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71851A - 终端天线及移动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终端天线及移动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71851A
CN113871851A CN202111012143.0A CN202111012143A CN113871851A CN 113871851 A CN113871851 A CN 113871851A CN 202111012143 A CN202111012143 A CN 202111012143A CN 113871851 A CN113871851 A CN 1138718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or
terminal antenna
capacitor
connecting section
g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1214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71851B (zh
Inventor
蔡晓涛
周大为
李元鹏
梁铁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1214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718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718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718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718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718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258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used with computer equip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8Earthing means; Earth screens; Counterpoi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天线及移动终端设备。该终端天线及移动终端设备包括壳体、馈入源及电容。壳体包括接地中框及金属边框。金属边框环绕接地中框的边缘设置,且金属边框和接地中框之间开设有开槽。金属边框开设有隔断金属边框的第一缝隙及第二缝隙。第一缝隙及第二缝隙通过开槽互相连通。第一缝隙与第二缝隙之间的金属边框形成第一辐射体,第二缝隙远离第一缝隙一侧的金属边框形成第二辐射体。第二辐射体远离第二缝隙的一端通过接地中框接地。馈入源电连接至第一辐射体。第一辐射体通过电容电连接至第二辐射体,以改善天线性能。

Description

终端天线及移动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天线及移动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设备(比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应用越发广泛,公众对于移动终端设备的辐射安全问题也日益关注。虽然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在工作时发射电磁波的能量较低,但是这些移动终端设备在工作时距人体(比如头、手等)非常近,人体会吸收这些电磁能量,从而对人体产生影响。
目前,业界采用电磁辐射比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SAR)来表征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程度。其定义为:在单位时间内,单位质量的人体组织所吸收或消耗的电磁功率。在实际应用中,SAR是一个测量值,SAR值越大,表示对人体的影响越大。反之,SAR值越小,对人体的影响越小。由于SAR值过高,可能会对人体有害,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对移动终端设备的SAR值设定了认证标准。移动终端设备只有在将自身的辐射调整到适配于对应地域的SAR值认证标准后,方能进入到该地域处正常使用,这要求移动终端设备要严格控制天线效率或天线发射功率,以满足SAR要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天线性能具有较大提升的终端天线及移动终端设备。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天线,包括壳体、第一馈入源及第一电容。其中,壳体包括接地中框及金属边框。金属边框环绕接地中框的边缘设置,且金属边框和接地中框之间开设有开槽。金属边框上还开设有隔断金属边框的第一缝隙及第二缝隙。第一缝隙及第二缝隙通过开槽互相连通。第一缝隙与第二缝隙之间的金属边框形成第一辐射体;第二缝隙远离第一缝隙一侧的金属边框形成第二辐射体,且第二辐射体远离第二缝隙的一端通过接地中框接地。第一馈入源电连接至第一辐射体。第一辐射体通过第一电容电连接至第二辐射体,用以提升天线性能,并且降低终端天线的电磁辐射比吸收率。
上述设计中,通过在接地中框开设开槽,在金属边框上开设第一缝隙及第二缝隙,以形成第一辐射体及第二辐射体,通过第一馈入源馈电至第一辐射体,及通过接地中框接地,以形成边框终端天线,且该终端天线具有较佳的辐射方向特性及辐射效率。
进一步地,通过第一电容电连接第一辐射体及第二辐射体,以使第一辐射体的电流通过第一电容流向第二辐射体,以改变第一辐射体及第二辐射体的电流分布,扩大终端天线的辐射口径,并降低终端天线的电磁辐射比吸收率,进而减少终端天线的回退功率,增强终端天线的辐射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天线还包括印刷电路板、第一连接段及第二连接段。第一电容设置于印刷电路板上,且第一电容的两端分别电连接至印刷电路板。第一连接段的一端连接至第一辐射体,第二连接段的一端连接至第二辐射体,第一连接段及第二连接段的另一端分别电连接至印刷电路板,以使第一辐射体通过印刷电路板、第一连接段、第一电容及第二连接段电连接至第二辐射体。
上述设计中,通过设置印刷电路板承载第一电容,且第一电容的两端分别电连接至印刷电路板,第一辐射体通过第一连接段电连接至印刷电路板,及第二辐射体通过第二连接段电连接至印刷电路板,以实现第一辐射体通过第一电容电连接至第二辐射体,且保证第一电容与第一辐射体及第二辐射体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连接段及第二连接段为金属片。终端天线还包括至少两电连接器件,每一电连接器件的一端分别焊接在印刷电路板上。第一电容焊接在印刷电路板上,且第一电容的两端分别通过走线连接至对应的电连接器件的一端。每一电连接器件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对应的第一连接段及第二连接段。
上述设计中,通过设置在印刷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件及走线,灵活实现第一电容连接至第一辐射体及第二辐射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天线还包括至少一开关单元。第一连接段和/或第二连接段分别电连接至对应的开关单元的一端。每一开关单元的另一端接地。
上述设计中,通过第一连接段和/或第二连接段连接至开关单元,用于调谐或切换频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连接段及第二连接段为金属片。终端天线还包括至少两电连接器件,每一电连接器件的一端焊接在印刷电路板上。开关单元焊接在印刷电路板上,且开关单元的两端通过走线分别连接至对应的电连接器件的一端,其中一电连接器件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连接段或第二连接段,另一电连接器件的另一端接地。
