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26056U - 一种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26056U
CN211126056U CN202020161322.5U CN202020161322U CN211126056U CN 211126056 U CN211126056 U CN 211126056U CN 202020161322 U CN202020161322 U CN 202020161322U CN 211126056 U CN211126056 U CN 2111260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or
antenna assembly
electronic device
antenna
f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6132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童童
叶晓亮
阮勇
盖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huany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preadrise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preadrise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preadrise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6132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260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260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260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天线组件包括馈电网络和辐射体,辐射体通过馈电网络的馈电点与电子设备内的射频模块电连接;辐射体包括第一辐射体、第二辐射体和第三辐射体,其中,第一辐射体和第二辐射体均用于发射低频信号,第三辐射体用于发射中高频信号。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电子设备逐渐减小的净空环境下,有助于提升天线组件低频的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天线组件作为无线通讯不可缺少的关键部件,用来发射或接收无线电波以传递无线信号。
近年来,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用户对电子设备所具备的外观与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全面屏已成为一种趋势,随着电子设备比如手机屏占比的大幅提升,电子设备内部器件模组(比如前置摄像头、指纹识别、听筒、传感器等)将会对电子设备比如手机上用于设置天线的净空造成严重影响,使得净空不断压缩。天线组件是整个无线通信设备的前端,其性能的优劣对整个无线通信设备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电子设备比如手机屏占比的大幅提升,使得电子设备的净空不断减小,环境恶化,使得天线组件的性能受到严重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在电子设备逐渐减小的净空环境下,有助于提升天线组件低频的性能。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天线组件,应用于电子设备的边框区域,所述天线组件包括:馈电网络和辐射体,所述辐射体通过所述馈电网络的馈电点与所述电子设备内的射频模块电连接;所述辐射体包括第一辐射体、第二辐射体和第三辐射体,其中,所述第一辐射体和所述第二辐射体均用于发射低频信号,所述第三辐射体用于发射中高频信号。
如上所述的天线组件,可选的,所述第二辐射体与所述第一辐射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辐射体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辐射体相对设置,以与所述第一辐射体耦合产生谐振。
如上所述的天线组件,可选的,所述第二辐射体为所述第一辐射体的寄生辐射体。
如上所述的天线组件,可选的,所述第一辐射体和所述第二辐射体相互平行设置,且第一辐射体和所述第二辐射体之间设有间距。
如上所述的天线组件,可选的,所述第一辐射体和所述第二辐射体分别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相对两侧,以适应所述电子设备的不同头手模式;
所述第一辐射体和所述第二辐射体通过切换开关与所述馈电网络电连接,所述切换开关用于切换所述第一辐射体和所述第二辐射体与所述馈电网络的连接。
如上所述的天线组件,可选的,所述切换开关包括第一切换开关和第二切换开关,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电连接在所述第一辐射体与所述馈电网络之间,所述第二切换开关电连接在所述第二辐射体与所述馈电网络的连接。
如上所述的天线组件,可选的,部分所述第三辐射体与所述第一辐射体和所述第二辐射体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三辐射体位于所述第一辐射体和所述第二辐射体朝向所述电子设备内部的一侧。
如上所述的天线组件,可选的,所述馈电点通过馈线与所述射频模块电连接,所述馈线在从所述射频模块到所述辐射体的方向上宽度逐渐变化。
