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74126U - 隧道明洞结构 - Google Patents
隧道明洞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174126U CN211174126U CN201921973901.3U CN201921973901U CN211174126U CN 211174126 U CN211174126 U CN 211174126U CN 201921973901 U CN201921973901 U CN 201921973901U CN 211174126 U CN211174126 U CN 21117412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unnel
- pair
- lining
- foundation
- open cu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明洞结构,包括:打设于隧道出口位置处的山体且相对设置的两排桩基;横向固定于对应的桩基顶部的一对支撑梁,支撑梁伸入隧道内;立设固定于对应的支撑梁的一对基墙;横向连接于一对基墙的桥台;连接于一对基墙且罩设于桥台的衬砌;覆盖于衬砌顶面的管棚;以及覆盖于管棚顶面的套拱。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隧道出口位置处的山体打设相对设置的两排桩基,支撑梁伸入隧道内以支撑上方的一对基墙,从而后续施工于一对基墙的桥台就有了可靠的支撑基础。整体结构受力良好,可解决地形受限,没有稳固可靠的山体时如果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明洞结构,则其底部悬空无法施工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指一种隧道明洞结构。
背景技术
在一施工项目中,马鞍山隧道左线全长1545m,隧道出口位于八德村边凹河上方悬崖处,隧道出口处离下方河沟的高差约为41m,洞口采用与马鞍山大桥桥隧相接形式,洞口与山体崖面呈30-45°斜交出洞,左洞洞口为明洞式洞门。隧道洞口隧址区总体地貌属构造剥蚀中低山地貌,微地貌形态为山间冲沟地貌,地形起伏较大,自然山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马鞍山隧道左洞出口地势陡峭,隧道出口断崖壁上岩层破碎风化,没有稳固可靠的山体,如果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明洞结构,则其底部悬空无法施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隧道明洞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稳固可靠的山体时如果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明洞结构,则其底部悬空无法施工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隧道明洞结构,包括:
打设于隧道出口位置处的山体且相对设置的两排桩基;
横向固定于对应的所述桩基顶部的一对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伸入所述隧道内;
立设固定于对应的所述支撑梁的一对基墙;
横向连接于一对所述基墙的桥台;
连接于一对所述基墙且罩设于所述桥台的衬砌;
覆盖于所述衬砌顶面的管棚;以及
覆盖于所述管棚顶面的套拱。
本实用新型隧道明洞结构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隧道明洞结构通过在隧道出口位置处的山体打设相对设置的两排桩基,并在桩基顶部横向施工一对支撑梁,支撑梁伸入所述隧道内以支撑上方的一对基墙,从而后续施工于一对所述基墙的桥台就有了可靠的支撑基础。后续施工罩设于所述桥台上方的衬砌和覆盖于所述衬砌顶面的管棚以及覆盖于所述管棚顶面的套拱,完成整体结构的施工,整体结构受力良好,可解决地形受限,没有稳固可靠的山体时如果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明洞结构,则其底部悬空无法施工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隧道明洞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斜向打入所述衬砌上方的山体内的锚固组件。
本实用新型隧道明洞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锚固组件包括:
斜向打入所述衬砌上方的山体内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砂浆锚杆;
连接于多个所述砂浆锚杆且覆盖于山体内表面的钢筋网;
喷射于所述钢筋网的混凝土喷射层。
本实用新型隧道明洞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还包括斜向打入所述衬砌上方的山体内且位于所述锚固组件下方的多个热轧钢管。
本实用新型隧道明洞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还包括斜向打入所述基墙和所述衬砌侧部的土体内的多个中空注浆锚杆。
本实用新型隧道明洞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两排所述桩基相对于所述隧道中心线对称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隧道明洞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隧道明洞结构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隧道明洞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隧道明洞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隧道明洞结构的侧视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隧道明洞结构包括:
打设于隧道出口位置处的山体1且相对设置的两排桩基10;
横向固定于对应的桩基10顶部的一对支撑梁20,支撑梁20伸入隧道内;
立设固定于对应的支撑梁20的一对基墙30;
横向连接于一对基墙30的桥台40;
连接于一对基墙30且罩设于桥台40的衬砌50;
覆盖于衬砌50顶面的管棚60;以及
覆盖于管棚60顶面的套拱。
具体地,一排桩基10包括多个间隔打设于隧道出口下方的山体内的桩体。多个桩体通过顶部的支撑梁进行固接。同时支撑梁起到给上方的基墙提供承托面的作用。
施工过程中通过在隧道出口处的底部施工桩基,桩基顶面上施工支撑梁,桩基配合支撑梁支撑上方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桩基设计长度分别为2400cm和2700cm,桩径均为220cm,混凝土纵梁尺寸为1000cm×240cm×170cm。
作为本实用新型隧道明洞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参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隧道明洞结构的纵向剖视图。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斜向打入衬砌50上方的山体内的锚固组件70。通过锚固组件70将隧道周围的山体岩石等加固在一起,使山体岩石自身支护自身。锚杆作为地下工程和岩石边坡的主要支护形式之一,对土木工程稳定性的维护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隧道出口断崖壁上岩层破碎风化的情况下,锚杆对岩层的加固作用十分明显。
作为本实用新型隧道明洞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锚固组件70包括:斜向打入衬砌上方的山体内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砂浆锚杆;连接于多个砂浆锚杆且覆盖于山体内表面的钢筋网;喷射于钢筋网的混凝土喷射层。
在本实施例中,砂浆锚杆直径为22mm,长度为500cm,间距为120cm×120cm。多个砂浆锚杆呈梅花型布置。喷射层的厚度为10cm。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斜向打入衬砌上方的山体内且位于锚固组件70下方的多个热轧钢管80。热轧钢管80的长度为10cm,间距为60cm×50cm。通过设置钢结构和混凝土锚杆形成混合支护锚固,增强整体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隧道明洞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斜向打入基墙30和衬砌50侧部的土体内的多个中空注浆锚杆90。空注浆锚杆90的长度为350cm,间距为100cm×60cm。
