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90460U - 一种泵驱动两相流散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泵驱动两相流散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90460U
CN211090460U CN201922461642.2U CN201922461642U CN211090460U CN 211090460 U CN211090460 U CN 211090460U CN 201922461642 U CN201922461642 U CN 201922461642U CN 211090460 U CN211090460 U CN 2110904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
plate
heat dissipation
evaporation
conden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6164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才久
张庆军
钱自富
刘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Jiuzhou Electric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Jiuzhou Electric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Jiuzhou Electric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Jiuzhou Electric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6164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904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904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904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泵驱动两相流散热系统,包括工作液、管路和依次与管路连接的蒸发器、冷凝器、储液分液器以及驱动装置,本系统中将储液分液器安装在主回路上,介于泵与冷凝器之间,使得系统冷凝器中不完全冷却的气体不能进行机械泵,对泵产生气蚀发器由上下两个板组成,采用扩散焊等可靠的焊接方式进行连接。内部结构为微通道,在蒸发器微槽道的液体入口处,设置有缩口,加速液体雾化,加强了蒸发器的蒸发效应。本实用新型通过泵的驱动力来克服系统受到的加速度度阻力,从而实现了受到加速度影响设备中高热流密度设备进行高效换热。

Description

一种泵驱动两相流散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泵驱动两相流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综合化方向发展和使用要求的不断提高,芯片集成度越来越高,电子设备的热流密度也越来越大,导致其散热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开发高效冷却技术来对产品进行散热。现有的泵驱动两相流散热系统中只有储液器,无分液器,使系统中不完全冷却的气体容易进入泵,从而对泵产生气蚀,影响泵的寿命,蒸发器吸热较慢,效率不高;并且系统回路结构较复杂,所需装置较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原有系统只有储液器,无分液器,系统中不完全冷却的气体容易进入泵,从而对泵产生气蚀,影响泵的寿命,蒸发器吸热慢,效率不高,并且系统结构复杂,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泵驱动两相流散热系统,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泵驱动两相流散热系统回路,包括环形管路和依次与管路连接的蒸发器、冷凝器、储液分液器以及驱动装置;
所述蒸发器由蒸发上板和蒸发下板焊接构成;所述蒸发下板采用微通道的结构形式,在蒸发下板上端面设置有若干平行的微槽道;所述微槽道的入口设置有缩口,微槽道的两端对称设置有2个凹槽,凹槽底部和四侧未贯通;所述缩口宽度比微槽道尺寸小;所述两个凹槽中间都设置有一列加强筋;所述蒸发上板的上端面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开有第一侧面孔和第一底侧孔,第一侧面孔和第一底侧孔贯通。
本实用新型的蒸发器下板采用微通道的结构形式。将一些微槽道(水力半径小于1mm)制作在铝薄片上,形成平行流道的蒸发器。由于微通道内部存在大量的槽道、肋片,有很大的比表面积,系统内液体在微通道吸收大量的热量产生蒸发,将蒸发器上的热量带离,使蒸发器的温度降低。在蒸发器微槽道的液体入口处,设置有缩口(宽度比槽道尺寸小),当液体通过缩口流入微槽时,由于缩口效应,加速液体雾化,在蒸发器中受热成为气体,加强了蒸发器的蒸发效应。蒸发器的进出口处应设计有集液区,主要目的为分流与集液,以更好的分流与汇集。
所述冷凝器由两个蒸发的冷凝上板和冷凝下板焊接而成;所述冷凝上板和冷凝下板均采用微通道的结构形式,在冷凝上板和冷凝下板连接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平行的微槽道;所述微槽道两端对称设置有2个凹槽,凹槽底部和四侧未贯通;所述两个凹槽中间都设置有一列加强筋;所述冷凝上板和冷凝下板外侧设置有多个蒸发散热板;所述冷凝上板上端面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开有第二侧面孔和第二底侧孔,第二侧面孔和第二底侧孔贯通。
本实用新型的冷凝器上下板均采用微通道的结构形式。将一些微槽道制作在铝薄片上,形成平行流道的蒸发器。由于微通道内部存在大量的槽道、肋片,有很大的比表面积,系统内气体工质在微通道释放大量的热量,将热传递给冷凝器。冷凝器的进出口处应设计有集液区,主要目的为分流与集液,以更好的分流与汇集。
所述储液分液器包括本体,在本体内部设置有螺旋状管路,在本体侧面上端设置有进口,在本体侧面下端设置有出口,在本体内部下侧正中间设置分液机构;所述螺旋状管路圈数至少3圈;所述分液机构为一个倒放的空心圆台。
本实用新型的储液器的气液两相分离采用离心原理,气液混合物进行管道,在一定速度下进入气液分离腔,气液混合物受到离心力的作用,液体集聚在出口边缘,通过边缘出液口进行集液腔,从而保证储液器出口流出的为液体;而气体则集聚在气液分离腔中心处,从而实现气液分离。为了实现以上功能,储液器整形结构为圆形,进液口与出液口分别设置在两端,且进液口应设置在上端,使重力的方向与液体流动方向一致。一般内部螺旋管路圈数不少于3圈,使流体在管路中充分形成漩涡流态,以实现在气液分离腔中分离。
本实用新型应用时,通过泵的驱动力来克服系统受到的加速度度阻力,从而实现了受到加速度影响设备(如机载产品)中高热流密度设备进行高效换热。
进一步的,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微槽道制作在铝薄片上,并形成平行流道。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采用机械泵。
进一步的,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微槽道的水力半径小于1mm。
进一步的,所述储液分液器位于主管路上。
