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23606U - 波长转换装置及投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波长转换装置及投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23606U
CN211123606U CN201921603391.0U CN201921603391U CN211123606U CN 211123606 U CN211123606 U CN 211123606U CN 201921603391 U CN201921603391 U CN 201921603391U CN 211123606 U CN211123606 U CN 2111236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velength conversion
substrate
support
conversion device
central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0339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碧聪
谢启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wan Young Co ltd
Coretron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aiwan 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wan 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wan Young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236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236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波长转换装置,包括驱动器、基板、波长转换层以及支撑件。支撑件设置于驱动器与基板之间,支撑件与基板连接,且连接至驱动器。驱动器用以驱动支撑件及基板围绕中心轴旋转。所述基板具有相对的前表面及后表面,支撑件连接于后表面,波长转换层配置于前表面。支撑件的外缘与中心轴的距离是波长转换层的外缘与中心轴的距离的1倍以上。本公开内容提出的波长转换装置有助于减少热量传递至驱动器,以及有利于提升热散效率。本公开内容另提出一种投影装置,包括光源系统、前述波长转换装置、光阀以及投影镜头。

Description

波长转换装置及投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是有关于一种波长转换装置,尤其是有关于一种用于投影装置的波长转换装置,以及是关于使用该波长转换装置的投影装置。
背景技术
投影机目前常见采发光二极管、激光光源或卤素灯泡作为光源,三种光源都具有不同的优势,其中激光光源由于集束性强、容易整形、能投射出高亮度的画面,因此,其搭配荧光轮而激发出波长不同的色光,相当具有成为市场主流的实力。
然而,高能量的激光照射荧光轮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能,而导致荧光轮中的荧光粉发生热消光(Thermal Quenching)现象,即荧光轮的光转换能力随着温度提高而大幅下降;再者,所产生的热能会传递至荧光轮的驱动装置,造成驱动装置寿命减低甚至损毁,且此情况在使用高转换效率或小尺寸荧光轮时,更为严重,因此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本“背景技术”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公开内容,因此在“背景技术”中所公开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已知技术。此外,在“背景技术”中所公开的内容并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公开内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代表在本公开内容申请前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内容提供一种波长转换装置,其可提升热散效率,以及减少热量传递至驱动器。
本公开内容提供一种投影装置,具有较佳的光学表现。
本公开内容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公开内容所公开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公开内容所提供的波长转换装置包括驱动器、基板以及支撑件。支撑件设置于驱动器与基板之间,支撑件与基板连接,且连接至驱动器。驱动器用以驱动支撑件及基板围绕中心轴旋转,以及支撑件包括至少一个透孔。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公开内容另提出一种投影装置,包括光源系统、上述波长转换装置、光阀以及投影镜头。光源系统用于提供激发光束。上述波长转换装置用于转换激发光束的波长并提供转换光束。光阀位于转换光束与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用于将转换光束与激发光束转换成影像光束。投影镜头位于影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用于投射影像光束。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公开内容所提供的波长转换装置包括驱动器、基板以及支撑件。支撑件设置于驱动器与基板之间,支撑件与基板连接,且连接至驱动器。驱动器用以驱动支撑件及基板围绕中心轴旋转。所述基板具有相对的前表面及后表面,支撑件连接于后表面,波长转换层配置于前表面。支撑件的外缘与中心轴的距离是波长转换层的外缘与中心轴的距离的1倍以上。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公开内容另提出一种投影装置,包括光源系统、上述波长转换装置、光阀以及投影镜头。光源系统用于提供激发光束。上述波长转换装置用于转换激发光束的波长并提供转换光束。波长转换装置包括驱动器、基板以及支撑件。支撑件设置于驱动器与基板之间,支撑件与基板连接,且连接至驱动器。驱动器用以驱动支撑件及基板围绕中心轴旋转。所述基板具有相对的前表面及后表面,支撑件连接于后表面,波长转换层配置于前表面。支撑件的外缘与中心轴的距离是波长转换层的外缘与中心轴的距离的1倍以上。光阀位于转换光束与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用于将转换光束与激发光束转换成影像光束。投影镜头位于影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用于投射影像光束。
