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32320U - 掌型药敷留置引流袋 - Google Patents

掌型药敷留置引流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32320U
CN211132320U CN201920019702.2U CN201920019702U CN211132320U CN 211132320 U CN211132320 U CN 211132320U CN 201920019702 U CN201920019702 U CN 201920019702U CN 211132320 U CN211132320 U CN 2111323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lm
drainage
needle
puncture
adsor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1970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翠华
王俊环
王沛涛
杨慧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University of Qingdao
Original Assigne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University of Qingda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University of Qingdao filed Critical Affiliated Hospital of University of Qingdao
Priority to CN20192001970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323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323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3232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掌型药敷留置引流袋,包括引流袋、球囊、导管和留置针,其中,留置针的针头长度为3‑6cm,球囊上的导管与引流腔之间设置有控制盒,控制盒内设置有四通管,四通管的一侧设置有三个接口,接口外露于控制盒的表面,且这三个接口上设置有堵头,这三个接口与引流腔之间螺纹连接;进一步包括掌型药敷体和药贴,掌型药敷体上设置有圆形的镂空的敷药区,掌型药敷体的一侧设置有五个延伸段,相邻的延伸段之间设置有穿刺区。的外缘缝制有环状的粘扣B,粘扣B的內缘设置有有圆形的第一吸附凸起。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引流效果好,消肿退热迅速,穿刺点与外敷药物隔离,避免穿刺点污染。

Description

掌型药敷留置引流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改进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掌型药敷留置引流袋。
背景技术:
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术后的腹壁血肿是手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若延误诊断可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不但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而且常因此引发医疗纠纷。腹壁血肿主要是由于手术止血不彻底或在低血压状态下切断的小血管未结扎,术后血压回升,开放的血管断端出血所致,尤其伴有妊高症、ICP、血小板减少等有出血风险的合并症时,就更有可能形成腹壁血肿。
腹壁血肿的临床表现各异:浅部位出血,表现为伤口渗血或皮下瘀斑容易被发现。腹壁深部血肿,常发现较晚,特别是在腹膜外,因组织疏松,血肿容易扩大,甚至形成较大血肿。腹壁下动脉出现血肿不易被及时发现,故多至1周左右血肿液化、穿出切口后出现症状就诊;或者出血较少,仅有局部疼痛,未穿出切口而形成脐下腹壁血肿。剧烈腹痛是妊娠期自发性腹直肌鞘血肿的主要症状,患者有切口包块疼痛,切口周围肿胀加宽压痛,并有发热等临床症状。