如上所述的天线组件,可选的,所述馈线的宽度在从所述射频模块13到所述辐射体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天线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通过在天线组件中设置两个用于发射低频信号的辐射体,即第一辐射体和第二辐射体,可以通过切换第一辐射体和第二辐射体与馈电网络的连接,或者使第一辐射体和第二辐射体同时处于工作状态,以提升天线组件低频信号的性能,进而使天线组件的性能得到提升,以适应电子设备不断减小的净空。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解决了电子设备的净空不断减小的情况下,天线组件的性能较差的问题,有助于提升天线组件低频和天线组件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天线组件的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天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子设备内天线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中的低频谐振图;
图5是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低频谐振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中高频谐振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在净空2mm的电子设备上天线组件的效率曲线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天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天线组件的切换原理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天线组件的切换原理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子设备内天线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馈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具有图12中馈线的一种天线组件与直条型馈线的天线组件的无源对比图;
图14是具有图12中馈线的一种天线组件与直条型馈线的天线组件的有源对比图。
附图标识说明:
电路板-10;中框-11;边框-12;射频模块-13;控制器-14;耳机孔-15;辐射体-20;第一辐射体-21;第二辐射体-22;第三辐射体-23;间距-L;馈电网络-30;馈电点-31;第一馈电点-311;第二馈电点-312;接地点-32;切换开关-40;第一切换开关-41;第二切换开关-42;馈线-5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描述的,天线组件是整个无线通信设备的前端,其性能的优劣对整个无线通信设备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电子设备比如手机屏占比的大幅提升,使得电子设备的净空不断减小,环境恶化,使得天线组件的性能受到严重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净空可以理解为辐射体与接地板之间的距离。根据电磁场的基本理论Chu极限定理可知,辐射体所能达到的最大带宽与辐射体占用的空间呈正比。因此,为了使得天线组件获得大的带宽,必须保证为天线组件预留足够的空间。然而,随着电子设备比如手机屏占比的大幅度提升,天线的净空减小,将导致天线组件覆盖的低频带宽有限。
除此之外,传统的辐射体的走线形式有IFA(基于倒F的天线)、LOOP(环形天线)和Molopole(单极天线),但是IFA和Molopole的走线必定会存在电子设备如手机上左头手或者右头手一侧的降幅远大于另一侧,LOOP虽然左右头手的降幅比较均衡,但LOOP还是偏大一些,大概低频会有8db-10db的降幅,中高频5db-6db的降幅。在电子设备比如手机颜值要求越来越大,极致追求屏占比的今天,天线的净空减小,这样的降幅将使得天线组件的性能受到影响,会大大影响用户体验。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在电子设备逐渐减小的净空环境下,有助于提升天线组件的性能。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天线组件的原理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天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子设备内天线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参考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天线组件,应用于电子设备的边框区域,边框区域可以理解为电子设备中框11上的边框12所在区域。天线组件包括:馈电网络30和辐射体20,辐射体20通过馈电网络30的馈电点31与电子设备内的射频模块13电连接;辐射体20包括第一辐射体21、第二辐射体22和第三辐射体23,其中,第一辐射体21和第二辐射体22均用于发射低频信号,第三辐射体23用于发射中高频信号。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两个用于发射低频信号的辐射体20,即第一辐射体21和第二辐射体22,可以第一辐射体21和第二辐射体22同时处于工作状态,扩宽低频的带宽,以适应电子设备不断减小的净空,提升天线组件的性能。