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25984U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125984U CN211125984U CN201922490011.3U CN201922490011U CN211125984U CN 211125984 U CN211125984 U CN 211125984U CN 201922490011 U CN201922490011 U CN 201922490011U CN 211125984 U CN211125984 U CN 21112598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ltering
- cavity
- branch
- filtering cavity
- fil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s And Equaliz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该滤波器包括:壳体,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第一公共腔,设置在壳体上;第一滤波支路,与第一公共腔耦合,由依次耦合的十一个滤波腔组成,第一滤波支路的十一个滤波腔形成四个交叉耦合零点;第二滤波支路,与第一公共腔耦合,由依次耦合的八个滤波腔组成,第二滤波支路的八个滤波腔形成三个交叉耦合零点;第一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至第十一滤波腔划分成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两列,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至第七滤波腔划分成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两列。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减少滤波器的抽头数量,降低滤波器的成本,缩小滤波器的体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设备中,所需的信号经过调制形成调制信号,并搭载在高频的载波信号上,通过发射天线发射至空中,通过接收天线接收空中的信号,接收天线接收到的信号中,不光包括所需的信号,而且还包括其它频率的谐波、噪声信号。对接收天线接收到的信号需要用滤波器滤除不需要的谐波、噪声信号。因此,设计的滤波器必须精确地控制其带宽。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长期的研发工作中发现,现有技术中滤波器至少设置有第一滤波支路和第二滤波支路,每个滤波支路均需要设置对应的抽头,因此滤波器的抽头数量多,导致滤波器的体积大和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滤波器体积大和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滤波器,滤波器包括:
壳体,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第一公共腔,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第一滤波支路,与所述第一公共腔耦合,由依次耦合的十一个滤波腔组成,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十一个滤波腔形成四个交叉耦合零点;
第二滤波支路,与所述第一公共腔耦合,由依次耦合的八个滤波腔组成,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八个滤波腔形成三个交叉耦合零点;
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至第十一滤波腔划分成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两列,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至第七滤波腔划分成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两列。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包括天线和与所述天线连接的射频单元,所述射频单元包括上述的滤波器,用于对射频信号进行滤波。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的第一滤波支路和第二滤波腔均与第一公共腔耦合,即第一滤波支路和第二滤波支路共用抽头,减少滤波器的抽头数量,降低滤波器的成本,缩小滤波器的体积;第一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至第十一滤波腔划分成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两列,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至第七滤波腔划分成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两列,即第一滤波支路和第二滤波支路规则排布,便于滤波器的设计和调试,合理利用滤波器的空间,进而缩小滤波器的体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第一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第二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第三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第四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滤波器的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第一滤波支路和第三滤波支路的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9是图7中第二滤波支路和第四滤波支路的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第一滤波支路和第三滤波支路的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12是图10中第二滤波支路和第四滤波支路的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滤波器包括壳体11、第一公共腔12、第二公共腔13、第一滤波支路14、第二滤波支路15、第三滤波支路16和第四滤波支路17,壳体11具有第一方向L1和与所述第一方向L1垂直的第二方向L2,第一方向L1可以为壳体11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L2可以为壳体11的宽度方向。
其中,第一公共腔12和第二公共腔13间隔设置在壳体11上,第一滤波支路14与第一公共腔12耦合,第二滤波支路15与第一公共腔12耦合,即第一滤波支路14和第二滤波支路15共用抽头,减少滤波器的抽头数量,降低滤波器的成本,缩小滤波器的体积;第三滤波支路16与第二公共腔13耦合,第四滤波支路17与第二公共腔13耦合,即第三滤波支路16和第四滤波支路17共用抽头,减少滤波器的抽头数量,降低滤波器的成本,缩小滤波器的体积。第一滤波支路14由依次耦合十一个滤波腔组成,第一滤波支路14的十一个滤波腔形成四个交叉耦合零点;第一滤波支路14的十一个滤波腔为第一滤波腔A1、第二滤波腔A2、第三滤波腔A3、第四滤波腔A4、第五滤波腔A5、第六滤波腔A6、第七滤波腔A7、第八滤波腔A8、第九滤波腔A9、第十滤波腔A10和第十一滤波腔A11,第一滤波支路14的第四滤波腔A4至第十一滤波腔A11划分成沿第一方向L1依次排列的两列;第二滤波支路15由依次耦合的八个滤波腔组成,第二滤波支路15的八个滤波腔形成三个交叉耦合零点,第二滤波支路15的八个滤波腔为第一滤波腔B1、第二滤波腔B2、第三滤波腔B3、第四滤波腔B4、第五滤波腔B5、第六滤波腔B6、第七滤波腔B7和第八滤波腔B8,第二滤波支路15的第一滤波腔B1至第七滤波腔B7划分成沿所述第一方向L1依次排列的两列,即第一滤波支路14和第二滤波支路15规则排布,便于滤波器的设计和调试,合理利用滤波器的空间,进而缩小滤波器的体积。第三滤波支路16由依次耦合十一个滤波腔组成,第三滤波支路16的十一个滤波腔形成四个交叉耦合零点;第三滤波支路16的十一个滤波腔为第一滤波腔C1、第二滤波腔C2、第三滤波腔C3、第四滤波腔C4、第五滤波腔C5、第六滤波腔C6、第七滤波腔C7、第八滤波腔C8、第九滤波腔C9、第十滤波腔C10和第十一滤波腔C11,第三滤波支路16划分成沿第一方向L1依次排列的两列;第四滤波支路17由依次耦合的八个滤波腔组成,第四滤波支路17的八个滤波腔形成三个交叉耦合零点,第四滤波支路17的八个滤波腔为第一滤波腔D1、第二滤波腔D2、第三滤波腔D3、第四滤波腔D4、第五滤波腔D5、第六滤波腔D6、第七滤波腔D7和第八滤波腔D8,第四滤波支路17划分成沿所述第一方向L1依次排列的两列,即第三滤波支路16和第四滤波支路17规则排布,便于滤波器的设计和调试,合理利用滤波器的空间,进而缩小滤波器的体积。
