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82345U - 风扇 - Google Patents

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82345U
CN211082345U CN201922201377.4U CN201922201377U CN211082345U CN 211082345 U CN211082345 U CN 211082345U CN 201922201377 U CN201922201377 U CN 201922201377U CN 211082345 U CN211082345 U CN 2110823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air outlet
air
heate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0137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mily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mily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mily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mily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0137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823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823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823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扇,包括:底座,包括用于产生空气流的风机组件和用于产生加湿雾气的加湿组件;出风结构,出风结构设在底座上,出风结构内设有中空的出风腔体,出风结构具有用于将风机组件产生的空气流引入出风腔体中的进口和用于将出风腔体中的气流吹出的出风口,出风腔体中设有用于对出风腔体内引入的风机组件产生气流进行加热暖风的加热器;出风结构的底部设有用于加湿雾气出来的湿气出口,底座上的加湿组件与出风结构上的湿气出口之间通过通道相连通,或者,出风结构上设有加湿腔体,对应加湿腔体设有湿气出口,加湿腔体与底座上的加湿组件之间通过通道相连通。该风扇具有暖风以及加湿功能,并且结构紧凑。

Description

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体加热暖风以及加湿功能的无叶风扇。
背景技术
无叶风扇相对传统风扇送风装置的叶轮设置在底座内,外观上看不到叶轮,阻止了人体接触到旋转叶轮的可能性,安全可靠;并且风扇进风处可设置过滤装置,净化空气;无叶风扇越来越受人们关注和喜欢。
目前的无叶风扇多只能出自然风,也有少数机型可对气流进行加热出暖风;但现有的具有暖风功能无叶风扇以及加热器多结构复杂,不便于布置安装,并且暖风效果差,影响风扇品质;并且冬季风扇暖风在室内空气比较干燥,在加热风扇中难以设计加湿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风扇,其具有加热暖风以及加湿功能,并且结构紧凑。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风扇,包括:
底座:包括用于产生空气流的风机组件和用于产生加湿雾气的加湿组件;
出风结构:出风结构设在底座上,出风结构内设有中空的出风腔体,出风结构具有用于将风机组件产生的空气流引入出风腔体中的进口和用于将出风腔体中的气流吹出的出风口,出风腔体中设有用于对出风腔体内引入的风机组件产生气流进行加热暖风的加热器,
出风结构的底部设有用于加湿雾气出来的湿气出口,底座上的加湿组件与出风结构上的湿气出口之间通过通道相连通;或者,出风结构上设有加湿腔体,对应加湿腔体设有湿气出口,加湿腔体与底座上的加湿组件之间通过通道相连通。
所述出风结构为出风圈,出风口为设在出风圈一侧的一组出风口。
所述加湿组件包括雾化组件、水箱、用于将雾化组件产生的加湿雾气输送出的湿气通道以及用于湿气通道内形成气流的吹气扇,雾化组件和吹气扇均设在底座上,湿气通道位于雾化组件上方,湿气通道与湿气出口相连通。
所述风机组件至出风结构的出风口之间形成的气流通道与加湿组件与湿气出口之间形成的湿气通道两者相互独立。
所述出风圈的底部上的湿气出口位于出风口前方。
所述出风圈内侧形成外部气流通道的通孔,出风圈底部上的湿气出口向上朝向通孔设置。
所述加湿组件设在底座的下部,加湿组件通过设在底座内的湿气通道与湿气出口相连通。
所述出风圈包括出风圈底部、与出风圈底部相连通的一对直风道,一对直风道的顶部相连,出风圈底部的横截面为圆形,直风道沿出风口出风方向的厚度小于出风圈底部内径,加热器设在直风道内。
