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38977U - 车辆后挡风玻璃、车窗钣金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后挡风玻璃、车窗钣金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38977U
CN211138977U CN201922125567.2U CN201922125567U CN211138977U CN 211138977 U CN211138977 U CN 211138977U CN 201922125567 U CN201922125567 U CN 201922125567U CN 211138977 U CN211138977 U CN 2111389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vehicle
chamfer
panel beating
vehicle r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2556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新华
陈少杰
隋华
周锦波
郭同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2556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389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389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389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ndow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后挡风玻璃、车窗钣金及车辆,该车辆后挡风玻璃包括玻璃本体,所述玻璃本体包括第一上边缘,所述第一上边缘相对设置有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所述第一倒角和所述第二倒角处分别设置有玻璃定位标识。实施本实用新型,通过车辆后挡风玻璃上设置玻璃定位标识和车窗钣金上设置钣金定位标识,安装时,将玻璃定位标识对准钣金定位标识,按压玻璃本体,通过玻璃胶使玻璃本体和钣金本体粘接在一起,无需钉柱辅助安装,防止因曲率过大导致钉柱定位失效后盲装,提高车辆后挡风玻璃的安装效率,结构简单,成本低。

Description

车辆后挡风玻璃、车窗钣金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后挡风玻璃、车窗钣金及车辆。
背景技术
现代汽车的颜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轿车的外型,而轿车外型与玻璃型面工艺息息相关。早在1970s汽车挡风玻璃已经开始采用单件式弯曲挡风玻璃,并逐渐替换平面式挡风玻璃。
目前,现有的车辆后挡风玻璃一般都采用曲率较大的压弯式挡风玻璃,并在玻璃周边印有黑边,这给传统工艺利用后挡风玻璃上端两个钉柱以及钣金孔在C/C和U/D向定位来辅助玻璃安装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一旦玻璃型面曲率做的过大,在安装后挡风玻璃时由于黑边的存在,操作工将无法目视到钉柱,无法利用钉柱定位来安装玻璃,降低后风挡玻璃安装效率,甚至导致后挡风玻璃安装失效、产线停线等重大事故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后挡风玻璃、车窗钣金及车辆,无需钉柱辅助安装,防止因曲率过大导致钉柱定位失效后盲装,提高车辆后挡风玻璃的安装效率,结构简单,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车辆后挡风玻璃,包括玻璃本体,所述玻璃本体包括第一上边缘,所述第一上边缘相对设置有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所述第一倒角和所述第二倒角处分别设置有玻璃定位标识。
进一步的,所述玻璃定位标识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
进一步的,所述玻璃定位标识的底边的中线所在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倒角和所述第二倒角的内切线。
进一步的,所述玻璃定位标识的底边的长度为5毫米,所述玻璃定位标识的高的为7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玻璃定位标识设置在所述玻璃本体朝向车内的侧面的边沿。
进一步的,所述玻璃本体朝向车内的侧面粘连有玻璃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车窗钣金,包括钣金本体,所述钣金本体包括第二上边缘,所述第二上边缘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如前所述的车辆后挡风玻璃的所述玻璃定位标识相对应的钣金定位标识。
进一步的,所述钣金定位标识的形状为T形。
进一步的,所述钣金定位标识包括底边和垂直于所述底边的竖边,所述竖边所在的轴线与所述玻璃定位标识的底边的中线所在轴线重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前所述的车辆后挡风玻璃和如前所述的车窗钣金,所述车辆后挡风玻璃的所述玻璃本体与所述车窗钣金的所述钣金本体粘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玻璃本体的第一上边缘上的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上分别设置玻璃定位标识,安装时,通过玻璃定位标识可以快速将车辆后挡风玻璃安装在车窗钣金上,无需钉柱辅助安装,防止因曲率过大导致钉柱定位失效后盲装,提高车辆后挡风玻璃的安装效率,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车辆后挡风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车窗钣金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B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C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视为对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车辆后挡风玻璃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该车辆后挡风玻璃包括玻璃本体11,玻璃本体11包括第一上边缘1111,第一上边缘111相对设置有第一倒角112和第二倒角113,第一倒角112和第二倒角113处分别设置有玻璃定位标识114。