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23450U - 摄像透镜组、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摄像透镜组、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23450U
CN211123450U CN201922086153.3U CN201922086153U CN211123450U CN 211123450 U CN211123450 U CN 211123450U CN 201922086153 U CN201922086153 U CN 201922086153U CN 211123450 U CN211123450 U CN 2111234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lens group
imaging
image
imaging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8615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乐宇明
兰宾利
周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Oufei Op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OFilm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OFilm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OFilm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8615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234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234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234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摄像透镜组、取像模组和电子装置。摄像透镜组用于包括可见光波段和红外波段的光线成像,摄像透镜组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摄像透镜组的物侧与第六透镜之间设置有光阑;摄像透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0<|ns3‑ns1|×100<30;其中,ns3表示第三透镜的s光折射率,ns1表示第一透镜的s光折射率。上述摄像透镜组在暗光条件下也能获得高分辨率的图像,满足车载辅助系统的多场景拍摄需求。

Description

摄像透镜组、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摄像透镜组、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 Driving AssistantSystem,ADAS)和驾驶员监控系统(Driver Monitor System,DMS)的车载驾驶功能逐渐成熟,需要对驾驶员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例如根据驾驶员的眼睛状态、闭眼次数、闭眼幅度以及打哈欠等相关信息进行推测,从而判断出驾驶员是否疲劳驾驶,以在驾驶员处于疲劳驾驶时发出预警,提高驾驶安全性。
然而,传统车载辅助系统的镜头的成像分辨率并不高,较难在错综复杂的行驶环境(例如隧道或是地下停车场)中对驾驶员的面部特征以及动作进行识别,以准确地将驾驶员的状态信息反馈给车载系统,从而无法保证行驶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车载辅助系统的镜头成像分辨率不高、暗光适应能力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摄像透镜组。
一种摄像透镜组,所述摄像透镜组用于包括可见光波段和红外波段的光线成像,所述摄像透镜组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的第五透镜,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所述摄像透镜组的物侧与所述第六透镜之间设置有光阑;所述摄像透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0<|ns3-ns1|×100<30;其中,ns3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的s光折射率,ns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的s光折射率。
上述摄像透镜组,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屈折力、面型以及各透镜的有效焦距,可以增强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暗光拍摄能力以及成像解析能力;同时通过控制所述第三透镜的s光折射率与所述第一透镜的s光折射率满足上述关系,有利于进一步减少像差,并使所述摄像透镜组在可见光波段和红外波段范围内均能保持良好的成像质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中,至少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或像侧面为非球面。
通过将所述第二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中的至少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或像侧面设置为非球面,可以有效修正所述摄像透镜组的像差,提升图像的解析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中的一个透镜的物侧面或像侧面设置有滤光膜;或者,所述第六透镜和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之间设置有滤光片。
通过在所述摄像透镜组中设置滤光膜或滤光片可以对入射至所述摄像透镜组成像面的光线的光谱范围进行选择,截止可见光波段和红外波段以外的波段,从而保证所述摄像透镜组在白天和夜晚均能拍摄得到清晰、色彩鲜明的图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摄像透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5<f1/f<0;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
通过控制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和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满足上述关系,以将所述第一透镜设置为负透镜,从而为所述摄像透镜组提供负屈折力,有利于使入射光线聚焦至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实现稳定成像;同时,在满足上述关系的条件下,还可以使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不会过小,从而有利于降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敏感度,也可以使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不会过大,有利于实现所述摄像透镜组的小型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摄像透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0<f4/f<4;其中,f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
通过控制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和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满足上述关系,以将所述第四透镜设置为正透镜,从而为所述摄像透镜组提供正屈折力,有利于校正所述摄像透镜组的像差,提高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成像质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摄像透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3<f6/f<0;其中,f6为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
