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43263U - 一种市政下水道管道排水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市政下水道管道排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43263U
CN211143263U CN201922126545.8U CN201922126545U CN211143263U CN 211143263 U CN211143263 U CN 211143263U CN 201922126545 U CN201922126545 U CN 201922126545U CN 211143263 U CN211143263 U CN 2111432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er
connecting plate
pipe
well lid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2654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志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yang Municip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212654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432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432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432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市政下水道管道排水结构,包括流通管道,所述流通管道的底端设置开设有集水井,所述流通管道的顶端位于集水井的正上方开设有下水管道,所述下水管道的顶端设置有井盖,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内部设置有多组第二通孔,所述下水管道的内部位于滤网的外侧连接有收集管,所述收集管的正下方设置有封水槽,涉及排水管道领域。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滤网、第二连接板、连接杆、提手以及井盖,当需要对下水管道内进行清理时,将井盖翘起,取出井盖,与此同时井盖将提手带起,随后提手带动连接杆,连接杆带动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带动滤网,将滤网从收集管内取出,有效解决了小型杂物易堵塞下水道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市政下水道管道排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管道领域,具体为一种市政下水道管道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道路的建设过程中,为了完善城市的雨水排污系统,通常会在道路的两边设置排水井,其通过排水管道与污水处理区相连通,普通的排水井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其上设置有可以漏水的井盖,可以阻挡一些较大的杂物进入排水井。
如今市场上所使用的市政下水道排水结构普遍安装在地下,因此导致会有大量的昆虫、老鼠等在下水道内生存,在晚上会从下水道中钻出,影响道路市容,而且下水道中的有机物在腐败后会产生异味从井口中飘出,而且,井盖只能阻挡较大的杂物,但是比如塑料袋、树叶等较小的杂物仍然会随水流通过井盖、进入排水井内,然后流至排水管道内,容易堵塞下水管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昆虫老鼠等生物从下水道钻出、下水道内产生的异味易从井口飘出、小型杂物易堵塞下水道的问题,提供一种市政下水道管道排水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下水道管道排水结构,包括流通管道,所述流通管道的底端设置开设有集水井,所述流通管道的顶端位于集水井的正上方开设有下水管道,所述下水管道的顶端设置有井盖,所述井盖的中间连接有提手,所述提手贯穿井盖并延伸至井盖的底端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端连接有滤网,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内部设置有多组第二通孔,所述下水管道的内部位于滤网的外侧连接有收集管,所述收集管的正下方设置有封水槽。
优选地,所述井盖的内部设置有多组第一通孔,多组所述第一通孔环绕提手等距设置。
优选地,所述滤网位于收集管内部的底端,所述收集管为半圆形。
优选地,所述封水槽的槽深为十厘米,所述封水槽的直径大于收集管底端的直径,且所述收集管的底端位于封水槽内凹槽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封水槽的外侧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内部设置有多组第三通孔,所述封水槽通过第二连接板与下水管道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提手与井盖通过外壁卡合连接,所述提手的顶端与井盖平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封水槽以及收集管,收集管不与封水槽直接接触,使昆虫无法直接从流通管道进入到收集管内,使其在下水管道与收集管之间的空间移动,且收集管与封水槽之间有污水将收集管水封,使想要爬出下水管道的昆虫掉落在水中,将其消灭,其尸体能够随水流流会流通管道内,防止其堆积在封水槽内,有效解决了昆虫老鼠等生物从下水道钻出的问题;
2.通过设置的集水井、封水槽、收集管,当下水道内的有机物腐烂后会产生大量异味,集水井内的水会将部分异味吸收,封水槽能够阻挡异味从下水管道中散发,有效解决了下水道内产生的异味易从井口飘出的问题;
3.通过设置的滤网、第二连接板、连接杆、提手以及井盖,滤网能够将水流中的小型杂物过滤并收集,当需要对下水管道内进行清理时,将井盖翘起,取出井盖,与此同时井盖将提手带起,随后提手带动连接杆,连接杆带动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带动滤网,将滤网从收集管内取出,将堆积在滤网内的杂物进行清理,有效解决了小型杂物易堵塞下水道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收集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封水槽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流通管道;2、下水管道;3、集水井;4、封水槽;5、提手;6、井盖;7、收集管;8、第一通孔;9、连接杆;10、第一连接板;11、滤网;12、第二通孔;13、第二连接板;14、第三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一种市政下水道管道排水结构,包括流通管道1,流通管道1的底端设置开设有集水井3,流通管道1的顶端位于集水井3的正上方开设有下水管道2,下水管道2的顶端设置有井盖6,井盖6的中间连接有提手5,提手5贯穿井盖6并延伸至井盖6的底端连接有连接杆9,连接杆9的底端连接有第一连接板10,第一连接板10的底端连接有滤网11,第一连接板10的内部设置有多组第二通孔12,下水管道2的内部位于滤网11的外侧连接有收集管7,收集管7的正下方设置有封水槽4。
请着重参阅图1与图2,井盖6的内部设置有多组第一通孔8,多组第一通孔8环绕提手5等距设置,使外界的污水能够通过第一通孔8进入到下水管道2内,且第一通孔8能够将污水中较大的杂物阻挡在井盖6的外侧。
请着重参阅图1与图4,滤网11位于收集管7内部的底端,收集管7为半圆形,滤网11能够将污水中的小型杂物过滤收集,防止小型杂物堵塞流通管道1。
请着重参阅图1与图5,封水槽4的槽深为十厘米,封水槽4的直径大于收集管7底端的直径,且收集管7的底端位于封水槽4内凹槽的下方,封水槽4能使防止流通管道1内的异味从下水管道散发。
请着重参阅图2,封水槽4的外侧连接有第二连接板13,第二连接板13的内部设置有多组第三通孔14,封水槽4通过第二连接板13 与下水管道2固定连接。
请着重参阅图1与图2,提手5与井盖6通过外壁卡合连接,提手5的顶端与井盖6平齐,使提手5能够收在井盖6的内部,防止提手5突出,影响行人行走。
工作原理:当路面下雨后,水流带着杂物流动到下水管道2附近,较大的杂物被井盖6阻挡在下水管道2的外侧,其余随水流井盖第一通孔8进入到下水管道2内,水流从下水管道2向下流动进入到收集管7内,水中的小型杂物会被收集管7内设置的滤网11过滤收集,污水穿过滤网11到达封水槽4内,污水在封水槽4内不断的堆积直至到达封水槽4的边缘通过第三通孔14进入到流通管道1内,污水先堆积在集水井3内,直至集水井3收集满后,污水沿着流通管道1 流向外界的污水总管内,需要对下水管道2内进行清理时,将井盖6 翘起,取出井盖6,与井盖6将提手5带起,随后提手5带动连接杆 9,连接杆9带动第二连接板13,第二连接板13带动滤网11,将滤网11从收集管7内取出,将堆积在滤网11内的杂物进行清理,提高了清理效率,且收集管7不与封水槽4直接接触,使下水道内的昆虫无法直接从流通管道1进入到收集管7内,使昆虫在下水管道2与收集管7之间的空间移动,且收集管7与封水槽4之间有污水将收集管 7水封,使想要爬出下水管道2的昆虫掉落在水中,将其消灭,其尸体能够随水流流会流通管道1内,防止其堆积在封水槽4内,进一步的,当流通管道1的有机物腐烂后会产生大量异味,集水井3内的污水会将部分异味吸收,封水槽4能够阻挡异味从下水管道2中散发,防止了异味从下水道散出,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6)