或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通过切换第一辐射体21和第二辐射体22与馈电网络30的连接,以适应电子设备的不同头手模式,进而提升天线组件低频信号的性能,使天线组件的性能得到提升,以适应电子设备不断减小的净空,显著提升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辐射体20通过馈电网络30的馈电点31与电子设备内的射频模块13电连接,射频模块13通过馈电点31向天线组件的辐射体20馈入中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由不同的辐射体20以电磁波的实现将低频信号、中高频信号辐射出去。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低频信号可以为频段在700MHz-960MHz的信号,中高频信号可以为频段在1710MHz-2690MHz的信号。也就是说,第一辐射体21和第二辐射体22发射的信号的频段都在700MHz-960MHz,第三辐射体23发射的信号的频段都在1710MHz-2690MHz。
其中,第三辐射体23可以为用于发射中高频信号的一体化的辐射体20,也可以为用于分别发射中频信号和高频信号的分体式辐射体20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三辐射体23的结构形式并不做进一步限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天线组件中设置两个用于发射低频信号的辐射体20,即第一辐射体21和第二辐射体22,可以通过切换第一辐射体21和第二辐射体22与馈电网络30的连接,或者使第一辐射体21和第二辐射体22同时处于工作状态,以提升天线组件低频信号的性能,进而使天线组件的性能得到提升,以适应电子设备不断减小的净空。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解决了电子设备的净空不断减小的情况下,天线组件的性能较差的问题,有助于提升天线组件的性能。
下面本实施例中仅对通过第一辐射体21和第二辐射体22的设置,扩宽低频信号的带宽的应用场景做进一步阐述。
参考图2和图3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第二辐射体22与第一辐射体21间隔设置,第二辐射体22的至少部分与第一辐射体21相对设置。也就是说,第二辐射体22靠近第一辐射体21设置并与第一辐射体21之间存在间距L的同时,第二辐射体22的至少部分应与第一辐射体21相对设置,以与第一辐射体21耦合产生谐振,形成低频下的双谐振信号。
其中,参考图2和图3所示,第二辐射体22的至少部分应与第一辐射体21相对设置,也就是说,第二辐射体22的部分可以与第一辐射体21相对设置,或者整个第二辐射体22与第一辐射体21相对设置,在实现将第一辐射体21的能量可以耦合到第二辐射体22的基础上,使得天线组件的结构更加简单和多样化。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第二辐射体22可以设在第一辐射体21靠近电子设备比如手机边缘的一侧(即第一辐射体21的外侧),或者,第二辐射体22也可以设在第一辐射体21靠近电子设备比如手机内部的一侧(即第一辐射体21的内侧)。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二辐射体22与第一辐射体21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不做进一步限定,只要第二辐射体22能够与第一辐射体21耦合产生谐振即可。
应理解的是,根据天线设计原理,辐射体20所在工作频率其波长的四分之一电长度为最佳谐振点。为了使得第一辐射体21的能量可以耦合到第二辐射体22,并在低频端产生谐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调整第一辐射体21和第二辐射体22的长度来控制产生的谐振的频率,最终第二辐射体22在低频波段下耦合处一个谐振,与第一辐射体21产生的谐振,形成双低频谐振。
具体的,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控制第一辐射体21和第二辐射体22之间的间距L和面积来控制耦合强度。进一步的,可以通过调整长枪的最大位置以及第一辐射体21和第二辐射体22走线上的电流流向,确保第一辐射体21和第二辐射体22走线上的电流同向,使第一辐射体21和第二辐射体22的远场辐射场不会出现叠加相消,来保证第一辐射体21和第二辐射体22均有效率。
示例性的,参考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辐射体21和第二辐射体22相互平行设置,且第一辐射体21和第二辐射体22之间设有间距L,且该间距用于保证第一辐射体21的能量可以耦合到第二辐射体22上的同时,可以使得天线组件的结构更加紧凑,走线面积更小,以进一步增强本实施例中天线组件对电子设备的不断减小的净空的适应性。比如,该间距L可以在0.5mm-2mm之间。或者,第二辐射体22可以部分与第一辐射体21呈一定角度倾斜设置并使得第二辐射体22与第一辐射体21之间的间距L在上述范围内。或者,第二辐射体22也可以部分与第一辐射体21平行设置,部分与第一辐射体21倾斜设置。这样在保证第二辐射体22能够与第一辐射体21耦合产生谐振的同时,能够使得天线组件的结构更加多样化。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天线组件可以适用于电子设备比如手机的净空在大于等于0.8mm的应用场景之下,比如净空1.5mm。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的天线组件可以适用于全面屏的小净空(大于等于0.8mm)电子设备。
