叶轮由前盖板、后盖板和叶片组成,多个叶片均匀分布在叶轮的前盖板和后盖板之间,前盖板、后盖板和叶片形成多个液体流通的通道;低温液体经位于叶轮中部的叶轮进液口流入叶轮内,随后经位于叶轮外周侧的叶轮出液口流出,在这一过程中,叶轮高速转动从而使其机械能转化为低温液体的机械能,同时液体的流动方向改变。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导叶环为固定设置在所述泵体内侧壁上的环形结构,其部分外侧壁朝向泵体的轴线方向凹陷从而形成多个连通所述导叶环上下空间的导叶环流道,所述导叶环流道均匀分布在所述导叶环上;低温液体经所述叶轮处理后流经所述导叶环流道进入下一级所述叶轮处。
低温液体经导叶环外侧壁的导叶环流道流动至下一级叶轮处,在这一过程中,液体由沿圆周方向旋转流动转变为轴向流动,同时液体的部分动能转变为压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导叶环流道由下至上倾斜设置且宽度逐渐增大。
导叶环流道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增大,因此,流经导叶环流道处的液体速度逐渐减小,其部分动能转换为压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电机腔内设置有定子和转子轴,所述转子轴穿过所述电机腔与位于所述工作腔内的叶轮相连并驱动所述叶轮转动。
当电机启动时,转子轴带动叶轮转动,因此可以将经进液口流入工作腔内的液体逐步输送至流道处,同时,叶轮转动能够将其机械能转换为液体的机械能,使液体压力升高并具有一定的流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电机腔顶部设置有上口轴承过滤架,所述上口轴承过滤架上设置有上口轴承回流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工作腔之间还设置有诱导轮,其作用是使潜液泵具有较好的抗汽蚀性能,所述进液口处的液体在所述诱导轮的作用下流入所述工作腔内;所述诱导轮包括诱导轮转轴和诱导轮螺旋片,所述诱导轮螺旋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诱导轮螺旋片沿所述诱导轮转轴的长度方向从头至尾螺旋形分布在所述诱导轮转轴周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进液口处还设置有过滤装置。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壳体带有导向流道的低温潜液泵,该潜液泵的泵体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出液口和进液口,其中进液口与出液口之间通过工作腔和流道相连,流道中部设置有电机腔,电机腔内的电机通过转子轴与工作腔内的叶轮相连,驱动叶轮转动来输送液体,液体经两个叶轮分别加压处理后经流道流动至出液口,其中流道的侧壁为曲面结构,不仅能够实现输送液体的效果,同时还能够帮助经叶轮流出的液体实现变向并尽可能的降低了液体在流动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有效提高了该潜液泵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壳体带有导向流道的低温潜液泵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泵体内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1中泵体内侧壁上的筒体流道水平方向投影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筒体流道部分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工作腔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导叶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叶轮的轴向截面图;
图9是图1中诱导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壳体带有导向流道的低温潜液泵的性能曲线。
图中:1、出液口;2、电机腔;21、转子轴;22、上口轴承过滤架;23、上口轴承回流孔;3、工作腔;31、叶轮;311、叶轮本体;312、叶片;313、叶轮进液口;314、叶轮出液口;32、导叶环;321、导叶环流道;4、进液口;5、筒体流道;501、第一侧壁;502、第二侧壁;51、曲道;52、直道;6、诱导轮;61、诱导轮转轴;62、诱导轮螺旋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壳体带有导向流道的低温潜液泵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从图中能够清楚的看出,该泵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出液口和进液口,其中泵体内部主要包括工作腔、电机腔和流道,低温液体在诱导轮的作用下经进液口流入工作腔,工作腔内沿轴线方向设置有多个叶轮,相邻的叶轮之间均设置有环形导叶环,经诱导轮流入工作腔内的液体在叶轮以及导叶环的引导下流动至筒体流道并经筒体流道由位于泵体顶部的出液口流出;需要注意的是,筒体流道位于泵体的内侧壁上,泵体内部设置有一电机腔,转子轴从电机腔下端内伸出并与位于工作腔内的叶轮和诱导轮固定连接,当电机启动时,叶轮和诱导轮会在转子轴的带动下转动。
