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44792U - 风能悬浮式碳纤维复合立体生态浮床除藻装置 - Google Patents

风能悬浮式碳纤维复合立体生态浮床除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44792U
CN211644792U CN202020193122.8U CN202020193122U CN211644792U CN 211644792 U CN211644792 U CN 211644792U CN 202020193122 U CN202020193122 U CN 202020193122U CN 211644792 U CN211644792 U CN 2116447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ating bed
algae
ecological floating
ecological
carbon f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9312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国明
魏奇科
张茂兰
刘小琬
孙伟
张金玺
陈秀玲
汪伟
解子强
陈添翼
谭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etallurgic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etallurgic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etallurgic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etallurgic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9312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447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447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447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能悬浮式碳纤维复合立体生态浮床除藻装置,包括生态浮床,生态浮床上设有风能发电装置和用于除藻的紫外线发射器;浮床上还设有喷泉泵和食藻虫网框,喷泉泵的进水管管口低于浮床的下表面以便抽水;食藻虫网框连接于浮床的下表面以便食藻虫的寄居生长并用于除藻;生态浮床下方还连接有活性碳纤维生态膜;风能发电装置电连接紫外线发射器和喷泉泵以供电。本实用新型在生态浮床和紫外线除藻的基础上,增加了化学和生物的除藻方式;通过喷水泵,增加水动力,提高水体中氧气的含量;食藻虫网框可以让食藻虫寄居和生长,并利用其起到除藻功效;活性碳纤维生态膜利于微生物的附着,净化水质。可取得更好、更全面的持续治理效果。

Description

风能悬浮式碳纤维复合立体生态浮床除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学冶金类中水的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能悬浮式碳纤维复合立体生态浮床除藻装置。
背景技术
湖泊与河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水资源。但目前,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频繁出现,水体中营养物质增加,引起浮游植物过量生长(藻华现象)及整个水体生态平衡改变的污染现象,水体富营养化和由其导致的藻类泛滥严重影响水体生态,周边环境,甚至威胁自然生态系统,寻求高效的、安全的、低能耗控制藻华的方案具有重大意义。
除藻方法主要分为三大类:物理除藻、化学除藻或生物除藻。化学方法包括投加药剂法、粘土絮凝法、预氧化法及活性炭法等,但其对水生生态的破坏较大。生物除藻虽然生态安全性较好,但其治理周期较长,治理效果缓慢;物理法虽存在治理效果不彻底的问题,但因其见效快、操作简便,还是常被采纳,如CN 206375731 U涉及的风能供电,超声波和植物带除藻的方式;也有如CN 206751463 U涉及的太阳能供电,紫外线和植物带除藻的方式;还有如CN 206666189 U涉及的风能供电,紫外线和植物带除藻的方式;还有如CN206666192 U涉及的太阳能供电,超声波除藻的方式;以及如CN 206799209 U涉及的多种供电形式,超声波和植物带除藻的方式等等。