对于腹壁血肿的处理,排出积血是首选操作方式,目前的排出积血采用注射器穿刺后抽出积血的方式。现有的文献记载如《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0年,作者成丽公开的剖宫产术后腹壁血肿12例分析,12例中3例死亡,1例死于腹膜外巨大血肿伴失血性休克,1例合并风心病患者二次手术后死于心衰,1例死于血肿继发感染(败血症)。可见,剖宫产术后的腹壁血肿的延误诊断或治疗是危及生命的。
目前对于对于大的腹壁血肿采用再次切开或穿刺引流操作,保守治疗优选穿刺引流。而目前的穿刺引流方式是反复通过注射器穿刺,在波动感或压痛明显处穿刺抽出血液,往往处理起来需要反复穿刺抽取三到四次甚至更多次数。在病人伴有发热,肿痛的状态下对病灶反复的穿刺引流,病人痛苦程度高,甚至因痛苦抗拒穿刺引流。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人探讨一种一次穿刺后留置体内,持续引流,减低病人引流痛苦,并设置敷药装置,加强引流效果的器械改进,经过检索发现,目前的针对血肿的引流多数为颅内血肿引流或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如中国专利申请CN 107789679 A公开了一种脑室外引流及血肿清除装置,包括引流管及分别连接在引流管首尾两端的第一引流针和第二引流针,所述引流管的内壁表面设有抗凝药物涂层,在引流管的管路上依次设有过滤装置、施压装置、三通管。本装置可根据脑室血肿程度采用不同的引流方式:对于脑室铸型重症脑积血,两根引流针分别经眶穿刺和经侧脑室后角穿刺分别进入脑室,建立血肿-侧脑室前角引流-体外净化-侧脑室后角回流的循环回路;对于轻型的脑室出血,将第一引流针和第二引流针合并为一根穿刺针,建立局部循环。本实用新型的脑室外引流及血肿清除装置可用于清除脑室血凝块、尤其是脑室铸型,有效改善因脑室出血、脑室铸型引起的脑积水、脑水肿、血管痉挛等继发损害。
这种结构通过两个引流针和施压装置,三通管之类构成,但是,这种结构并不适用腹膜血肿的引流,问题在于1、腹壁血肿的肿块导致腹壁厚度增加,传统的引流针长度不足,2、传统的引流针的针头为钢制,不适于留置体内,3、腹壁血肿的位置可能需要多点穿刺后留置,现有技术还无法满足,4、引流积血的时候,有时需要配合药物外敷来加快吸收消肿,而敷药处和穿刺处很近,药物容易污染穿刺点,如何避免穿刺点污染,如何分隔多点穿刺并固定穿刺针也是不易解决的问题。
鉴于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人结合多年救治剖宫产腹壁血肿的经验,将留置针,球囊,引流袋结合,并设置掌型药敷贴辅助多点穿刺引流,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引流效果好,消肿退热迅速,穿刺点与外敷药物隔离,避免穿刺点污染的一种掌型药敷留置引流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引流效果好,消肿退热迅速,穿刺点与外敷药物隔离,避免穿刺点污染的一种掌型药敷留置引流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掌型药敷留置引流袋,包括引流袋、球囊、导管和留置针,其中,留置针导管末端设置有引流腔,引流腔的侧壁上一体成型的斜向设置有冲洗腔,留置针的针头长度为3-6cm,针头为软塑料制品,留置针、引流腔、球囊、引流袋之间通过导管连接。
进一步的,球囊上的导管与引流腔之间进一步的设置有控制盒,控制盒内设置有四通管,四通管的一侧设置有三个接口,接口外露于控制盒的表面,且这三个接口上设置有堵头,这三个接口与引流腔之间螺纹连接;四通管的另一侧设置有一个接口且这个接口与球囊上的导管插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盒上设置有三个开关,开关的下方设置有锁闭槽,锁闭槽的下方设置有固定台,固定台与控制盒的底面内壁在制造时一体成型,固定台的两侧设置有限位空腔,锁闭槽的两侧插入到限位空腔,四通管一侧的相应三个管路插入在锁闭槽与固定台之间,开关与控制盒之间螺纹连接,开关下端探入到控制盒内并与锁闭槽之间轴连接;开关旋进顶压锁闭槽沿着限位空腔下行,进而压扁封闭了四通管上的相应管路;开关旋出进而拉动锁闭槽沿着限位空腔上行,四通管上的相应管路被打开。
进一步的,进一步包括有掌型药敷体和药贴,掌型药敷体上设置有圆形的镂空的敷药区,掌型药敷体的一侧设置有五个延伸段,相邻的延伸段之间设置有穿刺区,留置针顺着穿刺区的位置进行多点穿刺,延伸段的下表面粘接有胶层,胶层上粘接有离型纸层,胶层与腹部体表粘接,留置针的针头留置体内后,针头与引流腔之间的导管通过胶带粘接到延伸段上。