所述风机组件固定在底座上,加湿组件包括水箱、雾化组件、以及用于连通雾化组件和湿气出口的湿气通道,雾化组件设在底座下部,水箱可拆卸套在风机组件上,出风圈可拆卸的设在风机组件上。
所述出风圈的湿气出口内设有湿气喷嘴,湿气喷嘴通过湿气通道与加湿组件相连通,湿气喷嘴和湿气通道形成的湿气气流与风机组件和出风圈内的腔体通道形成空气流相互独立。
所述出风圈的底部上设有向前倾斜的斜面,湿气出口设在斜面上,湿气出口的出气方向倾斜向前。
所述出风圈底部上的湿气出口和出风圈的一对直风道的中间位置相对齐。
还包括连接座,所述出风圈设在连接座上,风机组件包括风机壳体和设在风机组件内的风机,所述连接座的下端通过可拆卸的卡接结构设在风机壳体上。
所述底座包括底盘和设在底盘上的环形座,所述环形座的中心设有安装孔,风机组件的下端设在安装孔内,底盘和环形座之间形成风机组件进气的进气腔体,环形座外缘上设有进气口,雾化组件设在环形座上。
所述水箱内设有用于储水的环形腔体结构,并在水箱内设有穿过环形腔体结构用于套在湿气通道上的内通道。
所述连接座包括位于上部的连接盘和位于下部的锥形筒,所述锥形筒的下端与风机壳体上开口卡接相连,出风圈的底部与连接盘之间通过紧固件相连。
所述湿气通道固定在底座上,连接盘中设有用于与湿气通道上端口相连的座内通道,出风圈上的湿气出口与座内通道相连通。
所述出风圈的底部内设有环形连接板,连接盘对应锥形筒上边缘设有环形凹槽,环形连接板内边缘下面设有用于卡在环形凹槽的环形凸起。
所述连接盘上沿圆周均布一组凸台,凸台上设有用于与环形连接板相连的固定孔。
所述雾化组件包括设在环形座上相连通的进水槽和加湿槽,所述进水槽与设在水箱底部的水阀相对应,加湿槽中设有雾化片;湿气通道的下端罩在加湿槽上,所述环形座上设有用于向加湿槽的槽口或湿气通道吹气的吹气扇。
所述环形座上的进水槽和加湿槽相邻设置,加湿槽中靠进水槽和加湿槽连通处设有紫外线灯,所述紫外线灯的电接口位于进气腔体中。
所述加湿槽中设有防烧干保护器,所述防烧干保护器的电接口位于进气腔体中。
所述吹气扇设在环形座下部的进气腔体中,环形座上部设有用于将吹气扇气流吹出的吹气口,湿气通道的下端罩在加湿槽和吹气口上。
所述环形座上的吹气口向上凸出设置。
所述出风结构包括风扇出风壳体,所述出风口设在风扇出风壳体上,加热器的一侧设有加热器进口,加热器的另一侧设有加热器出口,加热器的出口与风扇出风壳体的出风口相对应设置。
所述出风圈包括出风圈底部、与出风圈底部相连通的一对直风道,一对直风道的顶部相连,所述加热器为条形结构,条形的加热器沿出风腔体内部的直风道进行布置。
所述加热器包括加热器壳体和设在加热器壳体内的加热组件,所述加热器壳体内形成相连通的用于放置加热组件的加热腔体和用于将加热后气流吹出的出风腔体,加热器壳体上对应加热腔体设有用于气流进入的加热器进口,加热器壳体上对应出风腔体设有用于气流吹出的加热器出口,所述加热组件与加热腔体内壁之间具有通风间隙。
所述出风腔体的从加热腔体侧至加热器出口侧逐渐减小。
所述加热腔体内壁上设有用于形成通风间隙的内凸筋。
所述出风腔体内设有用于连接腔体相对两侧壁的连接板。
所述连接板与内凸筋相对齐设置。
所述连接板为间隔并排设置的一组。
所述加热器壳体上对应出风腔体设有伸出的出风凸起,加热器出口设在出风凸起上。
所述加热器壳体为条状结构,加热组件为长方形块状结构,加热器壳体内的加热腔体为方形腔体。
所述加热器壳体上的加热器进口和加热器出口相对设置。
所述加热器壳体上的加热器出口通过对应的连接板分隔成并排的一组出口。
所述加热器还包括用于压紧加热组件固定的固定结构,所述加热器壳体的端部设有定位柱,定位柱中设有螺纹孔,固定结构通过螺钉与定位柱配合固定。
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在加热器壳体一端的固定块和设在加热器壳体另一端的固定板,固定块和固定板上设有与对应端定位柱相对应的固定孔,固定块和固定板均位于进口内。
所述固定板为镂空结构板。
所述加热器的加热器出口位于出风结构的出风口内。
所述加热器壳体上对应出风腔体的外侧面与出风结构的内壁相贴合。
所述加热器壳体上对应加热腔体的外侧面与出风结构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加热器壳体与出风结构内壁之间通过卡接结构相连,并在加热器壳体与出风结构内壁之间设有导槽结构。
所述出风圈包括相连的出风圈正面壳体和出风圈背面壳体,出风圈正面壳体和出风圈背面壳体之间形成风扇吹风腔体,出风口设在出风圈正面壳体上,加热器设在出风圈正面壳体内。
