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77731U - 双向输送卸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向输送卸料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077731U CN211077731U CN201922226363.8U CN201922226363U CN211077731U CN 211077731 U CN211077731 U CN 211077731U CN 201922226363 U CN201922226363 U CN 201922226363U CN 211077731 U CN211077731 U CN 21107773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charging device
- channel
- main frame
- angle
- discharg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nching, Merging, And Special Transfer Betwee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料运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向输送卸料装置。双向输送卸料装置包括主架、分料装置、第一卸料装置和第二卸料装置;分料装置设置在主架上,且第一卸料装置的输入端和第二卸料装置的输入端均设置在主架上;第一卸料装置和第二卸料装置分别设置在分料装置的两个输出端,用于运输分料装置的输出端输出的煤料;第一卸料装置和第二卸料装置分别设置在主架的相对两侧。本实用新型通过分料装置将煤料分别送入到第一卸料装置和第二卸料装置上,通过主架相对两侧的第一卸料装置和第二卸料装置进行双侧卸料,能够有效减短卸料装置的臂展,提高了卸料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料运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向输送卸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煤场进行卸煤时,为了能够尽可能的增加煤场的容煤量,卸料的位置会尽可能的靠近煤场的中心。
现有技术中的煤场,在卸煤时,由于卸煤设备为单侧卸煤,因此,其只能安装在煤场的一侧,卸煤装置的臂展尽可能延长,以满足宽度较大的煤场的使用。
但是,臂展较长的卸煤装置,其会增加卸煤装置的体积,且由于臂展的增加,使得卸料时的安全隐患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输送卸料装置,其能够通过分料装置将煤料分别送入到所述第一卸料装置和第二卸料装置上,通过所述主架相对两侧的第一卸料装置和第二卸料装置进行双侧卸料,能够有效减短卸料装置的臂展,提高了卸料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双向输送卸料装置,其包括主架、分料装置、第一卸料装置和第二卸料装置;
所述分料装置设置在所述主架上,且所述第一卸料装置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卸料装置的输入端均设置在所述主架上;
所述第一卸料装置和所述第二卸料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分料装置的两个输出端,用于运输所述分料装置的输出端输出的煤料;
所述第一卸料装置和所述第二卸料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架的相对两侧。
优选的,所述分料装置包括接料通道、第一分料通道和第二分料通道;
所述第一分料通道和所述第二分料通道的一端均与所述接料通道的一端连通,用于将所述接料通道内的煤料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分料通道和所述第二分料通道输出。
优选的,所述接料通道、所述第一分料通道和所述第二分料通道均为筒状。
优选的,所述第一分料通道的轴线与所述接料通道的轴线所呈的第一夹角为钝角;
所述第二分料通道的轴线与所述接料通道的轴线所呈的第二夹角为钝角。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分料装置还包括第三分料通道,所述第三分料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接料通道的一端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卸料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一输送装置、第一角度调节动力装置、第一角度调节架和第一角度调节绳;
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主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输送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
所述第一角度调节动力装置和所述第一角度调节架均设置在所述主架上,且所述第一角度调节架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支架的水平高度;
所述第一角度调节绳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远离所述主架的一端,所述第一角度调节绳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一角度调节架的最高点后,与所述第一角度调节动力装置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支架绕所述主架转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装置为皮带传输。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压带轮,所述第一压带轮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主架之间的转轴的上方,用于避免所述第一支架向上转动时皮带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中脱离。
优选的,所述第一卸料装置和所述第二卸料装置以所述主架为基准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分料装置将煤料分别送入到所述第一卸料装置和第二卸料装置上,通过所述主架相对两侧的第一卸料装置和第二卸料装置进行双侧卸料,能够有效减短卸料装置的臂展,提高了卸料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向输送卸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向输送卸料装置的只安装第一卸料装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向输送卸料装置的三分料的分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B-B剖视图;