上述设计中,开关单元通过印刷电路板上设置的电连接器件及走线,以电连接至第一连接段或第二连接段,从而提高开关单元连接时的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天线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焊接在所述第一辐射体及所述第二辐射体上,分别对应形成第一焊接部及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一电容焊接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所述第一电容的两端通过走线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焊接部及所述第二焊接部。
上述设计中,通过在第一辐射体及第二辐射体上焊接柔性电路板,从而不需设置连接段,即可实现第一电容与第一辐射体及第二辐射体的电连接。且柔性电路板与第一辐射体及第二辐射体之间、第一电容与两电路板之间均可通过点焊实现电连接,如此,可进一步减少连接器件的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天线还包括电连接器件及开关单元,电连接器件的一端及开关单元焊接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开关单元的一端通过走线连接至第一焊接部,开关单元的另一端通过走线连接至电连接器件的一端,电连接器件的另一端接地。
上述设计中,通过将柔性电路板焊接在第一辐射体及第二辐射体以形成焊接部,开关单元进而通过柔性电路板的走线及焊接部实现与第一辐射体的连接,从而减少电连接器件的使用,有效降低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辐射体接收第一馈入源馈入的电流,用于激发第一辐射频段的辐射信号。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辐射频段包括中频频段及高频频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金属边框上还开设有第三缝隙,第三缝隙开设于第一缝隙远离第二缝隙的一侧,第一缝隙与第三缝隙之间的金属边框形成第三辐射体,且第三辐射体与第一辐射体间隔设置。所述终端天线还包括第二馈入源,所述第二馈入源电连接至所述第三辐射体,用于激发第二辐射频段的辐射信号,所述第二辐射频段包括低频频段。
上述设计中,通过在金属边框上开设第三缝隙以进一步形成第三辐射体,从而提高终端天线的带宽,如此,终端天线可工作在高频频段、中频频段及低频频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天线还包括第二电容。第一辐射体通过第二电容电连接至第三辐射体。
上述设计中,通过在第一辐射体与第三辐射体之间串联连接第二电容,一方面可扩大第一辐射体与第三辐射体的辐射空间;另一方面可保障第一辐射体对第三辐射体的耦合强度,以共同增强终端天线的辐射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电容及第二电容为集总电容、分布式电容或可变电容中的一种。
上述设计中,当第一电容及第二电容是可变电容时,针对不同频段,不仅可使金属边框上的电流分布更加均匀,且可灵活调节第一辐射体与第二辐射体之间的电场耦合强度,或第一辐射体与第三辐射体之间的电场耦合强度。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终端天线。
上述设计中,设置有该终端天线的移动终端设备,不仅具有较佳的辐射方向特性及辐射效率,而且还具有较低的SAR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天线的示意图;
图2a为图1所示终端天线的电流分布图;
图2b为图1所示终端天线在1.9GHz时的辐射方向图;
图2c为图1所示终端天线在1.9GHz时的S参数(散射参数)曲线图和系统效率曲线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天线应用至移动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移动终端设备的组装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终端天线的电路图;
图6为图3所示终端天线的电流分布图;
图7为图3所示终端天线在1.9GHz时的辐射方向图;
图8为图3所示终端天线在1.9GHz时的S参数(散射参数)曲线图和系统效率曲线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第一电容连接至第一辐射体及第二辐射体,第一开关单元连接至第一辐射体的示意图;
图10a为图9沿Xa方向的侧视图;
图10b为图9沿Xb方向的后视图;
图11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第一电容连接至第一辐射体及第二辐射体,第一开关单元连接至第一辐射体的另一示意图;
图12为图11在XII方向的俯视图;
图1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天线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天线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天线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天线应用至移动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移动终端设备 200、200a
显示单元 201
第一电子元件 202
第二电子元件 203
第三电子元件 204
第四电子元件 205
终端天线 100、100a、100b、100c、
100d、100e
壳体 11
接地中框 111
边框 112
容置空间 113
末端部 114
第一侧部 115
第二侧部 116
第一缝隙 117
第二缝隙 118
第三缝隙 119
开槽 120、120e
端口 121
第一辐射体 A1
第二辐射体 A2
第三辐射体 A3
第一馈入源 13
第二馈入源 14
接地部 15
电路板 16、16a
第一表面 161、161a
第二表面 162、162a
过孔 163
电连接器件 164,164’
走线 165
焊接部 166
第一连接段 17
第二连接段 18
第三连接段 19
第四连接段 20
第五连接段 21
第一电容 C1
第二电容 C2
第一开关单元 SW1
第二开关单元 SW2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阐述本申请达成预定申请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适用于采用以下一种或多种通信技术的移动终端设备:蓝牙(Bluetooth,BT)通信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通信技术、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通信技术、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Formobile Communications,GSM)通信技术、宽频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WCDMA)通信技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通信技术、5G通信技术、SUB-6G通信技术以及未来其他通信技术等。本申请中,移动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码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1示例性示出了一种终端天线100,其可应用于移动电话、个人数码助理等移动终端设备200中。终端天线100至少包括壳体11、第一馈入源13、第二馈入源14及接地部15。