所述底座的表面上设有用于外部空气进入至风机组件中的进气口,底座内对应进气口设有过滤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该风扇结构设计合理,加热组件设在出风圈的腔体中,风机组件吹出的风经过加热组件进行充分加热形成暖风,出风圈的底部形成与出风圈内暖风气流相互独立湿气通道及出口,出风圈内部湿气气流和暖风气流互不干涉,吹出出风圈后进行混合提高暖风湿度,提高使用者舒适性;并且结构紧凑,风扇工作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风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出风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出风圈内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风扇去除水箱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水箱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风扇基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水箱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风扇去除水箱示意图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风扇去除水箱示意图三。
图10为本实用新型风扇基座去除水箱示意图一。
图11为本实用新型风扇基座去除水箱示意图二。
图12为本实用新型风扇基座局部示意图一。
图13为本实用新型风扇基座局部示意图二。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基座与连接座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风扇正面示意图。
图16为沿图15中A-A剖视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风扇加热器结构示意图一。
图18为本实用新型风扇加热器结构示意图二。
图19为本实用新型风扇加热器结构示意图三。
图20为本实用新型风扇加热器顶部放大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风扇加热器底部放大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风扇加热器结构示意图四。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加热器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出风圈正面示意图。
图25为沿图24中B-B剖视示意图。
图26为沿图24中C-C剖视示意图。
图27为沿图24中D-D剖视示意图。
图28为图27中出风位置放大示意图。
图中:
1.底座、101.进气口、102.进水槽、103.加湿槽、2.水箱、201.中空孔、203. 加水口、204.内通道、205.水盖、206.水阀、3.出风圈、301.出风口、302.湿气出口、303.出风圈正面壳体、304.出风圈背面壳体、4.底盘、5.风机组件、501.卡子、 6.湿气通道、601.下通道、602.上通道、7.连接座、701.座内通道、702.环形凹槽、 703.卡块、8.湿气喷嘴、9.出水凸销、10.紫外线灯、11.雾化片、12.防烧干保护器、13.吹气扇、1301.吹气口、14.加热器、1401.加热器壳体、1402.出风凸起、 1403.定位卡、1404.导条、1405.定位槽、1406.侧凸筋、1407.定位柱、1408.定位卡板、1409.连接板、1410.内凸筋、15.固定块、16.加热组件、17.固定板、1701. 卡块、18.通风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28所示,该具有暖风及加湿功能的无叶风扇,包括底座1和设在底座上的出风结构;底座:包括用于产生空气流的风机组件和用于产生加湿雾气的加湿组件;出风结构:出风结构设在底座上,出风结构内设有中空的出风腔体,出风结构具有用于将风机组件产生的空气流引入出风腔体中的进口和用于将出风腔体中的气流吹出的出风口,出风腔体中设有用于对出风腔体内引入的风机组件产生气流进行加热暖风的加热器14;出风结构的底部设有用于加湿雾气出来的湿气出口,底座上的加湿组件与出风结构上的湿气出口之间通过通道相连通;或者,出风结构上设有加湿腔体,对应加湿腔体设有湿气出口,加湿腔体与底座上的加湿组件之间通过通道相连通。
出风结构为出风圈3,出风口为设在出风圈一侧的一组出风口301;出风圈内侧形成外部气流通道的通孔,出风圈底部上的湿气出口302向上朝向通孔设置。
加湿组件包括雾化组件、水箱、用于将雾化组件产生的加湿雾气输送出的湿气通道以及用于湿气通道内形成气流的吹气扇,雾化组件和吹气扇均设在底座上,湿气通道位于雾化组件上方,湿气通道与湿气出口相连通。
风机组件至出风圈的出风口之间形成的气流通道与加湿组件与湿气出口之间形成的湿气通道两者相互独立,在出风圈内两者气流互不相通干涉,保证了出风圈内的加热器工作的稳定性。
加热组件设在出风圈的腔体中,风机组件吹出的风经过加热组件进行充分加热形成暖风,出风圈的底部形成与出风圈内暖风气流相互独立湿气通道及出口,出风圈内部湿气气流和暖风气流互不干涉,吹出出风圈后进行混合提高暖风湿度,提高使用者舒适性;并且结构紧凑,风扇工作稳定可靠。