本公开内容的基板及支撑件借由较佳的热传导路径达成良好的热散效果。支撑件包括至少一个透孔,因此提供空气媒介,该空气媒介有助于帮助断热,亦即,空气媒介有助于避免驱动器受热过多而温度过高。再者,本公开内容采用驱动器驱动基板及支撑件进行旋转。旋转时所引发的气流可通过支撑件上的至少一个透孔,从支撑件以及基板带走热量。因此,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装置可提升热散效率,亦可减少热量传递至驱动器,从而可有利于降低波长转换装置的整体温度,以及延长驱动器的使用寿命。
为让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内容一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实施例沿A-A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内容一实施例的支撑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内容另一实施例的支撑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内容又另一实施例的支撑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散热路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内容另一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内容另一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实施例的气流通道示意图。
图12为本公开内容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内光束传递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投影装置
10、10a、10b:波长转换装置
100:驱动器
200:基板
2000:开口
210:前表面
220:后表面
300、300a、300b:支撑件
3000:开口
3100:桥部
3500:透孔
350:板体部
3510:第一部分
3520:第二部分
3530:第三部分
360:脊部
400:连接单元
400a:胶合部
500:波长转换层
510:第一区域
520:第二区域
530:第三区域
600:光学元件
700:盖板
800:连接层
910:光源系统
920:光阀
930:投影镜头
A:气流
C1:第一旋转中心
C2:第二旋转中心
C3:第二旋转中心
D1、D1’、D2、D3:平均距离
G:间隙
H:散热路径
I:中心轴
L:激光光束
L1:转换光束
L2:影像光束
P:气流流道
S1:第一间隔空间
S2:第二间隔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公开内容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公开内容。
图1-3为本公开内容一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装置的立体示意图与分解示意图。如图1-3所示,波长转换装置10包括驱动器100、基板200以及支撑件300。支撑件300设置于基板200以及驱动器100之间,且包括至少一个透孔3500。支撑件300与基板200连接,且连接至驱动器100。驱动器100用以驱动支撑件300及基板200围绕中心轴I旋转。进一步而言,驱动器100可为例如电机(motor),且驱动器100与支撑件300之间可透过例如胶粘、锁固、紧配等方式连接,以带动支撑件300以及基板200围绕中心轴I旋转,但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驱动器100与支撑件300亦可形成为一体,例如一体成型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器100可与支撑件300靠近中心轴I的中央部位相连接。
支撑件300与基板200之间可透过例如胶粘、锁固、紧配等方式连接。参考图4。图4为图1所示波长转换装置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举例而言,支撑件300具有连接部3501。连接部3501用于连接基板200,可利用胶层、卡合结构等方式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件300与基板200亦可形成为一体,而为例如一体成型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基板200是具导热性的板材,材质可为金属(例如铝)、铝合金、陶瓷、石墨、玻璃,但不限于此。支撑件300的材质可为例如金属、合金、陶瓷、石墨、玻璃,但不以此为限。支撑件300用以连接基板200及驱动器100,且提供其与基板200的组合围绕中心轴I旋转的稳定性,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公开内容不对支撑件300的材料作限制。
基板200还具有第一旋转中心C1,支撑件300具有第二旋转中心C2,且中心轴I通过第一旋转中心C1以及第二旋转中心C2。基板200及支撑件300围绕中心轴I旋转。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板200与支撑件300可分别为圆盘状且各自具有径长(直径距离),而第一旋转中心C1以及第二旋转中心C2分别对应基板200的圆心以及支撑件300的圆心。圆盘状设计有助于提高旋转稳定性及减低阻力,但本公开内容不限制基板200及支撑件300的形状。