壳体11至少包括接地中框111及边框112。接地中框111大致为一矩形片体,其接地设置。边框112由金属材料制成,大致呈环状结构,且边框112环设于接地中框111的边缘。
壳体11上还至少开设有开槽120、第一缝隙117、第二缝隙118及第三缝隙119。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槽120开设于金属边框112和接地中框111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缝隙117、第二缝隙118及第三缝隙119均开设于边框112上。且第一缝隙117、第二缝隙118与第三缝隙119互相间隔设置。第一缝隙117、第二缝隙118及第三缝隙119均隔断边框112。第一缝隙117、第二缝隙118及第三缝隙119通过开槽120互相连通。其中,第三缝隙119与开槽120一端的端部连通。开槽120另一端的端部临近第二缝隙118设置。第一缝隙117设置于第二缝隙118与第三缝隙119中间。
开槽120与第一缝隙117、第二缝隙118及第三缝隙119共同在金属边框112划分出第一辐射体A1及第三辐射体A3。其中,第一缝隙117与第二缝隙118之间的边框112形成第一辐射体A1。第二缝隙118远离第一缝隙117一侧的边框112形成第二辐射体A2。第一缝隙117与第三缝隙119之间的边框112形成第三辐射体A3。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馈入源13电连接至第一辐射体A1,第二馈入源14电连接至第三辐射体A3,用于为终端天线100提供馈电。接地部15一端电连接至第三辐射体A3,另一端电连接至接地中框111,用于给终端天线100提供接地。其中,第一馈入源13电连接至第一辐射体A1靠近第一缝隙117的一端。第二馈入源14电连接至第三辐射体A3的大致中间位置。接地部15电连接至第三辐射体A3上的第二馈入源14与第三缝隙119之间的位置。
请一并参阅图2a及图2b,其中,图2a为终端天线100在1.9GHz时的辐射方向图;图2b为终端天线100a在1.9GHz时的S参数(散射参数)曲线图和总辐射效率图。且第一曲线Q1表示终端天线100在1.9GHz时的S22参数曲线,第二曲线Q2表示终端天线100在1.9GHz时的系统效率曲线。由图2a至图2b可看出,终端天线100具有较佳的辐射方向特性及辐射效率。
请一并参阅图2c,在终端天线100中,直接通过第一馈入源13馈电至第一辐射体A1,使得电流相对集中分布于第一辐射体A1,且第一辐射体A1及第二辐射体A2上的磁场强度幅值达到了106安培每米。进一步地,通过第一馈入源13馈电至第一辐射体A1,使第一辐射体A1激发半波长辐射模式。如此,第一辐射体A1激发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通信技术的中频及高频辐射频段,然而也使得终端天线100具有较高的SAR值。而为了满足各地区的SAR值认证标准,常常会采取功率回退法,通过降低终端天线100的发射功率,以降低SAR值。
例如,请参阅表1,表1示例性地示出了终端天线100在各种测试环境下的仿真测试值。
表1终端天线100在各种测试环境下的仿真测试值
Figure BDA0003239297820000071
由表1可以看出,在传导功率为24dBm(分贝毫瓦),辐射频段为LTE(Long 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B1频段的测试条件下,终端天线100处于自由空间(Free Space,FS)测试状态时的总辐射功率(Total Radiation Power,TRP)值为19.6dB,0mm bottom面的SAR值为2.42W/kg,5mm bottom面的SAR值为5.41W/kg。
可以理解,表1中0mm bottom指的是安装有终端天线100的移动终端设备的底面紧贴人体时的SAR值仿真测试环境。相应地,5mm bottom指的是安装有终端天线100的移动终端设备的底面距离人体5mm时的SAR值仿真测试环境。其中,终端天线100安装于该移动终端设备的底面(请参阅图1)。
另外,在传导功率为24dBm,工作频段为LTE B1的测试条件下,终端天线100处于左头手模(Beside Left Hand and Head,BHHL)环境中,且未采取功率回退法时的TRP值为12.8dB,终端天线100处于右头手模(Beside Right Hand and Head,BHHR)环境中,且未采取功率回退法时的TRP值为13.4dB。
显然,表1中的终端天线100的SAR值较高,未能达到认证标准(例如,5mm bottom面的SAR值小于等于1.15dB,0mm bottom面的SAR值小于等于2.8dB)。如此,需对终端天线100采用功率回退法,通过降低终端天线100的发射功率以使终端天线100的SAR值达到认证标准。
请再次参阅表1,采用功率回退法以使终端天线100的SAR值达到认证标准后,在同等测试条件下(即传导功率为24dBm,工作频段为LTE B1),终端天线100处于BHHL环境中的TRP值为7.3dB,终端天线100处于BHHR环境中的TRP值为7.9dB。即终端天线100的TRP值受到功率回退影响,TRP值回退幅度达到5dB。如此,将降低终端天线100的天线性能。
实施例二
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5,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终端天线100a,其可应用于移动电话、个人数码助理等移动终端设备200a中,用以发射、接收无线电波以传递、交换无线信号。
终端天线100a与终端天线100的结构大致相同,亦包括壳体11、第一馈入源13、第二馈入源14及接地部15。终端天线100a与终端天线100的区别在于,终端天线100a还包括第一电容C1。第一辐射体A1通过第一电容C 1电连接至第二辐射体A2。如此,通过第一电容C1连接第一辐射体A1及第二辐射体A2,可使第一馈入源13馈至第一辐射体A1的电流通过第一电容C1流向第二辐射体A2,以改变第一馈入源13馈入的电流在第一辐射体A1及第二辐射体A2上的电流分布(请参图6),扩大终端天线100a的辐射口径,进一步优化终端天线100a的性能。可以理解,通过第一电容C1连接第一辐射体A1及第二辐射体A2,使第一辐射体A1及第二辐射体A2上的磁场强度幅值降为79.5安培每米(请参图6),如此,可进一步降低SAR值,从而有效减少终端天线100a的回退功率,增强终端天线100a的辐射性能。
其中,壳体11可以为移动终端设备200a的部分外壳。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由金属材料制成。接地中框111及边框112可以是一体成型的。
边框112大致呈环状结构。边框112上设置有一开口(图未标),用于容置移动终端设备200a的显示单元201。可以理解,显示单元201具有一显示平面,该显示平面裸露于该开口,且该显示平面与接地中框111大致平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边框112环绕接地中框111的边缘设置,以与显示单元201以及接地中框111共同围成具有所述开口的容置空间113。容置空间113用以容置移动终端设备200a的电路板、处理单元、扬声器、通用串行(UniversalSerial Bus,USB)接口模块及用户身份识别(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模块等电子元件或电路模块于其内。
边框112至少包括末端部114、第一侧部115以及第二侧部116。在一些实施例中,末端部114为移动终端设备200a的底端。第一侧部115及第二侧部116相对设置,两者分别设置于末端部114的两端,且与末端部114大致互相垂直设置。末端部114、第一侧部115及第二侧部116均垂直连接接地中框111。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槽120大致呈L型,其开设于接地中框111靠近末端部114的一侧,且朝第一侧部115所在方向延伸一段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缝隙117及第二缝隙118均开设于边框112上。其中,第一缝隙117及第二缝隙118均开设于末端部114上,且分别靠近第一侧部115及第二侧部116设置。第三缝隙119与第一缝隙117间隔设置,且设置于第一缝隙117远离第二缝隙118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缝隙119大致设置于第一侧部115的中部位置。第一缝隙117、第二缝隙118及第三缝隙119均隔断边框112第一缝隙117、第二缝隙118及第三缝隙119通过开槽120互相连通。
