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套式多通道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套式多通道换热器,主要用于高温设备的冷却或者高温介质的余热回收。
背景技术
夹套式换热器应用广泛,在设备冷却、余热回收方面多有应用,尤其在荒煤气余热回收领域,夹套式换热器应用广泛,具有热效率高、制造简单等优点。
荒煤气余热回收现场应用技术主要包括导热油技术和水夹套汽化技术,导热油技术采用盘管式换热器,采用导热油作为换热介质,该技术可生产过热蒸汽,蒸汽品质较高,但其成本高,导热油更换还带来环境问题。水夹套气化技术国内应用较广,其制作相对简单,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在国内应用较广。
但是水夹套气化技术存在问题包括汽化压力低,换热器易损坏。水夹套气化技术多生产1.0MPa以下蒸汽,主要是由于夹套的结构限制,提高压力会造成换热器生产成本增加。换热器容易损坏和夹套内介质流动有关,从流动方面进行分析,夹套式换热器,特别是单进单出式夹套换热器,内部存在流动死区的问题较为明显。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换热器鼓包、泄露等情况发生。有学者通过采用螺旋扰流片方式使得换热介质能够在夹套内形成旋流而减少死区,但通常情况下,由于空间狭小,螺旋通道存在制造麻烦,不能实现密封等问题;螺旋若是太少,螺旋通道流速不高时,螺旋下部会积聚气泡,造成换热器局部超温,局部应力增大,造成换热器扭曲或者鼓包。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套式多通道换热器,改善夹套内换热介质流动情况,避免局部高温损坏,保证换热空间温度均匀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夹套式多通道换热器,所述的换热器至少包括:同轴设置的内壳和外壳,在内壳和外壳之间设置有保温层;在所述的保温层与内壳之间设置有换热套;
所述的换热套为一个中空环形水套,在所述的换热套一侧下部设置有与换热套连通的介质进管;在所述的换热套相对一侧上部设置有与换热套连通的介质出管;
在所述的换热套内同轴设置有一环形隔板;所述的隔板下端通过密封件与介质进管上方的换热套的内壁密封连接;
所述的隔板上端高于介质出管的上管壁;
所述的环形隔板的上端与所述的换热套内壁的上端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环形隔板的结构为:在所述的换热套近内壳一侧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固定块,相邻两个固定块之间设置有隔板。
进一步的,所述的换热套由换热套外壳与内壳6的内壁组成;换热套外壳与内壳的上下两端设置有封头。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隔板的顶部设置有均流件,均流件与换热漏水套之间形成狭缝。
进一步的,所述的内壳与高温接触侧涂覆高温防腐涂料。
进一步地,所述的保温层厚度不小于50mm。
进一步地,所述的外保护套由钢板卷焊而成,中间带有膨胀节。
本实用新型夹套式多通道换热器,通过隔板将原有的换热空间分隔成多通道流动空间和滞止空间,当换热介质为两相时,滞止空间内由换热介质中的液态相填充;当换热介质为单相时,滞止空间可以填充保温介质或封堵。与传统夹套式换热器相比,均化了夹套式换热器冷却介质内部流动,解决了流动死区所造成的夹套换热器局部超温问题,有利于提高了换热器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夹套式多通道换热器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夹套式多通道换热器横截面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夹套式多通道换热器密封圈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夹套式多通道换热器密封环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夹套式多通道换热器上部均流件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夹套式多通道换热器封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夹套式多通道换热器包括:介质进管1、外保护套2、保温层3、外壳4、汽水流动空间5、内壳6、介质出管8、热媒进口 7、热媒出口9组成;其中换热空间5由下部封头5.5、外壳4、内壳6和上部封头5.5构成一个密闭空间,介质通过介质进管1和介质出管8与换热空间联通,固定块5.1、隔板5.2、以及密封圈5.6、密封环5.7、上部均流件5.8将换热空间 5分割成多通道流动空间5.3和滞止空间5.4。
荒煤气通过热媒进口7进入内壳6所围成的荒煤气侧流动空间,沿换热器向上流动,并将热量传递给内壳6。
当采用饱和水、导热油或其他液体介质作为换热介质时,换热介质通过介质进管1进入换热空间5下部,在下部空间分布后,由于密封圈5.6和密封环 5.7的阻碍,换热介质沿着多通道流动空间5.3向上流动,在汽水流动空间5顶部,经过顶部封头5.5和顶部均流件5.8之间的狭缝进入滞止空间5.4,一部分在滞止空间5.4停留,一部分经过上部出口8流出换热器,完成热量交换。
当冷却装置、余热回收装置为非圆筒形时,即内壳为非圆筒形时,优先选用导热油作为换热介质。
实施例2
当采用蒸汽、氮气等气体作为换热介质时,换热介质通过介质出管8(此时作为介质进管)进入换热空间5上部,一部分停留在滞止空间5.4,一部分通过上部均流件5.8进入多通道流动空间5.3,沿通道向下流动,最后通过介质进管 1(此时作为介质出管)流出换热器,完成热量交换。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