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90012U - 一种红外线发热装置及具有其的取暖器、热敷灯、电热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红外线发热装置及具有其的取暖器、热敷灯、电热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90012U
CN211090012U CN201920863614.0U CN201920863614U CN211090012U CN 211090012 U CN211090012 U CN 211090012U CN 201920863614 U CN201920863614 U CN 201920863614U CN 211090012 U CN211090012 U CN 2110900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device
infrared heating
temperature glass
infrared
pie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6361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显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hnson Pol Xiam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86361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900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900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900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外线发热装置及具有其的取暖器、热敷灯、电热炉,所述红外线发热装置,包括两片平行且间隔设置的高温玻璃和固定两片高温玻璃的支架,两片高温玻璃相对的面均涂有导电涂层,两片高温玻璃之间形成热辐射共振区;所述导电纳米涂层的两端接有电极,通过所述电极连接交流电源。使用时,在交流电的作用下,两片导电涂层开始发热,在发热过程中,红外线发热装置以正弦波的方式向外辐射热量,同时,在红外线发热装置内,即在热辐射共振区内,两片导电涂层也互相发射热辐射,两片导电涂层都在吸收对方发出的热辐射,迅速提高整个红外线发热装置的温度,与传统的发热器相比,具有提速快的优势。

Description

一种红外线发热装置及具有其的取暖器、热敷灯、电热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红外线发热装置及具有其的取暖器、热敷灯、电热炉。
背景技术
导电涂层是加涂在绝缘材料表面具有一定导电能力的薄膜或涂层。导电涂层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掺合型,另一类是透明薄膜型。掺合型导电涂层是将细颗粒的导电材料掺入到涂层的填料中,与有机或无机黏结剂、稀释剂一道涂刷或喷涂到绝缘材料表面,形成具有某种导电能力的导电层。它可以用喷涂、印刷、刷涂等工艺加涂在刚性或柔性底材上。根据使用要求,调节填料中导电粉末的含量,或用不同电阻率的导电材料则可调节导电涂层的电阻率。这类涂层主要用作电极、电加热膜.也可用来消除静电干扰。
目前的加热电器,尤其是家用的加热电器,一般采用发热管、电热丝、电磁加热等,结构复杂、体积大,而且在使用时,都需要稳流装置或者交流转直流装置,零部件多,易损坏,拆装不便,亟需一种能够替代加热电器中传统发热件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红外线发热装置及具有其的取暖器、热敷灯、电热炉,通过设计一种结构简单的发热机构,可应用于各种加热电器中,克服传统发热器的各种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红外线发热装置,包括两片平行且间隔设置的高温玻璃和固定两片高温玻璃的支架,两片高温玻璃相对的面均涂有导电涂层,两片高温玻璃之间形成热辐射共振区;所述导电涂层的两端接有电极,通过所述电极连接交流电源。
使用时,可以将红外线发热装置直接连接220V的家用电源,无需加入稳流装置和电流转换器,在交流电的作用下,两片导电涂层开始发热,在发热过程中,红外线发热装置以正弦波的方式向外辐射热量,同时,在红外线发热装置内,即在热辐射共振区内,两片导电涂层也互相发射热辐射,两片导电涂层都在吸收对方发出的热辐射,迅速提高整个红外线发热装置的温度,与传统的发热器相比,具有提速快的优势。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分别支撑固定所述高温玻璃的两侧,所述电源包括导线,所述导线连接所述电极,且固定在所述支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涂层为导电纳米涂层。
进一步的,为提高导电性,所述电极的材料为银。
进一步的,所述高温玻璃包括条形、圆形、方形,对应的,所述和电涂层也是条形、圆形、方形,不同的形状,能够应用于不同的电器,应用于不同的场合。
一种取暖器,采用上述的一种红外线发热装置,还包括机壳和反射罩,所述反射罩安装在所述机壳内,且具有朝机壳外的槽,所述红外线发热装置安装在所述槽内。
使用时,两片高温玻璃独立发热,又同时吸收对方发出的热辐射,与传统采用发热管的取暖器相比,本申请的整个取暖器的加热速度快,能更快给使用者带来温暖,提高消费者的体验感。
一种红外线热敷灯,采用上述的一种红外线发热装置,还包括灯罩,所述灯罩内部涂有弧形的反射层,所述红外线发热装置安装在所述灯罩内。
本申请提出的红外线热敷灯加热速度快,稳定发热,适用于各种医疗场所,为患者提供红外热敷理疗。
一种电热炉,采用上述的一种红外线发热装置,还包括外壳和控制面板,所述外壳的顶部设有红外线发热装置的安装位,所述红外线发热装置的一片高温玻璃为所述电热炉的加热板。
本申请提出的电热炉不仅加热速度快,还具有轻薄的特点,且占用空间小,加热噪音小,更加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申请采用高温玻璃和导电涂层,与传统的加热器相比,结构简单,体积小,组装方便;
(2)、本申请采用两片平行间隔设置的高温玻璃,加热时,两片高温玻璃不仅独立发热,还能够吸收另一片玻璃的热辐射,迅速提高自身温度,与传统的加热器相比,其加热速度具有明显的优势;
(3)、将本申请提出的红外线发热装置应用于各种家用加热电器,能够减小加热电器的体积和厚度,与传统加热电器相比,结构更加简单,使用时噪音更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红外线发热装置的结构简图(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红外线发热装置的结构简图一(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红外线发热装置的结构简图二(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取暖器的结构简图(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红外线热敷灯的结构简图(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电热炉的结构简图(正视图);