通过控制所述第六透镜和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满足上述关系,以将所述第六透镜设置为负透镜,从而为所述摄像透镜组提供负屈折力,有利于校正所述摄像透镜组的像差,提高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成像质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摄像透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
0.1<ImgH*2/TTL<0.8;其中,ImgH为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通过控制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满足上述关系,既可以提高所述摄像透镜组的分辨率,保证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成像质量,也可以有效缩短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总长,实现小型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摄像透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0.5<∑CT/TTL<0.85;其中,∑CT为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分别在光轴上的厚度的总和,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通过控制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分别在光轴上的厚度的总和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满足上述关系,有利于进一步对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总长进行调控,从而实现所述摄像透镜组的小型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摄像透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Ed45/d45<20;其中,Ed45为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口径处至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口径处在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距离;d45为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通过控制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口径处至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口径处在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距离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满足上述关系,可以防止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最大有效口径处的间隔过大,避免在生产组装过程中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发生碰撞,从而提高生产良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摄像透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
|dn/dt|3<10.3×10-6/℃;其中,|dn/dt|3为所述第三透镜在-40~100℃的温度范围内的折射率温度系数的大小。
通过控制所述第三透镜在-40~100℃的温度范围内的折射率温度系数的大小满足上述关系,有利于减小所述摄像透镜组对温度的敏感度,从而保证所述摄像透镜组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仍能保持良好的成像质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摄像透镜组中,至少一个透镜满足下列关系式:
|dn/dt|i×fi<0;其中,i为所述摄像透镜组中的透镜序号,|dn/dt|i为所述摄像透镜组中第i透镜在-40~100℃的温度范围内的折射率温度系数的大小,fi为所述摄像透镜组中第i透镜的有效焦距。
通过使所述摄像透镜组中至少一个透镜在-40~100℃的温度范围内的折射率温度系数与该透镜对应的有效焦距的乘积小于零,有利于修正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透镜焦点移动,从而降低所述摄像透镜组对温度的敏感度,保证所述摄像透镜组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仍能保持良好的成像质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摄像透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
nd3>1.9,nd6>1.9;vd3<30,vd6<30;其中,nd3和vd3分别为所述第三透镜的d光折射率和d光阿贝数,nd6和vd6分别为所述第六透镜的d光折射率和d光阿贝数。
通过控制所述第三透镜的d光折射率和d光阿贝数,以及所述第六透镜的d光折射率和d光阿贝数满足上述关系,有利于校正所述摄像透镜组的轴外色差和倍率色差,提升所述摄像透镜组应用于可见光波段时的成像质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摄像透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f/EPD≤2.0;其中,f为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EPD为所述摄像透镜组的入瞳直径。
通过控制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入瞳直径满足上述关系,有利于增加所述摄像透镜组的进光量,提升图像的亮度和清晰度;同时还能增强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暗光适应能力,满足车内、隧道以及地下停车场等多种暗光场景的拍摄需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摄像透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1<FOV/CRA<10;其中,FOV为所述摄像透镜组的视场角,CRA为所述摄像透镜组的主光线入射角。
通过控制所述摄像透镜组的视场角和所述摄像透镜组的主光线入射角满足上述关系,可以为所述摄像透镜组提供充足的成像视角,从而满足如手机、相机以及车载、监控、医疗等设备镜头的拍摄需求,同时还可以有效抑制轴外视场的主光线入射角增大,以更精准地匹配超高像素的感光元件,提升感光元件的感光性能。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取像模组。
一种取像模组,包括如前所述的摄像透镜组;以及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设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像侧。
上述取像模组,利用前述摄像透镜组即使在暗光条件下也能拍摄得到清晰的图像,同时还具有小型化、轻量化的结构特点,方便适配至如手机、平板以及车载镜头等尺寸受限的装置。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如前所述的取像模组,所述取像模组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上述电子装置,在暗光条件下也能拍摄得到清晰的图像,从而可以及时地将驾驶员的状态信息、乘客以及车内状况准确地反馈至车载辅助系统,以便系统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A至图2C分别为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组的纵向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以及畸变曲线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A至图4C分别为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组的纵向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以及畸变曲线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A至图6C分别为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组的纵向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以及畸变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前”、“后”、“周向”以及类似的表述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在本文中,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此处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每个透镜中最靠近物体的表面称为物侧面,每个透镜中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像侧面。
