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94932U - 一种数字式牙周袋深度测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字式牙周袋深度测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94932U
CN211094932U CN201921572746.4U CN201921572746U CN211094932U CN 211094932 U CN211094932 U CN 211094932U CN 201921572746 U CN201921572746 U CN 201921572746U CN 211094932 U CN211094932 U CN 2110949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probe
loop bar
shell
mov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7274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晓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uog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uog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uog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uog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7274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949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949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949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字式牙周袋深度测量装置,包括外壳、探测针、牵引线、活动套杆、弹簧和位移传感器;当探测针抵接于牙周袋的底部后继续向探测针施加向下的压力时,探测针给牵引线施加牵引力,探测针沿着探针套筒向上运动,牵引线带动活动套杆压缩弹簧,活动套杆向前运动;当探测针离开牙周袋的底部时,探测针停止给牵引线施加牵引力,弹簧的弹力带动活动套杆向后运动,探测针沿着探针套筒向下运动;位移传感器和触碰感应电极分别与主控芯片相连。当触碰感应电极碰到牙龈时,触碰传感器检测到电容量发生变换,就会输出一个高电平,反之保持低电平,主控芯片通过检测触碰传感器的输出状态来判断探测针是否就位,极大地减小了测量误差。

Description

一种数字式牙周袋深度测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牙科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数字式牙周袋深度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牙周袋是病理性加深的龈沟,是牙周炎最重要的临床表现之一。牙周袋的深度是衡量牙龈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因此,牙周袋深度测量是牙龈治疗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
使用数字式牙周袋探针测量牙周袋深度时,需要使得探测针能够就位精准就位,才能保证测量的精度。现有技术中,一般都是通过医生的主观经验来确定探测针是否就位。医生通过给探测针施加向下的力,当探测针受到的反作用力不大时,医生判断探测针未就位;当探测针受到的反作用力较大时,医生判断探测针已经就位。这样的判断方式存在较大的误差,容易造成当探测针没有就位就将活动套杆的位移量作为牙周袋深度的情况,造成非常大的测量误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数字式牙周袋深度测量装置,不仅能够实现牙周袋深度测量功能,还能够通过触碰感应电极判断探测针是否就位,有效避免由于医生主观经验影响而引入的误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数字式牙周袋深度测量装置,包括外壳、探测针、牵引线、活动套杆、弹簧和位移传感器;
所述外壳的前端设置有探针套筒,所述探测针可活动地套设于所述探针套筒内;
所述牵引线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探测针上,所述牵引线的另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活动套杆的前端,所述牵引线为紧绷状态;
所述活动套杆的后端设置有凸起环;
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活动套杆上,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外壳内部,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活动套杆后端的凸起环;
当所述探测针抵接于牙周袋的底部后继续向所述探测针施加向下的压力时,所述探测针给所述牵引线施加牵引力,所述探测针沿着所述探针套筒向上运动,所述牵引线带动所述活动套杆压缩所述弹簧,所述活动套杆向前运动;当所述探测针离开牙周袋的底部时,所述探测针停止给所述牵引线施加牵引力,所述弹簧的弹力带动所述活动套杆向后运动,所述探测针沿着所述探针套筒向下运动;