进一步的,药贴呈圆形,药贴的外缘缝制有环状的粘扣B,粘扣B的內缘设置有有圆形的第一吸附凸起,第一吸附凸起与药贴之间粘接固定。
进一步的,药贴上设置有膏状调制药,所述膏状调制药的有效组分为芒硝、大黄和食醋;食醋与粉状的芒硝、大黄的质量比为1:1:1。
进一步的,敷药区的边缘设置有环状的粘扣A,粘扣A的外缘设置有圆形的第二吸附凸起,粘扣B与粘扣A粘接进而使第一吸附凸起贴近粘扣A的內缘。
进一步的,五个延伸段的末端与第二吸附凸起之间进一步设置有第三吸附凸起,第三吸附凸起呈弧形,第三吸附凸起进一步的将穿刺区与敷药区隔离开。
进一步的,第一吸附凸起、第二吸附凸起、第三吸附凸起为橡胶制品,其截面为圆形的筋,筋上一体成型的设置有延展密封边,延展密封边呈广口状;在第一吸附凸起、第二吸附凸起、第三吸附凸起向下按压后,延展密封边与皮肤之间形成负压进而吸附在皮肤表面。
进一步的,掌型药敷体的外缘设置有胶贴,胶贴上粘接有离型纸层,五个延伸段的前端与胶贴粘接固定。(胶贴用于粘接患者体表,进而使掌型药敷体固定在体表。)
进一步的,第一吸附凸起将膏状调制药封闭在第一吸附凸起的圆形区域内,避免膏状调制药受高烧体温产生融化流淌现象,若有流淌现象,则被封闭在第一吸附凸起与第二吸附凸起之间;若再有从第二吸附凸起漏出的,则被第三吸附凸起所阻挡,完全可以避免穿刺点受到药物污染。
进一步的,四通管为“巾”字状结构,
进一步的,锁闭槽的截面呈倒置的“凹”字状,
进一步的,相邻两个延伸段之间形成了体型状的镂空区域,此区域为穿刺区。留置针留置体内后,可以通过医疗胶带连接相邻两个延伸段后,封闭穿刺针所在区域,做到防尘防水和固定留置针的效果。
进一步的,四通管与球囊之间,球囊和引流袋之间的连接可以不用活口,可以是与导管一体成型的。四通管前面的三个接留置针针头的接口可以同时接三个留置针,范围小的血肿不需要多点穿刺的,也可以只用一个接头。
进一步的,接口处的堵头为帽状堵头,帽状堵头与接口之间螺纹连接或者插合连接,拔除帽状堵头后可以直接和留置针后的引流腔的接口连接。就是留置针后的引流腔与帽状堵头结构相同。
进一步的,留置针是借用静脉注射留置针的技术,穿刺后拔出钢芯,将柔软的塑料留置针留置在血肿腔内。适合穿刺引流的一般腹部切口不渗血。
进一步的,药贴也可以是离体的中药外敷药袋,中药外敷药袋为单独做好一个像荷包似的离体药袋,塞进敷药区里,离体药敷袋有利于更换,可以一天换一个。(中药外敷也应该一天一换)。中药外敷药袋一般都是用两层纱布做成袋子,把调好的中药装进去。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引流效果好,消肿退热迅速,穿刺点与外敷药物隔离,避免穿刺点污染。本实用新型掌型药敷留置引流袋,中药外敷加多点穿刺留置引流,既促进血肿内血块液化吸收,又避免了多次穿刺的痛苦,留置针的延长(传统2.5cm改为3-6cm区间),可适用腹壁厚度不同的病人,由于腹直肌筋膜下血肿是血液积聚在腹直肌之间,腔隙不规则,一个穿刺点不能完全抽吸干净。所以本实用新型设计多点穿刺,有特别明显的优越性和实用性。
具体为:1、正常针头长度以适合腹壁血肿的穿刺引流;所以增长针头以适应不同腹壁厚度的病人;2、设置多点留置针穿刺的引流用的控制盒,满足不同程度腹壁积血的引流操作;解决腔隙不规则,一个穿刺点不能完全抽吸干净的技术问题;3、设置掌型的药敷体,通过敷药体表促进消肿和吸收,加快积血导流;4、设置多层的防漏液的吸附凸起,完美隔离穿刺点和敷药区,避免污染传递点,5、引流积血速度快,2-3天即可完全引流。较以往注射器引流快了3天左右(通常注射器引流需要5-7天,而且每天反复穿刺引流病人痛苦大,十分抗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一根留置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三根留置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掌型药敷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药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A-A部分截面图。
附图标识:
1、留置针 2、针头 3、冲洗腔 4、引流腔
5、球囊 6、导管 7、挂带 8、引流袋
9、开关 10、堵头 11、控制盒 12、接口
13、四通管 14、胶贴 15、穿刺区 16、第三吸附凸起
17、第二吸附凸起 18、粘扣A 19、敷药区 20、掌型药敷体
21、粘扣B 22、第一吸附凸起 23、药贴 24、延展密封边
