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51537U - 冗余供电系统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冗余供电系统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51537U
CN211151537U CN201922060758.5U CN201922060758U CN211151537U CN 211151537 U CN211151537 U CN 211151537U CN 201922060758 U CN201922060758 U CN 201922060758U CN 211151537 U CN211151537 U CN 2111515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display screen
receiving card
supply system
redundant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6075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长征
王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s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Qingsong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Qingsong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Qingsong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6075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515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515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515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冗余供电系统和电子设备。其中,冗余供电系统包括:多个电源,对应连接着多路显示屏模组;接收卡,接收卡的正极输入端分别与多个电源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收卡的负极输入端分别与多个电源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并联冗余电源的多个电源出现故障,其它电源因过载而损坏,导致显示屏模组不能正常使用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冗余供电系统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屏供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冗余供电系统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屏应用场合的增加,显示屏模组的可靠性、稳定性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尽可能避免显示屏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除了提高原材料质量和生产工艺水平,以及加强产品质量控制外,行业内采取了很多冗余设计方法。例如,从供电的角度,目前多采用并联冗余电源的方案。常见的N+1方案,即显示屏模组正常工作需要N个电源,设计上会额外再设置一个电源。所有电源的直流输出点全部接在一起(直流正极接在一起,直流负极接在一起)。
然而,生产并联冗余电源的厂家较少,且内部供电复杂,成本高,当其中一个电源损坏时,显示屏仍旧能正常工作,此时故障不易被发现,使用者或者维护者维修的动力不会非常急迫。而一旦多个(大于冗余电源的数量时)电源损坏时,其它电源会因为过载而全部损坏,最终导致显示屏模组的控制板没有供电输入,显示屏模组不能正常工作。
针对相关技术中并联冗余电源的多个电源出现故障,其它电源因过载而损坏,导致显示屏模组不能正常使用的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冗余供电系统和电子设备,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并联冗余电源的多个电源出现故障,其它电源因过载而损坏,导致显示屏模组不能正常使用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冗余供电系统,包括:多个电源,对应连接着多路显示屏模组;接收卡,接收卡的正极输入端分别与多个电源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收卡的负极输入端分别与多个电源的负极输出端相连。
可选地,接收卡的输出端与多路显示屏模组相连。
可选地,上述系统还包括:多个隔离模块,连接在每个正极输出端和正极输入端之间。
可选地,隔离模块包括二极管,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正极输出端,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正极输入端。
可选地,上述系统还包括:转接板,承载着多个隔离模块。
可选地,转接板上还设置有:多个接线端子,多个接线端子连通正极输出端和隔离模块,以及连通负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入端。
可选地,电源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可选地,显示屏模组包括如下至少之一:驱动模块、主板、电阻、电容和塑料套件。