如图1所示,第一滤波支路14的第一滤波腔A1与第一公共腔耦合,第一滤波支路14的第二滤波腔A2至第四滤波腔A4相对于第一滤波腔A1向壳体11在第一方向L1上的中分线L依次靠拢,即第二滤波腔A2、第三滤波腔A3和第四滤波腔A4相对于第一滤波腔A1向壳体11在第一方向L1上的中分线L依次靠拢。第一滤波支路14的第四滤波腔A4、第七滤波腔A7、第八滤波腔A8和第十一滤波腔A11为一列且沿第二方L2向依次排列;第一滤波支路14的第五滤波腔A5、第六滤波腔A6、第九滤波腔A9和第十滤波腔A10为一列且沿第二方向L2依次排列;第一滤波支路14的第五滤波腔A5分别与第四滤波腔A4、第六滤波腔A6和第七滤波腔A7相邻设置;第一滤波支路14的第十一滤波腔A11分别与第八滤波腔A8、第九滤波腔A9和第十滤波腔A10相邻设置,以缩小相邻设置的两个滤波腔之间的距离,以使相邻设置的两个滤波腔紧密排列,缩小滤波器的体积。第二滤波支路15的第一滤波腔B1、第四滤波腔B4和第五滤波腔B5为一列且沿第二方向L2依次排列;第二滤波支路15的第二滤波腔B2、第三滤波腔B3、第六滤波腔B6和第七滤波腔B7为一列且沿第二方向L2依次排列;第二滤波支路15的第八滤波腔B8相对于第七滤波腔B7向中分线L远离设置;其中,第二滤波支路15的第五滤波腔B5、第七滤波腔B7和第八滤波腔B8呈三角形设置,即第八滤波器B8中心在第一方向L1上的投影位于第五滤波腔B5中心和第七滤波腔B7中心在第一方向L1上的投影之间,第七滤波器B7中心在第二方向L2上的投影位于第五滤波腔B5中心和第八滤波腔B8中心在第二方向L2上的投影之间。
如图1和2所示,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第一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第一滤波支路14的第四滤波腔A4与第七滤波腔A7之间、第五滤波腔A5与第七滤波腔A7之间以及第八滤波腔A8与第十一滤波腔A11之间分别感性交叉耦合,第一滤波支路14的第九滤波腔A9与第十一滤波腔A11之间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一滤波支路14的四个交叉耦合零点,第一滤波支路14的带宽的范围为:1801-1882MHz;通常容性交叉耦合元件可以为飞杆,也即第四滤波腔A4与第七滤波腔A7之间、第五滤波腔A5与第七滤波腔A7之间以及第八滤波腔A8与第十一滤波腔A11之间分别设置有飞杆;通常容性交叉耦合元件可以为金属耦合筋,也即第九滤波腔A9与第十一滤波腔A11之间设置金属耦合筋。其中,第一滤波支路14通过设置四个交叉耦合零点实现零点抑制,以使第一滤波支路14达到设计要求,便于调试。
如图1和3所示,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第二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第二滤波支路15的第一滤波腔B1与第三滤波腔B3之间、第一滤波腔B1与第四滤波腔B4之间以及第五滤波腔B5与第七滤波腔B7之间分别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二滤波支路15的三个交叉耦合零点,第二滤波支路15的带宽的范围为:1707-1790MHz;第二滤波支路15通过设置三个交叉耦合零点实现零点抑制,以使第二滤波支路15达到设计要求,便于调试。
如图1所示,第四滤波支路17划分成沿第一方向L1依次排列的两列,第四滤波支路17的第一滤波腔D1、第四滤波腔D4、第五滤波腔D5和第七滤波腔D7为一列且沿第二方向L2依次排列;第四滤波支路17的第二滤波腔D2、第三滤波腔D3、第六滤波腔D6和第八滤波腔D8为一列且沿第二方向L2依次排列。第三滤波支路16划分成沿第一方向L1依次排列的两列;第三滤波支路16的第一滤波腔C1、第二滤波腔C2、第三滤波腔C3、第五滤波腔C5、第六滤波腔C6、第九滤波腔C9和第十滤波腔C10为一列且沿第二方向L2依次排列;第三滤波支路16的第四滤波腔C4、第七滤波腔C7、第八滤波腔C8和第十一滤波腔C11为一列且沿第二方向L2依次排列;第三滤波支路16的第四滤波腔C4分别与第三滤波腔C3、第五滤波腔C5和第七滤波腔C7以及第四滤波支路17的第七滤波腔D7相邻设置;第三滤波支路16的第九滤波腔C9分别与第六滤波腔C6、第八滤波腔C8、第十一滤波腔C11和第十滤波腔C10相邻设置;以缩小相邻设置的两个滤波腔之间的距离,以使相邻设置的两个滤波腔紧密排列,缩小滤波器的体积。
如图1和4所示,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第三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第三滤波支路16的第四滤波腔C4与第七滤波腔C7之间、第五滤波腔C5与第七滤波腔C7之间以及第八滤波腔C8与第十一滤波腔C11之间分别感性交叉耦合,第三滤波支路16的第九滤波腔C9与第十一滤波腔C11之间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三滤波支路16的四个交叉耦合零点,第三滤波支路16的带宽的范围为:1801-1882MHz;第三滤波支路16通过设置四个交叉耦合零点实现零点抑制,以使第三滤波支路16达到设计要求,便于调试。
如图1和5所示,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第四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第四滤波支路17的第一滤波腔D1与第四滤波腔D4之间、第二滤波腔D2与第四滤波腔D4之间以及第五滤波腔D5与第七滤波腔D7之间分别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四滤波支路17的三个交叉耦合零点,第四滤波支路17的带宽的范围为:1707-1790MHz;第四滤波支路17通过设置三个交叉耦合零点实现零点抑制,以使第四滤波支路17达到设计要求,便于调试。
其中,交叉耦合零点也称为传输零点。传输零点是滤波器传输函数等于零,即在传输零点对应的频点上电磁能量不能通过网络,因而起到完全隔离作用,对通带外的信号起到抑制作用,能更好的实现多个通带间的高度隔离。
本实施例的壳体11进一步设置有第一端口(图未示)、第二端口(图未示)、第三端口(图未示)和第四端口(图未示),第一滤波支路14的第十一滤波腔A11与第一端口连接,第二滤波支路15的第八滤波腔B8与第二端口连接,第三滤波支路16的第十一滤波腔C11与第三端口连接,第四滤波支路17的第八滤波腔D8与第四端口连接。其中,第一端口至第四端口均可以为滤波器的抽头,且可以为输出端口。
在第一滤波支路14中,第一公共腔12与第一滤波腔A1之间的耦合带宽、第一滤波腔A1与第二滤波腔A2的耦合带宽、第二滤波腔A2与第三滤波腔A3的耦合带宽、第三滤波腔A3与第四滤波腔A4的耦合带宽、第四滤波腔A4与第五滤波腔A5的耦合带宽、第四滤波腔A4与第七滤波腔A7的耦合带宽、第五滤波腔A5与第六滤波腔A6的耦合带宽、第五滤波腔A5与第七滤波腔A7的耦合带宽、第六滤波腔A6与第七滤波腔A7的耦合带宽、第七滤波腔A7与第八滤波腔A8的耦合带宽、第八滤波腔A8与第九滤波腔A9的耦合带宽、第八滤波腔A8与第十一滤波腔A11的耦合带宽、第九滤波腔A9与第十滤波腔A10的耦合带宽、第九滤波腔A9与第十一滤波腔A11的耦合带宽、第十滤波腔A10与第十一滤波腔A11的耦合带宽以及第十一滤波腔A11与第一端口之间的耦合带宽分别在以下范围内:
140-160MHz、46-56MHz、35-44MHz、34-43MHz、2-7MHz、24-41MHz、(-27)-(-20)MHz、26-34MHz、34-43MHz、34-42MHz、(-13)-(-7)MHz、45-54MHz、(-13)-(-8)MHz、55-66MHz以及71-83MHz。
第一滤波支路14的第一滤波腔A1至第十一滤波腔A11的谐振频率依次位于以下范围内:1845-1847MHz、1841-1843MHz、1840-1842MHz、1840-1842MHz、1837-1839MHz、1815-1817MHz、1840-1842MHz、1840-1842MHz、1843-1845MHz、1842-1834MHz、1840-1842MHz。因此,本实施例的第一滤波支路14的带宽位于1801-1882MHz的范围内,能够精确地控制第一滤波支路14的带宽,满足滤波器的设计要求。
如图6所示,图6是图1中滤波器的仿真结果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第一滤波支路14仿真带宽如图6中的频带曲线41,可得到第一滤波支路14仿真的带宽位于1801-1882MHz的范围内,符合滤波器的设计要求,能够精准控制第一滤波支路14的带宽。在1710-1785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一滤波支路14的抑制大于105dB,因此能够提高第一滤波支路14的带外抑制等性能。
在第二滤波支路15中,第一公共腔12与第一滤波腔B1之间的耦合带宽、第一滤波腔B1与第二滤波腔B2的耦合带宽、第一滤波腔B1与第三滤波腔B3的耦合带宽、第一滤波腔B1与第四滤波腔B4的耦合带宽、第二滤波腔B2与第三滤波腔B3的耦合带宽、第三滤波腔B3与第四滤波腔B4的耦合带宽、第四滤波腔B4与第五滤波腔B5的耦合带宽、第五滤波腔B5与第六滤波腔B6的耦合带宽、第五滤波腔B5与第七滤波腔B7的耦合带宽、第六滤波腔B6与第七滤波腔B7的耦合带宽、第七滤波腔B7与第八滤波腔B8的耦合带宽以及第八滤波腔B8与第二端口之间的耦合带宽分别在以下范围内:
149-163MHz、33-41MHz、33-42MHz、5-11MHz、21-28MHz、38-47MHz、37-46MHz、34-42MHz、16-22MHz、37-46MHz、59-71MHz、以及74-87MHz。
第二滤波支路15的第一滤波腔B1至第八滤波腔B8的谐振频率依次位于以下范围内:1741-1743MHz、1776-1778MHz、1747-1749MHz、1743-1745MHz、1744-1746MHz、1763-1765MHz、1745-1747MHz、1745-1747MHz。因此,本实施例的第二滤波支路15的带宽位于1707-1790MHz的范围内,能够精确地控制第二滤波支路15的带宽,满足滤波器的设计要求。