优选具体实例为:
出风圈的底部设有向上吹出加湿雾气的湿气出口302,底座上的加湿组件与出风圈上的湿气出口之间通过通道相连通。湿气出口朝向通风孔设置,加湿均匀,提高加湿舒适性,并且无需在出风圈上安装加湿出气腔体结构,结构简单。
出风圈包括出风圈底部、与出风圈底部相连通的一对直风道,一对直风道的顶部之间通过弧形通道相连通,加热器设在直风道内,一对直风道和弧形通道上均设有出风口,出风圈底部的横截面为圆形,直风道沿出风口出风方向的厚度小于出风圈底部内径;出风圈的底部上的湿气出口位于出风口前方或后方;优选的,湿气出口设在出风圈的底部位于直风道的前方,加湿均匀性效果好。
加湿组件设在底座的下部,加湿组件通过设在底座内的湿气通道6与湿气出口相连通,出风圈内无需布置加湿通气通道,结构简单。
出风圈的湿气出口内设有湿气喷嘴8,湿气喷嘴的嘴口插入湿气出口中,通过湿气出口对湿气喷嘴进行定位,安装简便;湿气喷嘴通过湿气通道与加湿组件相连通,湿气喷嘴和湿气通道形成的湿气气流与风机组件和出风圈内的腔体通道形成空气流相互独立,形成的加湿气流和自然风气流相互在风扇内部互不干涉影响;加热器固定在出风圈的直风道内,由于加湿气流和出风圈的加热气流互不干涉,加热器工作稳定可靠,暖风配合加湿使用,避让冬季干燥,提高使用舒适性。
出风圈的底部上设有向前倾斜的斜面,湿气出口设在斜面上,湿气出口的出气方向倾斜向前,出风圈底部上的湿气出口和出风圈的一对直风道的中间位置相对齐,加湿均匀性好。
风机组件固定在底座上,加湿组件包括水箱2、雾化组件、以及用于连通雾化组件和湿气出口的湿气通道,雾化组件设在底座下部,水箱可拆卸套在风机组件上,出风圈可拆卸的设在风机组件5上,结构设计合理便于水箱取下装水,操作简便。
出风圈设在连接座上,风机组件包括风机壳体和设在风机组件内的风机,风机壳体固定在底座上,连接座的下端通过可拆卸的卡接结构设在风机壳体上,方便出风圈拆卸安装。
连接座7包括位于上部的连接盘和位于下部的锥形筒,连接盘为环形连接盘,环形连接盘的内缘与锥形筒的上边缘连接一起形成整体结构。锥形筒的下端与风机壳体上开口卡接相连,风机壳体上开口内缘上设有卡子501,锥形筒的下端设有与卡子相适配的卡块703,相适配的卡子和卡块为均布的一组,并且风机壳体开口上边缘设有环形卡槽,锥形筒的下端伸出部与环形卡槽相适配,定位连接可靠。
出风圈的底部与连接盘之间通过紧固件相连。优选的,出风圈的底部内设有环形连接板,连接盘对应锥形筒上边缘设有环形凹槽702,环形连接板内边缘下面设有用于卡在环形凹槽的环形凸起,连接盘上沿圆周均布一组凸台,凸台上设有用于与环形连接板相连的固定孔,环形连接板的下部对应固定孔设有插入固定孔的定位柱,定位柱上设有连接孔,通过螺丝从连接盘下方穿入固定孔与连接孔配合进行固定,结构紧凑,固定可靠。
湿气通道固定在底座上,连接盘中设有用于与湿气通道上端口相连的座内通道,出风圈上的湿气出口与座内通道701相连通,结构紧凑。
底座包括底盘4和设在底盘上的环形座,环形座的中心设有安装孔,风机组件的下端设在安装孔内,底盘和环形座之间形成风机组件进气的进气腔体,环形座外缘上设有进气口101,雾化组件设在环形座上,底座中对应雾化组件或加湿通道设有向其内吹气的吹气扇。
水箱2外形为圆筒结构,水箱内设有用于储水的环形腔体结构,环形腔体结构中心形成中空孔201,通过中空孔套在风机壳体上,风机壳体下端为气流进口,风机壳体上端为气流出口,风机壳体上的气流出口位于中空孔内没有伸出;水箱的顶面为平面可对连接座进行支撑,通过结构稳定性。
水箱的顶面边缘设有环形凸起,连接座的下部边缘卡设在环形凸起上,对应连接座形成支撑,水箱的顶面上设有加水口203,加水口中设有水盖205,水箱加水时旋开水盖即可加水,操作简便。
水箱内设有穿过环形腔体结构用于套在湿气通道上的内通道204,水箱的中空孔套在风机壳体上,其固定在环形座上的湿气通道穿过内通道,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
雾化组件包括设在环形座上相连通的进水槽102和加湿槽103,进水槽与设在水箱底部的水阀206相对应,进水槽内设有与水阀相对应的出水凸销9,加湿槽中设有雾化片11;湿气通道6的下端罩在加湿槽上,环形座上设有用于向加湿槽的槽口或湿气通道吹气的吹气扇13。
优选的,环形座上的进水槽和加湿槽相邻设置,进水槽102和加湿槽103 之间通过相对尺寸较小的U型槽相连通,加湿槽中靠进水槽和加湿槽连通处设有紫外线灯10,通过紫外线照射对加湿槽中以及进水槽中水进行消毒,紫外线灯的电接口位于进气腔体中;加湿槽中设有防烧干保护器12,防烧干保护器的电接口位于进气腔体中。其加湿组件中的元器件的电接口均设在进气腔体中,安全可靠。
吹气扇13设在环形座下部的进气腔体中,环形座上部设有用于将吹气扇气流吹出的吹气口,湿气通道包括上下相对接的上通道601和下通道602,上通道为直通道,下通道做成下端开口较大的通道,下通道的下端罩在加湿槽和吹气口上,吹气口1301对着加湿槽的槽口吹气,提供将雾气吹气的空气流。环形座上的吹气口向上凸出设置,避免进水。
本实用新型中加湿组件气流通过单独设置在底座下部的小型吹气扇实现,无需风扇风机吹气气流分流,从而无需在底座内布置分流管道和接头,结构简单,并且不会影响风扇出风效果;同时也避免环形座以上加湿气流和暖风气流的干涉。
