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19511U - 一种用于节能灶的二次暖风助燃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节能灶的二次暖风助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19511U
CN211119511U CN201922105228.8U CN201922105228U CN211119511U CN 211119511 U CN211119511 U CN 211119511U CN 201922105228 U CN201922105228 U CN 201922105228U CN 211119511 U CN211119511 U CN 2111195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ste gas
air
cylinder
inlet pipe
outle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0522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金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Clare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Clare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Clare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Clare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0522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195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195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1951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lid-Fuel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节能灶的二次暖风助燃装置,属于节能灶技术领域。其中,该装置包括:废气收集组件、暖风组件以及管道组件;所述废气收集组件包括收集炉圈;暖风组件包括筒体以及设于筒体内的加热组件;所述管道组件包括废气进管、废气出管、空气进管以及空气出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节能灶的二次暖风助燃装置能够降低节能灶在使用过程中的热量损耗,促进燃气充分燃烧,提高节能灶的热效率,并降低燃气资源的浪费。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节能灶的二次暖风助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节能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节能灶的二次暖风助燃装置。
背景技术
灶具是一种用于菜肴加工的厨具被广泛运用于一般家庭和餐饮行业,灶具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燃料,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市面上出现很多节能灶,相对于普通灶具,节能灶能够提高燃料燃烧的热量的利用率并节约燃料,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以燃气灶为例,要想节能就要尽可能多的将燃气转化成为热能,并且在火焰燃烧时使热量集中减少挥发,而普通灶具其实有将近一半的燃气被白白浪费掉,燃气被浪费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燃烧不充分,也称“化学热损失”,燃气未能充分燃烧导致浪费;第二,“物理热损失”,燃气燃烧产生火焰并通过对流传热给锅底,火焰与锅底接触面有限,同时火焰与锅底的接触时间较短,大量的火焰以及热量未能充分利用。节能灶具就是通过减少以上两种热损失达到节能效果。
目前,市面上许多节能灶产品宣传热效率达到百分之六十以上,该宣传的数值通常为实验室数据,实际使用过程中很难达到,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节能灶的热效率,促进燃气充分燃烧,降低资源浪费成为亟需改善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节能灶的二次暖风助燃装置,以优化现有节能灶的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节能灶的二次暖风助燃装置,包括:
废气收集组件,包括收集炉圈,所述收集炉圈内开有环形的废气收集槽,所述废气收集槽的底部内壁向收集炉圈的底部开有若干废气孔;
暖风组件,包括筒体以及设于筒体内的加热组件,所述筒体的轴线水平,所述筒体通过支撑圈固定于侧板上,所述加热组件与筒体两侧端部转动连接;
管道组件,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废气进管和废气出管以及上下对称设置空气进管和与空气出管,所述废气进管的一端与废气收集槽连通,废气进管的另一端与筒体的上周面连接;废气出管的一端与筒体的下周面连接;所述空气进管的一端与筒体的下周面连接;空气出管的一端与筒体的上周面连接,空气出管的另一端与节能灶的灶膛连通;所述筒体具有一竖直中心面,所述筒体的轴线位于该竖直中心面内,所述废气进管和废气出管位于该竖直中心面的一侧,所述空气进管和空气出管位于该竖直中心面的另一侧。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转轴以及多个与转轴的周面活动连接的扇板,所述转轴的两端部转动连接于筒体的两侧端部,所述扇板远离转轴的侧边与筒体内壁面抵触,废气进管将高温废气引入筒体内加热扇板,同时废气集聚造成筒体内加热扇板一侧的气压大于冷却扇板一侧的气压,使扇板带动转轴一起转动,废气从废气出管排出,空气从空气进管进入筒体内,加热的扇板对空气进行加热,加热的空气从空气出管引入灶膛内,对灶膛内的燃气进行二次助燃,使燃气充分燃烧,同时废气的热量得以收集重新利用,并且二次助燃的空气温度提高,降低对流造成的热量损失,既提高节能灶热效率,同时提高燃气的利用率,降低资源损耗。