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97126U - 一种高层建筑逃生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层建筑逃生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97126U
CN211097126U CN201921516401.7U CN201921516401U CN211097126U CN 211097126 U CN211097126 U CN 211097126U CN 201921516401 U CN201921516401 U CN 201921516401U CN 211097126 U CN211097126 U CN 2110971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scape
pipeline
flip
rise building
fle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1640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nghuangda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nghuangda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nghuangda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nghuangda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1640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971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971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971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安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高层建筑逃生系统,包括开设有通孔的逃生通道,与通孔开口端连接逃生管道,与逃生管道相适配的逃生桶,设置在逃生管道内壁的滑轨,设置在逃生桶外壁与滑轨滑动配合的滑动部,及设置在滑轨与滑动部之间用于减缓逃生桶下滑速度的缓冲装置。利用本实用新型,当发生火灾时,人们能够从建筑物的窗口或其他与外界相通的位置进入逃生通道内,同时取一个逃生桶将滑动部滑动装配在逃生管道内壁的滑轨上,待安装好逃生桶后,人或物品进入逃生桶内顺着滑轨向下滑动至地面。同时利用缓冲装置防止逃生桶在逃生管道中下降速度过快,导致出现逃生桶滑动不稳定的情况发生,提高高层建筑逃生系统的安全系数。

Description

一种高层建筑逃生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层建筑逃生系统。
背景技术
层出不穷的火灾事故,尤其是高层建筑当发生火灾时,往往由于救援难度大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受困于火灾的人们除了被动等待救援外,现有的自救逃生方式主要通过绳索类逃生系统避开火场从室外逃生,但是操作难度高,对未经过专业训练的人们来说风险极大,通过湿毛巾捂住口鼻穿过火场逃生更是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实用人群广、安全系数高、且操作简单便于在火灾中提高救援效率的逃生系统成为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层建筑逃生系统,旨在提供一种实用人群广、安全系数高、且操作简单便于在火灾中提高救援效率的逃生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层建筑逃生系统,包括:安装于建筑物外部的逃生通道,所述逃生通道朝向地面的一侧开设有通孔;与所述通孔开口端连接、朝地面方向延伸的逃生管道;与所述逃生管道相适配的逃生桶;设置在所述逃生管道内壁的滑轨;设置在所述逃生桶外壁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的滑动部;及设置在所述滑轨与所述滑动部之间、用于减少所述逃生桶下滑速度的缓冲装置。
优选地,所述滑轨为拉链,所述拉链设置至少两组并周向间隔分布在所述逃生管道内壁上,每组所述拉链包括相对设置的链条,所述滑动部为安装在所述逃生桶外壁上、与所述链条卡嵌配合的链头。
优选地,所述链条还包括贴设在所述逃生管道内壁、具有弹性的布条,及安装在所述布条一侧、沿所述布条长度方向排布的多个链牙。
优选地,所述逃生管道包括:由硬性材料制得、一端与所述通孔开口端连接的第一管道,及由柔性材料制得、一端与所述第一管道远离通孔一端连接的第二管道。
优选地,所述通孔远离地面一侧的开口端可翻转式装配有第一翻盖,所述第一翻盖与所述通孔的开口端适配。
优选地,所述高层建筑逃生系统还包括:安装在所述逃生通道靠近地面的一侧、罩设在所述第一管道外部的套筒;可翻转式装配在所述套筒靠近地面一侧的第二翻盖;及设置在所述第二翻盖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翻盖盖合所述第一管道开口端的控制组件,当所述第二管道经折叠后能够收纳入所述第一管道内,并在所述控制组件的作用下承载于所述第二翻盖上。
优选地,所述控制组件为一端与所述第一翻盖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翻盖铰接的联动杆,通过所述联动杆实现所述第一翻盖与第二翻盖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其中,所述第一翻盖的重量大于所述第二翻盖的重量。