为了便于说明,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传统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 Driving Assistant System,ADAS)和驾驶员监控系统(Driver Monitor System,DMS)中,需要利用车载辅助系统的镜头拍摄驾驶员、乘客以及车内状况的图像以便系统根据图像做出准确的分析与判断,从而确保驾驶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然而,传统车载辅助系统的镜头虽然可以实现小型化、轻量化,但是其成像分辨率并不高,从而难以准确地将驾驶员、乘客以及车内的状况反馈至系统,无法满足日趋成熟的ADAS和DMS的应用需求。
针对以上方案所存在的缺陷,均是发明人在经过实践并仔细研究后得到的结果,因此,上述问题的发现过程以及下文中本申请实施例针对上述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都应是发明人在本申请过程中对本申请做出的贡献。
以下将对本申请的特征、原理和其他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1、图3和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既满足小型化、轻量化的应用需求,又适用于可见光和红外光成像且具备高像素成像能力的摄像透镜组。该摄像透镜组包括六片具有屈折力的透镜,即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以及位于第六透镜像侧的成像面。该六片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
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从而有利于使入射光线聚焦至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实现稳定成像。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有利于调整第一透镜的形状以及屈折力大小,从而平衡第一透镜两表面的曲率配置。
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从而有利于修正部分第一透镜产生的像差,使系统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从而有利于防止第二透镜过度矫正,并可进一步使入射光线聚焦至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
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且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从而有利于减小离轴视场的畸变,避免成像失真,同时也有利于修正像差。
第五透镜具有屈折力,且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从而有利于进一步修正像差,同时也可以配合第六透镜减小离轴视场的主光线入射角,提升感光元件的感光能力。
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且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从而能够有效缩短摄像透镜组的后焦距,实现摄像透镜组的小型化。
摄像透镜组中还设置有光阑。光阑包括孔径光阑和视场光阑,且可以设于摄像透镜组的物侧与第一透镜之间,或第一透镜与第六透镜之间。优选的,光阑为孔径光阑,且设于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以有效抑制离轴视场的主光线入射角过度增大,使得摄像透镜组更好地与传统规格的感光元件匹配。
具体的,摄像透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0<|ns3-ns1|×100<30;其中,ns3表示第三透镜的s光折射率,ns1表示第一透镜的s光折射率,s光的波长为852.11nm。|ns3-ns1|可以是0.05、0.10、0.15、0.20、0.25、0.28或0.29。在满足上述关系的条件下,有利于进一步减少像差,同时既可以保证摄像透镜组在可见光波段范围(即白天)内拍摄得到清晰的图像,也可以提高摄像透镜组在红外波段范围(即夜晚)内的成像质量。
当上述摄像透镜组用于成像时,被摄物体发出或者反射的光线从物侧方向进入摄像透镜组,并依次穿过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最终汇聚到成像面上。
上述摄像透镜组,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屈折力、面型以及各透镜的有效焦距,可以在保证摄像透镜组小型化的同时,增强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成像解析能力以及暗光拍摄能力。除此之外,本申请的摄像透镜组可以在一个较宽的波段范围内均能保持良好的成像质量,可适用于包括可见光波段和红外波段的光线成像,从而满足车载监控设备白天和夜晚的工作需求。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中,至少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或像侧面设置为非球面,从而可以提高透镜设计的灵活性,并有效地校正像差,提升摄像透镜组的成像解析度。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摄像透镜组的各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也可以均为球面。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实施方式仅是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的举例,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摄像透镜组中各透镜的表面可以是非球面或球面的任意组合。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中的一个透镜的物侧面或像侧面设置有滤光膜;或者,第六透镜和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之间设置有滤光片。通过在摄像透镜组的透镜的一个表面设置滤光膜或在摄像透镜组中设置滤光片可以对入射至所述摄像透镜组成像面的光线的光谱范围进行选择,以截止可见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以外的波段,从而保证摄像透镜组在白天和夜晚均能拍摄得到清晰、色彩鲜明的图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摄像透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5<f1/f<0;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摄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1/f可以是-1.0、-1.5、-2.0、-2.5、-3.0、-3.5、-4.0或-4.5。在满足上述关系的条件下,可以将第一透镜设置为负透镜,从而为摄像透镜组提供负屈折力,有利于使入射光线聚焦至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实现稳定成像;同时,在满足上述关系的条件下,还可以使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不会过小,从而有利于降低摄像透镜组的敏感度,也可以使摄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不会过大,有利于实现摄像透镜组的小型化。