开槽120与第一缝隙117、第二缝隙118及第三缝隙119共同自壳体11上至少划分出第一辐射体A1、第二辐射体A2及第三辐射体A3。其中,第一缝隙117与第二缝隙118之间的边框112形成第一辐射体A1。第二缝隙118远离第一缝隙117一侧的边框112形成第二辐射体A2。第一缝隙117至第三缝隙119之间的边框112形成第三辐射体A3。如此,第一辐射体A1及第二辐射体A2均形成于末端部114上,第三辐射体A3形成于末端部114及第一侧部115上。且第三辐射体A3的长度大于第一辐射体A1的长度,及第二辐射体A2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辐射体A2靠近开槽120位于第二侧部116的端点的一侧连接至接地中框111,即第二辐射体A2远离第二缝隙118的一端通过接地中框111接地。也就是说,开槽120用于分隔边框112(即第一辐射体A1、第二辐射体A2及第三辐射体A3)及接地中框111。在开槽120的以外的部分,边框112与接地中框111是相连的。
可以理解,开槽120、第一缝隙117、第二缝隙118及第三缝隙119均填充有绝缘材料(例如塑胶、橡胶、玻璃、木材、陶瓷等,但不以此为限)。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馈入源13电连接至第一辐射体A1,第二馈入源14电连接至第三辐射体A3,用于为终端天线100提供馈电,以分别激发第一辐射频段的辐射信号及第二辐射频段的辐射信号。接地部15一端电连接至第三辐射体A3,另一端电连接至接地中框111,用于给终端天线100a提供接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馈入源13电连接至第一辐射体A1靠近第二缝隙118的一端,第二馈入源14电连接至第一侧部115靠近末端部114的一端,以分别激发第一辐射频段的辐射信号及第二辐射频段的辐射信号。接地部15电连接至第一侧部115上第二馈入源14远离末端部114的一侧,以为终端天线100a提供接地。
其中,第一辐射频段包括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通信技术中频频段及高频频段,即第一辐射频段至少包括1427MHz-2690MHz。
第二辐射频段包括LTE低频频段,即第二辐射频段至少包括703MHz-960MHz。
可以理解,接地部15可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接地部15可为弹脚、螺钉、弹片、导电布、导电泡棉或者导电胶等电连接器件。
请继续参阅图7至图8,其中,图7为终端天线100a在1.9GHz时的辐射方向图;图8为终端天线100a在1.9GHz时的S参数(散射参数)曲线图和总辐射效率图。且第三曲线Q3表示终端天线100a在1.9GHz时的S22参数曲线,第四曲线Q4表示终端天线100a在1.9GHz时的系统效率曲线。由图7及图8可以看出,终端天线100a具有较佳的辐射方向特性及辐射效率。
请继续参阅表2,表2示例性地示出了终端天线100及终端天线100a在各种测试环境下的仿真测试值。
表2终端天线100及终端天线100a在各测试环境下的仿真测试值
Figure BDA0003239297820000101
由表2可以看出,终端天线100工作在1.9GHz频率点,且天线效率为-2dB时,对应的5mm Bottom面的SAR值为3.26W/kg;0mm Bottom面的SAR值为9.3W/kg;5mm Back面的SAR值为2.67W/kg;0mm Back面的SAR值为8.28W/kg。当终端天线100工作在1.9GHz频率点,且天线效率为-4dB时,对应的5mm Bottom面的SAR值为2.06W/kg;0mm Bottom面的SAR值为5.87W/kg;5mm Back面的SAR值为1.68W/kg;0mm Back面的SAR值为5.22W/kg。
终端天线100a工作在1.9GHz频率点,且天线效率为-1.8dB时,对应的5mm Bottom面的SAR值为1.96W/kg;0mm Bottom面的SAR值为2.85W/kg;5mm Back面的SAR值为1.58W/kg;0mm Back面的SAR值为3.47W/kg。当终端天线100a工作在1.9GHz频率点,且天线效率为-4dB时,对应的5mm Bottom面的SAR值为1.17W/kg;0mm Bottom面的SAR值为1.72W/kg;5mmBack面的SAR值为0.95W/kg;0mm Back面的SAR值为2.09W/kg。
可以理解,在表2的测试环境中,终端天线100及终端天线100a均分别设置于对应的移动终端设备的底端(即移动终端设备的末端部114,及第一侧部115、第二侧部116靠近末端部114的一侧)。且bottom面指移动终端设备上的末端部114沿垂直接地中框111的方向延伸的平面。back面指移动终端设备200a的背盖(图未示)所在的平面。
由表2可知,终端天线100a的天线性能进一步优化,且在相同的天线效率及相同的传导功率下,终端天线100a具有更低的SAR值。如此,当为了达到SAR值认证标准(例如,5mmbottom面的SAR值小于等于1.15dB,0mm bottom面的SAR值小于等于2.8dB),终端天线100a可回退更少的功率。
可以理解,由于终端天线的总辐射功率与传导功率、天线效率及回退功率有关。其中,在终端天线的传导功率及天线效率相同的条件下,回退功率越少,总辐射效率越高。因此,当终端天线100a的回退功率更少时,终端天线100a的总辐射功率越高。如此,终端天线100a具有更佳的辐射性能。
请一并参阅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天线100a还包括电路板16、第一连接段17及第二连接段18。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16为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第一连接段17及第二连接段18均大致呈直条状。第一连接段17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一辐射体A1面向容置空间113的一侧。其中,第一连接段17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一辐射体A1靠近第一缝隙117的一端。第二连接段18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二辐射体A2面向容置空间113的一侧。其中,第二连接段18电连接至第二辐射体A2靠近第一缝隙117的一端。电路板16设置于容置空间113内,具体设置于接地中框111靠近末端部114的一侧。第一电容C1设置于电路板16上,且第一电容C1的两端分别电连接至电路板16。第一连接段17的第二端及第二连接段18的第二端分别电连接至电路板16,以使第一辐射体A1通过第一连接段17、电路板16、第一电容C1及第二连接段18电连接至第二辐射体A2。其中,第一电容C1通过电路板16上的走线165连接至第一连接段17及第二连接段18。
请一并参阅图10a及图10b,图10a为图9在Ⅹa方向的侧视图,图10b为图9在Ⅹb方向的侧视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段17及第二连接段18均垂直于金属边框112,且与接地中框111互相平行。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段17及第二连接段18均为金属片。电路板16与接地中框111大致平行设置。且电路板16设置于接地中框111所在的平面与第一连接段17及第二连接段18两者所在的平面之间。电路板16包括互相背离的第一表面161及第二表面162。且第二表面162为电路板16靠近接地中框111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天线100a还包括至少两电连接器件164。每一电连接器件164的一端分别焊接在电路板16的第一表面161上。第一电容C1焊接在电路板16上,且第一电容C1的两端分别通过走线165连接至对应的电连接器件164的一端。每一电连接器件16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对应的第一连接段17及第二连接段18。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容C1亦可以设置于第二表面162。当第一电容C 1设置于第二表面162时,可通过在电路板16上开设至少两过孔163,以实现第一连接段17及第二连接段18连接至第一电容C1。可以理解,两过孔163分别对应第一连接段17及第二连接段18开设,且两过孔163均连通第一表面161及第二表面162。两电连接器件164的一端分别对应两过孔163所在的位置焊接至第一表面161。如此,第一电容C1的两端通过走线165及过孔163分别连接至每一电连接器件164的一端。每一电连接器件16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第一连接段17及第二连接段18。