所述位移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活动套杆上,所述位移传感器用于通过测量所述活动套杆的位移量来测量牙周袋深度;
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主控芯片;
所述探针套筒的下端面设置有一触碰感应电极,所述触碰感应电极用于判断所述探测针是否就位;
所述位移传感器和所述触碰感应电极分别与所述主控芯片相连。
进一步,所述主控芯片为CC2541F256芯片,所述触碰传感器为TTP223芯片;所述触碰感应电极与TTP223芯片的CIN引脚相连,所述TTP223芯片的输出引脚与所述主控芯片的P1_5引脚相连。
进一步,所述外壳的前端还设置有一方向调节导轮,所述牵引线绕设于所述方向调节导轮上。
进一步,所述探测针包括针杆部和圆环部,所述圆环部固定设置于所述针杆部的上端,所述针杆部可活动地套设于所述探针套筒内;
所述牵引线以与所述方向调节导轮的接触部分为界,分为外部线体和内部线体;
所述外部线体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圆环部上,所述外部线体与所述探测针相互平行;所述内部线体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探针套筒的前端,所述内部线体与所述探针套筒的中轴线相互平行。
进一步,所述针杆部包括细针杆部和粗针杆部,所述细针杆部和所述粗针杆部同轴设置,所述粗针杆部设置于所述细针杆部的上端,所述圆环部设置于所述粗针杆部的上端;
所述探测针通过所述细针杆部可活动地套设于所述探针套筒内,所述探针套筒的内径大于所述细针杆部的外径,所述探针套筒的内径小于所述粗针杆部的外径,所述细针杆部和所述粗针杆部之间形成限位台阶。
进一步,所述外壳分为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活动套杆分为前套杆和后套杆,所述前套杆活动套设于所述前壳体内,所述后套杆活动套设于所述后壳体内;
所述前壳体的后端设置有套接孔,所述后壳体的前端设置有套接柱,所述后壳体通过套接柱套设于套接孔内而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前壳体的后端;所述前套杆和所述后套杆可拆卸地相互连接。
进一步,所述前套杆的后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磁块,所述后套杆的前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磁块;所述后套杆通过第一连接磁块和第二连接磁块之间的磁力连接而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前壳体的后端。
进一步,所述前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导向通孔,所述前套杆活动套设于所述第一导向通孔内;所述后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导向通孔,所述后套杆活动套设于所述第二导向通孔内。
进一步,所述位移传感器为容栅位移传感器,所述容栅位移传感器包括定极板和动极板;所述定极板设置于所述电路板的底面,所述动极板设置于所述活动套杆上,所述定极板位于所述动极板的上方。
进一步,所述外壳的中轴线与所述探针套筒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60°-8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触碰感应电极碰到牙龈时,触碰传感器检测到电容量发生变换,就会输出一个高电平,反之保持低电平,主控芯片通过检测触碰传感器的输出状态来判断探测针是否就位,极大地减小了测量误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数字式牙周袋深度测量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数字式牙周袋深度测量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数字式牙周袋深度测量装置中外壳与方向调节导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数字式牙周袋深度测量装置中探测针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数字式牙周袋深度测量装置中探测针、牵引线和活动套杆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数字式牙周袋深度测量装置中外壳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数字式牙周袋深度测量装置中活动套杆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数字式牙周袋深度测量装置中第一导向通孔和第二导向通孔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数字式牙周袋深度测量装置中定极板和动极板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数字式牙周袋深度测量装置中主控芯片与容栅位移传感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数字式牙周袋深度测量装置中主控芯片与触碰感应电极的电路原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数字式牙周袋深度测量装置中显示屏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外壳1、探测针2、牵引线3、活动套杆4、弹簧5、定极板6、动极板7;
