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73653U - 摆臂式滑移门机构和应用其的移动机械 - Google Patents

摆臂式滑移门机构和应用其的移动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73653U
CN211173653U CN201921597365.1U CN201921597365U CN211173653U CN 211173653 U CN211173653 U CN 211173653U CN 201921597365 U CN201921597365 U CN 201921597365U CN 211173653 U CN211173653 U CN 2111736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door
swing
swing arm
guide rail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9736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璧电孩
赵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lin Jingd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lin Jing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lin Jingd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lin Jing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9736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736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736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736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摆臂式滑移门机构和应用其的移动机械,摆臂式滑移门机构设置了第一组件、第二组件和摆杆机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的一端分别与滑移门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上,摆杆机构两端分别与滑移门和安装架可转动地连接,且摆杆机构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第一组件、第二组件或摆杆机构中的至少一个运动,可以带动滑移门沿预定的路径平稳地移动,从而实现滑移门的自动打开和关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摆臂式滑移门机构结构简单,支撑稳定,能够很好地实现滑移门的自动控制,滑移门打开时向门框外侧摆动并悬挂于门框外侧,不影响用户的出入,滑移门关闭时也能实现良好的密封。

Description

摆臂式滑移门机构和应用其的移动机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摆臂式滑移门机构和应用其的移动机械。
背景技术
移动机械车门的自动化、智能化已成为目前移动机械发展主流方向。无人驾驶、自动泊车等各种人性化的配置已经慢慢进入日常用车中,自动门更是电动新能源汽车主打功能卖点。其富有科技感的自动打开、关闭门,不仅提高了移动机械的档次,也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极大地方便了用户。因此对于传统的移动机械,也很有升级改装的必要,以适应市场需要。传统的汽车和高铁的自动门开闭机构多采用四连杆机构、带托盘的钢丝牵引滑门和塞拉门结构等,其耐久性低,且所需空间大,对于车门的安装要求较高。而公交车的内摆门打开时向门框内侧摆动并将门置于门框内侧的一边或两边,影响乘客的出入,且门关闭后的密封性能较差,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摆臂式滑移门机构和应用其的移动机械,以提高滑移门工作的可靠性。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摆臂式滑移门机构,所述摆臂式滑移门机构包括:
安装架,固定设置有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
至少一个滑移门;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安装架固定连接;
第一组件,一端与所述滑移门固定连接,另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上;
第二组件,一端与所述滑移门固定连接,另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上;以及
摆杆机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移门和所述安装架可转动地连接;
其中,所述驱动装置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组件、所述第二组件和所述摆杆机构中的至少一个运动以带动所述滑移门沿预定的轨迹运动。
优选地,所述摆杆机构包括:
摆杆,一端具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安装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摆杆的另一端包括滑轨;
推杆,一端与所述滑移门可转动地连接,另一端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摆杆的转动而沿所述滑轨运动;
其中,所述摆杆和推杆相互套接。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外壳与所述安装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滑移门固定连接;