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转轴的周面上开有数量与扇板数量相等的凹槽,所述扇板插于凹槽内,所述凹槽内还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凹槽的槽底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扇板的插入凹槽的侧边抵接,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弹性件的长度小于其原长度,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并将反弹力作用于扇板,使扇板与筒体内壁抵触,提高扇板和筒体内壁面之间的气密性。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扇板的板面上设有若干蓄热棒,通过蓄热棒提高蓄热量,降低散发至空气中的废气携带的热量,提高引入空气的加热温度,进一步降低空气与燃气温度差造成的对流热量损耗。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废气进管上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的从废气收集槽向筒体方向流通,所述空气出管上设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从筒体向灶膛方向流通,通过设置第一单向阀能够避免废气回流,设置第二单向阀能够避免灶膛中的燃气泄漏。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空气进管远离筒体的端部还连接有引风机,通过引风机将空气从空气进气管引入筒体内,从而提高进入灶膛的空气量,促进燃气充分燃烧,降低燃气资源浪费。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废气进管与空气出管的外壁上还包覆有保温套,通过设置保温套降低高温废气以及加热后的空气在传输过程中的热量损耗。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节能灶的二次暖风助燃装置通过利用收集炉圈对燃气燃烧产生的高温废气进行收集并通过废气进管引入筒体对筒体对加热组件进行加热,同时由于引入高温废气,筒体内部气压失衡使加热组件转动,进而引入温度较低的空气,加热组件对空气进行热传动使空气温度升高,加热后的空气通过空气出管引入灶膛内对燃气燃烧进行二次助燃,提高燃气燃烧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节能灶的二次暖风助燃装置能够降低节能灶在使用过程中的热量损耗,促进燃气充分燃烧,提高节能灶的热效率,并降低燃气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收集炉圈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暖风组件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扇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6中的各标注为:废气收集组件10、收集炉圈11、收集槽111、废气孔112、暖风组件20、筒体21、加热组件22、转轴221、凹槽2211、扇板222、弹性件223、蓄热棒224、支撑圈23、侧板24、管道组件30、废气进管31、废气出管32、空气进管33、空气出管34、第一单向阀35、第二单向阀36、引风机37、灶膛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节能灶能够提高燃料燃烧的热效率,降低燃料资源浪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普通灶具的资源利用率较低,以燃气灶为例,有将近一半的燃气被白白浪费,燃气浪费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燃烧不充分,也称“化学热损失”;第二,燃烧后火焰及热量利用不足,也称“物理热损失”,而节能灶就是通过减少以上两种热损失来达到节能效果。为了降低“化学热损失”,现有的节能灶主要采用先将燃气与空气进行初步混合,然后通过燃烧器点燃对锅体进行加热,燃气燃烧过程中进一步与空气接触,空气中的氧气对燃气进行二次助燃,从而使燃气充分燃烧来降低“化学热损失”;同时,为了降低“物理热损失”,现有的节能灶主要通过调整火盖的结构来使燃气燃烧的火焰集中对锅底加热,降低火焰扩散逃逸,从而降低“物理热损失”。
发明人通过对以上两种节能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利用空气对燃气进行二次助燃时,温度较低的空气与温度较高的燃气对流会造成热量损失;同时,燃气燃烧产生的废气扩散至空气中也会导致热量的损失。因此,通过将燃气燃烧的废气进行收集对进度二次助燃的空气进行预热,既能降低二次助燃时空气对流造成的热量损失,同时还能将废气中的热量回收利用,从而进一步提升节能灶的热效率,提高燃料利用率,降低资源浪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节能灶的二次暖风助燃装置,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废气收集组件10、暖风组件20以及管道组件30。
具体的,结合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的废气收集组件10包括收集炉圈11,该收集炉圈11采用铸铁材料制成,收集炉圈11内开有环形的收集槽111,收集槽111的底部内壁与收集炉圈11的底部之间开有若干废气孔112。在节能灶使用过程中,收集炉圈11置于节能灶的灶膛40上,被加热的锅体置于该收集炉圈11上,锅体底部弧面与收集炉圈11贴合,灶膛40内的火焰难以冒出,从而降低火焰外漏造成的热量损耗,灶膛40内的燃气燃烧产生的废气通过废气孔112进入收集槽111内。