出风圈包括风扇出风壳体,出风口设在风扇出风壳体上,加热器的一侧设有加热器进口,加热器的另一侧设有加热器出口,加热器的出口与风扇出风壳体的出风口相对应设置。
出风圈包括出风圈底部、与出风圈底部相连通的一对直风道,一对直风道的顶部相连,出风圈的进口设在出风圈底部上,加热器为条形结构,条形的加热器沿出风腔体内部的直风道进行布置。
底座的表面上设有用于外部空气进入的进气口,底座内对应进气口设有过滤芯,吹出的暖风和加湿气流均通过过滤芯空气净化,特别适合空气质量差的地区使用。
加热器14包括加热器壳体1401和设在加热器壳体内的加热组件16,加热器壳体内形成相连通的用于放置加热组件的加热腔体和用于将加热后气流吹出的出风腔体,加热器壳体上对应加热腔体设有用于气流进入的加热器进口,加热器壳体上对应出风腔体设有用于气流吹出的加热器出口,加热组件与加热腔体内壁之间具有通风间隙18,出风腔体的从加热腔体侧至出口侧逐渐减小。
风扇加热器中前后形成的两个腔体,分别为加热腔体和出风腔体,两个腔体前后相贯通,加热组件位于加热腔体中有一个面对应出风腔体,出风腔体沿出风方向截面逐渐减小,通过加热组件的气流被加热,由于出风腔体逐渐减小,气流会在出风腔体聚集后吹出,可提高加热效果,从而提高暖风效果。
加热器壳体为条状结构,加热组件为长方形块状结构,加热器壳体内的加热腔体为方形腔体,加热器壳体上的进口和出口相对设置,可提高出风效果,降低噪音。
加热器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侧板,两侧板之间一端开口大形成进口,两侧板之间另一端开口小形成出口;两侧板之间通过设置在出风腔体内的连接板 1409相连,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便于布置安装;两侧板之间在加热腔体内没有连接结构从而形成布置加热组件的空间,结构简单,加热腔体没有其他部件的影响,加热暖风效果好。
加热器壳体内对应加热腔体内壁上设有用于形成通风间隙的内凸筋1410,加热器壳体的两侧板的内壁上均设有相对应的内凸筋,两侧板上的内凸筋相对齐设置,可对应加热组件形成定位,定位稳定可靠;并且加热器壳体内壁与加热组件侧面形成空隙,风扇的气流通过此间隙进入出风腔体,气流加热经过的间隙为扁平腔体,可提高加热暖风效果。
连接板与内凸筋相对齐设置;连接板和内凸筋均为间隔并排设置的一组。加热器壳体内的出风腔体被一组连接板分隔成一组并排独立的出风子腔体,同时加热器壳体上的出口通过对应的连接板分隔成并排的一组子出口;出风子腔体与相对应的子出口连通,上下并排的设置的出风子腔体互不干扰,提高出风的稳定性。
加热器壳体上对应出风腔体设有伸出的出风凸起1402,加热器出口设在出风凸起上,可延长出口,提高暖风效果。
加热器壳体上的进口对应方形腔体形成方形进口,加热组件上下两端分别通过固定块和固定板压紧定位在加热器壳体内,加热组件的一侧通过连接板支撑限位,加热组件的另一侧通过固定结构压紧定位。
加热器壳体的端部设有定位柱1407,定位柱中设有螺纹孔,固定结构通过螺钉与定位柱配合固定。
优选的,固定结构包括设在加热器壳体一端的固定块15和设在加热器壳体另一端的固定板17,固定块和固定板上设有与对应端定位柱相对应的固定孔,固定块和固定板均位于进口内;固定块的内侧设有用于压紧加热组件的凸台,定位稳定可靠。
固定板17为镂空结构板,减小对进风效果的影响。固定板的一端设有固定孔,固定板的另一端侧边设有伸出的卡块1701,加热器壳体上对应卡块上设有定位卡板1408,所述定位卡板1408上设有用于卡块1701插入的卡槽,装配简便,定位可靠。
出风圈包括风扇出风壳体和设在风扇出风壳体内的加热器,风扇出风壳体内形成风扇吹风腔体,风扇出风壳体上设有用于将气流吹出的出风口301,风扇加热器设在风扇吹风腔体内,风扇出风壳体的下端与底座上端的送风口相连通,风扇加热器的出口与风扇出风壳体的出风口相对应设置,气流通过加热后被吹出形成暖风效果。
加热器壳体上对应出风腔体的外侧面与风扇出风壳体的内壁相贴合形成密封,即风扇出风壳体的气流只能经过加热器被吹出,提高了暖风效果;并且结构紧凑,占用风扇出风壳体内部空间小,便于布置安装。
风扇加热器的出口位于风扇出风壳体的出风口内;优选的,风扇加热器的出风凸起卡在风扇出风壳体的出风口内,结构紧凑,并且稳定可靠。
加热器壳体上对应加热腔体的外侧面与风扇出风壳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避免风扇出风壳体直接与加热器接触,防止温度过高外壳体产生变形,提高结构稳定性。如需要风扇吹自然风,加热器不工作即可,形成冷暖的无叶风扇。
加热器壳体与风扇出风壳体内壁之间通过卡接结构相连,便于安装固定;并在加热器壳体与风扇出风壳体内壁之间设有导槽结构,安装简便,结构稳定可靠。
优选的,加热器壳体的外侧面上设有定位卡,风扇出风壳体的内壁上设有与定位卡1403相配合的限位卡;并在加热器壳体的一外侧面上设有导条304,风扇出风壳体的内壁上设有与导条相适配的导槽,加热器壳体的另一外侧面上设有定位槽1405,风扇出风壳体内壁上设有与定位槽相适配的导板,通过导槽结构定位,装配简便,稳定可靠。以及在加热器壳体的外表面上设有一组侧凸筋306,形成对风扇出风壳体的支撑。