摆动支架,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摆动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轨传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摆动支架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导轨的第一表面运动的第一滚轮和沿所述第一导轨的第二表面运动的第二滚轮。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
第一传动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轮的旋转轴被配置为与所述安装架固定连接;以及
中间媒介,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传动轮受所述电机的驱动而转动,并带动所述中间媒介和所述第二传动轮运动。
优选地,所述摆动支架还被配置为与所述中间媒介连接,所述中间媒介受控运动并带动所述摆动支架沿所述第一导轨运动。
优选地,所述中间媒介具体为倍速链条,所述倍速链条具有多个第三滚轮,所述第三滚轮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滚动,且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均为链轮;或者
所述中间媒介为同步带且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均为同步带轮;或者
所述中间媒介为钢丝绳且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均为钢丝绳轮。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
曲柄,一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连杆,被配置为两端分别与所述曲柄和所述摆杆可转动地连接。
优选地,所述摆杆的第一连接结构还被配置为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轨包括与所述滑移门平行的第一直线轨和与所述第一直线轨的一端连接的第一曲线轨;
所述第二导轨包括与所述滑移门平行的第二直线轨和与所述第二直线轨的一端连接的第二曲线轨;
其中,所述滑移门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组件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直线轨上,所述第二组件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直线轨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组件包括:
第二连接杆,一端与所述滑移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四滚轮连接,所述第四滚轮可滚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内。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机械,所述移动机械包括:
移动机械本体;以及
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摆臂式滑移门机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摆臂式滑移门机构设置了第一组件、第二组件和摆杆机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的一端分别与滑移门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上,摆杆机构两端分别与滑移门和安装架可转动地连接。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第一组件、第二组件或摆杆机构中的至少一个运动,可以带动滑移门沿预定的路径平稳地移动,从而实现滑移门的自动打开和关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摆臂式滑移门机构结构简单,支撑稳定,能够很好地实现滑移门的自动控制,滑移门打开时向门框外侧摆动并悬挂于门框外侧的一边或两边,不影响用户的出入,且滑移门关闭时能够实现良好的密封。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摆臂式滑移门机构的关闭状态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摆臂式滑移门机构的打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摆臂式滑移门机构的下层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摆臂式滑移门机构的第一传动轮和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摆臂式滑移门机构的摆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摆臂式滑移门机构的关闭状态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摆臂式滑移门机构的驱动原理示意图一;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摆臂式滑移门机构的驱动原理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11-下层安装架;12-上层安装架;13-摆杆机构安装架;14-门框;2-滑移门;31-第一导轨;32-第二导轨;4-电机;51-第一组件;511-第一连接杆;512-摆动支架;513-第一滚轮;514-第二滚轮;515-连接臂;52-第二组件;521-第二连接杆;522-第四滚轮;53-摆杆机构;531-摆杆;532-推杆;6-传动装置;61-第一传动轮;62-第二传动轮;63-中间媒介;64-曲柄;65-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申请文件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当一元件或层被提及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被接合到”、“被连接到”或“被联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时,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被直接接合、连接或联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可存在中间元件或层。