进一步的,第二辐射体22可以为第一辐射体21的寄生辐射体20,第二辐射体22接地。且第二辐射体22与第一辐射体21同时工作。示例性的,第二辐射体22可以通过与馈电网络30的接地点32接地,或者,第二辐射体22也可以通过馈电网络30的接地点32接地,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二辐射体22的接地方式并不做进一步限定。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辐射体21和第三辐射体23可以与馈电网络30中的一个馈电点31与射频模块13电连接,或者,第二辐射体22和第三辐射体23也为可以通过与馈电网络30中的两个馈电点31与射频模块13电连接。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馈电网络30中可以设有一个或者两个馈电点31。本实施例对于馈电网络30中馈电点31的个数并不做进一步限定。
示例性的,参考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天线组件可以布局在电子设备比如手机的底部,即将天线组件设在中框11的底边框上(位于电子设备底部的边框12)。第一辐射体21和第三辐射体23可以位于电子设备比如手机底部的耳机孔15不同的两侧,第二辐射体22和第一辐射体21位于耳机孔15的同侧。在实际应用中,根据辐射体20的长度,可以将辐射体20延伸到边框12的角部区域。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辐射体20可以采用FPC天线或者其他的柔性天线。示例性的,第一辐射体21可以采用IFA形式、LOOP形式或者Molopole形式,即本实施例中,第一辐射体21包括但不仅限于IFA形式。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一辐射体21的形式并不做进一些限定。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可以为塑壳或者具有金属边框的电子设备。
其中,本实施例中,第一辐射体21和第二辐射体22可以采用不同频段的用于发射低频信号的辐射体20。其中,第一辐射体21和第二辐射体22的频段可以相互交叉重叠。示例性的,第一辐射体21的可以发射频段在800MHz-890MHz的信号,第二辐射体22的可以发射频段在880MHz-960MHz的信号。
图4是现有技术中的低频谐振图,图5是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低频谐振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中高频谐振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在净空2mm的电子设备上天线组件的效率曲线图。
对比图5和图4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辐射体21和第二辐射体22的设置,第二辐射体22可以耦合出一个低频谐振,形成低频下的双谐振信号,以明显提升低频带宽,覆盖更多的低频波段。由图6可以看出,在提升低频性能的前提下,通过天线组件中中高频天线的设置,可以保证中高频性能良好。为了进一步的验证本实施例中天线组件在小净空的电子设备上的效果,以将本实施例中天线组件设在净空2mm的电子设备比如手机上,进行效率的测试。由图7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低频下的双谐振均有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天线组件中设置第一辐射体和第二辐射体,提升天线组件低频信号的性能,进而使天线组件的性能得到提升,以适应电子设备不断减小的净空。
实施例二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天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天线组件的切换原理框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天线组件的切换原理框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子设备内天线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辐射体21和第二辐射体22的设置位置不同,且本实施例中,第一辐射体21和第二辐射体22中的其中一个处于工作状态,以适应电子设备的不同头手模式,进而提升天线组件低频信号的性能,使天线组件的性能得到提升,以适应电子设备不断减小的净空,显著提升用户体验。
参考图8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辐射体21和第二辐射体22可以分别位于电子设备的相对两侧,以适应电子设备的不同头手模式;第一辐射体21和第二辐射体22可以通过切换开关40与馈电网络30电连接,切换开关40用于切换第一辐射体21和第二辐射体22与馈电网络30的连接,从而适应电子设备的不同头手模式,进而提升天线组件低频信号的性能,使天线组件的性能得到提升,以适应电子设备不断减小的净空,显著提升用户体验。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参考图8和图11所示,第一辐射体21和第二辐射体22可以位于电子设备中框11的底边框12上相对的两侧。或者,第一辐射体21和第二辐射体22也可以电子设备中框11的侧边框12上相对的两侧。在实际应用中,第一辐射体21和第二辐射体22优选设在电子设备中框11的底边框12上相对的两侧(如图11中所示)。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参考图9所示,第一辐射体21和第二辐射体22可以通过一个切换开关40进行控制。具体的,切换开关40的其中一个连接脚与电子设备电路板10上的控制器14电连接,切换开关40的另一个或者两个连接脚分别与第一辐射体21和第二辐射体22电连接。其中,第一辐射体21和第二辐射体22可以通过馈电网络30中的一个或者两个馈电点31与射频模块13连接,且切换开关40还电连接在该馈电点31和第一辐射体21和第二辐射体22之间,可以在控制器14的控制下,通过切换开关40切换第一辐射体21和第二辐射体22与馈电网络30的连接,以适应电子设备的不同头手模式。