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后挡风玻璃主要由玻璃本体11组成,玻璃本体11包括第一上边缘111,第一上边缘111朝向车辆的宽度方向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倒角112和第二倒角113,第一倒角112和第二倒角113处分别设置有玻璃定位标识114,安装时,通过玻璃定位标识114可以快速安装车辆后挡风玻璃,无需钉柱辅助安装。
第一上边缘111是指安装时玻璃本体11靠近车辆的顶部的边缘,第一倒角112位于车辆的左上角方向,第二倒角113位于车辆的右上角方向。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后挡风玻璃,通过在玻璃本体的第一上边缘上的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上分别设置玻璃定位标识,安装时,通过玻璃定位标识可以快速将车辆后挡风玻璃安装在车窗钣金上,无需钉柱辅助安装,防止因曲率过大导致钉柱定位失效后盲装,提高车辆后挡风玻璃的安装效率,结构简单,成本低。
可选地,玻璃定位标识114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
玻璃定位标识114设置在车辆后挡风玻璃的黑边上,可以采用在印刷黑边的网板上露空两个等腰三角形标记,然后利用该网板印刷在车辆后挡风玻璃的黑边时设置在玻璃本体11上,便于加工和提高辨识度。
可选地,为了便于加工和提高辨识度,玻璃定位标识114的底边的中线所在的轴线垂直于第一倒角112和第二倒角113的内切线。
可选地,为了提高辨识度和进一步降低成本,玻璃定位标识114的底边的长度为5毫米,玻璃定位标识114的高的为7毫米。
可选地,玻璃定位标识114设置在玻璃本体11朝向车内的侧面的边沿。
玻璃定位标识114设置在玻璃本体11朝向车内的表面的黑边上,安装后防止玻璃定位标识114暴露,提高美观。
可选地,为了便于与车窗钣金连接,玻璃本体11朝向车内的侧面粘连有玻璃胶(图中未示)。
实施例二
如图3和图4所示,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车窗钣金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B部放大图,该车窗钣金包括钣金本体21,钣金本体21包括第二上边缘211,第二上边缘211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如前所述的车辆后挡风玻璃的玻璃定位标识114相对应的钣金定位标识21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窗钣金主要由钣金本体21组成,钣金本体21用于固定车辆后挡风玻璃,钣金本体21包括第二上边缘211,第二上边缘211朝向车辆的宽度方向与车辆后挡风玻璃的第一倒角112和第二倒角113对应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钣金定位标识212,钣金定位标识212可以预先在车间冲压而成,优选地,钣金定位标识212的深度为0.5毫米。
第二上边缘211是指安装时钣金本体21靠近车辆的顶部的边缘,两个钣金定位标识212分别位于车辆的左上角方向和右上角方向,与车辆后挡风玻璃的玻璃定位标识114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窗钣金,通过在钣金本体的第二上边缘上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钣金定位标识,安装时,通过钣金定位标识与玻璃定位标识对准,可以快速将车辆后挡风玻璃安装在车窗钣金上,无需钉柱辅助安装,防止因曲率过大导致钉柱定位失效后盲装,提高车辆后挡风玻璃的安装效率,结构简单,成本低。
可选地,为了便于加工和提高辨识度,钣金定位标识212的形状为T形。
可选地,为了进一步提高安装效率,钣金定位标识212包括底边2121和垂直于底边2121的竖边2122,竖边2122所在的轴线与玻璃定位标识114的底边的中线所在轴线重合。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实施例三为包括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车辆结构,因此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相同部分不再赘述。如图5和图6所示,该车辆包括如前所述的车辆后挡风玻璃10和如前所述的车窗钣金20,车辆后挡风玻璃10的玻璃本体11与车窗钣金20的钣金本体21粘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主要由车辆后挡风玻璃10和车窗钣金20组成,安装时,将车辆后挡风玻璃10位于玻璃本体11左右两侧的第一倒角112和第二倒角113处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的玻璃定位标识114的底边的中线所在的轴线分别对准车窗钣金20位于钣金本体21的第二上边缘211的左右两端的两个T形的钣金定位标识212的竖边2122所在的轴线,使玻璃定位标识114的底边的中线所在轴线与钣金定位标识212的竖边2122所在的轴线重合,然后按压玻璃本体11,通过玻璃胶使玻璃本体11和钣金本体21粘接在一起。