相比之下,当一元件被提及为“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被接合到”、“直接被连接到”或“直接被联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时,可不存在中间元件或层。用于描述元件之间关系的其它词语应该以相似方式被解释(例如,“之间”与“直接在之间”,“邻近”与“直接邻近”等)。如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任一或全部组合。
为易于说明,诸如“内”、“外”、“之下”、“下方”、“下部”、“上方”、“上部”等等的空间相关术语在此被用于描述图中例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将理解的是,空间相关术语可意欲包含设备在使用或操作中的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不同的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元件于是将被定位为在该其它元件或特征“上方”。因而,示例术语“下方”能包含上方和下方的方位二者。设备可以以其它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处于其它方位),并且在此使用的空间相关描述词应该被相应地解释。
实施例一:
图1-图6为本实施例的摆臂式滑移门机构的示意图。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摆臂式滑移门机构包括安装架、滑移门2、第一导轨31、第二导轨32、驱动装置、第一组件51、第二组件52和摆杆机构53。第一导轨31和第二导轨32分别与安装架固定连接。第一组件51的一端连接滑移门2而另一端连接第一导轨31,第二组件52的一端连接滑移门2而另一端连接第二导轨32,摆杆机构53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架和滑移门2可转动地连接。驱动装置包括电机4和传动装置6,传动装置6与第一组件51连接,电机4通过传动装置6带动第一组件51沿第一导轨31运动,从而带动第二组件52沿第二导轨32运动并带动摆杆机构53摆动,进而使滑移门2能够沿着预定的轨迹平稳地滑移打开或关闭。
具体地,所述安装架包括下层安装架11、上层安装架12、摆杆机构安装架13和门框14,所述门框14设置在上层安装架12和下层安装架11之间并与上层安装架12和下层安装架11连接。所述门框14与滑移门2平行,当滑移门2处于关闭状态时,滑移门2与门框14相接触。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架被视为固定物。
图1是本实施例的摆臂式滑移门机构的关闭状态的立体示意图一。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轨31与下层安装架11固定连接,第二导轨32与上层安装架12固定连接,电机4和传动装置6安装在下层安装架11处。第一导轨31和第二导轨32基本相对地设置在安装架上。
图2是本实施例的摆臂式滑移门机构的打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导轨31包括与所述滑移门2平行的第一直线轨和第一曲线轨。第一曲线轨的一端与第一直线轨的一端连接,并向门内侧离开滑移门2的方向延伸。第二导轨32位于第一导轨31的上方,与第一导轨31相对设置,第二导轨32包括第二直线轨和第二曲线轨,第二曲线轨的一端与第二直线轨的一端连接,并向门内侧离开滑移门2的方向延伸。第一曲线轨的两个端部的切线之间的夹角和第二曲线轨的两个端部的切线之间的夹角均应大为钝角,且第一曲线轨和第二曲线轨的曲率变化不可过大,以实现滑移门2的平稳运动,如果前述夹角过小或曲率变化过大,则会使滑移门2的运动过程中发生较大的晃动。可选地,第一导轨31还可以包括第三直线轨,第二导轨32还可以包括第四直线轨,第三直线轨与第一曲线轨远离滑移门2的一端连接并沿其切线方向延伸,第四直线轨与第二曲线轨远离滑移门2的一端连接并沿其切线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轨31包括第三直线轨和第四直线轨。第一导轨31和第二导轨32的形状可设置为相同,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对第一组件51和第二组件52的尺寸设计提供便利。
图3是本实施例的摆臂式滑移门机构的下层俯视图,图3隐去了上层安装架12和第二组件52,示意性地展示了摆臂式滑移门机构的滑移门2、下层安装架11以及设置在下层安装架11处的各组件、摆杆机构安装架13和摆杆机构53的布置情况。如图2-3所示,第一组件51与第一导轨31可移动地连接,第一导轨31形成为三面封闭一面开放的凹槽,所述凹槽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其中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与滑移门2垂直,第一表面位于第二表面的下方,第三表面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均相垂直。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组件51包括第一连接杆511和摆动支架512。第一连接杆511的第一端与滑移门2的下方2固定连接,第二端与摆动支架512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
