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62260U - 加热烘干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热烘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62260U
CN216962260U CN202220546033.6U CN202220546033U CN216962260U CN 216962260 U CN216962260 U CN 216962260U CN 202220546033 U CN202220546033 U CN 202220546033U CN 216962260 U CN216962260 U CN 2169622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layer
frame body
drying device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4603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we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ngwe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we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ngwe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4603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622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622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622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热烘干装置。该加热烘干装置包括框体和加热组件,框体的顶部设置有置物架,框体安装于墙面上;加热组件为面状结构,加热组件设置于框体中,用于对放置于置物架或加热组件的物品进行加热;其中,物品至少包括毛巾;加热组件包括两个承载层、发热层、两个电极和胶膜层,发热层设置于两个承载层之间,发热层采用透明导电材料制成;两个电极设置于发热层上,用于将外部电流引入发热层,以使发热层在外部电流输入时产生热量;胶膜层设置于其中一个承载层、电极和发热层之间,用于固定电极、发热层和与胶膜层相贴的承载层。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能够保证毛巾等生活物品的烘干效果,增加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加热烘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加热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浴室环境封闭潮湿,毛巾、浴巾或贴身衣物等生活物品挂在浴室里长期不干,很容易滋生细菌,定期的烘干消毒成为一种需要。尤其是在南方梅雨季节时,由于湿度大会导致上述生活物品更不容易保持干燥,因此用户的使用体验不佳。
相关技术中,针对上述生活物品的加热烘干装置(例如加热烘干装置)通常采用合金加热管作为加热材料,将加热材料放置在空心管中间,并将空心管焊接组装而成。然而,这种加热烘干装置由于空心管之间采用镂空设计,即只有上述生活物品与空心管接触的部位烘干的快,而其它部位则烘干的慢,如此会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基于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加热烘干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加热烘干装置,以保证毛巾等生活物品的烘干效果,增加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加热烘干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框体,顶部设置有置物架,所述框体安装于墙面上;
加热组件,为面状结构,所述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框体中,用于对放置于所述置物架或所述加热组件的物品进行加热;其中,所述物品至少包括毛巾;
所述加热组件,包括:
两个承载层;
发热层,设置于两个所述承载层之间,所述发热层采用透明导电材料制成;
两个电极,设置于所述发热层上,用于将外部电流引入所述发热层,以使所述发热层在外部电流输入时产生热量;
胶膜层,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承载层、所述电极和所述发热层之间,用于固定所述电极、所述发热层和与所述胶膜层相贴的所述承载层。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承载层采用玻璃、岩板、大理石或金属制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通过烧结的方式或磁控溅射的方式形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透明导电材料为ITO、AZO、FTO或GZO。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电极采用银浆制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胶膜层采用EVA、PVB、SGP或POE制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框体朝向所述墙面的一侧设置有安装管,所述墙面固定有安装座,所述安装管用于与所述安装座固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安装管安装到所述安装座后,所述置物架与所述墙面未相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固定板,所述框体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固定板用于将所述加热组件安装到所述安装槽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框体还设置有定位结构,所述框体用于安装两个所述加热组件,所述框体设置有两个安装槽;
所述定位结构位于两个所述安装槽之间,用于对所述加热组件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温度控制器;
所述温度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发热层电连接;
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测量所述发热层的温度,当所述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超过预设的温度阈值时,所述温度控制器控制所述发热层断电。
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烘干装置,通过在框体上设置为面状结构的加热组件,这样就可以利用该加热组件对放置于置物架或加热组件的物品进行加热,从而可以保证例如毛巾等物品的烘干效果,增加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加热组件包括两个承载层、发热层、两个电极和胶膜层,使得加热组件的制备更加简便,而发热层采用透明导电材料制成,又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烘干装置在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烘干装置在另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烘干装置在一个视角下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烘干装置在另一个视角下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热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框体;