如图6所示,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的仿真结果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第二滤波支路15仿真带宽如图6中的频带曲线42,可得到第二滤波支路15仿真的带宽位于1707-1790MHz的范围内,符合滤波器的设计要求,能够精准控制第二滤波支路15的带宽。在1805-1880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二滤波支路15的抑制大于85dB,因此能够提高第二滤波支路15的带外抑制等性能。
在第三滤波支路16中,第二公共腔13与第一滤波腔C1之间的耦合带宽、第一滤波腔C1与第二滤波腔C2的耦合带宽、第二滤波腔C2与第三滤波腔C3的耦合带宽、第三滤波腔C3与第四滤波腔C4的耦合带宽、第四滤波腔C4与第五滤波腔C5的耦合带宽、第四滤波腔C4与第七滤波腔C7的耦合带宽、第五滤波腔C5与第六滤波腔C6的耦合带宽、第五滤波腔C5与第七滤波腔C7的耦合带宽、第六滤波腔C6与第七滤波腔C7的耦合带宽、第七滤波腔C7与第八滤波腔C8的耦合带宽、第八滤波腔C8与第九滤波腔C9的耦合带宽、第八滤波腔C8与第十一滤波腔C11的耦合带宽、第九滤波腔C9与第十滤波腔C10的耦合带宽、第九滤波腔C9与第十一滤波腔C11的耦合带宽、第十滤波腔C10与第十一滤波腔C11的耦合带宽以及第十一滤波腔C11与第三端口之间的耦合带宽分别在以下范围内:
140-160MHz、46-56MHz、35-44MHz、34-43MHz、2-7MHz、24-41MHz、(-27)-(-20)MHz、26-34MHz、34-43MHz、34-42MHz、(-13)-(-7)MHz、45-54MHz、(-13)-(-8)MHz、55-66MHz以及71-83MHz。
第三滤波支路16的第一滤波腔C1至第十一滤波腔C11的谐振频率依次位于以下范围内:1845-1847MHz、1841-1843MHz、1840-1842MHz、1840-1842MHz、1837-1839MHz、1815-1817MHz、1840-1842MHz、1840-1842MHz、1843-1845MHz、1842-1834MHz、1840-1842MHz。因此,本实施例的第三滤波支路16的带宽位于1801-1882MHz的范围内,能够精确地控制第三滤波支路16的带宽,满足滤波器的设计要求。
如图6所示,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的仿真结果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第一滤波支路14仿真带宽如图6中的频带曲线41,可得到第一滤波支路14仿真的带宽位于1801-1882MHz的范围内,符合滤波器的设计要求,能够精准控制第一滤波支路14的带宽。在1710-1785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一滤波支路14的抑制大于105dB,因此能够提高第一滤波支路14的带外抑制等性能。
在第四滤波支路17中,第二公共腔13与第一滤波腔D1之间的耦合带宽、第一滤波腔D1与第二滤波腔D2的耦合带宽、第一滤波腔D1与第四滤波腔D4的耦合带宽、第二滤波腔D2与第三滤波腔D3的耦合带宽、第二滤波腔D2与第四滤波腔D4的耦合带宽、第三滤波腔D3与第四滤波腔D4的耦合带宽、第四滤波腔D4与第五滤波腔D5的耦合带宽、第五滤波腔D5与第六滤波腔D6的耦合带宽、第五滤波腔D5与第七滤波腔D7的耦合带宽、第六滤波腔D6与第七滤波腔D7的耦合带宽、第七滤波腔D7与第八滤波腔D8的耦合带宽以及第八滤波腔D8与第四端口之间的耦合带宽分别在以下范围内:
149-163MHz、33-41MHz、33-42MHz、5-11MHz、21-28MHz、38-47MHz、37-46MHz、34-42MHz、16-22MHz、37-46MHz、59-71MHz、以及74-87MHz。
第四滤波支路17的第一滤波腔D1至第八滤波腔D8的谐振频率依次位于以下范围内:1741-1743MHz、1776-1778MHz、1747-1749MHz、1743-1745MHz、1744-1746MHz、1763-1765MHz、1745-1747MHz、1745-1747MHz。因此,本实施例的第四滤波支路17的带宽位于1707-1790MHz的范围内,能够精确地控制第四滤波支路17的带宽,满足滤波器的设计要求。
如图6所示,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的仿真结果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第四滤波支路17仿真带宽如图6中的频带曲线42,可得到第四滤波支路17仿真的带宽位于1707-1790MHz的范围内,符合滤波器的设计要求,能够精准控制第四滤波支路17的带宽。在1805-1880MHz频段范围内时,第四滤波支路17的抑制大于85dB,因此能够提高第四滤波支路17的带外抑制等性能。
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滤波器与第一实施例所揭示的滤波器不同之处在于:
第三滤波支路26的第二滤波腔C2、第三滤波腔C3和第四滤波腔C4相对于第一滤波腔C1依次向中分线L靠拢;第三滤波支路26的第四滤波腔C4至第十一滤波腔C11划分成沿第一方向L1排列的两列;第三滤波支路26的第五滤波腔C5、第六滤波腔C6、第九滤波腔C9和第十滤波腔C10为一列且沿第二方向L2依次排列;第三滤波支路26的第四滤波腔C4、第七滤波腔C7、第八滤波腔C8和第十一滤波腔C11为一列且沿第二方向L2依次排列。第四滤波支路27的第七滤波腔D7分别与第五滤波腔D5和第八滤波腔D8以及第三滤波支路26的第三滤波腔C3相邻设置;第四滤波支路27的第一滤波腔D1分别与第二滤波腔D2和第四滤波腔D4以及第二公共腔23相邻设置;第三滤波支路26的第七滤波腔C7分别与第四滤波腔C4、第五滤波腔C5、第六滤波腔C6和第八滤波腔C8相邻设置;第三滤波支路26的第九滤波腔C9分别与第六滤波腔C6、第八滤波腔C8、第十一滤波腔C11和第十滤波腔C10相邻设置。
第一滤波支路24的第四滤波腔A4与第七滤波腔A7之间、第五滤波腔A5与第七滤波腔A7之间、第八滤波腔A8与第十一滤波腔A11之间以及第九滤波腔A9与第十一滤波腔A11之间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一滤波支路24的四个交叉耦合零点,第一滤波支路24的带宽的范围为:1804-1881MHz。第二滤波支路25的第一滤波腔B1与第三滤波腔B3之间、第一滤波腔B1与第四滤波腔B4之间以及第五滤波腔B5与第七滤波腔B7之间分别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二滤波支路25的三个交叉耦合零点,第二滤波支路25的带宽的范围为:1709-1786MHz;第三滤波支路26的第四滤波腔C4与第七滤波腔C7之间、第五滤波腔C5与第七滤波腔C7之间、第八滤波腔C8与第十一滤波腔C11之间以及第九滤波腔C9与第十一滤波腔C11之间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三滤波支路26的四个交叉耦合零点,第三滤波支路26的带宽的范围为:1804-1881MHz;第四滤波支路27的第一滤波腔D1与第四滤波腔D4之间、第二滤波腔D2与第四滤波腔D4之间以及第五滤波腔D5与第七滤波腔D7之间分别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四滤波支路27的三个交叉耦合零点,第四滤波支路27的带宽的范围为:1709-1786MHz。第一滤波支路24、第二滤波支路25、第三滤波支路26和第四滤波支路27均为容性交叉耦合,物料一致性好,降低滤波器的复杂度。
在第一滤波支路24中,第一公共腔22与第一滤波腔A1之间的耦合带宽、第一滤波腔A1与第二滤波腔A2的耦合带宽、第二滤波腔A2与第三滤波腔A3的耦合带宽、第三滤波腔A3与第四滤波腔A4的耦合带宽、第四滤波腔A4与第五滤波腔A5的耦合带宽、第四滤波腔A4与第七滤波腔A7的耦合带宽、第五滤波腔A5与第六滤波腔A6的耦合带宽、第五滤波腔A5与第七滤波腔A7的耦合带宽、第六滤波腔A6与第七滤波腔A7的耦合带宽、第七滤波腔A7与第八滤波腔A8的耦合带宽、第八滤波腔A8与第九滤波腔A9的耦合带宽、第八滤波腔A8与第十一滤波腔A11的耦合带宽、第九滤波腔A9与第十滤波腔A10的耦合带宽、第九滤波腔A9与第十一滤波腔A11的耦合带宽、第十滤波腔A10与第十一滤波腔A11的耦合带宽以及第十一滤波腔A11与第一端口之间的耦合带宽分别在以下范围内:
65-77MHz、53-64MHz、37-46MHz、34-43MHz、33-41MHz、2-7MHz、22-29MHz、(-27)-(-20)MHz、25-32MHz、33-42MHz、35-43MHz、3-8MHz、23-32MHz、30-38MHz、42-52MHz以及65-77MHz。
第一滤波支路24的第一滤波腔A1至第十一滤波腔A11的谐振频率依次位于以下范围内:1841-1843MHz、1841-1843MHz、1841-1843MHz、1841-1843MHz、1838-1840MHz、1816-1818MHz、1840-1842MHz、1839-1841MHz、1840-1842MHz、1866-1868MHz、1841-1843MHz。因此,本实施例的第一滤波支路24的带宽位于1804-1881MHz的范围内,能够精确地控制第一滤波支路24的带宽,满足滤波器的设计要求。