附图2是图1中泵体内侧壁的结构示意图;该图中仅包括泵体内侧壁的上半部分,位于泵体下端的一级导流壳和二级导流壳图中未画出,此时可以清楚的看到,泵体的内侧壁上沿轴线方向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筒体流道,该筒体流道相对于泵体的侧壁凹陷从而形成一个沿曲面延伸的、供低温液体流出的筒体流道,其中筒体流道的两个侧壁均为曲面结构;该筒体流道由曲道和直道组成,其中所有的曲道均朝向同一侧倾斜,类似螺旋线结构。
附图3是图1中泵体内侧壁上的筒体流道水平方向投影示意图;设置相邻的两个筒体流道之间的结构为导叶,位于相邻的两个曲道之间的导叶的宽度沿液体的流动方向逐渐增大;位于相邻的两个直道之间的导叶的宽度不变;另外,从图中也能够看出,导叶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
附图4是图1中筒体流道部分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沿该泵体内侧壁均匀分布有九个筒体流道。
附图5是图1中工作腔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工作腔内沿轴线方向设置有叶轮,导叶环位于相邻的叶轮中部,在诱导轮作用下流动至工作腔内的液体会经位于导叶环下方的叶轮流动至导叶环处并在导叶环的作用下流动至位于导叶环上方的叶轮处,并最终在该叶轮的加压输送下流至筒体流道的入口处并经筒体流道流出;导叶环与一级内导壳体固定连接,两个叶轮与诱导轮均与转子轴相连并在转子轴的驱动下转动。
附图6是图1中导叶环的结构示意图;导叶环为环形柱状结构,其外周侧均匀分布有对液体进行变向处理的导叶环流道,该导叶环流道为沿轴线方向延伸的螺旋线形结构且所有的导叶环流道的螺旋方向均相同,导叶环固定安装在一级外导壳体内侧;由叶轮加压处理后的液体沿水平方向旋转流出后与一级外导壳体相撞,随后经导叶环上的导叶环流道实现变向并沿该导叶环流道的方向进行轴向流动从而进入下一级叶轮处。
附图7是图1中叶轮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叶轮包括叶轮本体和叶片,其中叶轮本体由前盖板、后盖板和叶片组成,前盖板和后盖板由导柱相连接从而构成叶轮本体,多个叶片均匀分布在叶轮的前盖板和后盖板之间,中心轮毂部分(也就是导柱)呈圆柱状,通过方键与转子轴固定连接其中叶轮进液口位于叶轮本体中部,叶轮出液口位于叶轮本体周侧。
附图8是图5中叶轮的轴向截面图;从图中能够清楚的看到,叶片位于前盖板和后盖板之间并沿轴线方向由叶轮进液口或叶轮进液口附近朝向叶轮出液口方向延伸,此时的叶轮中的叶片呈弧形或螺线形。
附图9是图1中诱导轮的结构示意图;该诱导轮沿轴线方向均匀分布有三个呈螺旋形的诱导轮螺旋片。
附图10是本实用新型壳体带有导向流道的低温潜液泵的性能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潜液泵扬程与潜液泵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壳体带有导向流道的低温潜液泵,包括泵体,泵体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进液口4、工作腔3、电机腔2和出液口1,泵体的内侧壁上环绕电机腔2设置有多个连通工作腔3和出液口1的筒体流道5,上述筒体流道5均匀分布在泵体的内侧壁上。该泵体的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筒体流道5与传统的直流流道不同,该筒体流道5由带有一定弧度的曲面组成:筒体流道5的两侧分别为第一侧壁501和第二侧壁502,第一侧壁501和第二侧壁502均为朝向同一侧倾斜的曲面结构,如图2-3所示。
通过设置连通工作腔3和出液口1的筒体流道5的侧壁为曲面结构,能够有效帮助经工作腔3流出的液体实现顺利变向,即该曲面的筒体流道5能够将经工作腔3加压的旋转流动的液体变向为径向流动,从而使液体沿筒体流道5方向从出液口1流出。在这一变向过程中,由于筒体流道5的轴向长度远远大于传统的潜液泵中的导叶环32的高度,因此能够大大降低低温液体在导液过程中的能量损耗,从而帮助提高潜液泵的工作效率。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筒体流道5包括曲道51和直道52,其中曲道51连通工作腔3,直道52连通出液口1,如图2,图中的曲道51可以实现对液体的变向,将从工作腔3中流出的液体的旋转流动变向为轴向流动,变向后的液体沿直道52流至出液口1。
由于液体在变向时会出现一定的能量损失,为了尽可能降低该损失,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设置筒体流道5的进液端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α<15°。
由于液体是在旋转流动的情况下流入曲道51的,因此曲道51的进液端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较小时,能够帮助液体更好的流入曲道51内,降低液体的流动损失。
具体的,该夹角α可以为10°或12°。
泵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九个筒体流道5,如图4所示。
泵体内的液体经工作腔3流入筒体流道5,在这一过程中,液体需要由旋转流动变向为轴向流动,因此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损耗部分动能。传统的潜液泵通过导叶环32实现液体变向,因此导叶环32的形状决定着能量损耗的多少。由于导叶环32轴向方向长度较短,导致了低温液体需要在较短的流程中实现变向,使得导叶环32上的导液区域(即位于导叶环32外周侧的供低温液体通过的通道)的曲率较大,低温液体经导叶环32流出时仍存在较大的、水平方向上的旋转流动,使得液体在后续流动中动能损失较大。延长液体变向所需的导液区域长度能够有效帮助降低液体流动损耗,从而提高潜液泵的工作效率。因此,通过在泵体的内侧壁上加工出筒体流道5,不仅能够起到变向作用,同时还有效利用了泵体的轴向尺寸,在不增大泵体尺寸的情况下增大了流体变向区域的轴向长度,大大提高了泵体的工作效率,也使泵体的结构更加简单、合理。