基板200上还可形成有至少一个开口2000,其可作为驱动器100的安装孔以及用以安装光学元件600,后者形成光通过区或光反射区。光学元件600例如为透光板或者具有高反射涂层的板件。支撑件300上亦可形成有至少一个开口3000,其可对应于基板200的至少一个开口2000。支撑件300的至少一个开口3000可作为驱动器100的安装孔,以及对应于用以安装光学元件600的基板200的开口而设置。支撑件300可借由例如逃料设计而形成至少一个透孔3500,透孔3500可用于断热及/或用作气流流道,借此用以减少基板200与驱动器100之间的热量传递(亦即,隔热)及/或用以帮助散热(于后详述)。再者,支撑件300可包括板体部350,所述透孔3500可形成于板体部350中。
图4为图1所示波长转换装置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如图4所示,支撑件300的板体部350与基板200大体平行且相互隔开,而在支撑件300与基板200形成第一间隔空间S1与至少一个透孔3500相连通。支撑件300还可包括其他结构,例如形成于表面的脊部360或凸块。举例而言,脊部360或凸块可沿着支撑件300的周向(圆周方向)呈连续设置或不连续设置,借此避免支撑件300因开口3000及/或透孔3500而产生重量失衡或重心偏移,亦即,借由支撑件300的凸块及/或脊部360搭配该支撑件300的开口3000及/或透孔3500,以维持支撑件300的重量平衡及重心,进而维持支撑件300与基板200的组合的重量平衡及重心。借此,可维持波长转换装置10的旋转动平衡与稳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300亦可经由脊部等结构与驱动器100连接。举例来说,支撑件300可包括至少一个脊部360,其配置于板体部350朝向基板200侧的相反表面上。至少一个脊部360可环绕中心轴I并与驱动器100连接,且驱动器100、支撑件300的至少一个脊部360以及支撑件300的板体部350可形成第二间隔空间S2,但不以此为限。
图5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支撑件的俯视示意图。如图2-3及图5所示,支撑件300包括多个透孔3500,该些透孔3500可大致沿着一环形路径排列,且环形路径的中心与第二旋转中心C2重叠。该些透孔3500还可全部或部分相对于第二旋转中心C2呈中心对称排列,但不以此为限。如图5所示,多个透孔3500中包括成对的短弧形透孔,所述短弧形透孔形状相似且相对于第二旋转中心C2呈中心对称排列。多个透孔3500中还包括长弧形透孔,该长弧形透孔与上述短弧形透孔的形状及/或大小可相同或不同。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包含一个长弧形透孔及两个短弧形透孔,其中该两个短弧形透孔的形状及大小相同,且与长弧形透孔的形状类似但大小不同。在本实施例中,一个长弧形透孔及两个短弧形透孔相对于第二旋转中心C2呈非中心对称排列。然而,本公开内容并不限制透孔3500的大小、形状、位置、及/或排列形式。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支撑件300a的多个透孔3500可为圆形透孔且相对于第二旋转中心C2呈中心对称排列。在又其他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支撑件300b的透孔3500可为环形透孔。所述环形透孔的首尾不相连,且首尾之间为桥部3100。上述环形透孔3500将支撑件300b划分为内侧部分及外侧部分,该桥部3100连接支撑件300b的内侧部分以及支撑件300b的外侧部分。本公开内容所提及的用语“内”、“外”可相对于第二旋转中心C2而言,仅用以说明位置关系。在一些或其他实施例中,支撑件300、300a、及300b其中至少一者的板体部350由外向内可划分为第一部分3510、第二部分3520以及第三部分3530,其中第一部分3510在径向上可位于透孔3500的外侧,第三部分3530在径向上可位于透孔3500的内侧,而第二部分3520在径向上位于第一部分3510与第三部分3530之间。
如图3与图4所示,波长转换装置10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单元400,至少一个连接单元400沿着支撑件300的周长方向配置于基板200与支撑件300之间,且接触基板200与支撑件300两者。在径向上,至少一个连接单元400的中心距离中心轴I的平均距离D1大于支撑件300的至少一个透孔3500的中心距离中心轴I的平均距离D2。所述径向所指大致为圆心在中心轴I上的虚拟圆的径向,而平均距离D1可为连接单元400外缘与中心轴I之间的距离以及连接单元400内缘与中心轴I之间的距离的平均值,平均距离D2可为透孔3500外缘与中心轴I之间的距离以及透孔3500内缘与中心轴I之间的距离的平均值,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连接单元400可位于至少一个透孔3500的外侧,而其内缘与中心轴I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透孔3500外缘与中心轴I之间的距离。所述内、外是相对于中心轴I而言,亦即在径向上,愈接近中心轴I者相对于愈离开中心轴I者为内,反之为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连接单元400可包括胶材,用以粘结基板200与支撑件300。具体而言,连接单元400可以连续涂胶的方式形成为连接基板200与支撑件300的胶合层(如图3中的符号400所绘示)。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单元400亦可以不连续点胶的方式形成为连接基板200与支撑件300的胶合层(如图10中之符号400a所回绘示)。在此情形中,连接单元400所形成的胶合层可包括多个胶合部,该多个胶合部沿着支撑件300的周向不连续排布。本公开内容对连接单元400的材质及分布形式不加以限制。举例来说,在其他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连接单元400与支撑件300可形成为一体。波长转换装置10亦可包括多个连接单元400,该些连接单元400沿着支撑件300的周长方向连续或不连续排列。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连接单元400可用以将基板200与支撑件300的板体部350隔开,从而形成与至少一个透孔3500相连通的第一间隔空间S1。