如图8所示,图8是图7中第一滤波支路和第三滤波支路的仿真结果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第一滤波支路24仿真带宽如图8中的频带曲线81,可得到第一滤波支路24仿真的带宽位于1804-1881MHz的范围内,符合滤波器的设计要求,能够精准控制第一滤波支路24的带宽。在1710-1775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一滤波支路24的抑制大于或等于113dB;在1775-1785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一滤波支路24的抑制大于或等于105dB;在1785-1795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一滤波支路24的抑制大于或等于24dB;在1795-1799.4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一滤波支路24的抑制大于或等于5dB;在1799.4-1800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一滤波支路24的抑制大于或等于3dB;在1885-1855.6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一滤波支路24的抑制大于或等于3dB;在1885.6-1890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一滤波支路24的抑制大于或等于5dB;在1890-1900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一滤波支路24的抑制大于或等于21dB;在1900-1920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一滤波支路24的抑制大于或等于45dB;在1920-1955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一滤波支路24的抑制大于或等于88dB;因此能够提高第一滤波支路24的带外抑制等性能。
在第二滤波支路25中,第一公共腔22与第一滤波腔B1之间的耦合带宽、第一滤波腔B1与第二滤波腔B2的耦合带宽、第一滤波腔B1与第三滤波腔B3的耦合带宽、第一滤波腔B1与第四滤波腔B4的耦合带宽、第二滤波腔B2与第三滤波腔B3的耦合带宽、第三滤波腔B3与第四滤波腔B4的耦合带宽、第四滤波腔B4与第五滤波腔B5的耦合带宽、第五滤波腔B5与第六滤波腔B6的耦合带宽、第五滤波腔B5与第七滤波腔B7的耦合带宽、第六滤波腔B6与第七滤波腔B7的耦合带宽、第七滤波腔B7与第八滤波腔B8的耦合带宽以及第八滤波腔B8与第二端口之间的耦合带宽分别在以下范围内:
66-79MHz、40-49MHz、34-43MHz、5-10MHz、21-28MHz、35-44MHz、35-43MHz、32-40MHz、13-19MHz、35-44MHz、54-65MHz、以及66-79MHz。
第二滤波支路25的第一滤波腔B1至第八滤波腔B8的谐振频率依次位于以下范围内:1745-1747MHz、1774-1776MHz、1746-1748MHz、1743-1745MHz、1744-1746MHz、1760-1762MHz、1745-1747MHz、1745-1747MHz。因此,本实施例的第二滤波支路25的带宽位于1709-1786MHz的范围内,能够精确地控制第二滤波支路25的带宽,满足滤波器的设计要求。
如图9所示,图9是图7中第二滤波支路和第四滤波支路的仿真结果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第二滤波支路25仿真带宽如图9中的频带曲线82,可得到第二滤波支路25仿真的带宽位于1709-1786MHz的范围内,符合滤波器的设计要求,能够精准控制第二滤波支路25的带宽。在1605-1670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二滤波支路25的抑制大于或等于35dB;在1670-1690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二滤波支路25的抑制大于或等于15dB;在1690-1695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二滤波支路25的抑制大于或等于8dB;在1805-1825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二滤波支路25的抑制大于或等于75dB;在1825-1880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二滤波支路25的抑制大于或等于85dB;因此能够提高第二滤波支路25的带外抑制等性能。
在第三滤波支路26中,第二公共腔23与第一滤波腔C1之间的耦合带宽、第一滤波腔C1与第二滤波腔C2的耦合带宽、第二滤波腔C2与第三滤波腔C3的耦合带宽、第三滤波腔C3与第四滤波腔C4的耦合带宽、第四滤波腔C4与第五滤波腔C5的耦合带宽、第四滤波腔C4与第七滤波腔C7的耦合带宽、第五滤波腔C5与第六滤波腔C6的耦合带宽、第五滤波腔C5与第七滤波腔C7的耦合带宽、第六滤波腔C6与第七滤波腔C7的耦合带宽、第七滤波腔C7与第八滤波腔C8的耦合带宽、第八滤波腔C8与第九滤波腔C9的耦合带宽、第八滤波腔C8与第十一滤波腔C11的耦合带宽、第九滤波腔C9与第十滤波腔C10的耦合带宽、第九滤波腔C9与第十一滤波腔C11的耦合带宽、第十滤波腔C10与第十一滤波腔C11的耦合带宽以及第十一滤波腔C11与第三端口之间的耦合带宽分别在以下范围内:
65-77MHz、53-64MHz、37-46MHz、34-43MHz、33-41MHz、2-7MHz、22-29MHz、(-27)-(-20)MHz、25-32MHz、33-42MHz、35-43MHz、3-8MHz、23-32MHz、30-38MHz、42-52MHz以及65-77MHz。
第三滤波支路26的第一滤波腔A1至第十一滤波腔A11的谐振频率依次位于以下范围内:1841-1843MHz、1841-1843MHz、1841-1843MHz、1841-1843MHz、1838-1840MHz、1816-1818MHz、1840-1842MHz、1839-1841MHz、1840-1842MHz、1866-1868MHz、1841-1843MHz。因此,本实施例的第三滤波支路26的带宽位于1804-1881MHz的范围内,能够精确地控制第三滤波支路26的带宽,满足滤波器的设计要求。
本实施例的第三滤波支路26仿真带宽如图8中的频带曲线81,可得到第三滤波支路26仿真的带宽位于1804-1881MHz的范围内,符合滤波器的设计要求,能够精准控制第三滤波支路26的带宽。在1710-1775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三滤波支路26的抑制大于或等于113dB;在1775-1785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三滤波支路26的抑制大于或等于105dB;在1785-1795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三滤波支路26的抑制大于或等于24dB;在1795-1799.4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三滤波支路26的抑制大于或等于5dB;在1799.4-1800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三滤波支路26的抑制大于或等于3dB;在1885-1855.6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三滤波支路26的抑制大于或等于3dB;在1885.6-1890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三滤波支路26的抑制大于或等于5dB;在1890-1900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三滤波支路26的抑制大于或等于21dB;在1900-1920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三滤波支路26的抑制大于或等于45dB;在1920-1955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三滤波支路26的抑制大于或等于88dB;因此能够提高第三滤波支路26的带外抑制等性能。
在第四滤波支路27中,第二公共腔23与第一滤波腔D1之间的耦合带宽、第一滤波腔D1与第二滤波腔D2的耦合带宽、第一滤波腔D1与第四滤波腔D4的耦合带宽、第二滤波腔D2与第三滤波腔D3的耦合带宽、第二滤波腔D2与第四滤波腔D4的耦合带宽、第三滤波腔D3与第四滤波腔D4的耦合带宽、第四滤波腔D4与第五滤波腔D5的耦合带宽、第五滤波腔D5与第六滤波腔D6的耦合带宽、第五滤波腔D5与第七滤波腔D7的耦合带宽、第六滤波腔D6与第七滤波腔D7的耦合带宽、第七滤波腔D7与第八滤波腔D8的耦合带宽以及第八滤波腔D8与第四端口之间的耦合带宽分别在以下范围内:
66-79MHz、54-64MHz、5-10MHz、25-33MHz、22-30MHz、26-34MHz、35-43MHz、35-44MHz、33-41MHz、20-27MHz、49-60MHz、以及66-79MHz。
第四滤波支路27的第一滤波腔D1至第八滤波腔D8的谐振频率依次位于以下范围内:1745-1747MHz、1748-1750MHz、1771-1773MHz、1743-1745MHz、1744-1746MHz、1742-1743MHz、1763-1765MHz、1745-1747MHz。因此,本实施例的第四滤波支路27的带宽位于1709-1786MHz的范围内,能够精确地控制第四滤波支路27的带宽,满足滤波器的设计要求。
本实施例的第四滤波支路27仿真带宽如图9中的频带曲线82,可得到第四滤波支路27仿真的带宽位于1709-1786MHz的范围内,符合滤波器的设计要求,能够精准控制第四滤波支路27的带宽。在1605-1670MHz频段范围内时,第四滤波支路27的抑制大于或等于35dB;在1670-1690MHz频段范围内时,第四滤波支路27的抑制大于或等于15dB;在1690-1695MHz频段范围内时,第四滤波支路27的抑制大于或等于8dB;在1805-1825MHz频段范围内时,第四滤波支路27的抑制大于或等于75dB;在1825-1880MHz频段范围内时,第四滤波支路27的抑制大于或等于85dB;因此能够提高第四滤波支路27的带外抑制等性能。