图6为图4的C-C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向输送卸料装置的二分料的分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D-D剖视图;
图9为图7的E-E剖视图。
图中:
1:第一电动滚筒;2:第一支架;3:第一压带轮;4:第一角度调节绳;5:角度调节架;6:卷扬机;7:主架;8:第二压带轮;9:第二角度调节绳;10:第二支架;11:第二电动滚筒;12:主送料装置;13:分料装置;14:第一卸料装置;15:接料通道;16:第一分料通道;17:第二分料通道;18:第三分料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1-图9,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一种双向输送卸料装置,其包括主架7、分料装置13、第一卸料装置14和第二卸料装置;分料装置13设置在主架7上,且第一卸料装置14的输入端和第二卸料装置的输入端均设置在主架7上;第一卸料装置14和第二卸料装置分别设置在分料装置13的两个输出端,用于运输分料装置13的输出端输出的煤料;第一卸料装置14和第二卸料装置分别设置在主架7的相对两侧。
在使用时,将主架7固定设置在煤场中心,利用主送料装置12将煤料输送到主架7上的分料装置13的输入端,通过分离装置将煤料分成两部分,分别输送给第一卸料装置14和第二卸料装置,再通过第一卸料装置14和第二卸料装置分别向主架7的两侧进行卸料,进而使整个装置具有了双向卸料的功能,大大的降低了卸料装置的臂展,提高了卸料时的安全性能。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卸料装置14和第二卸料装置的卸料方向,与主送料装置12的送料方向垂直,使得第一卸料在和第二卸料装置的卸料距离能够达到最远,进而可以降低臂展的要求。
优选的,分料装置13包括接料通道15、第一分料通道16和第二分料通道17;第一分料通道16和第二分料通道17的一端均与接料通道15的一端连通,用于将接料通道15内的煤料分别通过第一分料通道16和第二分料通道17输出。
在本实施例中,分料装置13的接料通道15的上端设置在主送料装置12的输出端的下方,而接料通道15的下端分别与第一分料通道16和第二分料通道17连通,再通过第一分料通道16和第二分料通道17,将煤料输送到第一卸料装置14和第二卸料装置上,利用第一卸料装置14和第二卸料装置进行双向卸料。
优选的,接料通道15、第一分料通道16和第二分料通道17均为筒状。
具体的,接料通道15、第一分料通道16和第二分料通道17均设置为筒状,更具体的,为圆筒状,使得接料筒状、第一分料通道16和第二分料通道17既能够实现煤料的分料功能,又能够避免在分料的过程中,煤料从接料通道15、第一分料通道16和第二分料通道17中脱离,能够保证将煤料输送到指定位置,保证了输送效率。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接料通道15、第一分料通道16和第二分料通道17均为圆筒状,但其不仅仅局限于圆筒状,其还可以是方筒等形状,其只要是筒状结构,能够避免卸料的过程中,煤料从接料通道15、第一分料通道16和第二分料通道17中脱离即可。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接料通道15、第一分料通道16和第二分料通道17为筒状,但其不仅仅局限于筒状,其还可以是其他形状,如还可以是U形槽结构等,也就是说,只要将从主送料装置12输送过来的煤料,通过接料通道15和第一分料通道16、第二分料通道17分别输送到第一卸料装置14和第二卸料装置中即可。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接料通道15、第一分料通道16、第二分料通道17的结构和形状相同,其也可以是不相同,其只要能够实现分料的功能即可。
优选的,第一分料通道16的轴线与接料通道15的轴线所呈的第一夹角为钝角;第二分料通道17的轴线与接料通道15的轴线所呈的第二夹角为钝角。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接料通道15的轴线为竖直方向设置,而第一分料通道16的轴线与接料通道15的轴线相交,且接料通道15的轴线与第一分料通道16的轴线之间的第一夹角为钝角,使得从接料通道15内进入第一分料装置13内的煤料,能够顺利通过第一分料装置13后进入第一卸料装置14上,进行煤料的卸料作业。
具体的,第二分料通道17的轴线与接料通道15的轴线相交,且接料通道15的轴线与第二分料通道17的轴线之间的第二夹角为钝角,使得从接料通道15内进入第二分料装置13内的煤料,能够顺利通过第二分料装置13后进入第二卸料装置上,进行煤料的卸料作业。
在本实施例中,接料通道15的轴线、第一分料通道16的轴线和第二分料通道17的轴线均在同一平面上。
需要指出的是,三者的轴线可以是同一平面上,也可以是不在同一平面上,其只要能够实现将主送料装置12输送过来的煤料分别输送到第一分料装置13和第二分料装置13上即可。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的角度相同。
也就是说,第一分料装置13和第二分料装置13以接料装置的轴线所在的平面为对称面对称设置。
优选的,分料装置13还包括第三分料通道18,第三分料通道18的一端与接料通道15的一端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分料装置13上设置第三分料通道18,进而可以再设置第三卸料装置,或直接通过第三分料通道18将煤料卸在地面上,进而实现三处同时卸料,提高了卸料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分料通道18也设置为筒状。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分料通道16、第二分料通道17、第三分料通道18和接料通道15的轴线均不在同一平面上,使得卸料更加均匀充分。
优选的,第一卸料装置14包括第一支架2、第一输送装置、第一角度调节动力装置、第一角度调节架和第一角度调节绳4;第一支架2的一端与主架7转动连接,第一输送装置设置在第一支架2上;第一角度调节动力装置和第一角度调节架均设置在主架7上,且第一角度调节架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一支架2的水平高度;第一角度调节绳4的一端设置在第一支架2远离主架7的一端,第一角度调节绳4的另一端绕过第一角度调节架的最高点后,与第一角度调节动力装置连接,用于带动第一支架2绕主架7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当煤料通过分料装置13输送到第一卸料装置14上时,第一输送装置接收到煤料后,从主架7的一端将煤料运输到远离主架7的一端,再进一步将煤料从第一支架2上卸下,完成卸料。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装置在包括第一皮带轮、第一皮带和第一电动滚筒1,第一皮带轮转动设置在主架7上,第一电动滚筒1转动设置在第一支架2远离主架7的一端,第一皮带分别绕过第一皮带和第一电动滚筒1,在第一电动滚筒1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一皮带上的煤料向远离主架7的方向移动,进而实现煤料的卸料功能。