图中:
10-红外线发热装置,11-高温玻璃,12-支架,13-导电纳米涂层,14-热辐射共振区,20-取暖器,21-机壳,30-红外线热敷灯,31-灯罩,40-电热炉,41- 外壳,42-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红外线发热装置及具有其的取暖器、热敷灯、电热炉,通过设计一种结构简单的发热机构,可应用于各种加热电器中,克服传统发热器的各种缺陷。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红外线发热装置10,包括两片平行且间隔设置的高温玻璃11和固定两片高温玻璃11的支架12,所述支架12分别支撑固定所述高温玻璃11的两侧。两片高温玻璃11相对的面均涂有导电纳米涂层 13,两片高温玻璃11之间形成热辐射共振区14;所述导电纳米涂层13的两端接有电极,通过所述电极连接交流电源。
使用时,可以将红外线发热装置直接连接220V的家用电源,无需加入稳流装置和电流转换器,在交流电的作用下,两片导电涂层开始发热,如图3,在发热过程中,红外线发热装置以正弦波的方式向外辐射热量,同时,在红外线发热装置内,即在热辐射共振区14内,两片导电涂层也互相发射热辐射,两片导电涂层都在吸收对方发出的热辐射,迅速提高整个红外线发热装置的温度,与传统的发热器相比,具有提速快的优势。
实施例二:
所述高温玻璃11包括条形、圆形、方形,对应的,所述和电涂层也是条形、圆形、方形,不同的形状。不同形状的产品,能够应用于不同的电器,应用于不同的场合。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4,一种取暖器20,采用上述的一种红外线发热装置10,还包括机壳21和反射罩,所述反射罩安装在所述机壳21内,且具有朝机壳21 外的槽,所述红外线发热装置安装在所述槽内。
使用时,两片高温玻璃11独立发热,又同时吸收对方发出的热辐射,与传统采用发热管的取暖器相比,本申请的整个取暖器的加热速度快,能更快给使用者带来温暖,提高消费者的体验感。
本实施例提出的取暖器20与传统的区别在于发热装置,本实施例的高温玻璃11,可以是一整块板,也可以是多个独立的条形板,当其中一条损坏时,可以只更换一条,而且,开启不同数量的发热条,对应不同的档数。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5,一种红外线热敷灯30,采用上述的一种红外线发热装置10,还包括灯罩31,所述灯罩31内部涂有弧形的反射层,所述红外线发热装置安装在所述灯罩31内。
本实施例提出的红外线热敷灯30与传统的区别在于发热装置,本申请提出的红外线热敷灯加热速度快,稳定发热,适用于各种医疗场所,为患者提供红外热敷理疗。
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6,一种电热炉40,采用上述的一种红外线发热装置10,还包括外壳41和控制面板42,所述外壳的顶部设有红外线发热装置10的安装位,所述红外线发热装置10的一片高温玻璃11为所述电热炉的加热板,使用时,热辐射共振区14能达到300摄氏度以上。
本实施例提出的电热炉40与传统的区别在于发热装置,本申请提出的电热炉不仅加热速度快,还具有轻薄的特点,且占用空间小,加热噪音小,更加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申请采用高温玻璃11和导电涂层,与传统的加热器相比,结构简单,体积小,组装方便;
(2)、本申请采用两片平行间隔设置的高温玻璃11,加热时,两片高温玻璃11不仅独立发热,还能够吸收另一片玻璃的热辐射,迅速提高自身温度,与传统的加热器相比,其加热速度具有明显的优势;
(3)、将本申请提出的红外线发热装置应用于各种家用加热电器,能够减小加热电器的体积和厚度,与传统加热电器相比,结构更加简单,使用时噪音更小。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红外线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片平行且间隔设置的高温玻璃和固定两片高温玻璃的支架,两片高温玻璃相对的面均涂有导电涂层,两片高温玻璃之间形成热辐射共振区;所述导电涂层的两端接有电极,通过所述电极连接交流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线发热装置,所述支架分别支撑固定所述高温玻璃的两侧,所述电源包括导线,所述导线连接所述电极,且固定在所述支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线发热装置,所述导电涂层为导电纳米涂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线发热装置,所述电极的材料为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线发热装置,所述高温玻璃包括条形、圆形、方形,对应的,所述和电涂层也是条形、圆形、方形。
6.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到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红外线发热装置,还包括机壳和反射罩,所述反射罩安装在所述机壳内,且具有朝机壳外的槽,所述红外线发热装置安装在所述槽内。
7.一种热敷灯,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到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红外线发热装置,还包括灯罩,所述灯罩内部涂有弧形的反射层,所述红外线发热装置安装在所述灯罩内。
8.一种电热炉,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到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红外线发热装置,还包括外壳和控制面板,所述外壳的顶部设有红外线发热装置的安装位,所述红外线发热装置的一片高温玻璃为所述电热炉的加热板。
CN201920863614.0U 2019-06-10 2019-06-10 一种红外线发热装置及具有其的取暖器、热敷灯、电热炉 Active CN2110900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63614.0U CN211090012U (zh) 2019-06-10 2019-06-10 一种红外线发热装置及具有其的取暖器、热敷灯、电热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63614.0U CN211090012U (zh) 2019-06-10 2019-06-10 一种红外线发热装置及具有其的取暖器、热敷灯、电热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90012U true CN211090012U (zh) 2020-07-24