结合图1、图2和图4,本实施例中的暖风组件20包括筒体21以及设于筒体21内的加热组件22,筒体21的轴线水平,筒体21通过支撑圈23固定于侧板24上,支撑圈23套于筒体21外壁上,支撑圈23和筒体21外壁之间固定连接,筒体21的两侧端部封闭。本实施例中的加热组件22包括转轴221以及多个与转轴221的周面活动连接的扇板222,转轴221的两端部转动连接于筒体21的两侧端部,转轴221的轴线与筒体21的轴线重合,扇板222远离转轴221的侧边与筒体21内壁面抵触。具体的,结合图5,转轴221的周面上开有数量与扇板222数量相等的凹槽2211,凹槽2211的长度方向与转轴221的轴线方向平行,扇板222插于凹槽2211内,同时,每个凹槽2211内还设有多个弹性件223,该弹性件223的一端与凹槽2211的槽底固定连接,弹性件223的另一端和扇板222插入凹槽2211的侧边抵接。弹性件223处于压缩状态,即弹性件223的长度小于其原来的长度;由于弹性件223处于压缩状态,其具有反向的反弹力,并将该反弹力作用于扇板222插入凹槽2211的侧边上,使扇板222向筒体21内壁面保持压力,从而提高扇板222和筒体21内壁面之间的气密性,确保当筒体21内气压不平衡时,扇板222能够带动转轴221转动。在扇板222转动过程中,扇板222与筒体21之间不断摩擦,造成扇板222和筒体21内壁的磨损,为了降低该磨损,可以将扇板222抵触筒体21的侧边设计成半圆柱面,使该侧边与筒体21内壁面相切,避免该侧边以棱角边与筒体21内壁接触,从而降低磨损。
结合图2和图4,本实施例中的管道组件30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废气进管31和废气出管32以及上下相对设置空气进管33和与空气出管34。其中,废气进管31的一端与废气收集槽111连通,废气进管31的另一端与筒体21的上周面焊接固定,废气进管31与筒体21内部连通;废气出管32的一端与筒体21的下周面焊接,废气出管32与筒体21内部连通;空气进管33的一端与筒体21的下周面焊接,空气进管33与筒体21内部连通;空气出管34的一端与筒体21的上周面焊接并与筒体21内部连通,空气出管34的另一端与节能灶的灶膛40连通;筒体21具有一竖直中心面,所述筒体21的轴线位于该竖直中心面内,以该竖直中心面为参考面,空气进管33和空气出管34位于该参考面的一侧,标记为A侧,废气进管31和废气出管32位于该参考面的另一侧,标记为B侧。
在使用节能灶的过程中,与空气进行初步混合的燃气通过燃气管进入灶膛40内并于燃烧部处被点燃燃烧对锅体进行加热,燃气燃烧产生高温废气,废气温度较高向灶膛40顶部集聚并通过收集炉圈11的废气孔112进入收集槽111内,废气进管31将收集槽111内的高温废气引入筒体21内加热扇板222,同时废气集聚造成筒体21内一侧(B侧)的气压大于筒体21内另一侧(A侧)的气压,从而使扇板222带动转轴221一起转动;对扇板222进行加热后的废气从废气出管32排出,大气中的空气从空气进管33进入筒体21内,加热的扇板222对进入筒体21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加热的空气从空气出管34被引入灶膛40内,对灶膛40内的燃气进行二次助燃,使燃气充分燃烧。同时,在此过程中燃气燃烧产生的高温废气的热量得以收集重新利用,并且二次助燃的空气温度提高,降低对流造成的热量损失。因此,用于节能灶的二次暖风助燃装置能够降低节能灶在使用过程中的热量损耗,促进燃气充分燃烧,提高节能灶的热效率,并降低燃气资源的浪费。
为了使加热组件22吸收更多的高温废气的热量来加热空气,结合图6,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扇板222的板面上设有若干蓄热棒224,蓄热棒224垂直连接固定于扇板222两侧的板面上,该蓄热棒224采用铸钢材质制成,通过焊接固定于扇板222上,高温废气进入筒体21将热量传导至扇板222和蓄热棒224上,扇板222和蓄热板转动后与温度较低的空气接触,并将热量传导至空气中加热空气。蓄热棒224的设置增加了与高位废气的接触面积,便于快速吸收更多的热量来加热空气,同时还增加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空气能够快速受热。因此,通过设置蓄热棒224能够降低散发至空气中的废气携带的热量,提高引入空气的加热温度,进一步降低空气与燃气温度差造成的对流热量损耗。当然,在实际运用中可以使用其他金属材质的蓄热棒224,或者使用导热效果更好的陶瓷蓄热棒224,但是采用陶瓷蓄热棒224时,其对陶瓷蓄热棒224与扇板222之间的连接工艺要求较高,会导致节能灶的成本升高。
为了防止废气回流至灶膛40内,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废气进管31上设有第一单向阀35,该第一单向阀35的从废气收集槽111向筒体21方向流通,废气的只能从废气收集槽111向筒体21方向流动,使筒体21的B侧的废气集聚,气压升高。同时,空气出管34上设有第二单向阀36,该述第二单向阀36从筒体21向灶膛40方向流通,通过设置第二单向阀36能够避免灶膛40中的燃气泄漏,并且通过加热组件22加热后的空气能够通过空气出管34被引入灶膛40内用于燃气燃烧的二次助燃。
为了促进燃气的充分燃烧,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空气进管33远离筒体21的端部还连接有引风机37,引风机37将空气从空气进气管引入筒体21内,提高进入灶膛40的空气量,使燃气获得充分的空气来助燃,从而促进燃气充分燃烧,降低燃气资源浪费。
高温空气通过废气进管31向筒体21内传输过程中以及被加热的空气从空气出管34向灶膛40内传输时,热量会通过管壁向外辐射造成损耗。为了降低此损耗,本实施例中在废气进管31以及空气出管34的外壁上包覆保温套(未标记),通过设置保温套降低高温废气以及加热后的空气在传输过程中的热量损耗。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用于节能灶的二次暖风助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废气收集组件,包括收集炉圈,所述收集炉圈内开有环形的废气收集槽,所述废气收集槽的底部内壁向收集炉圈的底部开有若干废气孔;
暖风组件,包括筒体以及设于筒体内的加热组件,所述筒体的轴线水平,所述筒体通过支撑圈固定于侧板上,所述加热组件与筒体两侧端部转动连接;