探针套筒11、方向调节导轮12、前壳体13、后壳体14、第一导向通孔15、第二导向通孔16、电路板17;
针杆部21、圆环部22;
细针杆部211、粗针杆部212;
外部线体31、内部线体32;
凸起环41、前套杆42、后套杆43、第一连接磁块44、第二连接磁块4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数字式牙周袋深度测量装置,其结构主要包括:外壳1、探测针2、牵引线3、活动套杆4、弹簧5和位移传感器。
外壳1是数字式牙周袋深度测量装置的主体结构,主要起到支撑其他部件的作用,探测针2、牵引线3、活动套杆4、弹簧5和位移传感器等部件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设置于外壳1上;另外,外壳1还起到在医生操作时,方便进行手持把握的作用。
所述外壳1的前端设置有探针套筒11,所述探测针2可活动地套设于所述探针套筒11内。所述牵引线3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探测针2上,所述牵引线3的另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活动套杆4的前端,所述牵引线3为紧绷状态。
所述活动套杆4的后端设置有凸起环41;所述弹簧5套设于所述活动套杆4上,所述弹簧5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外壳1内部,所述弹簧5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活动套杆4后端的凸起环41。
本数字式牙周袋深度测量装置通过探测针2、牵引线3、活动套杆4和弹簧5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牙周袋深度测量功能。当所述探测针2抵接于牙周袋的底部后继续受到向下的力时,所述探测针2给所述牵引线3施加牵引力,所述探测针2沿着所述探针套筒11向上运动,所述牵引线3带动所述活动套杆4压缩所述弹簧5,所述活动套杆4向前运动;当所述探测针2离开牙周袋的底部时,所述探测针2停止给所述牵引线3施加牵引力,所述弹簧5的弹力带动所述活动套杆4向后运动,所述探测针2沿着所述探针套筒11向下运动。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再配合设置于所述活动套杆4上的位移传感器,即可实现牙周袋深度测量功能,其中,所述位移传感器用于通过测量所述活动套杆4的位移量来测量牙周袋深度。
未开始测量时,弹簧5提供一个扩张力,使得活动套杆4具有向后运动的趋势,活动套杆4会拉紧牵引线3,使得牵引线3处于紧绷状态,牵引线3带动探测针2并使得探测针2向下插入探针套筒11内。开始测量时,医生手持外壳1,并将探测针2伸入牙周袋后慢慢向牙周袋的底部探入。当探测针2抵接于牙周袋的底部时,探测针2、牵引线3、活动套杆4和弹簧5等均处于初始状态。此时,医生对探测针2施加向下的压力,由于探测针2的下端抵接于牙周袋的底部,在这过程中,探测针2相对于口腔是静止的,但是探针套筒11会逐渐下行,这就相当于探测针2沿着探针套筒11的方向向上运动;此时,探测针2通过牵引绳带动活动套杆4克服弹簧5的弹力而运动,弹簧5被进一步压缩,活动套杆4向前运动。当探针套筒11下行到一定程度后会抵接于牙龈上,此时,探测针2露出于探针套筒11下端的长度即为牙周袋的深度;对应地,探测针2所上升的高度即为牙周袋的深度;而探测针2依次带动牵引线3和活动套杆4运动,活动套杆4的位移量即为牙周袋的深度,通过位移传感器测量活动套杆4的位移量,便可测量牙周袋深度。测量完成后,医生将探测针2从牙周袋内慢慢取出,由于牙周袋底部与探测针2之间不再存在抵接力,此时,之前被进一步压缩的弹簧5会恢复到初始状态,从而提供一个扩张力,带动活动套杆4具有向后运动;进一步,再通过牵引线3带动探测针2重新向下插入探针套筒11内。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对于本数字式牙周袋深度测量装置的本体而言,以探测针2的所在方向为前方,以外壳1未端的所在方向为后方。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于:不在探测针2上设置用于读数的刻度,而是通过探测针2、牵引线3、活动套杆4和弹簧5等组件之间的配合,将牙周袋的深度转化成活动套杆4的位移量,通过位移传感器测量活动套杆4的位移量即可获取牙周袋深度的测量数据,不仅能够实现牙周袋深度测量功能,还能够直接得到获取数字式的测量数据,便于后续进行直接运用。
为了适应人体口腔的生理结构,在本实用新型中,外壳1的中轴线与探测针2的运动方向并不在同一直线上,即活动套杆4的中轴线与探针套筒11的中轴线之间存在夹角,具体地,所述活动套杆4的中轴线与所述探针套筒11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60°-80°。由于牵引线3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探测针2上,另一端固定设置于活动套杆4的前端,且活动套杆4的运动方向与外壳1的中轴线重合,因此,在测量的过程中,牵引线3并不是沿着直线运动的,而是存在一定的弯折过渡角,牵引线3在此弯折过渡角处存在较大的摩擦力,容易导致探测针2和活动套杆4等部件的运动不顺畅,进而对测量精度造成影响。
如图3所示,为了使得测量更加精准,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于:所述外壳1的前端还设置有一方向调节导轮12,所述牵引线3绕设于所述方向调节导轮12上。在外壳1的前端设置有方向调节导轮12并将牵引线3绕设于方向调节导轮12上,通过方向调节导轮12能够最大限度减小牵引线3在弯折过渡角处所受到的摩擦力,从而提高测量精度。
