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84752U - 一种煅煤增碳剂加工余热回收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煅煤增碳剂加工余热回收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84752U
CN211084752U CN201922063321.7U CN201922063321U CN211084752U CN 211084752 U CN211084752 U CN 211084752U CN 201922063321 U CN201922063321 U CN 201922063321U CN 211084752 U CN211084752 U CN 2110847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ying box
air
carburant
waste heat
heat recov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6332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乔会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Jinwu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Jinwu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Jinwu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xi Jinwu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6332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847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847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847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煅煤增碳剂加工余热回收处理装置,包括内部中空呈长方体形状的烘干箱,所述烘干箱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将增碳剂原料沿其长度方向传输的传输带,所述传输带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个通气槽;所述传输带的中部位置上下带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喷气头,所述第二喷气头的一侧连接有用于向第二喷气头供给高温气体的进气管,位于第二喷气头正上方的所述烘干箱顶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气泵,通过第一喷气头、导气管、气泵以及吸气头等配合可以对使用后的气体进行回收处理,实现对气体的回收热利用,避免能源浪费,节能环保,第一喷气头和第二喷气头配合可以对增碳剂的上下表面进行加热烘干,提高烘干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煅煤增碳剂加工余热回收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增碳剂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煅煤增碳剂加工余热回收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增碳剂是生产碳素钢的主要原料,优质增碳剂则是生产优质碳素钢所必需的原料,目前,世界上优质碳素钢生产厂家使用的增碳剂均是由石墨电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加工成一定粒度形成的,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增碳剂使用高温气体进行烘干处理,现有技术中,使用后带有余热的气体排出到周围空气中容易造成热污染,并导致能源浪费,不节能环保。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煅煤增碳剂加工余热回收处理装置,具有可以对使用后的气体进行回收处理,避免能源浪费,节能环保等优点,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煅煤增碳剂加工余热回收处理装置,包括内部中空呈长方体形状的烘干箱,所述烘干箱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将增碳剂原料沿其长度方向传输的传输带,所述传输带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个通气槽;
所述传输带的中部位置上下带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喷气头,所述第二喷气头的一侧连接有用于向第二喷气头供给高温气体的进气管,位于第二喷气头正上方的所述烘干箱顶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气泵,所述气泵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以其为中心分布的两个第一喷气头,且所述气泵的出气口通过导气管分别与两个第一喷气头连接,所述气泵的进气口位于烘干箱内并固定设置有吸气头;
所述烘干箱的一端上侧安装有用于向传输带添料的进料结构,所述烘干箱的另一端下侧开设有位于传输带右端下方的出料口。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进料结构向烘干箱内的传输带上进行添料,传输带将增碳剂物料由进料结构至出料口方向传输,进气管通过外部高温气体供给设备向第二喷气头通气,高温气体穿过传输带上开设有的通气槽对增碳剂原料进行烘干,而位于第一喷气头正上方的气泵依次通过吸气头、导气管和第一喷气头将回收的气体对第二喷气头两侧传输带上的增碳剂原料进行烘干加热,从而实现对传输带上增碳剂上表面以及下表面的烘干加热,烘干加热后的增碳剂通过传输带可以通过出料口导出烘干箱。
作为优选,所述烘干箱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转动设置有若干个传输辊轴,这些传输辊轴的之间通过传输带彼此连接,且其中一个所述传输辊轴的一端由电机驱动转动,所述传输带的传输方向由进料结构至出料口。
作为优选,所述进料结构包括进料斗,所述进料斗的下侧出料口连接有导料管道,所述导料管道的一端穿过烘干箱的顶侧壁并延伸至烘干箱内部。
作为优选,所述导料管道呈倾斜设置,所述导料管道的倾斜指向传输带的传输发方向,所述烘干箱内与导料管道倾斜指向相背一侧固定设置有挡板。