92、锁闭槽 93、限位空腔 94、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如图1-7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一根留置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三根留置针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掌型药敷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药贴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A-A部分截面图。
本实用新型掌型药敷留置引流袋,包括引流袋8、球囊5、导管6和留置针1,其中,留置针1导管末端设置有引流腔4,引流腔4的侧壁上一体成型的斜向设置有冲洗腔3,留置针1的针头2长度为3-6cm,针头2为软塑料制品,留置针1、引流腔4、球囊5、引流袋8之间通过导管6连接。球囊5上的导管与引流腔4之间进一步的设置有控制盒11,控制盒11内设置有四通管13,四通管13的一侧设置有三个接口12,接口12外露于控制盒11的表面,且这三个接口12上设置有堵头10,这三个接口12与引流腔4之间螺纹连接;四通管13的另一侧设置有一个接口且这个接口与球囊5上的导管插合连接。控制盒11上设置有三个开关9,开关9的下方设置有锁闭槽92,锁闭槽92的下方设置有固定台94,固定台94与控制盒11的底面内壁在制造时一体成型,固定台的两侧设置有限位空腔93,锁闭槽92的两侧插入到限位空腔93,四通管13一侧的相应三个管路插入在锁闭槽92与固定台94之间,开关9与控制盒11之间螺纹连接,开关9下端探入到控制盒11内并与锁闭槽92之间轴连接;开关9旋进顶压锁闭槽92沿着限位空腔93下行,进而压扁封闭了四通管13上的相应管路;开关9旋出进而拉动锁闭槽沿着限位空腔93上行,四通管13上的相应管路被打开。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包括有掌型药敷体20和药贴23,掌型药敷体20上设置有圆形的镂空的敷药区19,掌型药敷体20的一侧设置有五个延伸段,相邻的延伸段之间设置有穿刺区15,留置针1顺着穿刺区15的位置进行多点穿刺,延伸段的下表面粘接有胶层,胶层上粘接有离型纸层,胶层与腹部体表粘接,留置针1的针头2留置体内后,针头2与引流腔4之间的导管通过胶带粘接到延伸段上。
药贴23呈圆形,药贴23的外缘缝制有环状的粘扣B21,粘扣B21的內缘设置有有圆形的第一吸附凸起22,第一吸附凸起22与药贴之间粘接固定。药贴23上设置有膏状调制药,所述膏状调制药的有效组分为芒硝、大黄和食醋;食醋与粉状的芒硝、大黄的质量比为1:1:1。敷药区19的边缘设置有环状的粘扣A18,粘扣A18的外缘设置有圆形的第二吸附凸起17,粘扣B21与粘扣A18粘接进而使第一吸附凸起22贴近粘扣A18的內缘。五个延伸段的末端与第二吸附凸起17之间进一步设置有第三吸附凸起16,第三吸附凸起呈弧形16,第三吸附凸起16进一步的将穿刺区15与敷药区19隔离开。第一吸附凸起22、第二吸附凸起17、第三吸附凸起16为橡胶制品,其截面为圆形的筋,筋上一体成型的设置有延展密封边24,延展密封边24呈广口状;在第一吸附凸起22、第二吸附凸起17、第三吸附凸起16向下按压后,延展密封边24与皮肤之间形成负压进而吸附在皮肤表面。掌型药敷体20的外缘设置有胶贴14,胶贴14上粘接有离型纸层,五个延伸段的前端与胶贴14粘接固定。(胶贴14用于粘接患者体表,进而使掌型药敷体20固定在体表。)
进一步的,第一吸附凸起22将膏状调制药封闭在第一吸附凸起的圆形区域内,避免膏状调制药受高烧体温产生融化流淌现象,若有流淌现象,则被封闭在第一吸附凸起与第二吸附凸起之间;若再有从第二吸附凸起漏出的,则被第三吸附凸起所阻挡,完全可以避免穿刺点受到药物污染。进一步的,四通管13为“巾”字状结构,进一步的,锁闭槽92的截面呈倒置的“凹”字状,进一步的,相邻两个延伸段之间形成了体型状的镂空区域,此区域为穿刺区。留置针留置体内后,可以通过医疗胶带连接相邻两个延伸段后,封闭穿刺针所在区域,做到防尘防水和固定留置针的效果。
具体举例为:
例1,
本实用新型在临床中的一个病例,病人妊娠39周G1P0,因重度子痫前期行下腹部及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第二天发烧38℃ 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3天,体温正常,术后5天出院。
