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56059U - 客制化踝上截骨术导板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客制化踝上截骨术导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56059U
CN211156059U CN201921020018.2U CN201921020018U CN211156059U CN 211156059 U CN211156059 U CN 211156059U CN 201921020018 U CN201921020018 U CN 201921020018U CN 211156059 U CN211156059 U CN 2111560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seat
fixing part
fixing
osteotomy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2001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忠民
刘非
王晓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Xinjian 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Xinjian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Xinjian 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Xinjian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2001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560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560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560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客制化踝上截骨术导板装置。客制化踝上截骨术导板装置包括定位截骨座及对应配合套设在骨针上的力线套,定位截骨座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及位于第一、第二定位座之间的切割槽,第一定位座包括用于导引骨针的第一固定部,第二定位座包括沿第一方向与第一固定部对应设置的第二固定部,力线套具有一对套管部且两者中轴线平行设置,第一、第二固定部和套管部呈空心管状结构,第一、第二固定部具有中轴线交叉设置的第一状态和中轴线平行设置的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下,一对套管部的中轴线之间的距离与第一、第二固定部的中轴线之间的距离一致。如此设置,成型工艺简单且便于确定胫骨远端截骨后的撑开角度。

Description

客制化踝上截骨术导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客制化踝上截骨术导板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人体最大的负重关节,踝关节由胫距关节、外踝关节构成。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为进展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且常伴有踝关节内/外翻畸形。踝关节炎患者最为常见的临床症是步态异常,并常常伴有膝关节、髋关节、甚至背部疼痛,严重影响全身健康。手术治疗包括踝关节成形术、踝关节融合术、踝上截骨术等。现有的手术器械仅能牵开皮肤、筋膜、肌腱等软组织,无法在不遮挡手术医师截骨操作的前提下,均匀而持久的撑开踝关节间隙。目前临床工作中常用的手术器械以及已有的关于踝关节融合手术器械的专利仅能做到便于显露,以及为截骨工具提供一定的依靠;无法在持久撑开关节间隙的同时,固定胫骨远端和距骨,使之相对静止,以便更好的设计和实施截骨操作。
应用现有手术器械需要配置角度测量机构,来确定胫骨远端截骨后撑开的角度,结构复杂,步骤繁琐,不利于产业化。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客制化踝上截骨术导板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客制化踝上截骨术导板装置,成型工艺简单,便于确定胫骨远端截骨后的撑开角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客制化踝上截骨术导板装置,用于胫骨远端以引导胫骨远端的截骨和矫正,所述客制化踝上截骨术导板装置包括用于定位在胫骨远端的定位截骨座及对应配合套设在骨针上的力线套,所述定位截骨座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用于贴合在胫骨远端骨面的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及位于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之间沿第二方向贯通的切割槽,所述第一定位座包括用于导引骨针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定位座包括用于导引骨针且沿第一方向与第一固定部对应设置的第二固定部,所述力线套具有容纳骨针穿过的一对套管部且一对套管部的中轴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套管部呈空心管状结构,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具有两者中轴线交叉设置的第一状态和两者中轴线平行设置的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下,一对套管部的中轴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中轴线之间的距离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力线套还包括连接一对套管部的固持部,所述套管部分别对应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
