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70370U - 一种底泥修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底泥修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70370U
CN211170370U CN201922067597.2U CN201922067597U CN211170370U CN 211170370 U CN211170370 U CN 211170370U CN 201922067597 U CN201922067597 U CN 201922067597U CN 211170370 U CN211170370 U CN 2111703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diment
pot
rotating
cultivation plate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6759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焕文
张晓爽
梁梦芽
简汉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Lyuzhi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Lyuzhi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Lyuzhi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Lyuzhi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6759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703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703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703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底泥修复装置,包括:支撑座、吹气座、转动轴、通气管、泵主体和转动养殖板;吹气座连接于支撑座;转动轴可转动安装于支撑座;通气管的输入端接入气体,其输出端连通于泵主体的输入端;泵主体的输出端通过管道连通于吹气座的喷气头,用于将流体传至喷气头,并由喷气头的输出端喷出;喷气头的输出端向下;转动养殖板连接于转动轴,其以转动轴为中心转动;转动养殖板用于培植植物或菌类。本底泥修复装置设置有可转动的转动养殖板,其通过调节转动养殖板的位置,启动泵主体将外部的空气通入底泥内,使底泥内的组分重新分布于液面,并由转动养殖板上的植物吸收,通过长时间的接触,达到修复底泥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底泥修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底泥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底泥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在底泥修复装置领域中,大部份的装置都是只能针对于某个单独的区域,不能对区域内的底泥进行重复多次的修复,而底泥的修复一般需要较长时间,而在多个区域设置多个修复装置成本较大,效率低;不能够对较深的底泥进行修复,效果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底泥修复装置,其带有可转动的转动养殖板,通过在转动养殖板培养植物或菌类,使底泥内的污染物回到水相,由转动养殖板培养的植物或菌类修复。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底泥修复装置,包括:支撑座、吹气座、转动轴、通气管、泵主体和转动养殖板;
所述吹气座连接于所述支撑座;所述转动轴可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座;所述通气管的输入端接入气体,其输出端连通于所述泵主体的输入端;所述泵主体的输出端通过管道连通于所述吹气座的喷气头,用于将流体传至所述喷气头,并由所述喷气头的输出端喷出;所述喷气头的输出端向下;所述转动养殖板连接于所述转动轴,其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转动;
所述转动养殖板用于培植植物或菌类。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转动养殖板设有盆安装口和植物盆;所述植物盆竖直位置可调节地安装于所述盆安装口,所述植物盆的底部的镂空层可伸出和回退于所述盆安装口内。
更进一步说明,还包括:升高环垫;
所述植物盆的盆口设有盆口余边;
所述升高环垫安装于所述植物盆时,其上端接触于所述盆口余边的底部,下端接触于所述转动养殖板的上表面,使所述植物盆的底部位于所述盆安装口内;
所述升高环垫从所述植物盆拆卸后,所述盆口余边的底部接触于所述转动养殖板的上表面,所述植物盆的底部伸出所述盆安装口。
更进一步说明,还包括:底部导气件;所述底部导气件安装于所述转动养殖板的底部;
所述底部导气件为上下相通,其底部位于所述喷气头的上方;所述镂空层接触于所述底部导气件的顶部。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底部导气件包括:入口部、中心部和出口部;
所述中心部的下端连通所述入口部,上端连通于所述出口部;
所述入口部下端的口径向上依次收窄,并过渡至所述中心部;
所述出口部上端的口径向下依次收容,并过渡至所述中心部。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泵主体设置于所述支撑座内;所述通气管设置于所述转动轴内。
更进一步说明,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设置于所述转动轴的上端。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喷气头的输出端设有内部带单向阀的支脚。
更进一步说明,还包括:转动驱动组件;
所述转动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转动螺旋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螺旋桨;
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转动养殖板的侧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底泥修复装置设置有可转动的转动养殖板,其通过调节转动养殖板的位置,启动泵主体将外部的空气通入底泥内,使底泥内的组分重新分布于液面,并由转动养殖板上的植物吸收,通过长时间的接触,达到修复底泥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底泥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为带转动驱动组件的底泥修复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不带升高环垫时的转动养殖板状态示意图;