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参考图10所示,第一辐射体21和第二辐射体22也可以通过两个切换开关40分别进行控制。切换开关40包括第一切换开关41和第二切换开关42,第一切换开关41电连接在第一辐射体21与馈电网络30之间,用于切换第一辐射体21与馈电网络30的连接,第二切换开关42电连接在第二辐射体22与馈电网络30之间,用于切换第二辐射体22与馈电网络30的连接。具体的,在第一切换开关41连接在控制器14和第一辐射体21、第二切换开关42连接在控制器14和第二辐射体22之间的同时,第一切换开关41还连接在第一辐射体21和馈电网络30中的第一馈电点311之间,第二切换开关42还连接在第二辐射体22和馈电网络30中的第二馈电点312之间,且第一辐射体21通过第一馈电点311与射频模块13电连接,第二辐射体22通过第一馈电点311与射频模块13电连接。第三辐射体23可以与馈电网络30中的第三馈电点31电连接。
示例性的,参考图8至图11所示,当电子设备比如手机处于右手或者右头手模式下(比如手机握持在右手上,或者手机握持在右手上时并使手机靠近头部设置的应用场景下),由于第一辐射体21位于电子设备比如手机的右侧,其收到头手的影响很大,而第二辐射体22位于电子设备比如手机的左侧收到头手的影响较小。这时候第一切换开关41断开,第二切换开关42工作,此时第二辐射体22工作产生低频谐振。同理,当处于左手或左头手模式下时,第二切换开关42断开,第一切换开关41工作,第一辐射体21工作产生低频谐振。这样由于每次只用一个受头手模式影响较小的发射低频的辐射体20(即第一辐射体21或者第二辐射体22)工作,就能够避免电子设备比如手机左右手或者右头手一侧的降幅远大于另一侧,以适应电子设备的不同头手模式,进而提升天线组件低频信号的性能,大幅提升了头手模式下的天线组件的性能,以适应电子设备不断减小的净空,不管是作为主集天线还是分集天线来使用,都能显著提升用户体验。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辐射体21和第二辐射体22可以采用相同的用于发射低频信号的辐射体20。
进一步的,参考图8和图11所示,部分第三辐射体23与第一辐射体21和第二辐射体22相对设置,且第三辐射体23位于第一辐射体21和第二辐射体22朝向电子设备内部的一侧,即第三辐射体23位于第一辐射体21和第二辐射体22的内侧,使得部分第三辐射体23被第一辐射体21和第二辐射体22包围,且第三辐射体23相对处于电子设备中框11的底边框12的中部。这样由于第三辐射体23居中设置且部分被第一辐射体21和第二辐射体22包围,无论电子设备处于右手或右头手模式,还是左手或者左头手模式下,对于第三辐射体23的信号发射影响不大,左右头手的降幅都很小,大约只有3DB左右。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天线组件中通过第一辐射体和第二辐射体在电子设备不同的头手模式下进行切换,进而大幅提升了头手模式下的天线组件的性能,以适应电子设备不断减小的净空,提升用户体验。
实施例三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馈线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具有图12中馈线的一种天线组件与直条型馈线的天线组件的无源对比图,图14是具有图12中馈线的一种天线组件与直条型馈线的天线组件的有源对比图。
在天线的净空区域,为了满足天线的净空要求,作为辐射体20馈线50的走线是不做阻抗的,而这段走线又恰恰是辐射体20和主板信号线之间比较重要的一段走线,并且对于天线的性能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为了减小损耗和杂散辐射,现阶段的电路板10的馈线50一般都是以避免锐角和线长过长的原理去设计,焊盘和信号线之间直接用一条直条型的走线去连接,并没有考虑这段线的阻抗问题。
进一步的,参考图1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馈电点31通过馈线50与射频模块13电连接,馈线50在从射频模块13到辐射体20的方向上宽度逐渐变化。也就是说,馈线50的宽度为逐渐变化的值,而非一个定值。这样可以使辐射体20的不同频段或者频点匹配不同的阻抗,使得阻抗具有匹配渐变的效果,从而减小馈电对电磁波的反射效果,使得电磁波的损耗更小,有助于减小天线的回波损耗,进而提升天线组件的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与第一辐射体21和/或第二辐射体22、以及第三辐射体23电连接的馈电网络30中的馈电点31与射频模块13之间的连接线称为馈线50。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馈线50的宽度在从射频模块13到辐射体20的方向上逐渐增大。比如,馈线50可以为直线型或者弧线形,即本实施例中,馈线50包括但不仅限于直线型馈线,只要本实施例中馈线50的宽度在从射频模块13到辐射体20的方向上渐变增大即可。
或者,馈电的宽度在从射频模块13到辐射体20的方向上先逐渐增大再减小。这样在使阻抗具有匹配渐变的效果的同时,使得馈线50的结构更加多样化。
下面为了进一步验证本实施例馈线50对天线组件性能的提升效果,本实施例中,在相同的环境下(即采用同一电子设备和同一天线组件),对分别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直条型馈线50和本实施例中的馈线50的同一天线组件的电子设备进行了效率的测试、无源对比和有源对比实验。
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采用本实施例的馈线50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直条型馈线50,能够提高天线组件的效率。
