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19953U - 一种多联机室内减震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联机室内减震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19953U
CN211119953U CN201921909199.4U CN201921909199U CN211119953U CN 211119953 U CN211119953 U CN 211119953U CN 201921909199 U CN201921909199 U CN 201921909199U CN 211119953 U CN211119953 U CN 2111199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lifter plate
fixed plate
spring
damp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0919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松
陈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Wending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Wending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Wending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Wending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0919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199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199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1995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联机室内减震结构,包括水平设置的升降板、竖直吊装于升降板转角处并与墙顶相连的吊架、以及设置于升降板正上方与多联机底部活动嵌设的固定板,还包括一端竖直固设于固定板底面、另一端滑动穿设升降板顶面并延伸至其底部的滑杆,多根滑杆的周侧一一对应套设有弹性件,升降板与固定板的中心处还设置有一根用于调节两者之间间距的调节构件。该减震结构通过旋拧手柄使调节环转动,从而缩短了升降板与固定板之间的间距,使长期使用后弹力下降的弹簧可持续为多联机减震,以延长弹簧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多联机室内减震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联机室内减震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中国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高层、大型公共建筑,且部分高层建筑中的节能要求较高,因此多联机制冷设备逐渐被人们采纳,多联机俗称为“一拖多”,指的是一台室外机通过配管连接多台室内机,而且各个房间均可独立调节,能满足不同房间不同空调负荷的需求。
它与风冷多联机的主要差别是室外机换热器使用循环水作为冷热源,从而没有强制空气对流的风扇电机模块,水冷多连接的外机噪音较小,可安装在室内进行热量运输和传递;安装室内机时,多会采用弹簧减震器减震吊装,在冬季或阴雨季节时,安装结构上易出现锈蚀现象,使其稳定性也相对较差。
专利公告号为CN206709358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多联机中央空调的风机盘管防潮防腐安装结构,包括安装于墙顶上的定位板,定位板各个拐角及中心分别设有伸入墙顶内的拐角膨胀螺杆、中部膨胀螺杆,其中拐角膨胀螺杆上依次设有螺纹管、连接件,连接件位于螺纹管内旋合安装于拐角膨胀螺杆上,每个连接件下端旋合安装有下螺杆。
由于上述方案中的墙顶与吊脚支架之间均是采用上、下螺杆螺纹连接的,相较于弹性减震吊架的衔接稳定性较弱,且弹力有限,多联机在使用时其内部振动从而导致的外部晃动会将螺纹管周侧的螺纹磨损殆尽,长时间使用后易发生滑牙等现象,使用寿命较低,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上述方案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稳定且不易松脱的多联机室内减震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多联机室内减震结构,包括水平设置的升降板、竖直吊装于所述升降板转角处并与墙顶相连的吊架、以及设置于所述升降板正上方与多联机底部活动嵌设的固定板。
还包括一端竖直固设于所述固定板底面、另一端滑动穿设所述升降板顶面并延伸至其底部的滑杆,多根所述滑杆的周侧一一对应套设有弹性件,所述升降板与所述固定板的中心处还设置有一根用于调节两者之间间距的调节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利用吊架将升降板水平设置在墙顶的下方,并将多联机放置在固定板的端面上,多联机启动后升降板会伴随机体的抖动而产生震动,通过设置多根滑杆,使滑杆与固定板固定的同时伴随晃动沿竖直方向滑移,并穿出升降板,在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下复位,多根滑杆与弹性件的支撑下可使多联机的支撑衔接稳定,若弹簧在长期使用后回弹力度降低,可通过调节调节构件缩短升降板与固定板之间的间距,从而使弹簧的使用寿命增长,相较于仅利用螺纹管与螺纹孔的转动的升降方式,更为耐用,并可确保多联机的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构件包括竖直螺纹穿设于所述固定板端面上的螺纹杆、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杆周侧的调节环、以及固设于所述调节环顶端并转动嵌设于所述固定板内的限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杆的端部抵接在固定板的底壁上,螺纹杆与调节环的设置可限定弹性件的最小收缩限度,降低弹簧的损伤。