在测量牙周袋深度的过程中,为了使得探测针2能够顺利进入牙周袋并探到其底部,施加在探测针2上的力应该在20-25g之间。如果施加在探测针2上的力过大,就会使得探测针2直接插入牙周袋底部的牙龈内,造成损伤;如果施加在探测针2上的力过小,探测针2就可能因其他组织的阻挡而无法插到底。无论力是过大还是过小,都会造成测量精度下降的问题。
如图4和图5所示,为了进一步使得测量更加精准,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于:所述探测针2包括针杆部21和圆环部22,所述圆环部22固定设置于所述针杆部21的上端,所述针杆部21可活动地套设于所述探针套筒11内。如图5所示,所述牵引线3以与所述方向调节导轮12的接触部分为界,分为外部线体31和内部线体32。
所述外部线体31和所述外部线体31首尾相连形成牵引线3;所述外部线体31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圆环部22上,所述外部线体31与所述探测针2相互平行。所述内部线体32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活动套杆4的前端,所述内部线体32与所述活动套杆4的中轴线相互平行
设置圆环部22的目的在于使得外部线体31与探测针2能够相互平行。若不通过设置圆环部22使得外部线体31与探测针2之间相互平行,可以想象的是,刚开始测量时,外部线体31与探测针2之间的角度较大,但在探测针2抵接于牙周袋底部后,随着医生继续施加压力,探测针2会逐渐沿着探针套筒11向上运动,外部线体31与探测针2之间的角度会逐渐缩小。随着测量的进行,即使医生施加在壳体上的力不变,由于力在不同方向的分解,探测针2作用于牵引线3上的力也会发生非线性变化,施加在探测针2上的力会越来越大,难以保证施加在探测针2上的力保持在20-25g的范围内,影响测量精度。
而如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有圆环部22,使得外部线体31和内部线体32之间的夹角保持不变,在测量的过程中,外部线体31与探测针2之间相互平行,从而尽可能地保证施加在探测针2上的力在20-25g之间,从而提高测量精度。
如图4所示,优选地,所述针杆部21包括细针杆部211和粗针杆部212,所述细针杆部211和所述粗针杆部212同轴设置,所述粗针杆部212设置于所述细针杆部211的上端,所述圆环部22设置于所述粗针杆部212的上端;所述探测针2通过所述细针杆部211可活动地套设于所述探针套筒11内,所述探针套筒11的内径大于所述细针杆部211的外径,所述探针套筒11的内径小于所述粗针杆部212的外径,所述细针杆部211和所述粗针杆部212之间形成限位台阶。
将针杆部21分为细针杆部211和粗针杆部212两个部分,而且使得探针套筒11的内径大于细针杆部211的外径、探针套筒11的内径小于粗针杆部212的外径,并将探测针2通过细针杆部211可活动地套设于探针套筒11内,细针杆部211和粗针杆部212之间所形成限位台阶能够防止探测针2过深地插入探针套筒11内。若不然,当本测量装置处于自然状态时,弹簧5的扩张力会使得活动套杆4具有向后运动的趋势,活动套杆4进而拉紧牵引线3,使得牵引线3处于紧绷状态,并牵引线3带动探测针2向下过深地插入探针套筒11内,使得探测针2的下端暴露过多,容易受到损坏。而采用如上设置,细针杆部211和粗针杆之间所形成的台阶会卡接于探针套筒11外,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探测针2的下端暴露过多,避免探测针2受到损坏。
如图6所示,所述外壳1分为前壳体13和后壳体14;如图2、图5和图7所示,所述活动套杆4分为前套杆42和后套杆43,所述前套杆42和所述后套杆43可拆卸地相互连接。其中,所述前套杆42活动套设于所述前壳体13内,所述后套杆43活动套设于所述后壳体14内;所述前壳体13的后端设置有套接孔,所述后壳体14的前端设置有套接柱,所述后壳体14通过套接柱套设于套接孔内而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前壳体13的后端。
使用本测量装置时,需要将探测针2置于患者的口腔内部,不可避免地,探测针2的前半部分、活动套杆4的前半部分和牵引线3都会进入到患者的口腔。由于口腔内的细菌较多,因此,非常有必要在使用前后对本测量装置进行消毒。由于本测量装置内设有电子元件,直接对本测量装置进行消毒可能会影响电子元件的正常运行,因此,不便于直接对本测量装置消毒。
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便可解决不便于消毒这一问题。后壳体14和前壳体13可拆卸地相互连接组成外壳1,前套杆42和后套杆43可拆卸地相互连接组成活动套杆4,使得整个测量装置形成可拆卸前部和后部两个结构。由于在本测量装置中,电子元件全部设置于后方,当需要进行消毒时,直接将后壳体14和前壳体13、前套杆42和后套杆43相互拆卸开来,只需要将前壳体13、前套杆42连同牵引线3进行消毒即可,而后壳体14和后套杆43等没有接触到患者的口腔内部的部件则不用进行消毒,如此,便不会影响到测量装置内的电子元件,具有方便消毒的优点。