优选地,所述缓冲装置为设置在所述链头一端与所述链条表面抵接的刹车片。
优选地,所述布条上靠近地面一侧的链牙厚度大于远离地面一侧的链牙厚度。
优选地,所述逃生桶上设置有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开设在所述逃生桶外壁的销孔;开设在所述第一管道开口端处的槽口;及伸缩式装配于所述销孔内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包括按压端与伸缩,所述按压端与伸缩端之间弹性连接,通过按压所述按压端可驱使所述伸缩端弹出或收入所述销孔,以实现所述伸缩端架设于所述槽口上或脱离所述槽口的限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高层建筑逃生系统包括开设有通孔的逃生通道,与通孔开口端连接逃生管道,与逃生管道相适配的逃生桶,设置在逃生管道内壁的滑轨,设置在逃生桶外壁与滑轨滑动配合的滑动部,及设置在滑轨与滑动部之间、用于减缓逃生桶下滑速度的缓冲装置。当发生火灾或者其他突发情况时,人们能够从建筑物的窗口或其他与外界相通的位置进入逃生通道内,同时取一个逃生桶将滑动部滑动装配在逃生管道内壁的滑轨上,待安装好逃生桶后,人或物品进入逃生桶内顺着滑轨向下滑动至地面。同时利用缓冲装置能够防止逃生桶在逃生管道中下降速度过快,导致出现逃生桶滑动不稳定的情况发生,提高高层建筑逃生系统的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层建筑逃生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层建筑逃生系统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层建筑逃生系统中刹车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层建筑逃生系统中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1、逃生通道;2、通孔;3.逃生管道;31、第一管道;32、第二管道;4、逃生桶;5、拉链;6、链头;7、第一翻盖;8、套筒;9、第二翻盖;10、联动杆;11、刹车片;12、销孔;13、槽口;14、弹性件;141、按压部;142、伸缩部;15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层建筑逃生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安装于建筑物外部的逃生通道1,所述逃生通道1朝向地面的一侧开设有通孔2;与所述通孔2开口端连接、朝地面方向延伸的逃生管道3;与所述逃生管道3相适配的逃生桶4;设置在所述逃生管道3内壁的滑轨;设置在所述逃生桶4外壁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的滑动部;及设置在所述滑轨与所述滑动部之间、用于减少所述逃生桶4下滑速度的缓冲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高层建筑逃生系统包括逃生通道1、逃生管道3、逃生桶4、滑轨、滑动部及缓冲装置。具体地,逃生通道1可安装在建筑物外部的墙体上,其入口端可以对准建筑物的窗口或者在建筑物上能够与外界相通的其他位置,在逃生通道1朝向地面的一侧上开设有通孔2,通孔2与逃生通道1的入口端预留有一定的距离,例如2m。在通孔2的开口端处连接有朝地面方向延伸的逃生管道3,逃生管道3内壁设置有滑轨。除此之外,该高层建筑逃生系统还包括与逃生管道3配套使用、能够容纳人或物品的逃生桶4,在逃生桶4外壁设置有与滑轨滑动配合的滑动部。逃生桶4可以设置多个并放置建筑物内靠近逃生通道1的位置,或悬挂在逃生通道1内。当发生火灾或者其他突发情况时,人们能够从建筑物的窗口或其他与外界相通的位置进入逃生通道1内,同时取一个逃生桶4将滑动部滑动装配在逃生管道3内壁的滑轨上,待安装好逃生桶4后,人或物品进入逃生桶4内顺着滑轨向下滑动至地面。同时为了防止逃生桶4在逃生管道3中下降速度过快导致出现逃生桶4滑动不稳定的情况发生,因此,该高层建筑逃生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滑轨与滑动部之间用于减缓逃生桶4下滑速度的缓冲装置,提高高层建筑逃生系统的安全系数。
为了进一步地提高高层建筑逃生系统的安全系数,还可以将逃生通道1及逃生管道3采用防火材料制得,例如防火防高温铁氟龙材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滑轨为拉链5,所述拉链5设置至少两组并周向间隔分布在所述逃生管道3内壁上,每组所述拉链5包括相对设置的链条,所述滑动部为安装在所述逃生桶4外壁上、与所述链条卡嵌配合的链头6。
在本实施例中,滑轨采用拉链5,所述拉链5设置至少两组并周向间隔分布在所述逃生管道3内壁上,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逃生桶4下滑的稳定性,因此拉链5设置有四组。每组拉链5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条链条,滑动部为安装在逃生桶4外壁上与链条卡嵌配合的链头6。通过采用拉链5与链头6配合使用对逃生桶4下降过程起到导向作用,提高逃生桶4下降过程中的稳定性。
拉链5与链头6采用铸铁制得,优选为FC铸铁。根据铸铁其中石墨含量的形态可大致分为FC铸铁/CV铸铁/FCD铸铁。FC铸铁有着易加工,耐磨,容易大量生产等优点,能够增加拉链5与链头6之间的摩擦力,减小逃生桶4下降的速度,提高逃生桶4下降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链条还包括贴设在所述逃生管道3内壁、具有弹性的布条,及安装在所述布条一侧、沿所述布条长度方向排布的多个链牙。