其中:
植物001、支撑座1、吹气座2、转动轴3、通气管4、泵主体5、转动养殖板6、底部导气件7、太阳能电池板81、植物盆82、升高环垫83、转动驱动组件9;
喷气头21;支脚211;
入口部71、中心部72、出口部73;
盆安装口61;
镂空层821、盆口余边831;
驱动电机91、转动螺旋桨9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底泥修复装置,包括:支撑座1、吹气座2、转动轴3、通气管4、泵主体5和转动养殖板6;
所述吹气座2连接于所述支撑座1;所述转动轴3可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座1;所述通气管4的输入端接入气体,其输出端连通于所述泵主体5的输入端;所述泵主体5的输出端通过管道连通于所述吹气座2的喷气头21,用于将流体传至所述喷气头21,并由所述喷气头21的输出端喷出;所述喷气头21的输出端向下;所述转动养殖板6连接于所述转动轴3,其以所述转动轴3为中心转动;
所述转动养殖板用于培植植物或菌类。
更进一步说明,本底泥修复装置设置有可转动的转动养殖板6,其通过调节转动养殖板6的位置,启动泵主体5将外部的空气通入底泥内,使底泥内的组分重新分布于液面,并由转动养殖板6上的植物吸收,通过长时间的接触,达到修复底泥的效果。
具体地,底泥修复装置安装于水内,其转动养殖板外露于水面,通气管4的输入端连接外部气体端41,如空气;启动泵主体5,将外部气体泵至吹气座2的各个喷气头21,喷气头21贴近或插入底泥,喷出的气体会向下将底泥冲开,使该部分的底泥分散,底泥掩盖的污染部分会重新回到水相,由转动养殖板6的培养物吸收,达到净化和修复水体的效果;调节转动养殖板6的角度,即可对多个范围的底泥进行修复,提高修复的效率。
需注意的是,转动养殖板6可用于培植植物或菌类,该培植植物或菌类会对水体内的污染物有一定的降解或净化作用。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转动养殖板6设有盆安装口61和植物盆82;所述植物盆82竖直位置可调节地安装于所述盆安装口61,所述植物盆82的底部的镂空层821可伸出和回退于所述盆安装口61内。
更进一步说明,植物盆82可活动安装于盆安装口61,其通过镂空层821与水体接触,使镂空层821的土壤接触底部导气件7内的水体;使底泥修复装置的净化状态可控,镂空层821伸出于盆安装口61外,镂空层821与底泥分散物接触,即启动净化状态;镂空层821收缩于盆安装口61内,其不能接触于底泥分散物,即不在净化状态,使净化状态可控。
更进一步说明,还包括:升高环垫83;
所述植物盆82的盆口设有盆口余边831;
所述升高环垫83安装于所述植物盆82时,其上端接触于所述盆口余边831的底部,下端接触于所述转动养殖板6的上表面,使所述植物盆82的底部位于所述盆安装口61内;
所述升高环垫83从所述植物盆82拆卸后,所述盆口余边831的底部接触于所述转动养殖板6的上表面,所述植物盆82的底部伸出所述盆安装口61。
更进一步说明,升高环垫83用于套住植物盆82的盆口,垫高盆口余边831,垫高后的植物盆82后,镂空层821不能接触于底泥分散物,不能持续净化水体;而当撤去升高环垫83,盆口余边831接触于养殖板的上表面,植物盆82竖直位置向下移,其镂空层821接触于底泥分散物,能为水体净化。
更进一步说明,还包括:底部导气件7;所述底部导气件7安装于所述转动养殖板6的底部;
所述底部导气件7为上下相通,其底部位于所述喷气头21的上方;所述镂空层821接触于所述底部导气件7的顶部。
更进一步说明,底部导气件7用于限制冲开后底泥,在一定的宽度范围内,分散的底泥竖直富集于底部导气件7内,并在底部导气件7的导向作用及底泥会喷气头21的持续喷气下,产生气泡会竖直上升,推动分散底泥从下至上移动于底部导气件7内,底泥分散物呈分散状分布于底部导气件7内,由于底部导气件7安装于转动养殖板6的底部,转动养殖板6内的植物会接触底部导气件7内的水体,通过植物的吸收、挥发、根滤、降解、稳定等作用,可以净化水体中的污染物,达到修复底泥的目的。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底部导气件7包括:入口部71、中心部72和出口部73;
所述中心部72的下端连通所述入口部71,上端连通于所述出口部73;
所述入口部71下端的口径向上依次收窄,并过渡至所述中心部72;
所述出口部73上端的口径向下依次收容,并过渡至所述中心部72。
更进一步说明,底部导气件7上端和下端的径口都比中心部72的大,其从上至中部依次收窄,从下至中部依次收窄;这种结构的底部导气件7,其入口部71可尽可能地吸入底泥分散物,入口部71至中心部72过程中,径口不断收窄,流速增大;而中心部72至出口部73,径口不断变宽,流速下降,底泥分散物富集后不容易下落,进而使转动养殖板6有更多的概率与待修复组分接触,提高净化效率。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泵主体5设置于所述支撑座1内;所述通气管4设置于所述转动轴3内。
更进一步说明,泵主体5设置于支撑座1后,能使泵主体5密封于支撑座1内,防止水体对泵主体5的影响,降低泵主体5的使用寿命。
更进一步说明,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板81;所述太阳能电池板81设置于所述转动轴3的上端。
更进一步说明,本底泥修复装置能通过太阳能电池板81发电,太阳能电池板81带有太阳能面板,能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并储存,以为泵主体5及转动驱动组件9供电。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喷气头21的输出端设有内部带单向阀的支脚211。
更进一步说明,支脚211带有单向阀后,能防止外部水体倒流于喷气头21内;同时,支脚211可直接以一定的深度插入底泥内,通过将空气导入底泥,将待净化物回到水相,又能使该位置的含氧量提高,水体的好氧类细菌变多,有助于降解部分污染物。
更进一步说明,还包括:转动驱动组件9;
所述转动驱动组件9包括:驱动电机91和转动螺旋桨92;所述驱动电机91的输出端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螺旋桨92;
所述驱动电机91安装于所述转动养殖板6的侧边。
更进一步说明,启动驱动电机91后,转动螺旋桨92会转动,转动养殖板6能以转动轴3为中心作转动,提高以使本底泥修复装置的净化区域更大,效率更高,转动带有自动化的特点,在长时间的转动后,单个底泥修复装置的区域下,底泥及水体质量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上”、“下”、“左”、“右”、“垂直”、“水平”、“内”、“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底泥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吹气座、转动轴、通气管、泵主体和转动养殖板;