如图3-4所示,波长转换装置10进一步包括波长转换层500,且基板200具有相对的前表面210及后表面220。支撑件300连接于基板200的后表面220,波长转换层500配置于基板200的前表面210上以接收具有一波长范围的光束且将其转换为具有另一波长范围的光束。波长转换装置10还可包括盖板700,其设置于基板200的前表面210,以例如提升波长转换装置10的结构强度。盖板700与基板200之间可配置连接层800。连接层800例如可为胶层而将盖板700粘接于前表面210,然不以此为限。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连接单元400在基板200前表面上的正投影的外缘距离中心轴I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波长转换层500的外缘距离中心轴的距离。额外地或可选地,连接单元400在基板200前表面上的正投影的内缘距离中心轴I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波长转换层500的内缘距离中心轴I的距离。
当基板200与支撑件300围绕中心轴I进行旋转,设置于基板200上波长转换层500亦随之旋转。在一实施例中,来自光源系统的激发光束可为激光光束(laser beam),但不以此为限。在一实施例中,波长转换层500可包括第一区域510以及第二区域520。具体而言,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区域510可将激发光束(例如具有蓝光波长的激发光束、具有紫光波长的激发光束)转换为第一子转换光束,且第二区域520可将激发光束转换为第二子转换光束。分别由波长转换层500的第一区域510及第二区域520依时序发射,以形成转换光束,其中第一子转换光束的波长范围与第二子转换光束的波长范围可以相同或不同。转换光束可为黄色波长光束、及/或绿色波长光束,但不以此为限。波长转换层500可还包括第三区域530,将激发光束转换为第三子转换光束,其可为例如红色波长光束。当波长转换层500旋转时,激发光束可依序入射不同区域而激发出不同波长范围的转换光束。
波长转换层500包含波长转换物质例如荧光粉、掺有荧光粉的荧光胶层、荧光粉陶瓷、玻璃荧光体等。波长转换层500可以是利用不同的制成方式形成于基板200上。本公开内容不限制波长转换物质的形式。波长转换层500与基板200前表面210之间可配置连接层800。连接层800例如为胶层而用以将波长转换层500粘接于前表面210,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波长转换物质可直接配置例如涂布于基板200前表面210,而形成波长转换层500。
波长转换层500具有第三旋转中心C3。中心轴I通过第三旋转中心C3,且波长转换层500围绕中心轴I旋转。在本实施例中,波长转换层500为例如环状。所述环具有缺口6000对应基板200的开口2000以及支撑件300的开口3000,且环心大体位于第三旋转中心C3。波长转换装置10还包括光学元件600。光学元件600对应缺口6000以及开口2000、3000而加以定位,且可设置于开口2000内。在本实施例中,光学元件600可借由胶粘结于基板200的开口2000中,然不以此为限。总而言之,基板200中嵌有由光学元件600的部分构成光透过区或光反射区,用以使激发光束穿透或反射光束。当波长转换层500旋转,激发光束可入射至波长转换层500的不同区域而激发出不同波长的色光,亦可经光学元件600与开口2000、3000出射或被具有高反射涂层的光学元件600反射。
激发光束激发波长转换物质会产生热。热影响波长转换物质形成转换光束的效率。当热进一步传递至驱动器100,不利地影响驱动器100的各元件,例如热敏感电子元件、电气元件等,从而有损驱动器100的使用寿命。图8为图1所示波长转换装置实施例的热传递暨散热路径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径向上,波长转换层500的中心距离中心轴I的平均距离D3不大于至少一个连接单元400距离中心轴I的平均距离D1,然本公开内容不以此为限。平均距离的意义如前所述,于此不赘述。
如图8所示,热的散热路径H是由波长转换层500至基板200、连接单元400、支撑件300到达驱动器100。基板200与支撑件300之间具有第一间隔空间S1。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的热传导系数可为0.01~0.05W/m.K。在特定的实施例中,空气的热传导系数为0.026W/m.K。相较而言,例如在连接单元400为胶合层的实施例中,胶合层的热传导系数范围为0.1~5W/m.K。在特定的实施例中,胶合层的热传导系数例如为0.2W/m.K或2.0W/m.K)。金属或合金的热传导系数达到200~300W/m.K或更高。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基板200与支撑件300之间的第一间隔空间S1,借由其内具有低热传导系数的空气媒介,第一间隔空间S1充当基板200与支撑件300之间的断热/隔热结构,可减少传递至支撑件300的热量,借此减少传递至驱动器100的热量。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连接单元400接触基板200与支撑件300两者。举例而言,至少一个连接单元400接触支撑件300的第一部分3510。由于平均距离D1大于D2(换句话说,至少一个连接单元400位于至少一个透孔3500的外侧),因此热可经由连接单元400传递至支撑件300,例如传递至支撑件300的第一部分3510。传递至第一部分3510的热可进一步经由支撑件300的第二部分3520传递至第三部分3530(如下所述的第一子散热路径),如图5中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于支撑件300中的至少一个透孔3500可部分地隔断支撑件300的第一部分3510及第三部分3530(如下所述的第二子散热路径),故可起到断热/隔热作用,借此减少传递至驱动器100的热量。需要说明的是,支撑件300的开口3000亦可具有类似于至少一个透孔3500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波长转换装置10中存在散热路径H,其经过波长转换层500、基板200、至少一个连接单元400以及支撑件300,且在散热路径H上,由于存在低热传导系数的空气媒介,故传抵至驱动器100的热量被减少。