在本实施例中,链条还包括贴设在逃生管道3内壁具有弹性的布条(图中未示出),及安装在布条一侧沿布条长度方向排布的多个链牙。链头6在拉链5上滑动的过程中会使相对设置的两条链条上的链牙合拢,同时具有弹性的布条在受到链牙拉扯的过程中产生的张力会作用在逃生桶4上,从而提高逃生桶4下降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逃生管道3包括:由硬性材料制得、一端与所述通孔2开口端连接的第一管道31,及由柔性材料制得、一端与所述第一管道31远离通孔2一端连接的第二管道32。
在本实施例中,逃生管道3包括由硬性材料(例如金属)制得的第一管道31,其一端与通孔2开口端连接,及由柔性材料(例如柔性塑料,在本实施例中采用防火消防水带材质软管)制得的第二管道32,其一端与第一管道31远离通孔2一端连接。通过采用硬性材料制得的第一管道31与通孔2开口端连接,能够提高逃生桶4外部的链头6与逃生管道3内部的拉链5之间装配的便捷性,从而节省逃生桶4的安装时间。采用柔性材料制得的第二管道32由于本身具有柔性,能够对逃生桶4下降过程中起到缓冲作用,其中,第二管道32的长度长于第一管道31的长度,具体长度可根据建筑物的高度而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通孔2远离地面一侧的开口端可翻转式装配有第一翻盖7,所述第一翻盖7与所述通孔2的开口端适配。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人们误入逃生通道1从通孔2掉落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在通孔2远离地面一侧的开口端可翻转式装配有第一翻盖7,且第一翻盖7与通孔2的开口端适配。高层建筑逃生系统在不需要使用的情况下,通过第一翻盖7关闭通孔2实现通孔2在平时处于封闭状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高层建筑逃生系统还包括:安装在所述逃生通道1靠近地面的一侧、罩设在所述第一管道31外部的套筒8;可翻转式装配在所述套筒8靠近地面一侧的第二翻盖9;及设置在所述第二翻盖9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翻盖9盖合所述第一管道31开口端的控制组件,当所述第二管道32经折叠后能够收纳入所述第一管道31内,并在所述控制组件的作用下承载于所述第二翻盖9上。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逃生管道3包括硬性材料制得的第一管道31及柔性材料制得的第二管道32,且第二管道32的长度通常随着楼层的高度而定,远长于第一管道31的长度,柔性材料制得的第二管道32如果长时间暴露于外界环境中,容易受到雨水侵袭或阳光照射导致损坏,因此为了第二管道32在不使用的情况下能够得到保护,该高层建筑逃生系统还包括套筒8、第二翻盖9及控制组件。具体地,套筒8安装在逃生通道1靠近地面的一侧,并罩设在第一管道31的外部。第二翻盖9可翻转式装配在套筒8靠近地面的一侧。控制组件设置在第二翻盖9上用于控制第二翻盖9与第一管道31开口端盖合。第二管道32在不使用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折叠后能够收纳入第一管道31内,并在利用控制组件控制第二翻盖9与第一管道31开口端盖合,使经折叠后的第二管道32能够承载于第二翻盖9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控制组件为一端与所述第一翻盖7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翻盖9铰接的联动杆10,通过所述联动杆10实现所述第一翻盖7与第二翻盖9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其中,所述第一翻盖7的重量大于所述第二翻盖9的重量。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组件为一端与第一翻盖7铰接,另一端与第二翻盖9铰接的联动杆10。利用铰接在第一翻盖7与第二翻盖9之间的联动杆,当需要将第二管道32从第一管道31中取出使用时,只需要打开第一翻盖7,使第二翻盖9在联动杆10的作用下实现往与第一翻盖7打开的相反方向翻转,从而使第二管道32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舒展复原。
其中,第一翻盖7的重量大于第二翻盖9的重量,能够实现第二翻盖9在第一翻盖7的重力作用下,不需要借助固定装置便能自动关闭第一管道31的开口端。
联动杆10实现第一翻盖7与第二翻盖9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其中,第一翻盖7的重量大于第二翻盖9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缓冲装置为设置在所述链头6一端与所述链条表面抵接的刹车片11。