但常见的结构在使用中还是暴露出治理、除藻的方式单一,功能设计不够完善的问题,有待进一步优化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风能悬浮式碳纤维复合立体生态浮床除藻装置,避免现有的常见结构治理、除藻的方式单一,功能设计不够完善的问题,取得更好的持续治理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风能悬浮式碳纤维复合立体生态浮床除藻装置,包括生态浮床,所述生态浮床上设有风能发电装置和用于除藻的紫外线发射器;所述风能发电装置包括能量转换主体,所述能量转换主体设于竖向杆的上端并通过竖向杆连接在生态浮床上,所述能量转换主体通过逆变器与下方的蓄电池电连接;在竖向上,能量转换主体与逆变器之间设有水平防护板以用于保护逆变器和蓄电池,水平防护板连接于生态浮床上;所述生态浮床上还设有喷泉泵和食藻虫网框,所述喷泉泵的进水管管口低于生态浮床的下表面以便抽水,喷泉泵的喷水口朝向远离蓄电池的方向;所述食藻虫网框连接于生态浮床的下表面以便食藻虫的寄居生长并用于除藻;蓄电池电连接所述紫外线发射器和喷泉泵以供电。
进一步完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生态浮床下方还连接有活性碳纤维生态膜。
进一步地,所述活性碳纤维生态膜连接于食藻虫网框上,呈挂帘式结构,活性碳纤维生态膜的下端连接有防浮坠物。
进一步地,所述喷泉泵设于生态浮床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防护板通过竖向杆连接于生态浮床上。
进一步地,所述生态浮床为呈环状的整体结构浮床,所述竖向杆和其上端对应的能量转换主体为至少两组并沿周向均布设在生态浮床上,所有竖向杆和水平防护板相连以提高结构强度,所有能量转换主体均通过逆变器电连接至蓄电池,逆变器、蓄电池和紫外线发射器位于生态浮床的中部以便保护和除藻;喷泉泵的数量为若干,沿生态浮床周向间隔设置并位于生态浮床的外缘。
可选择地,所述生态浮床由至少三个浮床单体组成,所有浮床单体呈周向均布设置,每个浮床单体上均设有喷泉泵、竖向杆以及其上端对应的能量转换主体,所有竖向杆和水平防护板相连以形成整体结构,所有能量转换主体均通过逆变器电连接至蓄电池,逆变器、蓄电池和紫外线发射器位于生态浮床的中部以便保护和除藻;喷泉泵位于浮床单体上位于远离蓄电池的一侧。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风能悬浮式碳纤维复合立体生态浮床除藻装置,在生态浮床和紫外线除藻的基础上,增加了化学和生物的除藻方式;通过喷水泵,抽起后喷回水体,增加水动力,提高水体中氧气的含量,可帮助微生物和植物生长,还起到一定脱氮、除磷和除臭味的作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造景功能;食藻虫网框连接于生态浮床的下表面可以让食藻虫寄居和生长,并利用其起到除藻功效,生态浮床下方连接的活性碳纤维生态膜,在水体中作为生态基,利于微生物的附着,利用微生物净化水质。这样,多方式结合,避免现有的常见结构治理、除藻的方式单一,功能设计不够完善的问题,可取得更好的持续治理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风能悬浮式碳纤维复合立体生态浮床除藻装置,通过自带的供电系统向紫外线发射器和喷泉泵供电,保持清洁、节能的优点。
3、本实用新型的风能悬浮式碳纤维复合立体生态浮床除藻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灵活、维护便捷,同时还具有能耗低、见效快、抑藻作用明显,无二次污染,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具体实施例一的风能悬浮式碳纤维复合立体生态浮床除藻装置的侧视图;
图2-具体实施例一的风能悬浮式碳纤维复合立体生态浮床除藻装置的俯视图;
图3-具体实施例二的风能悬浮式碳纤维复合立体生态浮床除藻装置的俯视图;
图4-具体实施例二的风能悬浮式碳纤维复合立体生态浮床除藻装置的一种变形结构;
其中,生态浮床1,竖向杆2,能量转换主体3,水平支架4,逆变器5,蓄电池6,刚性件7,紫外线发射器8,水平防护板9,食藻虫网框10,活性碳纤维生态膜11,喷泉泵12,防浮坠物13,浮床单体1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1、图2,具体实施例的风能悬浮式碳纤维复合立体生态浮床除藻装置,包括生态浮床1,所述生态浮床1上设有风能发电装置和用于除藻的紫外线发射器8;所述风能发电装置包括能量转换主体3,所述能量转换主体3设于竖向杆2的上端并通过竖向杆2连接在生态浮床1上,所述能量转换主体3通过逆变器5与下方的蓄电池6电连接;在竖向上,能量转换主体3与逆变器5之间设有水平防护板9以用于保护逆变器5和蓄电池6,水平防护板9连接于生态浮床1上;所述生态浮床1上还设有喷泉泵12和食藻虫网框10,所述喷泉泵12的进水管管口(图中未示出)低于生态浮床1的下表面以便抽水,喷泉泵12的喷水口朝向远离蓄电池6的方向;所述食藻虫网框10连接于生态浮床1的下表面以便食藻虫的寄居生长并用于除藻;所述生态浮床1下方还连接有活性碳纤维生态膜11;蓄电池6电连接所述紫外线发射器8和喷泉泵12以供电。