所述吹气座连接于所述支撑座;所述转动轴可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座;所述通气管的输入端接入气体,其输出端连通于所述泵主体的输入端;所述泵主体的输出端通过管道连通于所述吹气座的喷气头,用于将流体传至所述喷气头,并由所述喷气头的输出端喷出;所述喷气头的输出端向下;所述转动养殖板连接于所述转动轴,其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转动;
所述转动养殖板用于培植植物或菌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泥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养殖板设有盆安装口和植物盆;所述植物盆竖直位置可调节地安装于所述盆安装口,所述植物盆的底部的镂空层可伸出和回退于所述盆安装口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底泥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高环垫;
所述植物盆的盆口设有盆口余边;
所述升高环垫安装于所述植物盆时,其上端接触于所述盆口余边的底部,下端接触于所述转动养殖板的上表面,使所述植物盆的底部位于所述盆安装口内;
所述升高环垫从所述植物盆拆卸后,所述盆口余边的底部接触于所述转动养殖板的上表面,所述植物盆的底部伸出所述盆安装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底泥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部导气件;所述底部导气件安装于所述转动养殖板的底部;
所述底部导气件为上下相通,其底部位于所述喷气头的上方;所述镂空层接触于所述底部导气件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底泥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导气件包括:入口部、中心部和出口部;
所述中心部的下端连通所述入口部,上端连通于所述出口部;
所述入口部下端的口径向上依次收窄,并过渡至所述中心部;
所述出口部上端的口径向下依次收容,并过渡至所述中心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泥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主体设置于所述支撑座内;所述通气管设置于所述转动轴内。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底泥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设置于所述转动轴的上端。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底泥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气头的输出端设有内部带单向阀的支脚。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底泥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驱动组件;
所述转动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转动螺旋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螺旋桨;
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转动养殖板的侧边。
CN201922067597.2U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底泥修复装置 Active CN2111703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67597.2U CN211170370U (zh)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底泥修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67597.2U CN211170370U (zh)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底泥修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70370U true CN211170370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24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67597.2U Active CN211170370U (zh)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底泥修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703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32548A (zh) 一种潜水式涡轮增氧机
KR101899444B1 (ko) 태양광을 이용한 고효율 물순환장치
CN210945049U (zh) 一种水污染治理用高效曝气装置
CN204634770U (zh) 用于水产养殖的深入式增氧机
CN109796075A (zh) 宽阔水面自净化装置
CN113003710A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用的高效率曝气池
CN209835742U (zh) 宽阔水面自净化装置
CN211170370U (zh) 一种底泥修复装置
CN108128909B (zh) 一种层流交换式微纳米增氧活水机
JP2020065996A (ja) 回転式水質浄化装置
CN108935286A (zh) 一种自转式富氧设备及其鱼苗养殖池
CN204111406U (zh) 曝气搅拌一体机
CN218969012U (zh) 一种工业废水处理装置
KR101954931B1 (ko) 폭기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태양광 발전 장치
CN207986812U (zh) 一种生物降解污水处理ao池
CN110963563A (zh) 一种菌床对流增氧设备
CN216377632U (zh) 一种基于微生物分解的曝气式水体净化设备
JP2011007174A (ja) 気泡浮力を用いた発電装置
CN110054285B (zh) 一种防污丝微孔曝气机
CN211644792U (zh) 风能悬浮式碳纤维复合立体生态浮床除藻装置
CN112811600A (zh) 一种紫外强化型汽提徊流生态净水系统
CN219194705U (zh) 一种水解码水体生态修复装置
CN219117279U (zh) 一种太阳能底水增氧灭菌机
CN110963578A (zh) 一种能够增加水体流动性的生态浮床
CN210595427U (zh) 一种利用复合微生物处理污水的可移动生物反应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