该筒体流道5还可以是其他形状,筒体流道5的具体形状不作为本方案的限制。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工作腔3内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叶轮31和导叶环32,叶轮31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叶轮31沿工作腔3的轴线方向依次排列,导叶环32分布在相邻的两个叶轮31之间,如图5所示;定义位于导叶环32下方的叶轮31为一级叶轮31,位于导叶环32上方的叶轮为二级叶轮31,经进液口4流入工作腔3内的液体经一级叶轮31加压处理后流向导叶环32并在导叶环32的引导下流入二级叶轮31处,随后经二级叶轮31加压处理后经筒体流道5流出。
具体的,该工作腔3包括一级内导壳体、一级外导壳体、二级内导壳体和二级外导壳体,四个壳体依次相接组成工作腔3,其中一级内导壳体和一级外导壳体组成一级腔室,二级内导壳体和二级外导壳体组成二级腔室,一级叶轮31位于一级腔室内,二级叶轮31位于二级腔室内。
电机腔2位于工作腔3的正上方,电机腔2内设置有定子和转子轴21,转子轴21穿过电机腔2与位于工作腔3内的一级叶轮31和二级叶轮31相连并驱动一级叶轮31和二级叶轮31转动。
当电机启动时,转子轴21带动一级叶轮31和二级叶轮31转动,因此可以将经进液口4流入工作腔3内的液体逐步输送至筒体流道5处,同时,一级叶轮31和二级叶轮31的转动能够将叶轮的机械能转化为液体的压能和动能,使液体具有一定的流速,从而提高泵体的输送效率。
流入工作腔3内的低温液体首先进入一级叶轮31,一级叶轮31在转子轴21的带动下进行高速转动,低温液体经一级叶轮31的提能处理后流入导叶环32,在此过程中,叶轮高速旋转所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液体的机械能(即压能和动能),低温液体流经导叶环32时,由水平面旋转流动转变为沿轴线方向流动,随后低温液体由导叶环32处流动至二级叶轮31处,二级叶轮31再次对低温液体进行加压处理。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叶轮31为中空结构,包括叶轮本体311和位于叶轮本体311内部的叶片312;多个叶片312沿叶轮本体311的轴线方向朝向叶轮本体311的外侧延伸,相邻的叶片312在叶轮本体311中部侧壁形成叶轮进液口313,在叶轮本体311的外周侧形成叶轮出液口314,叶轮进液口313连通叶轮出液口314。
具体的,叶轮31包括前盖板、后盖板前盖板、后盖板由导柱相连接从而构成叶轮本体311,前盖板、后盖板之间存在一空间,叶片312分部在该空间内且所有的叶片312均与前盖板和后盖板相连,如图7-8所示。多个叶片312分布在叶轮中部,相邻的两个叶片312与叶轮本体311共同构成一供低温液体通过的通道,因此在叶轮31转动时,低温液体经位于叶轮31中部的叶轮进液口313流入叶轮31内并在叶轮31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沿该通道流动,随后经位于叶轮31外周侧的叶轮出液口314流出,在这一过程中,叶轮31高速转动从而使其机械能转化为低温液体的机械能,实现液体的离心输送,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改变了液体的流动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位于叶轮31上的任两个叶轮进液口313的形状和尺寸相同,任两个叶轮出液口314的形状和尺寸也相同,此时叶片312分布在叶轮本体311上并从叶轮进液口313处或附近延伸至叶轮出液口314处。
图8中的叶片312的排列方式可以在保证叶轮进液口313截面面积较大的同时有效实现液体的均匀分流流出,避免该潜液泵进液速率慢或者液体对泵体产生较大冲击。
具体的,叶片312的延伸线与叶轮本体311的外圆切线之间形成一夹角,该夹角大于20度并小于38度,最佳的夹角为36度,此时该叶轮31的工作效率最大。
具体的,叶轮31的外周侧共设置有十个叶轮出液口314,相对的,泵体内侧壁上设置有九个筒体流道5,需要注意的是,叶轮出液口314的数量与筒体流道5的数量不相同。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导叶环32为固定设置在泵体内侧壁上的环形结构,如图6所示,其部分外侧壁朝向泵体的轴线方向凹陷从而形成多个连通导叶环32上下空间的导叶环流道321,导叶环流道321均匀分布在导叶环32上;低温液体经叶轮31处理后流经导叶环流道321进入下一级叶轮31处。
需要注意的是,导叶环流道321沿螺旋线方向延伸且导叶环流道321的倾斜方向与筒体流道5的倾斜方向相同。呈螺旋线形的导叶环流道321在便于导叶环32收集液体的同时能够尽可能的降低液体变向造成的能量损失,使得由一级叶轮31甩出的液体(水平方向旋转流动)能够很平滑的流入导叶环流道321内并流经下一个叶轮吸入加压。同时,倾斜设置的导叶环流道321还有助于减少液体流动对泵体的冲击并降低液体的能量损失,从而获得更高的工作效率。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沿螺旋线方向延伸的导叶环流道321相对于泵体的圆周方向轴线的倾斜角度为2-8度。
具体的,该导叶环32的周侧均匀分布有九个供液流穿过的导叶环流道321。
具体的,所有的导叶环流道321的横截面结构均相同,该横截面结构可以是矩形,也可以是三角形、半圆形或扇形等多种结构。
低温液体经导叶环32外侧壁的导叶环流道321流动至下一级叶轮31处,在这一过程中,液体由沿圆周方向旋转流动部分转变为轴向流动,同时液体的部分动能转变为压能。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导叶环流道321由下至上倾斜设置且宽度逐渐增大或导叶环流道321的横截面积由下至上逐渐增大。