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摄像透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0<f4/f<4;其中,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摄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4/f可以是0.3、0.4、0.5、0.6、0.7、0.8、0.9、1.0、2.0或3.0。在满足上述关系的条件下,可以将第四透镜设置为正透镜,从而为摄像透镜组提供正屈折力,有利于校正摄像透镜组的像差,提高摄像透镜组的成像质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摄像透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3<f6/f<0;其中,f6为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摄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6/f可以是-0.5、-0.6、-0.7、-0.8、-0.9、-1.0、-1.5、-2.0或-2.5。在满足上述关系的条件下,以将第六透镜设置为负透镜,从而为摄像透镜组提供负屈折力,有利于校正摄像透镜组的像差,提高摄像透镜组的成像质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摄像透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0.1<ImgH*2/TTL<0.8;其中,ImgH为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在满足上述关系的条件下,既可以提高摄像透镜组的分辨率,保证摄像透镜组的成像质量,也可以有效缩短摄像透镜组的总长,实现小型化。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摄像透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0.5<∑CT/TTL<0.85;其中,∑CT为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分别在光轴上的厚度的总和,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CT/TTL可以是0.52、0.54、0.56、0.58、0.60、0.65、0.70、0.75或0.80。在满足上述关系的条件下,有利于进一步对摄像透镜组的总长进行调控,从而实现摄像透镜组的小型化。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摄像透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Ed45/d45<20;其中,Ed45为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口径处至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口径处在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距离;d45为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Ed45/d45可以是4、5、6、7、9、10、12、14、16或18。
在满足上述关系的条件下,可以防止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最大有效口径处的间隔过大,避免在生产组装过程中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发生碰撞,从而提高生产组装的稳定性,提升生产良率。例如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和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均为凸面时,两凸面相对,两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越大,Ed45便越大,此时若d45越小,则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组装过程中便很容易发生碰撞,从而降低生产良率。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摄像透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dn/dt|3<10.3×10-6/℃,其中,|dn/dt|3为第三透镜在-40~100℃的温度范围内的折射率温度系数的大小。其反映了透镜材质的折射率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情况。|dn/dt|3可以是1E-6、2E-6、3E-6、4E-6、5E-6、6E-6、7E-6、8E-6、9E-6或10E-6。在满足上述关系的条件下,有利于减小摄像透镜组对温度的敏感度,从而保证摄像透镜组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仍能保持良好的成像质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摄像透镜组中,至少一个透镜满足下列关系式:|dn/dt|i×fi<0;其中,i为摄像透镜组中的透镜序号,|dn/dt|i为摄像透镜组中第i透镜在-40~100℃的温度范围内的折射率温度系数的大小,fi为摄像透镜组中第i透镜的有效焦距。
温度的变化会引起透镜材质的折射率变化,当折射率温度系数为正时,若温度升高,则折射率变大,透镜的焦距会变短;当折射率温度系数为负时,若温度升高,则折射率变小,透镜的焦距会变长。而摄像透镜组的焦点的移动方向还与各透镜的屈折力的正负有关,因此通过使摄像透镜组中至少一个透镜在-40~100℃的温度范围内的折射率温度系数与该透镜对应的有效焦距的乘积小于零,可以修正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透镜焦点移动,从而降低摄像透镜组对温度的敏感度,保证摄像透镜组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仍能保持良好的成像质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摄像透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nd3>1.9,nd6>1.9;vd3<30,vd6<30;其中,nd3和vd3分别为第三透镜的d光折射率和d光阿贝数,nd6和vd6分别为第六透镜的d光折射率和d光阿贝数,d光的波长为587.56nm。通过控制第三透镜的d光折射率和d光阿贝数,以及第六透镜的d光折射率和d光阿贝数满足上述关系,有利于校正摄像透镜组的轴外色差和倍率色差,提升摄像透镜组应用于可见光波段时的成像质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摄像透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f/EPD≤2.0;其中,f为摄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EPD为摄像透镜组的入瞳直径。f/EPD可以1.55、1.60、1.65、1.70、1.75、1.80、1.85、1.90或1.95。在满足上述关系的条件下,有利于增加摄像透镜组的进光量,提升图像的亮度和清晰度;同时还能增强摄像透镜组的暗光适应能力,满足车内、隧道以及地下停车场等多种暗光场景的拍摄需求。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摄像透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1<FOV/CRA<10;其中,FOV为摄像透镜组的视场角,CRA为摄像透镜组的主光线入射角。在满足上述关系的条件下,可以为摄像透镜组提供充足的成像视角,从而满足如手机、相机以及车载、监控、医疗等设备镜头的拍摄需求,同时还可以有效抑制轴外视场的主光线入射角增大,以更精准地匹配超高像素的感光元件,提升感光元件的感光性能。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摄像透镜组中各透镜的材质可以均为玻璃或均为塑料,塑料材质的透镜能够减少摄像透镜组的重量并降低生产成本,而玻璃材质的透镜可使摄像透镜组具备较好的温度耐受特性以及优良的光学性能。需要注意的是,摄像透镜组中各透镜的材质也可以玻璃和塑料的任意组合,并不一定要是均为玻璃或均为塑料。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阑可以是孔径光阑。孔径光阑可位于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中任一透镜的表面上(例如物侧面和像侧面),与透镜形成作用关系,例如,通过在透镜的表面涂覆阻光涂层以在该表面形成孔径光阑;或通过夹持件固定夹持透镜的表面,位于该表面的夹持件结构能够限制轴上物点成像光束的宽度,从而在该表面上形成孔径光阑。