由表3可以看出,采用本实施例的馈线50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直条型馈线50,在同一信道(channel)下,能够提高天线组件的接收灵敏度(TIS),使得天线组件的性能更好。
如图13中所示,在对具有两种不同的馈线50的电子设备进行无源对比实验,可以由图13看到,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直条型馈线50,采用本实施例中的馈线50,可以使得电子设备的天线组件在中高频上的效率明显提升。在有源对比实验中,进一步的验证了采用本实施例的馈线50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直条型馈线50,在相同波段下,能够提高天线组件的接收灵敏度,使得天线组件的性能更好。
需要说明的是,有源测试和无源测试为目前本领域常用的对天线茶农的辐射性能进行考察的两种测试方法。无源测试是针对天线产品的辐射性能进行判定,而有源测试是从整机的辐射性能进行判定。在本实施例中,有源测试和无源测试可以参见现有技术,在本实施例中,不再对其做进一步阐述。
需要说明的是,图14中的B1、B3、B8和B38分别为频段(即一个频率范围)。表3中仅列举了B1、B3、B8和B38范围内的一个信道的接收灵敏度(TIS)进行测试。示例性的,B1所代表的频段处于1920MHz-1980MHz,2110MHz-2170MHz之间,B3所代表的频段处于1710MHz-1785MHz,1805MHz-1880MHz之间,B8所代表的频段处于880MHz-915MHz,925MHz-960MHz之间,B38所代表的频段处于2570MHz-2620 MHz之间。
表1为现有技术中直条型馈线的天线组件在不同频段下的效率值
Figure BDA0002382380770000131
图2为本实施例馈线的天线组件在不同频段下的效率值
Figure BDA0002382380770000141
表3为不同馈线的天线组件在不同频段下的接收灵敏度的差值
Figure BDA0002382380770000151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馈线的结构,使得阻抗具有匹配渐变的效果,从而减小馈电对电磁波的反射效果,有助于减小天线的回波损耗,进而提升天线组件的性能,以适应电子设备不断减小的净空,提升用户体验。
实施例四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如上任意一项实施例中的天线组件。电子设备内的电路板10提高馈电网络30,以将天线组件中的辐射体20通过馈电网络30内的馈电点31与电子设备内射频模块13(即馈源)电连接,并通过馈电点31馈入中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由不同的辐射体20以电磁波的实现将低频信号、中高频信号辐射出去。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天线组件中设置第一辐射体和第二辐射体,提升天线组件低频信号的性能,进而使天线组件的性能得到提升,以适应电子设备不断减小的净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为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天线组件,应用于电子设备的边框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件包括:馈电网络和辐射体,所述辐射体通过所述馈电网络的馈电点与所述电子设备内的射频模块电连接;所述辐射体包括第一辐射体、第二辐射体和第三辐射体,其中,所述第一辐射体和所述第二辐射体均用于发射低频信号,所述第三辐射体用于发射中高频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辐射体与所述第一辐射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辐射体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辐射体相对设置,以与所述第一辐射体耦合产生谐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辐射体为所述第一辐射体的寄生辐射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体和所述第二辐射体相互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辐射体和所述第二辐射体之间设有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体和所述第二辐射体分别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相对两侧,以适应所述电子设备的不同头手模式;
所述第一辐射体和所述第二辐射体通过切换开关与所述馈电网络电连接,所述切换开关用于切换所述第一辐射体和所述第二辐射体与所述馈电网络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开关包括第一切换开关和第二切换开关,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电连接在所述第一辐射体与所述馈电网络之间,所述第二切换开关电连接在所述第二辐射体与所述馈电网络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第三辐射体与所述第一辐射体和所述第二辐射体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三辐射体位于所述第一辐射体和所述第二辐射体朝向所述电子设备内部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点通过馈线与所述射频模块电连接,所述馈线在从所述射频模块到所述辐射体的方向上宽度逐渐变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线的宽度在从所述射频模块到所述辐射体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天线组件。