作为本实用新型隧道明洞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两排桩基10相对于隧道中心线对称设置。整体结构对称稳定。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隧道明洞结构的施工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将隧道出口斜坡上周围的危石进行清理,开挖出施工作业平台并做好临边防护。桩基采用人工挖孔,在岩层采用微爆破,以减少对山体的震动。
待洞门初支完成,开始在桩基的顶部施工支撑梁。支撑梁与地面接触部分基础开挖后需要进行地基承载力检测,承载能力不小于350KPa,若达不到要求,需要对地基加固,确保明洞结构有可靠支撑。
本实用新型隧道明洞结构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隧道明洞结构通过在隧道出口位置处的山体打设相对设置的两排桩基,并在桩基顶部横向施工一对支撑梁,支撑梁伸入隧道内以支撑上方的一对基墙,从而后续施工于一对基墙的桥台就有了可靠的支撑基础。后续施工罩设于桥台上方的衬砌和覆盖于衬砌顶面的管棚以及覆盖于管棚顶面的套拱,完成整体结构的施工,整体结构受力良好,可解决地形受限,没有稳固可靠的山体时如果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明洞结构,则其底部悬空无法施工的问题。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隧道明洞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打设于隧道出口位置处的山体且相对设置的两排桩基;
横向固定于对应的所述桩基顶部的一对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伸入所述隧道内;
立设固定于对应的所述支撑梁的一对基墙;
横向连接于一对所述基墙的桥台;
连接于一对所述基墙且罩设于所述桥台的衬砌;
覆盖于所述衬砌顶面的管棚;以及
覆盖于所述管棚顶面的套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明洞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斜向打入所述衬砌上方的山体内的锚固组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明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组件包括:
斜向打入所述衬砌上方的山体内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砂浆锚杆;
连接于多个所述砂浆锚杆且覆盖于山体内表面的钢筋网;
喷射于所述钢筋网的混凝土喷射层。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明洞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斜向打入所述衬砌上方的山体内且位于所述锚固组件下方的多个热轧钢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明洞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斜向打入所述基墙和所述衬砌侧部的土体内的多个中空注浆锚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明洞结构,其特征在于,
两排所述桩基相对于所述隧道中心线对称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973901.3U CN211174126U (zh) | 2019-11-14 | 2019-11-14 | 隧道明洞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973901.3U CN211174126U (zh) | 2019-11-14 | 2019-11-14 | 隧道明洞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174126U true CN211174126U (zh) | 2020-08-04 |
Family
ID=71807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973901.3U Active CN211174126U (zh) | 2019-11-14 | 2019-11-14 | 隧道明洞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17412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419083A (zh) * | 2022-08-30 | 2022-12-02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曲面造型的崖壁支护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
2019
- 2019-11-14 CN CN201921973901.3U patent/CN21117412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419083A (zh) * | 2022-08-30 | 2022-12-02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曲面造型的崖壁支护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013171B (zh) | 一种深基坑侧壁的半刚性半柔性支护结构和方法 | |
CN103758134A (zh) | 一种组合双排桩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3034464U (zh) | 一种桁架式基坑支护结构 | |
CN104532868B (zh) | 高陡变形斜坡区桥梁锚拉式高承台群桩基础修建方法 | |
CN103306289A (zh) | 基坑桩锚护壁混凝土锚索冠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0315186U (zh) | 一种轻型拱桥基础构造 | |
CN101408023A (zh) | 排桩基坑支护方法 | |
CN104989425A (zh) | 一种暗挖进洞支护结构及其支护方法 | |
CN112663625A (zh) | 一种高寒区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洞口施工及防护方法 | |
CN106759376A (zh) | 用于临近既有地下结构的基坑桩锚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1838957B (zh) | 整体式t形外悬臂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0566236A (zh) | 管棚与钢支架联合支护装置及支护方法 | |
CN211174126U (zh) | 隧道明洞结构 | |
CN205077499U (zh) | 一种具有横向连接构件的双排桩支护结构 | |
CN103132532A (zh) | 一种排桩基坑支护方法 | |
CN104863177A (zh) | 一种复合式挡土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1200426U (zh) | 一种微型钢管桩挡墙抗滑支挡结构 | |
CN210087321U (zh) | 一种控制隧道沉降的桩基预加固支护结构 | |
CN209779642U (zh) | 一种具有抗滑结构的微型桩及其挡墙组合体 | |
CN204780990U (zh) | 一种复合式挡土墙结构 | |
CN1036729C (zh) | 支护深基坑侧壁的方法 | |
CN203373753U (zh) | 基坑桩锚护壁混凝土锚索冠梁结构 | |
CN105178355A (zh) | 地下空间施工的地层预加固处理方法 | |
CN215292504U (zh) | 穿越大型岩溶空腔顶板的隧道结构 | |
CN210622819U (zh) | 管棚与钢支架联合支护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