风扇出风壳体包括相连的出风圈正面壳体303和出风圈背面壳体304,出风圈正面壳体和出风圈背面壳体之间形成风扇吹风腔体,出风口设在出风圈正面壳体上,加热器设在出风圈正面壳体内,便于风扇加热器的安装。
由于加热器仅位于出风圈正面壳体内,风扇出风壳体形成足够大的风腔,提高加热暖风效果。
环形出风圈的出风口吹出暖风,其环形出风圈内侧的空间形成气流,水雾出口吹出的水雾在环形出风圈内侧空间前方,从而形成具有一定湿度的暖风气流,不易出现干燥的暖风效果,提高了风扇的暖风品质。
上述仅为对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说明,上述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形成多个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5)

1.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包括:
底座:包括用于产生空气流的风机组件和用于产生加湿雾气的加湿组件;
出风结构:出风结构设在底座上,出风结构内设有中空的出风腔体,出风结构具有用于将风机组件产生的空气流引入出风腔体中的进口和用于将出风腔体中的气流吹出的出风口,出风腔体中设有用于对出风腔体内引入的风机组件产生气流进行加热暖风的加热器,
出风结构的底部设有用于加湿雾气出来的湿气出口,底座上的加湿组件与出风结构上的湿气出口之间通过通道相连通;或者,出风结构上设有加湿腔体,对应加湿腔体设有湿气出口,加湿腔体与底座上的加湿组件之间通过通道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结构为出风圈,出风口为设在出风圈一侧的一组出风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组件包括雾化组件、水箱、用于将雾化组件产生的加湿雾气输送出的湿气通道以及用于湿气通道内形成气流的吹气扇,雾化组件和吹气扇均设在底座上,湿气通道位于雾化组件上方,湿气通道与湿气出口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至出风结构的出风口之间形成的气流通道与加湿组件与湿气出口之间形成的湿气通道两者相互独立。
5.如权利要求2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圈的底部上的湿气出口位于出风口前方。
6.如权利要求2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圈内侧形成外部气流通道的通孔,出风圈底部上的湿气出口向上朝向通孔设置。
7.如权利要求2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组件设在底座的下部,加湿组件通过设在底座内的湿气通道与湿气出口相连通。
8.如权利要求2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圈包括出风圈底部、与出风圈底部相连通的一对直风道,一对直风道的顶部相连,出风圈底部的横截面为圆形,直风道沿出风口出风方向的厚度小于出风圈底部内径,加热器设在直风道内。
9.如权利要求2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固定在底座上,加湿组件包括水箱、雾化组件、以及用于连通雾化组件和湿气出口的湿气通道,雾化组件设在底座下部,水箱可拆卸套在风机组件上,出风圈可拆卸的设在风机组件上。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圈的湿气出口内设有湿气喷嘴,湿气喷嘴通过湿气通道与加湿组件相连通,湿气喷嘴和湿气通道形成的湿气气流与风机组件和出风圈内的腔体通道形成空气流相互独立。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圈的底部上设有向前倾斜的斜面,湿气出口设在斜面上,湿气出口的出气方向倾斜向前。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圈底部上的湿气出口和出风圈的一对直风道的中间位置相对齐。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座,所述出风圈设在连接座上,风机组件包括风机壳体和设在风机组件内的风机,所述连接座的下端通过可拆卸的卡接结构设在风机壳体上。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底盘和设在底盘上的环形座,所述环形座的中心设有安装孔,风机组件的下端设在安装孔内,底盘和环形座之间形成风机组件进气的进气腔体,环形座外缘上设有进气口,雾化组件设在环形座上。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内设有用于储水的环形腔体结构,并在水箱内设有穿过环形腔体结构用于套在湿气通道上的内通道。