进一步地,在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定位座与第二定位座通过连接件相连接;在第二状态下,所述连接件断开,且所述第一定位座与第二定位座相互分离至一设定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弯曲设置,并定义有用于贴合胫骨远端骨面的内侧曲面及与内侧曲面相对的外侧曲面,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自外侧曲面向外突伸,且突伸方向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分别具有贯通以容纳骨针穿过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分别贯穿对应的第一定位座或第二定位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座上设置有一对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定位座上对应所述第一固定部设置有一对所述第二固定部,所述力线套对应设置为一对。
进一步地,位于一侧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在的第一平面与位于另一侧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在的第二平面之间形成一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均包括沿第一方向相互分隔设置的主体部和分隔板,每一固定部包括相互分隔且分别设置在对应的主体部和分隔板上的两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通过一体成型的配合结构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部的两部分通过配合结构与对应的第一定位座或第二定位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包括与分隔板沿第一方向分隔设置的座体及自座体外侧曲面远离分隔板一侧的边缘沿第二方向突伸的基部,所述第一定位座与第二定位座的基部分隔设置且通过连接件相连接,所述切割槽沿第二方向贯通且位于第一定位座与第二定位座的基部之间,所述基部与所述固定部位于同侧。
本实用新型的踝上截骨矫形引导组件力线套的一对套管部的中轴线平行设置,因此,当力线套套设进插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上的骨针上时,力线套可上下自由移动,即与力线套配合的两骨针相互平行,即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中轴线相互平行,达到第二状态,在此状态下,撑开角度达到术前规划角度,因此,不需要设置额外的角度检测机构来实现撑开角度的确认,结构简单,方法简便,易于操作,便于在实际应用中实践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客制化踝上截骨术导板装置通过骨针固定在胫骨远端且截断连接件和配合结构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拆除定位截骨座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客制化踝上截骨术导板装置的定位截骨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4至图7为图3其他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8和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客制化踝上截骨术导板装置的力线套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客制化踝上截骨术导板装置的撑开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客制化踝上截骨术导板装置的合页固定板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踝上截骨矫形引导组件100应用于患者胫骨远端200上,用于引导截骨和矫正操作,以实现下肢力线的重建,恢复正常的踝关节运动。为了便于描述,定义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方向为胫骨的长度方向。
参照图1至图7所示,所述客制化踝上截骨术导板装置100包括一体成型且用于定位在胫骨远端200的定位截骨座1及对应配合套设在骨针300上的力线套2。所述定位截骨座1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用于贴合在胫骨远端200骨面的第一定位座11和第二定位座12、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座11和第二定位座12的连接件13及位于第一定位座11和第二定位座12之间沿第二方向贯通的切割槽10。
所述第一定位座11包括用于导引骨针300的第一固定部14,所述第二定位座12包括用于导引骨针300且沿第一方向与第一固定部14对应设置的第二固定部15,所述第一固定部14和第二固定部15呈空心管状结构,所述第一固定部14和第二固定部15具有两者中轴线交叉设置的第一状态和两者中轴线平行设置的第二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力线套2具有容纳骨针300穿过的一对套管部21及连接一对套管部21的固持部22。所述套管部21分别对应第一固定部14和第二固定部15,一对套管部21为空心管状结构且两者的中轴线平行设置。
在第二状态下,一对套管部21的中轴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固定部14和第二固定部15的中轴线之间的距离一致。
在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定位座14与第二定位座15通过连接件13相连接;在第二状态下,所述连接件13断开,且所述第一定位座14与第二定位座15相互分离至一设定角度。
具体地,定位截骨座1放置在患者胫骨远端200骨面上,处于第一状态下,此时,所述第一定位座14与第二定位座15通过连接件13相连接,骨针300插设在第一固定部14和第二固定部15内,以令定位截骨座1固定在患者胫骨远端200骨面上。
定位完成后,将连接件13断开,并通过切割槽10撑开第一定位座14与第二定位座15,从而在胫骨远端200内侧撑开楔形开口,将力线套2套设至骨针300上,撑开角度达到术前规划角度,此时,第一固定部14和第二固定部15的中轴线相互平行。由于力线套2的一对套管部21的中轴线平行设置,因此,当力线套2套设进插在第一固定部14和第二固定部15上的骨针300上时,力线套2可上下自由移动,即与力线套2配合的两骨针300相互平行,即第一固定部14和第二固定部15的中轴线相互平行。因此,不需要设置额外的角度检测机构来实现撑开角度的确认,结构简单,方法简便,易于操作,便于在实际应用中实践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定位座11和第二定位座12弯曲设置,并定义有用于贴合胫骨远端200骨面的内侧曲面101及与内侧曲面101相对的外侧曲面102,所述第一固定部14和第二固定部15自外侧曲面102向外突伸,且突伸方向一致。