1.一种市政下水道管道排水结构,包括流通管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管道(1)的底端设置开设有集水井(3),所述流通管道(1)的顶端位于集水井(3)的正上方开设有下水管道(2),所述下水管道(2)的顶端设置有井盖(6),所述井盖(6)的中间连接有提手(5),所述提手(5)贯穿井盖(6)并延伸至井盖(6)的底端连接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的底端连接有第一连接板(10),所述第一连接板(10)的底端连接有滤网(11),所述第一连接板(10)的内部设置有多组第二通孔(12),所述下水管道(2)的内部位于滤网(11)的外侧连接有收集管(7),所述收集管(7)的正下方设置有封水槽(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下水道管道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盖(6)的内部设置有多组第一通孔(8),多组所述第一通孔(8)环绕提手(5)等距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下水道管道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11)位于收集管(7)内部的底端,所述收集管(7)为半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下水道管道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水槽(4)的槽深为十厘米,所述封水槽(4)的直径大于收集管(7)底端的直径,且所述收集管(7)的底端位于封水槽(4)内凹槽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下水道管道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水槽(4)的外侧连接有第二连接板(13),所述第二连接板(13)的内部设置有多组第三通孔(14),所述封水槽(4)通过第二连接板(13)与下水管道(2)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下水道管道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5)与井盖(6)通过外壁卡合连接,所述提手(5)的顶端与井盖(6)平齐。
CN201922126545.8U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市政下水道管道排水结构 Active CN2111432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26545.8U CN211143263U (zh)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市政下水道管道排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26545.8U CN211143263U (zh)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市政下水道管道排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43263U true CN211143263U (zh) 2020-07-31

Family

ID=71746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26545.8U Active CN211143263U (zh)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市政下水道管道排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432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16366A (zh) * 2021-04-30 2021-08-06 裴涛 一种具备吊取垃圾清理功能的竖井盖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16366A (zh) * 2021-04-30 2021-08-06 裴涛 一种具备吊取垃圾清理功能的竖井盖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323657U (zh) 一种海绵城市排水系统
CN209974473U (zh) 一种雨水收集系统
CN211143263U (zh) 一种市政下水道管道排水结构
CN108625453A (zh) 高层建筑海绵城市综合体系统
CN204919663U (zh) 暴雨储水下渗系统
CN207660069U (zh) 海绵城市雨水分流式阻污防逆流排放装置
CN207567912U (zh) 一种公路排水装置
CN211143226U (zh) 一种适于绿地环境的雨水调蓄系统
CN207110275U (zh) 一种房屋建筑施工雨水和废水循环利用设备
CN212077864U (zh)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农业灌溉水渠
CN105369877A (zh) 具备吊取垃圾清理功能的下水道水管
CN204738204U (zh) 公路路边引水道
CN104343163B (zh) 废水再利用节水型卫生间系统
CN202038935U (zh) 一种隔油提升一体化设备
CN207109865U (zh) 一种多功能排水井盖结构
CN213805773U (zh) 一种住宅区海绵设施的集水装置
CN213709694U (zh) 一种生态型雨水花园
KR100964741B1 (ko) 오염방지용 지하수 취수구조
CN213013738U (zh) 一种海绵城市储水装置
CN206503226U (zh) 一种城市防窨井积水疏通装置
CN212200683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隐蔽排水结构
CN205348270U (zh) 一种立体绿化供水装置
CN210947085U (zh) 一种具有排水结构的地下室
CN210529821U (zh) 一种高层建筑屋顶海绵园林雨水收集循环系统
CN211113448U (zh) 一种水利工程护坡加固支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25

Address after: 242800 Cao Jiayuan, Lingyang Road, Rongcheng Town, Qingyang County, Chizho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Qingyang Municip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322299 No. 218, Zhongshan South Road, Punan street, Pujiang County,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ao Zhij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