如图7所示,为了实现前套杆42和后套杆43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所述前套杆42的后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磁块44,所述后套杆43的前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磁块45;所述后套杆43通过第一连接磁块44和第二连接磁块45之间的磁力连接而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前套杆42的后端。通过上述方式,以简单的结构便可实现前套杆42和后套杆43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如图8所示,所述前活动套杆4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导向通孔15,所述前套杆42活动套设于所述第一导向通孔15内;所述后壳体14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导向通孔16,所述后套杆43活动套设于所述第二导向通孔16内。通过第一导向通孔15对前套杆42进行方向限定,通过第二导向通孔16对后套杆43进行方向限定,能够使得活动套杆4能够沿着外壳1的中轴线运动,防止在测量的过程中活动套杆4左右晃动,从而提高测量精度。
为了采集活动套杆4的位移量,从而获取牙周袋深度数字式的测量数据,所述外壳1内还设置有电路板17,所述电路板17上设置有主控芯片;所述位移传感器为容栅位移传感器,如图9所示,所述容栅位移传感器包括定极板6和动极板7,所述定极板6设置于所述电路板17的底面,所述动极板7设置于所述活动套杆4上,所述定极板6位于所述动极板7的上方。
容栅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为:在测量的过程中,活动套杆4会带着动极板7运动,而定极板6则相对外壳1保持静止,动极板7与定极板6之间存在相对位移,此时,定极板6和动极板7之间就组成了相对面积变化的电容器,当定极板6和动极板7之间的相对面积变化时,电容值也随之发生变化,通过主控芯片监测容栅位移传感器的电容值,即可得到活动套杆4的位移量,从而得到牙周袋深度。
具体地,定极板6和动极板7之间间隔0.2mm。定极板6上有一列如梳齿状的发射电板和一个接收电极,发射电极并排设置有多组,每组发射电极设置有8个。动极板7上则设置有依次交替设置有相互绝缘的反射电极和屏蔽电极。动极板7上的一个极距对应于一组发射电极。在每组位置相同的发射电极上加一幅值、频率和相位相同的激励信号,而相邻电极上的激励信号之间的相位相差为2π/N(N为一组发射电极中的电极个数)。当施加激励信号时,反射电极和接收电极之间、发射电极和反射电极之间会耦合出电场。正因为反射电极的电容耦合和电荷传递作用,使得接收电极上得到的输出信号随着发射电极与反射电极之间的位置而变化。
如图10所示,所述主控芯片为CC2541F256芯片,所述容栅位移传感器内设置有CW5680芯片。其中,CC2541F256芯片是一款针对低功耗和专有2.4GHz应用的功耗优化型无线MCU,具有代码预取功能的高性能和低功率8051微控制器内核、256KB系统内可编程闪存,包含电池监视器和温度感应器、8通道和可配置分辨率的12位模数转换器(ADC);CC2541F256芯片具有2个功能强大的支持几个串行协议的通用异步接收发器(UART)、23个通用I/O引脚和I2C接口,内部集成蓝牙4.0通讯协议。
CW5680芯片具有四种频率选择,内置RC振荡器,正常测量范围为0-9999.99mm,测量精度为0.01mm。CW5680芯片的PA1-PA8引脚按顺序连接到定极板6的发射电板上,CW5680芯片的CSI引脚接到接收电极,SCK、D0-D3分别连接到主控芯片CC2541F256的P1_0-P1_4。主控芯片通过对容栅传感器输出的数据解调和标定就可以得到动极板7和定极板6极板的相对位移,如此一来,便可监测容栅位移传感器的电容值,即可得到活动套杆4的位移量,从而得到牙周袋深度。同时,主控芯片通过蓝牙将数据传输到PC端保存记录。
现有一般通过医生的主观经验来确定探测针2是否就位。医生通过外壳1给探测针2施加向下的力,当探测针2受到的反作用力不大时,医生判断探测针2未就位;当探测针2受到的反作用力较大时,医生判断探测针2已经就位。这样的方式存在较大的误差,容易造成当探测针2没有就位就将活动套杆4的位移量作为牙周袋深度的情况,造成非常大的测量误差。
优选地,所述探针套筒11的下端面设置有一触碰感应电极,所述触碰感应电极用于判断所述探测针2是否就位,从而确定对应时刻活动套杆4的位移量即为牙周袋深度。
如图11所示,具体地,触碰感应电极通过导线连接到一触碰传感器上,所述触碰传感器与所述主控芯片相连。具体地,所述触碰传感器为TTP223芯片,触碰感应电极通过导线连接到TTP223芯片的CIN引脚上,同时,TTP223芯片的输出引脚OUT连接到主控芯片的P1_5引脚上。当触碰感应电极碰到牙龈时,触碰传感器检测到电容量发生变换,就会输出一个高电平,反之保持低电平,主控芯片通过检测触碰传感器的输出状态来判断探测针2是否就位,极大地减小了测量误差。
优选地,所述外壳1外还设置有用于显示数据的显示屏,便于直接读取测量得到的数值。在外壳1外设置有显示屏,能够便于医生在测量后直接通过显示屏读取牙周袋的深度,而不用通过PC端读取,使得操作更加方便。
如图12所示,采用DSS1306G芯片作为显示屏。DSS1306G芯片的屏幕分辨率为128*60,DSS1306G芯片通过I2C总线与主控芯片进行数据交互。具体地,OLED_SCK是时钟线,连接到主控芯片的SCK引脚;OLED_SDI是数据引脚,连接到主控芯片的SDI引脚。通过主控芯片控制显示屏,便可实现数据显示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数字式牙周袋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探测针(2)、牵引线(3)、活动套杆(4)、弹簧(5)和位移传感器;
所述外壳(1)的前端设置有探针套筒(11),所述探测针(2)可活动地套设于所述探针套筒(11)内;
所述牵引线(3)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探测针(2)上,所述牵引线(3)的另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活动套杆(4)的前端,所述牵引线(3)为紧绷状态;