CN202020161322.5U 2020-02-11 2020-02-11 一种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11260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61322.5U CN211126056U (zh) 2020-02-11 2020-02-11 一种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61322.5U CN211126056U (zh) 2020-02-11 2020-02-11 一种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26056U true CN211126056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699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61322.5U Active CN211126056U (zh) 2020-02-11 2020-02-11 一种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2605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1190A1 (zh) * 2022-05-31 2023-12-07 上海海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1190A1 (zh) * 2022-05-31 2023-12-07 上海海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35809B2 (en) Antenna system and terminal device
WO2021023182A1 (zh) 天线模组及电子设备
US6271796B1 (en) Built-in antenna for radio communication terminals
US8711039B2 (en) Antenna modul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06876881B (zh) 移动终端
US11355853B2 (en) Antenna structur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8780941B (zh) 一种支持多进多出技术的通信设备
US20150255864A1 (en)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antenna, system and mobile terminal
US11431085B2 (en) Antenna structur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same
CN103138043B (zh) 天线模组及其移动终端
CN211126056U (zh) 一种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JP5288668B2 (ja)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US11342653B2 (en) Antenna structur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same
CN114336009A (zh) 电子设备
US20210210837A1 (en) Antenna structur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same
US9450287B2 (en) Broadband antenna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employing same
CN112952362A (zh) 集成天线和电子设备
WO2006013843A1 (ja) 携帯電話機
CN109119748A (zh) 一种降sar天线以及一种通信设备
CN113871851A (zh) 终端天线及移动终端设备
CN208889834U (zh) 一种降sar天线以及一种通信设备
CN209183725U (zh) 一种天线及带有该天线的电路板
JPH05259725A (ja) 携帯無線機用ダイバーシチアンテナ
JP7243966B2 (ja) アンテナシステム及び端末デバイス
CN212011267U (zh) 一种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23

Address after: 201203 1st floor, building 1, Lane 36, Xuelin Road,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203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TRANSS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922/926, Block A, No. 1, Lane 399, Shengxia Road,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March 2012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SPREADRIS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