如图1-3所示,电机4设置在下层安装架11处。电机4的外壳与下层安装架11固定连接。传动装置6包括第一传动轮61、第二传动轮62和中间媒介63。第一传动轮61和第二传动轮62的旋转轴与滑移门2相平行。中间媒介63设置在第一传动轮61和第二传动轮62之间,第一传动轮61旋转带动中间媒介63运动并带动第二传动轮62旋转。中间媒介63与第一组件51相连接,且部分设置在第一导轨31内。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媒介63为链条,相应地,第一传动轮61和第二传动轮62为链轮。在本实施例中,中间媒介63为倍速链条,所述倍速链条具有多个第三滚轮,第一传动轮61和第二传动轮62为链轮,带第三滚轮的倍速链条在第一导轨31的第一直线轨、第一曲线轨和第三直线轨的第三表面上滚动,减小了在摩擦。链传动传递功率较大且适于在低速、重载条件下运行。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中间媒介63为同步带,相应地,第一传动轮61和第二传动轮62为同步带轮。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中间媒介63为钢丝绳,相应地,第一传动轮61和第二传动轮62均为钢丝绳轮。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将传动装置6设计为其他适于传动的结构。
图4是本实施例的摆臂式滑移门机构的第一传动轮和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意性地展示了第一传动轮61的结构以及第一传动轮61和电机4的连接关系。如图4所示,电机4的输出轴与第一传动轮61的旋转轴相连接,电机4旋转以带动第一传动轮61旋转,从而可以带动中间媒介63和第二传动轮62运动。第一传动轮61和第二传动轮62的规格相同,链条的规格与第一传动轮61和第二传动轮62相匹配。优选地,链轮下方可设置挡盘,可以防止链条从链轮上掉落。
图5是本实施例的摆臂式滑移门机构的摆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摆动支架512上设置有第一滚轮513和两个第二滚轮514。第一滚轮513与第二滚轮514的转动轴相互垂直,即,第一滚轮513与第一导轨31的第一表面接触并沿第一表面滚动或者第一滚轮513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均接触并沿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滚动,两个第二滚轮514与第一导轨31的第三表面接触并沿第三表面滚动。摆动支架512上还设置有两个连接臂515,用于与链条固定连接。即,链条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连接臂515固定连接,链条绕过第一传动轮61和第二传动轮62之后,与另一个所述连接臂515固定连接,从而通过摆动支架512使链条封闭。链条运动时,拉动摆动支架512,使第一滚轮513和第二滚轮514在第一导轨31中滚动,从而使摆动支架512沿着第一导轨31运动,进而通过第一连接杆511带动滑移门2随之移动。
优选地,第二传动轮62的位置可在一定范围内移动,即第二传动轮62可在多个位置上与下层安装架11固定连接,从而可以通过调整第二传动轮62的位置来调节中间媒介63的张紧程度,防止中间媒介63太松而发生打滑,或是过紧而发生断裂。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另外设置单独的张紧机构来调整中间媒介63的张紧程度。优选地,第一传动轮61和电机4安装在靠近第一导轨31的一个端部的位置,第二传动轮62安装在靠近第一导轨31的另一个端部的位置,使链条与第一导轨31的端部的边缘不相接触,防止链条与第一导轨31发生碰撞而使滑移门2不能正常打开或关闭。
图6是本实施例的摆臂式滑移门机构的关闭状态的立体示意图二,图6以在下层安装架11斜下方位置的仰视视角,示意性地展示了第二组件52和第二导轨32的结构和连接关系,以及摆杆机构53和摆杆机构安装架13的位置。如图6所示,第二导轨32固定安装在上层安装架12上。第二导轨32形成为三面封闭一面开放的凹槽,其中两个封闭面相平行,开口处朝向下层安装架1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组件52包括第二连接杆521和第四滚轮522,第二连接杆521的一端与滑移门2固定连接,第四滚轮522与第二连接杆521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第四滚轮522放置在第二导轨32内,其旋转轴与滑移门2平行,第四滚轮522与第二导轨32相平行的两个封闭面接触或者与前述两个封闭面的其中之一接触。优选地,第二组件52包括两个第四滚轮522,两个第四滚轮522与前述两个平行的封闭面分别接触,可以防止滑移门2运动时发生晃动。第一组件51带动滑移门2移动,滑移门2带动第二连接杆521移动,从而使第四滚轮522沿着第二导轨32滚动,进而使滑移门2能够平稳地沿预定轨迹运动。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摆杆机构53包括摆杆531和推杆532,摆杆机构53的整体均设置在下层安装架11的下方,可以防止摆杆机构53的运动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从而影响滑移门2的正常工作,也能便于隐藏摆杆机构53,从而提高摆臂式滑移门机构的外观整洁度。摆杆531的一端与摆杆机构安装架13可转动地连接,且不能上下摆动。摆杆531的另一端具有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包括滑轨。推杆532的一端放置在所述滑轨内,另一端与滑移门2可转动地连接。即,摆杆531可以绕着摆杆机构安装架13转动,而不能上下摆动,推杆532可以绕滑移门2转动并沿所述滑轨移动。第一组件51带动滑移门2运动时,推杆532随着滑移门2的运动而绕滑移门2转动,应沿滑轨移动,使摆杆机构53的长度始终与滑移门2的位置相适应,从而使滑移门2能够平稳地移动。在滑移门2移动的过程中,摆杆机构53和滑移门2的连接处与摆杆机构53和摆杆机构安装架13的连接处的距离会发生变化,因此,设置摆杆机构53可以根据滑移门2位置的改变,自动调整长度,以适应前述两个连接处之间的距离的变化,从而使滑移门2能够平稳、平滑地移动,并能够对滑移门2提供稳定的支撑。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将摆杆机构13调节到适宜的长度,再将推杆532与摆杆531固定,使推杆532不能沿着滑轨移动。具体地,可在推杆532和摆杆531的长度方向上设置一列定位孔,将摆杆机构13调节到适宜的长度后,通过定位销连接推杆532和摆杆531的定位孔使摆杆机构13的位置保持不变。此时摆杆机构13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刚性连接杆。在滑移门2运动的过程中,滑移门2与摆杆机构13的连接端的轨迹为圆弧。这种设置方式可以根据需要对摆杆机构13的长度进行调节,同时也能稳定地支撑滑移门2运动。