可以理解,通过设置在电路板16上的电连接器件164及走线165,灵活实现第一电容C1连接至第一辐射体A1及第二辐射体A2。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器件164可以是球形连接器、弹脚、螺钉、弹片、导电布、导电泡棉或者导电胶等电连接器件。可以理解,通过设置电路板16承载第一电容C1,且第一电容C1的两端分别电连接至电路板16,第一辐射体A1通过第一连接段17电连接至电路板16,第二辐射体A2通过第二连接段18电连接至电路板16,以实现第一辐射体A1通过第一电容C1电连接至第二辐射体A2,且保证第一电容C1与第一辐射体A1及第二辐射体A2连接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段17及第二连接段18可通过点焊分别连接至第一辐射体A1及第二辐射体A2。电连接器件164的一端通过点焊连接至电路板16上。第一电容C1的两端通过点焊分别电连接至电路板16上的走线165。
可以理解,电路板16可以采用FR-4介质板,也可以采用罗杰斯(Rogers)介质板,也可以采用Rogers和FR-4的混合介质板,等等。其中,FR-4是一种耐燃材料等级的代号,Rogers介质板是一种高频板。
请一并参考图5、图10a及图10b,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天线100a还包括第一开关单元SW1。第一开关单元SW1一端电连接至第一连接段17,另一端接地,用于调谐或进行频段切换。
请继续参考图10a及图10b,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天线100a还包括电连接器件164’。第一开关单元SW1焊接在电路板16的第二表面162上,且第一开关单元SW1的两端通过走线165分别连接至对应的电连接器件164及电连接器件164’的一端,其中电连接器件164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连接段17,电连接器件164’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至接地中框111接地。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器件164’的一端焊接在电路板16的第二表面162上。具体地,电连接器件164’的一端焊接在第二表面162上开设有过孔163的位置。如此,第一开关单元SW1的一端通过走线165、过孔163及第一开关单元SW1接地。
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单元SW1亦可设置在第二表面162上。如此,可通过设置相应的过孔实现第一开关单元SW1连接至电连接器件164及电连接器件164’。
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单元SW1与第一电容C1设置于电路板16的同一表面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单元SW1与第一电容C 1分别设置于电路板16的两个表面,以缩减电路板16面积,从而为移动终端设备200节省出更多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器件164’的另一端还可通过连接至其他印刷电路板的地以接地。
请一并参考图11及图12,其中,图12为图11在XII方向的俯视图。又示例的,终端天线100a还包括电路板16a,且电路板16a为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电路板16a的一侧贴合第一辐射体A1,另一侧贴合第二辐射体A2,电路板16a远离第一辐射体A1及第二辐射体A2的一面设置第一电容C1。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16a焊接至第一辐射体A1及第二辐射体A2,分别对应形成两焊接部166。第一电容C1焊接在电路板16a上,且第一电容C1的两端通过走线165分别连接至两焊接部166。
可以理解,电路板16a包括互相背离的第一表面161a及第二表面162a。且第二表面162a为电路板16a远离第一辐射体A1及第二辐射体A2的一侧。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电容C1设置于第二表面162a,如此,可通过在电路板16a上开设至少两过孔163,以实现第一辐射体A1及第二辐射体A2连接至第一电容C1。可以理解,两过孔163分别对应第一辐射体A1及第二辐射体A2开设,且两过孔163均连通第一表面161a及第二表面162a。如此,第一电容C1的两端均分别通过走线165、过孔163及焊接部166分别连接至对应的第一辐射体A1及第二辐射体A2。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电容C1亦可设置在第一表面161a,如此,不需设置过孔163,第一电容C1的两端均分别通过走线165及焊接部166分别连接至对应的第一辐射体A1及第二辐射体A2。
请继续参阅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单元SW1设置在电路板16a的第二表面162a上。如此,电连接器件164亦设置在第二表面162a上。可以理解,电连接器件164的一端及第一开关单元SW1均焊接在电路板16a的第二表面162a上。第一开关单元SW1的一端通过走线165及过孔163连接至第一辐射体A1上的焊接部166,第一开关单元SW1的另一端通过走线连接至电连接器件164的一端,电连接器件164的另一端连接至接地中框111以接地。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开关单元SW1及电连接器件164亦可设置在电路板16a的第一表面161a上。如此,无需通过电路板16a的过孔163,第一开关单元SW1的一端通过走线165及焊接部166连接至第一辐射体A1。第一开关单元SW1的另一端通过走线165及电连接器件164接地。
可以理解,电路板16a与第一辐射体A1及第二辐射体A2之间、第一电容C1与走线165之间均可通过点焊实现电连接,如此,可减少电连接器件的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走线165延伸到电路板16a的两侧末端,在电路板16a的两侧末端分别焊接到第一辐射体A1及第二辐射体A2,第一电容C1焊接在电路板16a上,且第一电容C1的两端通过走线165分别连接至电路板16a的两侧末端,如此,可以减少过孔163。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容C1可以是贴片电容。如此,可减少移动终端设备200a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天线100a还包括第三连接段19。其中,第三连接段19亦大致呈直条状。第三连接段19一端连接至第一辐射体A1靠近第二缝隙118的一端。可以理解,第一馈入源13通过电连接至第三连接段19,以馈电至第一辐射体A1。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天线100a还包括第四连接段20及第二开关单元SW2。其中,第四连接段20大致呈直条状,其一端连接至第三辐射体A3靠近第一缝隙117的一端。第二开关单元SW2一端连接至第四连接段20的另一端,第二开关单元SW2的另一端接地,用于进行调谐或切换频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单元SW1及第二开关单元SW2可包括电容、电感及切换开关等电子元件。