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滤波器与第二实施例所揭示的滤波器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滤波支路94的第四滤波腔A4与第七滤波腔A7之间、第五滤波腔A5与第七滤波腔A7之间以及第八滤波腔A8与第十一滤波腔A11之间感性交叉耦合,第一滤波支路94的第九滤波腔A9与第十一滤波腔A11之间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一滤波支路94的四个交叉耦合零点,第一滤波支路94的带宽的范围为:1804~1866MHz;第二滤波支路95的第一滤波腔B1与第三滤波腔B3之间、第一滤波腔B1与第四滤波腔B4之间以及第五滤波腔B5与第七滤波腔B7之间分别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二滤波支路95的三个交叉耦合零点,第二滤波支路95的带宽的范围为:1709-1771MHz;第三滤波支路97的第四滤波腔C4与第七滤波腔C7之间、第五滤波腔C5与第七滤波腔C7之间以及第八滤波腔C8与第十一滤波腔C11之间感性交叉耦合,第三滤波支路97的第九滤波腔C9与第十一滤波腔C11之间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三滤波支路97的四个交叉耦合零点,第三滤波支路97的带宽的范围为:1804~1866MHz;第四滤波支路98的第一滤波腔D1与第四滤波腔D4之间、第二滤波腔D2与第四滤波腔D4之间以及第五滤波腔D5与第七滤波腔D7之间分别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四滤波支路97的三个交叉耦合零点,第四滤波支路的带宽的范围为:1709-1771MHz。
在第一滤波支路94中,第一公共腔92与第一滤波腔A1之间的耦合带宽、第一滤波腔A1与第二滤波腔A2的耦合带宽、第二滤波腔A2与第三滤波腔A3的耦合带宽、第三滤波腔A3与第四滤波腔A4的耦合带宽、第四滤波腔A4与第五滤波腔A5的耦合带宽、第四滤波腔A4与第七滤波腔A7的耦合带宽、第五滤波腔A5与第六滤波腔A6的耦合带宽、第五滤波腔A5与第七滤波腔A7的耦合带宽、第六滤波腔A6与第七滤波腔A7的耦合带宽、第七滤波腔A7与第八滤波腔A8的耦合带宽、第八滤波腔A8与第九滤波腔A9的耦合带宽、第八滤波腔A8与第十一滤波腔A11的耦合带宽、第九滤波腔A9与第十滤波腔A10的耦合带宽、第九滤波腔A9与第十一滤波腔A11的耦合带宽、第十滤波腔A10与第十一滤波腔A11的耦合带宽以及第十一滤波腔A11与第一端口之间的耦合带宽分别在以下范围内:
60-71MHz、46-56MHz、31-39MHz、28-36MHz、27-35MHz、0-5MHz、20-26MHz、(-20)-(-14)MHz、22-29MHz、28-35MHz、28-36MHz、7-12MHz、13-19MHz、33-41MHz、30-38MHz以及60-71MHz。
第一滤波支路94的第一滤波腔A1至第十一滤波腔A11的谐振频率依次位于以下范围内:1833-1835MHz、1833-1835MHz、1833-1835MHz、1833-1835MHz、1831-1833MHz、1815-1817MHz、1833-1835MHz、1831-1833MHz、1836-1838MHz、1859-1861MHz、1833-1835MHz。因此,本实施例的第一滤波支路94的带宽位于1804~1866MHz的范围内,能够精确地控制第一滤波支路94的带宽,满足滤波器的设计要求。
如图11所示,图11是图10中第一滤波支路和第三滤波支路的仿真结果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第一滤波支路94仿真带宽如图11中的频带曲线111,可得到第一滤波支路94仿真的带宽位于1804~1866MHz的范围内,符合滤波器的设计要求,能够精准控制第一滤波支路94的带宽。在1627.5-1661.5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一滤波支路94的抑制大于或等于111dB;在1661.5-1711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一滤波支路94的抑制大于或等于100dB;在1711-1771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一滤波支路94的抑制大于或等于113dB;在1771-1786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一滤波支路94的抑制大于或等于86dB;在1786-1796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一滤波支路94的抑制大于或等于25dB;在1879-1909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一滤波支路94的抑制大于或等于77dB;在1909-1919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一滤波支路94的抑制大于或等于88dB;在1919-1950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一滤波支路94的抑制大于或等于93dB;在1949-1980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一滤波支路94的抑制大于或等于103dB;在1979-2024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一滤波支路94的抑制大于或等于111dB;在2024-2400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一滤波支路94的抑制大于或等于80dB;在2400-3800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一滤波支路94的抑制大于或等于70dB;因此能够提高第一滤波支路94的带外抑制等性能。
在第二滤波支路95中,第一公共腔92与第一滤波腔B1之间的耦合带宽、第一滤波腔B1与第二滤波腔B2的耦合带宽、第一滤波腔B1与第三滤波腔B3的耦合带宽、第一滤波腔B1与第四滤波腔B4的耦合带宽、第二滤波腔B2与第三滤波腔B3的耦合带宽、第三滤波腔B3与第四滤波腔B4的耦合带宽、第四滤波腔B4与第五滤波腔B5的耦合带宽、第五滤波腔B5与第六滤波腔B6的耦合带宽、第五滤波腔B5与第七滤波腔B7的耦合带宽、第六滤波腔B6与第七滤波腔B7的耦合带宽、第七滤波腔B7与第八滤波腔B8的耦合带宽以及第八滤波腔B8与第二端口之间的耦合带宽分别在以下范围内:
61-72MHz、46-56MHz、(-8)-(-3)MHz、(-8)-(-3)MHz、35-43MHz、28-36MHz、28-36MHz、26-33MHz、12-18MHz、28-36MHz、47-57MHz、以及61-72MHz。
第二滤波支路95的第一滤波腔B1至第八滤波腔B8的谐振频率依次位于以下范围内:1738-1740MHz、1734-1737MHz、1739-1741MHz、1738-1740MHz、1737-1739MHz、1753-1755MHz、1738-1740MHz、1738-1740MHz。因此,本实施例的第二滤波支路95的带宽位于1709-1771MHz的范围内,能够精确地控制第二滤波支路95的带宽,满足滤波器的设计要求。
如图12所示,图12是图10中第二滤波支路和第四滤波支路的仿真结果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第二滤波支路95仿真带宽如图12中的频带曲线112,可得到第二滤波支路95仿真的带宽位于1709-1771MHz的范围内,符合滤波器的设计要求,能够精准控制第二滤波支路95的带宽。在9KHz-1421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二滤波支路95的抑制大于或等于85dB;在1421-1671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二滤波支路95的抑制大于或等于50dB;在1671-1691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二滤波支路95的抑制大于或等于20dB;在1691-1696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二滤波支路95的抑制大于或等于10dB;在1784-1804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二滤波支路95的抑制大于或等于50dB;在1804-1824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二滤波支路95的抑制大于或等于75dB;在1824-1879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二滤波支路95的抑制大于或等于85dB;在1879-2690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二滤波支路95的抑制大于或等于70dB;在2690-3800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二滤波支路95的抑制大于或等于41dB;因此能够提高第二滤波支路95的带外抑制等性能。