在本实施例中,缓冲装置为设置在链头6一端与链条表面抵接的刹车片11,利用刹车片11能够增加链头6与链条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对链头6在链条表面滑动过程中起到缓冲减速的作用,从而提高逃生桶4在下降过程中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较佳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布条上靠近地面一侧的链牙厚度大于远离地面一侧的链牙厚度。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逃生桶4下降过程中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因此在布条上靠近地面一侧的链牙厚度大于远离地面一侧的链牙厚度,具体地,链牙的厚度可分阶段增加,例如布条每隔10m便增加5mm,通过增加链牙的厚度,增加链头6与链条表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进一步对链头6在链条表面滑动过程中起到缓冲减速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逃生桶4上设置有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开设在所述逃生桶4外壁的销孔12;开设在所述第一管道31开口端处的槽口13;及伸缩式装配于所述销孔12内的弹性件14,所述弹性件14包括按压端141与伸缩142,所述按压端141与伸缩端142之间弹性连接,通过按压所述按压端141可驱使所述伸缩端142弹出或收入所述销孔12,以实现所述伸缩端142架设于所述槽口13上或脱离所述槽口13的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对逃生桶4起到限位作用,防止逃生桶4放入逃生管道3内直接坠落,因此在逃生桶4上设置有锁定机构,锁定机构包括销孔12、槽口13、弹性件14。具体地,销孔12开设在逃生桶4的外壁上。弹性件14伸缩式装配于销孔12内,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4采用可按压式弹簧开关,弹性件14包括按压端141与伸缩142,按压端141与伸缩端142之间弹性连接,通过按压按压端141可驱使伸缩端142弹出或收入销孔12,以实现伸缩端142能够架设于槽口13上对逃生桶进行限位,或脱离槽口13的限位使逃生桶能够顺着第一管道内壁下降。在逃生桶4的底部还可以设置万向轮15,前一个逃生桶4落地后可以在万向轮15的作用下及时离开原地,便于下一个逃生桶4落地,避免与上一个逃生桶4相互碰撞。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实用新型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实用新型,某些步骤可能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实用新型所必须的。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他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之间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信或者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的特征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增删或作其他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本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其他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也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高层建筑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于建筑物外部的逃生通道(1),所述逃生通道(1)朝向地面的一侧开设有通孔(2);
与所述通孔(2)开口端连接、朝地面方向延伸的逃生管道(3);
与所述逃生管道(3)相适配的逃生桶(4);
设置在所述逃生管道(3)内壁的滑轨;
设置在所述逃生桶(4)外壁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的滑动部;及
设置在所述滑轨与所述滑动部之间、用于减少所述逃生桶(4)下滑速度的缓冲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为拉链(5),所述拉链(5)设置至少两组并周向间隔分布在所述逃生管道(3)内壁上,每组所述拉链(5)包括相对设置的链条,所述滑动部为安装在所述逃生桶(4)外壁上、与所述链条卡嵌配合的链头(6)。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还包括贴设在所述逃生管道(3)内壁、具有弹性的布条,及安装在所述布条一侧、沿所述布条长度方向排布的多个链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管道(3)包括:
由硬性材料制得、一端与所述通孔(2)开口端连接的第一管道(31),及
由柔性材料制得、一端与所述第一管道(31)远离通孔(2)一端连接的第二管道(3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远离地面一侧的开口端可翻转式装配有第一翻盖(7),所述第一翻盖(7)与所述通孔(2)的开口端适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层建筑逃生系统还包括:
安装在所述逃生通道(1)靠近地面的一侧、罩设在所述第一管道(31)外部的套筒(8);
可翻转式装配在所述套筒(8)靠近地面一侧的第二翻盖(9);及