例如,所述摆臂式滑移门机构应用于汽车上时,如果汽车车身的弧度较大,可以将摆杆机构13的长度适当调大,从而能够防止滑移门2在运动的过程中与车身发生碰撞或剐蹭。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摆杆机构13可设置为一个刚性杆,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如图3所示,滑移门2处于关闭状态时,摆动支架512位于第三直线轨处,用户控制电机4按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下面以此为电机4的正转方向),电机4带动第一传动轮61、第二传动轮62和链条与摆动支架形成的环顺时针转动,即链条拉动摆动支架512从第三直线轨向第一曲线轨移动,摆动支架512向外的方向运动。由于第一连接杆511为刚性杆且一端与滑移门2固定连接,即摆动支架512与滑移门2的距离恒定,所以滑移门2随着摆动支架512的运动而向外(远离门框14的方向)向右(图中的右方)移动。
当摆动支架512进入第一曲线轨时,由于第一曲线轨具有一定的弧度,而第二滚轮514与第一导轨31的第三表面接触,因此,摆动支架512绕其与第一连接杆511的连接点顺时针旋转,直至摆动支架512通过第一曲线轨而进入第一直线轨。在此过程中,滑移门2继续向外向右移动。
如图2所示,当摆动支架512进入第一直线轨并沿第一直线轨移动时,由于第一直线轨与滑移门2平行,此时滑移门2停止向外移动,仅继续向右移动,直至摆动支架512运动至第一导轨31的末端,电机4停止转动,滑移门2处于完全打开的状态。
在上述滑移门2打开的过程中,摆杆机构53随之绕着摆杆机构安装架13按图3中的顺时针转动。推杆532根据滑移门2和摆杆机构安装架13之间的距离,沿着摆杆531的滑轨向外或向内移动,以调节摆杆机构53的长度来适应滑移门2和摆杆机构安装架13之间的距离的变化,使滑移门2平稳地移动。第二组件52的第四滚轮522也与第一组件51同步运动,沿着第四直线轨向第二曲线轨再向第二直线轨移动。可选地,可通过在滑轨中设置凸轮机构与推杆532连接使推杆532按预定的轨迹沿着滑轨移动,或者设置第二电机根据预设的程序驱动推杆532沿着滑轨按照预定的轨迹移动。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设置其他驱动方式使推杆532随滑移门2的运动而相适应地沿着滑轨移动。
当需要将滑移门2关上时,用户控制电机4反转,进而使链条拉动摆动支架512从第一直线轨向第一曲线轨再向第三直线轨运动,从而使滑移门2最终与门框14相接触,即滑移门2完全关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滑移门2的打开过程,容易地得出滑移门2关闭的具体过程,在此不再详细叙述。
在滑移门2运动的过程中,由于第一滚轮513与第一导轨31的第一表面接触,第一导轨31与下层安装架11固定连接,因此第一滚轮513通过摆动支架512和第一连接杆511对滑移门2的重量进行支撑。摆杆机构53与安装架13可转动并限制上下摆动地连接,从而使摆杆机构53也能够对滑移门2的重量进行支撑。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设计第一组件51和滑移门2的连接位置以及摆杆机构53与滑移门2的连接位置时,应当考虑其分布位置对承重稳定度的影响。优选地,前述两个连接位置可以分别设置在滑移门2下部的两端,从而能在滑移门2的工作过程中提供稳定的支撑,摆杆机构防止滑移门2晃动、掉落等情况的发生。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第一导轨31和第一组件51设置在上层安装架12处,第二导轨32和第二组件52设置在下层安装架11处。相应地,电机和传动装置也设置在上层安装架处。
本实施例的摆臂式滑移门机构,驱动装置与第一组件连接,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传动装置,通过电机受控驱动传动装置运动,以带动第一组件沿第一导轨移动,第二组件沿着第二导轨移动,摆杆机构随之摆动和/或伸缩,从而使滑移门可以沿着预定的路径平稳地移动,从而实现滑移门的自动打开和关闭。本实施例的摆臂式滑移门机构结构简单,支撑稳定,能够很好地实现滑移门的自动控制,滑移门打开时向门框外侧摆动并悬挂于门框外侧的一边或两边,不影响用户的出入,且滑移门关闭时也能够实现良好的密封。
实施例二:
图7-图8是本实施例的摆臂式滑移门机构的驱动原理示意图。如图7-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摆臂式滑移门机构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摆臂式滑移门机构的驱动装置包括电机4和传动装置6,传动装置6包括曲柄64和连杆65。电机4的外壳与安装架固定连接,曲柄64的一端与电机4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与连杆65连接。连杆65的两端分别与曲柄64和摆杆531可转动地连接。即,曲柄64、连杆65和摆杆机构53组成双曲柄机构,通过电机4驱动曲柄64旋转,带动连杆65和摆杆机构53运动,并带动第一组件沿第一导轨运动,带动第二组件沿第二导轨运动,从而带动滑移门2沿预定的轨迹移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曲柄64、连杆65和摆杆机构53组成平行双曲柄机构。通过控制电机4的旋转方向改变曲柄、摆杆的转动方向,从而使滑移门2打开或者关闭。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曲柄64、连杆65和摆杆机构53组成反向双曲柄机构,则不需要改变电机4的旋转方向即可控制滑移门2的打开或关闭。本来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合理确定曲柄64、摆杆机构53和连杆65的长度,以及滑移门2打开时曲柄64与连杆65的角度,以使所述反向双曲柄机构工作时能顺利通过死点。
本实施例的摆臂式滑移门机构的传动装置包括曲柄和连杆,传动装置、安装架和摆杆组成了双曲柄机构,通过电机驱动曲柄运动来使摆杆带动滑移门沿预定轨迹移动,结构简单,驱动稳定。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摆臂式滑移门机构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驱动装置包括电机,电机的外壳与安装架固定连接,电机的输出轴与摆杆机构53与安装架的第一连接结构连接,电机直接驱动摆杆机构53转动,带动第一组件51沿第一导轨31运动,并带动第二组件52沿第二导轨32运动,从而带动滑移门2沿预定的轨迹移动。