更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皮带设置有第一皮带轮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分料通道16的输出端的下方,能够接住从第一分料通道16落下的煤料,进一步通过第一皮带将煤料输送到远离主架7的一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角度调节动力装置、第一角度调节架和第一角度调节绳4的设置,能够实现第一支架2的俯仰角的调整,即在将煤料通过第一卸料装置14进行输出卸料时,第一卸料装置14的输出高度可以跟进第一支架2的俯仰角进行调整,进而可以根据煤料的多少而调整卸料高度,使得在卸料时不会产生煤料飞散,保证了卸料时的环境。
具体的,在初始卸料时,由于地面较低,第一卸料装置14的输出高度可以尽可能调低,使得在卸料时,不会产生煤粉飞扬的情况;当卸料较多后,第一卸料装置14的输出端提高,以保证能够正常输出。
更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角度调节动力装置为卷扬机6,卷扬机6与第一角度调节绳4的一端连接,第一角度调节绳4的另一端绕过第一角度调节架的上端后,固定在第一支架2远离主架7的一端。
当卷扬机6正向转动时,将第一角度调节绳4卷在卷扬机6上,使得第一支架2远离主架7的一端上升,实现第一卸料装置14的输出端的抬高;当卷扬机6反向转动时,第一角度调节绳4在卷扬机6上脱离,第一支架2远离主架7的一端在重力的作用下下降,实现了第一卸料装置14的输出端的降低。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卸料装置与第一卸料装置14的结构相同,方向对称。
具体的,第二卸料装置包括第二支架10、第二输送装置、第二角度调节动力装置、第二角度调节架和第二角度调节绳9;第二支架10的一端与主架7转动连接,第二输送装置设置在第二支架10上;第二角度调节动力装置和第二角度调节架均设置在主架7上,且第二角度调节架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二支架10的水平高度;第二角度调节绳9的一端设置在第二支架10远离主架7的一端,第二角度调节绳9的另一端绕过第二角度调节架的最高点后,与第二角度调节动力装置连接,用于带动第二支架10绕主架7转动。
同理,在第二输送装置在包括第二皮带轮、第二皮带和第二电动滚筒11,第二皮带轮转动设置在主架7上,第二电动滚筒11转动设置在第二支架10远离主架7的一端,第二皮带分别绕过第二皮带和第二电动滚筒11,在第二电动滚筒11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二皮带上的煤料向远离主架7的方向移动,进而实现煤料的卸料功能。
更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角度调节架和第二角度调节架为同一个装置,第一角度调节动力装置和第二角度调节动力装置为同一个装置,也就是说,第一卸料装置14和第二卸料装置均通过同一个角度调节架5和同一个卷扬机6,来实现对第一卸料装置14和第二卸料装置的输出端的高度的调整,这样使得第一卸料装置14和第二卸料装置的输出端的高度能够进行同步调节,进而使得输出端的高度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2的仰角调整范围最大可达±90°。在实际使用中,因物料本身堆积角限制,倾角最大调整范围不超过±18°。通过调整仰角,可以快速调节物料输送距离,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10相对水平时,输送距离最远;仰角调整达最大值时,输送距离最短。
优选的,第一支架2上设置有第一压带轮3,第一压带轮3设置在第一支架2和主架7之间的转轴的上方,用于避免第一支架2向上转动时皮带从第一输送装置中脱离。
由于第一支架2的仰角的调整,当第一支架2远离主架7的一端的高度高于第一支架2靠近主架7的一端时,使得第一皮带可能会从第一支架2上脱离,进而无法实现对煤料的运输。
未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支架2上设置了第一压带轮3,且第一压带轮3设置在第一支架2和主架7转动连接转轴的上方,使得当第一支架2远离主架7的一端上升后,第一皮带依然会在第一电动滚筒1和第一皮带轮之间进行正常运输作业,避免因仰角变化,使中间段输送带脱离机架,运行中发生输送带晃动洒漏物料的现象,保证了煤料的正常卸料。
同理,在第二支架10上设置有第二压带轮8,用于保证第二运输装置的正常作业。
优选的,第一卸料装置14和第二卸料装置以主架7为基准对称设置。
通过对称设置,将第一卸料装置14和第二卸料装置在结构上和质量上基本保持一致,进而使得双向输送卸料装置的整体质量重心,与第一卸料装置14和第二卸料装置的共同重心基本重合,进而使得整个装置的稳定性得到极大的提升,不存在现有装置因结构问题,产生的质量重心点偏移,装置本身质量重心线带来的不平衡问题,安全隐患降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分料装置13将煤料分别送入到所述第一卸料装置14和第二卸料装置上,通过所述主架7相对两侧的第一卸料装置14和第二卸料装置进行双侧卸料,能够有效减短卸料装置的臂展,提高了卸料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向输送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架、分料装置、第一卸料装置和第二卸料装置;
所述分料装置设置在所述主架上,且所述第一卸料装置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卸料装置的输入端均设置在所述主架上;
所述第一卸料装置和所述第二卸料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分料装置的两个输出端,用于运输所述分料装置的输出端输出的煤料;
所述第一卸料装置和所述第二卸料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架的相对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输送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装置包括接料通道、第一分料通道和第二分料通道;