作为优选,所述烘干箱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排气管,所述第一喷气头的喷气朝向分别朝向与气泵相背的一侧。
作为优选,所述烘干箱的下侧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两组以上支撑结构,每组包括两个立柱,两个所述立柱的上端固定连接至烘干箱的底侧,两个所述立柱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垫。
作为优选,所述烘干箱的内部底面设置有以出料口为中心分布的两个滑料台。
作为优选,所述传输辊轴的外侧开设有以其中轴线为中心的回转凹面。
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喷气头、导气管、气泵以及吸气头等配合可以对使用后的气体进行回收处理,实现对气体的回收热利用,避免能源浪费,节能环保,第一喷气头和第二喷气头配合可以对增碳剂的上下表面进行加热烘干,提高烘干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传输辊轴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烘干箱;2、电机;3、进料结构;3a、进料斗;3b、导料管道;4、第一喷气头;5、导气管;6、气泵;7、传输辊轴;8、排气管;9、进气管;10、支撑结构;10a、立柱;10b、防滑垫;11、第二喷气头;12、传输带;13、回转凹面;14、出料口;15、滑料台;16、挡板;17、吸气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煅煤增碳剂加工余热回收处理装置,包括内部中空呈长方体形状的烘干箱1,烘干箱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将增碳剂原料沿其长度方向传输的传输带12,传输带12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个通气槽;
传输带12的中部位置上下带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喷气头11,第二喷气头11的一侧连接有用于向第二喷气头11供给高温气体的进气管9,位于第二喷气头11正上方的烘干箱1顶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气泵6,气泵6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以其为中心分布的两个第一喷气头4,且气泵6的出气口通过导气管5分别与两个第一喷气头4连接,气泵6的进气口位于烘干箱1内并固定设置有吸气头17;
烘干箱1的一端上侧安装有用于向传输带12添料的进料结构3,烘干箱1的另一端下侧开设有位于传输带12右端下方的出料口14。
烘干箱1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转动设置有若干个传输辊轴7,这些传输辊轴7的之间通过传输带12彼此连接,且其中一个传输辊轴7的一端由电机2驱动转动,传输带12的传输方向由进料结构3至出料口14。
进料结构3包括进料斗3a,进料斗3a的下侧出料口连接有导料管道3b,导料管道3b的一端穿过烘干箱1的顶侧壁并延伸至烘干箱1内部。
导料管道3b呈倾斜设置,导料管道3b的倾斜指向传输带12的传输发方向,烘干箱1内与导料管道3b倾斜指向相背一侧固定设置有挡板16。
烘干箱1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排气管8,第一喷气头4的喷气朝向与气泵6相背的一侧。第一喷气头4的喷气与气泵6相背的一侧,使得第一喷气头4喷出的带有余热的气体对增碳剂进行烘干加热后,通过排气管8方便排出。
烘干箱1的下侧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两组以上支撑结构10,每组包括两个立柱10a,两个立柱10a的上端固定连接至烘干箱1的底侧,两个立柱10a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垫10b。用于实现对烘干箱1的平稳支撑。
烘干箱1的内部底面设置有以出料口14为中心分布的两个滑料台15。用于在传输带12的右端将增碳剂滑落至出料口14内时,可以避免增碳剂原料积存在烘干箱1内,保证增碳剂的导出。
传输辊轴7的外侧开设有以其中轴线为中心的回转凹面13。可以实现对传输带12的中部下凹,避免在传输带12对增碳剂的传输过程中,导致增碳剂从传输带12的两侧滑落。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进料结构3向烘干箱1内的传输带12上进行添料,传输带12将增碳剂物料由进料结构3至出料口14方向传输,进气管9通过外部高温气体供给设备向第二喷气头11通气,高温气体穿过传输带12上开设有的通气槽对增碳剂原料进行烘干,而位于第一喷气头4正上方的气泵6依次通过吸气头17、导气管5和第一喷气头4将回收的气体对第二喷气头11两侧传输带12上的增碳剂原料进行烘干加热,从而实现对传输带12上增碳剂上表面以及下表面的烘干加热,烘干加热后的增碳剂通过传输带12可以通过出料口14导出烘干箱1。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喷气头4、导气管5、气泵6以及吸气头17等配合可以对使用后的气体进行回收处理,实现对气体的回收热利用,避免能源浪费,节能环保,第一喷气头4和第二喷气头11配合可以对增碳剂的上下表面进行加热烘干,提高烘干效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煅煤增碳剂加工余热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中空呈长方体形状的烘干箱(1),所述烘干箱(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将增碳剂原料沿其长度方向传输的传输带(12),所述传输带(12)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个通气槽;
所述传输带(12)的中部位置上下带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喷气头(11),所述第二喷气头(11)的一侧连接有用于向第二喷气头(11)供给高温气体的进气管(9),位于第二喷气头(11)正上方的所述烘干箱(1)顶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气泵(6),所述气泵(6)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以其为中心分布的两个第一喷气头(4),且所述气泵(6)的出气口通过导气管(5)分别与两个第一喷气头(4)连接,所述气泵(6)的进气口位于烘干箱(1)内并固定设置有吸气头(17);