11-置物架;
12-安装管;
13-安装座;
14-固定板;
15-安装槽;
16-定位结构;
17-温度控制器;
18-电源线;
2-加热组件;
21-承载层;
22-发热层;
23-电极;
24-胶膜层。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烘干装置在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烘干装置在另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烘干装置在一个视角下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烘干装置在另一个视角下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热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如图1至图5所示,该加热烘干装置包括框体1和加热组件2,其中:
框体1的顶部设置有置物架11,框体1安装于墙面上,加热组件2为面状结构,加热组件2设置于框体1中,用于对放置于置物架11或加热组件2的物品进行加热;
加热组件2包括两个承载层21、发热层22、两个电极23和胶膜层24,发热层22设置于两个承载层21之间,发热层22采用透明导电材料制成;两个电极23设置于发热层22上,用于将外部电流引入发热层22,以使发热层22在外部电流输入时产生热量;胶膜层24设置于其中一个承载层21、电极23和发热层22之间,用于固定电极23、发热层22和与胶膜层24相贴的承载层2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框体1上设置为面状结构的加热组件2,这样就可以利用该加热组件2对放置于置物架11或加热组件2的物品进行加热,从而可以保证例如毛巾等物品的烘干效果,增加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加热组件2包括两个承载层21、发热层22、两个电极23和胶膜层24,使得加热组件2的制备更加简便,而发热层22采用透明导电材料制成,又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也就是说,上述加热烘干装置通过采用面热源对毛巾等物品进行加热,增大了加热面积,提高了毛巾等物品的烘干效果,减少了烘干时间,更加节能省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承载层21采用玻璃、岩板、大理石或金属制成。当选为玻璃时,可以考虑将发热组件2制备成透明状态,如此可增加用户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热组件2还可以包括透明导电层(图中未示出),在透明导电层上可以采用激光蚀刻工艺刻划成线路,然后在线路上可以设置触摸图标,该线路的一端与温度控制器17电连接,以通过手指触碰该触摸图标来实现调温、定时和开关机等功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两个承载层21之间通过夹胶工艺加入光纤、LED等反光或者发光材料,以通过发光设计来增加发热组件2的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透明导电材料为氧化铟锡(ITO)、氧化锌镓(GZO)、掺氟的氧化锡(FTO)或者掺铝的氧化锌(AZO)(上述材料均为半导体材料)。在发热层22采用上述半导体材料制成时,可以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或者溅射沉积技术的方法沉积到承载层21的表面。
优选地,发热层22采用氧化铟锡这种半导体材料制成,与其它导电材料相比,氧化铟锡具有更加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和图形加工特性。
电极23起到承载电流的作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极23采用银浆制成。具体来说,银浆包括银粉和树脂,或银浆包括银粉和玻璃粉。采用银粉和树脂制成的银浆为低温银浆,树脂在此作为粘接剂,低温银浆不耐高温,通常250℃开始成为融化;采用银粉和玻璃粉制成的银浆为高温银浆,高温银浆在烧结以后银粉和玻璃粉可以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结合力好,通常可以应用于600℃的烧结温度。因此,高温银浆制成的电极23可以直接焊接,可靠性高。而且,低温银浆与发热层22的接触电阻没有高温银浆小,接触电阻小可以降低打火的风险。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极23采用高温银浆制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胶膜层24采用EVA、PVB、SGP或POE制成,在此对胶膜层24的具体类型不进行限定。
下面结合图1至图4对框体1的具体结构进行介绍。
在一种应用场景中,可以使毛巾悬挂在置物架11上(毛巾与发热组件2为间接接触)或悬挂在发热组件2上(毛巾与发热组件2为直接接触),然后使发热组件2通电加热,从而实现毛巾的水分蒸发,保证了毛巾更好的烘干效果。
置物架11的作用是放置毛巾、浴巾或者卫浴用品,置物架11放置物品的面可以采用镂空设计。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置物架11可以采用铝合金、碳钢、不锈钢等材料制成。
框体1是整个加热烘干装置的主体。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框体1的材料可以是铝合金、碳钢或不锈钢,框体1可以采用圆管、方管或其它异形管制成,框体1可以是一体折弯结构,也可以是由几根管材接而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框体1朝向墙面的一侧设置有安装管12,墙面固定有安装座13,安装管12用于与安装座13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管12是固定于框体1的背面(即靠近墙面的一面),用于安装加热烘干装置。例如,在安装加热烘干装置时,首先将安装座13通过螺丝固定于墙面,然后将安装管12插入已经固定在墙面的安装座13中,为了保证安装管12和安装座13的固定效果,还可以在安装管12的侧面开设螺丝孔,将螺丝拧入螺丝孔以使安装座13与安装管12固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安装管12与框体1固定连接,安装管12与安装座13分别在框体1的四个角部位附近,数量分别是4个。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安装加热烘干装置时,为了避免置物架11不与墙面发生干涉,需要保证在安装管12安装到安装座13后,置物架11与墙面未相贴。也就是说,置物架11到墙面的距离比安装管12到墙面的距离短。例如,置物架11的宽度可以设置在80~200m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装置还包括固定板14,框体1设置有安装槽15,固定板14用于将加热组件2安装到安装槽15中。
在本实施例中,在两边框体1的内侧面开设了安装槽15,这样可以利用安装槽15对发热组件2进行安装,然后将固定板14安装在发热组件2上,以对发热组件2进行固定。其中,固定板14的前后两端与框体1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板14可以采用不锈钢、铝合金、碳钢等材料制成。优选地,固定板14与发热组件2之间还可以设置胶垫(图中未示出),发热组件2与安装槽15之间也可以设置胶垫(图中未示出),通过设置胶垫可以防止因发热组件2与固定板14或者安装槽15与发热组件2的接触,而造成发热组件2的划伤,从而保证了发热组件2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框体1还设置有定位结构16,框体1用于安装两个加热组件2,框体1设置有两个安装槽15;
定位结构16位于两个安装槽15之间,用于对加热组件2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定位结构16,有利于对加热组件2的初定位;同时,固定板14、安装槽15、定位结构16和其它螺丝等固定组件均位于框体1的背面,如此可以提高加热烘干装置的美观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温度控制器17;