所述第一固定部14和第二固定部15分别具有贯通以容纳骨针300穿过的贯穿孔140、150,所述贯穿孔140、150分别贯穿对应的第一定位座11或第二定位座12。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座11上设置有一对所述第一固定部14,所述第二定位座12上对应所述第一固定部14设置有一对所述第二固定部15,所述力线套2对应设置为一对。同一力线套2对应的一对第一固定部14和第二固定部15位于切割槽10两侧。
位于一侧的第一固定部14和第二固定部15所在的第一平面与位于另一侧的第一固定部14和第二固定部15所在的第二平面之间形成一夹角,即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交叉设置。
所述第一定位座11和第二定位座12均包括沿第一方向相互分隔设置的主体部16和分隔板17。每一固定部14包括相互分隔且分别设置在对应的主体部16和分隔板17上的两部分,所述固定部14的两部分通过一体成型的配合结构18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分隔板17沿第一方向位于主体部16的外侧,从而所述第一定位座11和第二定位座12的主体部16相邻设置。
本实用新型将定位截骨座1划分成若干部分,即上述主体部16和分隔板17,并通过配合结构18固定连接,配合结构18与对应的主体部16和分隔板17一体成型,通过断开配合结构18即可断开主体部16和分隔板17,同时固定部14的两部分也对应分开,从而方便简易的拆除定位截骨座1,仅留下骨针300,便于后续作业。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截骨座1结构简单,成型工艺方便,有利于产业化。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固定部14呈空心管状结构,所述配合结构18与对应的固定部14一体成型,且所述固定部14的两部分通过配合结构18与对应的第一定位座11或第二定位座12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部14的两部分呈半圆空心管状结构,或是弧面尺寸不对等的空心半管结构均可。所述固定部14的两部分可合成一个整圆。同一主体部16上设置一对所述固定部14,且该对固定部14设置在对应主体部16沿第三方向上的两端边缘。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配合结构18包括连接分隔板17和固定部14位于同一分隔板17上的部分的第一连接部181、连接主体部16和固定部14位于同一主体部16上的部分的第二连接部182及连接第一连接部181与第二连接部182的第三连接部183。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连接部183呈环状结构,且包括分别位于第一连接部181与第二连接部182之间的第一环状部184和第二环状部185,所述第一环状部184连续设置,所述第二环状部185具有贯通的缺口186而不连续设置。所述第一环状部184对应的圆心角小于第二环状部185对应的圆心角。优选地,所述第二环状部185的缺口186呈狭缝状,且沿第三连接部183的径向贯通。从而,断开第一环状部184后,第二环状部185随之分开成两部分。
所述第一连接部181沿第三连接部183的径向与固定部14位于分隔板17上的部分连接固定,且沿第三连接部183的轴向与同一分隔板17连接固定。所述第二连接部182沿第三连接部183的径向与固定部14位于主体部16上的部分连接固定,且沿第三连接部183的轴向与同一主体部16连接固定。
所述第一定位座11和第二定位座12弯曲设置,并定义有用于贴合胫骨远端200骨面的内侧曲面101及与内侧曲面101相对的外侧曲面102。
所述主体部16包括与分隔板17沿第一方向分隔设置的座体161及自座体161的外侧曲面102远离分隔板17一侧的边缘沿第二方向突伸的基部162。所述固定部14分别自对应的第一定位座11或第二定位座12的外侧曲面102向外突伸,且与所述基部162位于同侧。所述贯穿孔140、150分别贯穿对应的第一定位座11或第二定位座12。所述基部162沿第一方向位于所述座体161的外侧曲面102的边缘。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定位座11和第二定位座12的基部162的长度延伸方向一致,且与第一方向具有一夹角,即与第一方向不垂直。所述定位截骨座1沿第三方向的两端向内弯曲,且第一定位座11两端的曲率大于第二定位座12两端的曲率。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定位座11与第二定位座12的基部162分隔设置且通过所述连接件13相连接。所述连接件13与所述第一定位座11和第二定位座12一体成型。
具体地,所述第一定位座11和第二定位座12的基部162的突伸方向一致,所述切割槽10沿第二方向贯通且位于第一定位座11与第二定位座12的基部162之间。所述连接件13沿第三方向位于所述基部162的两端而连接第一定位座11与第二定位座12,所述连接件13位于切割槽10的外部。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13设置为一对,且大致呈朝向外侧突伸的U型结构,一对连接件13分别沿切割槽10的长度方向设置在基部162两端,且分别连接基部162沿第三方向位于同一端的端部,从而所述连接件13分别与基部162的端部之间形成容纳裁切工具的空腔130。连接件13的两自由端分别连接在基部162上,断开连接件13即可令第一定位座11和第二定位座12相互分离。
参照图八和图九所示,所述客制化踝上截骨术导板装置100还包括对应配合套设在骨针300上的力线套2。所述力线套2分别对应所述截骨定位座1上沿第三方向位于同一端的固定部14。具体地,所述力线套2横跨所述基部162而连接位于不同主体部16上的固定部14。
在本实用新型中,若干力线套2外形大小一致,均具有容纳骨针300穿过的一对套管部21及连接一对套管部21的固持部22。每一套管部21上设有沿垂直于对应的固持部22延伸方向贯通以容纳骨针300穿过的穿孔20。同一力线套上的固持部22与对应的一对套管部21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力线套2为一对,且其一标注有“前”和“A”,另一标注有“后”和“B”,以对应前髁和后髁以及标注在定位截骨座1上的“A”和“B”。标注在定位截骨座1上的“A”和“B”位于第一定位座11上。
因此,使用过程中,将力线套2标注有“A”的一端,对应套设在定位截骨座1上标注有“A”一侧的固定座14上的骨针300,将力线套2标注有“B”的一端,对应套设在定位截骨座1上标注有“B”一侧的固定座14上的骨针300。