具体而言,散热路径H还包括第一子散热路径及第二子散热路径,其中,第一子散热路径依序经过波长转换层500、基板200、至少一个连接单元400、支撑件300的第一部分3510、支撑件300的第二部分3520以及支撑件300的第三部分3530(请参图5)。如图8所示,第二子散热路径依序经过波长转换层500、基板200、至少一个连接单元400、支撑件300的第一部分3510以及位于至少一个透孔3500处的空气,其中第一子散热路径有助于将热导离发热的波长转换层500,而第二子散热路径可起到断热/隔热作用,避免驱动器100接收过多的热量。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路径H还可经过位于第二间隔空间S2的空气,亦即第二间隔空间S2亦可在支撑件300与驱动器100之间起到断热/隔热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前述,波长转换层500距离中心轴I的平均距离D3不大于至少一个连接单元400距离中心轴I的平均距离D1。换句话说,热在波长转换层500与连接单元400之间的基板200的部分上传递。如此的热导路径有助于增加热从基板200逸散至波长转换装置10外部的比例,并降低经由连接单元400传递至支撑件300的热量,从而避免驱动器100接收过多的热量。在一特定的实施例中,连接单元400可为胶材,由于胶材的导热系数远小于金属的导热系数,例如可为金属材的1/1000,因此胶材的连接单元400亦可进一步减少经由至少一个连接单元400传递至支撑件300的热量,或可降低热量由基板200至支撑件300的热传递效率,借此保护驱动器100。
呈上述,本实施例可借由增加距离D1与D2之间的差距而将延长散热路径H的长度。例如但不限于,可增加支撑件300的直径、增加透孔3500沿径向的尺寸及/或将透孔3500设置于较远离中心轴I(第二旋转中心C2)的位置,以此延长散热路径H的长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更接近支撑件300边缘的至少一个透孔350有利于增加散热路径H的长度。在其他实施例中,增加支撑件300的面积亦有助于增加散热面积,有利于将传递至基板200的热量扩散至波长转换装置10周围的空气中。如图8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支撑件300的外缘距离中心轴I的距离为波长转换层500的外缘距离中心轴I的距离的1倍以上。额外地或可选地,基板200的外缘距离中心轴I的距离为波长转换层500的外缘距离中心轴I的距离的1.2倍以上。所述设计可增加热导路径,亦可有助于散热。在一些实施例中,借由设计至少一个透孔3500的大小、分布形态以及第一间隔空间S1的容积,可达成透孔3500及第一间隔空间S1针对驱动器100的断热/隔热效果,以及针对基板200的散热效果的最佳化。在一实施例中,增加透孔3500的数量及/或大小可有助于减少传递至驱动器100的热量,如此的断热/隔热设计有助于保护驱动器。在另一实施例中,增加支撑件300的面积及/或第一间隔空间S1的容积可有助于将传递至基板200的热量扩散至周围环境中,如此的设计有助于散热。在一些实施例中,传递至驱动器100的热可减少65~75%,但本公开内容不以此范围为限。在一实施例中,如此的设计的组合可使驱动器100降温9℃。
图9为本公开内容另一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径向上,波长转换层500a距离中心轴I的平均距离D3大于至少一个连接单元400距离中心轴I的平均距离D1。此实施例与图1-4及8所示实施例的主要差异在于,所采用的波长转换层500a在基板200上的径向位置不同。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波长转换装置10a亦提供散热路径H,其经过波长转换层500、基板200、至少一个连接单元400以及支撑件300。借由如此的散热路径H,较少的热量传递至驱动器100。在本实施例中,举例而言,可借由增加平均距离D1与D3的差距而增加散热路径H的长度。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借由其他适当的设计增加散热路径H的长度,本公开内容对此不加以限制。举例而言,借由延长热导路径、设置断热/隔热结构(例如,透孔3500及/或第一间隔空间)及/或增加基板/支撑件的散热面积,可达成驱动器100减热、甚至降温效果。
图10为本公开内容又一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及剖视示意图。此实施例与图1-4及8所示实施例的主要差异在于,波长转换装置10b包括多个连接单元400。举例而言,该些连接单元400可包括基板200与支撑件300之间不连续点胶所形成的多个胶合部400a,但不以此为限。
如图10中所示,多个连接单元400包含多个胶合部(如符号400a所标识)。在一实施例中,这些胶合部400a将基板200与支撑件300的板体部350隔开,且相邻两个胶合部400a之间存在间隙(间距)G。在本实施例中,形成于基板200与支撑件300的板体部350之间的第一间隔空间S1借由形成于多个胶合部400a之间的间隙G而与外部环境连通。具体而言,在一特定的实施例中,第一间隔空间S1可与透孔3500以及间隙G相连通,使得透孔3500及间隙G可分别充当第一间隔空间S1的入口及出口,或者反之亦然。如此形成经过透孔3500、第一间隔空间S1以及间隙G的气流流道,而气流A的流向可参考图11。
如图11所示,当驱动器100驱动支撑件300及基板200旋转时,产生气流A。气流A可经由胶合部400a之间的间隙G进入第一间隔空间S1,进而经由透孔3500离开第一间隔空间S1,以带走热量。在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中,可借由波长转换装置10b周围的其他元件(例如,风扇/散热组件等)改变气流A的流动路径。举例而言,气流A亦可经由透孔3500进入第一间隔空间S1,进而经由胶合部400a之间的间隙G离开第一间隔空间S1,以带走热量。本公开内容对气流A的流动路径及方向不加以限制。气流A的进出有助于带走波长转换层500所产生的热量,亦有利于带走传递至基板200、多个连接单元400及支撑件300的热量,借此针对驱动器100提供良好的断热/隔热结构,且针对波长转换层500所产生的热量提供散热结构,从而维持波长转换层500及驱动器100于适当的温度,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且提升其工作表现。