实施例一的风能悬浮式碳纤维复合立体生态浮床除藻装置,在生态浮床1的植物带(图中未示出,一般生态浮床1上都种植有包含一种或多种植物的植物带)和紫外线除藻的基础上,增加了化学和生物的除藻方式;通过喷水泵,抽起后喷回水体,增加水动力,提高水体中氧气的含量,可帮助微生物和植物生长,还起到一定脱氮、除磷和除臭味的作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造景功能;食藻虫网框10连接于生态浮床1的下表面可以让食藻虫寄居和生长,并利用其起到除藻功效,生态浮床1下方连接的活性碳纤维生态膜11,可以是直接连接于生态浮床1,也可以是连接于食藻虫网框10,其在水体中作为生态基,利于微生物的附着,利用微生物净化水质。这样,多方式结合,避免现有的常见结构治理、除藻的方式单一,功能设计不够完善的问题,可取得更好的持续治理效果。通过自带的供电系统向紫外线发射器8和喷泉泵12供电(必要时可增设储电池),保持清洁、节能的优点。
其中,所述活性碳纤维生态膜11连接于食藻虫网框10上,呈挂帘式结构,活性碳纤维生态膜11的下端连接有防浮坠物13。
这样,便于制造,活性碳纤维生态膜11连接于食藻虫网框10上成为一体,再组装到生态浮床1上,便于制造或改造。防浮坠物13可进一步保障活性碳纤维生态膜11的使用效果,使其随水流摆动但不至于漂浮到水面上来,水体中,污水经过膜而被处理。
其中,所述喷泉泵12设于生态浮床1的上表面。
这样,便于设置,也让喷起的水可以在空中经过的时间更长,延长与空气接触置换氧气的时间,提高效果。
其中, 所述水平防护板9通过竖向杆2连接于生态浮床1上。这样可以简化结构,本是实施例中,所述生态浮床1为呈环状的整体结构浮床,所述竖向杆2和其上端对应的能量转换主体3为四组并沿周向均布设在生态浮床1上,所有竖向杆2和水平防护板9相连以提高结构强度,所有能量转换主体3均通过逆变器5电连接至蓄电池6,逆变器5、蓄电池6和紫外线发射器8位于生态浮床1的中部以便保护和除藻,实施时,可以是小型结构,附在生态浮床1内边沿,大型结构的也可通过类似水平防护板9的水平支架4作为承重件实现必要的支撑,蓄电池6和紫外线发射器8之间可通过刚性件7连接,以便调节紫外线发射器8至合适的高低位置;喷泉泵12的数量为四个,沿生态浮床1周向间隔设置并位于生态浮床1的外缘。
这样,即使生态浮床1上的增设部件增多,重心上移,环形的生态浮床1也能保障整个装置在水中的稳定性,保证长时间治理使用。
风能发电装置的能量转换主体3,就是带叶片的电机,实施时,能量转换主体3的叶片为三片或者四片,其输出功率为300W-600W,每日产电量能够使整个装置正常运行200min-400min;蓄电池6优选48V蓄电池6;紫外线发射器8的照射剂量为100mJ/cm2-400mJ/cm2
具体实施例二
请参见图3,实施例二与具体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二的生态浮床1不采用环形整体结构,而是由四个浮床单体100组成,所有浮床单体100呈周向均布设置,每个浮床单体100上均设有喷泉泵12、竖向杆2以及其上端对应的能量转换主体3,所有竖向杆2和水平防护板9相连以形成整体结构,所有能量转换主体3均通过逆变器5电连接至蓄电池6,逆变器5、蓄电池6和紫外线发射器8位于生态浮床1的中部以便保护和除藻;喷泉泵12位于浮床单体100上位于远离蓄电池6的一侧。实施时,浮床单体100还可以是其它外形,比如圆形,可参见图4。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7)

1.风能悬浮式碳纤维复合立体生态浮床除藻装置,包括生态浮床,所述生态浮床上设有风能发电装置和用于除藻的紫外线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能发电装置包括能量转换主体,所述能量转换主体设于竖向杆的上端并通过竖向杆连接在生态浮床上,所述能量转换主体通过逆变器与下方的蓄电池电连接;在竖向上,能量转换主体与逆变器之间设有水平防护板以用于保护逆变器和蓄电池,水平防护板连接于生态浮床上;
所述生态浮床上还设有喷泉泵和食藻虫网框,所述喷泉泵的进水管管口低于生态浮床的下表面以便抽水,喷泉泵的喷水口朝向远离蓄电池的方向;所述食藻虫网框连接于生态浮床的下表面以便食藻虫的寄居生长并用于除藻;蓄电池电连接所述紫外线发射器和喷泉泵以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风能悬浮式碳纤维复合立体生态浮床除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浮床下方还连接有活性碳纤维生态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风能悬浮式碳纤维复合立体生态浮床除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碳纤维生态膜连接于食藻虫网框上,呈挂帘式结构,活性碳纤维生态膜的下端连接有防浮坠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风能悬浮式碳纤维复合立体生态浮床除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泉泵设于生态浮床的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风能悬浮式碳纤维复合立体生态浮床除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防护板通过竖向杆连接于生态浮床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风能悬浮式碳纤维复合立体生态浮床除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浮床为呈环状的整体结构浮床,所述竖向杆和其上端对应的能量转换主体为至少两组并沿周向均布设在生态浮床上,所有竖向杆和水平防护板相连以提高结构强度,所有能量转换主体均通过逆变器电连接至蓄电池,逆变器、蓄电池和紫外线发射器位于生态浮床的中部以便保护和除藻;喷泉泵的数量为若干,沿生态浮床周向间隔设置并位于生态浮床的外缘。