进一步的,所述蒸发散热板竖直均匀分布在冷凝上板和冷凝下板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蒸发器的蒸发上板和蒸发下板采用扩散焊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器的冷凝上板和冷凝下板采用扩散焊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工作液为水或丙酮或氨或甲醇,这些工作液挥发性较强,能加快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散热效率高,适用高集成度高热流密度设备或芯片的散热。
2.解决系统中不完全冷却的气体对泵产生气蚀现象,提高机械泵的寿命。
3.解决系统在高加速度环境条件下的失效问题,以实现机载产品上高热流密度设备进行高效换热。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泵驱动两相流散热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蒸发板下板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蒸发板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蒸发板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冷凝板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冷凝板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冷凝下板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储液分液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蒸发器,2-冷凝器,3-储液分液器,4-驱动装置,5-蒸发上板,6-蒸发下板,7-微通道,8-加强筋,9-冷凝上板,10-冷凝下板,11-蒸发散热板,12-螺旋状管路,13-进口,14-出口,15-分液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泵驱动两相流散热系统回路,包括环形管路和依次与管路连接的蒸发器1、冷凝器2、储液分液器3以及驱动装置4;
如图2、图3、图4所示,所述蒸发器1由蒸发上板5和蒸发下板6焊接构成;所述蒸发下板6采用微通道的结构形式,在蒸发下板6上端面设置有若干平行的微槽道7;所述微槽道7的入口设置有缩口,微槽道7的两端对称设置有2个凹槽,凹槽底部和四侧未贯通;所述缩口宽度比微槽道7尺寸小;所述两个凹槽中间都设置有一列加强筋8;所述蒸发上板5的上端面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外侧开有第一侧面孔,底侧也开有第一底侧孔,第一侧面孔和第一底侧孔贯通;
如图5、图6、图7所示,所述冷凝器有两个蒸发的冷凝上板9和冷凝下板10焊接而成;所述冷凝上板9和冷凝下板10均采用微通道的结构形式,在冷凝上板9和冷凝下板10连接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平行的微槽道7;所述微槽道7两端对称设置有2个凹槽,凹槽底部和四侧未贯通;所述两个凹槽中间都设置有一列加强筋8;所述冷凝上板9和冷凝下板10外侧设置有多个蒸发散热板11;所述冷凝上板9上端面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外侧开有第二侧面孔,底侧也开有第二底侧孔,第二侧面孔和第二底侧孔贯通;
如图8所示,所述储液分液器3包括本体,在本体内部设置有螺旋状管路12,在圆柱体侧面上端设置有进口13,在圆柱体侧面下端设置有出口14,在圆柱体内部下侧正中间设置分液机构15;所述螺旋状管路12圈数至少3圈;所述分液机构15为一个倒放的空心圆台。
该实用新型泵驱动两相流散热系统由机械泵、蒸发器1、冷凝器2、储液分液器3、管路以及工作液体组成。系统蒸发器1与冷凝器2采用微通道7的形式,将一些微槽道7制作在铝薄片上,形成平行流道的换热器,工作液体在微通道7内流动,并产生气液相变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量,在较小的面积范围内,对大热流密度器件进行高效散热,工作液为水或丙酮或氨或甲醇。
该实用新型泵驱动两相流散热系统储液分液器4在系统中起到补偿液体与气液分离的作用,以维持系统稳定工作,同时避免气体进入泵对泵的产生气蚀。储液分液器4外形为圆形,出液口的高度不得低于进液口的高度。储液分液器4的体积应大于系统管路回路内部流道体积,以容纳系统中多与的液体,同时储存系统中的气体。储液分液器4内部为环形管路,采用离心原理实现气液两相分离,避免气体进入泵对泵的产生气蚀。
该实用新型泵驱动两相流散热系统实现对高热流密度设备进行散热。系统内液体的充液量需要根据设备的工作环境进行确定。充液量的大小主要影响系统的稳定工作,当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系统充液量的大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较小,故在保证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充液量可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当系统在不受到加速度影响的情况下,充液量应大于系统回路的体积,使得储液分液器4中具有一定的液体。当系统在受到加速度影响的情况下,需要提高系统的充液量,充液量应大于储液器的容积,保证系统在加速度影响下,内部液体集聚在储液器内后,系统管路回路中仍具有一定的液体,避免系统回路干涸,从而失效。
通过泵的驱动力来克服系统受到的加速度度阻力,从而实现了受到加速度影响设备中高热流密度设备进行高效换热。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蒸发器1和冷凝器2的微槽道7制作在铝薄片上,并形成平行流道;所述驱动装置4采用机械泵;所述蒸发器1和冷凝器2的微槽道7的水力半径小于1mm;所述储液分液器3位于主管路上;所述蒸发散热板11竖直均匀分布在冷凝上板9和冷凝下板10外侧;所述蒸发器1的蒸发上板5和蒸发下板6采用扩散焊连接;所述冷凝器2的冷凝上板9和冷凝下板10采用扩散焊连接。
铝薄片导热系数高,散热效果好;采用挥发性较强的气体,加快散热效率;蒸发散热板竖直均匀分布在冷凝上板和冷凝下板外侧,这种分布方式散热快,效果较好;采用扩散焊这种可靠的焊接方式进行连接,装置气密性更好。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泵驱动两相流散热系统,包括环形管路和依次与管路连接的蒸发器(1)、冷凝器(2)、储液分液器(3)以及驱动装置(4),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器(1)由蒸发上板(5)和蒸发下板(6)焊接构成;所述蒸发下板(6)采用微通道的结构形式,在蒸发下板(6)上端面设置有若干平行的微槽道(7);所述微槽道(7)的入口设置有缩口,微槽道(7)的两端对称设置有2个凹槽,凹槽底部和四侧未贯通;所述缩口宽度比微槽道(7)尺寸小;所述两个凹槽中间都设置有一列加强筋(8);所述蒸发上板(5)的上端面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开有第一侧面孔和第一底侧孔,第一侧面孔和第一底侧孔贯通;