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摄像透镜组还包括用于保护感光元件的保护玻璃,其中感光元件位于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上。进一步的,该成像面可以为感光元件的感光表面。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组可采用多片镜片,例如上文所述的六片。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焦距、屈折力、面型、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可以保证上述摄像透镜组的总长较小且具备较高的成像分辨率,同时还具备较大光圈(FNO可以为1.65),从而更好地满足如车载辅助系统的镜头、手机、平板等轻量化电子设备的应用需求。可以理解的是,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六个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摄像透镜组不限于包括六个透镜,如果需要,该摄像透镜组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组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至图2C描述本申请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组。
图1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摄像透镜组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和成像面S17。
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均为球面,其中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
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均为非球面,其中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凸面。
第三透镜L3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均为球面,其中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凹面。
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均为球面,其中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
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均为球面,其中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凸面。
第六透镜L6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均为球面,其中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凹面。
将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及像侧面S4均设置为非球面,有利于解决视界歪曲的问题,也能够使透镜在较小、较薄且较平的情况下实现优良的光学成像效果,进而使摄像透镜组具备小型化特性。
第一透镜L1至第六透镜L6的材质均为玻璃,使用玻璃材质的透镜可使摄像透镜组具备较好的温度耐受特性以及优良的光学性能。
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还设置有光阑STO,以进一步提升摄像透镜组的成像质量。
摄像透镜组还包括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的滤光片L7,以及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的保护玻璃L8。滤光片L7和保护玻璃L8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设于第六透镜L6和成像面S17之间。来自物体OBJ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进一步的,滤光片L7用于滤除入射至摄像透镜组的外界光线中的中远红外波段的光线,避免成像失真。具体的,滤光片L7的材质为玻璃。滤光片L7和感光玻璃L8可以属于摄像透镜组的一部分,与各透镜一同装配,或者也可在摄像透镜组与感光元件装配时一同安装。
表1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组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质、折射率、阿贝数(即色散系数)和各透镜的有效焦距,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各透镜的有效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另外,以第一透镜L1为例,第一透镜L1的“厚度”参数列中的第一个数值为该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第二个数值为该透镜的像侧面至像侧方向的后一透镜的物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表1的参考波长为656nm。
表1
Figure BDA0002291727730000161
Figure BDA0002291727730000171
各透镜中的非球面面型由以下公式限定:
Figure BDA0002291727730000172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Ai是非球面的第i阶系数。下表2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1中透镜非球面S3-S4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
表2
Figure BDA0002291727730000173
Figure BDA0002291727730000181
本实施例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S17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为3.31mm,因此结合表1和表2中的数据可知,实施例1中的摄像透镜组满足:
|ns3-ns1|*100=20.5,其中,ns3表示第三透镜L3的s光折射率,ns1表示第一透镜L1的s光折射率;
f1/f=-2.56,其中,f1为第一透镜L1的有效焦距,f为摄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
f4/f=0.82,其中,f4为第四透镜L4的有效焦距,f为摄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
f6/f=-0.96,其中,f6为第六透镜L6的有效焦距,f为摄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
ImgH*2/TTL=0.31,其中,ImgH为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S17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TTL为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至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S17在光轴上的距离;
∑CT/TTL=0.56,其中,∑CT为第一透镜L1至第六透镜L6分别在光轴上的厚度的总和,TTL为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至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S17在光轴上的距离;
Ed45/d45=18.75,其中,Ed45为第四透镜L4像侧面S8的最大有效口径处至第五透镜L5物侧面S9的最大有效口径处在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距离;d45为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至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在光轴上的距离;
|dn/dt|3=7.2×10-6/℃,其中,|dn/dt|3为第三透镜L3在-40~100℃的温度范围内的折射率温度系数的大小;