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包括位于上部的连接盘和位于下部的锥形筒,所述锥形筒的下端与风机壳体上开口卡接相连,出风圈的底部与连接盘之间通过紧固件相连。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湿气通道固定在底座上,连接盘中设有用于与湿气通道上端口相连的座内通道,出风圈上的湿气出口与座内通道相连通。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圈的底部内设有环形连接板,连接盘对应锥形筒上边缘设有环形凹槽,环形连接板内边缘下面设有用于卡在环形凹槽的环形凸起。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盘上沿圆周均布一组凸台,凸台上设有用于与环形连接板相连的固定孔。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包括设在环形座上相连通的进水槽和加湿槽,所述进水槽与设在水箱底部的水阀相对应,加湿槽中设有雾化片;湿气通道的下端罩在加湿槽上,所述环形座上设有用于向加湿槽的槽口或湿气通道吹气的吹气扇。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座上的进水槽和加湿槽相邻设置,加湿槽中靠进水槽和加湿槽连通处设有紫外线灯,所述紫外线灯的电接口位于进气腔体中。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槽中设有防烧干保护器,所述防烧干保护器的电接口位于进气腔体中。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扇设在环形座下部的进气腔体中,环形座上部设有用于将吹气扇气流吹出的吹气口,湿气通道的下端罩在加湿槽和吹气口上。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座上的吹气口向上凸出设置。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结构包括风扇出风壳体,所述出风口设在风扇出风壳体上,加热器的一侧设有加热器进口,加热器的另一侧设有加热器出口,加热器的出口与风扇出风壳体的出风口相对应设置。
26.如权利要求2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圈包括出风圈底部、与出风圈底部相连通的一对直风道,一对直风道的顶部相连,所述加热器为条形结构,条形的加热器沿出风腔体内部的直风道进行布置。
27.如权利要求1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包括加热器壳体和设在加热器壳体内的加热组件,所述加热器壳体内形成相连通的用于放置加热组件的加热腔体和用于将加热后气流吹出的出风腔体,加热器壳体上对应加热腔体设有用于气流进入的加热器进口,加热器壳体上对应出风腔体设有用于气流吹出的加热器出口,所述加热组件与加热腔体内壁之间具有通风间隙。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腔体的从加热腔体侧至加热器出口侧逐渐减小。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体内壁上设有用于形成通风间隙的内凸筋。
30.如权利要求27或29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腔体内设有用于连接腔体相对两侧壁的连接板。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与内凸筋相对齐设置。
32.如权利要求30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为间隔并排设置的一组。
33.如权利要求27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壳体上对应出风腔体设有伸出的出风凸起,加热器出口设在出风凸起上。
34.如权利要求27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壳体为条状结构,加热组件为长方形块状结构,加热器壳体内的加热腔体为方形腔体。
35.如权利要求27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壳体上的加热器进口和加热器出口相对设置。
36.如权利要求32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壳体上的加热器出口通过对应的连接板分隔成并排的一组出口。