设置在所述第二翻盖(9)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翻盖(9)盖合所述第一管道(31)开口端的控制组件,当所述第二管道(32)经折叠后能够收纳入所述第一管道(31)内,并在所述控制组件的作用下承载于所述第二翻盖(9)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为一端与所述第一翻盖(7)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翻盖(9)铰接的联动杆(10),通过所述联动杆(10)实现所述第一翻盖(7)与第二翻盖(9)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其中,所述第一翻盖(7)的重量大于所述第二翻盖(9)的重量。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为设置在所述链头(6)一端与所述链条表面抵接的刹车片(11)。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条上靠近地面一侧的链牙厚度大于远离地面一侧的链牙厚度。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桶(4)上设置有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
开设在所述逃生桶(4)外壁的销孔(12);
开设在所述第一管道(31)开口端处的槽口(13);
伸缩式装配于所述销孔(12)内的弹性件(14),所述弹性件(14)包括按压端(141)与伸缩端(142),所述按压端(141)与伸缩端(142)之间弹性连接,通过按压所述按压端(141)可驱使所述伸缩端(142)弹出或收入所述销孔(12),以实现所述伸缩端(142)架设于所述槽口(13)上或脱离所述槽口(13)的限位。
CN201921516401.7U 2019-09-10 2019-09-10 一种高层建筑逃生系统 Active CN2110971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16401.7U CN211097126U (zh) 2019-09-10 2019-09-10 一种高层建筑逃生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16401.7U CN211097126U (zh) 2019-09-10 2019-09-10 一种高层建筑逃生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97126U true CN211097126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722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16401.7U Active CN211097126U (zh) 2019-09-10 2019-09-10 一种高层建筑逃生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9712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5012A (zh) * 2019-09-10 2019-11-19 深圳市兴煌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高层建筑逃生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5012A (zh) * 2019-09-10 2019-11-19 深圳市兴煌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高层建筑逃生系统
CN110465012B (zh) * 2019-09-10 2024-04-02 深圳市兴煌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高层建筑逃生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49855B1 (en) Smoke or fire barrier
CN101474459A (zh) 高层建筑紧急安全逃生器
US20080164096A1 (en) Roping Devices
AU757167B2 (en) Two-way locking device for height safety apparatus
CN202724498U (zh) 高层建筑物的斜滑式隧道型逃生装置
WO1986003131A1 (en) Self-closing door sealing structure
US20200254287A1 (en) Escape system
CN106869731B (zh) 云梯式逃生窗
CN211097126U (zh) 一种高层建筑逃生系统
CN208065583U (zh) 一种高楼逃生梯
CN208310652U (zh) 一种火灾逃生防护栏
CN110465012B (zh) 一种高层建筑逃生系统
CN203898964U (zh) 阳台消防逃生装置
CN2438467Y (zh) 楼房滑绳自救装置
CN102247662B (zh) 紧急逃生用脱险装置
CN210422413U (zh) 一种防火控火装置
CN111236756B (zh) 一种建筑疏散门开门装置
CN208710851U (zh) 一种高楼逃生装置
CN110124220B (zh) 一种高楼缓降救生舱
US20190060680A1 (en) Emergency escape apparatus for high-rise evacuation
WO2006115468A1 (fr) Dispositif de descente
CN109173108A (zh) 一种多功能消防高层逃生器
CN210422410U (zh) 基于建筑物防护的安全装置
CN210824977U (zh) 一种电梯轿厢内隐藏式逃生装置及电梯轿厢
CN210644870U (zh) 楼房火灾地震逃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