在一实施例中,终端天线100a还包括第五连接段21。第五连接段21大致呈直条状,其一端连接至第一侧部115,且设置于第一侧部115靠近末端部114的一端与接地部15之间。第二馈入源14通过电连接至第五连接段21,以馈电至第三辐射体A3。
请再次参阅图3及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设备200a还包括若干电子元件,若干电子元件设置于容置空间113内,用于实现移动终端设备200对应的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边框112上还开设有端口121。其中,端口121开设于第一缝隙117与第二缝隙118之间,且贯通末端部114。若干电子元件包括第一电子元件202。第一电子元件202为一USB接口模块,其与端口121相对应,设置于第一连接段17与第三连接段19之间,以使得第一电子元件202从端口121部分露出。如此用户将一USB设备通过端口121插入,进而与第一电子元件202建立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干电子元件还包括第二电子元件203、第三电子元件204及第四电子元件205。其中,第二电子元件203设置于第四连接段20远离第一缝隙117的一侧。第三电子元件204设置于第二连接段18远离第二缝隙118的一侧。第四电子元件205设置于第一电子元件202远离末端部114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子元件203为扬声器模块。第三电子元件204为SIM模块。第四电子元件205为指纹识别模块。
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段17、第二连接段18、第三连接段19、第四连接段20及第五连接段21均由导电材料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段17、第二连接段18、第三连接段19、第四连接段20及第五连接段21与边框112一体成型。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段17、第二连接段18、第三连接段19、第四连接段20及第五连接段21可为弹脚、螺钉、弹片、导电布、导电泡棉或者导电胶等电连接器件中的一种。
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辐射体A1、第二辐射体A2及第三辐射体A3不局限于仅设置于移动终端设备200a的末端部114及第一侧部115,第一辐射体A1、第二辐射体A2及第三辐射体A3还可设置于移动终端设备200a的其他位置,本申请不对第一辐射体A1、第二辐射体A2及第三辐射体A3的位置做出限制。
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辐射体A1与第二辐射体A2之间可并联连接若干电容,第一辐射体A1与第三辐射体A3之间亦可并联连接若干电容,本申请不对第一辐射体A1与第二辐射体A2之间并联连接的电容的数量做出限制,亦不对第一辐射体A1与第三辐射体A3之间并联连接的电容的数量做限制。
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地中框111亦可替换为移动终端设备200a的金属背板。通过在金属背板上设置开槽,以与边框112上开设的第一缝隙117、第二缝隙118及第三缝隙119共同形成第一辐射体A1、第二辐射体A2及第三辐射体A3,并通过在第一辐射体A1与第二辐射体A2之间连接电容,和/或在第一辐射体A1与第三辐射体A3之间连接电容,以使第一辐射体A1、第二辐射体A2及第三辐射体A3上的电流分布更加均匀,从而降低SAR值。在一些实施例中,边框112及金属背板构成移动终端设备200a的外壳。
可以理解,终端天线100a通过设置第一电容C1,且第一电容C1连接第一辐射体A1与第二辐射体A2,使得终端天线100a的第一馈入源13馈入至第一辐射体A1的电流,可通过第一电容C1流向第二辐射体A2,以改变第一辐射体A1及第二辐射体A2的电流分布,扩大终端天线100a的天线辐射口径,提升终端天线100a的天线性能,有效降低终端天线100a的SAR值。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13,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终端天线100b。终端天线100b的结构与终端天线100a的结构大致相同,均包括壳体11、第一馈入源13、第二馈入源14、接地部15及第一电容C1,且壳体11上均开设有第一缝隙117、第二缝隙118及开槽120。终端天线100b与终端天线100a的区别在于,终端天线100b的壳体11上未开设第三缝隙119。如此,在终端天线100b中,第一缝隙117与第二缝隙118之间的边框112形成第一辐射体A1。第二缝隙118与开槽120位于第二侧部116的端点之间的边框112形成第二辐射体A2。第一缝隙117与开槽120位于第一侧部115的端点之间的边框112形成第三辐射体A3。且第二辐射体A2远离第二缝隙118的一端通过接地中框111接地。第三辐射体A3远离第一缝隙117的一端通过接地中框111接地。如此,终端天线100b无需在金属边框112上开设第三缝隙119,亦可在金属边框112上分隔出第一辐射体A1、第二辐射体A2及第三辐射体A3,从而提升移动终端设备200的美观度。
实施例四
请继续参阅图14,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天线100c。终端天线100c的结构与终端天线100a的结构大致相同,均包括壳体11、第一馈入源13、第二馈入源14、接地部15及第一电容C1。终端天线100c与终端天线100a的区别在于,终端天线100c还包括第二电容C2。第二电容C2一端电连接至第一辐射体A1,另一端电连接至第三辐射体A3。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容C2一端电连接至第三连接段19,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电连接至第四连接段20。如此,第二电容C2通过第三连接段19及第四连接段20电连接第一辐射体A1及第三辐射体A3,以将第一馈入源13的部分电流流向第三辐射体A3。如此,在第一辐射体A1与第三辐射体A3之间串联连接第二电容C2,一方面可扩大第一辐射体A1与第三辐射体A3的端部的辐射空间;另一方面可保障第一辐射体A1对第三辐射体A3的耦合强度,以共同增强终端天线100c的辐射性能。
可以理解,第二电容C2可采用图9或图10的连接方法,具体请参阅前述第一电容C1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容C1及第二电容C2可以是集总电容、分布式电容或可变电容的其中一种。可以理解,当第一电容C1及第二电容C2是可变电容时,针对不同频段,不仅可使末端部114上的电流分布更加均匀,且可灵活调节第一辐射体A1与第二辐射体A2、或第一辐射体A1与第三辐射体A3之间的电场耦合强度。
可以理解,第一电容C1及第二电容C2的容值可根据终端天线的具体结构设计进行调试得到,本申请不对第一电容C1及第二电容C2的容值进行限制。
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15,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天线100d。终端天线100d的结构与终端天线100c的结构大致相同,均包括壳体11、第一馈入源13、第二馈入源14、接地部15、第一电容C1及第二电容C2。终端天线100d与终端天线100c的区别在于终端天线100d中的第一开关单元SW1一端与第二连接段18连接,第一开关单元SW1的另一端接地。如此,通过第一开关单元SW1的开关切换,可对第二辐射体A2进行调谐或频段切换。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段17及第二连接段18可分别连接至一第一开关单元SW1。如此,可分别通过第一开关单元SW1对第一辐射体A1及第二辐射体A2进行调谐或频段切换。
实施例六