可选地,多个电源和接收卡集成在显示屏箱体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意一种冗余供电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个电源,对应连接着多路显示屏模组;接收卡,接收卡的正极输入端分别与多个电源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收卡的负极输入端分别与多个电源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利用为显示屏模组供电的多个电源,同时为接收卡供电,以确保接收卡能够稳定可靠地向显示屏模组发送数据,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并联冗余电源的多个电源出现故障,其它电源因过载而损坏,导致显示屏模组不能正常使用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减小供电成本的目的。容易注意到,由于每个显示屏模组对应连接着一个电源,那么由显示屏模组的工作状态即可判断电源的异常,电源的故障情况直观可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冗余供电系统电路图;以及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两电源供电系统电路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电源;11-第一电源;12-第二电源;13-第n-1电源n;14-第n电源;2-显示屏模组;21-第一显示屏模组;22-第二显示屏模组;23-第n-1显示屏模组n;24-第n显示屏模组;3-接收卡;4-转接板;5-隔离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冗余供电系统的实施例,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冗余供电系统的电路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
多个电源1,对应连接着多路显示屏模组2。
一种可选方案中,上述电源均可以采用常规电源,例如给显示屏模组供电的电源;上述显示屏模组可以为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模组、LCD(Liquid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模组等,在此不作限制。
具体地,参见图1,第一电源11连接着第一显示屏模组21,第二电源12连接着第二显示屏模组22,第n电源14连接着第n显示屏模组24,每个电源均连接着一个显示屏模组,给显示屏模组供电。
接收卡3,接收卡3的正极输入端分别与多个电源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收卡3的负极输入端分别与多个电源1的负极输出端相连。
一种可选方案中,上述接收卡可以接收控制显示屏模组显示方式的指令,并对指令进行解码或储存,开断电不丢失指令信息。
由于相关技术中的接收卡依靠并联冗余电源供电,而生产并联冗余电源的厂家较少,且内部供电复杂,对电源要求较高,售价昂贵。本实用新型采用给显示屏模组供电的常规电源为接收卡供电,无需额外独立的供电电源,大大减少了生产成本。
容易注意到,并联冗余电源中的一个电源损坏时,显示屏仍旧能正常工作,此时故障不易被发现,使用者或者维护者维修的动力不会非常急迫。而一旦多个(大于冗余电源的数量时)电源损坏时,其它电源会因为过载而全部损坏,最终导致显示屏模组的控制板没有供电输入,显示屏模组不能正常工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相关技术中会在显示屏箱体上或通过软件的方式设置提醒功能,以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更换故障电源。然而,该方式无疑又增加了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中某个电源故障时,影响的仅仅是故障电源所连接的显示屏模组,接收卡仍能正常供电,从而提高显示屏的供电可靠性。由于某个显示屏模组不能正常工作,工作人员可直观观察到故障情况,及时进行维修。
仍以图1为例,第一电源11、第二电源12、第n-1电源13、第n电源14分别连接着第一显示屏模组21、第二显示屏模组22、第n-1显示屏模组23、第n显示屏模组24,N个电源分别为各自连接的显示屏模组供电。N个电源的正极输出端DC+并联后与接收卡3的正极输入端连接,N个电源的负极输出端DC-并联后与接收卡3的负极输入端连接,即,N个电源在为N个显示屏模组供电的同时,作为冗余电源为接收卡3供电。接收卡3在有电的情况下,可以控制显示屏模组的显示方式。如果某一个电源故障,剩余的电源构成冗余电源为接收卡3供电,接收卡3仍能正常工作;此时,故障电源连接的显示屏模组不能正常显示,工作人员通过直观判断即可发现故障。
上述实施例中,多个电源,对应连接着多路显示屏模组;接收卡,接收卡的正极输入端分别与多个电源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收卡的负极输入端分别与多个电源的负极输出端相连。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利用为显示屏模组供电的多个电源,同时为接收卡供电,以确保接收卡能够稳定可靠地向显示屏模组发送数据,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并联冗余电源的多个电源出现故障,其它电源因过载而损坏,导致显示屏模组不能正常使用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减小供电成本的目的。容易注意到,由于每个显示屏模组对应连接着一个电源,那么由显示屏模组的工作状态即可判断电源的异常,电源的故障情况直观可现。
可选地,接收卡的输出端与多路显示屏模组相连。
一种可选方案中,上述接收卡的输出端可以通过接线端子与多路显示屏模组相连,以控制显示屏模组的显示方式。
可选地,上述系统还包括:多个隔离模块5,连接在每个正极输出端和正极输入端之间。
一种可选方案中,上述隔离模块可以防止电流倒流,烧坏电源;该隔离模块可以为二极管、场效应管等。
可选地,隔离模块5包括二极管,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正极输出端,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正极输入端。
由于为显示屏模组供电的电源电压通常较低,所以本实用新型的二极管采用普通二极管即可。为了确保电路的可靠性,通常选用压降较低、电流较大的肖特基二极管。
如图1所示,每个二极管的阳极通过电源线缆连接每个电源的正极输出端,每个二极管的阴极通过电源线缆连接接收卡的正极输入端。
可选地,上述系统还包括:转接板4,承载着多个隔离模块5。
需要说明的是,转接板不仅可以承载隔离模块,还可以承载接收卡等任何信号传输路径上的中间器件。接收卡在接收到来自上层处理器的指令后,对其进行解码,然后将解码后的信息发送至各显示屏模组,以控制各显示屏模组的显示方式,例如亮度、颜色、亮或灭的时间等。