出院后2天,发烧39℃-40℃,以产褥热再次入院。查体见腹部刀口愈合好,切口上2cm处红肿热疼明显,范围8×4cm,按压疼明显,有波动感。经腹部B超提示:腹直肌筋膜下液性暗区11×8×3cm,诊断为腹壁血肿。在B超引导下在腹部刀口上方1cm处也是波动感较强处为穿刺点,消毒后,以腹腔穿刺针(注射器)行血肿穿刺,抽出暗色血约260毫升,并将甲硝唑注射液50毫升注射进血肿部位冲洗血肿腔以预防感染,冲洗后回抽药液,拔出穿刺针,并静脉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2天后体温下降不明显,血常规结果,白细胞16×109。再次B超检查,腹壁血肿大小8×3×2cm,准备再次行血肿穿刺,但病人恐惧穿刺疼痛,拒绝穿刺,经耐心沟通后,同意再次穿刺,但要求这是最后一次穿刺。考虑血肿较大,有可能还要进行第三次甚至第四次穿刺,于是,经集思广益,觉得用最大号静脉留置针穿刺,抽血肿后拔出针芯,将静脉留置针留置在血肿内并固定,将静脉留置针接输液器的接口再接带球囊的胃肠引流袋,就这样做成了一个简易的血肿引流装置(其结构如图1所示),病人可随时挤压球囊,形成负压引流,效果非常好。
第一天引流出暗色血86毫升,第二天约50毫升,第三天约20毫升,第四天几乎没有血液流出。病人体温逐渐下降,第三天体温基本正常,血常规结果,白细胞逐渐下降,恢复正常范围。第五天拔出留置针,停用静脉应用抗生素,病人体温正常,血常规结果正常,第六天治愈出院。(本例子较现有技术采用注射器反复的穿刺抽取相比,通常注射器单纯的积血引流就需要5-7天,每天反复穿刺引流病人痛苦大,十分抗拒,采用本例的结构,病人不抗拒穿刺,一次穿刺可持续引流,而且治疗疗程会较注射器反复穿刺抽取至少快2天)。
例2,
后来也碰到几例剖宫产术后腹壁血肿的病人,有的由于病人体胖,腹壁脂肪层厚度5cm以上,而静脉留置针长度不够(传统留置针长度为2.5cm),只能仍用传统方法,以腹腔穿刺针穿刺(注射器穿刺)多次抽吸血肿或切口引流而愈。还有些病例因为血肿内血凝块较多,抽吸困难,常常先用大黄、芒硝按1:1用食醋适量调和外敷于血肿外皮肤,促进血肿吸收和血肿内血块液化后再抽吸。但这样治疗疗程就延长。
为此,本实用新型人在例1的(图1为利用医院现有几样医疗器械经过剪取和拼插而成,最大号静脉留置针、输液器的接口两个,带球囊的胃肠引流袋,做成了一个简易的血肿引流装置)的基础上继续改进,得到图2-图7的本实用新型结构,可以进一步增加治疗效果并缩短疗程,如下:
本实用新型人接诊剖宫产术后腹壁血肿病患,其切口为下腹部横切口,术后三天后,高烧40度,切口周围疼痛,切口有渗血,出现硬结并逐渐增宽,压痛,有波动感;B超发现在腹壁内可见扁圆形回声暗区,12×7×3cm位置在腹膜下,血肿向腹腔内凸出,鉴于扁圆形阴影区较大,决定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采用多点穿刺进行积血引流。
使用本实用新型,撕去掌型药敷体上的离型纸层,利用胶层粘在病人下腹部,将肿胀病灶区暴露在敷药区,将大黄、芒硝和食醋按照质量比1:1:1在药贴上调为膏状,将药贴覆盖到敷药区,使得粘扣A和粘扣B粘接,同时向下按压在第一吸附凸起、第二吸附凸起、第三吸附凸起向下按压后,延展密封边与皮肤之间形成负压进而吸附在皮肤表面。再将多个留置针的引流腔螺纹连接到控制盒的接口上,旋开控制盒上的开关,使得四通管形成通路,将留置针在穿刺区朝向敷药区下的积血阴影区刺入,拔出留置针后将软塑料针头留置在体内,然后用医疗胶带连接相邻两个延伸段后,封闭穿刺针所在区域,做到防尘防水和固定留置针的效果,重复穿刺操作,将三个留置针穿刺后固定好,按压球囊,球囊形成的负压将腹壁血肿的积血持续导出。第一天积血引流320ml后,将消炎药物顺着冲洗腔注入,经过药贴的促吸收作用,第二日再挤压球囊时,继续导出的积血量少,只有15ml,此时,高烧退去,体温基本回复如常(37.5度),再观察三日,切口拆线病人出院。(本例子较例1的治疗疗程快了3天左右)。
综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引流效果好,消肿退热迅速,穿刺点与外敷药物隔离,避免穿刺点污染。本实用新型掌型药敷留置引流袋,中药外敷加多点穿刺留置引流,既促进血肿内血块液化吸收,又避免了多次穿刺的痛苦,留置针的延长(传统2.5cm改为3-6cm区间),可适用腹壁厚度不同的病人,由于腹直肌筋膜下血肿是血液积聚在腹直肌之间,腔隙不规则,一个穿刺点不能完全抽吸干净。所以本实用新型设计多点穿刺,有特别明显的优越性和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这个引流袋不仅可用于剖宫产术后腹壁血肿引流,外科术后所有皮下血肿都可用之引流。还可以扩展应用于皮下脓肿的引流,可以往脓肿里通过冲洗腔打入打消炎药冲洗脓腔。对传统的血肿和脓肿切开引流是一种挑战。外敷药袋里的药成分可根据病情配方,可消炎止痛,可活血化瘀等等。

Claims (10)