参照图1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客制化踝上截骨术导板装置100还包括用于撑开胫骨远端200内侧的撑开器3。所述撑开器3包括用于抓取的手持部31、与手持部31相连的连杆32及与连杆32相连且用于撑开胫骨远端200内侧的撑开部33。所述撑开部33呈楔形结构,且其厚度自其自由端逐渐增大。
在使用状态下,所述撑开器3从切割槽10插入定位截骨座1内,并伸入至胫骨远端200内侧,从而,所述撑开部33的外表面沿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分别抵靠位于切割槽10的内壁面,撑开器3不断深入,而令第一定位座11与第二定位座12的基部162被撑开而相互远离,且令胫骨远端200内侧逐渐撑开楔形开口。
参照图1、图2和图11所示,所述客制化踝上截骨术导板装置100还包括用于固定在胫骨远端200后外侧骨面的合页固定板4。所述合页固定板4上设有容纳骨针300穿过的若干定位孔41。采用合页固定板4进行限位,保证了撑开角度的稳定性,有效避免了撑开过程中胫骨远端200的断裂。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孔41设置为一对,且沿合页固定板4的长度方向位于两端。所述合页固定板4弯曲设置从而内表面吻合在胫骨远端200后外侧骨面,以保证胫骨远端200内侧被撑开后能保持在一定角度,不会移动而产生误差。所述合页固定板4外侧表面设置有箭头标志,箭头所指方向为胫骨近端。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定位截骨座1和合页固定板4根据患者踝关节的医学图像数据重构的三维模型逆向设计并通过快速成型技术制成,从而与患者胫骨远端200完全匹配。因此,定位截骨座1的内侧曲面101及外侧曲面102不具有通用性,针对不同患者专属定制,从而保证截骨位置的定位精度。同时,相较于先目测、再通过透视等手段反复测量和调整的方式,这种截骨位置的确定方法既提高了定位的精确性和效率,又可以避免因透视过程存在的放射和辐射较高从而对手术医生的健康造成的危害。所述骨针300通常使用克氏针。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客制化踝上截骨术导板装置100的使用方法如下:
S1.将定位截骨座1放置于患者胫骨远端200相应部位上,所述定位截骨座1的内侧曲面101与胫骨远端200相应位置骨面贴合,移动定位截骨座1使其与骨面贴合不移动;
S2.将四根骨针300分别穿过定位截骨座1上的固定部14,而固定在胫骨远端200内侧指定骨面,以将定位截骨座1固定至胫骨远端200;
S3.按照术前规划,摆锯自切割槽10伸入胫骨远端200,沿基部162底部锯切截断胫骨远端200内侧、前侧和后侧皮质,保留外侧皮质,可在基部162上标记锯切深度;
S31.将合页固定板4放置在胫骨远端200后外侧显露的骨面上,移动至与骨面稳定贴合不移动,将两根骨针300插进合页固定板4的定位孔41内,从而将合页固定板4固定在胫骨远端200后外侧指定骨面上,保证撑开后的角度不变;
S4.断开连接件13,使得第一定位座11和第二定位座12分离;
S5.将撑开器3自切割槽10伸入定位截骨座1内,并伸入胫骨远端200内,从而在胫骨远端200内侧撑开楔形开口,直至撑开器3的撑开部33的顶端与基部162顶端齐平,即达到大概的术前规划角度;
S6.将力线套2的一端依次套入第一定位座11和第二定位座12上位于不同一侧的骨针300上,分别对应前髁和后髁,即标注有“A”的一端套设在定位截骨座1上标注“A”一侧的固定座14上的骨针300,标注有“B”的一端套设在定位截骨座1上标注“B”一侧的固定座14上的骨针300;
S7.断开配合结构18上连续设置的第三连接部183,使得第一定位座11和第二定位座12上的主体部16和分隔板17相互分离,并将取下主体部16和分隔板17;
S8.微调撑开器3,直至力线套2分别完全进入靠近前髁处和靠近后髁处的两根骨针300,此时两根骨针300相对平行,且所述第一固定部14和第二固定部15的中轴线相互平行,力线套2往下滑动,至距离骨面的高度可放置接骨板即可,此时达到术前规划角度。
综上,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及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均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

Claims (10)

1.一种客制化踝上截骨术导板装置,用于胫骨远端以引导胫骨远端的截骨和矫正,所述客制化踝上截骨术导板装置包括用于定位在胫骨远端的定位截骨座及对应配合套设在骨针上的力线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截骨座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用于贴合在胫骨远端骨面的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及位于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之间沿第二方向贯通的切割槽,所述第一定位座包括用于导引骨针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定位座包括用于导引骨针且沿第一方向与第一固定部对应设置的第二固定部,所述力线套具有容纳骨针穿过的一对套管部且一对套管部的中轴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套管部呈空心管状结构,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具有两者中轴线交叉设置的第一状态和两者中轴线平行设置的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下,一对套管部的中轴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中轴线之间的距离一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制化踝上截骨术导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力线套还包括连接一对套管部的固持部,所述套管部分别对应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客制化踝上截骨术导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定位座与第二定位座通过连接件相连接;在第二状态下,所述连接件断开,且所述第一定位座与第二定位座相互分离至一设定角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客制化踝上截骨术导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