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升降板的下方,所述升降板的中心处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上凹设有一圈环形槽,所述限位件包括转动嵌设于所述环形槽内的转动环,所述转动环的内壁与所述调节环的周侧固定连接,所述调节环呈阶梯状且转动环的台阶面抵接至所述升降板的底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环在环形槽内转动可限定限位件始终抵接在固定板上,且转动环的正反转动可控制螺纹杆沿竖直方向上升或下降,调节方便,使固定板距离升降板之间的间距可调,从而有效的控制弹性件的伸张限度。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件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限位杆的周侧上,且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接在所述固定板的底壁上、另一端与所述升降板的顶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的设置主要对多联机起到振动复位的作用,避免多联机机体直接与升降板产生接触,减小噪音,避免对吊架起到拉扯,确保悬吊紧固。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杆的长度大于所述弹簧的伸缩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确保弹簧在收缩或伸张的时,弹簧不会自滑杆周侧脱离。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环的周侧沿其径向垂直固设有手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柄的设置可便于操作人员对转动环进行手动调节。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板的顶面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与多联机周侧抵接适配的L型定位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L型定位板的设置可使多联机稳固在固定板上不会滑脱,避免左右晃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旋拧手柄使调节环转动,从而缩短了升降板与固定板之间的间距,使长期使用后弹力下降的弹簧可持续为多联机减震,以延长弹簧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根滑杆,使滑杆与固定板固定的同时伴随晃动沿竖直方向滑移,并穿出升降板,并在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下复位,多根滑杆与弹性件的支撑下可使多联机的支撑衔接稳定,相较于仅利用螺纹管与螺纹孔的转动的升降方式,更为耐用,并可确保多联机的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2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除去升降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升降板;2、吊架;3、固定板;4、滑杆;5、弹簧;6、调节构件;61、螺纹杆;62、调节环;63、限位件;601、通孔;602、环形槽;603、转动环;7、手柄;8、L型定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多联机室内减震结构,包括在室内的墙顶顶面内竖直对应吊装四根对应设置且相互平行的吊架2,且吊架2优选为具有一定弹性的钢筋绳索,四根吊架2远离墙顶的一端水平固设有一块矩形升降板1,且吊架2分别位于升降板1的四角上,吊架2的正上方同轴设置有一块与多联机的底壁活动嵌设的矩形固定板3,固定板3的四角上均设置有一块呈L型定位板8,四块L型定位板8的内壁与多联机的周侧活动抵接,从而可使多联机在启动时其振动不会使其脱离固定板3,并避免左右晃动。
参照图2,升降板1与所述固定板3的中心处还设置有一根用于调节两者之间间距的调节构件6,调节构件6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板3底壁上的六根相对设置的圆柱形滑杆4,且滑杆4的另一端贯穿升降板1并延伸至升降板1的底部,操作人员利用吊架2将升降板1水平设置在墙顶的下方,并将多联机放置在固定板3的端面上,多联机启动后升降板1会伴随机体的抖动而产生震动,通过设置多根滑杆4,使滑杆4与固定板3固定的同时伴随晃动沿竖直方向滑移,使多联机的振动方向具有导向性,可避免左右来回摇摆。
六根滑杆4的周侧上均一一套设有弹性件,弹性件包括弹簧5,弹簧5位于升降板1和固定板3之间,对多联机起到振动复位的作用,避免多联机机体直接与升降板1产生接触,减小噪音,避免对吊架2起到拉扯,确保悬吊紧固;滑杆4的长度大于弹簧5的伸缩距离,确保弹簧5在收缩或伸张的时,弹簧5不会自滑杆4周侧脱离。
参照图2,升降板1的中心处竖直贯通开设有圆形通孔601,且通孔601的内壁上凹设有一圈环形槽602,环形槽602内设置有限位件63,且限位件63包括转动嵌设于环形槽602内的转动环603,且转动环603的厚度与环形槽602的深度相等,转动环603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一根呈阶梯状设置的调节环62,调节环62的台阶面与升降板1的底面抵接,调节环62的内壁上螺纹连接有一根螺纹杆61,且螺纹杆61的一端与固定板3的底壁活动抵接,而螺纹杆61的另一端延伸至固定板3的底部,螺纹杆61的端部抵接在固定板3的底壁上,螺纹杆61与调节环62的设置可限定弹性件的最小收缩限度,降低弹簧5的损伤;且调节环62的周侧沿其径向垂直固设有手柄7,手柄7的设置可便于操作人员对转动环603进行手动调节。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若弹簧5在长期使用后回弹力度降低,可通过转动手柄7使调节环62转动,从而调节螺纹杆61抵接在固定板3之间的距离,限定弹簧5的最小收缩限度,以实现减低弹簧5损伤,提高实用寿命的效果,相交于仅利用螺纹管与螺纹孔的转动的升降方式,更为耐用,并可确保多联机的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多联机室内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升降板(1)、竖直吊装于所述升降板(1)转角处并与墙顶相连的吊架(2)、以及设置于所述升降板(1)正上方与多联机底部活动嵌设的固定板(3);