|dn/dt|i×fi<0,其中,i为摄像透镜组中的透镜序号,|dn/dt|i为摄像透镜组中第i透镜在-40~100℃的温度范围内的折射率温度系数的大小,fi为摄像透镜组中第i透镜的有效焦距,具体的,
|dn/dt|1×f1=-131.5×10-6mm/℃,|dn/dt|2×f2=68.44×10-6mm/℃,
|dn/dt|3×f3=-34.53×10-6mm/℃,|dn/dt|4×f4=36.147×10-6mm/℃,
|dn/dt|5×f5=39.785×10-6mm/℃,|dn/dt|6×f6=-18.129×10-6mm/℃;
nd3=2.003,vd3=19.3,nd6=1.923,vd6=20.9,其中,nd3和vd3分别为第三透镜L3的d光折射率和d光阿贝数,nd6和vd6分别为第六透镜L6的d光折射率和d光阿贝数;
f/EPD=1.65,其中,f为摄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EPD为摄像透镜组的入瞳直径;
FOV/CRA=3.6,其中,FOV为摄像透镜组的视场角,CRA为摄像透镜组成像面S17上的的主光线入射角。
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组的纵向球差曲线,其分别表示波长为500nm、546.07nm、587.56nm、656.27nm、750nm、850nm以及950nm的光线经由摄像透镜组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组的像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C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情况下的畸变率。根据图2A至图2C可知,实施例1给出的摄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2
以下参照图3至图4C描述本申请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组。在本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摄像透镜组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和成像面S15。
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均为球面,其中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
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均为球面,其中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凸面。
第三透镜L3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均为球面,其中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凹面。
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均为非球面,其中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
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均为球面,其中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凸面。
第六透镜L6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均为球面,其中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凹面。
将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及像侧面S8均设置为非球面,有利于解决视界歪曲的问题,也能够使透镜在较小、较薄且较平的情况下实现优良的光学成像效果,进而使摄像透镜组具备小型化特性。
第一透镜L1至第六透镜L6的材质均为玻璃,使用玻璃材质的透镜可使摄像透镜组具备较好的温度耐受特性以及优良的光学性能。
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镀有带通滤光膜,用以对入射至摄像透镜组成像面S15的光线的光谱范围进行选择,以截止可见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以外的波段,从而保证摄像透镜组在白天和夜晚均能拍摄得到清晰、色彩鲜明的图像。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还设置有光阑STO,以进一步提升摄像透镜组的成像质量。
摄像透镜组还包括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的保护玻璃L7。保护玻璃L7设于第六透镜L6和成像面S17之间。来自物体OBJ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感光玻璃L7可以属于摄像透镜组的一部分,与各透镜一同装配,或者也可在摄像透镜组与感光元件装配时一同安装。
表3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组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质、折射率、阿贝数(即色散系数)和各透镜的有效焦距,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各透镜的有效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3的参考波长为750nm。表4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2中透镜非球面S7-S8的高次项系数,其中非球面面型可由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表5示出了实施例2中给出的摄像透镜组的相关参数数值。
表3
Figure BDA0002291727730000211
Figure BDA0002291727730000221
表4
Figure BDA0002291727730000222
表5
f(mm) 10.36 |dn/dt|<sub>3</sub> 7.2
FOV(度) 36 |dn/dt|<sub>1</sub>×f<sub>1</sub> -49.218
ImgH(mm) 3.31 |dn/dt|<sub>2</sub>×f<sub>2</sub> 29.132
TTL(mm) 21.5 |dn/dt|<sub>3</sub>×f<sub>3</sub> -35.074
f/EPD 1.65 |dn/dt|<sub>4</sub>×f<sub>4</sub> 75.855
|ns3-ns1|×100 7.2 |dn/dt|<sub>5</sub>×f<sub>5</sub> 27.261
f1/f -1.98 |dn/dt|<sub>6</sub>×f<sub>6</sub> -45.446
f4/f 0.71 nd3 2.003
f6/f -0.61 nd6 2.003
ImgH*2/TTL 0.31 vd3 19.3
∑CT/TTL 0.60 vd6 19.3
Ed45/d45 14.5 FOV/CRA 3.27
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组的纵向球差曲线,其分别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摄像透镜组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组的像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4C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情况下的畸变率。根据图4A至图4C可知,实施例2给出的摄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3
以下参照图5至图6C描述本申请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组。在本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摄像透镜组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和成像面S15。
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均为球面,其中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
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均为球面,其中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凸面。
第三透镜L3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均为球面,其中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凹面。