所述活动套杆(4)的后端设置有凸起环(41);
所述弹簧(5)套设于所述活动套杆(4)上,所述弹簧(5)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外壳(1)内部,所述弹簧(5)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活动套杆(4)后端的凸起环(41);
当所述探测针(2)抵接于牙周袋的底部后继续向所述探测针(2)施加向下的压力时,所述探测针(2)给所述牵引线(3)施加牵引力,所述探测针(2)沿着所述探针套筒(11)向上运动,所述牵引线(3)带动所述活动套杆(4)压缩所述弹簧(5),所述活动套杆(4)向前运动;当所述探测针(2)离开牙周袋的底部时,所述探测针(2)停止给所述牵引线(3)施加牵引力,所述弹簧(5)的弹力带动所述活动套杆(4)向后运动,所述探测针(2)沿着所述探针套筒(11)向下运动;
所述位移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活动套杆(4)上,所述位移传感器用于通过测量所述活动套杆(4)的位移量来测量牙周袋深度;
所述外壳(1)内还设置有电路板(17),所述电路板(17)上设置有主控芯片;
所述探针套筒(11)的下端面设置有一触碰感应电极,所述触碰感应电极用于判断所述探测针(2)是否就位;
所述位移传感器和所述触碰感应电极分别与所述主控芯片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字式牙周袋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芯片为CC2541F256芯片,所述触碰传感器为TTP223芯片;所述触碰感应电极与TTP223芯片的CIN引脚相连,所述TTP223芯片的输出引脚与所述主控芯片的P1_5引脚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字式牙周袋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前端还设置有一方向调节导轮(12),所述牵引线(3)绕设于所述方向调节导轮(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数字式牙周袋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针(2)包括针杆部(21)和圆环部(22),所述圆环部(22)固定设置于所述针杆部(21)的上端,所述针杆部(21)可活动地套设于所述探针套筒(11)内;
所述牵引线(3)以与所述方向调节导轮(12)的接触部分为界,分为外部线体(31)和内部线体(32);
所述外部线体(31)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圆环部(22)上,所述外部线体(31)与所述探测针(2)相互平行;所述内部线体(32)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探针套筒(11)的前端,所述内部线体(32)与所述探针套筒(11)的中轴线相互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数字式牙周袋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杆部(21)包括细针杆部(211)和粗针杆部(212),所述细针杆部(211)和所述粗针杆部(212)同轴设置,所述粗针杆部(212)设置于所述细针杆部(211)的上端,所述圆环部(22)设置于所述粗针杆部(212)的上端;
所述探测针(2)通过所述细针杆部(211)可活动地套设于所述探针套筒(11)内,所述探针套筒(11)的内径大于所述细针杆部(211)的外径,所述探针套筒(11)的内径小于所述粗针杆部(212)的外径,所述细针杆部(211)和所述粗针杆部(212)之间形成限位台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字式牙周袋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分为前壳体(13)和后壳体(14),所述活动套杆(4)分为前套杆(42)和后套杆(43),所述前套杆(42)活动套设于所述前壳体(13)内,所述后套杆(43)活动套设于所述后壳体(14)内;
所述前壳体(13)的后端设置有套接孔,所述后壳体(14)的前端设置有套接柱,所述后壳体(14)通过套接柱套设于套接孔内而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前壳体(13)的后端;所述前套杆(42)和所述后套杆(43)可拆卸地相互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数字式牙周袋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套杆(42)的后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磁块(44),所述后套杆(43)的前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磁块(45);所述后套杆(43)通过第一连接磁块(44)和第二连接磁块(45)之间的磁力连接而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前壳体(13)的后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数字式牙周袋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13)