本公开内容还提供投影装置1。如图12所示,图12为本公开内容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1内光束传递的示意图,投影装置1包括波长转换装置10、光源系统910、光阀920以及投影镜头930,其中,光源系统910使用例如激光光源(laser light source)或发光二极管光源(light emitting diode light source),但不限于此。光源系统910用于提供激发光束L,而波长转换装置10位于激发光束L的传递路径上,设置于光源系统910与光阀920之间,波长转换装置10依序转换激发光束的波长并提供转换光束L1以及让激发光束L通过。光阀920位于转换光束L1以及激发光束L的传递路径上,将转换光束L1与激发光束L转换成影像光束L2。光阀920可以是穿透式光阀或是反射式光阀,其中穿透式光阀可以为穿透式液晶面板,而反射式光阀可以为数字微镜元件(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或硅基液晶面板(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 panel,LCOS panel),但不以此为限。投影镜头930位于影像光束L2的传递路径上,其可投射影像光束L2于例如墙面上形成画面。波长转换装置10亦可改换为上述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装置10a或10b。由于波长转换装置10、10a、10b可有效地降低传导至驱动器的热量,且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因此有助于延长个别元件以及整体装置的使用寿命,以及提升投影装置的光学表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内容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公开内容实施的范围,即所有依本公开内容权利要求书及公开内容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改,皆仍属本公开内容专利覆盖的范围内。另外,本公开内容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达成本公开内容所公开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部分和标题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检索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公开内容的权利范围。此外,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称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Claims (25)

1.一种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包括驱动器、基板以及支撑件,其中:
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驱动器与所述基板之间,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基板连接,且连接至所述驱动器,其中所述驱动器用以驱动所述支撑件及所述基板围绕中心轴旋转,以及所述支撑件包括至少一个透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具有第一旋转中心,所述支撑件具有第二旋转中心,且所述中心轴通过所述第一旋转中心以及所述第二旋转中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单元,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单元沿着所述基板的周长方向配置于所述基板与所述支撑件之间,且接触所述基板与所述支撑件二者,其中在径向上,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单元距离所述中心轴的平均距离大于所述支撑件的所述至少一个透孔距离所述中心轴的平均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单元包括胶材,用以粘结所述基板及所述支撑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单元沿着所述基板的周长方向连续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单元沿着所述基板的周长方向不连续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还包括板体部,所述板体部与所述基板大体平行且相互隔开,以在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基板形成第一间隔空间与所述至少一个透孔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还包括至少一个脊部,其配置于所述板体部朝向所述基板的一侧的相反侧,所述至少一个脊部环绕所述中心轴并与所述驱动器连接,且所述至少一个脊部、所述驱动器以及所述板体部之间形成第二间隔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透孔沿着环形路径排列,所述环形路径的中心与所述第二旋转中心重叠。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透孔为相对于所述第二旋转中心呈中心对称排列的多个透孔。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具有相对的前表面及后表面,所述支撑件连接于所述基板的所述后表面,且其中所述波长转换装置还包括波长转换层,用以转换激发光束的波长,所述波长转换层配置于所述基板的所述前表面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层具有第三旋转中心,所述中心轴通过所述第三旋转中心,且在径向上,所述波长转换层距离所述中心轴的平均距离不大于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单元距离所述中心轴的平均距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层具有第三旋转中心,所述中心轴通过所述第三旋转中心,且在径向上,所述波长转换层距离所述中心轴的平均距离大于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单元距离所述中心轴的平均距离。