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均为非球面,其中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
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均为球面,其中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凸面。
第六透镜L6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均为球面,其中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凹面。
将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及像侧面S8均设置为非球面,有利于解决视界歪曲的问题,也能够使透镜在较小、较薄且较平的情况下实现优良的光学成像效果,进而使摄像透镜组具备小型化特性。
第一透镜L1至第六透镜L6的材质均为玻璃,使用玻璃材质的透镜可使摄像透镜组具备较好的温度耐受特性以及优良的光学性能。
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镀有带通滤光膜,用以对入射至摄像透镜组成像面S15的光线的光谱范围进行选择,以截止可见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以外的波段,从而保证摄像透镜组在白天和夜晚均能拍摄得到清晰、色彩鲜明的图像。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还设置有光阑STO,以进一步提升摄像透镜组的成像质量。
摄像透镜组还包括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的保护玻璃L7。保护玻璃L7设于第六透镜L6和成像面S17之间。来自物体OBJ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感光玻璃L7可以属于摄像透镜组的一部分,与各透镜一同装配,或者也可在摄像透镜组与感光元件装配时一同安装。
表6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组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质、折射率、阿贝数(即色散系数)和各透镜的有效焦距,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各透镜的有效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6的参考波长为750nm。表7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3中透镜非球面S7-S8的高次项系数,其中非球面面型可由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表8示出了实施例3中给出的摄像透镜组的相关参数数值。
表6
Figure BDA0002291727730000241
Figure BDA0002291727730000251
表7
Figure BDA0002291727730000252
表8
Figure BDA0002291727730000253
Figure BDA0002291727730000261
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组的纵向球差曲线,其分别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摄像透镜组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组的像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6C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情况下的畸变率。根据图6A至图6C可知,实施例3给出的摄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取像模组,包括如前文所述的摄像透镜组;以及感光元件,感光元件设于摄像透镜组的像侧,以接收由光学系统形成的携带图像信息的光。具体的,感光元件可以采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图像传感器或者电荷耦合元件(CCD,Charge-coupled Device)图像传感器。
上述取像模组,利用前述摄像透镜组即使在暗光条件下也能拍摄得到清晰的图像,同时还具有小型化、轻量化的结构特点,方便适配至如手机、平板以及车载镜头等尺寸受限的装置。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如前文所述的取像模组,所述取像模组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用以获取图像。
具体的,取像装置设置在壳体内并从壳体暴露以获取图像,壳体可以给取像装置提供防尘、防水防摔等保护,壳体上开设有与取像装置对应的孔,以使光线从孔中穿入或穿出壳体。
上述电子装置,在暗光条件下也能拍摄得到清晰的图像,从而可以及时地将驾驶员的状态信息、乘客以及车内状况准确地反馈至车载辅助系统,以便系统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
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使用到的“电子装置”还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和/或经由无线接口接收或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电子装置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ersonal communication system,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 system,GPS)接收器的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6)

1.一种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用于包括可见光波段和红外波段的光线成像,所述摄像透镜组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
具有屈折力的第四透镜;
具有屈折力的第五透镜,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摄像透镜组的物侧与所述第六透镜之间设置有光阑;
所述摄像透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
0<|ns3-ns1|×100<30;
其中,ns3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的s光折射率,ns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的s光折射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中,至少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或像侧面为非球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中的一个透镜的物侧面或像侧面设置有滤光膜;或者,
所述第六透镜和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之间设置有滤光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
-5<f1/f<0;
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
0<f4/f<4;
其中,f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
-3<f6/f<0;
其中,f6为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
0.1<ImgH*2/TTL<0.8;
其中,ImgH为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
0.5<∑CT/TTL<0.85;
其中,∑CT为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分别在光轴上的厚度的总和,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
Ed45/d45<20;