在低温液体的流动过程中,因为导叶环流道321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增大,因此液体的流速逐渐减小,低温液体在这一流动过程中的部分动能转变为压能。
以此类推,液体以同样原理进入下级加压过程。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导叶环3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进液口4和工作腔3之间还设置有诱导轮6,进液口处的液体在诱导轮6的作用下流入工作腔3内;诱导轮6包括诱导轮转轴61和诱导轮螺旋片62,如图9所示,诱导轮螺旋片6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诱导轮螺旋片62沿诱导轮转轴61的长度方向从头至尾螺旋形分布在诱导轮转轴61周侧。
具体的,该诱导轮6上的诱导轮螺旋片62的数量为三。
另外,进液口4处还设置有一过滤装置,该过滤装置用于对低温液体进行过滤处理,避免液体中可能存在杂质破坏工作腔3内组件。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电机腔2顶部设置有上口轴承过滤架22,上口轴承过滤架22上设置有上口轴承回流孔23且该上口轴承回流孔23位于上口轴承过滤架22的中部,低温液体可以通过上口轴承回流孔23流过上口轴承至电机腔外侧并对上口轴承做润滑及对上口轴承和电机做降温处理。因此使用普通的电机即可驱动转子轴21转动并输出机械能。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低温潜液泵所用的电机还可以是超低温稀土永磁同步电机,该电机所用的定子为永磁体定子。
与同等功率的三相异步机相比,超低温稀土永磁同步电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和可靠性高的优点。电机体积的缩小使泵体的外形不受电机大小的限制,可以更加灵活。
此时,该潜液泵的工作效率如图10所示,改进后的潜液泵工作效率较未改进的潜液泵,提高了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壳体带有导向流道的低温潜液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所述泵体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进液口(4)、工作腔(3)、电机腔(2)和出液口(1),所述泵体的内侧壁上环绕所述电机腔(2)设置有多个连通所述工作腔(3)和所述出液口(1)的筒体流道(5),所述筒体流道(5)包括第一侧壁(501)和第二侧壁(502),所述第一侧壁(501)和所述第二侧壁(502)均为同侧倾斜的曲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带有导向流道的低温潜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流道(5)包括曲道(51)和直道(52),其中所述曲道(51)连通所述工作腔(3),所述直道(52)连通所述出液口(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壳体带有导向流道的低温潜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流道(5)进液端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α<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带有导向流道的低温潜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腔(3)内设置有叶轮(31)和导叶环(32),所述叶轮(31)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叶轮(31)沿所述工作腔(3)的轴线方向依次排列,所述导叶环(32)分布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叶轮(31)之间;
经所述进液口(4)流入所述工作腔(3)内的液体经所述叶轮(31)加压后流向所述导叶环(32)并在所述导叶环(32)的引导下流入下一级所述叶轮(31)进口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带有导向流道的低温潜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31)为中空结构,包括叶轮本体(311)和位于所述叶轮本体(311)内部的叶片(312);
多个所述叶片(312)沿所述叶轮本体(311)的轴线方向朝向所述叶轮本体(311)的外侧延伸,相邻的所述叶片(312)在所述叶轮本体(311)中部侧壁形成叶轮进液口(313),在所述叶轮本体(311)的外周侧形成叶轮出液口(314),所述叶轮进液口(313)连通所述叶轮出液口(314)。