弯曲设置,并定义有用于贴合胫骨远端骨面的内侧曲面及与内侧曲面相对的外侧曲面,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自外侧曲面向外突伸,且突伸方向一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客制化踝上截骨术导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分别具有贯通以容纳骨针穿过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分别贯穿对应的第一定位座或第二定位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客制化踝上截骨术导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座上设置有一对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定位座上对应所述第一固定部设置有一对所述第二固定部,所述力线套对应设置为一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客制化踝上截骨术导板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一侧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在的第一平面与位于另一侧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在的第二平面之间形成一夹角。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客制化踝上截骨术导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均包括沿第一方向相互分隔设置的主体部和分隔板,每一固定部包括相互分隔且分别设置在对应的主体部和分隔板上的两部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客制化踝上截骨术导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通过一体成型的配合结构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部的两部分通过配合结构与对应的第一定位座或第二定位座固定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客制化踝上截骨术导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与分隔板沿第一方向分隔设置的座体及自座体外侧曲面远离分隔板一侧的边缘沿第二方向突伸的基部,所述第一定位座与第二定位座的基部分隔设置且通过连接件相连接,所述切割槽沿第二方向贯通且位于第一定位座与第二定位座的基部之间,所述基部与所述固定部位于同侧。
CN201921020018.2U 2019-07-03 2019-07-03 客制化踝上截骨术导板装置 Active CN2111560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20018.2U CN211156059U (zh) 2019-07-03 2019-07-03 客制化踝上截骨术导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20018.2U CN211156059U (zh) 2019-07-03 2019-07-03 客制化踝上截骨术导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56059U true CN211156059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789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20018.2U Active CN211156059U (zh) 2019-07-03 2019-07-03 客制化踝上截骨术导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560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64527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stalling an orthopedic implant
US8784427B2 (en) Orthopedic guide and method
KR101534181B1 (ko) 정형외과 수술용 가이드
US9486226B2 (en) Tibial guides, tools, and techniques for resecting the tibial plateau
EP1958575A1 (en) Device or system for positioning or preparing the positioning of a medical operating instrument, especially an incision block or a cutting block or a ligament balancing device
EP2704648B1 (en) Orthopedic surgical guide
US20090062806A1 (en) Tibial prepa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9512484B (zh) 胫骨矫形截骨引导装置
CN109171848B (zh) 踝关节前路融合测量截骨器
US9717512B2 (en) Programmable femoral pin guide
CN211156060U (zh) 踝上截骨手术导板组件
CN211156059U (zh) 客制化踝上截骨术导板装置
CN112168278A (zh) 踝上截骨手术导板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AU2018204063B2 (en) Orthopedic surgical guide
EP2882375B1 (en) Intraoperatively adjusting guide alignment
US11872142B2 (en) Gap balancing assembly for knee revision surgery
CN216962561U (zh) 一种基于胫骨后倾的单髁置换手术截骨导向结构
AU2022200969B2 (en) Orthopedic surgical guid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