其中,Ed45为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口径处至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口径处在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距离;d45为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
|dn/dt|3<10.3×10-6/℃;
其中,|dn/dt|3为所述第三透镜在-40~100℃的温度范围内的折射率温度系数的大小。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中,至少一个透镜满足下列关系式:
|dn/dt|i×fi<0;
其中,i为所述摄像透镜组中的透镜序号,|dn/dt|i为所述摄像透镜组中第i透镜在-40~100℃的温度范围内的折射率温度系数的大小,fi为所述摄像透镜组中第i透镜的有效焦距。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
nd3>1.9,nd6>1.9;
vd3<30,vd6<30;
其中,nd3和vd3分别为所述第三透镜的d光折射率和d光阿贝数,nd6和vd6分别为所述第六透镜的d光折射率和d光阿贝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
f/EPD≤2.0;
其中,f为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EPD为所述摄像透镜组的入瞳直径。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
1<FOV/CRA<10;
其中,FOV为所述摄像透镜组的视场角,CRA为所述摄像透镜组的主光线入射角。
15.一种取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组;以及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设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像侧。
16.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取像模组,所述取像模组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CN201922086153.3U 2019-11-27 2019-11-27 摄像透镜组、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2111234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86153.3U CN211123450U (zh) 2019-11-27 2019-11-27 摄像透镜组、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86153.3U CN211123450U (zh) 2019-11-27 2019-11-27 摄像透镜组、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23450U true CN211123450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696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86153.3U Active CN211123450U (zh) 2019-11-27 2019-11-27 摄像透镜组、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2345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11740A1 (zh) * 2020-07-13 2022-01-20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US11927728B2 (en) 2020-08-24 2024-03-12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Camera lens group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11740A1 (zh) * 2020-07-13 2022-01-20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US11927728B2 (en) 2020-08-24 2024-03-12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Camera lens group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48032B1 (en) Imaging lens assembly
CN113552694B (zh)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338058A (zh) 光学镜头、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2835184A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汽车
CN113900235A (zh)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电子设备及载具
CN211123450U (zh) 摄像透镜组、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4114634B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和汽车
CN111308669A (zh) 光学成像镜头、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14151198U (zh) 光学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212540837U (zh)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11627920U (zh)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及终端设备
CN210775999U (zh)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0720856U (zh) 光学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2965205A (zh) 成像透镜组、摄像模组、电子设备以及汽车
CN111708150A (zh) 成像镜头、取像模组、电子装置及驾驶装置
CN113376797A (zh)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13866940B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985576B (zh)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电子设备及载具
CN113625430B (zh)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电子设备及载具
CN113960761B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汽车
CN210720855U (zh) 光学透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4637094A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859286A (zh) 摄像透镜组、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1781704A (zh) 摄像镜头、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596200A (zh) 光学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02

Address after: 330096 No.699 Tianxiang North Avenue, Nanchang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xi Oufei Opt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 Hongyuan Road, Xiq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Tianjin 300385

Patentee before: Tianjin Oufei photoelectric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