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带有导向流道的低温潜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叶环(32)为固定设置在所述泵体内侧壁上的环形结构,其部分外侧壁朝向泵体的轴线方向凹陷从而形成多个连通所述导叶环(32)上下空间的导叶环流道(321),所述导叶环流道(321)均匀分布在所述导叶环(32)上;低温液体经所述叶轮(31)处理后流经所述导叶环流道(321)进入下一级所述叶轮(31)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带有导向流道的低温潜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叶环流道(321)由下至上倾斜设置且宽度逐渐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带有导向流道的低温潜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腔(2)内设置有定子和转子轴(21),所述转子轴(21)穿过所述电机腔(2)与位于所述工作腔(3)内的叶轮相连并驱动所述叶轮(31)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带有导向流道的低温潜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4)和所述工作腔(3)之间还设置有诱导轮(6),所述进液口(4)处的液体在所述诱导轮(6)的作用下流入所述工作腔(3)内;所述诱导轮(6)包括诱导轮转轴(61)和诱导轮螺旋片(62),所述诱导轮螺旋片(6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诱导轮螺旋片(62)沿所述诱导轮转轴(61)的长度方向从头至尾螺旋形分布在所述诱导轮转轴(61)周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壳体带有导向流道的低温潜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4)处还设置有过滤装置。
CN201922208977.3U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壳体带有导向流道的低温潜液泵 Active CN2111746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08977.3U CN211174649U (zh)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壳体带有导向流道的低温潜液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08977.3U CN211174649U (zh)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壳体带有导向流道的低温潜液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74649U true CN211174649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08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08977.3U Active CN211174649U (zh)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壳体带有导向流道的低温潜液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7464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39274A (zh) * 2021-05-26 2021-09-03 浙江赛灵特泵业科技有限公司 低振动屏蔽式循环泵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39274A (zh) * 2021-05-26 2021-09-03 浙江赛灵特泵业科技有限公司 低振动屏蔽式循环泵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89796B (zh) 一种两级叶轮内置式潜水轴流泵
CN211046642U (zh) 一种带有双冷却通道的电机
CN211174649U (zh) 一种壳体带有导向流道的低温潜液泵
CN206608359U (zh) 高效节能定制水泵及其多流道叶轮
CN203906303U (zh) 一种高效、抗汽蚀立式多级低温泵
CN106481568A (zh) 自吸屏蔽复合泵
CN210623090U (zh) 一种紧凑型轴流管道泵
CN110863995A (zh) 一种壳体带有导向流道的低温潜液泵
US3694101A (en) Reentry centrifugal pump/mixers
CN104653474B (zh) 一种对称高速双吸泵
CN206221284U (zh) 双进口导叶式水平中开多级离心泵
CN206582127U (zh) 一种卧式多级离心泵
RU2482337C1 (ru) Способ повышения давления и экономичности лопастных турбомашин
CN211975415U (zh) 一种高效离心式水泵
CN210623098U (zh) 一种多级轴流管道泵
CN208474135U (zh) 叶轮内置轴承式一体高速永磁离心泵
CN210623186U (zh) 一种离心泵多级叶轮结构
CN211039075U (zh) 一种内设有导叶环的低温潜液泵
CN204253379U (zh) 一种两级叶轮内置式潜水轴流泵
CN203670235U (zh) 一种双叶轮潜水泵
CN214788011U (zh) 一种蜗壳导叶式多级泵
CN110332125B (zh) 一种紧凑型轴流管道泵
CN217206893U (zh) 双进口导叶和蜗壳组合式轴向剖分多级离心泵
CN205533405U (zh) 一种用于动力设备的叶轮装置
CN212202593U (zh) 一种水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