在第三滤波支路96中,第二公共腔93与第一滤波腔C1之间的耦合带宽、第一滤波腔C1与第二滤波腔C2的耦合带宽、第二滤波腔C2与第三滤波腔C3的耦合带宽、第三滤波腔C3与第四滤波腔C4的耦合带宽、第四滤波腔C4与第五滤波腔C5的耦合带宽、第四滤波腔C4与第七滤波腔C7的耦合带宽、第五滤波腔C5与第六滤波腔C6的耦合带宽、第五滤波腔C5与第七滤波腔C7的耦合带宽、第六滤波腔C6与第七滤波腔C7的耦合带宽、第七滤波腔C7与第八滤波腔C8的耦合带宽、第八滤波腔C8与第九滤波腔C9的耦合带宽、第八滤波腔C8与第十一滤波腔C11的耦合带宽、第九滤波腔C9与第十滤波腔C10的耦合带宽、第九滤波腔C9与第十一滤波腔C11的耦合带宽、第十滤波腔C10与第十一滤波腔C11的耦合带宽以及第十一滤波腔C11与第三端口之间的耦合带宽分别在以下范围内:
60-71MHz、46-56MHz、31-39MHz、28-36MHz、27-35MHz、0-5MHz、20-26MHz、(-20)-(-14)MHz、22-29MHz、28-35MHz、28-36MHz、7-12MHz、13-19MHz、33-41MHz、30-38MHz以及60-71MHz。
第三滤波支路96的第一滤波腔C1至第十一滤波腔C11的谐振频率依次位于以下范围内:1833-1835MHz、1833-1835MHz、1833-1835MHz、1833-1835MHz、1831-1833MHz、1815-1817MHz、1833-1835MHz、1831-1833MHz、1836-1838MHz、1859-1861MHz、1833-1835MHz。因此,本实施例的第三滤波支路96的带宽位于1804~1866MHz的范围内,能够精确地控制第三滤波支路96的带宽,满足滤波器的设计要求。
如图11所示,图11是图10中第一滤波支路和第三滤波支路的仿真结果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第三滤波支路96仿真带宽如图11中的频带曲线111,可得到第三滤波支路96仿真的带宽位于1804~1866MHz的范围内,符合滤波器的设计要求,能够精准控制第三滤波支路96的带宽。在1627.5-1661.5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三滤波支路96的抑制大于或等于111dB;在1661.5-1711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三滤波支路96的抑制大于或等于100dB;在1711-1771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三滤波支路96的抑制大于或等于113dB;在1771-1786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三滤波支路96的抑制大于或等于86dB;在1786-1796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三滤波支路96的抑制大于或等于25dB;在1879-1909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三滤波支路96的抑制大于或等于77dB;在1909-1919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三滤波支路96的抑制大于或等于88dB;在1919-1950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三滤波支路96的抑制大于或等于93dB;在1949-1980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三滤波支路96的抑制大于或等于103dB;在1979-2024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三滤波支路96的抑制大于或等于111dB;在2024-2400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三滤波支路96的抑制大于或等于80dB;在2400-3800MHz频段范围内时,第三滤波支路96的抑制大于或等于70dB;因此能够提高第三滤波支路96的带外抑制等性能。
在第四滤波支路97中,第二公共腔93与第一滤波腔D1之间的耦合带宽、第一滤波腔D1与第二滤波腔D2的耦合带宽、第一滤波腔D1与第四滤波腔D4的耦合带宽、第二滤波腔D2与第三滤波腔D3的耦合带宽、第二滤波腔D2与第四滤波腔D4的耦合带宽、第三滤波腔D3与第四滤波腔D4的耦合带宽、第四滤波腔D4与第五滤波腔D5的耦合带宽、第五滤波腔D5与第六滤波腔D6的耦合带宽、第五滤波腔D5与第七滤波腔D7的耦合带宽、第六滤波腔D6与第七滤波腔D7的耦合带宽、第七滤波腔D7与第八滤波腔D8的耦合带宽以及第八滤波腔D8与第四端口之间的耦合带宽分别在以下范围内:
61-72MHz、46-56MHz、(-8)-(-3)MHz、(-8)-(-3)MHz、35-43MHz、28-36MHz、28-36MHz、26-33MHz、12-18MHz、28-36MHz、47-57MHz、以及61-72MHz。
第四滤波支路97的第一滤波腔D1至第八滤波腔D8的谐振频率依次位于以下范围内:1738-1740MHz、1734-1737MHz、1739-1741MHz、1738-1740MHz、1737-1739MHz、1753-1755MHz、1738-1740MHz、1738-1740MHz。因此,本实施例的第四滤波支路97的带宽位于1709-1771MHz的范围内,能够精确地控制第四滤波支路97的带宽,满足滤波器的设计要求。
如图12所示,图12是图10中第二滤波支路和第四滤波支路的仿真结果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第四滤波支路97仿真带宽如图12中的频带曲线112,可得到第四滤波支路97仿真的带宽位于1709-1771MHz的范围内,符合滤波器的设计要求,能够精准控制第四滤波支路97的带宽。在9KHz-1421MHz频段范围内时,第四滤波支路97的抑制大于或等于85dB;在1421-1671MHz频段范围内时,第四滤波支路97的抑制大于或等于50dB;在1671-1691MHz频段范围内时,第四滤波支路97的抑制大于或等于20dB;在1691-1696MHz频段范围内时,第四滤波支路97的抑制大于或等于10dB;在1784-1804MHz频段范围内时,第四滤波支路97的抑制大于或等于50dB;在1804-1824MHz频段范围内时,第四滤波支路97的抑制大于或等于75dB;在1824-1879MHz频段范围内时,第四滤波支路97的抑制大于或等于85dB;在1879-2690MHz频段范围内时,第四滤波支路97的抑制大于或等于70dB;在2690-3800MHz频段范围内时,第四滤波支路97的抑制大于或等于41dB;因此能够提高第四滤波支路97的带外抑制等性能。
本申请的第一滤波支路和第三滤波支路可以为发射滤波支路,第二滤波支路和第四滤波支路可以为接收滤波支路。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如图13所示,图13是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通信设备包括天线62和射频单元61。其中,天线62和射频单元61可以安装于基站上,还可以安装在路灯等物体上;天线62与射频单元(Remote RadioUnit,RRU)61连接。该射频单元61包括上述实施例所揭示的滤波器,用于对射频信号进行滤波。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射频单元61可以集成到天线62进而形成有源天线单元(Active Antenna Unit,AAU)。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称本申请为滤波器,也可以称为合路器,也即双频合路器,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被称为双工器。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包括:
壳体,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第一公共腔,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第一滤波支路,与所述第一公共腔耦合,由依次耦合的十一个滤波腔组成,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十一个滤波腔形成四个交叉耦合零点;
第二滤波支路,与所述第一公共腔耦合,由依次耦合的八个滤波腔组成,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八个滤波腔形成三个交叉耦合零点;
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至第十一滤波腔划分成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两列,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至第七滤波腔划分成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两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与所述第一公共腔耦合,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至第四滤波腔相对于第一滤波腔向所述壳体在第一方向上的中分线依次靠拢;
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第七滤波腔、第八滤波腔和第十一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列;