请参阅图16,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天线100e。终端天线100e的结构与终端天线100a的结构大致相同,均包括壳体11、第一馈入源13、第二馈入源14、接地部15及第一电容C1。终端天线100e与终端天线100a的区别在于终端天线100e的开槽120e开设于边框112靠近接地中框111的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槽120c亦大致呈L型,其开设于边框112靠近接地中框111的一侧,且朝第一侧部115所在方向延伸一段距离。如此,无需在接地中框111或壳体11的背盖(图未示)开设开槽120,即可形成具有良好天线性能的终端天线100e,从而可最大程度保证移动终端设备的背盖(图未示)的完整性,以提高移动终端设备的美观性。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实质。

Claims (13)

1.一种终端天线,包括壳体及第一馈入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接地中框及金属边框,所述金属边框环绕所述接地中框的边缘设置,且所述金属边框和所述接地中框之间开设有开槽,所述金属边框上开设有隔断所述金属边框的第一缝隙及第二缝隙,所述第一缝隙及所述第二缝隙通过所述开槽互相连通,所述第一缝隙与所述第二缝隙之间的所述金属边框形成第一辐射体,所述第二缝隙远离所述第一缝隙一侧的所述金属边框形成第二辐射体,且所述第二辐射体远离所述第二缝隙的一端通过所述接地中框接地,所述第一馈入源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辐射体;
所述终端天线还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辐射体通过所述第一电容电连接至所述第二辐射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体的电流通过所述第一电容流向所述第二辐射体,以改变所述第一辐射体及所述第二辐射体的电流分布,扩大所述终端天线的辐射口径,并降低所述终端天线的电磁辐射比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Rate,SAR)。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天线还包括印刷电路板、第一连接段及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电容设置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且所述第一电容的两端分别电连接至所述印刷电路板,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辐射体,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辐射体,所述第一连接段及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另一端分别电连接至所述印刷电路板,以使所述第一辐射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印刷电路板、所述第一电容及所述第二连接段电连接至所述第二辐射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及所述第二连接段为金属片,所述终端天线还包括至少两电连接器件,每一所述电连接器件的一端分别焊接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所述第一电容焊接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且所述第一电容的两端分别通过走线连接至对应的所述电连接器件的一端,每一所述电连接器件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段及所述第二连接段。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天线还包括至少一开关单元,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段分别电连接至对应的所述开关单元的一端,每一所述开关单元的另一端接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及所述第二连接段为金属片,所述终端天线还包括至少两电连接器件,每一所述电连接器件的一端焊接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所述开关单元焊接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且所述开关单元的两端通过走线分别连接至对应的所述电连接器件的一端,其中一所述电连接器件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段或所述第二连接段,另一所述电连接器件的另一端接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天线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焊接在所述第一辐射体及所述第二辐射体上,分别对应形成第一焊接部及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一电容焊接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所述第一电容的两端通过走线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焊接部及所述第二焊接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天线还包括电连接器件及开关单元,所述电连接器件的一端及所述开关单元焊接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所述开关单元的一端通过走线连接至所述第一焊接部,所述开关单元的另一端通过走线连接至所述电连接器件的一端,所述电连接器件的另一端接地。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体接收所述第一馈入源馈入的电流,用于激发第一辐射频段的辐射信号,所述第一辐射频段包括中频频段及高频频段。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边框上还开设有第三缝隙,所述第三缝隙开设于所述第一缝隙远离所述第二缝隙的一侧,所述第一缝隙与所述第三缝隙之间的所述金属边框形成第三辐射体,所述终端天线还包括第二馈入源,所述第二馈入源电连接至所述第三辐射体,用于激发第二辐射频段的辐射信号,所述第二辐射频段包括低频频段。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天线还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一辐射体通过所述第二电容电连接至所述第三辐射体。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及所述第二电容为集总电容、分布式电容或可变电容中的一种。
13.一种移动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天线。
CN202111012143.0A 2021-08-31 2021-08-31 移动终端设备 Active CN1138718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12143.0A CN113871851B (zh) 2021-08-31 2021-08-31 移动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12143.0A CN113871851B (zh) 2021-08-31 2021-08-31 移动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71851A true CN113871851A (zh) 2021-12-31
CN113871851B CN113871851B (zh) 2023-07-25