所述冷凝器由两个蒸发的冷凝上板(9)和冷凝下板(10)焊接而成;所述冷凝上板(9)和冷凝下板(10)均采用微通道的结构形式,在冷凝上板(9)和冷凝下板(10)连接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平行的微槽道(7);所述微槽道(7)两端对称设置有2个凹槽,凹槽底部和四侧未贯通;所述两个凹槽中间都设置有一列加强筋(8);所述冷凝上板(9)和冷凝下板(10)外侧设置有多个蒸发散热板(11);所述冷凝上板(9)上端面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开有第二侧面孔和第二底侧孔,第二侧面孔和第二底侧孔贯通;
所述储液分液器(3)包括本体,在本体内部设置有螺旋状管路(12),在本体侧面上端设置有进口(13),在本体侧面下端设置有出口(14),在本体内部下侧正中间设置分液机构(15);所述螺旋状管路(12)圈数至少3圈;所述分液机构(15)为一个倒放的空心圆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驱动两相流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1)和冷凝器(2)的微槽道(7)制作在铝薄片上,并形成平行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驱动两相流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4)采用机械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驱动两相流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1)和冷凝器(2)的微槽道(7)的水力半径小于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驱动两相流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分液器(3)位于主管路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驱动两相流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散热板(11)竖直均匀分布在冷凝上板(9)和冷凝下板(10)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驱动两相流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1)的蒸发上板(5)和蒸发下板(6)采用扩散焊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驱动两相流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2)的冷凝上板(9)和冷凝下板(10)采用扩散焊连接。
CN201922461642.2U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泵驱动两相流散热系统 Active CN2110904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61642.2U CN211090460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泵驱动两相流散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61642.2U CN211090460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泵驱动两相流散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90460U true CN211090460U (zh) 2020-07-24

Family

ID=71624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61642.2U Active CN211090460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泵驱动两相流散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9046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33196A (zh) * 2020-08-19 2020-12-04 扬州船用电子仪器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三研究所) 一种低压气-液两相流冷板
CN114415802A (zh) * 2021-11-23 2022-04-2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采用内外两相散热循环耦合的笔记本散热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33196A (zh) * 2020-08-19 2020-12-04 扬州船用电子仪器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三研究所) 一种低压气-液两相流冷板
CN114415802A (zh) * 2021-11-23 2022-04-2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采用内外两相散热循环耦合的笔记本散热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090460U (zh) 一种泵驱动两相流散热系统
CN111106411B (zh) 一种基于环路热管和相变材料耦合冷却的动力电池模块
US20160010905A1 (en)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heat exchanger thereof
CN210959273U (zh) 两相散热装置及电子器件
CN111099679B (zh) 一种海水淡化用蒸发器
CN203758089U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应用该微通道换热器的空调器
CN209978680U (zh) 一种带有热虹吸回路的双锥度微通道散热器
CN113566628B (zh) 一种采用包围式储液腔的环路热管
CN112367805B (zh) 一种双循环削峰相变换热器
CN112880445A (zh) 一种微流道平行流环路热管
CN203249430U (zh) 层叠式蒸发器
CN109140835B (zh) 一种降膜式蒸发器
CN112629077A (zh)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系统
CN111928386A (zh) 一种空调器
CN110986639A (zh) 一种热虹吸管热交换器
CN210717852U (zh) 一种控制器的扁管相变散热器
CN112378281A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CN217363632U (zh) 散热设备
CN116858002B (zh) 一种余热回收环路热管系统
CN116858004B (zh) 一种余热系统储液器及其余热回收系统
CN219607818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20083809U (zh) 一种翅片换热器
CN216905697U (zh) 一种相变液冷头及应用其的重力热管散热系统
WO2023029429A1 (zh) 一种传热板
CN219577681U (zh) 散热装置及工业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