管道组件,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废气进管和废气出管以及上下相对设置空气进管和与空气出管,所述废气进管的一端与废气收集槽连通,废气进管的另一端与筒体的上周面连接;废气出管的一端与筒体的下周面连接;所述空气进管的一端与筒体的下周面连接;空气出管的一端与筒体的上周面连接,空气出管的另一端与节能灶的灶膛连通;所述筒体具有一竖直中心面,所述筒体的轴线位于该竖直中心面内,所述废气进管和废气出管位于该竖直中心面的一侧,所述空气进管和空气出管位于该竖直中心面的另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暖风助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转轴以及多个与转轴的周面活动连接的扇板,所述转轴的两端部转动连接于筒体的两侧端部,所述扇板远离转轴的侧边与筒体内壁面抵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暖风助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周面上开有数量与扇板数量相等的凹槽,所述扇板插于凹槽内,所述凹槽内还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凹槽的槽底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扇板的插入凹槽的侧边抵接,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弹性件的长度小于其原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二次暖风助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板的板面上设有若干蓄热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暖风助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进管上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的从废气收集槽向筒体方向流通,所述空气出管上设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从筒体向灶膛方向流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暖风助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进管远离筒体的端部还连接有引风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暖风助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进管与空气出管的外壁上还包覆有保温套。
CN201922105228.8U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用于节能灶的二次暖风助燃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1195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05228.8U CN211119511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用于节能灶的二次暖风助燃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05228.8U CN211119511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用于节能灶的二次暖风助燃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19511U true CN211119511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690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05228.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119511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用于节能灶的二次暖风助燃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195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59130A (zh) 余热回收高效燃气灶
CN105841502A (zh) 利用余热产生蒸汽的炉灶
CN101196344A (zh) 一种高风温热风炉
CN211119511U (zh) 一种用于节能灶的二次暖风助燃装置
CN205655328U (zh) 节能炉
CN115682434A (zh) 一种基于脉动燃烧技术的燃气热水器
CN108870392A (zh) 内聚式大气红外燃烧器
CN108167870B (zh) 一种内炉体异型换热式煤炉具
CN208703920U (zh) 低排放高效燃烧器
CN208703916U (zh) 内聚式大气红外燃烧器
CN209131152U (zh) 燃烧器组件及热水器
CN110939949A (zh) 一种采用二次暖风进行助燃的节能灶及其节能方法
CN207622009U (zh) 三维传导换热式燃烧器
CN205897548U (zh) 一种可进行电加热的导热油锅炉
CN205481195U (zh) 一种能使火焰均分导流加热锅具的节能炉体
CN211036022U (zh) 辐射锥烟气余热回收利用高效热处理炉
CN110887234B (zh) 燃烧器组件及热水器
CN212409051U (zh) 一种壁挂炉专用低氮排放燃烧排烟结构
CN217541526U (zh) 一种带有回燃室的热风炉结构
CN218328127U (zh) Tgjn组合系统
CN209909976U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燃气灶炉头
CN203693289U (zh) 多孔蒸炉节能装置
CN210772774U (zh) 一种洁净采暖热风炉
CN219036731U (zh) 一种商用炉灶热能回收装置
CN202675377U (zh) 一种节能燃气灶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28

Termination date: 202111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