Family

ID=78988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12143.0A Active CN113871851B (zh) 2021-08-31 2021-08-31 移动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7185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83791A (zh) * 2022-07-04 2022-08-0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天线系统和终端设备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250847U (zh) * 2013-05-28 2013-10-23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天线和无线通信装置
CN105789881A (zh) * 2014-12-25 2016-07-2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07394386A (zh) * 2017-09-04 2017-11-24 安徽大学 一种用于人体内植入设备的充电发射天线
CN108511904A (zh) * 2017-02-24 2018-09-07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
CN108963445A (zh) * 2018-06-05 2018-12-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及终端设备
CN109921178A (zh) * 2019-02-19 2019-06-21 深圳市和盈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天线装置
CN213026474U (zh) * 2020-07-14 2021-04-2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天线及手机
CN213753021U (zh) * 2021-05-26 2021-07-2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天线电连接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13140896A (zh) * 2020-01-17 2021-07-2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250847U (zh) * 2013-05-28 2013-10-23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天线和无线通信装置
CN105789881A (zh) * 2014-12-25 2016-07-2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08511904A (zh) * 2017-02-24 2018-09-07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
CN107394386A (zh) * 2017-09-04 2017-11-24 安徽大学 一种用于人体内植入设备的充电发射天线
CN108963445A (zh) * 2018-06-05 2018-12-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及终端设备
CN109921178A (zh) * 2019-02-19 2019-06-21 深圳市和盈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天线装置
CN113140896A (zh) * 2020-01-17 2021-07-2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电子设备
CN213026474U (zh) * 2020-07-14 2021-04-2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天线及手机
CN213753021U (zh) * 2021-05-26 2021-07-2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天线电连接结构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83791A (zh) * 2022-07-04 2022-08-0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天线系统和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71851B (zh) 2023-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8645B (zh)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之無線通訊裝置
CN104466393A (zh) 用于调谐多频带框形天线的设备
JPWO2004109857A1 (ja) アンテナと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CN101026262B (zh) 适用操作于一频段的无线装置的天线装置
CN210092344U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US9466883B2 (en) Printed antenna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N113764884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3871851B (zh) 移动终端设备
US8593368B2 (en) Multi-band antenna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11342669B2 (en) Antenna structur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same
CN113140892B (zh)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
WO2022110316A1 (zh) 天线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12952362B (zh) 集成天线和电子设备
TWI571002B (zh) 天線裝置及應用其之通訊裝置
CN113871852B (zh) 终端天线及移动终端设备
TWI776303B (zh)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的無線通訊裝置
CN110767987A (zh)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
JPH08204438A (ja) 携帯電話機用アンテナ
CN211126056U (zh) 一种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TWI827123B (zh) 天線結構和通訊裝置
CN220492199U (zh) 天线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3040928A1 (zh) 一种电子设备
TWI689132B (zh)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的無線通訊裝置
TWI723744B (zh) 行動裝置與天線結構
CN111370865B (zh) 一种馈电网络以及相应的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