所述烘干箱(1)的一端上侧安装有用于向传输带(12)添料的进料结构(3),所述烘干箱(1)的另一端下侧开设有位于传输带(12)右端下方的出料口(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煅煤增碳剂加工余热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箱(1)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转动设置有若干个传输辊轴(7),这些传输辊轴(7)的之间通过传输带(12)彼此连接,且其中一个所述传输辊轴(7)的一端由电机(2)驱动转动,所述传输带(12)的传输方向由进料结构(3)至出料口(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煅煤增碳剂加工余热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结构(3)包括进料斗(3a),所述进料斗(3a)的下侧出料口连接有导料管道(3b),所述导料管道(3b)的一端穿过烘干箱(1)的顶侧壁并延伸至烘干箱(1)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煅煤增碳剂加工余热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管道(3b)呈倾斜设置,所述导料管道(3b)的倾斜指向传输带(12)的传输发方向,所述烘干箱(1)内与导料管道(3b)倾斜指向相背一侧固定设置有挡板(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煅煤增碳剂加工余热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箱(1)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排气管(8),所述第一喷气头(4)的喷气朝向分别朝向与气泵(6)相背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煅煤增碳剂加工余热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箱(1)的下侧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两组以上支撑结构(10),每组包括两个立柱(10a),两个所述立柱(10a)的上端固定连接至烘干箱(1)的底侧,两个所述立柱(10a)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垫(10b)。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煅煤增碳剂加工余热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箱(1)的内部底面设置有以出料口(14)为中心分布的两个滑料台(1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煅煤增碳剂加工余热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辊轴(7)的外侧开设有以其中轴线为中心的回转凹面(13)。
CN201922063321.7U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煅煤增碳剂加工余热回收处理装置 Active CN2110847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63321.7U CN211084752U (zh)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煅煤增碳剂加工余热回收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63321.7U CN211084752U (zh)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煅煤增碳剂加工余热回收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84752U true CN211084752U (zh) 2020-07-24

Family

ID=71631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63321.7U Active CN211084752U (zh)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煅煤增碳剂加工余热回收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847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98657A (zh) * 2020-09-08 2020-11-27 童美玲 一种塑料颗粒烘干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98657A (zh) * 2020-09-08 2020-11-27 童美玲 一种塑料颗粒烘干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091235U (zh) 一种基材的内置式热风干燥装置
KR101541621B1 (ko) 건조장치 및 건조방법
CN206430523U (zh) 一种上下吹风天然气直燃式单层网带烘干机
CN211084752U (zh) 一种煅煤增碳剂加工余热回收处理装置
CN102603937A (zh) 氯化聚乙烯专用闪蒸干燥加内加热流化床干燥系统及工艺
CN106500487A (zh) 一种高效的化工粉末状物料微波干燥装置
CN109335524A (zh) 一种带余热回收功能的粉体石膏冷却系统
CN107677063B (zh) 一种安全节能洁净型煤干燥系统
CN215893124U (zh) 一种对称式热源网带型烘干机
CN206709569U (zh) 浆料电加热网带式烘干机
CN101303193A (zh) 直燃式纸浆模塑干燥线
CN214293937U (zh) 塑料筛选机进料装置
CN203771942U (zh) 一种烘干炉
CN110509612B (zh) 一种纸筒高效快速烘干设备
CN210107997U (zh) 药材烘干的入料装置
CN203595364U (zh) 高效节能棉签烘干机
CN103409957B (zh) 粘胶短纤维生产中的烘干工艺
CN208586208U (zh) 一种钢化玻璃冷却风栅
CN206420279U (zh) 新型烘干设备
CN106017022B (zh) 干式印刷复合机的高效节能干燥系统
CN207180284U (zh) 一种链排式恒温烘干机组
CN206339068U (zh) 一种高效的化工粉末状物料微波干燥装置
CN216694387U (zh) 一种球团冷却烘干耦合设备
CN219882747U (zh) 一种碳化硅陶瓷生产用拉坯装置
CN221036646U (zh) 一种腻子粉制备用干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