还包括一端竖直固设于所述固定板(3)底面、另一端滑动穿设所述升降板(1)顶面并延伸至其底部的滑杆(4),多根所述滑杆(4)的周侧一一对应套设有弹性件,所述升降板(1)与所述固定板(3)的中心处还设置有一根用于调节两者之间间距的调节构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联机室内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构件(6)包括竖直螺纹穿设于所述固定板(3)端面上的螺纹杆(61)、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杆(61)周侧的调节环(62)、以及固设于所述调节环(62)顶端并转动嵌设于所述固定板(3)内的限位件(6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联机室内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63)位于所述升降板(1)的下方,所述升降板(1)的中心处开设有通孔(601),所述通孔(601)的内壁上凹设有一圈环形槽(602),所述限位件(63)包括转动嵌设于所述环形槽(602)内的转动环(603),所述转动环(603)的内壁与所述调节环(62)的周侧固定连接,所述调节环(62)呈阶梯状且转动环(603)的台阶面抵接至所述升降板(1)的底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联机室内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弹簧(5),所述弹簧(5)套设在所述滑杆(4)的周侧上,且所述弹簧(5)的一端抵接在所述固定板(3)的底壁上、另一端与所述升降板(1)的顶面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联机室内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4)的长度大于所述弹簧(5)的伸缩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联机室内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环(62)的周侧沿其径向垂直固设有手柄(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联机室内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3)的顶面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与多联机周侧抵接适配的L型定位板(8)。
CN201921909199.4U 2019-11-06 2019-11-06 一种多联机室内减震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1199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09199.4U CN211119953U (zh) 2019-11-06 2019-11-06 一种多联机室内减震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09199.4U CN211119953U (zh) 2019-11-06 2019-11-06 一种多联机室内减震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19953U true CN211119953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691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09199.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119953U (zh) 2019-11-06 2019-11-06 一种多联机室内减震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199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81063B (zh) 一种具有可调角度安装支架的通风设备
CN211119953U (zh) 一种多联机室内减震结构
CN210861453U (zh) 一种绝热风管与梁的拉结结构
CN211060374U (zh) 一种空调机组底座可调平衡装置
CN214666846U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民用建筑设计用测量仪
CN213015326U (zh) 一种使用安全的建筑施工用吊篮
CN211172858U (zh) 一种安装角度快速调节的软硬包安装结构
CN210739798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抗震支吊架
CN208080002U (zh) 一种伸缩式吊蔓装置
CN214501706U (zh) 一种机组吊顶式安装结构
CN209340412U (zh) 一种风机抗震安装支吊架
CN206904788U (zh) 一种具有清理功能的升降式蓝牙音乐吊灯
CN220355718U (zh) 一种中央空调风机盘管安装支架
CN201884898U (zh) 一种微型吊扇用的支架
CN218582461U (zh) 一种风管的防火抗腐蚀抗震式组合支吊架
CN210861588U (zh) 一种新风机组吊装式安装结构
CN207179854U (zh) 一种易拆卸式新型室外空调安装装置
CN212777074U (zh) 一种可调节吊灯头的吊灯
CN218378890U (zh) 一种悬挂式安装的通信柜
CN215110977U (zh) 一种管道安装用抗震吊支架
CN219756605U (zh) 一种风管吊挂结构
CN210320480U (zh) 一种新风机吊装结构
CN109723955A (zh) 一种用于智能家居式电视机的可调节高度的悬挂装置
CN208651251U (zh) 一种工业风扇用减震底座
CN216814385U (zh) 一种中央空调冷媒配管嵌入内藏式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28

Termination date: 202111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