温度控制器17分别与温度传感器和发热层22电连接;
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测量发热层22的温度,当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超过预设的温度阈值时,温度控制器17控制发热层22断电。
在本实施例中,发热组件2在固定胶膜层24前,需要在电极23的一端提前焊接一根电源线18预留并引出。优选地,在两个承载层21之间放置一测温探头并将线引出并与电源线18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电源线18是用来给加热烘干装置供电使用,一头是与温度控制器17电连接,一头是与家用220v插座电连接。温度控制器17是固定在框体1的正前方,安装位置可以是左边也可以是右边。温度控制器17的作用是控制加热烘干装置的表面温度以及定时功能。当发热组件2的温度到达设定温度,温度控制器17会切断电源停止加热,当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温度控制器17会连接电源启动加热。定时功能是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使用习惯设定烘干时间,例如可以设定为3小时,到达3小时后,温度控制器17就会切断电源待机,从而达到节能省电的效果。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烘干装置,具有美观简洁、安装方便、烘干时间短、节能省电、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同时,由于该装置是采用面加热的方式,因此还具有对浴室起到辅助取暖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加热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框体(1),顶部设置有置物架(11),所述框体(1)安装于墙面上;
加热组件(2),为面状结构,所述加热组件(2)设置于所述框体(1)中,用于对放置于所述置物架(11)或所述加热组件(2)的物品进行加热;其中,所述物品至少包括毛巾;
所述加热组件(2),包括:
两个承载层(21);
发热层(22),设置于两个所述承载层(21)之间,所述发热层(22)采用透明导电材料制成;
两个电极(23),设置于所述发热层(22)上,用于将外部电流引入所述发热层(22),以使所述发热层(22)在外部电流输入时产生热量;
胶膜层(24),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承载层(21)、所述电极(23)和所述发热层(22)之间,用于固定所述电极(23)、所述发热层(22)和与所述胶膜层(24)相贴的所述承载层(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层(21)采用玻璃、岩板、大理石或金属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材料为ITO、AZO、FTO或GZO。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23)采用银浆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膜层(24)采用EVA、PVB、SGP或POE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朝向所述墙面的一侧设置有安装管(12),所述墙面固定有安装座(13),所述安装管(12)用于与所述安装座(13)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管(12)安装到所述安装座(13)后,所述置物架(11)与所述墙面未相贴。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固定板(14),所述框体(1)设置有安装槽(15),所述固定板(14)用于将所述加热组件(2)安装到所述安装槽(15)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还设置有定位结构(16),所述框体(1)用于安装两个所述加热组件(2),所述框体(1)设置有两个安装槽(15);
所述定位结构(16)位于两个所述安装槽(15)之间,用于对所述加热组件(2)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温度控制器(17);
所述温度控制器(17)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发热层(22)电连接;
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测量所述发热层(22)的温度,当所述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超过预设的温度阈值时,所述温度控制器(17)控制所述发热层(22)断电。
CN202220546033.6U 2022-03-14 2022-03-14 加热烘干装置 Active CN2169622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46033.6U CN216962260U (zh) 2022-03-14 2022-03-14 加热烘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46033.6U CN216962260U (zh) 2022-03-14 2022-03-14 加热烘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62260U true CN216962260U (zh) 2022-07-15

Family

ID=82360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46033.6U Active CN216962260U (zh) 2022-03-14 2022-03-14 加热烘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622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3930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cloth heater
EP2519077B1 (en) Anti-fog heat-generating glass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me
WO2009079890A1 (fr) Dispositif de chauffage électrique de pièce à cristaux de carbone et rayonnement infrarouge lointain à l'échelle nanométrique
CN110693368A (zh) 一种采用石墨烯发热膜为发热元件的电热毛巾架
CN205379121U (zh) 镜子组件
CN216962260U (zh) 加热烘干装置
CN215581769U (zh) 可加热的观察窗装置
CN210902598U (zh) 一种无底盘电热膜水壶
CN202875197U (zh) 一种可供暖的毛巾架
CN209136255U (zh) 一种低电压智能热菜板
CN216019750U (zh) 加热书桌
CN212165587U (zh) 一种防止玻璃壶干烧的装置
CN2393118Y (zh) 电子防雾镜
CN2649988Y (zh) 一种远红外保温采暖板
CN218450580U (zh) 一种电热毛巾架用发热组件
CN211090012U (zh) 一种红外线发热装置及具有其的取暖器、热敷灯、电热炉
CN213783619U (zh) 一种石墨烯发热涂料钢化玻璃发热器
CN104754788B (zh) 节能电热玻璃板
CN214759826U (zh) 一种石墨烯取暖桌
CN217925539U (zh) 一种可加热的透明窗户
CN210832569U (zh) 一种便携式发热组件
CN215446617U (zh) 远红外取暖器
CN103082927B (zh) 一种玻璃毛巾架加热器
CN215761274U (zh) 加热玻璃门
CN201700022U (zh) 一种远红外保温采暖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