14.根据权利要求11项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具有散热路径,所述散热路径经过所述波长转换层、所述基板、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单元以及所述支撑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所述板体部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至少一个透孔的外侧,所述第三部分位于所述至少一个透孔的内侧,且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之间,所述散热路径还包括第一子散热路径及第二子散热路径,其中,所述第一子散热路径依序经过所述波长转换层、所述基板、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单元、所述支撑件的所述第一部分、所述支撑件的所述第二部分以及所述支撑件的所述第三部分,且所述第二子散热路径依序经过所述波长转换层、所述基板、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单元、所述支撑件的所述第一部分以及位于所述至少一个透孔处的空气。
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单元与所述支撑件形成为一体。
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单元为所述基板与所述支撑件之间连续点胶所形成的胶合层。
1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还包括多个连接单元,且所述多个连接单元包括所述基板与所述支撑件之间不连续点胶所形成的多个胶点。
1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还包括多个连接单元,所述多个连接单元隔开所述基板以及所述支撑件,且所述基板与所述支撑件之间、所述多个连接单元之间以及所述至少一个透孔间形成至少一个气流通道。
20.一种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装置包括光源系统、波长转换装置、光阀以及投影镜头,其中:
所述光源系统用于提供激发光束;
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用于转换所述激发光束的波长,并提供转换光束,所述波长转换装置包括驱动器、基板以及支撑件,其中:
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驱动器与所述基板之间,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基板连接,且连接至所述驱动器,其中所述驱动器用以驱动所述支撑件及所述基板围绕中心轴旋转,以及所述支撑件包括至少一个透孔;
所述光阀位于所述转换光束与所述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用于将所述转换光束与所述激发光束转换成影像光束;以及
所述投影镜头位于所述影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用于投射所述影像光束。
21.一种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包括驱动器、基板、波长转换层以及支撑件,其中:
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驱动器与所述基板之间,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基板连接,且连接至所述驱动器,其中所述驱动器用以驱动所述支撑件及所述基板围绕中心轴旋转,
所述基板具有相对的前表面及后表面,所述支撑件连接于所述后表面,
所述波长转换层,配置于所述前表面,所述支撑件的外缘与所述中心轴的距离是所述波长转换层的外缘与所述中心轴的距离的1倍以上。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单元,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单元配置于所述基板与所述支撑件之间,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单元包括胶材,用以粘结所述基板及所述支撑件。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在所述前表面上的正投影的外缘距离所述中心轴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波长转换层的外缘距离所述中心轴的距离。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在所述前表面上的正投影的内缘距离所述中心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波长转换层的内缘距离所述中心轴的距离。
25.一种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装置包括光源系统、波长转换装置、光阀以及投影镜头,其中:
所述光源系统用于提供激发光束,
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用于转换所述激发光束的波长,并提供转换光束,所述波长转换装置包括驱动器、基板、波长转换层以及支撑件,其中:
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驱动器与所述基板之间,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基板连接,且连接至所述驱动器,其中所述驱动器用以驱动所述支撑件及所述基板围绕中心轴旋转,
所述基板具有相对的前表面及后表面,所述支撑件连接于所述后表面,