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导向通孔(15),所述前套杆(42)活动套设于所述第一导向通孔(15)内;所述后壳体(14)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导向通孔(16),所述后套杆(43)活动套设于所述第二导向通孔(16)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字式牙周袋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传感器为容栅位移传感器,所述容栅位移传感器包括定极板和动极板;所述定极板设置于所述电路板(17)的底面,所述动极板设置于所述活动套杆(4)上,所述定极板位于所述动极板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字式牙周袋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中轴线与所述探针套筒(11)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60°-80°。
CN201921572746.4U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数字式牙周袋深度测量装置 Active CN2110949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72746.4U CN211094932U (zh)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数字式牙周袋深度测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72746.4U CN211094932U (zh)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数字式牙周袋深度测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94932U true CN211094932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723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72746.4U Active CN211094932U (zh)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数字式牙周袋深度测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949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21995A (zh) * 2020-12-02 2021-04-30 桂林理工大学 一种铁路无缝线路爬行监测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21995A (zh) * 2020-12-02 2021-04-30 桂林理工大学 一种铁路无缝线路爬行监测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93209A (en) Periodontal pocket measurement apparatus
JP2018158123A (ja) 測定システム
US20140248574A1 (en) Multifunctional oral prosthetic system
US9050159B2 (en) Periodontal probe with touch sensing
CN211094932U (zh) 一种数字式牙周袋深度测量装置
CN210811693U (zh) 一种数字式牙周袋深度测量装置
CN110638475A (zh) 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高精度咬合力测量仪及方法
US4960132A (en) Self-contained periodontal probe for remote recordations
CN215080097U (zh) 一种语音识别式电子牙周检测系统
CN111388126A (zh) 一种语音交互式智能牙周探针及方法
CN213851214U (zh) 一种电子牙周探针
CN115500983B (zh) 一种牙根尖定位测量装置
JP4466593B2 (ja) 健康管理指針アドバイス装置
CN213047444U (zh) 一种语音交互式智能牙周探针
JP3491006B2 (ja) 歯周ポケット測定装置
CN212662001U (zh) 一种牙种植体稳定度测试装置
CN205433741U (zh) 带回撤反馈的介入式超声成像系统
US20090098504A1 (en) Periodontal pocket depth recorder
WO1989005117A1 (en) System and probe for intra-oral measurements
CN110495963A (zh) 一种数字式牙周袋深度测量装置
CN211862786U (zh) 一种新型体温脉搏仪
RU187021U1 (ru) Глубиномер стоматологический
CN111388127A (zh) 一种带力量控制的牙周探针
US20220280068A1 (en) Spirometry system for mitigating physical user errors
CN216021502U (zh) 一种可视化医用牙科探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