优选地,为了防止暴露,提高美观,车辆还包括扰流板,扰流板覆盖玻璃定位标识114和钣金定位标识21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通过车辆后挡风玻璃上设置玻璃定位标识和车窗钣金上设置钣金定位标识,安装时,将玻璃定位标识对准钣金定位标识,按压玻璃本体,通过玻璃胶使玻璃本体和钣金本体粘接在一起,无需钉柱辅助安装,防止因曲率过大导致钉柱定位失效后盲装,提高车辆后挡风玻璃的安装效率,结构简单,成本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后挡风玻璃、车窗钣金及车辆,通过在玻璃本体的第一上边缘上的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上分别设置玻璃定位标识,安装时,通过玻璃定位标识可以快速将车辆后挡风玻璃安装在车窗钣金上,无需钉柱辅助安装,防止因曲率过大导致钉柱定位失效后盲装,提高车辆后挡风玻璃的安装效率,结构简单,成本低。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后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本体,所述玻璃本体包括第一上边缘,所述第一上边缘相对设置有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所述第一倒角和所述第二倒角处分别设置有玻璃定位标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定位标识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后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定位标识的底边的中线所在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倒角和所述第二倒角的内切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后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定位标识的底边的长度为5毫米,所述玻璃定位标识的高的为7毫米。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后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定位标识设置在所述玻璃本体朝向车内的侧面的边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后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本体朝向车内的侧面粘连有玻璃胶。
7.一种车窗钣金,其特征在于,包括钣金本体,所述钣金本体包括第二上边缘,所述第二上边缘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后挡风玻璃的所述玻璃定位标识相对应的钣金定位标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窗钣金,其特征在于,所述钣金定位标识的形状为T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窗钣金,其特征在于,所述钣金定位标识包括底边和垂直于所述底边的竖边,所述竖边所在的轴线与所述玻璃定位标识的底边的中线所在轴线重合。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后挡风玻璃和如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车窗钣金,所述车辆后挡风玻璃的所述玻璃本体与所述车窗钣金的所述钣金本体粘接。
CN201922125567.2U 2019-12-02 2019-12-02 车辆后挡风玻璃、车窗钣金及车辆 Active CN2111389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25567.2U CN211138977U (zh) 2019-12-02 2019-12-02 车辆后挡风玻璃、车窗钣金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25567.2U CN211138977U (zh) 2019-12-02 2019-12-02 车辆后挡风玻璃、车窗钣金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38977U true CN211138977U (zh) 2020-07-31

Family

ID=71749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25567.2U Active CN211138977U (zh) 2019-12-02 2019-12-02 车辆后挡风玻璃、车窗钣金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389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138977U (zh) 车辆后挡风玻璃、车窗钣金及车辆
CN203293858U (zh) 一种风挡玻璃定位机构
CN209921060U (zh) 汽车仪表罩的安装结构
CN207045105U (zh) 乘用车辆前门窗框三角区钣金搭接结构
CN216833427U (zh) 一种汽车高位刹车灯的后顶横梁配接结构
CN207496434U (zh) 一种汽车前门角窗结构
CN216833500U (zh) 一种汽车前顶饰板的前顶横梁配接结构
CN212271484U (zh) 装配式墙板干挂系统
CN216139791U (zh) 一种外水切密封装置以及包括其的车门、汽车
CN206374704U (zh) 一种后保安装支架结构
CN210363672U (zh) 尾门流水槽及汽车
CN210760572U (zh) 一种带有端部卡板的汽车亮饰条
CN106891999A (zh) 车身门框结构、车辆和车身门框结构的制造方法
CN110805874A (zh) 一种新型前灯装饰框结构
CN217835522U (zh) 一种汽车前标志安装结构
CN217495957U (zh) 一种纵梁外板延伸板
CN2620163Y (zh) 驾驶室用异型钢管
CN215361571U (zh) 一种汽车轮眉安装结构
CN210363670U (zh) 一种后侧窗亮条
CN217532522U (zh) 一种新型前门水切安装结构
CN211979184U (zh) 一种车用雷达
CN211943127U (zh) 前门外板及汽车
CN211869134U (zh) 车辆玻璃导槽密封条定位装置及车辆
CN215706684U (zh) 一种翼子板装配用的安装支架
CN208774532U (zh) 一种汽车排档板下盖边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