本实施例的摆臂式滑移门机构的驱动装置不设置传动装置,而是由电机直接驱动摆杆机构运动,进一步简化了摆臂式滑移门的结构。
实施例四:
实施例一至三的摆臂式滑移门机构可以应用于任何需要设置门的领域,例如,建筑、移动机械等领域。也即所述摆臂式滑移门机构可以作为房门、仓门、汽车门、高铁门、柜门等。优选地,所述摆臂式滑移门机构应用移动机械行业。所述移动机械包括移动机械本体和摆臂式滑移门机构。其中,摆臂式滑移门机构的安装架固定于移动机械本体上,通过控制摆臂式滑移门机构的滑移门的打开或关闭实现移动机械的门的打开或关闭。
在另一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机械可以包括两个摆臂式滑移门机构,两个摆臂式滑移门机构对称地设置在所述移动机械本体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摆臂式滑移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式滑移门机构包括:
安装架,固定设置有第一导轨(31)和第二导轨(32);
至少一个滑移门(2);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安装架固定连接;
第一组件(51),一端与所述滑移门(2)固定连接,另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31)上;
第二组件(52),一端与所述滑移门(2)固定连接,另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32)上;以及
摆杆机构(53),两端分别与所述滑移门(2)和所述安装架可转动地连接;
其中,所述驱动装置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组件、所述第二组件和所述摆杆机构中的至少一个运动以带动所述滑移门(2)沿预定的轨迹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臂式滑移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杆机构(53)包括:
摆杆(531),一端具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安装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摆杆(531)的另一端包括滑轨;
推杆(532),一端与所述滑移门(2)可转动地连接,另一端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摆杆(531)的转动而沿所述滑轨运动;
其中,所述摆杆(531)和推杆(532)相互套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臂式滑移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4),所述电机(4)的外壳与所述安装架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摆臂式滑移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件(51)包括:
第一连接杆(511),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滑移门(2)固定连接;
摆动支架(512),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511)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摆动支架(51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轨(31)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摆臂式滑移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支架(512)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导轨(31)的第一表面运动的第一滚轮(513)和沿所述第一导轨(31)的第二表面运动的第二滚轮(514)。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摆臂式滑移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传动装置(6),所述传动装置(6)包括:
第一传动轮(61),与所述电机(4)的输出轴连接;
第二传动轮(62),所述第二传动轮(62)的旋转轴被配置为与所述安装架固定连接;以及
中间媒介(63),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轮(61)和所述第二传动轮(62)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传动轮(61)受所述电机(4)的驱动而转动,并带动所述中间媒介(63)和所述第二传动轮(62)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摆臂式滑移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支架(512)还被配置为与所述中间媒介(63)连接,所述中间媒介(63)受控运动并带动所述摆动支架(512)沿所述第一导轨(31)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摆臂式滑移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媒介(63)具体为倍速链条,所述倍速链条具有多个第三滚轮,所述第三滚轮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导轨(31)上滚动,且所述第一传动轮(61)和所述第二传动轮(62)均为链轮;或者
所述中间媒介(63)为同步带且所述第一传动轮(61)和所述第二传动轮(62)均为同步带轮;或者
所述中间媒介(63)为钢丝绳且所述第一传动轮(61)和所述第二传动轮(62)均为钢丝绳轮。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摆臂式滑移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传动装置(6),所述传动装置(6)包括:
曲柄(64),一端与所述电机(4)的输出轴连接;
连杆(65),被配置为两端分别与所述曲柄(64)和所述摆杆(531)可转动地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摆臂式滑移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杆(531)的第一连接结构还被配置为与所述电机(4)的输出轴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臂式滑移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31)包括与所述滑移门(2)平行的第一直线轨和与所述第一直线轨的一端连接的第一曲线轨;
所述第二导轨(32)包括与所述滑移门(2)平行的第二直线轨和与所述第二直线轨的一端连接的第二曲线轨;
其中,所述滑移门(2)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组件(51)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直线轨上,所述第二组件(52)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直线轨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臂式滑移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件(52)包括:
第二连接杆(521),一端与所述滑移门(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四滚轮(522)连接,所述第四滚轮(522)可滚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32)内。
13.一种移动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械包括:
移动机械本体;以及
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摆臂式滑移门机构。
CN201921597365.1U 2019-09-24 2019-09-24 摆臂式滑移门机构和应用其的移动机械 Active CN2111736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97365.1U CN211173653U (zh) 2019-09-24 2019-09-24 摆臂式滑移门机构和应用其的移动机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97365.1U CN211173653U (zh) 2019-09-24 2019-09-24 摆臂式滑移门机构和应用其的移动机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73653U true CN211173653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05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97365.1U Active CN211173653U (zh) 2019-09-24 2019-09-24 摆臂式滑移门机构和应用其的移动机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7365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93703A (zh) * 2019-09-24 2019-12-20 桂林京达科技有限公司 摆臂式滑移门机构和应用其的移动机械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93703A (zh) * 2019-09-24 2019-12-20 桂林京达科技有限公司 摆臂式滑移门机构和应用其的移动机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96606B2 (en) Door-opening device in a vehicle sliding door
CN204511196U (zh) 一种建筑装潢用电动折叠门
JP5408548B2 (ja) サイドミラーユニット
CN211173653U (zh) 摆臂式滑移门机构和应用其的移动机械
CN111197448A (zh) 电动滑门系统及移动车辆
JPWO2011062027A1 (ja) 戸吊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ドア装置
CN110593703A (zh) 摆臂式滑移门机构和应用其的移动机械
JP2004019387A (ja) 車両スライド扉の動力スライド装置
US3499478A (en) Door assembly
US6328133B1 (en) Elevator door with improved clutch device
JP3484884B2 (ja) スライドドア自動開閉装置
CN202187655U (zh) 一种塞拉门齿带单轴导杆槽型凸轮组合空间机构
CN206091788U (zh) 一种平移式自动开启防盗门
CN202187648U (zh) 一种塞拉门螺旋摇杆导杆复合铰槽型凸轮组合空间机构
CN202187647U (zh) 一种塞拉门螺旋摇块导杆槽型凸轮组合空间机构
CN106031621B (zh) 一种洗碗机
CN217812983U (zh) 摆臂滑移门机构和应用其的移动机械
CN102296904A (zh) 一种塞拉门齿带单轴导杆槽型凸轮组合空间机构
KR950007710Y1 (ko) 엘리베이터의 도어 구동장치
KR20220046300A (ko) 자동차용 슬라이딩 도어의 유동방지장치
CN110341734A (zh) 一种对开门装置及轿厢
CN216305687U (zh) 一种可自清理的折叠门下导轮
CN219931941U (zh) 新能源车辆电动塞拉门
CN114541909A (zh) 摆臂滑移门机构和应用其的移动机械
CN216553499U (zh) 智控全自动多扇折叠门用驱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