1.一种掌型药敷留置引流袋,包括引流袋(8)、球囊(5)、导管(6)和留置针(1),其特征在于,留置针(1)导管末端设置有引流腔(4),引流腔(4)的侧壁上一体成型的斜向设置有冲洗腔(3),留置针(1)的针头(2)长度为3-6cm,针头(2)为软塑料制品,留置针(1)、引流腔(4)、球囊(5)、引流袋(8)之间通过导管(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掌型药敷留置引流袋,其特征在于,球囊(5)上的导管与引流腔(4)之间进一步的设置有控制盒(11),控制盒(11)内设置有四通管(13),四通管(13)的一侧设置有三个接口(12),接口(12)外露于控制盒(11)的表面,且这三个接口(12)上设置有堵头(10),这三个接口(12)与引流腔(4)之间螺纹连接;四通管(13)的另一侧设置有一个接口且这个接口与球囊(5)上的导管插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掌型药敷留置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11)上设置有三个开关(9),开关(9)的下方设置有锁闭槽(92),锁闭槽(92)的下方设置有固定台(94),固定台(94)与控制盒(11)的底面内壁在制造时一体成型,固定台的两侧设置有限位空腔(93),锁闭槽(92)的两侧插入到限位空腔(93),四通管(13)一侧的相应三个管路插入在锁闭槽(92)与固定台(94)之间,开关(9)与控制盒(11)之间螺纹连接,开关(9)下端探入到控制盒(11)内并与锁闭槽(92)之间轴连接;开关(9)旋进顶压锁闭槽(92)沿着限位空腔(93)下行,进而压扁封闭了四通管(13)上的相应管路;开关(9)旋出进而拉动锁闭槽沿着限位空腔(93)上行,四通管(13)上的相应管路被打开。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掌型药敷留置引流袋,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有掌型药敷体(20)和药贴(23),掌型药敷体(20)上设置有圆形的镂空的敷药区(19),掌型药敷体(20)的一侧设置有五个延伸段,相邻的延伸段之间设置有穿刺区(15),留置针(1)顺着穿刺区(15)的位置进行多点穿刺,延伸段的下表面粘接有胶层,胶层上粘接有离型纸层,胶层与腹部体表粘接,留置针(1)的针头(2)留置体内后,针头(2)与引流腔(4)之间的导管通过胶带粘接到延伸段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掌型药敷留置引流袋,其特征在于,药贴(23)呈圆形,药贴(23)的外缘缝制有环状的粘扣B(21),粘扣B(21)的内缘设置有圆形的第一吸附凸起(22),第一吸附凸起(22)与药贴之间粘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掌型药敷留置引流袋,其特征在于,药贴(23)上设置有膏状调制药,所述膏状调制药的有效组分为芒硝、大黄和食醋;食醋与粉状的芒硝、大黄的质量比为1:1: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掌型药敷留置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敷药区(19)的边缘设置有环状的粘扣A(18),粘扣A(18)的外缘设置有圆形的第二吸附凸起(17),粘扣B(21)与粘扣A(18)粘接进而使第一吸附凸起(22)贴近粘扣A(18)的内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掌型药敷留置引流袋,其特征在于,五个延伸段的末端与第二吸附凸起(17)之间进一步设置有第三吸附凸起(16),第三吸附凸起呈弧形(16),第三吸附凸起(16)进一步的将穿刺区(15)与敷药区(19)隔离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掌型药敷留置引流袋,其特征在于,第一吸附凸起(22)、第二吸附凸起(17)、第三吸附凸起(16)为橡胶制品,其截面为圆形的筋,筋上一体成型的设置有延展密封边(24),延展密封边(24)呈广口状;在第一吸附凸起(22)、第二吸附凸起(17)、第三吸附凸起(16)向下按压后,延展密封边(24)与皮肤之间形成负压进而吸附在皮肤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5-9任一所述掌型药敷留置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掌型药敷体(20)的外缘设置有胶贴(14),胶贴(14)上粘接有离型纸层,五个延伸段的前端与胶贴(14)粘接固定。