由于多个电源为一块接收卡供电,将多个隔离模块集成在转接板上,转接板上同时设置接收卡,可以确保各个元器件的位置固定,不会移动或相互干扰。
可选地,转接板4上还设置有:多个接线端子,多个接线端子连通正极输出端和隔离模块5,以及连通负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入端。
如前所述,电源数量的增多自然会增加隔离模块的数量。在转接板上同时设置接线端子,不仅使得触点之间的接触更加可靠,而且使得整个箱体的接线整齐美观,易于区分。另外,转接板上还可以承载连通接收卡的输出端和显示屏模组的输入端的接线端子。
可选地,显示屏模组2包括如下至少之一:驱动模块、主板、电阻、电容和塑料套件。
显示屏模组是组成显示屏成品的主要部件之一。电源为显示屏模组供电,实质上是为显示屏模组中的元器件供电,如驱动模块、PCB主板、电阻、电容等。塑料套件将不同像素点的LED灯固定起来,组合成不同的形状。
可选地,多个电源1和接收卡3集成在显示屏箱体中。
一种可选方案中,上述显示屏箱体可以具有防水功能,也可以内置散热器。
考虑到大屏设备通常应用在户外,所以具有防水功能的显示屏箱体可以阻挡雨雪的侵入。另外,大屏设备通常发热多,内置散热器可以及时将热量散发出去。
可选地,电源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图2示出了一种可选的由两个电源组成的冗余供电系统电路图。如图2所示,第一显示屏模组21和第二显示屏模组22分别连接着第一电源11和第二电源12,两个电源分别为各自连接的显示屏模组供电。两个电源的正极输出端DC+并联后与接收卡3的正极输入端连接,两个电源的负极输出端DC-并联后与接收卡3的负极输入端连接,即,两个电源在为两个显示屏模组供电的同时,作为冗余电源为接收卡3供电。接收卡3在有电的情况下,可以控制显示屏模组的显示方式。如果第一电源11故障,第二电源12为接收卡3供电,接收卡3仍能正常工作;此时,第一显示屏模组21不能正常显示,工作人员通过直观判断即可发现故障。另外,在两个电源和接收卡3之间还设置了二极管,以防止电流倒流,烧毁电源。具体地,每个二极管的阳极通过接线端子与每个电源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每个二极管的阴极与接收卡的正极输入端连接,接收卡的输出端通过接线端子和显示屏模组的输入端相连。接收卡、二极管和接线端子均设置在转接板4上,转接板4的加入使得整个系统的接线整齐稳固。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多个电源,对应连接着多路显示屏模组;接收卡,接收卡的正极输入端分别与多个电源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收卡的负极输入端分别与多个电源的负极输出端相连。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利用为显示屏模组供电的多个电源,同时为接收卡供电,以确保接收卡能够稳定可靠地向显示屏模组发送数据,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并联冗余电源的多个电源出现故障,其它电源因过载而损坏,导致显示屏模组不能正常使用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减小供电成本的目的。容易注意到,由于每个显示屏模组对应连接着一个电源,那么由显示屏模组的工作状态即可判断电源的异常,电源的故障情况直观可现;连接在电源和接收卡之间的隔离模块可以防止电流倒流,烧坏电源,而隔离模块采用普通的二极管即可,减少了生产成本;而隔离模块、以及接线端子等集成在转接板上,使得整个显示屏箱体的接线整齐、元器件连接可靠。
本实用新型采用为显示屏模组供电的普通电源,以及标准的元器件,采用简单的连接方式,即可解决并联冗余电源的多个电源出现故障,其它电源因过载而损坏,导致显示屏模组不能正常使用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控制成本的目的,同时提高了显示屏的供电可靠性。
实施例2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冗余供电系统,该冗余供电系统包括:多个电源,对应连接着多路显示屏模组;接收卡,接收卡的正极输入端分别与多个电源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收卡的负极输入端分别与多个电源的负极输出端相连。
一种可选方案中,上述电子设备可以为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需要设置冗余电源的设备,例如显示屏。
可选地,上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如实施例1中任意一种冗余供电系统。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冗余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电源,对应连接着多路显示屏模组;
接收卡,所述接收卡的正极输入端分别与多个所述电源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所述接收卡的负极输入端分别与多个所述电源的负极输出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冗余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卡的输出端与多路所述显示屏模组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冗余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多个隔离模块,连接在每个所述电源的正极输出端和所述接收卡的正极输入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冗余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模块包括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电源的正极输出端,所述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接收卡的正极输入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冗余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转接板,承载着多个所述隔离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冗余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板上还设置有:
多个接线端子,多个所述接线端子连通所述电源的正极输出端和所述隔离模块,以及连通所述电源的负极输出端和所述接收卡的负极输入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冗余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冗余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模组包括如下至少之一:驱动模块、主板、电阻、电容和塑料套件。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冗余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电源和所述接收卡集成在显示屏箱体中。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冗余供电系统。
CN201922060758.5U 2019-11-25 2019-11-25 冗余供电系统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2111515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60758.5U CN211151537U (zh) 2019-11-25 2019-11-25 冗余供电系统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60758.5U CN211151537U (zh) 2019-11-25 2019-11-25 冗余供电系统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51537U true CN211151537U (zh) 2020-07-31

Family

ID=71774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60758.5U Active CN211151537U (zh) 2019-11-25 2019-11-25 冗余供电系统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515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22071B (zh) 电源分配装置及电源分配电路
CN201302715Y (zh) 电脑装置
JP6650542B2 (ja) ダミーメモリ基板
JP2020511700A (ja) 可撓性led表示モジュールを有する装置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する方法
CN103313459A (zh) 指示灯控制装置
CN204632997U (zh) 主板连接组件及其应用的终端
CN106157836A (zh) 具有电子墨水显示器的可拆卸前端
CN114863803A (zh) 一种柔性屏及其显示装置
CN211151537U (zh) 冗余供电系统和电子设备
JP7175672B2 (ja) 電子機器及び電源制御方法
CN202905112U (zh) Led全彩色显示屏
US7285925B2 (en) Backlight module control circuit of multi-lamp display device
CN109754748B (zh) 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6422846U (zh) 显示装置、电视机及遥控器
CN105471038B (zh) 一种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CN113257175B (zh) 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及面板
CN205490291U (zh) 一种伺服驱动器
CN210136712U (zh) 显示驱动芯片、显示面板、显示设备及显示系统
KR100627398B1 (ko) 전원 공급 장치
CN113741645B (zh) 一种无线挂耳服务器及使用方法
US20150137690A1 (en) Power supply module for energy saving lamp
TW550996B (en) Circuit board with protection function and method for protecting circuit board
KR20160143353A (ko) 전원공급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9041384B (zh) 一种双色指示灯的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18301211U (zh) 掉电保护电源电路及保护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30

Address after: 710000 first floor, No. 7, Biyuan Second Road, high tech Zone, Xi'an,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QSTECH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530 No. 6, Yun Po four road, Whampoa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Co.,Ltd.

Patentee before: QSTECH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710000 North of Fengdong Second Road and East of Fenghao Avenue in Fengdong New Town, Xi'an, Shaanxi

Patentee after: QSTECH Co.,Ltd.

Address before: 710000 first floor, No. 7, Biyuan Second Road, high tech Zone, Xi'an,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QSTECH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