37.如权利要求34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还包括用于压紧加热组件固定的固定结构,所述加热器壳体的端部设有定位柱,定位柱中设有螺纹孔,固定结构通过螺钉与定位柱配合固定。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在加热器壳体一端的固定块和设在加热器壳体另一端的固定板,固定块和固定板上设有与对应端定位柱相对应的固定孔,固定块和固定板均位于进口内。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为镂空结构板。
40.如权利要求27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的加热器出口位于出风结构的出风口内。
41.如权利要求28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壳体上对应出风腔体的外侧面与出风结构的内壁相贴合。
42.如权利要求28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壳体上对应加热腔体的外侧面与出风结构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43.如权利要求27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壳体与出风结构内壁之间通过卡接结构相连,并在加热器壳体与出风结构内壁之间设有导槽结构。
44.如权利要求2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圈包括相连的出风圈正面壳体和出风圈背面壳体,出风圈正面壳体和出风圈背面壳体之间形成风扇吹风腔体,出风口设在出风圈正面壳体上,加热器设在出风圈正面壳体内。
45.如权利要求1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表面上设有用于外部空气进入至风机组件中的进气口,底座内对应进气口设有过滤芯。
CN201922201377.4U 2019-12-10 2019-12-10 风扇 Active CN2110823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01377.4U CN211082345U (zh) 2019-12-10 2019-12-10 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01377.4U CN211082345U (zh) 2019-12-10 2019-12-10 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82345U true CN211082345U (zh) 2020-07-24

Family

ID=71629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01377.4U Active CN211082345U (zh) 2019-12-10 2019-12-10 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823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48162A (zh) 一种风扇
CN111329216A (zh) 新风道手持式吹风机
CN211082345U (zh) 风扇
CN211011765U (zh) 一种具有加湿功能的风扇
CN211672809U (zh) 一种吹风机
CN211011766U (zh) 加湿风扇基座
CN211011909U (zh) 风扇加热器和风扇出风结构以及无叶风扇
CN212431107U (zh) 空调内机
CN216522144U (zh) 一种无叶暖风机
CN210580985U (zh) 烟液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0623227U (zh) 一种风扇出风结构及具有其的无叶风扇
CN211084338U (zh) 加湿风扇
CN210353625U (zh) 一种可拆卸式吹风机
CN219473897U (zh) 空气净化装置
CN215583359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电吹风
CN107874321A (zh) 一种电子烟
CN218423709U (zh) 雾化装置及吹风机
CN217082781U (zh) 一种冷风扇
CN219047368U (zh) 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CN220308603U (zh) 一种吹风机
CN214969615U (zh) 一种扩香设备
CN215189423U (zh) 用于电子烟的雾化装置
CN220024622U (zh) 导风件、风机组件和除湿床垫
CN215637740U (zh) 加湿装置及换热设备
CN110897204A (zh) 电子烟的雾化器及电子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