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五滤波腔、第六滤波腔、第九滤波腔和第十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列;
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五滤波腔分别与第四滤波腔、第六滤波腔和第七滤波腔相邻设置;
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十一滤波腔分别与第八滤波腔、第九滤波腔和第十滤波腔相邻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第四滤波腔和第五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列;
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第三滤波腔、第六滤波腔和第七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列;
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八滤波腔相对于第七滤波腔向所述中分线远离设置;
其中,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五滤波腔、第七滤波腔和第八滤波腔呈三角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与第七滤波腔之间、第五滤波腔与第七滤波腔之间以及第八滤波腔与第十一滤波腔之间分别感性交叉耦合,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九滤波腔与第十一滤波腔之间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四个交叉耦合零点,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带宽的范围为:1801-1882MHz;
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与第三滤波腔之间、第一滤波腔与第四滤波腔之间以及第五滤波腔与第七滤波腔之间分别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三个交叉耦合零点,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带宽的范围为:1707-1790MHz;
或者,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与第七滤波腔之间、第五滤波腔与第七滤波腔之间、第八滤波腔与第十一滤波腔之间以及第九滤波腔与第十一滤波腔之间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四个交叉耦合零点,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带宽的范围为:1804-1881MHz;
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与第三滤波腔之间、第一滤波腔与第四滤波腔之间以及第五滤波腔与第七滤波腔之间分别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三个交叉耦合零点,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带宽的范围为:1709-1786MHz;
或者,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与第七滤波腔之间、第五滤波腔与第七滤波腔之间以及第八滤波腔与第十一滤波腔之间感性交叉耦合,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九滤波腔与第十一滤波腔之间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四个交叉耦合零点,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带宽的范围为:1804~1866MHz;
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与第三滤波腔之间、第一滤波腔与第四滤波腔之间以及第五滤波腔与第七滤波腔之间分别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三个交叉耦合零点,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带宽的范围为:1709-1771MHz。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还包括:
第二公共腔,与所述第一公共腔间隔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第三滤波支路,与所述第二公共腔耦合,由依次耦合的十一个滤波腔组成,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十一个滤波腔形成四个交叉耦合零点;
第四滤波支路,与所述第二公共腔耦合,由依次耦合的八个滤波腔组成,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八个滤波腔形成三个交叉耦合零点;
所述第四滤波支路划分成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两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第四滤波腔、第五滤波腔和第七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列;
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第三滤波腔、第六滤波腔和第八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滤波支路划分成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两列;
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第二滤波腔、第三滤波腔、第五滤波腔、第六滤波腔、第九滤波腔和第十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列;
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第七滤波腔、第八滤波腔和第十一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列;
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分别与第三滤波腔、第五滤波腔和第七滤波腔以及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七滤波腔相邻设置;
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九滤波腔分别与第六滤波腔、第八滤波腔、第十一滤波腔和第十滤波腔相邻设置;
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与第七滤波腔之间、第五滤波腔与第七滤波腔之间以及第八滤波腔与第十一滤波腔之间分别感性交叉耦合,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九滤波腔与第十一滤波腔之间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四个交叉耦合零点,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带宽的范围为:1801-1882MHz;
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与第四滤波腔之间、第二滤波腔与第四滤波腔之间以及第五滤波腔与第七滤波腔之间分别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三个交叉耦合零点,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带宽的范围为:1707-1790MHz。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第三滤波腔和第四滤波腔相对于第一滤波腔依次向所述中分线靠拢;
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至第十一滤波腔划分成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两列;
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五滤波腔、第六滤波腔、第九滤波腔和第十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列;
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第七滤波腔、第八滤波腔和第十一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列;
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七滤波腔分别与第五滤波腔和第八滤波腔以及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相邻设置;