所述波长转换层,配置于所述前表面,且所述支撑件的外缘与所述中心轴的距离是所述波长转换层的外缘与所述中心轴的距离的1倍以上,
所述光阀位于所述转换光束与所述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用于将所述转换光束与所述激发光束转换成影像光束;以及
所述投影镜头位于所述影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用于投射所述影像光束。
CN201921603391.0U 2019-01-15 2019-09-25 波长转换装置及投影装置 Active CN21112360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612345 2019-01-15
CN201920061234 2019-01-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23606U true CN211123606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697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03391.0U Active CN211123606U (zh) 2019-01-15 2019-09-25 波长转换装置及投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2360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5216A (zh) * 2019-01-15 2020-07-21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波长转换装置及投影装置
CN114326275A (zh) * 2020-09-29 2022-04-12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处理转盘以及投影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5216A (zh) * 2019-01-15 2020-07-21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波长转换装置及投影装置
CN113341640A (zh) * 2019-01-15 2021-09-03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波长转换装置及投影装置
US11327293B2 (en) 2019-01-15 2022-05-10 Coretronic Corporation Wavelength conversion device and projection device
CN113341640B (zh) * 2019-01-15 2022-10-21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波长转换装置及投影装置
CN114326275A (zh) * 2020-09-29 2022-04-12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处理转盘以及投影装置
US11662569B2 (en) 2020-09-29 2023-05-30 Coretronic Corporation Optical processing turntable and projection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35216B (zh) 波长转换装置及投影装置
US10539298B2 (en) Color wheel with color correction and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s
CN109782429B (zh) 波长转换装置及投影机
CN106796387B (zh) 荧光体轮、光源装置与投射型显示装置
CN104865779B (zh) 对高亮度光源的转换器装置的冷却
US10712648B2 (en) Wavelength-converting wheel and projection apparatus
US11092799B2 (en) Phosphor wheel apparatus, lighting apparatus, and projection type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CN109838703B (zh) 波长转换装置
CN211123606U (zh) 波长转换装置及投影装置
US11415273B2 (en) Wavelength-converting device and projection apparatus
JP2008052176A (ja) カラーホイールユニット
CN113741127A (zh) 波长转换元件及投影装置
TWI594061B (zh) 轉輪組合及具有轉輪組合的投影裝置
JP2006318995A (ja) 積層型発光ダイオード装置および反射型発光ダイオードユニット
TWI788135B (zh) 光源模組
US11947103B2 (en) Color wheel module and projector
CN212723641U (zh) 一种新型透射式荧光轮装置及投影光源系统
JP7262001B2 (ja) 色変換素子
CN114488673B (zh) 波长转换元件
JP6988792B2 (ja) 光源装置、画像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ユニット
CN214474390U (zh) 波长转换元件及投影装置
CN216748278U (zh) 一种色轮模组以及投影装置
US20230119101A1 (en) Rotary optical module and projection apparatus
CN111103748A (zh) 波长转换装置及光源系统
US20230015601A1 (en) 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 and projection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