所述第一分料通道和所述第二分料通道的一端均与所述接料通道的一端连通,用于将所述接料通道内的煤料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分料通道和所述第二分料通道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输送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通道、所述第一分料通道和所述第二分料通道均为筒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输送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料通道的轴线与所述接料通道的轴线所呈的第一夹角为钝角;
所述第二分料通道的轴线与所述接料通道的轴线所呈的第二夹角为钝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输送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输送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装置还包括第三分料通道,所述第三分料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接料通道的一端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输送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卸料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一输送装置、第一角度调节动力装置、第一角度调节架和第一角度调节绳;
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主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输送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
所述第一角度调节动力装置和所述第一角度调节架均设置在所述主架上,且所述第一角度调节架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支架的水平高度;
所述第一角度调节绳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远离所述主架的一端,所述第一角度调节绳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一角度调节架的最高点后,与所述第一角度调节动力装置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支架绕所述主架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向输送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为皮带传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向输送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压带轮,所述第一压带轮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主架之间的转轴的上方,用于避免所述第一支架向上转动时皮带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中脱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输送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卸料装置和所述第二卸料装置以所述主架为基准对称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226363.8U CN211077731U (zh) | 2019-12-12 | 2019-12-12 | 双向输送卸料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226363.8U CN211077731U (zh) | 2019-12-12 | 2019-12-12 | 双向输送卸料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077731U true CN211077731U (zh) | 2020-07-24 |
Family
ID=71640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226363.8U Active CN211077731U (zh) | 2019-12-12 | 2019-12-12 | 双向输送卸料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077731U (zh) |
-
2019
- 2019-12-12 CN CN201922226363.8U patent/CN21107773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521089U (zh) | 一种料仓输送系统 | |
CN211077731U (zh) | 双向输送卸料装置 | |
CN203793788U (zh) | 一种合成云母全自动包装线 | |
CN202499553U (zh) | 袋装物料的拆垛装车输送装置 | |
CN214030603U (zh) | 一种皮带输送机防跑偏装置 | |
CN206857529U (zh) | 马铃薯提升设备以及食品加工生产线 | |
CN110861932A (zh) | 双向输送卸料装置 | |
CN206521039U (zh) | 高位度多料仓输送系统 | |
CN206520978U (zh) | 一种料仓进料机构 | |
CN104444257A (zh) | 均堆机 | |
CN207016016U (zh) | 混凝土搅拌站用输送装置 | |
CN203332911U (zh) | 带式输送机的导料装置 | |
CN214651497U (zh) | 变形装卸传送机 | |
CN207078637U (zh) | 一种板状料转运小车 | |
CN215591781U (zh) | 一种新型自动化螺旋上料器 | |
CN215709206U (zh) | 一种带式输送机 | |
CN214113012U (zh) | 多位物料间歇输送装置 | |
CN201099532Y (zh) | 带式输送机的中间卸料改向机构 | |
CN217147335U (zh) | 一种可调高度的提升机 | |
CN210192557U (zh) | 一种隔料机上料输送装置 | |
CN209601664U (zh) | 一种机械控制的落料机构 | |
CN209113065U (zh) | 一种用于输送机的活动式阻挡装置 | |
CN213230671U (zh) | 一种升降式装车机 | |
CN212768661U (zh) | 一种给料设备及输送系统 | |
CN205972771U (zh) | 一种传送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