Family

ID=71638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63614.0U Active CN211090012U (zh) 2019-06-10 2019-06-10 一种红外线发热装置及具有其的取暖器、热敷灯、电热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900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13270A (zh) 一种电磁加热设备
CN201368497Y (zh) 电热电磁一体炉
CN103491660A (zh) 涂有无机电阻厚膜的暖墙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和供暖模块
CN211090012U (zh) 一种红外线发热装置及具有其的取暖器、热敷灯、电热炉
CN205918049U (zh) 一种电热采暖陶瓷砖及其铺贴排布系统
CN110017524B (zh) 一种新型浴室取暖装置
CN210124624U (zh) 一种用于锅具中的石墨烯发热体
CN208764983U (zh) 灶具面板和多头灶
CN208657107U (zh) 一种石墨烯变频发热板
RU130374U1 (ru) Электронагреватель
CN211199028U (zh) 一种石英玻璃加石墨烯涂层加热体
CN2731326Y (zh) 一种电热板式电暖器
CN107339738B (zh) 一种壁挂式电暖器
CN214759826U (zh) 一种石墨烯取暖桌
CN206559662U (zh) 折叠式低辐射铁铬铝电热膜
CN204786617U (zh) 高导热强散热的密封电磁锅炉
CN111343735A (zh) 一种石墨烯理疗发热板及多功能理疗取暖器
CN219592644U (zh) 石墨烯发热玻璃
CN216962260U (zh) 加热烘干装置
CN104754788B (zh) 节能电热玻璃板
CN217925539U (zh) 一种可加热的透明窗户
CN2718932Y (zh) 一种用于取暖装置的电热板
CN216744551U (zh) 一种装饰取暖装置
CN218544533U (zh) 一种磁波炉加热装置及磁波炉
CN106900085A (zh) 一种壁挂式发热膜电热画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08

Address after: 361000 East workshop, 2nd floor, complex building, Xikeng Gonghe 1, baomei village, Tingxi Town, Tong'an District,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ohnson pol (Xiame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61000 room 1017, No. 1705, Wulu Road, Tong'an District,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in Xian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