CN201920019702.2U 2019-01-07 2019-01-07 掌型药敷留置引流袋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1323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19702.2U CN211132320U (zh) 2019-01-07 2019-01-07 掌型药敷留置引流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19702.2U CN211132320U (zh) 2019-01-07 2019-01-07 掌型药敷留置引流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32320U true CN211132320U (zh) 2020-07-31

Family

ID=71742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19702.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132320U (zh) 2019-01-07 2019-01-07 掌型药敷留置引流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323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53441A (zh) * 2019-01-07 2019-03-12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一种掌型药敷留置引流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53441A (zh) * 2019-01-07 2019-03-12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一种掌型药敷留置引流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7227423A (ja) 創傷治療装置
US8123773B1 (en) Postpartum hemorrhage balloon tamponade catheter
CN211132320U (zh) 掌型药敷留置引流袋
CN115887091A (zh) 造瘘装置
CN204520845U (zh) 子宫止血双球囊
CN206577230U (zh) 一次性使用子宫填塞球囊导管
RU68883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становки маточного кровотечения
CN217311323U (zh) 一种脓肿一体化冲洗引流导管及装置
RU2347589C1 (ru) Способ остановки маточного кровотечения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становки маточного кровотечения
CN114191023B (zh) 一种血管穿刺口封堵用覆膜导管、封堵装置及封堵方法
CN213822820U (zh) 分段式引流装置
CN210903207U (zh) 一种医用自粘式无菌一次性止血带
CN212347430U (zh) 预防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球囊型鼻胆管
CN109453441A (zh) 一种掌型药敷留置引流袋
CN107432759A (zh) 球囊止血扩张器
CN207220851U (zh) 一种用于产科治疗用的止血器
CN112169038A (zh) 分段式引流装置
CN205885660U (zh) 一种腹腔内手术创面负压吸引引流装置
CN201668443U (zh) 切合肛肠生理结构的痔压迫止血器
CN206700191U (zh) 一种新型子宫下段压迫球囊装置
CN205268228U (zh) 一种加压止血装置
CN110584882B (zh) 心胸内科搭桥术用穿刺术手包扎装置
CN213251743U (zh) 一种一次性硅胶引流管
CN214857144U (zh) 一种肝胆外科用止血器
CN211534620U (zh) 一种一次性双腔球囊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31

Termination date: 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