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分别与第二滤波腔和第四滤波腔以及所述第二公共腔相邻设置;
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七滤波腔分别与第四滤波腔、第五滤波腔、第六滤波腔和第八滤波腔相邻设置;
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九滤波腔分别与第六滤波腔、第八滤波腔、第十一滤波腔和第十滤波腔相邻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与第七滤波腔之间、第五滤波腔与第七滤波腔之间、第八滤波腔与第十一滤波腔之间以及第九滤波腔与第十一滤波腔之间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四个交叉耦合零点,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带宽的范围为:1804-1881MHz;
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与第四滤波腔之间、第二滤波腔与第四滤波腔之间以及第五滤波腔与第七滤波腔之间分别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三个交叉耦合零点,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带宽的范围为:1709-1786MHz;
或者,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与第七滤波腔之间、第五滤波腔与第七滤波腔之间以及第八滤波腔与第十一滤波腔之间感性交叉耦合,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九滤波腔与第十一滤波腔之间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四个交叉耦合零点,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带宽的范围为:1804~1866MHz;
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与第四滤波腔之间、第二滤波腔与第四滤波腔之间以及第五滤波腔与第七滤波腔之间分别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三个交叉耦合零点,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带宽的范围为:1709-1771MHz。
10.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包括天线和与所述天线连接的射频单元,所述射频单元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滤波器,用于对射频信号进行滤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90011.3U CN211125984U (zh) | 2019-12-30 | 2019-12-30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90011.3U CN211125984U (zh) | 2019-12-30 | 2019-12-30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125984U true CN211125984U (zh) | 2020-07-28 |
Family
ID=71700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490011.3U Active CN211125984U (zh) | 2019-12-30 | 2019-12-30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12598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14819A (zh) * | 2021-04-27 | 2021-08-27 | 深圳市数创众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合路器及通信设备 |
-
2019
- 2019-12-30 CN CN201922490011.3U patent/CN21112598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14819A (zh) * | 2021-04-27 | 2021-08-27 | 深圳市数创众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合路器及通信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125984U (zh)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
CN211719756U (zh)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
CN113131113A (zh)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
CN211125977U (zh)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
CN211125972U (zh)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
CN211125985U (zh)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
CN211125965U (zh)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
CN211125971U (zh)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
CN113131145A (zh)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
CN211125967U (zh)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
CN211125968U (zh)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
CN211125966U (zh)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
CN113054340A (zh)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
CN113131132A (zh)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
CN211125976U (zh)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
CN113054350A (zh)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
CN113036373A (zh)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
CN113131136A (zh)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
CN113036369A (zh)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
CN113054346A (zh)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
CN113054347A (zh)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
CN113036341A (zh)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
CN113054341A (zh) | 通信设备及其滤波器 | |
CN113036355A (zh)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
CN113036372A (zh)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233000 building 4, national financial incubation Industrial Park, 17 Yannan Road, high tech Zone, Bengb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afu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04 First, Second and Third Floors of A1, A2, A3 101, A4 of Shajing Street, Shaji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TATFOOK TECHNOLOGY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