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风能悬浮式碳纤维复合立体生态浮床除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浮床由至少三个浮床单体组成,所有浮床单体呈周向均布设置,每个浮床单体上均设有喷泉泵、竖向杆以及其上端对应的能量转换主体,所有竖向杆和水平防护板相连以形成整体结构,所有能量转换主体均通过逆变器电连接至蓄电池,逆变器、蓄电池和紫外线发射器位于生态浮床的中部以便保护和除藻;喷泉泵位于浮床单体上位于远离蓄电池的一侧。
CN202020193122.8U 2020-02-21 2020-02-21 风能悬浮式碳纤维复合立体生态浮床除藻装置 Active CN2116447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93122.8U CN211644792U (zh) 2020-02-21 2020-02-21 风能悬浮式碳纤维复合立体生态浮床除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93122.8U CN211644792U (zh) 2020-02-21 2020-02-21 风能悬浮式碳纤维复合立体生态浮床除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44792U true CN211644792U (zh) 2020-10-09

Family

ID=72685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93122.8U Active CN211644792U (zh) 2020-02-21 2020-02-21 风能悬浮式碳纤维复合立体生态浮床除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4479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39412A (zh) * 2020-02-21 2020-04-21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风能悬浮式碳纤维复合立体生态浮床除藻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39412A (zh) * 2020-02-21 2020-04-21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风能悬浮式碳纤维复合立体生态浮床除藻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26968U (zh) 太阳能曝气生物竹炭生态浮床水处理装置
CN207016562U (zh) 一种曝气式生态浮床系统
CN108946951B (zh) 一种高效净化污染水体的复合生态浮岛装置
CN101045584A (zh) 用于水体面源污染治理的复合浮岛系统构建方法及应用
CN211644791U (zh) 太阳能悬浮式紫外碳纤维复合生态浮床除藻装置
CN214880918U (zh) 一种可抗风浪的复合纤维生态抑藻浮床
CN109607809A (zh) 一种带喷水景观的生态浮岛
CN112794450A (zh) 一种复合材料组合式生物床
CN107973412B (zh) 一种水泵-生态浮岛集成水处理系统
CN104261567B (zh) 适用于较高流速重污染河道具备自主曝气功能的生态浮床
CN211644792U (zh) 风能悬浮式碳纤维复合立体生态浮床除藻装置
CN206735912U (zh) 一种多功能生态浮岛装置
CN111657199A (zh) 一种渔光共构式漂浮池循环水养殖系统
CN202246262U (zh) 可移动的水域净化用仿生态浮床
CN211644798U (zh) 太阳能悬浮式超声波生态除藻装置
CN204939095U (zh) 一种功能强化型人工浮床
CN207002406U (zh) 一种黑臭水体修复装置
CN106745768B (zh) 生态位优化配置型太阳能动力生态浮岛及配置系统
CN210795933U (zh) 一种多功能人工生态浮岛
CN209778451U (zh) 一种组合式太阳能曝气生物浮床
CN105198072B (zh) 漂浮式曝气溶氧生物循环水处理装置及水处理系统
CN111039412A (zh) 一种风能悬浮式碳纤维复合立体生态浮床除藻装置
CN214734823U (zh) 一种复合材料组合式生物床
CN209872440U (zh) 一种太阳能水体净化装置
CN211141656U (zh) 一种生态浮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